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19秋季四年级语文上册9古诗三首说课稿_第1页
部编版2019秋季四年级语文上册9古诗三首说课稿_第2页
部编版2019秋季四年级语文上册9古诗三首说课稿_第3页
部编版2019秋季四年级语文上册9古诗三首说课稿_第4页
部编版2019秋季四年级语文上册9古诗三首说课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9 古诗三首说课稿暮江吟说课稿一、说教材暮江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上任杭州刺史途中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是一首写景佳作。诗句语言流畅,格调清新,绘影绘色,细致真切。 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其写景之微妙, 历来备受称道。诗句的字里行间充溢着诗人热爱大自然的美丽景色,热爱大好秋色的喜悦之情。根据新课标第二学段的目标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我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学会 “吟 ”、 “瑟 ”两个生字。2、有感情的朗诵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3、 通过在读中想象意境,描绘意境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

2、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4、想象诗句描述的景象,感受诗人表达的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这样的目标设计,目的是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通过三者的相互渗透,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及能力的整体提升。为了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把教学重点确定为:1、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2、想象诗句描述的景象,感受诗人表达的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3、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根据教学内容的题材,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了解诗意,体会古诗意境,感受诗人表达的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教学时间:根据课文内容需要,将安排1 个课时进行教学。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二、说学情:四年级二班共有54 名学

3、生,学生家长的个人素养非常高,所以这些孩子较过去的孩子而言,他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多,信息量大,见识广、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愿意交流、乐于表达。在学习上,他们也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如:搜集资料的能力,“自主、合作、探究 ”学习的能力,语言组织、表达能力等。所以,这些孩子应该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需要做好孩子的引导者就行。三、说教法和学法: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领者,阅读是教师、学生、 教材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为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四)年级学生阅读

4、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朗读感悟法、情境创设法、合作探究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勤于思考。在学法上,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我将 "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展开,以此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精神,促进学生的发展。四、说教学过程:本课教学设计基于“研究性阅读 ”模式,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下面我分四个环节说说这节课的教学过程。第一环节:解读诗题,导入诗歌。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

5、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 ”这一课程目标的实现离不开阅读方法的支持。在出示课题后,引导学生自己去解诗题:说说你从诗的题目中读到哪些内容?学生回答之后,我以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暮江吟,引入第二环节。第二环节:读通诗句,读出节奏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语文教学中,应坚持以读为本,在读中感,在读中悟,因此在诗句的讲解方面,我要求学生自由朗读,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读出自己对古诗的独特体会,然后再相机指导学生: 中国古代的诗词都是用来吟唱的,所以我们应该读出他的节奏来,展现诗歌的音乐美。紧接着,我以“这首诗歌到底吟咏了哪些景物 ”一句话引入第三

6、环节的学习。第三环节:了解诗意,品读诗文。有位教育家说过:“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的引导学生作答”在品诗文、体意境这个教学环节里,我主要通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去感悟。第一步,让学生自由朗读,按照他们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读出自己 的体会。然后设问引导:读完整首古诗,你看到了哪些景物? 残阳江水露珠新月在学生对古诗有了初步了解后,让学生再读古诗,这时或许古诗所描 绘的景物就自然而然的就浮现在学生的脑海里。第二步:请学生探究讨论你最喜欢哪个景物,为什么?之后,根据学 生的回答,随机指导学生了解诗意,品读诗文。第三步,品读诗文。根据学生所说内容指导学生感悟 铺”的妙处,铺 体现了太阳

7、照射的时间是傍晚,铺体现了残阳之柔美,铺体现了斜阳 铺洒之下的江面十分壮美。从而,指导学生诵读£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至于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可以在 学生感悟诗意之后,再以:可怜九月初三夜,露珠晶莹月儿弯这样的诗句让学生对比,之后相机诵读体会作者比喻之精妙, 感悟诗歌意 境之美好。第四环节:编写标题,感悟诗情。诗中的景象吸引了我们,也使画家陶醉,瞧,画家用他的画笔画出了 这样的图画,这幅就是 2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而这幅 是: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让我们来给这两幅图取上好听的名字吧。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同时,教师相机指导, 将图中的

