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消防系统_第1页
建筑消防系统_第2页
建筑消防系统_第3页
建筑消防系统_第4页
建筑消防系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心整理w课程:建筑消防系统第一章建筑消防概述学习要求:1 .熟悉建筑消防系统的组成;2 .熟悉报警保护对象级别的划分;3.熟悉报警区域、探测区域及防火分区的性质 教学内容:§ 1-1概述§ 1-2火灾形成过程§ 1-3高层建筑的特点及相关区域的划分§ 1.1 筑消防系统概述一、消防工作的指导方针:预防为主、防消结合I ( I I ;1、预防火灾工作:主要包括提高全民的消防安全意识,普及消防常识和消防知识,制定并落 实消防安全制度,积极整改火灾隐患等工作。防患胜于救灾。2、防消结合就是在做好防火工作的同时,做好灭火工作。防火工作能减少火灾的发生,但不 能

2、杜绝火灾,不可预见的火灾因素很多,做好灭火工作是非常必要的。二、建筑消防系统拥有良好的城市道路交通环境,充足的消防水源和市政消防供水系统,便捷的I1消防通信网络,足够数量装备精良、人员训练有素的消防站,是在发生火灾后能够 迅速控制和扑救火灾的积极因素。但是对于扑救高层、地下建筑和其他特别危险、 重要和人员密集场所发生的火灾,由于场所的特殊性,扑救难度大,因此对于上述 建筑应立足提高建筑自身对火灾的抵御能力,在建筑内部按消防规范规定,设置消 防设施。1、组成: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灭火系统:包括水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等防火减灾系统:机械防排烟系统、防火分隔设施、火灾事故广播与通讯系统、应急照明、消防

3、 电梯其中:灭火系统与减灾系统统称为消防联动系统2、作用:限制火灾蔓延的范围,及时发现和扑救火灾,为有效地扑救火灾和人员疏散创造必要的 条件,减少火灾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2 灾形成过程1、火灾形成原因:1)人为造成火灾2)电气事故造成火灾3)可燃气体发生爆炸造成火灾4)可燃固体燃烧造成火灾I r -1 |_5)可燃液体燃烧造成火灾2、火灾发展趋势.1)火灾初始阶段2)火灾发展阶段t1. 11 J / / /3)火灾衰退阶段§ 1.3 层建筑的特点及相关区域的划分一、高层建筑建筑的定义和特点1、定义:10层及10层以上的居住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 24米的公共建筑

4、。 %工工.J、J2、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1)由于烟囱效应,火势凶猛且蔓延快2)火灾时楼内人员与物质的疏散困难。3)火灾扑救困难。二、防火分类:1、高层建筑防火分类:(规范 GB50045-952005年版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3.0.1 条精心整理根据其使用性质、火灾危险性、疏散和扑救难度等进行分类,分为一类、二类。第程照分类表m名种一 舞二 类居喉建产高地隹至中丸后展4丸层以上峋普遹住宅+庭里+八层的1唇隈L除一翼建察以生点嫩能值外的商由楼.底城队建就尚度加过而成羯足建筑前根战社楼、界叁楼电信13ftM的西独楼,俄站楼、蟀舍楼、包惜播,播、财置金融播,财贸金鸵假商住楼.网书馆、4-建就高

5、度斑社两或整层建筋R0倏屈汁书旌如优皿晌南住播当苦嫩以下的恢公其建筑&中嵬峨相省统(言计划落翱仃)广播电襁粮西稻、防灾检崔调就网同领和占领(杳计划葩别利)气力调度超睦桢广搔电讹*国皴(杳计划温则行)加政描、酰工概控调度楼.电弁调度超&堂常高度不超&覆书起ttioo万册的圈书馆.书黑ttfiftn的的堂播电值班的办公橙.科册横,将真裁用普通峋能馆曲1口建筑高度超过曲 的软学程和普迪的鹿帕,心鹿,科胡崔,档办公楼.耙弗锻.他窕播舞冥播辔2、耐火等级划分:一类高层建筑的耐火等级为一级,二类高层建筑的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裙房的耐火等级不低于 二级,高层建筑地下室的耐火等级应为一

6、级。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保护对象级别的划分:(规范GB50116-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根据其使用性质、火灾危险性、疏散和扑救难度等分为特级、一级和二级。二级建筑高度不超过100m 二类建筑的高层民用建筑精心整理建筑高度不超过24m的1.设有空气调节系统的或每层建筑面积超过2000平民用建筑方米、但不超过3000平方米的商业楼、财贸金融楼、电信楼、展览楼、旅馆、办公楼、车站、海河客运站、航空港等公共建筑及其他商业或公共活动场所;2 .市、县级的邮政楼、广播电视楼、电力调度楼、防灾指挥调度楼;3 .中型以下的影剧院;4 .高级住宅;三 L r i5 .图书馆、书库、档案楼 l1I(见第3

