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册第四单元教案_第1页
下册第四单元教案_第2页
下册第四单元教案_第3页
下册第四单元教案_第4页
下册第四单元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设计者:邓玉香 执教者: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和理解生字所组成的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了解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教学重难点:1从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关注小女孩的命运。体会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的效果。2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 学 设 计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你们的大年夜是怎样过的?(学生畅所欲言)在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笔下,有一个美丽的小女孩,却有家难归,在寒冷的街头卖火

2、柴。小女孩有着怎样的命运,在这个大年夜发生怎样的故事,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那个风雪交加的大年夜。2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2简单地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先叙述大年夜,天下着雪,又黑又冷,小女孩还在街上卖火柴;接着,小女孩为了暖和一下自己,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象;最后讲小女孩被冻死了。)3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把课文分成三段。三、创设情境,唤起对小女孩深切的同情1下面我们就静下心来,仔细地品读课文,试着走进作者和小女孩的心灵世界。认真听老师读课文的第一部分,然后说一说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用自己喜

3、欢的方式再来读读这部分内容,小女孩目前的处境是怎样的,在文中空白处写一写。3结合具体的语句汇报(非常寒冷;非常饥饿-光着头赤着脚;只好赤着脚走路,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蜷着腿缩成一团,她觉得更冷了;人情冷漠,痛苦孤独-另一只叫一个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分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4找生试着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请同学结合自己的感受来评价,并提建议。再自由读这部分,感受小女孩的可怜。5指名配乐朗读。(播放天鹅。)6如果你是小女孩,你现在最需要什么?(温暖、食物、疼爱等)可是,她又冷又饿,有家又不敢回,除了旧围裙里的火柴,一无所有。第二课时一、深入品读,感受女孩

4、的悲惨命运1自由轻声读小女孩擦燃火柴的部分,把你最受感动的地方画下来,并写一写自己的感觉。2以汇报的方式,感受女孩的命运的悲惨。(如,在擦燃火柴美好的幻象中,感受到女孩现实生活的残酷:小女孩特别寒冷,渴望温暖,就幻想到了大火炉;特别饥饿,渴望食物,就幻想到了烤鹅;现实中孤独,渴望亲人的疼爱,就幻想到去世的奶奶。)现实与幻想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幻想的越美好,越是衬托出了现实的悲凉,让人越发感觉到女孩命运的悲惨。3选择让你感动的段落,有感情地读给小组同学听。二、围绕中心,提出疑问1在别人幸福地欢度新年的时候,女孩却悄无声息地冻死在街头。让我们读读课文的最后两部分,提出问题。2出示: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

5、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学生可能质疑:多么美丽的东西指什么东西?为什么会看到?怎样看到的?两个“幸福”是什么含义,小女孩真的得到幸福了吗?三、感情朗读,体会“幸福”1她曾经看到过哪些美丽的东西,使她感到幸福,请同学快速浏览课文的第二部分,画出来。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大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3观看表现美丽幻想的动画片,找生朗读,感受女孩虚幻的幸福。4选择你认为女孩看到会感觉最幸福的部分,练习朗读,把它的美丽与美好读出来。四、感情朗读,体会现实1火柴再温暖,再明亮,带来的幻觉再幸福,总是要消失的。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出示句子:哎,这是怎么回事

6、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这时候,火柴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这时候,火柴又灭了。只见圣诞树上的烛光越升越高,最后成了在天空中闪烁的星星。有一颗星星落下来了,在天空中划出了一道细长的红光。2交流:现实的残酷,女孩命运的悲惨。3比较句子:(1)啊,哪怕是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2)她又擦了一根。(3)她又擦着了一根火柴。(4)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体会:女孩由开始的不敢到