8、景物连接起来,再加以润色,就是一个好的名字。在此,等于训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之后, 我板书题目”暮江落日 “ 露伴新月 ”“,质疑: 为什么作者一直从傍晚站到了半夜?从而使学生体会作者喜爱这暮江秋景图,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板书:热爱大自然,之后,培养朗读。第五环节:拓展延伸,海量阅读。新课标要求我们要努力树立拓展性阅读教学观,就教学中与某一阅读素材相关的主题,搜寻更多的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进而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我在此课中设计拓展的内容是关于明月的诗句:第一步:描写月的形态的诗句: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第二步可以引导学生说出借月抒情的诗句;床前明

9、月光,疑是地上霜等。请同学们搜集此类诗句。第六环节:布置作业。1、搜集和明月有关的诗句并写到摘抄本上。六说教学板书。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暮江吟残阳江水露月 暮江落日露伴新月热爱自然、轻松愉悦七、说评价分析总结:这篇课文的教学,我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阅读为 主线的教学原则,既教给学生知识,又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力 求使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情感熏陶能得到有机的结合。在教学中,我 重视学生的阅读体验,采用多种朗读方式,以读促讲、以读促思、以 读悟情。当然,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会根据课堂的生成情况不断

10、调整自 己的教学设计,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题西林壁说课稿一、说教材:对于题西林壁这篇课文,我是这样解读的: 题西林壁是一首 哲理诗,作者通过描写游览庐山的经历,总结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 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的道理。二、说学情:对于学生的情况,我是这样认为的:四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思维以具 象思维为主,因此他们对于文中描写的景物有自己的感触。 但是他们 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而本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 难度,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除此之外,学生的有意注意力和稳定 性还是较差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多媒体、 图片等来增强 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三

11、、说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我设立了如下三个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题、横看、侧、缘”等词的意思;翻译全诗;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这首诗。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与体会,学习作者从自然景物中总结出 真理。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领悟诗中所蕴含的观察问题要客观全面的道理,学会从全局的角度出发看问题。四、说教学重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理解诗句,走进诗句的意境 本课的教学难点在于:体会与领悟全诗中所蕴含的哲理。五、说教学方法:美国教育家杜威也说过 “教育不是一件告知和被告知的事情, 而是一个学生主动性建设的过程”。为此,我主要采用了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配合朗

12、读法、点拨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探索。接下来我将重点阐述我的教学过程,它分为以下五个环节:环节一:营造氛围,导入新课良好的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求知欲和探究心理的有效方法。对此我会采用温故知新导入,给学生朗读登鹳雀楼这首诗,具体过程如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同学们, 这首诗告诉了我们一个怎么样的道理啊?对,这首诗告诉我们“想要看得远,就要站的高”。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诗也是一首哲理诗,那么我们就一起来读一读,看看能够从中读出哪些哲理。 (板书 题西林壁)环节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我会给学生十分钟时间自由朗读

13、课文,并让学生自主解决以下3 个问题:1 .借助相关工具书,理清字词。2 .自主翻译全文。3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本诗写作背景。读毕, 我会对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检查,字词方面重点强调 “横、 侧、缘”等词的意思。接着我会引导学生在师生互动中翻译全文:从正面、 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最后理清本诗的写作背景:苏轼由黄州贬所改迁汝州团练副使,赴汝州时经过九江,与友人同游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环节三:析读课文,整体感

14、悟首先我给学生播放录音,跟随名家朗读这首诗,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 针对前两句,我会向学生提问“是什么导致了庐山的横看成岭侧成 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接着我会向学生展示庐山不同角度拍摄 照片,让学生对这些照片自主描述,根据学生的描述,总结出“观察 角度的不同,导致所看到的景色不同。”随后,我会接着问“你们有 过对事物或者事情观察角度的不同,得到的答案也不同的经历吗”,请学生分享他们的经历,并引导学生要多角度看问题。(板书看问题 多角度)针对后两句,我会向学生提问“为什么作者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 缘身在此山中? ”在这里我引导学生从他们登山的经历出发,总结 出是“在深山中无法看清山的全貌,所以就不识庐山真面目接 着我又会说“我们有一个成语叫做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个成语 的意思是当事人被碰到的事情搞糊涂了,旁观的人却看得很清楚。 结合本诗和这个成语,分小组讨论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