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急救操作流程增强急救意识,熟悉急救流程.一、成人气管插管经口操作流程一摆放体位:病人取仰卧位,用抬须推额法,以寰枕关节为转折点使头部尽量后仰,以便使镜片和气管在一条直线上.二加压给氧:使用简易呼吸器面罩加压给氧,交与助手给病人吸100%纯氧23分钟,使血氧饱和度保持在95%以上,插管时暂停通气.三准备导管:选择相应规格的气管导管,用注射器检查充气套囊是否漏气,在导管内放入导丝并塑型,在气管导管前端和套囊涂好润滑剂.四准备喉镜:气管导管准备好后,选择适宜形状和大小的喉镜镜片,检查光源后关闭,放置备用.五准备牙垫、固定胶布和听诊器.六暴露声门:翻开喉镜,操作者用右手拇、食指拨开病人上下齿及口唇,左
2、手紧握喉镜柄,把镜片送入病人口腔的右侧向左推开舌体,以预防舌体阻挡视线,切勿把口唇压在镜片与牙齿之间,以免造成损伤.然后,缓慢地把镜片沿中线向前推进,暴露病人的口、悬雍垂、咽和会厌,镜片可在会厌和舌根之间,挑起会厌,暴露声门.七插入气管导管:操作者用右手从病人右口角将气管导管沿着镜片插入口腔,并对准声门送入气管内,请助手帮助将导丝拔除,继续将导管向前送入一定深度,插管时导管尖端距门齿距离通常在2123cm.注意气管导管不可送入过深,以预防进入单侧主支气管造成单侧通气.操作过程中如声门暴露不满意,可请助手从颈部向后轻压喉结,或向某一侧轻推,以取得最正确视野.八确认导管位置:给导管气囊充气后,立即
3、请助手用简易呼吸器通气,在通气时观察双侧胸廓有无对称起伏,并用听诊器听诊双侧肺尖,以双肺呼吸音对称与否判断气管导管的位置正确无误.九固定导管:放置牙垫后将喉镜取出,用胶布以“八字法将牙垫和气管导管固定于面颊.二、成人根底生命支持BLS操作流程一评估周围环境平安性.二判断意识:拍肩、呼唤患者,确认意识丧失.三启动BLS,助手准备除颤监护仪和简易呼吸器、面罩.四摆放体位:患者取仰卧位,置于地面或按压板上;靠近患者跪地,双膝与肩同宽.五开放气道:观察口腔有无异物,取假牙,去除口腔分泌物,压额抬须.六人工呼吸:用视、听、感觉判断患者有无呼吸,510秒;如无呼吸,立即使用简易呼吸器、面罩通气2次,并可看
4、到胸部起伏.七建立人工循环:检查有无颈动脉搏动,510秒;如无脉搏,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按压时观察患者面部反响.胸外心脏按压方法:1 .双手扣手,两肘关节伸直肩肘腕关节呈一直线;2 .以身体重量垂直下压,压力均匀,不可使用瞬间力量;3 .按压部位:胸骨下1/2处;4 .按压频率:100次/分;5 .按压深度:45厘米,每次按压后胸廓完全弹回,保证按压与松开时间比为1:1.八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率:不管单人或双人均为30:2九首轮做5个30:2,历时约2分钟,复检呼吸、颈动脉搏动及自主呼吸10秒钟,如未恢复那么继续上述操作5个循环后再次判断.十操作完毕撤去按压板.为病人扣好衣扣、取适宜的卧位.
