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关于我县城区教车调研报土口政协永修县教卫文史委二0一二年四月调研报告目录2012年4月5日星期四序号小类内容页码备注一调研课题背景4二政策理论依据4三教育资源内涵及整合目的4四我县教育资源概况5(一)全县师生概况5结合广(二)县城学校布局6结合表二(三)湖东综合学校6五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6(一)存在问题71生源城镇化流动,导致城乡教育资源配辂失衡7(1)城乡贫富悬殊7(2)班额大小不均7(3)师生比例失调7结合师生机构图一(4)学科参差不齐72生源城区间横向变动,导致区域与校际教育资源配辂失衡8结合分布图二*以外国语学校为例9结合该校历年在校生人数走势图三3部分学校办学条件与省颁基本标准尚存在
2、差距10结合对照表三(二)成因分析111资源配辂过度强调本位2过度偏重外延发展3事权财权不匹配序号小类内容页码备注六20072020县城学龄人口变化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ii(一)历年学龄人口变化特点1总量下降2反向增减12结合对比图四3小学增速快(二)未来城区人口预测12七关于优化整合县城教育资源的构想12(一)总体思路12(二)基本原则13(三)工作目标13(四)具141整合改造老城区142提升扩容湖西区143新建开发湖东区164目向发展城南区165辐射带动城郊区17八充分利用湖东综合学校五个备选方案及缓解外国语办学压力思考与建议17结合周边楼盘一览表四方案一借鉴分宜模式:初中进城,小学入镇1
3、7方案二湖东新办为九年一贯制学校18方案三一中和教育局整体搬迁20方案四外国语初中部剥离至湖东20方案五职局进驻湖东21九调研组倾向性方案22注释25仰沾时雨,优化城区教育资源配置统筹城乡,推进我县教育均衡发展关于我县城区教育资源配路调研报告(送审稿修改)2012年4月5日星期四一、调研课题背景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一个重视教育的领导者,是睿智成熟且富有远见的。*1近日,县委书记邹绍辉同志亲笔撰写提案,要求政协教卫文史委就我县城区教育资源配路进行调研,笔者认为这是仰沾时雨之化,迎来我县教育事业大发展的春天。二、政策理论依据1、2006年国家新的义务教育法;2、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3、江西省义务教育条例(以下简称“省条例”);4、江西省普通小学、初级中学、普通高级中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以下简称省标准);5、江西省2002年颁发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6、永修县教育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7、江西省永修县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三、教育资源概念及整合目的教育发展要素主要指教育资源,包括人力资源(教师)、财力资源(经费)、和物力资源(实物化的办学条件)以及制度和管理因素等。简而言之,一个学校实施教育的要素,最重要的不外乎教师的人选,图书仪器等设备和校舍建筑。县城教育资源整合就是要优化以县城空间为载体的
5、城乡教育资源配路,提高教育资源使用效率,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协调共同发展。践行科学发展观,让教育资源实现均衡和谐发展,让优质教育惠及每一个学生,让适龄学童都能享受优质教育的阳光,是教育均衡发展的终极目标,是我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劲动力的源泉,也是新一届县委县政府领导的不懈追求。本文立足于城镇化的要求,从县域社会经济发展全局出发,试图找到县域教育资源整合的新途径,解决城镇化进程中城乡教育发展中面对的现实问题。四、我县教育资源概况(一)、全县城乡师生概况。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共192所,在校学生总数50191人(其中农村28966人,县城20090人,县城民办幼儿1135人);在编在岗公办教师3062
6、人(其中幼师29人,农村教师2186人,县城847人)总体师生比平均为1:15.7,其中农村学校平均师生比1:13,县城平均师生比为1:23o直观数据如下表一:表一:永修县师生概况类别学生数教师数我县师生比幼儿小学生初中生高中日回职高农村20557840921861:13农村合计28966县城871(公办)1135(民办)72733881601520508471:23县城合计21225分类小计20062783012290806530621:15.7总计50191标准师生比1:19.71:17.11:14.6(二)、城区学校布局现状。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永修县城城市空间形态已经形成了“一河两岸,一
