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轨道交通5号线土建2标渡江战役纪念馆站冠梁及混凝土支撑施工方案_第1页
合肥市轨道交通5号线土建2标渡江战役纪念馆站冠梁及混凝土支撑施工方案_第2页
合肥市轨道交通5号线土建2标渡江战役纪念馆站冠梁及混凝土支撑施工方案_第3页
合肥市轨道交通5号线土建2标渡江战役纪念馆站冠梁及混凝土支撑施工方案_第4页
合肥市轨道交通5号线土建2标渡江战役纪念馆站冠梁及混凝土支撑施工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合肥市轨道交通5号线土建2标渡江战役纪念馆站冠梁及混凝土支撑施工方案 编 制 人: 审 核 人: 审 批 人: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 合肥市轨道交通5号线土建2标项目经理部二O一七年六月目录1 编制说明11.1 编制依据11.2 编制范围11.3 编制原则12 工程简介32.1 工程概况32.2 工程地质52.3 水文地质52.4 气象条件62.5 施工用电82.6 施工用水93 施工部署103.1 施工目标103.2 人员配置103.3 设备配置103.4 物资配置114 施工工艺及方法114.1 冠梁施工114.2 混凝土支撑施工135 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155.1 质量保证体系155.2

2、质量保证措施156 安全保证体系及措施286.1 安全保证体系286.2 安全保证措施287 绿色文明施工308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318.1 应急救援流程318.2 应急救援措施328.3 应急救援预案338.4 应急救援演习371 编制说明1.1 编制依据(1)合肥市轨道交通5号线土建2标施工招标文件及招标答疑文件。(2)合肥市轨道交通5号线土建2标施工招标设计图纸等设计资料。(3)合肥市轨道交通5号线工程施工图设计渡江战役纪念馆站主体围护结构。(4)合肥市轨道交通5号线工程施工图设计渡江战役纪念馆站交通疏解和管线迁改图。(5)工程踏勘资料和工程所在地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地理、气候条件。(

3、6)本投标人既有的施工能力、技术水平、施工管理水平、积累的成熟技术、施工工法以及拟投入本标段的机械设备与施工队伍及其它各类资源。(7)本投标人多年从事地铁工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及市政工程的施工经验。(8)建筑基坑支护结构构造(11SG814)。(9)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10)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11)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12)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10)。(1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14)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2003

4、版)。(15)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16)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T104-2011)。(17)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18)国家、部委和合肥市有关安全、质量、工程验收等方面的标准及法规文件。1.2 编制范围合肥市轨道交通5号线土建2标工程施工招标文件所规定的经渡江战役纪念馆站主体冠梁及混凝土支撑施工。1.3 编制原则(1)认真贯彻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的各项方针和政策,严格执行工程建设程序。(2)严格执行有关设计、施工规范和招标文件要求,遵循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工艺及其技术规律,坚持合理的施工程序和规律。(3)在充分理解招标文件初步设

5、计图纸及认真踏勘现场的基础上采用安全、先进、合理、经济、可行的施工方案。严格控制施工质量,确保施工安全,努力缩短工期,降低工程成本。(4)应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合理计划,统筹安排,突出重点,控制关键工作,实现均衡生产、连续施工。(5)坚持优化技术方案和推广应用“四新”成果,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确保工程全面创优。(6)科学规划施工场地,保证施工全过程对环境破坏最小、占用场地最少,并有周密的环境保护措施。(7)加强施工管理,确保施工质量,保证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施工,保护环境,保证职工身体健康。做到:1、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为标准,保证过程产品和成品质量

6、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2、以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为标准,保证施工过程中各项活动符合国家和合肥市有关环保法律、法规要求;3、以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体系为标准,保证施工生产活动主体的健康安全符合标准和有关法律要求;4、以合肥市城市文明施工、消防安全、综合治理等有关条例、规定为标准,组织施工生产,使施工活动与合肥市政府、市民要求有机统一起来。2 工程简介 工程概况渡江战役纪念馆站为合肥市轨道交通5号线第8座车站,位于金斗东路与海南路之间,设于云谷路下,为地下二层岛式车站,西端与包河大道站相连接,东端与杭州路站相连接。本站周边重要建构筑物:现状云谷路北侧为未开发用地,南侧为渡江战役纪念

7、馆北广场。车站周边无重要建构筑物。车站周边现状用地:南侧为渡江战役纪念馆北广场,北侧为未开发地块。云谷路为城市交通主干道,规划红线宽60m,现状车流量较小;金斗东路规划红线宽26m;规划海南路道路红线宽26m。车站中心里程,主体结构总长,车站共设3个出入口,2组风亭。车站为地下二层12m岛式站台车站,站后设置单渡线。主体结构型式为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箱形框架结构,中心里程处标准段结构外包尺寸为(宽*高)。 车站采用明挖顺做法施工,采用钻(冲)孔灌注桩+内支撑系统支护。中心里程处顶板覆土约,标准段基坑深约;小轴端端头井覆土约,基坑深约;大轴端端头井覆土约,基坑深约。车站基坑开挖面积约5757m2。