7、敢,从抽出一根到后来的抽出一把,表现出了她对美好生活的迫切渴望。而这种美好,只有在虚假的幻想才能得到满足。所以,“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在死亡中,在另一个世界中,女孩终于摆脱了现实的残酷。4配乐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两段。五、总结写法与读法1在同学们深情的朗读中,我们与作者和小女孩的心灵产生了共鸣,回顾一下,我们是如何走进这个童话世界的。(有感情朗读、质疑思考、讨论交流、联想入境,都是品味读书的好方法。)2这篇童话为什么让我们如此感动?(对比的写法,使女孩美好的幻想与残酷的现实产生了强烈的对照,让我们对女孩悲惨的命运有了深切的同情;详细的

8、刻画,女孩的外貌、衣着和动作,深刻地写出了女孩的可怜;合理的想象,种种的“美好”,实际是那样平常与普通,对女孩来说却可望而不可及;悲剧的结局。)六、拓展延伸1读完这个感人的童话,我们一定有许多话想对那个可怜的小女孩说。请同学们先来读一首9岁儿童刘倩倩的诗歌你别问,这是为什么。再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2课外阅读安徒生的其他童话作品。板书设计:卖火柴的小女孩(丹麦安徒生)美好的幻觉残酷的现实命运悲惨教学后记:凡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理解课文,了解旧俄沙皇统治下穷苦孩子的悲惨生活,激发学生痛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2学习凡卡写信的内容以及他的神态、动作、联想,来了解他的内心。

9、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凡卡写的信的内容,了解凡卡遭受的苦难。2理解写信过程中凡卡的联想和文章结尾的含义。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二)学习生字、新词。(三)以“信”为线索,给课文分段。二、教学重点、难点(一)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二)给课文分段,了解课文各段的主要内容。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翻译小说凡卡。小说的作者是19世纪后期俄国的伟大作家契诃夫。契诃夫从小就熟悉学徒生活,同情他们的不幸遭遇,所以凡卡写得真实感人。他写了很多极为深刻的揭露沙皇黑暗统治和旧俄人民悲惨生活的作品。他的作品曾经受到列宁

10、的赞赏。今天学习的凡卡一文就是作者的一篇代表作品,它反映了旧俄沙皇统治时期人民的悲惨生活。(二)自学课文。1自学生字、新词。(自己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2弄清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名字要读顺口。3思考下列问题,初步了解课文内容。(1)凡卡是怎样的孩子?他的身世怎样?(2)小说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3)凡卡给爷爷的信主要写些什么?(三)检查自学情况。1指名读生字、新词,要读准字音。2人物身份及部分词语解释。凡卡·茹科夫(伊凡·茹科夫):小说的主人公。阿里亚希涅:鞋匠,鞋店老板。康斯坦丁·玛卡里奇:凡卡的爷爷。日发略维夫:老爷,爷爷工作的

11、那家庄园的庄园主。菲吉卡:牧主。艾果尔,阿辽娜:凡卡的小伙伴。卡希旦卡:老母狗的名字。梆子:打更用的器具,空心,用竹子或木头制成。崽子:常用来称幼小的动物,这里是对老板幼儿的贬称。邮差:邮递员的旧称。卢布、戈比:沙俄时使用的货币单位。一卢布等于一百戈比。3指名逐节试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4分小组讨论思考题。(学生讨论后,老师小结:凡卡是一个才9岁的农村孩子,他没有爹没有娘,只有一个亲人,就是他的爷爷。爷爷是个穷苦人,在乡下给庄园主当守夜人。9岁的凡卡,3个月前就被送到莫斯科的一家鞋店里当学徒,孤苦伶仃,生活十分悲惨。小说写的是凡卡给爷爷写信的事,这事发生在圣诞节前夜临睡之前的一段时间里,凡