7、.1.1三、相关区域的划分- I1、报警区域: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警戒范围按防火分区或楼层划分的单元称报警区域。一个报警区域一般有一个或同层几个相邻防火分区组成。.七 "8I-I2、探测区域的划分:1)探测区域:将报警区域按探测火灾的部位划分的单元2)规定:规范GB50116-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第 4.2.1条4.2.1 探测区域的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1|u1 . X. I工100m ;缆式感温火灾探测器的探测区域长度不宜超过200m ;空气管差温火灾探测器的探测区域长度宜在20100m之间3)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二级保护对象,可将几个房间划分为一个探测区域。相邻房间不超

8、过5间,总面积不超过 400平方米,并在门口设有灯光显示装置。相邻房间不超过10间,总面积不超过1000平方米,在每个房间门口均能看清其内部,并在门口设有灯光显示装置。4)应分别单独划分探测区域的场所敞开或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前室、消防电梯与防烟楼梯间合用的前室;走道、坡道、管道井、电缆隧道;建筑物闷顶、夹层。3、防火分区1)防火分区:在建筑内部采用防火墙、耐火楼板及其它防火分隔设施分隔而成,能在一定时间内防止火灾向同一建筑的其余部分蔓延的局部空间。精心整理2)划分原则民用建筑a表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最多允许层数和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耐火 等级最多允 许层数防火分区的最大允

9、许建2筑面积(m )备注一、二级按本规范第1.0.2条规定25001 .体育馆、剧院的观众厅,展览建筑的展厅, 其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根据需要放 宽。2 .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用房及儿童游乐厅等 儿童活动场所不应超过 3层或设置在四层及四 层以上楼层或地下、半地下建筑(室)内。1. ?三级5层12001 .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用房及儿童游乐厅等 儿童活动场所、老年人建筑和医院、疗养院的 住院部分不应超过 2层或设置在三层及三层以 上楼层或地下、半地下建筑(室)内。2 .商店、学校、电影院、剧院、礼堂、食堂、 菜巾场不J超过2层或设置在三层及三层以上 楼层。四级2层600学校、食堂、菜巾场

10、、托儿所、幼儿园、老年 人建筑、医院等不应设置在二层。地下、半地下建筑(室)500一注:建筑内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该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按本表的规定增加1.0倍。局部设置时,增加面积可按该局部面积的1.0倍计算。b地下、半地下建筑(室)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重要公共建筑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c当多层建筑物内设置走马廊、j自动扶梯、敞开楼梯(间)等上下层相连通的开口时,其防火分区 面积应按上下层相连通的面积叠加计算;当其建筑面积之和大于表的规定时,应划分防火分区。高层建筑一类高层建筑每个防火分区建筑面积为 1000m2二类高层建筑每个防火分区建筑面积为 1500m2地下室每个防火分区建筑

11、面积为 500m24、防烟分区1)防烟分区:在建筑屋顶或顶棚、吊顶下采用具有挡烟功能的构配件分隔而成,且具有一定蓄烟 的空间。精心整理2)划分原则:以屋顶挡烟隔板、挡烟垂壁或从顶棚下突出不小于 0.5m的梁为界,从地板到屋顶 或吊顶之间的空间为防烟分区。每个防烟分区建筑面积不宜超过 500m2用防烟分区不应跨越防火 分区。第二章建筑消防系统组成及应用学习要求:1 .熟悉建筑消防系统的构成;2 .掌握火灾报警系统的模式及应用;3 .掌握消防系统的工作原理4 .掌握消防系统的供电要求5 .掌握消防系统的布线要求6 .掌握消防系统的接地要求 教学内容:§2-1消防系统的构成图. I

12、7; 2-2消防系统的工作原理§ 2-3建筑消防系统供电§2-4建筑消防系统布线 ,§2.1消防系统的构成图1. ! I '、;?,一、原理结构图和实际结构图1、原理结构图:2、实际结构图: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模式1模式:区域报警系统、集中报警系统、控制中心报警系统2选用:根据工程的建设规模、保护对象的性质、火灾报警区域的划分等因素确定。一般:区域报警系统宜用于二级保护对象;集中报警系统宜用于一级和二记保护对象;控制中心 报警系统宜用于特级和一级保护对象。3区域报警系统(原理框图)a)使用对象:某一区域或某一局部范围,.II Ib) 一个报警区域宜设置一台