8、车站总建筑面积m2,车站主体建筑面积.m2,车站附属建筑面积m2。车站设有2个风亭和4个出入口,分布于云谷路两侧;北侧附属A号出入口、D号出入口及1/2号风亭(合建),南侧附属B号出入口(预留)、C号出入口。云谷路南侧为渡江战役纪念馆,云谷路北侧为未开发地。图2.1 渡江战役纪念馆站总平面现状图渡江战役纪念馆站周边市政管网复杂,主要管线有:1、谷路道路南侧非机动车道下敷设有一根 400 500污水管,水流方向由西向东,埋深约为4.7-5.0m;同时沿道路北侧非机动车道下敷设有一根 400污水收集管,分别有东、西两侧汇总至中间后向南汇入道路南侧的污水总管,埋深3.0m。2、沿云谷路道路南侧非机动

9、车道下敷设有一根 1500 2000雨水干管,水流方向由西向东,埋深约为3.3-3.8m;同时沿道路北侧非机动车道下敷设有一根 500 800雨水收集管,分别有东、西两侧汇总至中间后向南汇入道路南侧的雨水总管,埋深2.0m。 3本站点南北两侧各一根给水管道,北侧管径为DN400给水管道,管材为铸铁,埋深为1.45m,南侧一根为小范围街坊管,管径为DN200管材为铸铁。 4、沿云谷路南侧有一根现状200燃气管。 5、沿云谷路南侧有一根现状24孔供电管,另外有一个1孔供电管由北向南接至南侧24孔供电管。 6、云谷路北侧有两根移动、电信主线缆,由东到西,电信2/2孔/1.56m缆。移动3/7孔/1.

10、7m缆。在车站东西两侧风亭附近又有一个电信、移动线缆穿过云谷路,同时该线路也穿过主体结构,东侧:移动2/6孔/0.95缆,电信2/6孔/0.98缆,西侧移动06孔/0.8缆,电信1/2孔/0.65缆,云谷路南侧东西方向由一条0/2孔信号缆,在车站中间穿过云谷路。7、沿云谷路北侧有6根东西方向的高架空压线,绝对高程23.4424.45m,架空电力高压线经过1、2号风亭和A号出入口上方。处理方案往北侧迁移。图2.2 渡江战役纪念馆站管线布置平面图(主体基坑开挖阶段管线最终迁改图)图2.3 渡江战役纪念馆站管线布置剖面图(主体基坑开挖阶段管线最终迁改图)渡江战役纪念馆站主体围护结构采用钻孔灌注桩+内

11、支撑体系,内支撑采用混凝土支撑+钢支撑组合。明挖基坑第一道支撑为700mm*9000mm钢筋混凝土撑,水平间距约9m,坑内转角处设置300mm厚钢筋混凝土角撑。图2.4 第一道支撑平面布置图图2.5 主体围护结构纵剖面图2.2 工程地质经勘察,拟建场地在标高范围内覆盖层由第四纪人工填土(Q4ml)、第四纪全新世河流相沉积层(Q4 1al)黏性土、第四纪晚更新世冲 洪积层(Q3 al+pl)和残积地层(Q3 el)黏性土、砂土组成,下伏基岩为下第三 纪定远组(E1dn)泥质砂岩,根据野外钻探及室内土工、岩石试验成果,结合 标贯试验等原位测试成果,场地内地层按其地质时代、成因类型、结构及性 状特征

12、可划分为5个主要单元层,各岩土层按物理力学性质不同,又可分为若干亚层。拟建场地地层分布较稳定,层面略有起伏。现对各土层的埋藏特征、土性描述自上而下概括如下。1)人工堆积层(Q4 ml) (1) 杂填土1层:杂色、灰褐色、局部灰黑、黄褐色,湿,松散,土质不均;局部分布,层底埋深、层底高程、层厚;以黏性土为主,含大量建筑垃圾、砖渣、生活垃圾等。局部表层为混凝土地面或沥青路面。 (2) 素填土2层:灰褐、黄灰、黄褐色,湿,松散,局部可塑硬塑,土质不均;局部杂填土较厚处缺失,层底埋深、层底高程、层厚;以黏性土为主,含少量碎石、砖渣等杂物,局部表层为混凝土地面或沥青路面。2)第四纪全新世河流相沉积层(Q

13、4 1al) (1) 黏土1层:褐黄、灰黄色,可塑硬塑,尚均匀,中压缩性;均有分布,层底埋深、层底高程、层厚;含氧化铁、铁锰结核和高岭土。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高,韧性高。 (2) 黏土2层:黄褐、灰褐色,硬塑坚硬,尚均匀,中压缩性;均有分布,层底埋深、层底高程、层厚;含氧化铁、铁锰结核和高岭土,局部夹粉质黏土。有光泽,无摇振 反应,干强度高,韧性高。(3) 粉质黏土3层:褐黄、灰黄色,可塑硬塑,尚均匀,中压缩性;均有分布,层底埋深、层底高程、层厚;含氧化铁、铁锰结核。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 中等。3)第四纪晚更新世冲洪积层(Q3 al+pl) (1)黏土2 层:褐黄、灰黄