12、卡写完信把信寄出后才入睡。信里主要告诉爷爷他在店里生活很痛苦,要求爷爷带他回乡下去。)(四)给课文分段。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信之前、写信过程、写信之后。)2按照这个顺序将课文分为三段。(第1段:从开头到“把那张纸铺在讲台上”。第2段:从“亲爱的爷爷康司坦丁·玛卡里奇”到“康司坦丁·玛卡里奇”。第3段:从“他很满意”到课文结束。)(五)作业。1抄写词语。(课内完成)2仔细阅读课文中信的部分,想想信中写了哪些内容。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一)了解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和信的内容以及写信时的心理活动,从中体会凡卡学徒时的悲惨生活。(二)学习文中插叙部分的内容及其作用。(三)有

13、感情地朗读信的内容和插叙部分的内容。二、教学重点、难点(一)了解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和信的内容以及写信时的心理活动,从中体会凡卡当学徒时的悲惨生活。(二)学习文中插叙部分的内容及其作用。三、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文章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凡卡的悲惨生活的?(以圣诞节前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个方法来表现的。)(二)学习第2段课文中写信部分的内容。1想一想,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是什么?(凡卡在莫斯科的学徒生活很悲惨,他实在无法忍受下去了,他在信中写了很多话,但他唯一的目的是哀求爷爷带他离开这里,回到爷爷身边。)2找出第2段课文中哪些自然段是凡卡写信的内容?画在书上。(第3、8、10、11、12、15这六

14、个自然段是凡卡写的信的内容。)3信的内容共有六个自然段,用一个词组成短句来进行概括,写出每一段的小标题。(只有一个亲人;告诉爷爷自己在学徒中受尽折磨;求爷爷把他带回去;莫斯科不是穷人的;求爷爷给他摘一颗金胡桃;再次哀求爷爷把他带回去。)4指名根据小标题有条理地叙述凡卡的悲惨遭遇。(三)学习课文中插叙部分。凡卡在写信时有许多内心活动,作者是用插叙的手法来表现的。1找出文中哪些部分是插叙部分。(第4、5、6、13、14自然段是凡卡在写信过程中对过去生活的回忆,是文章的插叙部分。)2导读4、5、6自然段。(1)第4、5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内容?(让学生先默读,这两个自然段插叙凡卡回忆爷爷在乡下守夜的情景

15、。)(2)想一想,当凡卡写到“只有一个亲人了”时,想到些什么?(3)爷爷在凡卡心中是怎样一个人?(年老、困苦、劳累,但很乐观、风趣、慈祥,跟爷爷在一起凡卡感到很快乐。)(4)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4、5自然段。(提醒学生用思念亲人的心情来朗读。)(5)第6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家乡节前美丽的夜景。)(6)家乡的夜景在凡卡心中是怎样的?(是“美”的。)(7)说说家乡的夜景在凡卡心中是怎样的美?(宁静、优美、柔和、蓝蓝的天空、亮晶晶的星星整个林子沉浸在过节的气氛之中。)(8)指导朗读第6自然段。(用赞美的心情来朗读。)小结:这一部分关于爷爷守夜的回忆和家乡节前夜景的想象,都是描写凡卡内心活动的。

16、从这两段插叙中,反映出凡卡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心情。3导读13、14自然段。(1)凡卡写到请爷爷“摘一颗金胡桃”时,又插叙了什么?(“和爷爷一块砍圣诞树”这件事。)(2)凡卡回忆起砍圣诞树这件事时,心情怎样?可以用哪一个字来概括?(心情是快乐的。可以用“乐”字概括。)(3)从哪里可以体会出凡卡这种快乐的心情?(“他想起到树林里去砍圣诞树的总是爷爷,爷爷总是带着他去。多么快乐的日子呀!”“要砍圣诞树了,爷爷先抽一斗烟,再吸一阵子鼻烟,还跟冻僵的小凡卡逗乐一会儿)(4)带着快乐的感情朗读13、14自然段。(凡卡这种快乐,是“苦中有乐”,朗读时要带着这种心情来读。)4说一说插叙手法在文中的作用。(起