5、三、急救止血技术操作流程一环顾四周,评估现场环境是否平安并报告.二认真检查伤员伤情及出血情况.三如为大的动脉、静脉出血或创面出血凶猛,立即用指压止血法止血,接着用止血带止血,检查止血效果扪远端动脉搏动情况,记录上止血带的部位及时间.如为单人操作,使用止血带之前,指导伤员用健肢协助指压止血.止血带止血法操作要点:指压止血后先将患肢抬高2分钟,指导伤员用健肢指压止血,在扎止血带部位上肢在上臂上1/3段,下肢在大腿上2/3段垫衬垫,扎止血带压力均匀、适度,以刚能阻止动脉血流为度,手法正确,扎止血带的部位和时间要有明显的记录.四对上肢软组织损伤创面,用加压包扎止血法包扎创面并用三角巾悬吊上肢8085度
6、,并检查止血效果.螺旋形加压包扎止血法操作要点:首先检查伤口,排除异物和骨折情况,然后用敷料按无菌操作原那么敷料手接触面不能接触创面,敷料应大于创面覆盖在创面上,再用绷带先在敷料远端环行扎两圈使其牢固,然后螺旋形向上包扎,每一圈适度加压压住上一圈的三分之二,使绷带卷边缘保持整洁,最后平绕一圈,在伤肢外侧用绷带扣固定.包扎完毕敷料不能有外露.五有异物的伤口:不能拔除异物者,先固定异物,再进行包扎.头部有异物的伤口包扎操作要点:先检查伤口及异物情况,用适当的敷料覆盖异物周围,用三角巾制作固定圈固定异物,再进行三角巾帽式包扎.三角巾帽式包扎操作要点:伤口覆盖敷料,除去眼镜及头饰,将三角巾底边向内摺起
7、数厘米,置于眉弓上方和头顶,将三角巾两端经耳上方往后收,在枕下交叉,再绕回前额正中打结,将结尾摺入带边内,将三角巾顶角轻轻拉紧固定后摺入带内.四、颈椎损伤的固定与搬运操作流程一颈椎损伤的固定与搬运原那么急救员正面走向伤者,说明身份;告知伤者不要做任何动作,初步判断伤情,简要说明急救目的;先稳定自己,再固定伤者,预防加重颈椎损伤;用“五形拳的方法徒手固定后再用颈托固定;统一协调,整体搬运,在移动过程中保持脊柱维持成一条直线.二“五形拳徒手固定操作标准1 .头锁:伤者仰卧位,术者双膝跪在伤者头顶位置,并与伤者身体成一直线,先固定自己双手手肘放在大腿上或地上,双掌放在伤者头两侧,拇指轻按额,食指和中
8、指固定其面颊,无名指及小指放在耳下,不可盖住耳朵.助手食指指在胸骨正中,以便术者调整颈部位置.2 .胸背锁:术者位于伤者身体一侧,一手肘部及前臂放在伤者胸骨之上,拇指及食指分别固定于面颊上,另一手臂放在背部脊柱上,手指锁紧枕骨上,双手调整好位置后同时用力.手掌不可遮盖伤者口鼻.3 .胸锁:伤者仰卧位,术者跪于伤者头肩位置,一手肘及前臂紧贴伤者胸骨之上,手掌固定伤者面颊.另一手肘稳定后,手掌固定伤者前额.不可遮盖伤者口鼻.4 .斜方肌挤压法:伤者仰卧位,术者位于伤者头顶部,与伤者身体成一直线,先固定双手肘放在大腿或地上.双手在伤者颈部两侧,拇指和四指分开伸展至斜方肌,掌心向上,手指指向脚部,锁紧
9、斜方肌,双手前臂紧贴伤者头部使其固定.5 .改进斜方肌挤压法:伤者仰卧位,术者双膝跪于伤者头顶部,与伤者身体成一直线,先稳定自己双手手肘放在大腿或地上,一手如斜方肌挤压法般锁紧其斜方肌,另一手那么像头锁般固定伤者头部,手掌及前臂须用力将头部固定.三颈椎损伤的固定与搬运操作流程1 .初步判断伤情,固定伤者头颈部;2 .在放置颈托前测量伤者颈部长度,用拇指与食指分开成直角,四指并拢,拇指于下颌正中,食指置下颌下缘,测量下颌角至斜方肌前缘的距离;3 .调整颈托,塑型;4 .放置颈托时先放置颈后,再放置颈前,保证位置居中,扣上搭扣,松紧度适中;5 .颈托固定后,进一步检查判断伤情:检查伤者头面部、耳、