14、色,偶为褐红色,硬塑坚硬,尚均匀,中 低压缩性; 均有分布, 层底埋深33.00 36.10m 、层底高程-18.07 、层厚;含氧化铁、铁锰结核和高岭土,局部夹粉质 黏土。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高,韧性高。2.3 水文地质1、地表水合肥轨道交通5号线穿越的地表水体从南往北依次为塘西河、十五里 河、许小河、南淝河和菱湖。本车站线路沿线未涉及地表水体。 2、地下水本车站场区内地下水主要为上层滞水和基岩孔隙、裂隙水。 浅部地下水主要赋存于人工填土中,以上层滞水为主,水量微弱。勘探 期间测得水位埋深为(绝对标高为),平均埋深 为(平均标高为)。上层滞水水量贫乏,单井涌水量一般小于 100m3/d

15、,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灌溉水、生活废水、地下管线漏水等渗漏补 给。排泄方式为蒸发、向下补给和人工抽降地下水。水位受季节及气候条件 等影响,水位年动态变幅一般在13m 左右。 基岩孔隙水主要赋存于残积层和岩石全风化带中,当风化产物以粗颗粒 的砂性土为主时,其富水性和透水性较好。本车站主要分布在残积的2 粉 质黏土、4 层粉砂夹粉质黏土中和全风化泥质砂岩1 层,其中4 层富 水性和透水性相对较好。根据本次勘察揭示,本车站基岩孔隙水埋藏较深, 仅控制性孔揭示,4 层层顶埋深、层顶高程,呈透镜体状分布。4 层基岩孔隙水具有承压性,根据邻近包河大 道站承压水观测成果,4 层承压水水头埋深,水头标高。基岩裂

16、隙水主要赋存于岩石强、中风化带中,本车站仅利用的GK16、 CZ128、CZ129 孔揭示,2 层顶埋深为(标高为)。基岩的含水性、透水性受岩体的结构、构造、裂隙发育程度等的控制,由于岩体的各向异性,加之局部岩体破碎、节理裂隙发育,导致岩 体富水程度与渗透性也不尽相同。岩体的节理、裂隙发育地带,地下水相对 富集,透水性也相对较好。拟建工程区内基岩为泥质砂岩,富水性及透水性 均较弱,基岩裂隙水总体贫乏,局部岩层接触带及强风化层岩体破碎区域水 量可能较富集。3、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的水力联系不甚密切,其水位主要受大气降水、蒸 发、植物蒸腾的影响。通常在每年58 月降水充沛的丰水期,

17、一般是地表 水补给地下水,相反,在降水稀少的枯水期,地下水补给地表水。 地下水的径流形式主要为孔隙间渗流。黏土层和全风化岩富水性及透水 性较差,连通性差,因此,地下水径流一般。地下水渗流方向为水头相对较 高处流向水头相对较低处。4、抗浮设防水位1)根据合肥市地下建(构)筑物抗浮设防管理规定(合建 201118 号)第六条,合肥市基坑抗浮设防水位建议取值如下: 当建设场地地势较低且较平坦时,可取室外设计地坪下0.50m 作为 抗浮设防水位; 当建设场地地势较高且较平坦时,可取室外设计地坪下1.00m 作为 抗浮设防水位; 当建设场地地势显著高于周边,地表水、地下水径流条件较好时,可结合场地情况确

18、定抗浮设防水位; 对于地质条件复杂的重要工程,应进行专项水文试验,并经专家论 证。 2)抗浮设防水位应根据场地地形、地下水埋藏条件、区域高水位及附 近河流汛期高水位等综合确定,并应符合相关规范的规定。由于北京城建勘 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正在进行抗浮水位专题研究,目前尚未提供正式成果 ,本车站抗浮设防水位可暂按合肥市地下建(构)筑物抗浮设防管 理规定(合建201118 号)进行取值。抗浮设防水位取值尚应区分施 工期和使用期,待“抗浮水位专题研究”正式成果完成后,设计可按经专家 评审论证后的“抗浮水位专题研究”成果取值。 本车站结构底板虽位于黏性土层中,在设计、施工及使用中,仍需重视 地下水的

19、水压力及浮托作用的影响。设计应根据抗浮设防水位进行车站结构 抗浮验算,不满足抗浮要求时须采取抗浮措施(如抗浮桩等)。3)抗浮设防水位标高取地表下。2.4 气象条件,最高气温为3038(1959年8月23日),最低气温为-5-10(1955年1月6日)。全年盛行风向以东北偏东南为主,年日照时数20002300小时,年均日照时数2163.3小时,平均无霜期为227天。本区雨量较充沛,多年平均降水量为988.4mm,雨水夏季最多,春秋次之,冬季最少。最大年降水量为1541.9mm(1954年),最小年降水量为546.2mm(1978年)。7月份降水最多,平均约173.9mm;12月份降水最少,平均为

20、28.2mm。平均年降水日数为120.5天,年平均为14mm/d(1974年),最大日降水值为206.1mm/d(1984年6月13日),1月份降水强度最小,平均4.1mm/d,年平均蒸发量1760mm,68月蒸发最强,122月蒸发最弱。年均相对湿度7679.5%。最大冻土深11cm,最大积雪深度36cm。2.5 施工用电本工程主要用电设备为钢筋加工机械、小型木工电锯、电焊机、振捣棒、潜水泵及现场照明,前期租赁120KW柴油发电机组,后期电力引入线接附近10KV变电站。2.6 施工用水本工程主要用水对象为混凝土养护及临时用水,场地范围内市政排水管道众多,施工用水就近取水;施工废水经三级沉淀后排