17、到对比作用,凡卡想到在农村的“乐”,更衬托出目前生活的苦,更反映出凡卡要求爷爷带他离开的迫切心情。)(四)小结:在沙皇统治下的俄国农村,真像凡卡想象中那样美好吗?不是的,那也是劳动人民的火坑,从爷爷挨冻、守夜、砍树等足以说明爷爷的生活是困苦的。只是因为凡卡在乡下与亲人在一起,得到爷爷的爱护,才产生农村生活比学徒生活好一点的想法。 第三课时一、教学目标(一)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并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文章的中心的。(二)体会课文结尾的作用。(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教学重点、难点(一)概括课丈的中心思想,并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文章的中心的。(二)体会课文结尾的作用。三、教

18、学过程(一)默读全文,概括中心思想。小说通过凡卡在圣诞节前给爷爷写信这件事,真实地反映了旧俄沙皇时代穷孩子的悲惨命运。作者是怎样表达中心思想的?这篇文章为什么那么令人感动呢?(因为这篇文章写得非常真实具体,对凡卡写信的内容及他的神态、动作、联想都展开了细节描写,写得有血有肉。由于全文注意了细节,抓住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所以使人印象深刻,有身临其境之感。)(二)分析重点细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学习第2段“写信过程”的细节描写。(1)请同学朗读“信的内容”,并思考:凡卡在给爷爷的信中都写了哪些事?其中哪一件事写得最具体?(告诉爷爷学徒生活的痛苦,受尽种种折磨。)(2)默读“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打

19、我就要死了!”。思考:这一自然段写了几层意思?作者是怎样注意细节描写的?(分四层意思:挨打;挨饿;没法睡;离开这儿。抓住细节,让学生体会:为什么挨打?“不知不觉”说明了什么?用什么打?“随手”又说明了什么?老板和老板娘是怎样打凡卡的?揪、拖、戳、捞这些动词说明了什么?“吃的呢?简直没有。”“简直没有”是什么意思?从哪里看出“简直没有”?)2在写信过程中凡卡回忆了哪些往事?(1)默读“砍圣诞树”这件事。(思考:和爷爷一块砍圣诞树时,冻了的山林怎么样?爷爷和凡卡冷得怎么样?要砍圣诞树时爷爷怎么样?被砍的树什么样?砍树的时候他们看见了什么?爷爷说了些什么?体会这些细节描写的语句。)(2)说一说,从这

20、些细节描写中,你体会到什么?(3)从“爷爷冷得吭吭地咳,他也跟着吭吭地咳”这些细节中,我们不难看出砍圣诞树实际上是一种挨冷受冻的苦活,可是为什么凡卡现在回忆起来却觉得那么有趣呢?(在冰天雪地中砍圣诞树既冷又累,但在凡卡的回忆中却是那么美好、快乐、有趣,这正说明了凡卡在莫斯科生活的孤独和痛苦。)3学习第3段课文“写信之后”,体会课文结尾的作用。(1)请同学们用上面的学习方法,自学第3段,先找出哪些地方是细节描写,再说说你是怎样体会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的。(2)学生自学。(3)学生汇报自学情况。(4)讨论:凡卡的梦能不能实现?为什么?(三)总结:通过以上对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本文结构比较复杂,

21、它由三部分内容组成:作者叙述凡卡的悲惨遭遇,凡卡信的内容,写信过程中凡卡的回忆,其中凡卡的信的内容是全文的重点。在这三部分内容的表达上,抓住了细节,表现了凡卡,这个仅仅九岁的孩子复杂的内心活动,给爷爷写信,哀求爷爷把他带回去,说明了他在莫斯科学徒生活的悲惨,使我们深深同情他的悲惨命运,更加痛恨那个吃人的黑暗社会。(四)作业。1思考课后练习第2题。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后记: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 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孙敢于战胜困难的积极的生活态度。二、 教学重点、难点文章第二至八自然段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夏令