10、鼻,气管是否居中,胸骨有无骨折,胸廓挤压别离试验,骨盆挤压别离试验,腹部、会阴部、背部、四肢有无损伤.6搬运(1)移动伤者:急救员动作统一协调,搬动必须平稳,预防头颈部转动和脊柱弯曲.(2)固定伤者:伤者躯体和四肢固定在长脊板上,按从头到脚顺序固定,头部固定器固定头部,胸部固定带交叉固定,髓部、膝部固定带横行固定,踝关节固定带绕过足底“8字形固定.(3)急救员平稳抬起伤者,足侧的助手先行,术者在头侧,同时注意观察伤者头颈部情况.五、电除颤操作流程(一)评估了解患者病情状况、评估患者意识、心电图状态以及是否有室颤波.(二)操作前准备1 .除颤机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准备抢救物品、导电糊、电极片、治疗
11、碗内放纱布5块、摆放有序.2 .暴露胸部,清洁监护导联部位皮肤,按电极片,连接导联线.3 .正确开启除颤仪,调至监护位置;观察显示仪上心电波形;检查除颤仪后向考官报告“设备完好,电量充足,连线正常;电极板完好.4 .报告心律“病人出现室颤,需紧急除颤;准备时间不超过30秒钟.三操作1 .将病人摆放为复苏体位,迅速擦干患者皮肤.2 .选择除颤能量,单相波除颤用360J,直线双相波用120J,双相指数截断BTE波用150200J假设操作者对除颤仪不熟悉,除颤能量选择200J确认电复律状态为非同步方式.3 .迅速擦干患者胸部皮肤,手持电极板时不能面向自己,将手控除颤电极板涂以专用导电糊,并均匀分布于
12、两块电极板上.4 .电极板位置安放正确;“STERNVM电极板上缘放于胸骨右侧第二肋间.APEX电极板上缘置于左腋中线第四肋间电极板与皮肤紧密接触.5 .充电、口述“请旁人离开.6 .电极板压力适当;再次观察心电示波报告仍为室颤.7 .环顾病人四周,确定周围人员无直接或间接与患者接触;操作者身体后退一小步,不能与患者接触.8 .双手拇指同时按压放电按钮电击除颤;从启用手控除颤电极板至第一次除颤完毕,全过程不超过20秒钟9 .除颤结束,报告除颤成功,恢复窦性心律.10移开电极板.11 .旋钮回位至监护;清洁除颤电极板.12 .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报告: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继续做好后续治疗;病人
13、病情稳定,遵医嘱停用心电监护.取下电极片,擦净皮肤.13 .电极板正确回位;关机.四操作后1 .擦干胸壁皮肤,整理病人衣物,协助舒适卧位,密切观察并及时记录生命体征变化.2 .整理用物.六、心电图描记操作流程一品物准备:1心电图机导联线;2心电图机;3钢笔;4污杯;5生理盐水棉球、接线板必要时二操作1、说明检查目的、取下金属物,协助病人取平卧位,放松,保暖.2、检查心电图机是否电源充足、性能良好,有无心电图纸.3、接肢体导联:按红、黄、蓝、黑顺序用生理盐水棉球涂擦皮肤,接右手、左手、左脚、右脚电极板,接触部位为左右手腕内侧3横指处,左右内踝上3横指处.4、按VI、V3、V5部位用生理盐水棉球涂
14、擦皮肤,接上胸前导联电极.胸导联位置:V1导联:胸骨右缘第4肋间;V2导联:胸骨左缘第4肋间;V3导联:V2与V4的中间位置;V4导联:左侧锁骨中线第5肋间;V5导联:左侧腋前线相当于V4的水平;V6导联:左侧腋中线相当于V4的水平.5、翻开电源开关,定下走速1/2秒,定标1mV.6、按检查键,调节热笔上下移动电位器,使描笔置于记录线中间或所需位置,按下抗干扰键.7、开走纸限制开关,定标,转换导联开关至所需导联位置,开机走纸,描记心电图,每一导联描记34个R波异常心电图n导联应延长8、描图完毕,于空格上标记好导联、患者姓名、描记日期、时间.9、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处理.10、整理用物.七、呼吸机的