13、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系统中区域报警控制器不应超过两台。c)区域报警控制器应设置在有人值班的房间或场所d)系统中可设置消防联动控制设备。e)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或火灾报警控制器安装在墙上时,其底边距地面高度宜为1.31.5m,其靠近门轴的侧面距墙不应小于 0.5m,正面操作距离不应小于1.2m。4集中报警系统(原理框图)1)集中报警控制器应设置在消防控制室或有人值班的专用房间内。2)系统中应设置一台集中火灾报警控制器和两台及以上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或设置一台火灾报 警控制器和两台及以上区域显示器。3)系统中应设置消防联动控制设备。4)集中报警控制器应能显示火灾报警部位信号和控制信号,亦可进行联动控

14、制。5)集中火灾报警控制器或火灾报警控制器、 消防联动控制设备等在消防控制室或值班室内的布置, 应符合下列规定:设备面盘前的操作距离:单列布置时不应小于1.5m;双列布置时不应小于2m。» I r- -1 |_在值班人员经常工作的一面,设备面盘至墙的距离不应小于3m。设备面盘后的维修距离不宜小于 1m o设备面盘的排列长度大于4m时,其两端应设置宽度不小于 1m的通道。 2.2 消防系统工作原理:, . ;' , I;由设置在现场的火灾探测器探测到的信号反馈到火灾报警控制器,控制器把其信号与现场正常状 态标定值进行逻辑运算,适当延时,只有确认是火灾,火灾报警控制器发出控制信号

15、:驱动灭火、 联锁减灾设备、启动报警设备。 2.3 2.3建筑消防系统供电匕F J一、消防系统电源1、电源分主工作电源、备用电源消防系统中的交流电源:工作电源、备用电源 -AC380/220V消防系统中的直流电源:工作电源:由交流电源经整流、滤波、稳压等措施形成直流电压。(DC24V)备用电源:采用大容量蓄电池组。2、消防用交流电源:应按电力系统规定确定负荷等级和供电等级。1)使用交流电源的消防设备包括: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消防电梯、防排烟机、火灾事故照明、 、11防火卷帘门、固体灭火装置等。一级负荷:一类高层建筑中的消防用电设备二级负荷:二类高层建筑中的消防用电设备2) 一类高层建筑按一级

16、负荷要求供电-即不间断供电,双电源供电。两个电源的要求要符合条件:A、两个电源间无联系B、若两个电源间有联系,要保证发生故障时,两个电源应不致同时受到破坏精心整理C、一般特别重要建筑会自备发电设备,并应设有自动启动装置并能在15S内供电。3)二类高层建筑的消防用电按二级负荷的要求供电-双回路供电4)建筑的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消防电梯、防烟排烟风机等的供电,应在最末一级配电箱处设置自动切换装置。即最末一级配电箱处设置双电源互投箱。5)对消防设备的配电应采用放射式配电。6)配电回路不应装设漏电切断保护装置,可以装设报警装置。7) 一类高层建筑自备发电设备,应设有自动启动装置,并能在30s内供电。

17、二类高层建筑自备发电设备,当采用自动启动有困难时,可采用手动启动装置。. r- I _3、直流电源1)直流电源取得途径:正常时,交流电源经整流、滤波、稳压等措施形成直流电压,并不大的充 电电流为蓄电池充电,当交流电源中断时,则由蓄电池自动投入使用。I交流电源'一二整流滤苦稳 京蓄电DC xk消防设、-DCK,2)消防联动装幽町喝褊在电压为 DC24V。§2。4建筑消防系统布线一、一般规定1、传输线路均应采用铜芯绝缘导线或铜芯电缆,其电压等级不应250V。2、绝缘导线、电缆线芯按机械强度要求的最小截面不应小于规定:类别最小截面(mm2)穿管敷设的绝缘导线1.00线槽内敷设的绝缘

18、导线0.75多芯电缆0.5二、室内布线规定1、传输线路应采取穿金属管或封闭式金属线槽保护方式布线,并应有防火、耐热处理(或采用耐 火、耐热导线)。30M当采用暗敷设,应敷设在不燃烧体结构内,且保护层厚度不宜小于 当采用明敷设,应采用金属管或金属线槽上涂防火涂料保护。精心整理当采用绝缘和护套为不延燃材料的电缆时,可以不穿管保护,但应敷设在电缆井内。不同系统、不同电压、不同电流类别的线路,不应穿于同一根管内或线槽内的同一槽孔,即用金属隔板隔开。不同防火分区的横向敷设的传输线路,不宜穿入同一根管内消防用电设备在火灾发生期间的最少连续供电时间丁 P消防用电设备名称保证供电时间min1火灾自动报警装置&

