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勾股定理》教学案例分析与反思_第1页
《探索勾股定理》教学案例分析与反思_第2页
《探索勾股定理》教学案例分析与反思_第3页
《探索勾股定理》教学案例分析与反思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探索勾股定理教学案例分析与反思在教学中,设法使学生在接受数学知识的过程中, 融入主动的探究、发现等 活动,让学生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归纳概括获取知识,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自生活, 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就在自已的手中。以下教学案例就是我在新课程标准下的一 个尝试。教材分析:勾股定理是几何学中几个重要定理之一, 它揭示的是直角三角形中三边的数 量关系。它在数学的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在现时世界中也有着广泛的作用。 学生通过对勾股定理的学习,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对直角三角形有进一步的认识 和理解。教学目标:1 .学习掌握勾股定理及内容,并能进行简单证明。2 .培养动口、动手、动脑的综合能力,并感受从具体到抽

2、象的认识规律。教学重点:勾股定理的证明和应用。教学难点:拼图、用计算面积的方法证明勾股定理。教学方法:1 .教师教法:引导发现、尝试指导、实验探究相结合。2 .学生学法:积极参与、动手动脑与主动发现相结合。师生互动活动设计:教学过程:1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师:(结合动画讲故事)西周开国时期,周公非常爱才,他和喜欢钻研数 学的商高是好朋友。有一天,商高对周公说,最近我又有一个新的发现,把一根 长为7的直尺折成直角,使一边长(勾)为 3,另一边长(股)为4,连接两端 (弦)得一个直角三角形,周公您猜一猜第三边的长等于多少?周公摇头不知道。 同学们,你们猜猜是多少?生:5!生:不知道!师:不知道也

3、没关系,我们来量一量斜边的长就知道了。(动画演示)师:后来又发现,直角边为6、8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的长是10。这两组 数据是否具有某种共同点呢?带着这个问题人们对直角三角形做了进一步的研 究,通过计算三条边长的平方发现,直角三角形中的三条边长之间还真有一种特 殊的关系。同学们也来算一算、猜一猜看,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呢?生:32+42=52;6 2+82=102师:这是两组特殊数字,但由此引发一个有待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看哪 位同学有新问题要提?生:一个任意的直角三角形的三边是否也有这种相等关系呢?师:这个问题提得好!我们用几何画板再做一个直角三角形来多实验几次, 请注意观察。(任意改

4、变三边的长,度量、计算显示相等关系依然不变。)师:通过实验,可以得到什么结论?(或问同学们发现直角三角形的三边有 什么样的关系?)请同桌商量讨论后把你们的结论用文字语言或数学式子表达出来。生:直角三角形的三边满足: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即:a2+b2=c2师:同学们概括得非常好!这个结论尽管是通过多次实验得到的, 但要说 明它对任意的直角三角形都成立, 还有待进行证明。首先我们要明确,在什么图 形中要证明什么结论?生:在直角三角形中证明a2+b2=c2师:怎样证明呢?(学生茫然)这个问题是有点难度,让我们先来观察这 个要证明的等式,看等式中的a、b、c表示什么?生:表小直角三角形的三

5、条边长。师:a2、b2、c2是边长的平方,由边长的平方可联想到什么图形?生:正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师:对整个等式你们怎样理解?生:等式可以理解为两个正方形的面积和等于一个正方形的面积。师:那好,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拼正方形的游戏, 看能不能对我们证明结 论有些帮助。(这一环节利用故事情节引入,是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调动学生满腔热情地投入学习过程。 在问题情景中引导学生提问,是为了 培养学生问问题的意识,让学生主动地带着问题在实验的过程中去感受数学的再 发现。)2 .动手拼图,合作探索定理证明方法。师:现在,前后4人为一个小组,老师给每小组提供了拼图模型两套,要求 每一套模型

6、拼成一个没有空隙且不重叠的正方形。拼好后请上台展示你们的成 果,比一比,看哪一组完成任务最快。(这里充分利用了初中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给静态知识注入了活力,同 时在课堂上增添了观察、探究等可形成能力的新因素。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 已有经验,沟通相关知识,而且还能培养学生观察、动手实践的能力。另外,在 整个拼图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处于主体位置上,老师只是他们的学习合作伙伴, 在巡视的同时,给个别小组以适当指导。这样的设计体现了数学活动的教育思想, 有利于学生在建构的环境中,真正主动的建构自己的理解。)待各组同学基本完成后,挑选出一组拼图和同学们共同分析:师:同学们对比自己拼成的两个图形,看看

7、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生:都是边长相等的正方形,但拼图的模型不同 生:这两个正方形的面积相等。师:这两个正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呢?通过你的计算能否证明a2 +b2=c2 ?请试一试。师:看哪两位同学愿意上来写出证明过程。生甲:证明:二.两个正方形的面积相等, . 4X (ab + 2)+a 2+b2=4X (ab + 2)+c2a2+b2=c2生乙:证明:.(a+b) 2=4X (ab + 2)+c2 a2+2ab+ b2=2ab+ c2. a2+ b2= c2(证明逐步深入,是为了启发学生把形的问题转化为数的问题,联想到用计算面积的方法证明a2+ b2= c2,从而突破教学难点。)师:两位