21、入附近污水管道。3 施工部署3.1 施工目标渡江战役纪念馆站主体冠梁共计m,挡墙共计m,混凝土支撑共计38道。按照总体施工进度计划安排,车站施工围挡分五期实施;冠梁、挡墙、混凝土支撑施工从一期一阶段开始,至二期二阶段结束,计划时间为2017年7月25日至2017年9月15日,由车站东西两端向中间分两个工作面进行。3.2 人员配置施工人员进场前应进行入场教育、岗前培训及安全技术交底,特殊工种施工人员只有取得特殊工种操作证后才能持证上岗。施工人员配置见表3.1。表3.1 施工人员配置表序号人员数量备注1施工班长22钢筋工403电焊工54砼工105木工206电工27普工108司索工29吊车司机210

22、挖机司机2 设备配置施工设备进场前要进行设备报验,只有经过监理单位审批后的合格设备才允许进场施工。施工设备配置见表3.2。表3.2 施工设备配置表序号机械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1钢筋弯曲机GW40台22钢筋切断机GQ40台23钢筋调直机GT4-1台14钢筋套丝机HGS-40D台25电焊机BX1-500A台46切割机JG400台27振捣棒50个48空压机SA-20台39风镐G10个310吊车25T台111挖掘机220台112电圆锯DS8-180把313圆盘锯XG500个23.4 物资配置施工物资进场前要进行物资报验,只有经过监理单位审批后的合格物资才允许进场使用施工物资配置见表3.3。表3.3 施

23、工物资配置表序号物资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1钢筋HPB300t2钢筋HRB400t3混凝土C30m34 施工工艺及方法主体标准段基坑开挖深度约16.36m,采用明挖顺作法施工(局部盖挖)。根据本站地质情况,主要考虑到车站基坑范围内存在赋存于黏土2 层、2黏土层,同时结合合肥市轨道交通1、2、3号线的工程实践经验,主体基坑围护结构均采用8001100mm钻孔灌注桩,m,。标准段沿基坑深度共设置三道支撑,其中第一道为钢筋混凝土支撑,其余均为609钢支撑;端头井沿基坑竖向共设置三道支撑加一道钢支撑换撑,其中第一道为钢筋混凝土支撑,其余均为609钢支撑。 冠梁施工施工准备桩头开挖、破除垫层施工测量放线钢

24、筋绑扎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标高测量拆模、养护桩基检测钢筋加工 钢筋原材、 半成品检测钢筋工程隐蔽验收模板验收砼试块现场取样制作基坑开挖至冠梁底标高后,开挖围护桩外侧土体,留出施工作业空间;用风镐凿除桩顶预留超灌部分,清理桩顶残渣、浮土和积水,凿毛处理,并用钢刷将钢筋表面残余砂浆清除。破除到位的围护桩桩顶需报监理工程师检验,并进行钻孔桩低应变检测。检测合格后的围护桩上部才可进行冠梁施工。(1)钢筋安装渡江战役纪念馆站主体冠梁截面尺寸为700mm*900mm和10000mm*1000mm,保护层厚度30mm;钢筋在钢筋加工厂加工,现场进行绑扎,加工及安装均须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冠梁配筋及节点构造详见

25、后附图。(2)模板安装冠梁底部可采用土模或施工5cm厚细石混凝土垫层。侧模板选用12mm厚胶合板,加劲肋采用上下三层10cm*10cm方木,外加两根48mm钢管,水平间距60cm一道。接缝处采用止浆垫,保证模板严密不漏浆。钢筋绑扎完成并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进行模板安装。模板采用内顶外撑的方法固定。模板安装完成后,复核轴线、高程均,符合设计要求后再进行加固,确保模板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不变形、不移位。模板内确保干净无杂物,拼合平整严密。外撑采用48mm钢管加U拖牢固支撑于外侧地面,并能抵挡振捣时的偶然撞击。模板内侧采用20mm钢筋对撑,纵向间距60cm,竖向布置2层,最顶部一道焊接于桩头钢筋上,

26、采用314mm套PVC管拉杆,间距为60cm。图4.2 冠梁模板支撑示意图(3)砼浇筑、养护冠梁混凝土采用C30商品混凝土,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振捣过程中严禁振捣器接触钢筋模板,严格按操作要求控制振捣器插点间距和振捣时间,保证混凝土振捣密实。夏季施工适时洒水养护,冬季施工适时覆盖保温。为加快施工材料周转,当冠梁混凝土强度达到拆模时边、角不受损坏的程度便可进行模板拆除施工,拆除模板后的冠梁要进行覆盖保温和洒水养护。4.2 混凝土支撑施工混凝土支撑钢筋、模板、混凝土施工工艺同冠梁,施工工艺流程如图4.3所示。混凝土支撑底模可为土模或5cm厚细石混凝土,底模如果为混凝土结构,必须在其强度达到1.2MP