19、gt;102人工报警器>103各种确认、通报手段>104消火栓、消防泵及自动喷水系统>1805水喷雾和泡沫灭火系统>306CO2灭火和干粉灭火系统>607卤代烧火火系统>308私烟设备>1809小灾广播>2010火灾广播_ J >2011火灾疏散标志照明>2012火灾暂时继续工作的备用照明>6013 _避难层备用照明>6014"防电梯>18015直升停机坪照明>6016自动喷水系统>602、电缆竖井:井壁应为耐火极限不低于1H非燃烧体,井壁上检查门应用丙级防火门,井道应每隔2-3层在楼板处用相当

20、于楼板耐火极限的非燃烧体做防火分隔,井道与房间吊顶等相连通的孔洞,其空隙应用 非燃烧材料紧密填塞。3、弱电线路的电缆竖井,宜与强电线路的电缆竖井分别设置。如受条件限制必须合用时,弱电与强电线路应分别布置在竖井两侧。精心整理4、线路的绝缘电阻的测量满足要求,电源线绝缘电阻应不小于0.5MQ,火灾报警系统线路绝缘电阻应不小于20MQ。§ 2.5建筑消防系统接地1、工作接地:指系统中消防电子设备采用的信号接地或逻辑接地。1)在消防控制室设置专用的接地板,具接地电组应小于4Q,若采用联合接地体,接地电组应小于1 Q。2)接地干线由基础接第体向上引至消防中心,采用不小于25mm2的铜芯绝缘导线

21、或电缆穿 PVC管。 I 1 I _3)由消控室接第极引至各消防设备装置的接地线采用不小于4mm2的铜芯绝缘导线。2、保护接地消防设备的金属外壳和支架采用 PE线做保护接地。第三章火灾探测器学习要求:1 .了解火灾自动报警的构成;'';2 .熟悉火灾探测器的构造及分类;3 .熟悉各类型探测器的工作原理4 .掌握如何进行探测器的布置5 .掌握灵敏度的要求及各类型探测器的适用场所,尤其是感烟及感温探测器6、掌握探测器的安装要求教学内容:§3-1火灾自动报警概述§ 3-2火灾探测器材的构造及分类§ 3-3火灾探测器的工作原理§ 3-4火灾探测器

22、的使用与选择§ 3-5火灾探测器的布置安装§3.1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概述发展历史分为五代:第一代:从19世纪40年代-20世纪40年代,机械式感温探测器占主导地位第二代:从20世纪50年代-20世纪70年代,多线制报警系统开始应用第三代: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总线制报警系统兴起第四代: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模拟量可寻址技术出现,进入智能化时代第五代: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无线报警系统开始出现。一、火灾自动报警系统1、组成及作用1)火灾探测器:将现场火灾特征信息(烟雾浓度、温度、光强等)转换成电讯号,想报警控制器 发送并报警。安装在现场。2)手动报警按钮:用人工方

23、式把火灾信息传诵至报警控制器。安装在现场。3)火灾报警控制器:控制器与报警器合二为一。是消防系统的核心。4)警报装置:与控制器合二为一。它分为火灾报警和故障报警,有声光指示。§3.2 火灾探测器的构造和分类一、探测器的构造由敏感元件、电路、固定部件和外壳组成a I 厂I 敏感元件:把火灾燃烧的特征物理量转换成电信号。对烟雾、温度、辐射光和气体浓度等敏感的传感元件可以用来做敏感元件。电路:将敏感元件转换所得的电信号进行放大并处理成火灾报警控制器所需的信号。固定部件和外壳:将传感元件、电路印刷板、接插件、确认灯和紧固件等部件有机地连成一体,保证一定的机械强度。属于机械结构。二、分类及型号

24、1、分类:按结构造型来分:点型、线型按探测的火灾参数分类:感温、感烟、感光、气体、复合式2、型号:名称型号:JTXX-XX-X图形符号3、主要技术性能:1)可靠性:常用误报率来衡量。2)工作电压:一般国产的是 DC24V,由火灾报警控制器供给,无极性。允差:一15%+15%3)灵敏度:火灾探测器响应火灾参数的灵敏程度。4)保护面积和保护半径5)工作环境:包括探测器使用环境的温度、相对湿度、气流速度、污染程度等。§3。3探测器工作原理1、感烟探测器1)作用及特点:对探测区域内某一点或某一连续路线周围的烟参数敏感响应的探测器。精心整理精心整理特点:能早起发现火灾、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使

