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件_第1页
初中数学课件_第2页
初中数学课件_第3页
初中数学课件_第4页
初中数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平安中学:罗应辉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情感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法与学法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 本节教材是学生学习了相似三角形、勾股定本节教材是学生学习了相似三角形、勾股定理的有关知识后,用这些知识来解决旗杆有多高理的有关知识后,用这些知识来解决旗杆有多高的问题。它是前面知识的综合运用,同时对学习的问题。它是前面知识的综合运用,同时对学习锐角三角函数起到了引入的作用,体现了教材的锐角三角函数起到了引入的作用,体现了教材的前呼后应,为解直角三角形做铺垫。数形结合是前呼后应,为解直角三角形做铺垫。数形结合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把实际问题与数学知识紧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把实际问题与数

2、学知识紧密结合,逐步形成数学建模思想,让学生掌握更密结合,逐步形成数学建模思想,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技能技巧,在本节教材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多的技能技巧,在本节教材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1、知识目标、知识目标v理解测量是现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及测量的意义。 会应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来解决测量问题。2、能力目标、能力目标 经历由情境引出问题,探索掌握测量的方法,培养学 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v体会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多样性,并能根据实际情况合 理选择方法。3、德育情感目标、德育情感目标 通过测量旗杆的高度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团结合作意识 1、教学重点、教学重点v经历设计方案

3、的活动过程,并说明这样设计的理由。v经历应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及形成数学建模思想的培养。 通过两年的初中学习,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动手、动脑通过两年的初中学习,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动手、动脑能力,在小学,学生已经接触过仰角、府角的知识,加上能力,在小学,学生已经接触过仰角、府角的知识,加上对物理学中光学原理的理解,对本节学习有很大帮助,能对物理学中光学原理的理解,对本节学习有很大帮助,能够很快接受测量方法的合理性。受个人生活经历、课外知够很快接受测量方法的合理性。受个人生活经历、课外知识面的影响,可能对测量方法的

4、多样性考虑不全面,学生识面的影响,可能对测量方法的多样性考虑不全面,学生合作时可以弥补这一缺陷,充分体现集体智慧的魅力。根合作时可以弥补这一缺陷,充分体现集体智慧的魅力。根据基础情况,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适时地加以引导、指据基础情况,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适时地加以引导、指点、帮助他们完成探究的过程,让学生通过点、帮助他们完成探究的过程,让学生通过 、 和和 ,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 探究式学习法探究式学习法 合作交流学习法合作交流学习法训练式学习法训练式学习法v课标课标指出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5、。者、和合作者。”本课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以突出重点、突破本课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发展学生数学素养为目的,采用以难点、发展学生数学素养为目的,采用以“探究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为主,为主, 等多种方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创设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景激相结合。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创设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思考问题。注重学生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思考问题。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数学思维活

6、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数学思维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以用。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以“我要学我要学”的主人翁姿态的主人翁姿态投入学习,不仅投入学习,不仅“学会学会”,而且,而且“会学会学”、“乐学乐学”。v本节课是测量方案的设计,具体的实践操作留在本章的课题学习本节课是测量方案的设计,具体的实践操作留在本章的课题学习中进行。形成中进行。形成“理论理论实践实践应用应用”的学习体系的学习体系讲授法、发现法、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讲授法、发现法、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讲授法、发现法、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讲授法、发现法

7、、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情境创设情境 启发诱导启发诱导引入新课引入新课探索方案探索方案反馈练习反馈练习巩固提高巩固提高 拓展延伸拓展延伸不断进步不断进步 小结新知小结新知 成果分享成果分享 平行投影法平行投影法 勾股定理法勾股定理法 仰角法仰角法 A层层B层层C层层D层层启发诱导提出问题 探索研究 形成方案启发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法 合作交流学习法 探究式学习法探索方案问题提出问题提出 问题1.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你会用什么方法测量旗杆高度的呢?v太阳光线是平行光线太阳光线是平行光线vBACBCB 又又ACB=ACB=90O vABCABC vAC:AC=BC:BC BC=ACBC/A

8、C vx=da/b 平行投影法平行投影法 方案一方案一问题2.利用升旗时用的绳子, 你能测量旗杆的高度吗?BCADD,方案二方案二 在在Rt ABC中中,由勾股定理可知由勾股定理可知 BC2=AB2-AC2 即即 BC2=(BD2+AD2)-AC2 BC2=BD2+2BDAD+AD2-AC2 2BCAD=AC2-AD2 BC=(AC2-AD2)/2AD 即即 X=(a2-b2)/2b勾股定理法勾股定理法问题3.如果在没有阳光的日子里,你能测量旗杆的高度吗?方案三方案三由画图可知由画图可知BACBAC 又又ACB=ACB=90OABCABC BC:BC=AC:AC=1:500BC=500BC50

