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三峡库区扶贫_第1页
教育与三峡库区扶贫_第2页
教育与三峡库区扶贫_第3页
教育与三峡库区扶贫_第4页
教育与三峡库区扶贫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育与三峡库区扶贫 摘 要:三峡库区是全国连片贫困地区之一,其贫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自然地理条件差,交通不便,国家政策更多地向东部倾斜,教育文化落后,人口素质低下等,而文化贫困是三峡库区贫困的重要原因。因教育文化落后、人口素质低下导致了不能对丰富的自然资源进行有效利用,形成了“富饶的贫困”现象。因此,要在库区实现扶贫计划,加快库区发展,就必须改变库区这种教育文化的落后状况。 教育的贫困会造成人力资源的贫困,要解决贫困问题必须通过教育发掘人力资源,为经济增长提供动力和源泉。而教育对人才的培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教育可以提高劳动者的智力素质。通过教育,把非熟练劳动力培训为熟练劳动力,

2、提高劳动者的技巧和熟练程度,以增加劳动者的智力水平;另一方面通过教育,把一个简单劳动力加工训练成一个复杂的专门劳动力。第二,现代学校教育,是培养和提高劳动者创造力的关键。创造力是劳动者素质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提出新技术、新思想、综合利用技术成果、重新组装前人的不熟练的思想而创造出新的劳动成果等都是创造力的体现,而这些都离不开教育。 目前库区教育十分落后,人口素质较低,科技人才更是严重不足,成年文盲、半文盲率高达25%以上,这种现状成为推进库区扶贫工作的主要障碍之一。因此,改变库区的贫困首先必须改变教育的贫困。教育在库区扶贫中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教育挖掘农村人力资源,充分发挥农村人力资源的作用,为农

3、村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库区农村扶贫工作,无论是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治理,还是农业产业化经营,都需要“有文化、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积极参与。因而办好库区教育,提高库区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势在必行。同时,库区扶贫还要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但库区农村劳动力总体素质低下,使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不顺畅。必须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等多方面对农村劳动力进行培训,让农村劳动力充分享有非农就业的机会,更高的教育水平可以使劳动力有机会获得更好的、更赢利、工作时间更短的工作。同时,发展也需要转变传统的旧观念, 通过教育宣传培养新思维新观念的重要方式,并通过教育培养人们的素质接受这些观念并自觉地运用于

4、实际工作之中。在发展库区教育的政策选择上要做到:第一,加大对库区教育的投入,尤其是对农村中小学的投入,改善库区孩子受教育的条件,必须增加中央和市财政对库区教育的投入,建立保证库区教育发展的长效机制;要安排专项资金,对搬迁学校进行重点补助;拓宽教育经费筹措渠道;进一步加大对库区教育的对口支援力度。第二,面向库区,培养适合库区需要的人才。首先要大力发展基础教育。农村基础教育是形成人力资源的基础,是积蓄人的体力资源、知识技能资源与品德资源的初始阶段,也是未来进行职业教育和研究教育的雏形阶段。要改变过去基础教育中只注重培养“精英”人才的观念,还应立足于培养掌握基本技能基本知识的人才以适应库区经济社会的

5、发展,这样才使教育真正实现了面向社会。其次,要扩大职业教育。目前库区职业教育还很滞后,经费投入不足,职业教育的专职教师缺乏,思想观念落后,学校定位不清,与劳动力市场严重脱节。对此,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进一步整合和优化现有的教育培训资源,改善职业教育的办学条件,同时对职业教育要有明确定位,以产业政策和劳动力市场需求为导向,增强农民转岗就业的能力,又要加强农民技能培训,立足农业和农村生产经营、服务的实际需要,提高农民的技能水平。最后,要注重成人教育。政府要鼓励和保证农村农民的学习。各级政府可以通过办“农业学校”或培训班(点)、开拓远程教育、组织或聘请农业专家或技术人员讲授,以及派遣大、中专