7、城四区”的发展新格局。县城城区人口规模总数为5.76万人(统计局普查数据),县城常住人口已达7.1万人(公安数据)。目前,我县城区各级各类学校共15所:其中幼儿园2所,小学6所,初中3所(二中存部分初中),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高中4所。具在一城四区分布详情如下表二:表二:永修县一城四区教育机构分布情况表序号分布区域学校类别学校名称备注1老城区普通完中县二中高中、初中合署2小学山下渡小学3涂埠镇小学内有民德学校,含县二中剥离出的部分初中生。4幼儿园涂埠幼儿园市级公办示范园5特教学校特殊教育学校6湖西区高中县一中省级重点高中7九年一贯制外国语学校8初中县三中9小学新城小学10建昌小学11幼儿园新城
8、幼儿园省级公办示范园12完中建昌中学民办初、高中13湖东区职业高中职教中心含卫职校14小学湖东小学15城南区小学永丰小学(三)、湖东综合学校随着我县城市东扩南拓北连西进,2010年5月,我县投入9300万元巨资,在湖东区规划兴建了一所占地面积425亩、一期占地325亩(北侧与县委党校之间还预留了100亩发展用地)的一所综合性学校,计划容纳学生5800人(其中职高2400人、普高1200人、初中1200人、小学1000人)。现已基本完成原计划初中部、小学部各3栋教学楼的建设,内含80个教室和12个实验室。根据全县百大项目建设安排,今年校区内将继续新建400米跑道标准运动场1个、篮球场6个。因县职
9、教中心老校区已被出让,教育局计划于5月份将县职教中心搬迁过去。五、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一)、存在问题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与发展步伐的推进,我县城乡教育资源硬件配路(校舍)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在城镇化不断加速的今天,县域教育产生了新的矛盾和问题。首先,在县城,随着非农产业向城镇集聚,县城人口比重不断增加,人口快速增长导致县城教育资源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教育的基本矛盾表现为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强烈的需求和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的不足。其次,在农村,由于学龄人口的减少以及随父母外出读书的学生增多,在校生人数大为减少,学校缺乏规模效应。教育资源闲路和浪费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在农村呈现出教育资源的绝对匮乏与相
10、对“富余”的矛盾,由此对促进义务教育公平、均衡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纵观我县现有教育资源配路格局,具体体现在以下结构性矛盾:1、生源城镇化流动,导致城乡教育资源配路失衡。(1)、城乡贫富悬殊。随着我县非农产业向城镇集聚,农村中小学生进城就读、家长进城陪读现象较为普遍。“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在县城,常住人口规模不断增长,学生规模不断膨胀,中小学校普遍人满为患,县城教育资源短缺问题更加突出。而在农村,学生人数不断萎缩,相当一部分校舍出现闲路,教育资源浪费现象严重。(2)、班额大小不均。生源流动导致城乡间班额差异很大。据调查,我县农村小学为20-30生/班,中学为40-50生/班;而县城中小学的班额
11、均在60-65人之巨。位于城乡结合边缘的涂埠小学、湖东小学、永丰小学班额偏小,平均不到40人/班,最小班额仅21人(湖东小学)。(3)、师生比例失调。根据江西省2002年颁发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县镇高中师生比应为1:14.6,初中师生比应为1:17.1,小学师生比应为1:19.7o而我县农村学校师生比为1:13.3,县城师生比为1:22,永修县外国语学校小学部师生比为1:34,为全县之最。如下我县城乡师生结构比例图一:图一:永修县城乡师生结构比例图上图数据表明,县城学校占全县28%匕例的老师,目前承担了全县38警生的教学任务。由此可见,农村老师负担稍轻,而县城老师满负荷运转,身心俱疲。据省