22、营的较量有关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1、 同学们,你们看过鲁滨孙漂流记吗?有谁能告诉老师这篇长篇小说的作者是谁?(板书:英、笛福)2、 本文是书的缩写,鲁滨孙是书中的主人公,他一个人在荒无人烟的小岛上居然生活了二十年。3、 你能想像一下荒无人烟的小岛是怎样的吗?用自己的话来描绘一下。4、 刚才同学们通过想象,自己描绘了一幅荒岛风景图,真的是很荒凉,很艰苦。请同学们把课本打开,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鲁滨孙来到的是一个怎样的荒岛(引读)5、 课文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这样一个荒岛:没有名字、没有人居住,到处都是乱石野草。如果是你在这样一个荒岛上,你会怎样?(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1、 那么,鲁滨孙又是怎

23、样在这一个小岛上活下去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把课文中描写鲁滨孙在岛上惊险经历的部分找出来。2、 思考并交流:鲁滨孙在荒岛上生活碰到了哪些困难?(交流时随机板书:住、吃、安全、孤独)3、 这些困难都是常人难以想像的,这关系到他的生死存亡,要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去,而且生存了28年,需要怎样的意志和创造力啊!这简直就是一个生命的奇迹!让我们和鲁滨孙一起去历险吧!(播放连环画并解说)(三)、围绕重点,读书讨论1、 鲁滨孙在岛上的经历艰难、惊险,遇到的不是一般的困难,"难"中处处透着"险",而鲁滨孙面对困难毫不畏惧,想尽办法,利用可以利用的一切,历尽艰难,勇

24、敢地活着,对于这样的鲁滨孙你佩服吗?请同学们把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有感情地读一读,并读给你的同桌听,说一说:你佩服鲁滨孙的什么?为什么佩服?而同桌在听完后对其进行评价。2、 指名朗读,并谈感受3、 鲁滨孙孤身一人在岛上历尽千难万险,除了书上讲到的这些困难,肯定还有其它困难,请你想像一下鲁滨孙还会遇到哪些困难呢?4、 通过学习,同学们对鲁滨孙的了解更深了,想不想夸夸他?请用一到两个词语来夸一夸他。5、 鲁滨孙从遇险上岛到回到故土,想尽办法,积极改善生存环境,全是靠了这种生存的勇气和经历。这对于处于生存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的人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启示。1992年的8月,77名日本孩子来到了中国的内

25、蒙古,与30名中国孩子一起举行了一次草原探险夏令营,他们年龄在11岁至16岁之间,在夏令营中他们进行了一场较量,是一场怎样的较量呢?请看夏令营的较量一文,文章最后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思考:中国的孩子应该如何"学会生存"?中国怎样才能不落伍?6、 总结:在当今的社会中,只要依靠自己的智慧和掌握的知识,不向恶劣的环境低头,不轻言放弃,就能克服任何困难。学了这两篇文章,老师深有感触,千言万语就化作一句话与大家共勉:"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四)、课外拓展:阅读鲁滨孙漂流记或世界名著历险故事大观。 教学后记汤姆·索亚历险记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

26、引导学生用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的内容,熟悉精彩片断;2、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素养;3、品读原著,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学习汤姆·索亚的优秀品质,并启发学生由此对社会和人生有新的领悟;学习重点:1、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素养;2、探讨分析人物形象,学习汤姆·索亚的优秀品质,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学习难点:信息技术与语文学习的整合。学习过程:一、引读。1、二十一世纪初,一部电影哈利波特风靡了整个世界,昼夜之间哈利波特成了青少年心目中的偶像与英雄。其实,早在一百多年前,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就

27、塑造出了一个家喻户晓的青少年偶像英雄,那就是:汤姆·索亚。2、引出了我们的主人公汤姆·索亚,那就让我们进入今天的课程:图书推荐与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对于马克·吐温,我们的同学通过网络资料已经了解了不少情况,我也找到了一些,还有图片,算是一点补充吧。我把这些资料做成了一个帖子发在了我们的教学论坛资源库中,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3、我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中搜集了一些资料,我们的同学可也没闲着,不少人给我的信箱中发来了他们所写的这篇小说的故事梗概,我挑选了一篇,让他发在我们的资源库中,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原创梗概。二、导读。1、读书而有所感。看了汤姆·索亚

