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摘要如今,会计准则和制度尚不完善,经常出现真实性和合法性相悖的事例。仅仅根据表面情况做出合法的判断是远远不够的,很多情况下合法的处理并没有达到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的目的。会计的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正是用于规范这种问题的处理方式。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该原则产生以及适用的原因主要有真实性和合法性差异的存在,会计准则及标准中难以消除的界线规定,特殊事项的客观存在。目前,该原则的使用范围相当广泛,主要体现在在资产确认方面,负债确认方面,费用确认方面,收入确认方面,延期付款购入资产的计量,企业合并的计量,非货
2、币性资产交换的计量,在资产负债表中的体现,在利润表中的体现,现金流量表等多方面的体现。本文的重点就在于归纳总结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具体会计准则中的运用,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关键词实质重于形式;真实性;合法性;会计确认.1一、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概述,(一)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含义,.1(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产生的原因分析,.11、真实性和合法性差异的存在,,,.,.12、会计准则及会计标准中难以消除的界限规定,,,.23、会计实践中特殊会计事项的存在,.24、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内涵(三)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意义,.21、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对权责发生制原则的补充,.22、实质重于形式原
3、则是对一贯性原则的补充,.23、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和谨慎性原则相辅相成,.2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中的具体体现,.3(一)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确认方面的体现,.31、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资产确认方面的体现.,.32、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负债确认方面的体现.,,,33、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费用确认方面的体现,.34、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收入确认方面的体现,.4(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计量方面的体现,.41、对于延期付款购入资产的计量,.42、对于企业合并的计量,.43、对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计量,.5(三)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报告中的体现,.51、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资产负债表中的体现
4、,.52、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利润表中的体现,.53、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现金流量表中的体现,.54、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合并报表中的体现,.6三、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6(一)对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6(二)实质重于形式工原则与其他会计原则的协调问题,.6(三)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滥用问题,6四、解决问题的对策,.6(一)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和道德素质,7(二)把握好强调、运用该原则的尺度,7(三)综合运用所有会计核算原则,,,7(四)进一步完善监管制度,7(五)立足国情,遵循国际会计惯例,7参考文献,,,.8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我国会计实务中的应用2006年
5、国家财政部对会计准则重新进行了修订,新会计准则下的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要求企业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而不应当仅仅以法律形式为依据。它体现了对经济实质的重视,保证了会计核算信息与客观经济事实相符。在实际工作中,交易事项的外在表现形式并不完全能揭示其实质,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在处理会计业务时必须根据交易和经济事项的实质,而不能仅仅以外在的表现形式来进行核算和反映。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只有在会计的核算过程中正确运用核算原则,企业才能真实反映自己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为企业决策者提供正确的决策依据。一、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概述实质重于形式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美国
6、会计准则委员会(APB)于1970年发布的第四号公告,“基本概念与会计原则”中,APB认为,财务会计应该强调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而不论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是否不同于其经济实质。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1989年7月公布的编制和呈报财务报表的结构中也采纳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IASB认为,如果信息要想忠实反映它拟反映的交易或其他事项,那么须根据它们的实质和经济事项,而不是仅仅根据它们的法律形式进行核算和反映。我国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中在其第一章第十一条明确指出:“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这样,实质重于形式作为会计核算应坚
7、持的基本原则,第一次被写进我国的会计法规文件中,正式确立了它较高的法律地位。但实际上,无论这之前还是之后,这一原则早已被广泛应用于我国的会计理论和实践中。(一)含义实质重于形式原则(SubstanceOverFormPrinciple)是会计核算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是对会计指导思想或观念的描述。该项原则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会计信息要真实反映交易或事项,就必须根据其实质和经济现实,而不能仅根据法律形式核算和反映。这是中国会计制度与国际惯例相协调的重大体现。(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产生的原因分析1 .真实性和合法性差异