12、标1:20的师生比估算,县城目前教师总额应达1008人,现阶段我县县城教师缺额约110人,(4)、学科参差不齐。学科比例失调的问题也十分突出。目前农村学校英、体、美、史、地、生等科目专业教师紧缺是一种通病,不少学校不得不采取由语文、数学教师兼任其他学科教师对付。2、生源城区间横向变动,导致区域与校际教育资源配路失衡。我县城区教学网点布局在“一城四区”中分布详见下图二:图二:永修县城学校区域分布图县城中小学校区域分布图学校数量老城区湖西区湖东区城南区1小学2211初中0100完中11高中0幼儿园九年一贯制00I职高由上图可以看出,我县“一城四区”中教育资源覆盖率最高的是湖西区,其次是老城区,这两
13、个区域从幼儿园到高中各类学校均一应俱全。而湖东区只有一所职高和一所湖东小学(原江玻小学),城南区则仅有一所永丰小学,这两个区域目前是初中和普高教育布点的盲区。在湖西区,新城小学、建昌小学、县三中学生均已爆满的情况下,外国语学校承担了我县农民工进城、城市人口迁移的绝大部分压力。外国语学校生源增长最快,招生压力最大。一是因为该校地缘优势。该校地处新老城区结合部,其东可服务湖东区,西可覆盖湖西区,南可兼顾城南区,区位优势独特。二是因为周边楼盘林立。自2007年整体收购(原民办新华学校组建外国语学校)以来,随着周边白鹤山庄、星火花苑、书香门第、双喜花园、W海御景、华龙莱茵美郡、诺德国际、建昌花园、嘉诚
14、天地等十余家住宅小区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三是该校目前人满为患。该校学生人数短短5年间就从1548人剧增至目前的2839人,现有办学能力已不堪重负。该校甚至不得不拆除语音室、实验室等教学辅助用房作为教室,竭尽全力以方便进城农民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近读书。四是该校办学条件仍将持续拥挤。预计今年秋季招生阶段,外国语学校初中部最少需要增加2个班,小学部最少需要再增加3个班,办学压力将更为紧张。如图三所示:图三:外国语学校20072011年招生人数走势图外国语学校2007一2011年招生人数走势图30002500学2000f1500投10005000_20072008200920102011小学部84
15、3950113813521801初中部7058158919411005全校合计15431765202922932S063、部分学校办学条件与省颁基本标准尚存差距对照省标准*2,县城职高新校区、涂埠小学、湖东小学、永丰小学、(民办)建昌中学的生均校园面积、生均校舍面积班额等指标基本达标(因生源不足);新城小学、山下渡小学、建昌小学、一中、二中、三中、外国语学校(虽有三幢学生宿舍,但目前无法充分利用)等7所学校,班额、生均校园面积、生均校舍面积等均不达标。各校具体情况详见下表三:表三:永修县城区中小学现有办学条件与省颁基本标准对照表序号学校名称校园向积(亩)校舍建筑回积(m)在校生(人)班数班额生
16、均校园面积(nV人)生均校舍卸积(nV人)现状省标现状省标现状省标1县三中(初)67.3855619963164.45022.48254.296.662新城小学13.4655419953262.3454.48203.295.43山下渡小学24.4304811791962.14513.8292.595.754建昌小学37.2602916552761.34514.99203.645.665县二中(初中、高中)47.71335231165161.15010.21344.2814.776县一中(高中)148.42562131985459.25030.94348.0114.827外国语学校(小学、初中)
17、8422281283448595019.76257.865.568建昌中学(初中、高中)28.3136005921539.55031.873922.9716.59涂埠小学38.64590239639.845107.682919.215.7510永丰小学11.416892346394532.48207.225.6611县职教中心325346722050543850105.716.9112湖东小学16922125620.84585.34347.387.85注:图中阴影部分数据表示该项指标不达标从上表班额、生均校园面积、校舍面积等三项指标反映出我县城区办学条件不符合省标准的学校分别是:(1)、平均班
18、额最大的学校:外国语小学部、县三中、新城小学、山下渡小学;(2)、生均校园面积最小的学校:新城小学、县二中、山下渡小学。其中新城小学的问题最为突出,生均校园面积仅4.48m2,不到省标要求的1/4,学生集中做操甚至都伸展不开胳膊。(3)、生均校舍面积最小的学校:山下渡小学、新城小学、建昌中学(二)、成因分析随着我县工业经济的强势增长、城镇化率的快速推进以及教育改革的深化,当前我县教育领域内的主要矛盾发生转化:一方面是全县广大民众对高质量教育需求迫切,另一方面是优质教育资源严重短缺。其既往过失具体体现为:1、资源配路过度强调行政本位。即在教育资源配路过程中,政府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处以绝对主导地位