28、历险记这本书,作为同龄人,汤姆在你心中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感受制成电子文档,再以帖子的形式发送到我们的教研教学版里,看谁做得又快又好,好帖我将会给他加精。其实在老师的心中,也有一个我自己的汤姆,我也把我的感受写了出来,放在我的电脑中的共享e 盘里,请大家通过网上邻居访问我的电脑,也来看看老师心中的汤姆。2、我们的心中都有了汤姆这个形象,那作者塑造这个人物形象的目的是什么呢?也请同学们把自己的观点以帖子的形式发送到我们的教学教研版。三、精读当海盗去。1、谈完了对汤姆的印象,我们的同学其实对书中的情节更感兴趣,因为情节是小说的生命线。在书中最能引起我们遐想的是哪一个情节呢?(当海盗

29、去)那谁能立刻把这个片断的梗概写出来我们大家看看呢?还是以论坛帖的形式。2、在这个片断中,汤姆有一个最大的心愿,她会是什么呢?你读出来了吗?能否在网上找一幅图片把这个抽象的心愿直观地表达出来呢?(帖子)海盗。汤姆此时最大的心愿就是去当“海盗”。3、提到海盗,我们的第一反应可能就是骷髅旗和铁钩船长。我也找到一个有关海盗的电影片断;加勒比海盗。我们来看看汤姆的海盗是不是就是这种?播放电影片断。4、很显然,汤姆的海盗不是这种杀人放火的强盗。那他想当海盗的本意又是什么呢?请将你的观点上传。5如果生活中你遇到了汤姆的际遇,你将采取怎么样的行动呢?四、拓展。1、在这本书里还有许多栩栩如生的形象,你还喜欢哪

30、一个?结合小说内容,说说你喜欢的理由。论坛帖上传。2、汤姆·索亚这个人物形象,对于21世纪现代青少年的健康心理的成长有哪些影响?3、上网搜索网络中有关汤姆·索亚历险记的资料。教学后记:口语交际·习作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珍爱生命,学会生存、具备自我保护的本领。能把自己看到、听到、读到的有关事情说清楚,并能发表自己的看法。2能认真倾听别人发言,自然地与他人交流。3激发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欲望,能够写清事情及感受,并与同学互改习作。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打开思路,引出话题1同学们,鲁滨孙漂流记这部小说一定深深地打动了你。鲁滨孙在荒岛上战胜了各种困难,顽强生存下来的

31、精神,使他成为一个英雄的象征。我们可能终生也遇不到那样的情境。但“学会生存”却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课题。(板书:学会生存)2“学会生存”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倡的一个概念。国际教育委员会主席埃德加·富尔说:人们再不能一劳永逸获取知识了,而要终身学习如何建立一个不断演进的知识体系学会生存。说说由这四个字你想到些什么。二、畅所欲言聊话题1教师读一则报道14岁少女勇斗歹徒惹争议:该不该见义勇为?(正方:称赞她是“小英雄”,社会呼吁见义勇为,有助于弘扬社会风气;反方:“鸡蛋不要碰石头”,在通常情况下,未成年人还不具备与违法犯罪分子或突发事件、自然灾害作直接面对面抗衡的能力,而见义勇为的后果

32、很可能是徒劳的甚至付出生命。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体现了尊重生命这一主题,鼓动未成年人“见义勇为”是与法律明显相悖。)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意见。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我们要珍视生命,就要学会生存,学会自我保护。2小组内交流(1)交流内容:自己遇到、听到或从报刊杂志电影电视等媒体了解到的有关自我保护的事情。(2)交流要求:认真倾听别人讲了什么,你从中了解到哪些自我的方法;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不同见解。然后共同讨论:我们可能遇到哪些危险或灾难,应该如何应对;小组总结后推选代表参加全班交流。三、召开“自我保护”座谈会1请各组代表到主席台就座;推荐一名主持人与老师共同主持。2确定座谈会有关要求:(1)发言