8、的存在由合法性和真实性的定义可知:合法性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只要符合规定即可;而真实性的要求就比较高,需要透过现象观察到本质。在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中考虑到可执行性和认识的局限性,准则的要求只是大多数情况上的反映。这样就造成了真实性和合法性在侧重点上不一样,同一个经济业务基于真实和合法所得出的结论不同情况的产生是必然的。2 .会计准则及标准中难以消除的界限规定无论是在我国还是国际的会计制度中,都有一些数字化的界限,如投资核算中成本法和权益法的选择中有20%勺界限等。这样的界限存在的原因是划分和界定不同性质的业务,是一般情况。就如上例中投资的划分,一般情况下的判断标准,小于20%勺投资是以取得转让
9、收入为目标的,而大于20%勺是以掌握控制权和经营权为目的的。但是界限的规定是为了提供一个合理的确认标准,以限制判定过程的主观和随意,但这样又造成了一个现实,那就是在十分接近界限的两种几乎相同的经济事实,可能因微小的差异,最终导致会计处理结果的迥异,并可能使公司利用这种规定完成在技术上遵循准则却在实质上规避准则的意图。在会计准则和会计标准中保持适当的界限仍然十分必要,但界限导致的合法性和真实公允性冲突也不可避免。3 .特殊事项的客观存在会计准则在编写是无法预计所有可能发生的经济事项,理论性规定的完善是以现实中存在的多样化的事实为基础的。而且随着经济体制、产业结构的变化及经济业务的复杂化,新的概念
10、和实例会慢慢出现。认识的有限性必然导致未来大量例外事项的存在,这样就造成了很多情况出现是没有具体的理论依据。在没有具体准则指导时,就必须依照概念性的规定大体上规范。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在其研究报告对美国财务报告采用以原则为基础的会计体系的研究中提到“例外事项和界线检验鼓励了那些希望规避准则意图行事的人,这就导致财务报告并没有真实地描述交易和事项的经济实质”。4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内涵目前,对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内涵的认识在国内外学术界还存在诸多争议与分歧。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两种:一是认为实质重于形式是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要求,如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实质重于形式作为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11、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我国许多会计学者也将实质重于形式归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二是认为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和会计确认与计量原则的修正与限制。如IASC认为,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指信息如果要想如实反映其所拟反映的交易或其他事项,那就必须根据它们的实质和经济现实,而不是仅仅根据它们的法律形式进行核算与反映。我国也有许多学者认为实质重于形式是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和会计确认与计量原则的修正与限制。而我国的企业会计制度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12、,却没有明确指出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内涵与应用标准。本人认为,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内涵的认识产生分歧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以往在研究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和会计操作修正与限制原则的过程中,忽视了对会计行为与会计信息因果逻辑关系的研究,人为地造成了二者逻辑关系上的混乱。而一直以来,我国会计理论界的许多学者都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同会计操作修正与限制原则笼统归于会计核算基本原则,未能明确区分与比较二者的逻辑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也混淆了人们对会计核算原则,尤其是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同会计操作修正与限制原则内涵的认识依据行为逻辑理论与会计行为理论,我认为明确会计行为与会计信息的因果逻辑关系不仅是区别会计信息质
13、量特征同会计操作修正与限制原则的要求所在,而且是更准确地具体把握各项会计核算原则(包括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内涵的条件。其原因在于:会计操作修正与限制原则是对会计行为(包括会计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确认与计量、披露等)及其相关依据(含有关会计核算原则)和影响因素(如成本一一效益比等)的界定,而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则是对会计行为结果一一会计信息的界定。会计行为影响会计行为的结果一一会计信息,会计行为的结果一一会计信息反映会计行为的合理、合法、合规性。如果没有对会计行为修正与约束的动“因”,就不能产生会计信息披露与报告所要求的效“果”。二者在逻辑上存在因果关系,作用各不相同,因此,必须将二者明确予以区分
14、。以会计行为与会计信息的因果逻辑关系为出发点理解和区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与会计操作修正与限制原则的各自内涵,不但有利于我们根据会计行为与会计信息的因果逻辑对会计行为的规范性与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进行全面考察与控制,充分发挥会计操作修正与限制原则对会计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确认与计量、披露等会计行为的限制与约束作用,对于防止会计信息失真,探究会计信息失真的原由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按照因果逻辑关系将二者分别表述,可以避免将各会计核算原则混为一谈,造成的会计原则之间关系混乱、难以理解的问题,有利于进一步研究与分析各项会计原则的具体含义与应用标准。(三)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意义1 .实质重于形式原
15、则是对权责发生制原则的补充权责发生制原则是会计确认和计量的一般原则,我们通常在确认收入和费用时要遵循这一原则。但是由于各个企业处在纷繁复杂的经济环境中,企业的现金流量也许在某些方面更能反映其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以后的发展前景。这也就是为什么在以权责发生制为确认和计量原则的基础上,我们仍然需要编制现金流量表的原因所在。因此,我们有必要明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与权责发生制原则在此会计确认上的区别。权责发生制是用以确定期间收益,是费用和期间损益的基本原则。其含义是企业的收入和费用的确认,均以权利已经形成或义务已经发生为标准。按照这一标准:对于收入不论款项是否收到,以权利形成确定其归属期。可见它是针对时间