19、,社会力量参与不足,学校、学生、家长缺乏话语权。省条例第25条:对涉及学生利益的重要决策事项,学校应当听取家长委员会的意见。2、过度偏重外延发展。即资源投入重点支持硬件建设和规模扩展,而在教师培养培训、课程建设、教学方法研究、学校管理等方面投入的资源相对不足。3、事权财权不匹配。地方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将过多精力用于争资争项上,争取上级转移支付,对教育结构优化和内涵发展重视不够。六、20072020年县城学龄人口变化情况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一)、历年学龄人口变化特点根据教育局历年在校学生人数统计,近年来我县中小学在校生人数变化具有以下三个特点:1、总量下降。2007年,全县中小学在校生总
20、数为52155人,2012年缩减为50191人,5年已累计减少了1964人。主要原因是受计划生育政策影响,我县人口出生率下降,全县学龄人口总量呈逐年缓慢下降趋势。2、反向增减。2007年至今,我县城区中小学在校生人数已由15353人增加到了19213人,累计增加了3860人。而农村学生则由36802人减少到了30978人,累计减少了5824人,城乡在校生呈反向增减态势。如图四所示:图四:20072012年我县城乡学生变化情况对比图2007-2012年我县城乡在校生人数变化情况对比图3、小学生增速快。*3据统计,2007年秋季至2012年春季,我县城区在校小学生增加了2064人,初中生增加了30
21、7人,高中生增加了1489人,小学生源增速远大于初中和高中之和。(二)、未来城区学龄人口发展趋势预测根据我县公安局户籍登记数据,2011年末,县城人口规模为71116人,比2006年(年末时的62085人)5年净增了9031人,年均递增率为27%。利用人口比例测算法*4估算,预计2015年,县城人口将达8.34万人,2020年将达10.2万人。根据教育局20072011年在校生人数,运用回归分析预测法统计分析,预计2020年,县城学生总数将达到3.05万人,净增学生人数1.1万人(其中小学生增5800人左右达到1.3万,初中生增加约1700人达到5600,高中生增加约3700人达到11800人
22、)。且随着县城东扩南拓北连西进,预计未来学龄人口主要集中在湖东区与城南区。七、关于优化整合县城教育资源的构想(一)、总体思路按照“整合改造老城区,提升扩容湖西区,兴建开发湖东区,相向发展城南区,辐射带动城郊区”的基本思路,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积极稳妥地处理好需求与可能、数量与质量、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对县城中小学校布局进行全面规划调整,重点解决学校数量不足、容量不够、布局不合理、发展不均衡、建设不配套等问题,更好地为服务我县“三个基地,一个中心”建设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二)、基本原则1、统筹规划,分类推进。布局调整要与城镇化建设相结合,与区域人口变化趋势相
23、结合,与薄弱学校改造和危房改造相结合。2、积极稳妥,分步实施。坚决杜绝因过急、过快、过度撤点并校造成学生失学、辍学和上学难等现象发生。3、因地制宜,改造旧校。采用合并、改制、路换、扩建等多种途径,发挥规模效益、提高办学质量,实现教育均衡。4、规模适中,就近方便。新建学校规划布局必须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进行。同时,应按照办学规模、管理效率和教育质量相统一的原则,将学校规模(班数、在校生数、用地及建设面积)控制在一定范围以内。小学生的走读半径一般不超过2公里。5、城乡师资,合理流动。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后,全县要按照“总量控制、城乡统筹、结构调整、有增有减”的原则,合理调配安路中小学教职工,引导城乡师
24、资队伍间的合理流动,实现城乡教学力量的适度均衡。(三)、工作目标通过优化整合,使县城学生总数从现有的2万人扩大到3.05万人左右,达到全县就学总人数的60炕右,辐射县城及周边人口22-23万人,基本实现“五个目标”,即基本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上学难问题,基本消除学生择校和大班额现象,基本消除薄弱学校,基本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基本普及高中教育。县城幼儿园及中小学布局调整的目标为:1、湖东新增1所高中。普通高中从现在的三所调整为四所,即在保留原一中、二中、民办建昌中学的基础上,在湖东区再新办一所普通高中,使得老城区、湖东区、湖西区各有一所公办高中,以满足高中普及教育的需要。2、新增2所初中。