25、用面积较广2)感烟探测器原理:离子感烟探测器:烟雾粒子可以改变探测器中电离室电离电流原理,即利用电离室的离子流的变化基本正比于进入电离室的厌恶浓度大小来探测烟雾浓度。优点:灵敏度高缺点:内装放射性元素,在制造、运输及弃置等方面对环境造成污染。光电式感烟探测器:根据烟雾粒子对光线产生散射、吸收的原理制成。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 线型感烟探测器:利用烟雾粒子改变光线传播特性即烟粒子吸收或散射红外光束强度发生变化 的原理。适用大仓库、有盖广场等。灵敏度:指探测器响应不同烟雾浓度的敏感程度。应用每米烟雾减光率来标定。通常分为I、n田级灵敏度。灵敏度高以对较低的烟粒子数浓 度响应。减光率越小,灵敏度越高。

26、1 ' :.使用场所:., . ?. . , ;.I级:用于无烟及重要场所,比如:禁烟场所、计算机房、仪表室、电子设备机房、图书馆、 书库。R级:用于少烟及重要场所,比如:一般环境(居室、客房、办公室等)田级:用于走廊、通道、会议室、吸烟室、大厅、餐厅、管道井等。2、感温探测器原理:1)作用:对异常高温或异常温升速率敏感响应。分为定温、差温、差定温三种类型。2)定温探测器:热敏元件:双金属片、易熔金属、热敏电阻等。动作范围:6001500适用范围:环境温度差变化不大或温度较高的场所。 *11I 3)差温探测器:针对温度上升速率热敏元件:热电偶等。缺点:在一些阴燃熏烧的火灾中,温升速度缓

27、慢,即使温度达到目的100度以上,差温探测器不会动作。不能单独使用。4)灵敏度:以响应时间作为标定灵敏度的依据。响应时间(动作时间):火灾发生时,环境温度上升过程中,感温探测器由警戒状态到发生报 警信号所需的时间。灵敏度:指探测器达到动作温度或温升速率时发出报警信号所需时间的快慢。灵敏度分三级,其中,1级动作时间最快。差温探测器没有灵敏度分级。3、火焰探测器作用:检测火焰中的红外光、紫外光、可见光等特定波段的电磁辐射。特点;响应速度快,不受气流扰动影响。使用范围:突然起火而无烟雾的易燃易爆场所保护。比如酒精等。唯一能在户外使用的探测器。4、气体探测器作用:通过测量空气中可燃气体爆炸下限以内的含

28、量,以便当空气中可燃气体浓度达到或超过报警设定值时自动发出报警信号,提醒人们及早采取安全措施,起预报火灾、1防火、防爆功能, 还可监测环境污染。适用场所:在易燃易爆场合中使用。I j |!:S-I . J . l' ,« /三级报警:第一级:警告信号告知人们有害气体已存在浓度高*. I X第二级预报警:告知人们有害气体已接近对人体有害程度。第三级报警:告知人们有害气体已接近爆炸浓度。§ 3.4探测器的使用和选择一、探测器的选择1、探测器的灵敏度1)感烟探测器-感光率应用每米烟雾减光率来标定。通常分为I、n田级灵敏度。灵敏度高以对较低的烟粒子 数浓度响应。减光率越小,

29、灵敏度越高。使用场所:11I级:用于无烟及重要场所,比如:禁烟场所、计算机房、仪表室、电子设备机房、图书馆、书库。R级:用于少烟及重要场所,比如:一般环境(居室、客房、办公室等)田级:用于走廊、通道、会议室、吸烟室、大厅、餐厅、管道井等。2)感温探测器-动作时间灵敏度:以响应时间作为标定灵敏度的依据精心整理响应时间(动作时间):火灾发生时,环境温度上升过程中,感温探测器由警戒状态到发 生报警信号所需的时间。灵敏度:指探测器达到动作温度或温升速率时发出报警信号所需时间的快慢。灵敏度分三级,其中,1级动作时间最快。差温探测器没有灵敏度分级。2、适用场所:1)火灾探测器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对火灾