6、农业院校高年级学生巡回下农村等多种形式开办成人教育。 关键词: 库区 教育 文化贫困 扶贫 一、三峡库区的贫困与教育现状 (一)三峡库区的贫困状况三峡库区是指涉及三峡工程移民搬迁的18个区县, 库区辐员面积约60000平方公里。而库区人口多,据2001年统计资料,库区总人口1962.1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438.93万人;土地面积57939平方公里,地形复杂,山多地少,其中耕地面积9777平方公里,占16.9%。人口密度高,人均耕地仅为0.05平方公里,人地矛盾尖锐。水库建成后,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将下降到0.04平方公里左右,耕地压力将进一步加大。同时,库区内经济发展相对滞后,200

7、4年三峡重庆库区绝对贫困人口64.4万人,相对贫困人口194万人,重庆市90%的绝对贫困人口都集中在三峡库区,且与全国差距在拉大。以1992年的人均GNP作比较,三峡库区20个县市区国民生产总值148.44亿元,人均1017元,而全国人均GNP为2051元,三峡库区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0%,可见这里还处在全国最低收入水平以下。2004年三峡库区若干重要的经济发展指标均远落后于全国及重庆市平均水平。由于经济总量低下,财政收不抵支,财政赤字逐年增加。三峡库区被列入国家和省级贫困县的有17个,涉及1200万人,财政补贴县15个。教育文化落后,成人文盲率高,人口平均文化程度年限低。12岁以上人口中

8、文盲、半文盲占30%。城市化水平低,还不到10%,农村人口比重高,占总人口的95%,严重滞后于毗邻地区。加之长期以来知识信息闭塞,观念比较落后,人口素质较低,基础条件较差,经济以农业为主(农业又以种植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经济结构单一,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收入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属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低的18个连片贫困地区之一。在全国展开扶贫攻坚、实施西部大开发、积极发展库区经济的今天,解决库区贫困、实现库区稳定与发展,其意义非同一般。(二)对库区贫困原因的认识固然,库区的贫困问题和其他贫困地区一样,实质上是经济的贫困。而造成贫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大体有个人素质论、地缘经济论、文化生成论、政治

9、影响论等。库区贫困的主要原因是,自然地理条件差,深居内陆,交通不便,以传统的农牧业为主,工业薄弱, 国家政策更多的向东部倾斜,库区文化教育落后,人口素质低下等等。有人认为,这种人口素质的低下以致不能够对丰富的自然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利用,从而自然资源丰富而社会经济贫困,形成了“富饶的贫困”的观点。而要改变一个地区的贫困,就必须从不同方面着手,铲除影响贫困的因素,才能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笔者认为,改变贫困的根本性措施是要大力发展地方教育,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素质,也就是说,文化的贫困造成了经济的贫困,虽然文化贫困不是造成经济贫困的唯一原因,但要改变一个地区的贫困却离不开改变这个地区落后的文化面

10、貌。贫困文化论的代表人物、著名人类学家奥斯加.刘易斯先后出版了五千家庭(1959年)、桑切兹的孩子们(1961年)和拉维达(1966年)等著作,提出了贫困文化的观点,他认为穷人在贫困的生活条件中形成了共同的价值观、生活态度和行为,从而形成了一种共同的贫困文化(一种亚文化),这种贫困的亚文化一旦在某种意义上实现了制度化,它就会自我永久延续下去,并由穷人传给了穷人的孩子,这种代代相传的亚文化使穷人不能够调整自己适应新形势,采用那种将使他们能够利用新出现的机会成为非穷人的价值观和行为。因此,要从根本上改变穷人的贫困状况,就必须通过教育改变穷人的贫困亚文化,要改变库区的贫困同样需要改变库区这种贫困的亚

11、文化状况。(三)库区教育的现状目前库区的教育落后,人口素质较低,科技人才更是严重不足,成年文盲、半文盲率高达25%以上。以库区的重庆为例,最基础的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为78 .7%,人均受教育的年限为6.5年,即还没有达到九年义务教育的基本水平。又以地处库区腹心的云阳为例,人均受教育年限从10年前的4.6年提高到2005年的6年,近年来,云阳县财政收入的58%用于教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教师总体缺额大,全县现有在校学生24.8万人,师生比为1:29,80%的中小学教学班人数都在70人以上,按编制核算,全县缺教师近2000人。为了维持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2005年云阳县农村学校聘请代课教师达1