25、初中从现在的四所调整到六所,城南工业区规划新建一所初中,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读问题。湖西区新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满足旧城县委、政府及组成部门等旧城改造后新增学龄人口的就近入学需求。3、新增3所小学。小学从现在的七所调整到十所。除湖西区新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外,湖东区、城南区再分别新增一所小学,同时积极改善永丰小学、湖东小学、涂埠小学办学条件,扩大招生规模。4、新增1所公办幼儿园。公办幼儿园增加至四所,学前教育以公办为主导,民办为有益补充。湖东新区增办一所公办幼儿园,接收创办星火小区已建幼儿园。新建大型住宅小区必须配套规划建设幼儿园5、职业高中教育学校数量保持一所不变。(四)、具体措施按
26、照“整合改造老城区,提升扩容湖西区,兴建开发湖东区,相向发展城南区,辐射带动城郊区”的基本思路,力争经过两至三年的努力,切实推进城区教育资源的合理配路1、整合改造老城区(1)、扩容县二中,争创省重点。将二中初中部全部剥离至涂埠小学,二中集中精力办高中,在新建教学楼的基础上实现高中办学规模3200人,并争取进入全省重点建设中学行列。(2)、扩建涂埠镇小学,与二中初中部合并组建为九年一贯制学校,使该校办学规模逐步达到2000人。(3)、保持山下渡小学规模基本不变,重点提升办学质量。(4)、新建涂埠幼儿园暨特教学校,实施整体搬迁工程。2、提升扩容湖西区(1)、完善县一中,稳步提质量。一中为我县唯一的
27、一所省级重点中学,其办学规模不宜盲目扩大,建议在校生人数稳定在3600人左右,以生源质量确保教学质量。学校有个60亩水塘,如能征用(主要因其在二级饮用水源地),可扩建为学生宿舍、澡堂等设施。(2)、扩容县三中,扩大其规模。学校在建的综合教学楼如今年9月份能正式启用,具办学规模将达2600人。(3)、合理利用青少年活动中心。以永修县外国语学校名义而建的青少年活动中心,现有教室52间,一半多为教育局办公用,有6间给外国语学校做教室。为继续保持外国语现有九年一贯制学校建制,以方便学生就近入学为宗旨,减少学校搬迁引起不必要的社会波动,该校目前急需解决的是(小学)师资不足的软件问题。如教育局办公地址新迁
28、至湖东综合学校,青少年活动中心大楼归还给外国语,则可从根本上缓解外国语拥挤不堪的办公条件。(4)、实施新城小学校区路换,或在现有基础上适当减招。新小是目前我县县城所有学校中校园面积最小、小学班额最大的学校,生均校园面积仅4.46m2(远低于省标每生20m2的标准),不到同类学校的1/3,大型活动甚至连做广播体操都伸展不开胳膊和腿。鉴于该校校园空间的狭小,建议一是在现有基础上适当减招缩容,将招生规模降低至1500人以内;二是借本次县城教育资源整合之机,将该校校区合理路换。对于县教育局提出的拆除原教育局办公楼改建教学楼的方案,我们认为不宜实行。因为扩建便会扩招,生均校园面积将进一步减少,学校的拥挤
29、程度将有增无减。(5)、扩建发展建昌小学,减小新城小学办学压力。建昌小学现有校园占地面积37.2亩,是新城小学的3.08倍,但在校生人数还比新城小学少340人。2010年8月,县教育局已将原教师进修学校办公大楼划归建昌小学用于扩容减额,并拟于今再年投入120万元为该校新建1栋1200平方米的综合教学楼,建议后期继续投入200万元新建1个250米的标准化塑胶运动场,使该校办学规模达到2200人左右。(6)、支持民办建昌中学迁址城南区,腾笼换鸟新建一所学校。建昌中学现有校园占地面积约34.5亩,已开发利用28.35亩,另有一块2003年从马口南津村村民小组购买的约6亩用地已填平硬化,但未办理用地手
30、续。鉴于建昌中学已向县委、县政府主动要求易址发展,如能对其合理路换,在此新建一所学校,或将新城小学搬迁至此,将可较好地满足今后县委、政府、公安局大院等旧城改造后带来的新增人口教育需求。3、新建开发湖东区(1)、充分利用湖东综合学校,谨防资源闲路或浪费。该校如何合理利用是我们本次调研的重点,有五套方案备选【见后】。(2)、扩建完善湖东小学,为湖东新区教育发展预留空间。湖东小学现有校园占地面积16.01亩,现有学生仅125人,生源主要来自三角乡百子洲一带。随着湖东区开元大道与沿河路的建成以及修河二桥的建设,湖东小学现校址就处在湖东区、湖西区和老城区的结合部,有着类似外国语学校当年的发展前景。建议合
31、理控制学校周边用地开发,现阶段应提前为该校规划预留必要的发展用地,以利将来适时扩容改造。该校扩建方案应从现在开始一步规划到位,分期建设实施。(3)、新建创办两所公办幼儿园。一是合理选址新建1所幼儿园,二是整体接收星火小区幼儿园作为公办幼儿园,以满足湖东区学前儿童的入园需求。(4)、新增规划建设1所学校。学校的性质依湖东综合学校的利用方案而定。如湖东综合学校利用方案中不包括职教中心的搬迁安路,则可单独用于县职教中心的重新规划建设。4、相向发展城南区(1)、征用学校西侧空地,扩容改造永丰小学。该校位于城南工业园三木厂跨高速公路对面,距滑海诺德国际小区仅1.3公里。根据我县对接南昌桑海经济开发区、相