30、初期有阴燃阶段,产生大量的烟和少量的热,很少或没有火焰辐射的场所,应选择. r- -1 |-感烟探测器。对火灾发展迅速,可产生大量热、烟和火焰辐射的场所,可选择感温探测器、感烟探测器 火焰探测器或其组合。对火灾发展迅速,有强烈的火焰辐射和少量的烟、热的场所,应选择火焰探测器。对火灾形成特征不可预料的场所,可根据模拟试验的结果选择探测器。对使用、生产或聚集可燃气体或可燃液体蒸气的场所,应选择可燃气体探测器2)根据火灾特点、环境条件及安装场所确定探测器的类型(参见书本)3)下列场所可不设火灾探测器:(P45)3、探测器的线制一-二总线制1)线制:指探测器和控制器之间的长线数量。线制是火灾自动报警系

31、统运行机制的体现。2)分为多线制和总线制。3)二总线制:采用地址编码技术,整个系统只用几根总线。布线简单方便,但是一旦总线回路出 现短路,则整个回路失效。其中G线为公共地线,P线则完成供电、选址、自检、获取信息等功能。上述接线方式如果发生断线,可以报出断线故障点,但断点之后的探测器不能工作。二、使用数量的确定1、保护面积:一只火灾探测器能有效探测的面积。保护半径:一只火灾探测器能有效探测的单向最大水平距离。2、点型感烟、感温探测器的保护面积和保护半径。(P47表)精心整理影响因素:a、屋顶坡度增大,保护半径相应增大。因为坡度增大,烟雾和热气流沿斜顶棚向屋脊 聚集。B、房间高度增大,保护面积增大

32、。因为房间越高,烟均匀扩散的区域越大。C、感烟探测器保护面积比感温探测器要大。3、探测器设置数量:N > S/KxA§ 3.5探测器的布置与安装1、布置的基本原则被保护区域都要处于探测器的保护范围之中。2、探测器安装间距:两只相邻探测器中心之间的水平距离。a一横向安装间距b一竖向安装间距hI , I I -Xs-I , J I j r ;ab极限曲线应用 "-d 1L.3、探测器的布置步骤:1)根据面积、房间高度、屋顶坡度及探测器的类型查表,查出保护面积A和保护半径Ro根据N>S/KxA,计算出所需设置的探测器数量。2)根据A、R查极限曲线得安装间距a,b (还

33、可以用经验法),并对探测器布置。3)具体布置后,检验探测器到最远点的水平距离r是否超过该探测器的保护半径,若超过时应重新选定a,b进行再布置或增加探测器数量。(例)经验法:横向间距a=该房间的长度/横向探测器个数纵向间距b=或房间白长度/纵向探测器个数4、影响探测器设置的因素、:11I i1)梁:a、200mm以下梁不考虑。B、梁突出顶棚的高度在200600mm时,确定梁的影响和探测器能够保护的梁间区域的数目。C、当梁突出顶棚的高度超过 600mm时,被梁阻断的部分需单独划为一个探测区域。2)房间隔离物5、安装的要求(参见书本)学习要求:第四章火灾报警控制器精心整理1 .掌握现场模块设备的工作

34、原理及使用特点, 尤其是手动报警按钮、消火栓按钮、输入模 块及输出模块;2 .掌握火灾报警控制的功能;3 .熟悉火灾报警控制器的结构,掌握二总线监控系统的工作原理;4 . 了解区域报警控制器与集中报警控制器的区别 教学内容:§ 4-1火灾现场模块及其配套设备§ 1.1 灾报警控制器的功能§ 4.3 灾报警控制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4.4 域报警控制器与集中报警控制器的区别§ 4.1火灾现场模块及其配套设备1、手动报警按钮1)作用、原理:;.人工手动压下玻璃报警。?DC24V,无极性§ 1.1 I I j分为带消防电话插孔和不带电话插孔

35、。§ 1.2 U 二二 f2)设计要求 .每个防火分区应至少设置一只手动火灾报警按钮。从一个防火分区内任何位置到最邻近的一只手动报警按钮的距离不应大于30米。手动报警按钮宜设置在公共活动场所的出入口处,设置在明显和便于操作的部位。安装在墙上时,其底边距地高度宜为 1.3-1.5米。2、消防按钮1)结构及作用:常开、常闭按钮:动作特点:当无火灾时,常开触点闭合,常闭触点断开。当发生火灾时,恢复常态。作用:按钮触点动作,直接起动消防泵,并向报警控制器报警。指示灯:消防泵起泵指示灯,当消防泵启动后,所有指示灯亮,有消防泵控制箱提供电源AC24V。3、现场模块1)输入模块:接收现场装置的报警