12、387人,各学校支付代课费达832万元。职业教育更是薄弱,截止2005年,云阳县有各级各类学校732所,其中:师范(教师进修)学校1所、成人中专1所,职业教育中心1所、高级职中1所。且大部分学校面临着迁校,其资金更加紧张。同时教师结构不合理,教师的学科结构主要取决于教育教学计划,近年加强了英语、计算机等课程,普遍存在配套不齐、比例失调等问题。教育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为教育的单一化,即基本只有“小学初中高中”的纵向结构,没有形成多种类、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网络。重点反映在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比例严重失调。到2005年末,云阳县只有3所职业中学在正常办学,县职业教育中心还正在筹备中,仅有在校学生2

13、500余人,职高学生与普高学生的比仅为1:6。教育与财富的正比关系已经得到了社会的承认,知识不仅可以改变个人的命运,知识也是家庭、国家走向强大的强有力的后盾,研究表明,早发的现代化国家美国、日本等都是教育立国的成功典范。这其中,教育为国家和社会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持。教育的贫困会造成人力资源的贫困,要解决贫困问题必须通过教育发掘人力资源,而教育对人才的培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教育可以提高劳动者的智力素质。劳动者的智力素质是指知识技能、熟练程度和智力水平等,它取决于劳动者受教育的程度、劳动经验的积累和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状况。通过教育,把非熟练劳动力培训为熟练劳动力,提高劳动者的

14、技巧和熟练程度,以增加劳动者的智力水平;另一方面通过教育,把一个简单劳动力加工训练成一个复杂的专门劳动力。 2、现代学校教育,是培养和提高劳动者创造力的关键。对一个国家和地区来说,要摆脱贫困,实现经济社会的发展,离开创造力是不行的,创造力是劳动者素质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提出新技术、新思想是创造力的表现,综合利用技术成果、重新组装前人的不熟练的思想而创造出新的 劳动成果也是创造力的体现,而这些都离不开教育。 此外,教育也会影响劳动者的健康素质,由于教育传播了疾病和环境卫生的常识,受过一定教育的劳动者,其健康重视程度以及医疗保健方面往往优于未受过教育的劳动者,同时,教育还是培养劳动者良好的道德和正确

15、的价值观的重要手段。 二、库区扶贫对教育的要求 (一)扶贫需要充分发挥农村人力资源的作用。要搞好库区扶贫,就必须大力发展库区农村经济,经济建设是扶贫的重点,只有农村经济发展了,库区扶贫工作才会取得实质性的突破。而发展农村经济离不开人力资源,更离不开农村人力资源发挥作用。现代经济的增长更需要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它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内生因素,是经济长期增长的主要源泉和决定因素。农村扶贫仅靠政府和他人的扶持和施与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还必须依靠农民的参与和主体作用的发挥,这就需要办好库区教育,发掘库区农村人力资源的潜力,为库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教育则是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途径和核心所在,它直接决定着

16、一个国家劳动力知识存量的多少,国民素质的高低和人力资本的形成状况,从而决定经济发展的水平和速度,教育投资带来的收益远比对非人力资本投资更有益于经济增长。对于现代经济来说,人的知识、能力、健康等人力资本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比物质资本和劳动力数量的增加重要。舒尔茨曾用比较成熟的计算方法对19001957年间物质资本收益和人力资本的收益进行周密的研究,他指出:“在1957年,美国物质资本投资额增加了4.5倍,同期物质资本的收益增加了3.5倍,而人力资本的投资额仅增加了3.5倍,但其所带来的收益却增加了17.5倍,极大地超过了物质资本投资的收益值。”(二)库区扶贫需要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素质。