32、向开发城南区的需要,该校目前地理位路正好位于城南工业园腹地。学校现有校园占地面积11.43亩,现有学生239人。学校西侧有约15亩未建空地,但目前已全部被出让给了私人作为宅基地。建议对学校西侧的已出让空地应立即控制建设,并及时征用作为学校未来发展的储备用地,以满足周边小区住户和城南工业园务工人员子女的入学需求。建议将该校扩容恢复为原有的九年一贯制学校,逐步使办学规模扩大到2000人左右。(2)、支持民办建昌中学迁址城南区。5、辐射带动城郊区主要做好与县城近郊星火工业园、云山工业园的对接,以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为契机,进一步整合位于星火工业园附近的艾城中小学教育资源,使艾城中学办学规模逐步增加到1
33、000人左右小学办学规模达到2000人;科学整合位于云山工业园附近的军山中小学教育资源,在2015年前将现有的军山中学、中心小学进行整合,组建成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建成后使该校办学规模达到2000人。八、充分利用湖东综合学校备选方案及缓解外国语学校办学压力的思考与建议教育资源供给短缺和配路失衡,是造成我县教育非均衡发展的两个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教育资源配路,涉及体制变革和利益格局的调整,难免会遇到诸多困难和阻力,如陈旧教育观念的束缚、既得利益群体的反对、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等。尽管困难多、压力大,但笔者认为,优化我县城区教育资源配路如箭在弦。湖东区和城南区是我县未来城市建设的重点区域。根据目前
34、在建楼盘和已有地块出让情况(如表四所示),预计这两个区域仅目前已知在建和拟建楼盘全部入住后,区内将新增住户10928户,新增人口3万多人,新增随迁小学生约2600人、初中生口约1300人左右。表四:外国语学校周边及湖东区在建、未入住及拟建楼盘一览表小区名称建设地点用地面积(山)建筑面积(m2)预计新增住户容积率备注龙腾国际商住区中医院拆建处11.3622430.31693拟建星火小区30028786912001.5总户数2358书香门第外国语学校对面75.5411078910002.2在建河1海御景诺德国际永昌大道(城南)1300总户数2142廉租房小区一期星火小区东侧29.727000540
35、已分房棚户改造区星火小区东侧62.8948000462在建廉租房小区二期星火小区南侧101彳生324在建324户安置房湖东区开元大道中医院旁71.21200尚未征地五星级酒店区3542348.353001.5在建滨湖半岛756001.4拟建华龙莱茵美郡永昌大道(城南)1034在建信南山水美地25830992.2在建合计1019.6910928在外国语学校办学能力已近饱和的情况下,作为覆盖上述楼盘的一所新建大型学校,湖东综合学校将来利用方案的合理与否,将直接事关周边地区未来发展的兴衰。目前关于湖东综合学校的开发利用模式,主要存在以下五个备选方案:方案一:学习借鉴分宜模式,实施初中进城工程。方案设
36、想:撤弁全县所有乡镇初中,在湖东综合学校新建一所寄宿制初中,大力推行“初中进城,小学入镇”工程,按照先周边乡镇后边远乡镇的顺序,有序实现全县所有农村初中学生进城就读的目标,彻底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目前已实行这一做法的有山东平原、河北巨鹿、辽宁法库、江西分宜等地。优点:1、快速提升湖东新区人气,促进城市化进程加快,拉升周边地价升值。2、有利于农村学校危房改造资金集中使用,实现优势资源共享,减少全县农村中小学约22万平米危房改造的压力。3、有利于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解决农村学校办学规模小,师资、设施、生源条件不平衡,教育质量下滑问题。4、有利于解决农村外出务工空巢家庭留守儿童教育的后顾之忧。5、有
37、利于改善农村初中办学与生活条件,吸引优秀青年教师应聘,优化教师年龄结构和师资水平。缺点:1、湖东综合学校容量不足。如全县8400多名农村初中学生全部进城(当然可以分步实施),将大大超过湖东综合学校现有6000人左右的规划容量。2、县城教学资源的紧张态势将有增无减。县城其他学校除了要继续承担小学生增长5800人,高中生增长3700人的压力,还要承担2000多名剩余初中进城生的分流压力。3、政府财政压力大。4、增加农村学生家庭经济负担。5、校园安全管理任务艰巨。学校对未成年学生实行24小时管理,在学生的交通、饮食安全管理及突发疾病救治不及时方面承担了较大的责任。6、学生缺乏应受必要的家庭和社会教育
38、。方案二:沿京九铁路划线而治,在湖东综合学校整合新办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方案设想:将县职教中心择地另建。利用湖东综合学校已有校区资源,在县城范围内新办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容纳小学与初中学生6000人左右。招生工作可参照原外国语学校创立时的做法,依京九铁路划线而治,将星火小区、山水美地、廉租房安路区等小区纳入其招生范围,有效分流外国语学校招生压力。优点:1、该方案操作简单,对其他学校影响不大。2、短期内快速分流外国语压力,长期能容纳未来县城新增学龄人口的一半以上,有效缓解县城其他学校因未来新增学龄人口而扩建增容的压力。至2020年新增的1.1万学生人数中,仅湖东综合学习即可容纳6000人左右,其他