27、a后,方可上人或进入下一道工序。受限于施工场地狭小等因素,为加快土方开挖进度,提高出土效率,在基坑内设置马道;基坑开挖到底后,需将机械设备从预留口吊装出井;由此导致设计图中11、12轴附近的2道混凝土支撑无法施工。综合安全、工期、成本等因素考虑,拟利用钢支撑代替混凝土支撑,实施方案如图4.4所示。施工准备测量放样、定位砼支撑的中心位置浇筑C20混凝土垫层铺设牛毛毡隔离层,放出中线砼支撑钢筋绑扎砼支撑模板安装砼支撑混凝土浇筑钢筋下料、加工循环施工拆除模板,洒水养护 图4.3 混凝土支撑施工工艺流程图5 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5.1 质量保证体系本工程建立以项目经理为总负责,总工程师、质检工程师为质量

28、主管,技术主管、技术员为质量负责人的项目质量保证体系,对工程质量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全员的控制。项目质量保证体系如图5.1所示:图5.1 质量保证体系图5.2 质量保证措施(1)单位工程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经企业技术主管部门批准后报监理单位审核;分部、分项工程编制施工方案,报监理单位审核后指导施工。(2)施工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操作技能,特别是重点或关键部位施工以及专业性很强的工种,操作者必须做到考核合格持证上岗;施工操作中坚持“三检”制度,即自检、互检、交接检;整个施工过程中,做到施工操作程序化、标准化、规范化,贯穿工前有交底、工中有检查、工后有验收的操作管理方法,确保施工质量。(3)质量控制标

29、准表5.1 钢筋工程(原材料、加工、连接、安装)质量控制标准施工执行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2003版)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主控项目1钢筋进场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2当发现钢筋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学性能不正常等现象时,应对该批钢筋进行化学成分或其他专项检验。3受力钢筋的弯钩和弯折应符合规范规定4非焊接封闭环式箍筋的末端应作弯钩,弯钩形式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5纵向受力钢筋的连接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6机械连接和焊接接头试件力学性能检验质量应符合有关规程的规定。7受力钢筋的

30、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符合设计。一般项目1钢筋应平直、无损伤,表面不得有裂纹、油污、颗粒状或片状老锈。2钢筋调直宜采用机械方法,也可冷拉。当采用冷拉时,HPB300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4%,HRB400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1%。3钢筋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接头末端至钢筋起弯点的距离不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4机械连接、焊接接头的外观检查质量应符合有关规程的规定。5当受力钢筋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或焊接接头时,设置在同一构件内的接头宜相互错开。6同一构件中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宜相互错开。绑扎搭接接头中钢筋的横向净距不应小于钢筋直径,且不小于25

31、 mm。7梁、柱类构件的纵向受力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应按设计和规范要求配置箍筋。8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mm)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全长的净尺寸±10弯起钢筋的弯折位置±10箍筋内净尺寸±59钢筋安装位置允许偏差绑扎钢筋骨架长(mm)±10宽、高(mm)±5受力钢筋间距(mm)±10排距(mm)±5保护层厚度(mm)±5箍筋、横向钢筋间距(mm)±10钢筋弯起点位置(mm)±10预埋件中心线位置(mm)5水平高差(mm)3,0表5.2 模板工程质量控制标准施工执行标准混凝土结

32、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2003版)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主控项目1模板及支架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安装上层模板及支架时,下层楼板应具有承受上层荷载的承载能力,或加设支架;上、下层支架的立柱应对准,并铺设垫板。2在涂刷模板隔离剂时,不得沾污钢筋和混凝土接槎处。一般项目1模板接缝不应漏浆,与砼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浇筑前,模板内杂物应清理干净。2用作模板的地坪、胎膜等应平整光洁,不得采用影响构件质量的下沉、裂缝、起砂或起鼓3预埋件及预留孔洞允许偏差预埋钢板中心线位置(mm)3预埋管、预留孔中心线位置

33、(mm)3预埋螺栓中心线位置(mm)2外露长度(mm)+10,0预留洞中心线位置(mm)10尺寸(mm)+10,04模板安装允许偏差轴线位置(mm)±5高程(mm)垫层+10,-20板(加预留沉落量)、柱+10,0截面内部尺寸(mm)+4,-5高垂直度(%)柱墙、变形缝端头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mm)2表面平整度(mm)55侧模拆除侧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表5.3 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标准施工执行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主控项目1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取样与试件留置符合规范要求。2结构混凝土抗

34、渗试件留置符合规范要求3原材料每盘称量的偏差材料名称允许偏差水泥、掺合料±2%粗、细骨料±3%水、外加剂±2%1混凝土浇筑满足初凝时间和连续浇筑的要求一般项目2施工缝的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前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确定。施工缝的处理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3浇筑完毕后,应及时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并应符合有关规范的规定。表5.4 混凝土支撑工程质量控制标准施工执行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主控项目1支撑设置及预加应力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和开挖深度的防护要求,支撑不得变形,支撑点连接牢固。2支撑位置标高±30mm

35、平面±100mm(4)技术保证措施1、土方开挖时,应先由测量人员做好场地高程的测放工作,以保证冠梁、砼支撑等位置标高准确;土方开挖时,应在无结构构件场地向周边适当放坡,放坡坡度控制在0.5%1%之间,以确保场地渗透水、雨水等自然排泄;2、桩头破除时,应严格控制机械破除的高度,在接近底面15cm时,应采用人工打凿,避免破坏下部桩体;桩体顶部新旧砼交界处应清理干净,并用水冲洗,露出新鲜石子;3、为保证新旧混凝土连接性能,在桩体上部应涂刷纯水泥浆23遍,保证该部位冠梁与桩体连接牢固;4、钢筋绑扎时应严格按照图纸设计要求,控制好钢筋型号、间距、搭接锚固长度;对于单面搭接焊的主筋,应保证搭接长