16、确定的一个确认标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主要是针对会计确认的前两个功能的标准,它与权责发生制不同一,更不矛盾,而是相互配合。2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对一贯性原则的补充一贯性原则要求企业采用的会计政策在前后各期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但是,如果某种会计政策更能反映企业的经济实质,能更恰当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时,可以恰当地变更。这正是有意无意地对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体现。比如企业原先对固定资产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也许用加速折旧法更能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我们就不必拘泥于一贯性原则的形式,而应看其经济实质,采用加速折旧法。3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和谨慎性原则相辅相承
17、对资产计提各种跌价准备,一方面是谨慎性原则的体现,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由于资产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发生减值,在年度终了时,其实际价值与账面价值发生背离,原账面价值已不能反映企业资产的真实状况,根据发生时所作的记录也只能作为形式上的参考。因此,对于企业的一些资产应根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计提减值准备,对原有的账面记录作调整,能真实、恰当地反映资产的经济实质。国际会计准则有关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中指出,财务报表的质量特征包括可理解性、相关性、可靠性和可比性。而可靠性包括真实性和实质重于形式。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中的具体体现随着经济现象的表现多样化、复杂化,为了保证会计
18、核算信息与客观经济事实相符,在实际工作中,不能仅仅根据它们的法律形式,而必须根据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核算和反映,即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进行核算和反映。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应用,已成为一项国际惯例。2006年2月我国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的基本准则中虽然没有直接引用“实质重于形式”字语,但其明确指出,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这实际上已经将实质重于形式作为会计核算基本原则纳入到企业会计准则。下文笔者将举具体的例子说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新会计准则中的运用。(一)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确认方面的体现一个经济事项或交易的发生
19、要进入会计系统,首先要经过会计确认。会计确认就是把一个经济事项或交易正式作为会计要素予以认可的一种会计行为。1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资产确认方面的体现企业融资租入一项设备,能否确认其为“资产”(指会计要素严格定义的“资产”,而不是泛指。其它会计要素类同)。根据租赁协议,租赁期间该设备的所有权归属租赁公司(形式上),但企业(承租方)实质上取得了对该设备的控制权,并承担由该设备引起的风险(可能因技术进步而引起贬值等)。根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企业应予确认为企业固定资产。2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负债确认方面的体现负债要素确认。对产品的售后服务,企业能否在销售产品时确认一项负债,以企业提供售后一定时期免
20、费修理所售产品为例,企业并没有在销售时发生一笔修理费(形式上),但根据企业以往经验,所售产品总有一部分需返修,也就是说,企业在销售产品时实质上已承担着一项经济责任。遵循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企业应在此条件下确认一项负债。值得一提的是,这项负债并不是或有负债。或有负债是指未来不确定性引起企业可能承担的经济责任,不符合“负债”严格定义,因而不属于负债要素的范围。而上述的一项负债并不是由未来不确定性引起的,它是由现实交易而产生的。3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费用确认方面的体现企业若对上述售后服务事项进行账务处理,则应为:借记产品销售费用(或营业费用),贷记应计销货负债(会计实务上可专设一账户核算此类业务)。
21、可见企业在确认一项负债时,同时确认了一项费用。4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收入确认方面的体现企业根据销货合同,将产品送达客户指定的地点,但未及时收取货款,能否确认一项收入,形式上,企业未收取贷款,但是实质上企业取得了收款权利,实质重于形式,应确认一项收入。同样有必要明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与权责发生制原则在此会计确认上的区别。权责发生制是用以确定期间收益。费用和期间损益的基本原则。其含义是企业的收入和费用的确认,均以权利已经形成或义务已经发生为标准。按照这一标准:对于收入不论款项是否收到,以权利形成确定其归属期。可见它是针对时间确定的一个确认标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主要是针对会计确认的前两个功能的标准,
22、它与权责发生制不同一,更不矛盾,而是相互配合。(二)实质重于形式在会计计量方面的体现实质重于形式不仅在会计要素的确认方面得到体现,在会计计量方面也得到贯彻。企业会计准则一一基本准则提出了五种计量属性: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应当根据会计要素的具体情况,按照规定选择相应的计量属性。1 .对于延期付款购入资产的计量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付款购入固定资产或者无形资产,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所以,资产的入账成本应该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实际支付的价款和购买价款的现值之间的差额,计入“未确认融资费用”,在付款信用期内视为借款费用,按实际利率法分期摊销
23、。站在销货方的角度也类似,采用延期收款销售的,超过正常的信用期限,实质上也具有融资性质,应当按照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确定销售商品收入的金额,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与其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未实现融资收益”,在约定的收款期限内作为利息收益按实际利率法分期摊销。2 ,对于企业合并的计量企业会计准则一一企业合并根据我国企业合并的具体情况,将企业合并划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两大类。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是指参与合并的各方在合并前后均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且该控制并非暂时性的。由于合并各方在合并前后均属于同一方控制或者相同的多方控制,所以,对于控制方而言,只是