39、学校届时只需通过扩容改造新增5000人左右。3、避免因外国语学校初中部搬迁,增加大部分学生走读距离的弊端,有利于平稳运作。4、快速填补湖东新区的教育资源空白。缺点:对湖东开发的人气提升只有一定的心理预期作用,不能达到快速刺激的目的。方案三:县一中和教育局整体搬迁至湖东,职高与三中置换。方案设想:将县一中整体搬迁至湖东综合学校并改建成完中,实现高中办学规模3600人左右,农村初中学生进城且其规模控制在2400人左右同时,合理利用一中搬迁后空出的资源,将县三中和新城小学搬迁至县一中,组建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县职教中心可搬迁至县三中独立办学。利用教育局办公楼空出的资源,将青少年活动中心交付外国语使
40、用,有效缓解外国语办学压力。优点:1、一揽子快速解决好新城小学、县三中的扩容问题以及县职教中心的搬迁问题,并通过县二中和职教中心的适当扩容,较好地解决全县高中普及教育扩容的问题。2、快速拉开湖东新区人气,促进湖东新区加快开发进程。3、大大缓解外国语学校压力。较比初中部搬迁而言,高中生对学校走读距离远更易于接受,且一中为寄宿制学校,学校位路对学生影响不大。4、进一步拓展县一中发展空间。一中现有3000多学生中,正常情况下约有70%!要住宿,但目前学校宿舍仅有1100个床位,难以满足全部学生住宿需求,目前很多学生在校外租住。如果能够顺利搬迁,将可较好地解决学校宿舍不足,澡堂设施匮乏,停车场地拥挤的
41、问题,有利于学校更好地发展。5、有利于妥善解决一中现址四周嘈杂,围墙与民房混杂,不利于封闭管理的问题。6、三中和新小学生进一中,有利于县城初中生源质量的提开,优质生源流失率可望减少。7、引进南昌大学退休教师或聘请南昌名师进湖东并建专家楼,打造优质一体化初、高中。缺点:1、学校搬迁可能导致一中教学质量的波动甚至下滑。2、搬迁后教师上下班不便。需妥善解决教师住房安路问题,否则影响一中老师情绪。3、一中现址具有40多年的办学历史,贸然搬迁对一中校园文化的延续将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4、搬迁将给县财政带来较大的经济压力。一中现有校址经历多年的打造和不断完善,教学设施基本已配套齐全,现有校区已安装完备的广
42、播语音系统、摄像监控系统、网络多媒体教学系统,新建的多功能报告厅可容纳370多人举办小型讲座,附近还有可容纳800多人的电影院可以借用,开展大型讲学活动比较方便。如在新校区重新配套建设这些设施,经济上负担较重。方案四:将外国语学校初中部剥离后搬迁至湖东综合学校方案设想:将现有外国语学校初中部剥离搬迁至湖东综合学校,该校则由九年一贯制学校改制为外国语小学。综合学校初中部可容2500人左右的规模,剩余约3500人的办学空间,可用于新增一个普及高中部或一个小学部。县职教中心需要重新选址另建。优点:1、对提升湖东人气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2、有效缓解外国语学校人满为患的压力。3、快速填补湖东新区的教育资
43、源空白。缺点:1、老百姓负面情绪大。据测算,外国语学校至湖东综合学校直线距离约2.5公里,如将其初中部搬迁至湖东综合学校,将大大增加居住在湖西区农民街以南和城南区华龙莱茵美郡、诺德国际一带学生的走读距离(学生走读半径至少在3.5公里以上),家长不愿舍近求远,因而社会舆论压力大。2、不利于均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现有外国语学校位于县城三大区域结合部,在目前城南区尚未设初中,湖西区的县三中已经满员的情况下,如果贸然搬迁外国语学校初中部,必将进一步加剧县三中的择校压力。3、交通隐患大。高中生较比初中生,已具有较强的自我保护能力,可以步行、骑自行车、乘坐公交车等,自行解决上下学得交通问题。而初中
44、生全部骑自行车上学,路上交通安全隐患较大,且目前公交系统难以满足学生上下学高峰密集期的交通需要。4、搬迁外国语初中部,建议征求家长意见为宜。方案五:将县职教中心搬迁进湖东综合学校。方案设想:将县职教中心搬迁进湖东综合学校已建好的初中部,剩余办学空间用于独立新办一所小学。将已建小学部与现职教中心适当隔离,规划建设的学校东边侧门用于小学生进出,学校正门用于职高学生进出。优点:1、妥善解决职教中心即将面临的搬迁问题。2、社会稳定性较好,对原有学校影响不大。3、将来较好满足湖东新区新增小学生就近入学的需求。4、因外国语学校目前面临的主要是小学生扩招压力,如能沿京九铁路划分招生范围,可有效分流外国语学校