36、度满足设计要求,焊缝饱满光滑、无夹渣;焊接应做好工艺检验与现场抽检,保证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钢筋的安装施工;5、模板安装:模板拼缝应严密,拼缝处钉铁皮封闭,避免漏浆影响砼质量;侧模压底条及钢管固定、斜支撑等均须严格按方案设计布设,斜支撑支顶牢固、无松动,避免砼浇筑时胀模、爆模而影响梁砼质量和梁外观尺寸;6、混凝土浇筑时,应确保浇筑的连续性,振捣密实;避免冷缝、蜂窝等质量通病的出现;在前后段混凝土交界面应按混凝土流淌自然形成坡面,并及时派人清理打凿,清除表面浮浆及松动石子,保证梁截面连接完整性。7、支撑安装的容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钢筋混凝土支撑截面尺寸:+8mm,-5mm;支撑中心标高及同层支撑

37、顶面的标高差:+30mm,-30mm;支撑两端的标高差不大于20mm及支撑长度的1/600;支撑挠曲度不大于支撑长度的1/1000;支撑水平轴线偏差不大于30mm。(5)雨季施工1、项目部成立防洪防汛领导小组,项目经理任组长,统一协调指挥,负责组织汛期施工。2、汛期施工工地设专人值守,雨季施工中应随时掌握气象变化情况,对于大暴雨要提前作好准备;及时查询天气情况,掌握35天的天气变化趋势;,对雨季施工的常用物资要配备齐全,对于大暴雨要做好应急预案。3、基坑开挖前对周边雨污水管进行详细排查并妥善处理,避免施工过程中排水不畅或涌水影响基坑安全。若施工过程中发现有管线出现渗漏水,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

38、“封水、堵水”,切实保证基坑施工的安全。4、充分考虑施工场区内外排水系统及雨季防洪措施。改善排水系统,增加排水设施,保障雨后及时排除积水。排水施工主要在于拦截和排除地表水,土方施工期的排水系统主要由以下设施组成:基坑外侧坡顶位置设置300*300mm的钢筋砼排水沟,沿坡顶四周连通,阻止坡顶地表水流入基坑。在坡顶四角位置分别设置沉淀池,地表水经沉淀池沉淀后排入市政排水系统。基坑内侧坡脚位置设置300*300mm的排水沟,按基坑支护设计要求设置集水井,排水沟将水引至集水井内,再用潜水泵抽水至坑外排水沟。5、边坡支护、土方开挖前,按设计要求布设位移观测点和沉降观测点。6、在雨天施工时,掌握好天气变化

39、,准备好各种防雨用具(如竹木棚、塑料布、遮雨棚架等)和抽排水设备(水泵),合理安排各项工作,抓好工序衔接。7、现场准备足够数量的塑料布,当忽然下雨对边坡造成破坏、遇有边坡还没喷砼、所喷砼还没凝结或土方开挖至槽底时,可及时进行覆盖。8、一切怕受潮变质的材料全部入库保管,机械设备的电器部分采用帆布遮雨,避免材料和机械设备受损而影响施工。(6)冬季施工本方案中明确冬期施工实行“双控制”,当天气条件符合下述<1>或<2>款中任何一款时,即进入冬期施工状态。<1>温度控制:根据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T104-2011)的规定,当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d稳定低于5

40、即进入冬期施工,当室外平均气温连续5d高于5即接触冬期施工。<2>时间控制:根据合肥地区气候特点,本工程冬期施工时间除执行国家规范的具体规定外,更应注意国家规定时间范围之外的气温突降。1、基础工程一般规定建筑场地宜在冻结前清除地上和地下障碍物、地表积水,并应平整场地与道路。冬期应及时清除积雪,春融期应作好排水。对建筑物、构筑物的施工控制坐标点、水准点及轴线定位点的埋设,应采取防止土壤冻胀、融沉变位和施工振动影响的措施,并应定期复测校正。靠近建筑物、构筑物基础的地下基坑施工时,应采取防止相邻地基土遭冻的措施。土方工程冻土挖掘应根据冻土层的厚度和施工条件,采用机械或人工等方法进行,并应

41、符合下列规定:a.人工挖掘冻土可采用锤击铁楔子劈冻土的方法分层进行;铁楔子长度应根据冻土层厚度确定,且宜在300mm600mm之间取值;b.机械挖掘冻土可根据冻土层厚度选用设备,冻土厚度小于1000mm均可选用挖掘机进行施工。在挖方上边弃置冻土时,其弃土堆坡脚至挖方边缘的距离应为常温下规定的距离加上弃土堆的高度。挖掘完毕的基槽(坑)应采取防止基底部受冻的措施,因故未能及时进行下道工序施工时,应在基槽(坑)底标高以上预留土层,并应覆盖保温材料。土方回填时,每层铺土厚度应比常温施工时减少20%25%,预留沉陷量应比常温施工时增加。对于大面积回填土和有路面的路基及其人行道范围内的平整场地填方,可采用