36、信号,实现信号向火灾报警控制器的传输。精心整理总线2)输入俞出模块: i I 具有DC24V电压输出,用于排烟口、送风口、非消防电源强切等设备上。设有开关信号输入端,用来与现场设备的无源开关触点连接,可对现场设备是否动作进行 确认。4、CRT报警显示系统1)把所有与消防系统有关的建筑物的平面图形及报警区域和报警点存入计算机内,在火灾时,CRT显示屏上能自动用声光显示部位,用图形和汉字来进一步说明发生火灾的部位、时间及报警类型, 1 1打印机自动打印,以便记忆着火时间,进行事故分析和存挡,给消防值班人员更直观更方便地提 供火情和消防信息。2)具备的功能:报警时,自动显示及打印火灾监视平面中火灾点

37、位置、报警探测器种类、火灾报警时间。所有消火栓报警开关、手动报警按钮、水流指示器、探测器等均应编码,且在 CRT平面上 建立相应的符号。利用不同的符号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设备,在报警时有明显的不同音 响。所具有的火警优先功能,应不受任何因素的影响。§ 1.3 灾报警控制器的功能1、功能1)迅速而准确地发送火警信号。2)发出火警信号的同时,经适当延时,还能启动灭火设备。3)发出火警信号的同时,还能启动联锁减灾设备。精心整理4)设置本机故障监测。出现线路断线、短路、电源欠压等故障时,发出声光报警。5)出现火灾报警及鼓掌报警后,可首先手动消除声报警,但光字信号仍保留,如再出现其他区域火灾或

38、其他设备故障,音响设备能自动恢复再响。6)火灾报警优先于故障报警功能。7)具有记忆功能8)为火灾探测器提供工作电源。9)输出:a报警信号二总线输出。. I r| I _b提供RS485接口,连接区域报警控制器,c提供RS232接口,连接CRT显示。§ 1.4 灾报警控制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1、构造, . , j 硬件结构:微处理机、电源、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储器及各种接口电路。 i «2、二总线制火灾报警系统的工作原理:以火灾报警控制器为主机,采用单片机及其外围芯片构成多CPU的控制系统,以时间分割与频率分割相结合实现信号的总线传输。在系统中,火灾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以及输入

39、模块、输出模块采用编码的方法将他们 具体地址用不同的编码表示出来,挂在总线上,通过总线向报警控制器发送信号或接受控 制器发送出来的指令信号。§ 1.5 域报警控制器与集中报警控制器的区别集中报警控制器的电路除输入单元和显示单元的构成与要求和区域报警控制器有所不同外,其基 本组成部分与区域报警控制器大同小异。第五章自动灭火系统 J 11学习要求:1 .掌握消防泵的控制,包括无消控中心及有消控中心两种状态下;2 .掌握消控中心对消火栓灭火系统的控制与反馈功能如何实现;3 .掌握喷淋泵的控制;4 .掌握湿式喷淋系统的控制原理5 .掌握消控中心对湿式喷淋系统的控制与反馈功能如何实现;6 .掌

40、握雨淋泵的控制;7 .掌握雨式喷淋系统的控制原理8 .掌握雨淋阀的控制方式教学内容:§5-1室内消火栓灭火系统精心整理§ 5-2自动喷洒水灭火系统§5.1室内消火栓灭火系统1、消火栓系统构成2、消防水泵的控制无消控中心的消防泵控制:消火栓按钮直接启动消防泵消防水池低水位停泵。现场就地手动控制泵的起停。U, I 13有消控中心的消防泵控制:1)消火栓按钮直接启动消防泵2)消控中心远程控制消防泵的起停。3)消防水池低水位停泵。. ,, I;,t/$1, 11 J / / /4)现场就地手动控制泵的起停。 , . ?. 1 , ;.3、灭火系统设计1)采用50V以下的安

41、全电压。2)优先采用消防按钮直接启动消防水泵。3)消控中心对消火栓灭火系统的控制显示功能:a.显示消火栓的报警位置。-通过输入模块实现b.紧急控制消防泵的起停。-通过提供给KA1KA2DC24电源c.显示消防水池和水箱的水位。-在联动柜上用指示灯显示d.显示泵的手/自动控制状态。-通过SA转换开关的常开触点,在联动柜上用指示灯显示。e.显示消防电源和备用动力是否处于正常状态的反馈信号。-从ATSE双电源互投装置的触点信号在联动柜上用指示灯显示11 I f.显示消防泵的运行故障状态。-在联动柜上用指示灯显示§5.2自动喷洒水灭火系统1、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1)系统构成(包括各设备的动作