17、和其他地区的农村建设一样,库区农村扶贫工作,无论是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治理,还是农业产业化经营,都需要“有文化、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积极参与。但库区农民长期以来由于受教育的程度低,知识信息闭塞,农民素质较低,思想上由于长期受小生产传统与自然经济的封闭影响而观念保守落后,目光短浅,见识狭窄,不易接受新事物,身体上营养不良,缺乏健康卫生知识,而科学文化素质上更差,平均受教育的年限还没有达到九年义务教育的水平。因此办好库区教育,提高库区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势在必行。(三)库区扶贫需要着力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库区农村有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劳动力的转移是发展库区农村劳务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

18、途径。但库区农村劳动力总体素质低下,其主体是以小学和初中文化的人群组成,农村人口文盲半文盲仍占相当大的比例,使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不顺畅。而现代化的科学技术装备在生产中的广泛运用,就要求劳动者要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劳动者的智力因素及受教育的程度越来越重要,因此,必须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等多方面对农村劳动力进行培训,让农村劳动力充分享有非农就业的机会。有研究者就教育对非农就业影响展开了实证分析,如:Laszlo使用秘鲁的调查数据证实更高的教育水平可使劳动力有机会获得更好的、更赢利、工作时间更短的工作。陈玉宇和邢春冰具体计算了这一影响,在1991年、1993年和1997年,增加1年的教育水

19、平,使得劳动力在工业部门的机会分别增加2.2%、3.2%和1.5%。可见,教育在帮助劳动力获得非农活动机会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四)库区扶贫需要更新人们的观念思想观念是人们做事的先导,行动的指南。长期以来,库区落后的经济文化制约了人们的思想,观念落后,思想闭塞,无论是农业还是工业,缺乏创新意识,农业沿袭几千年的种植业,工业也缺少现代商品的新思想、新观念。在库区搞好扶贫工程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其首先要求的是人们观念的转变,要转变“只有依靠大机械、大工业才能致富”的观念为“农业也能致富”的新观念;要树立农业也有一、二、三产业的新思想、新观念,要树立库区急需开拓、创新能力的新思想、新观念,以及农民也要依

20、靠科学和技术来发展新型农业的新思想、新观念而教育作为一项社会文化事业,它不仅为社会培养出有知识、有文化、有技能的人才,而且会塑造人们的思想道德品质,更新人们的观念,让人的思想意识真正意义上实现与时俱进。要通过教育宣传新观念,通过教育培养人们的素质接受这些观念并自觉地运用于实际工作之中。三、发展库区教育的政策选择在库区建设中,人才的缺乏直接影响到经济的发展。建设农村除了需要高素质、高技术的人才,还需要大量普通的、有一定技术和知识的生产第一线人才,而人才除了引进,更重要的是要在库区大力发展教育培养建设农村的人才。在库区,教育的投资有着更特别的效益。有经济学通过对不同国家的教育投资进行成本收益分析和

21、比较,得出以下大致相似的结论:“第一,发展中国家教育的投资收益率是高的,不仅高于发达国家,而且一般比物质资本投资收益率高,因此,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说,增加教育投资是合算的。第二,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个人教育收益率都大于社会教育收益率。在发展中国家,由于政府对大、中学家尤其是大学教育实行免费或近似于免费就学,学历差距所导致的未来收入差距又很悬殊,因此,同发达国家相比,个人教育收益率比社会教育收益率要高得多。”因而,在全国不发达地区之一的库区大力发展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无疑是推动库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一)加大对库区教育的投入在经济水平不发达的库区,基础教育必须依靠政

22、府的投资和管理,只有投入才有产出。目前,库区的中小学尤其是农村的中小学实行的是县、乡、村三级办学体制,不少地方一方面由于认识不足而忽视教育,另一方面也因贫困缺乏资金等而难以保证,再加之库区县淹没学校迁建工作困难重重,资金缺口大。库区农村基础教育设施亟待改善,危房大量存在,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严重威胁。同时,在严格一费制管理,确保库区孩子能上学的情况下,政府必须保证教师的待遇问题。实行一费制后,本已收入微薄的教师更加清贫,教师的积极性进一步减弱,不愿从事教师工作而外出下海的人越来越多,使库区本已紧缺的教师资源更加紧张,另一方面在岗教师的从业精神也因待遇的下降而下降,人在岗心不在岗,在保证孩子能上学的