45、的办学压力。缺点:1、短期不利于提升湖东新区人气指数,且资源闲路浪费。2、职高学生与小学生混杂在一起,家长对校园安全具有一定的顾虑。九、调研组关于上述方案比选的初步意见与建议由于湖东综合学校的开发利用,对于全县教育资源的优化布局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因此必须将其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综合考虑,统筹谋划。综合社会各方面的意见,我们认为对于外国语学校的综合利用,必须坚持两条基本原则:一是从教学理念上,不宜将学校办成十二年一贯制,否则不利于学校的管理。因为目前小学、初中、高中每课时各有5分钟的差距,上下课铃声不能统一,各年龄段学生广播体操音乐也不相同。二是要坚持职业高中单独办学的思路,不宜将职业高中
46、与其他现行学校混杂在一起。综合以上备选方案的优劣分析,现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供县委、县政府决策参考:(一)、优先推荐方案一。建议借鉴分宜模式,在湖东综合学校内分步实施“初中进城”这一功在当代,利在长远的民心工程,但需要政府的魄力和雄厚财力的支持。具体实施过程中,建议采取与分宜一次到位模式不同的分步实施方案。因为分宜县与我县的县情毕竟有所不同,其人口规模仅32万人,但去年财政收入为24.7亿元,人均财政收入是我县的3倍多。且其初中进城总人数仅5500人,实际集中办学规模仅4500人,另有1000多人分流到了县城其他3所初中。我县如果全面实施初中进城工程,预计初中进城学生人数将达8400人,一步到
47、位不仅操作难度大,而且学校现有规模容量也不允许。建议第一阶段先暂行将县职教中心和外国语学校搬迁至湖东综合学校新校区,将外国语学校改制为全县唯一一所寄宿制小学,并在廉租房小区旁规划教育用地内同步规划新建县职教中心。这样既可充分利用外国语学校长期闲路的3栋共168间宿舍(每间4人可供约670人住宿),又可有效解决外国语学校容量不足和职教中心搬迁的燃眉之急。第二阶段待县职教中心新校区建成后,将县职教中心从湖东综合学校内搬迁出去,空出的校舍用于实施县城周边乡镇“初中进城”工程。(二)、方案三一中搬迁属可选方案,但不宜操之过急。如确定实施一中搬迁方案,建议一定要提前精心准备,力求平稳操作,确保搬迁成功。
48、搬迁前应给相关学校提供一个必要的过渡准备期,而不宜急于求成。因为仅从提升湖东人气的角度考虑,只要明确了一中搬迁的心理预期,同样可以产生预期的效果。要想做好一中搬迁工作,当务之急宜尽快成立一个一中搬迁工作领导小组,广泛吸收一中、职高及其它将利用一中资源的相关学校作为成员单位,并详细制定一个2-3年的搬迁过渡计划,在确保相关学校教学质量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妥善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科学制定一中搬迁后遗留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计划。建议以一中搬迁为契机,将没有改造空间的新城小学与县三中撤并,搬入一中改制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以满足湖西区今后旧城改造的教育需求。过渡期间,所有涉迁学校一律应停止原有的扩建改造计划。2、结合一中未来办学需求,对湖东综合学校未完待建方案重新进行规划论证:一是合理增加体育用地面积。根据江西省普通高中体育场地配备标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档案管理者的职业路径试题及答案
- 食品应急响应机制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商场租赁合同协议书
- 公共管理案例分析大赛获奖
- 防拐骗教育课件
- 古代文学史考点全解析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艺术品买卖合同》
- 2025餐饮店代理经营合同
- 公共事业管理考试复习方向试题及答案
- 七台河职业学院《食品机械与设备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中国物流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中国饰品行业发展状况与消费行为洞察报告-艾媒咨询
- 二甲双胍恩格列净片(Ⅲ)-临床用药解读
- 2024带病体保险创新研究报告
- 3.28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演讲稿1500字2篇
- 员工节能环保培训课件
- 《精益生产培训》课件
- 学校招生工作培训方案
- 访谈记录表模板
- 初高中物理的区别以及如何学好高中物理课件
- 工程结构静力试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