42、含有冻土块的土回填,但冻土块的粒径不得大于150mm,其含量不得超过30%。铺填时冻土块应分散开,并应逐层夯实。冬期施工应在填方前清除基底上的冰雪和保温材料,填方上层部位应采用未冻的或透水性好的土方回填,其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填方边坡的表层1m范围内,不得采用含有冻土块的土填筑。室外的槽(坑)或管沟可采用含有冻土块的土回填,冻土块粒径不得大于150mm,含量不得超过15%,且应均匀分布。管沟底以上500mm范围内不得用含有冻土块的土回填。冻结期间暂不使用的管道及其场地回填时,冻土块的含量和粒径可不受限制,但融化后应作适当处理。永久性的挖、填方和排水沟的边坡加固整修,宜在解冻后进行。2、钢筋工程

43、一般规定钢筋调直冷拉温度不低于-20。钢筋负温焊接,可采用闪光对焊、电弧焊、电渣压力焊等方法。当环境温度低于-20时,不宜进行施焊。负温条件下使用的钢筋,施工过程中应加强管理和检验,钢筋在运输和加工过程中应防止撞击和刻痕。钢筋冷拉设备、仪表和液压工作系统油液应根据环境温度选用,并应在使用温度条件下进行配套检验。当环境温度低于-20时,不得对HRB400钢筋进行冷弯加工。钢筋原材不得露天存放,用彩条布覆盖,以防雨雪锈蚀。钢筋加工在加工棚内进行,加工棚四周加挡风板,棚内放置电炉加温。钢筋负温焊接雪天或施焊现场风速超过三级风焊接时,应采取遮蔽措施,焊接后未冷却的接头应避免碰到冰雪。热轧钢筋负温闪光对

44、焊,宜采用预热-闪光焊或闪光-预热-闪光焊工艺。钢筋端面比较平整时,宜采用预热-闪光焊;端面不平整时,宜采用闪光-预热-闪光焊。钢筋负温闪光对焊工艺应控制热影响区长度。焊接参数应根据当地气温按常温参数调整。采用较低变压器级数,宜增加调整长度、预热留量、预热次数、预热间歇时间和预热接触压力,并宜减慢烧化过程的中期速度。钢筋负温电弧焊宜采取分层控温施焊。热轧钢筋焊接的层间温度宜控制在150350之间。钢筋负温电弧焊可根据钢筋牌号、直径、接头形式和焊接位置选择焊条和焊接电流。焊接时应采取防止产生过热、烧伤、咬肉和裂缝等措施。钢筋负温帮条焊或搭接焊的焊接工艺应符合下列规定:a.帮条与主筋之间应采用四点

45、定位焊固定,搭接焊时应采用两点固定;定位焊缝与帮条或搭接端部的距离不应小于20mm;b.帮条焊的引弧应在帮条钢筋的一端开始,收弧应在帮条钢筋端头上,弧坑应填满;c.焊接时,第一层焊缝应具有足够的熔深,主焊缝或定位焊缝应熔合良好;平焊时,第一层焊缝应先从中间运弧,再向两端运弧;立焊时,应先从中间向上方运弧,再从下端向中间运弧;在以后各层焊缝焊接时,应采用分层控温施焊;d.帮条接头或搭接接头的焊缝厚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0%,焊缝宽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70%。钢筋负温坡口焊的工艺应符合下列规定:a.焊缝根部、坡口端面以及钢筋与钢垫板之间均应熔合,焊接过程中应经常除渣;b.焊接时,宜采用几个接头轮流

46、施焊;c.加强焊缝的宽度应超出V形坡边缘3mm,高度应超出V形坡口上下边缘3mm;并应平缓过渡至钢筋表面;d.加强焊缝的焊接,应分两层控温施焊。HRB400钢筋多层施焊时,焊后可采用回火焊道施焊,其回火焊道的长度应比前一层焊道的两端缩短4mm6mm。钢筋负温电渣压力焊应符合下列规定:a.电渣压力焊宜用于HRB335、HRB400热轧带肋钢筋;b.电渣压力焊机容量应根据所焊钢筋直径选定;c.焊剂应存放于干燥库房内,在使用前经250300烘焙2h以上;d.焊接前,应进行现场负温条件下的焊接工艺试验,经检验满足要求后方可正式作业;e.电渣压力焊焊接参数可按照相关规范进行选用;f.焊接完毕,应停歇20

47、s以上方可卸下夹具回收焊剂,回收的焊剂内不得混人冰雪,接头渣壳应待冷却后清理。3、混凝土工程一般规定冬期浇筑的混凝土,其受冻临界强度应符合下列规定;a.采用蓄热法、暖棚法等施工的普通混凝土,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配制时,其受冻临界强度不应小于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值的30%;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盆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时,不应小于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值的40%;时,采用综合蓄热法、负温养护法施工的混凝土受冻临界强度不应小于4.0MPa;当室外最低气温不低于-30时,采用负温养护法施工的混凝土受冻临界强度不应小干5.0MPa;c.当采用暖棚法施工的混凝土中掺入早强剂