23、情况下又怎样保证库区教育质量又成为一个重要问题。对此,政府必须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改善库区孩子的教育条件,增加教师的待遇,具体要做到:(1)增加中央和市财政对库区教育的投入,建立保证库区教育发展的长效机制。要强化中央和市政府支持库区农村基础教育的职责和投入力度,建立科学有效的中央和市对库区农村基础教育的转移支付制度。(2)库区县淹没学校迁建的资金缺口大,要安排专项资金,对搬迁学校进行重点补助。(3)拓宽教育经费筹措渠道。落实三峡库区移民迁校补偿资金和设立移民迁校专项经费、教育用地教育资源转让所得全额返还学校用于学校建设、多渠道解决农村学校劳动实践场所用地、减免学校建设工程中的相关规费、大力提倡和

24、鼓励企事业单位和公民个人捐资助学等政策。(4)进一步加大对库区教育的对口支援力度。在安排对口支援、希望工程、光彩事业等项目时,对库区加以重点考虑。(二)面向库区,培养库区适用的人才1、大力发展基础教育。基础教育阶段是积蓄人的体力资源、知识技能资源与品德资源的初始阶段,也是未来进行职业型教育和研究型教育的雏形阶段,是一个人拥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思考能力与一定层次的品格修养的基础。据研究表明,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教育十分落后的国家,小学教育的投资收益率要比中学教育的投资收益率高得多,而中学教育投资收益率又比大学教育投资收益率高。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把教育放在初等教育普及上是最为有利的教育战略。

25、而目前库区的基础教育十分薄弱。以重庆为例,重庆3000多万人口,而人均受教育年限仅有6.5年,义务教育覆盖率为78.7%,而发达地区如京、津、沪几乎达到100%,初中毕业后能升高中的才58%,京、津、沪均在90%以上。因此,在库区大力发展基础教育无疑是一件必需而紧迫的任务。而发展库区基础教育要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库区的基础教育一方面要为高校输送人才,同时也要立足实际,结合库区自身的需要培养人才。在基础教育中要大力加强基本技能基本知识的培养,为学生以后接受职业教育和就业奠定基础。传统以来,基础教育是一种精英教育,“学而优则仕”、“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在人们的心中根深蒂固,因此在官本位的社

26、会里,读书的目的是“光宗耀祖”、“飞黄腾达”。人们重视对精英的培养,扭曲了教育的本质,忽视了受教育者整体素质的提高。而广大的农村地区需要的是大量的整体素质高、掌握了一定知识和科技能力的普通大众去建设农村,去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库区教育在向高校输送“精英”人才时,还应立足于培养掌握基本技能基本知识、拥有良好的品德的人才,也只有这样,库区才有大量的可供库区使用的人才,教育才真正实现了面向社会。 2、要扩大职业教育。职业教育能使劳动者在掌握一定的普通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某些特殊知识和劳动技能,缩短适应工作岗位的时间,有利于提高其竞争力。库区人口多,劳动力资源丰富,如何把他们转化成人力资本,这既

27、是库区的优势,也是库区转移劳动力实现脱贫的一个难题。要实现库区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就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大部分农村孩子在接受义务教育后无一技之长,难就业,难脱贫。目前库区职业教育还很滞后,职业学校少,经费投入不足,职业教育专职教师缺乏,教师专业技能不全面,思想观念落后,对职业学校到底教什么和怎样教缺乏认识和思考,学校定位不清,职业学校的就业、创业指导工作薄弱,与劳动力市场严重脱节。以云阳县为例,全县128万人口,其中剩余劳动力约60万左右,外出务工达20余万人,到2005年末,只有3所职业中学在正常办学,县职业教育中心还正在筹备中,仅有在校学生2500余人,职高学生与普高中学生的比仅为1:6。因此,政府要广开渠道,筹集培训经费,加快建立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培训机制,整合农村各种教育资源,多渠道增加培训投入。同时,职业教育也要有明确定位,以产业政策和劳动力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展与二、三产业中急需发展的领域的相关特色培训,既要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的实施规模和力度,增强农民转岗就业的能力,又要加强农民技能培训,立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