8、同学刚才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证明了实验得出的结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勾股定理。请两位同学再谈谈你们的证明思路好吗?生甲:图(A)的面积用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加两个正方形的面 积,图(B)的面积用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加一个正方形的面积,利用 面积相等就证得结论。生乙:我把图(B)用两种不同方法计算它的面积也能证得结论。师:说得非常好!甲同学的证明思路正好符合我们前面对等式的理解;乙同学的证明思路启发我们还可以通过拼各种不同的图形来证明勾股定理。师:美国第十二任总统伽菲尔德有一天外出散步,遇到两个伏在石板上冥思 苦想的男孩,总统上前问他们遇到了什么麻烦? 一男孩说:“先生,您知道怎样证

9、明勾股定理吗? "总统一时语塞, 无法解释,于是匆忙回家研究,得出了拼直 角梯形证明勾股定理的方法。(多媒体展示拼图)按这个拼图也能证明勾股定理 吗?请试试看。生:根据拼图,用两种方法计算梯形的面积就能证明勾股定理。师:对!这种思路很好。证明勾股定理的方法很多,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 以上网查询相关资料,也可以尝试拼出不同的图形对勾股定理给予证明。(多媒体展示拼图。启发学生一题多证,多题归一是为了培养学生思维的 灵活性和创新性。)下面我们来看看勾股定理能帮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3.课堂练习(1)在 Rt中,/ C=90 , BC=a ,AC=b,AB=c(a)已知 a=1, b =2,则

10、c=(b) 已知 a=15, c=17,则 b=(c)已知 c=25, b=5,贝 a=(2) 一个底边长为6,腰长为5的等腰三角形,求底边上的高和面积。(3)李明上学经过的路旁有一小湖,隔湖相对有两棵树A、B, 但无法直接测量出A、B之间的距离。请你帮他设计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好吗?(这是一道与生活实际贴近的开放题,鼓励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4.小结师:通过以上练习,同学们可以感受到勾股定理有什么作用?生:用勾股定理可以解决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两条边求第三边的问题。师:说得非常好!在这一节课中,你们还学会了什么?生:通过拼图学会了用计算面积的方法证明勾股定理。师

11、:同学们总结得非常好!勾股定理的应用非常广泛,它是联系数学中数 与形的第一个定理,是数形结合思想的最初体现,自从我国古代数学家发现勾股 定理后,它对数学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和影响, 我们不仅要为之自豪,更要切实学 好它。【教学反思】学校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创新活动,绝大多数不是一种发明创造,而是创新 素质的表现和培养过程.学生的创新活动得到什么结论是次要的,重要的是使 学生的创新素质得到培养,这是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教育的价值取向。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由激趣、质疑、实验、活动、探法、交流、延伸七个步骤 构成.本节课的成功之处:1 .故事激趣收到了良好效果,学生产生了质疑意识,教师顺势利导,提出 问题,紧扣

12、了中心。2 .由于实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教法的创新,师生平等,关系融洽,气氛 活跃,课堂民主,学生积极参与,在他们心底涌现了一股浓浓的学习欲望.3 .面向全体学生,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落实到位,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由于实现了学生角色的转变,学法的创新,整节课几乎都是学生自主实验、自主 探索、自主完成由形到数的转化,学生的主动性及合作精神都体现出来了。 教师 只是作为他们的一分子参与研究,起组织、引导的作用 .4 .通过动手实验,并经推理论证,学生取得了勾股定理的新证法研究成果, 一些新思路延伸到课外研究。5 .研究成果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学生对勾股定理的证明的认识,而且学生从中获得了利 用已知探求未

13、知数学知识的能力和方法,创新素质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将来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教学评析】这节课主要采用讲、看、思、问、做等多种教学手段,通过激趣、质疑、 实验、活动、 交流等环节,围绕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 力,进行了很有价值的探索。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分以下几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教师讲述“折尺的学问”的故事引入新课,以激发兴趣,鼓励质疑,意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交流收获;第二阶段是通过计算猜测、实验探究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学生总结 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和步骤;第三阶段是拼图验证再发现的结论。 此时,学生的兴趣大增,利用学具独立 或分组进行拼图实验。更加

14、强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创新情感和创新人 格的培养;第四阶段是随堂训练掌握定理的基本应用;第五阶段是归纳小结,教师在充分肯定学生取得成绩的同时, 再次引导学生 将研究延伸到课外。总之,本节课之所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是因为教师树立了新的教 育观念,转变了教师角色,将以育人为本的理念落到实处;师生平等,课堂民主; 教法创新,精心设计和准备,科学的组织和安排,合理使用了多媒体教具和学具。那是心与心的交汇, 是相视的莞尔一笑,是一杯饮了半盏的酒,沉香在喉,甜润在心。红尘中,我们会相遇一些人,一些事,跌跌撞撞里,逐渐懂得了这世界,懂得如何经营自己的内心,使它柔韧,更适应这风雨征途,而不会在过往的错失里纠结懊悔一生。时光若水,趟过岁月的河,那些旧日情怀,或温暖或痛楚,总会在心中烙下深深浅浅的痕。生命是一座时光驿站,人们在那里来来去去。一些人若长亭古道边的萋萋芳草,沦为泛泛之交; 一些人却像深山断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