24、将其控制范围内企业的资产由一方转移到另一方而已,对控制方的影响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不是一种真正的交易,视同合并各方的资产重新组合。所以合并双方以公允价值作为计价基础。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是指参与合并的各方在合并前后不受同一方或者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由于合并各方在合并前后不受同一方控制或者相同的多方控制,因此,非关联的企业之间的合并视同一种公平、正常的交易行为,合并各方在合并中的交易价格一般以市价作为基础,交易作价相对公平合理,可以视同公允价格,所以合并双方以公允价值作为计价基础。3 .对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计量企业会计准则一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规定,企业发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换入资产的入账
25、价值,以公允价值或以账面价值为基础确定,取决于交换是不是具有商业实质,如果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其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则采用换出资产或者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确定换入资产的入账成本;如果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或者具有商业实质但换入或者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不能可靠的计量,则采用换出资产账面价值为基础确定换入资产的入账成本。具有商业实质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损益;不具有商业实质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采用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计量换入换出资产,不确认损益。这种处理方法,一方面真实反映企业具商业实质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带来的损益,另一方面对没有商业实质的交易不确认损益,防止
26、了企业利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粉饰报表,是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重要体现。(三)实质重于形式在会计报告中的体现1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资产负债表中的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中,资产类项目按照流动性大小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分别列示。对于打算在一年内出售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一年内到期的“持有至到期投资”、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应收款”,从其表面形式看是非流动资产,但由于变现时间在一年内,本质上不再属于非流动资产,所以,应该从非流动资产中分离出来,在流动资产的最后一个项目“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中列示。同样地,负债类项目也按照偿还时间长短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对于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应付款、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
27、款、一年内到期的应付债券,由于其偿还的期限已经在一年内,本质上就是流动负债,所以应该从非流动负债中分离出来,列示于流动负债项目下的“一年内到期的流动负债”。2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利润表中的体现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对投资性房地产和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引入了公允价值模式,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例如,公司为了短期获利购入股票10万元,认定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该批股票的公允价值为12万元,站在该时点看,如果不考虑相关的税费,公司实质上获利2万元,列示于利润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项目;假定该时点公司以12万元的价格售出,不考虑相关的税费,公司实质上也是获利2万元,列示于利润表“投资收益”项目
28、中。由此可见,“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反映的是企业未真正实现但应计入利润表的损益,而“投资收益”反映的是企业已经真正实现的损益,如同传统意义上的“落袋为安”的概念。利润表分设两个项目单独反映,更能把握经济交易的实质。3 .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在现金流量表中的体现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报表。企业的现金流量按其性质分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三大类分别列报。在划分现金流量的归属类别时,应当根据交易或者事项的本质作判断。常见容易误分的交易或者事项有以下几项:第一,企业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及其福利费,一般情况下在“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一一支付给职
29、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项目列示,但支付给在建工程人员的工资及其福利费,其实质是为购建固定资产活动发生的,所以,应该在“投资活动现金流量一一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第二,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所支付的租金,表面形式是购建固定资产,但其本质是融资行为,支付的租金应该在“筹资活动现金流量一一支付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第三,流动资产发生损失获得的赔偿导致的现金流入,应该列入“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一一收到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而固定资产发生损失获得的赔偿导致的现金流入,应该列入“投资活动现金流量”有关项目。第四,罚款收支导致的现金流入或者流出,列入“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捐赠