42、特点参见书本及相关专业课程)2)系统的控制原理平时无火灾时,管网压力水由高位水箱提供,使管网内充满压力水。火灾时,由于现场温度升 高,闭式喷头玻璃球炸裂,喷头打开,喷出压力水灭火,湿式报警阀自动打开,压力开关检测到 降低了的水压,开关动作,将其信号直接送入喷淋泵控制箱,起动喷淋泵。3)喷淋泵的控制a.压力开关直接启动喷淋泵b.消控中心远程控制喷淋泵的起停。c.消防水池低水位停泵。d.现场就地控制泵的起停。 I I -4)消控中心对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控制显示功能:a.显示水流指示器的状态。-输入模块(报警控制器)b.远程控制喷淋泵的起停。-KA1/KA2 (联动柜上实现)c.显示消防水池和水

43、箱的水位。(联动柜上用指示灯显示)1 I i,;d.显示压力开关和信号闸阀的状态。-输入模块(报警控制器): 1 ;.Ie.显示泵的手/自动控制状态。(联动柜上用指示灯显示)f.显示泵的运行和故障状态。(联动柜上用指示灯显示)g.显示消防电源和备用动力是否处于正常状态的反馈信号。(联动柜上用指示灯显示)2、雨淋喷洒水灭火系统1)系统构成2)系统的控制原理发生火灾时,榔归军J火埠融枷触动M,启动电磁阀,从而打开雨淋阀,由高位水箱供水,经开式喷头喷水灭火P余力开4检测降低的水压,开关动作,直接送入雨淋泵控制箱起动雨淋泵 ,警朴器3)雨淋泵的控制 Ta.压力开关直接启动 磁血嬴口M打开雨淋阀一压力开

44、关动b.消控中心远程控制雨淋泵的起停c.消防水池低水位停泵。d.现场就地控制泵的起停启动雨淋泵4)消控中心对雨淋喷洒水灭火系统的控制显示功能: a.显示水流指示器的状态。-输入模块(报警控制器)b.远程控制雨淋泵的起停。-KA1/KA2 (联动柜上实现)精心整理c.控制电磁阀(雨淋阀)的操作。-输出模块d.显示消防水池和水箱的水位。(联动柜上用指示灯显示)e.显示压力开关和信号闸阀的状态。-输入模块(报警控制器)f.显示泵的手/自动控制状态。(联动柜上用指示灯显示) g.显示泵的运行和故障状态。(联动柜上用指示灯显示)h.显示消防电源和备用动力是否处于正常状态的反馈信号。(联动柜上用指示灯显示

45、) 5)雨淋阀的控制 a.自动控制b.消防控制室手动远控c.水泵房现场应急操作。第六章CO2灭火系统学习要求:1 .了解气体灭火介质及系统分类;2 .掌握二氧化碳气体灭火系统的控制原理;3 .掌握无管网气体灭火系统的控制原理;教学内容:§ 6-1系统分类§ 6-2系统控制原理 6.1 系统分类: 6.2 6.2系统控制原理感烟探测感温探测有管网气体灭火系统:当发生,RS4851 J(灾时,被保W募娴W明映探丽君信号后,驱动气体灭火控制盘:1)发出声光报警停止空调风2)同时联动控制关闭防施的打算雁唧风空调系统,关闭防火阀;3)延时启动CO2铜瓶遛电阖阀f 通进O2钢瓶。同时门

46、口上方的放气指示灯亮。4)显示气体灭火系统防护区的报警、喷放及防火门、通风空调等设备的状态。当发生火灾时,被保护区域的两路火灾探测器探测到火灾信号后,驱动气体灭火控制盘:1)发出声光报警, 2)同时联动控制关闭防火门窗,停止通风空调系统,关闭防火阀;3)延时开启气体容器柜,同时门口上方的放气指示灯亮。精心整理4)显示气体灭火系统防护区的报警、喷放及防火门、通风空调等设备的状态。第七章防火与减灾系统学习要求:1 .了解防火卷帘门的应用2 .掌握防火卷帘门的控制要求及实现方式;3 .掌握设置防排烟的作用,掌握排烟阀的动作方式及联锁动作要求4 .掌握排烟风机的控制原理及与消控中心联动控制要求5 .熟悉火灾自动广播的形式,掌握扬声器的布置要求,掌握消防广播的联动控制程序6 .掌握消防专用电话的作用及设置要求7 .掌握应急照明的分类,备用照明及疏散照明的设置要求8 .掌握非消防电源强切的实现方式9 .熟悉消防电梯的联动功能教学内容:§7-1防火分割设施. I§ 7-2机械防排烟系统§ 7-3消防广播及消防通讯系统§7-4 应急照明 ' ,/ ,1.','§ 7-5消防电梯减灾系统包括:防火分隔设施、机械防排烟系统、应急照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