15、应用操作流程一品物准备呼吸机主机主要为定容型呼吸机、气源、管道系统及附件、灭菌蒸储水、模拟肺、多功能电插板、无菌纱布、仪器使用登记本.二操作步骤1、根据需要选择性能良好、功能较全的机型.2、湿化器的水罐中放入滤纸及适量的无菌蒸储水.3、连接呼吸回路、测压管、雾化器及模拟肺.4、核对病人床好、姓名,对清醒病人进行解释.5、连接进气管.6、接通电源,依次翻开空气压缩机、呼吸机主机、加温加湿器的开关.温加湿器翻开5分钟前方可给病人使用,湿化温度以3235.C为宜,24小时湿化耗水量要在250ml以上.7、根据需要设定呼吸模式,所有通气模式分为两大类:1全通气支持呼吸机提供患者的整个分钟通气量:IPP
16、V、A/C、CMV、高频率的SIMV、PRVC等.2局部通气支持分钟通气量由呼吸机和患者自主呼吸两局部组成:低频率的SIMV、PSV、APRV、BiPAP、CPAP等.8、设定潮气量VT:一般按710ml计算,可直接设置或通过流速FLOW乘以吸气时间设置.9、设定吸入氧浓度FiO2:通常设定在30%50%.10、设定呼吸频率:小于1岁为2530次/分;112岁1820次/分;成人1015次/分.11、吸呼比I/E:调节在1:1.53之间.12、气道压力PaW:成人设定在1520cmH2O.13、根据需要设定其他参数:如旁路气流BLASFLOW、触发灵敏度SENSITIVIT等,设定在平安范围或
17、平安绿区内即可.14、设定报警上下线范围:包括气道压力、每分通气量、气道阻力等.15、再次检查管道连接是否正确有无漏气,测试各旋钮功能,应用模拟肺试机后,如一切运行正常,可与病人相接.16、上呼吸机后严密观察监测生命体征、皮肤颜色、血气分析结果,并做好记录,同时观察呼吸机运行情况,有无报警发生,及时处理,解除引起报警的原因.17、自主呼吸恢复,缺氧情况改善后可试停机.18、脱机步骤:(1)清病人给予解释,消除病人紧张、恐惧心理.使用SIMV、CPAP呼吸模式.(2)面罩或鼻导管吸氧,间断停机.(3)逐渐停机,如停机失败可再开机,待病人病情缓解后应积极停机.19、停机顺序:关呼吸机一关压缩机一关
18、氧气一切断电源.20、用后注意呼吸机的清洁卫生:呼吸机管道先用1:200的“8.4消毒液浸泡消毒30分钟,后用蒸储水冲洗风干备用.管道应定期做细菌培养.21、登记记录呼吸机使用时间及性能,清理用物归复原处.八、经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技术操作流程(一)评估病人了解病人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情况;评估病人痰液分泌情况;呼吸机参数设定情况.对清醒患者应当充分向病人解释吸痰时考前须知;取得患者配合.二准备1 .洗手;戴口罩.2 .备齐用物,放置合理.3 .用物准备:电动吸引器或中央吸引器、无菌盘内放置无菌吸痰管、治疗巾、无菌盐水、一次性无菌手套、遵医嘱备湿化液.三操作过程1 .携物品至患者床旁、查看患者
19、,协助患者取仰体位,头偏向一侧;2 .将呼吸机的氧浓度调至100%,给予患者纯氧2分钟.3 检查吸痰设备性能及管道连接是否正确;4 .接负压吸引器电源或者中央负压吸引装置,调节压力成人为151200mmHg,翻开冲洗生理盐水瓶盖.5 .将无菌治疗巾放于患者一侧;6检查吸痰管外包装有效期及有无漏气,翻开吸痰管外包装前端,一只手戴无菌手套,将吸痰管抽出并盘绕在手中,根部与负压管相连7 .另一手断开呼吸机与气管导管连接处,将呼吸机接头放在治疗巾上,用戴无菌手套的一只手迅速并轻轻地沿气管导管送入吸痰管,吸痰管遇阻力略上提后加负压,边上提边旋转边吸引,一次吸痰时间小于15秒;预防在气管内上下提插.8 .观察患者痰液情况、血氧饱和度、生命体征变化情况.9 .吸痰结束后立即接呼吸机通气,呼吸机连接管和气管插管处理方法正确;给予患者100%的纯氧2分钟,待血氧饱和度升至正常水平后再将氧浓度调至原来水平.10用盐水冲洗负压吸引管,脱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