9、0d 旗杆旗杆BE=BC+CE=BC+AD即即 旗杆旗杆x=500d+a仰角法仰角法反馈练习反馈练习 巩固提高巩固提高 小明想知道学校旗杆的高度,他发现旗杆顶端的绳子垂到地面还多1米,当他把绳子的下端拉开5米后,发现下端刚好接触地面,求旗杆的高。A层:层: 1、如图,为测量教学楼的高度,在离该、如图,为测量教学楼的高度,在离该楼的底部楼的底部30.0米处,目测其顶,视线与水米处,目测其顶,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为平线的夹角为400,目高是,目高是1.5米,试利用三米,试利用三角形相似的知识求教学楼的高度。角形相似的知识求教学楼的高度。 2、如图,在一棵树的、如图,在一棵树的10米高米高B处有两只猴

10、子,处有两只猴子,一只猴子爬下树走到离树一只猴子爬下树走到离树20米处的池塘米处的池塘A处。处。另一只爬到树顶另一只爬到树顶D处后直接跃到处后直接跃到A处,距离处,距离以直线计算,如果两只猴子所经过的距离以直线计算,如果两只猴子所经过的距离相等,求这棵树的高度。相等,求这棵树的高度。四四 拓展延伸拓展延伸 不断进步不断进步AB.DCDB层层 : 1、如图、如图A、B两点被隔开,在两点被隔开,在AB外取外取一点,连结一点,连结AC和和BC并分别找出并分别找出其中点其中点M、N,若测得,若测得MN=15米,米,则则A、B两点的距离为多少?两点的距离为多少? 2、在平静的湖面上,有一枝红莲,、在平静

11、的湖面上,有一枝红莲,高出水面高出水面1米,一阵风吹来,红莲被米,一阵风吹来,红莲被风吹到一边,花朵齐水面,已知红风吹到一边,花朵齐水面,已知红莲移动的水平距离为莲移动的水平距离为2米,问这里水米,问这里水深多少米?深多少米?ABCD C层层 李平用这样的方法来测某高李平用这样的方法来测某高层大楼的高度:如图,在地面上层大楼的高度:如图,在地面上放一面镜子,她刚好能从中看到放一面镜子,她刚好能从中看到建筑物的顶端,她的眼睛距地面建筑物的顶端,她的眼睛距地面1.25米。如果李平与镜子的距离米。如果李平与镜子的距离是是1.50米,与建筑物的距离是米,与建筑物的距离是181.50米,那么建筑物的高会

12、是米,那么建筑物的高会是多高呢?多高呢? D层层 : 如图,学校的围墙外有一旗杆如图,学校的围墙外有一旗杆AB,甲在操场上甲在操场上C处直立处直立3米高的竹杆米高的竹杆CD, 从从C处退到处退到E处恰好看到竹杆顶端处恰好看到竹杆顶端D与旗与旗杆顶端杆顶端B重合,量得重合,量得CE=3米,乙的眼睛米,乙的眼睛到地面的距离到地面的距离FE=1.5米,丙在米,丙在C1处也处也直立直立3米高的竹杆米高的竹杆C1D1,乙从,乙从E处退后处退后6米到米到E1处,恰好看到两根竹杆和旗杆重处,恰好看到两根竹杆和旗杆重合,量得合,量得C1E1=4米,求旗杆米,求旗杆AB的高。的高。 小结新知小结新知 成果分享成

13、果分享v首先让学生阅读教材P86、P87页 v1、今天我们学习设计了哪几种测量旗杆 高度的方法?v2、如果让你测量旗杆的高度你会选择哪种方 法?为什么? 1、在教学思想内容的选取上,体现了数学教学不仅要传授知 识,还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有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意在使学生经历探索、体验成功,增强学数学的信心,形成应用意识、创新意识。v2、在教学内容层次的选取上,由易到难,螺旋式上升。v方案一 由已有知识得出结论-易;v方案二 的解决有创新意识,学生能够通过努力得出结论,体现“跳一跳,摘个桃”的学习理念;v方案三 的解决,增加难

14、度,从探索方向到得出结论,都有较大的飞跃,告诉学生获得成功是要经历艰苦磨练的。v3、以问题为载体,体现了当今教学改革的潮流。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有问题学习才主动,学生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学习,知识得到了掌握,能力得到了训练,情感得到了体验,各方面都取得了全面和谐的发展。v 4 、本节课利用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引导学生把实际问 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培养数学建成模思想、自主探索精神。 提高合作交流能力,突出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与过程。 五、教学设计说明五、教学设计说明v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感觉良好的有以下几点:v1、课题的引入好,在引入课题的同时对学生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点明我们培养人的宗旨是为祖国、为人类服务的。v2、创设具有启发式问题情境,始终吸引着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轻松愉快地就学到了知识,做到了愉快教学法。v在拓展的层次安排上,做到贴切、妥当,以点带面,领悟“以瓶水之冰见天下之寒”的道理。v4、在选材上,既考虑与实际相结合的题材,同时也考虑到与学科间的综合与联系,如方案一、方案三、C层训练。将数学建模思想、方程思想、类比思想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v教学中值得注意的几点:v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