30、发生的现金流入或者流出,列入“筹资活动现金流量”。4 .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在合并报表中的体现企业会计准则一一合并财务报表第六条规定,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应当以控制为基础加以确定。准则第七条规定,母公司直接或通过子公司间接拥有被投资单位半数以上的表决权,表明母公司能够控制被投资单位,应当将该被投资单位认定为子公司,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准则第八条规定,母公司拥有被投资单位半数或以下的表决权,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视为母公司能够控制被投资单位,应当将该被投资单位认定为子公司,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1.通过与被投资单位其他投资者之间的协议,拥有被投资单位半数以上的表决权;2.根据公司章程
31、或协议,有权决定被投资单位的财务和经营政策;3.有权任免被投资单位的董事会或类似机构的多数成员;4.在被投资单位的董事会或类似机构占多数表决权。准则第九条规定,在确定能否控制被投资单位时,应当考虑企业和其他企业持有的被投资单位的当期可转换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当期可执行的认股权证等潜在表决权因素。由此可见,判断一个企业能否控制另一个企业,不仅仅以拥有过半股权或者表决权为标准,而是看是否能实质控制被投资企业。三、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实质重于形式工原则虽然已在实务中得到了广泛运用,但其价值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在运用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对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质重
32、于形式的会计核算原则留给会计人员越来越多进行职业判断的余地,赋予他们较大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但由于我国会计人员素质良莠不齐,每个人看到的实质也大相径庭,有些人是因为能力有限,不能看到交易或事项的实质,有些人则是因为素质太高,故意钻准则的空子,打着实质重于形式工原则的幌子,人为操作利润。为了能真实、完整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提高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必须对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进行更严格的教育。(二)实质重于形式工原则与其他会计原则的协调问题。会计实务操作中,基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而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往往与历史成本、权责发生制、一贯性、及时性等会计原则相互排斥,因此,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个相互协调问
33、题。如企业原先对固定资产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按照“一贯性”原则,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了更好地反映企业的经济实质,需要改为加速折旧法。(三)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滥用问题。强调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本意是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但目前企业中也存在着滥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情况。企业会计制度要求上市公司新增四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委托贷款)的减值准备,正是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体现。但由于这些减值准备是每家上市公司根据经验来预计,因此,可能出现在业绩比较好的年度多计提,增加费用支出,减少利润;而当业绩不佳时予以转回,改善经营业绩,
34、从而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四、解决问题的对策为了解决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发挥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作用,在实际运用中应注意采取以下对策:(一)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和道德素质。为了对会计业务进行恰当处理和客观、公允地揭示问题,会计人员要加强对会计核算新知识的学习,把握会计核算改革的新变化,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理论水平,努力加强包括税收法规、审计制度、经济管理、生产经营等综合知识的学习。在实际工作上中,不断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提高自己的职业判断能力。同时必须加强诚信教育,真正做到“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守准则,不做假账”。(二)把握好强调、运用该原则的尺度。合理利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有利于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但如果被过分强调,反而会影响会计信息的可核实性,甚至为会计人员进行会计处理时主观臆断提供借口,不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三)综合运用所有会计核算原则。当实质重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院司机岗位聘用合同(2篇)
- 口腔诊室合作协议书(2篇)
- 国贸单证合同(2篇)
- 二零二四年度股权转让协议:科技公司股权交易及权益保障
- 工业仪表购销协议
- 舞台机械设施购销合同
- 展览摊位租赁合同
- 招标代理招标文件的保密
- 无人机植保防治作物病虫害协议
- 电商平台供应商合同协议范本
- GB 42295-2022电动自行车电气安全要求
- 物业管理服务代管协议
- 让阅读成为习惯家长会课件
- 2022年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招聘考试真题
- 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期末考试复习题》
- 《行香子》(树绕村庄)(课件)-九年级语文上册
- 违纪学生撤销(降级)处分申请表
- 药事管理部分流程图
- 骶髂关节痛诊疗专家共识2021
- 光伏施工脚手架施工方案
-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伦教小学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