48、时,可按综合蓄热法受冻临界强度取值;d.当施工需要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时,应按提高后的强度等级确定受冻临界强度。混凝土工程冬期施工应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混凝土热工计算。混凝土的配制宜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并应符合下列规定:a.当采用蒸汽养护时,宜选用矿渣硅酸盐水泥;5;c.大体积混凝土的最小水泥用量,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d.强度等级不大于C15的混凝土,其水胶比和最小水泥用量可不受以上限制。拌制混凝土所用骨料应清洁,不得含有冰、雪、冻块及其他易冻裂物质。掺加含有钾、钠离子的防冻剂混凝土,不得采用活性骨料或在骨料中混有此类物质的材料。冬期施工混凝土选用外加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应用

49、技术规范GB50119的相关规定。非加热养护法混凝土施工,所选用的外加剂应含有引气组分或掺入引气剂,含气量宜控制在3.0%5.0%。钢筋混凝土掺用氯盐类防冻剂时,氯盐掺量不得大于水泥质量的1.0%。掺用氯盐的混凝土应振捣密实,且不宜采用蒸汽养护。模板外和混凝土表面覆盖的保温层,不应采用潮湿状态的材料,也不应将保温材料直接铺盖在潮湿的混凝土表面,新浇混凝土表面应铺一层塑料薄膜。混凝土原材料加热、搅拌、运输和浇筑混凝土原材料加热宜采用加热水的方法。当加热水仍不能满足要求时,可对骨料进行加热。当水和骨料的温度仍不能满足热工计算要求时,可提高水温到100,但水泥不得与80以上的水直接接触。水加热宜采用

50、蒸汽加热、电加热、汽水热交换罐或其他加热方法。水箱或水池容积及水温应能满足连续施工的要求。砂加热应在开盘前进行,加热应均匀。当采用温加热料斗时,宜配备两个,交替加热使用。每个料斗容积可根据机械可装高度和侧壁厚度等要求进行设计,每一个斗的容量不宜小于3.5m3。预拌混凝上用砂,应提前备足料,运至有加热设施的保温封闭储料棚(室)或仓内备用。水泥不得直接加热,袋装水泥使用前宜运人暖棚内存放。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应符合相关规范的规定。混凝土在运输、浇筑过程中的温度和覆盖的保温材料,应在进行热工计算后确定,且入模温度不应低于5,当不符合要求时,应采取措施进行调整。混凝上运输与输送机具应进行保温或具有加热

51、装置。泵送混凝土在浇筑前应对泵管进行保温,并应采用与施工混凝土同配比砂浆进行预热。混凝土浇筑前,应清除模板和钢筋上的冰雪和污垢。冬期不得在强冻胀性地基土上浇筑混凝土;在弱冻胀性地混凝土时,基土不得受冻。在非冻胀性地基土上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受冻临界强度应符合本方案第节规定。大体积混凝土分层浇筑时,已浇筑层的混凝土在未被上一层混凝土覆盖前,温度不应低于2。混凝土蓄热法和综合蓄热法养护当室外最低温度不低于-15时,地面以下的工程,或表面系数不大于5m-1的结构,宜采用蓄热法养护。对结构易受冻的部位,应加强保温措施。当室外最低气温不低于-15时,对于表面系数为5m-115m-1的结构,宜采用综合蓄热

52、法养护,围护层散热系数宜控制在50kJ/(m3hk)200kJ/(m3hK)之间。综合蓄热法施工的混凝土中应掺入早强剂或早强型复合外加剂,并应具有减水、引气作用。混凝土浇筑后应采用塑料布等防水材料对裸露表面覆盖并保温。对边、棱角部位的保温层厚度应增大到面部位的2倍3倍。混凝土在养护期间应防风、防失水。暖棚法施工暖棚法施工适用于地下结构工程和混凝土构件比较集中的工程。暖棚法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a.应设专人监测混凝土及暖棚内温度,暖棚内各测点温度不得低于5。测温点应选择其有代表性位置进行布置。在离地面500mm高度处应设点,每昼夜测温不应少于4次。b.养护期间应监测暖棚内的相对湿度,混凝土不得有失

53、水现象,否则应及时采取增湿措施或在混凝土表面洒水养护。c.暖棚的出入口应设专人管理,并应采取防止棚内温度下降或引起风口处混凝土受冻的措施。d.在混凝土养护期间应将烟或燃烧气体排至棚外。井应采取防止烟气中毒和防火的措施。负温养护法混凝土负温养护法适用于不易加热保温,且对强度增长要求不高的一般混凝土结构工程。负温养护法施工的混凝土,应以浇筑后5d内的预计日最低气温来选用防冻剂,起始养护温度不应低于5。混凝土浇筑后,裸露表面应采取保湿措施;同时,应根据需要采取必要的保温覆盖措施。负温养护法施工应按规定加强测温;混凝土内部温度降到防冻剂规定温度之前,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应符合本方案第节的规定。混凝土质量控

54、制及检查混凝土冬期施工质量检查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以及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a.应检查外加剂质量及掺量;外加剂进人施工现场后应进行抽样检验,合格后方准使用;b.应根据施工方案确定的参数检查水、骨料、外加剂溶液和混凝土出机、浇筑、起始养护时的温度;c.应检查混凝土从入模到拆除保温层或保温模板期间的温度;d.采用预拌混凝土时,原材料、搅拌、运输过程中的温度及混凝土质量检查应由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进行,并应将记录资料提供给施工单位。混凝土养护期间的温度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a.采用蓄热法或综合蓄热法时,在达到受冻临界强度之前应每隔4h6h测量一次;b.采用负温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