33、人必须将发布的内容或事情讲清楚。(2)在发言过程中说说自己学到了哪些自我保护的方法。(3)在座的各位同学可以和发言人共同讨论同一个自我保护故事或方法进行提问。同组同学可以随时进行补充。3各位代表分别发言,每次发言完毕,主持人组织发言人与同学们共同讨论话题,或回答同学们提出的问题。4评选“最佳发言人”和“最佳自我保护办法”,并说明评选理由。5引导大家总结,我们可能遇到哪些危险?如何应对?(1)在家中的自我保护:防火及时关闭电源、煤气灶阀门, 同时打开门窗, 呼唤邻居、行人帮助灭火。家里或近处有电话, 应迅速拔119报警;防水知道家里水源的总开关在哪里, 一旦发生跑水情况, 先把总开关关闭。如果拧

34、不动, 要赶快请邻居帮忙。迅速拨打维修电话。防煤气要知道预防煤气中毒的常识和使用炉火和煤气灶的方法。屋里要经常通风换气。防盗一人在家, 把屋门、防盗门从里反锁上, 钥匙放在固定位置等。(2)在外边的自我保护:上学下学尽量走大路, 少走僻静小路最好结伴而行。如遇坏人打劫, 尽快避开, 跑向人多的地方, 同时大声呼救;如发现火灾, 有人溺水等要大声喊人, 不要自己去救火, 不会游泳, 不会救护, 千万不能下水救人;不进网吧,不与网络聊天中认识的陌生人见面或留下联系方式等。四、总结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平均每天就有十多个未成年人因为天灾或人祸而提前结束春天般的生命。在灾难面前,生命都会显得无比脆弱。但是

35、,很多灾难的背后,我们又会痛切地感觉到,如果我们的孩子能多点求生意识、求生技能,也许,很多人还是可以逃出死亡。让我们珍爱生命、善待生命吧!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同学们,我们在口语交际课上,听到了那么多自我保护的故事,这些故事中都蕴含着知识与智慧的力量,还有令人敬佩的坚强、镇定与乐观,使危难化险为夷。有些故事让我们听起来惊心动魄,有些让我们赞叹不已。这节课,我们就来写写自己经历或从其他渠道了解到的自我保护的事情,也可以写鲁滨孙漂流记的读后感。二、打开思路,畅所欲言1你最想写的什么事情?引导学生回忆口语交际上自己或别人说的自我保护的故事,哪些令自己印象深刻或受益非浅。2谁来告

36、诉大家你最难忘的自我保护的故事?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在草稿上写出题目,用几句简练的话列出提纲。3通过这件事你想告诉大家什么?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题,说出自己的感受。4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这些惊险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能够写得很精彩。三、回顾写作方法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汤姆·索亚历险记和鲁滨孙漂流记中的写作方法:细节描写使人如临其境;生动的语言描写使人如闻其声;心理描写让人了解事情背后的变化;侧面烘托将使主人公的形象更加鲜明;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使文章条理清楚等。2谈谈你准备用哪些写作方法。三、指导学生自由习作学生作文,教师巡回指导。第三课时(习作讲评)一、评改作文1自我修改:写完后,自己通过轻声朗读的方法来进行修改,注意字、词、句和标点等,同时对自己不满意的段落也可以在旁边重新写。2同学互改:与同桌或自己的好朋友交换,互相用修改符号改一改细节地方,对文章整体可以在后面写一写修改建议或简单的评价。二、全班评议1教师选择自己在巡视中发现的典型作文或由学生推荐,作为讲评作文。可以请学生把整篇作文读完,也可以读到关键地方停下来,就某一点请同学们评议。2评议的重点(1)事情是否完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