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_第1页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_第2页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教学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6365页“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教学目标:1. 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法的意义,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竖式计算方法,并能熟练正确的进行计算。2. 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初步的抽象、推理、概括和动手操作能力,积累基本的活动经验。3.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与兴趣。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教学难点:理解笔算的算理教具准备:课件、小棒板贴、计数器板贴学具准备:小棒、计数器教学

2、过程:一、创设情境,呈现信息师:喜欢大海吗?为什么?生1:喜欢,大海很美。生2:我也喜欢,大海一望无边。生3:大海很蓝,我很喜欢在海里游泳。师:今天老师也带大家到海边去看一看。课件出示情境图师:这些小朋友在海边干什么?生:他们在捉螃蟹、捉小虾。师:观察得真仔细,大家从中可以知道哪些数学信息?生1:绿桶里装了26只螃蟹。师:对。生2:红桶里已装了11只小虾,蓝桶里装了23只小虾。师:很好,一下子说出了两个信息。生3:还有一个蓝桶里装了12只螃蟹。师:同学们把图中的数学信息都找出了,真棒!评析:这一环节,由学生喜欢的“大海”话题引入,引起对海边的向往。然后课件出示情境图,让学生在读懂图意的基础上,

3、提炼出图中的信息,自然而然的激起了学生探究的兴趣。二、梳理信息,提出问题师:同学们,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解决的问题吗?生:小朋友一共捉了多少只螃蟹?师板书师:很好。还有吗?生:一共捉了多少只小虾?师板书师:也不错。生:老师,我还有一个,就是螃蟹和小虾一共多少只?师:你很会动脑筋,提出了一个有点难度的问题,老师把它记下来。师板书师:求一共捉了多少只螃蟹,需要哪两个数学信息?生:蓝筒里的12只和绿筒里的26只。师:大家和他的想法一样吗?生齐:一样。师:谁会列个算式?生:12+26师:同意吗?老师把它写下来。师:求一共多少只小虾,得需要哪些条件?生:红筒里的11只和蓝筒里的23只。师:谁来

4、列算式?生:11+23师:同意吗?老师也把它写下来?师板书师:同学们,为什么这两个问题都要用加法计算啊?生:因为求一共多少只螃蟹,就是把两个桶里的合起来。求一共多少只小虾也是这样。师:道理说得很明白,谁愿意再来说一遍?生:因为它们都是把两部分合起来,所以用加法。师:说的好。评析:让学生根据信息提出问题,使学生感受到问题的现实性,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激起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在教师的追问中,进一步体会了加法的意义。三、合作交流,解决问题1.选择学具,尝试解决师:26+12等于多少呢?生思考生:等于38。师:同意吗?生:同意。极少学生师:请问你是怎样想的?生:我是先用20加

5、10等于30,6加2等于8,30加8等于38.师:太棒了,说得很清楚。看来这道题我们不容易一下子看出它的结果。我们可以请小棒和计数器来帮我们算一算,小组内的四人商量好了,每人选择其中的一种学具来帮助。学生商量,选择学具。选择学具后,独立操作、计算,师巡视。2组内交流,相互碰撞。师:算完了吗?你是怎么算的?先说给你组的小伙伴听听。小组内交流(3)全班交流,理解算法师:哪个同学,能借助小棒来讲讲你的算法?生上台展示生1:我先摆出26,1捆、2捆,这是20,再加上6根,1、2、3、4、5、6;我又摆出12,这是1捆是10,再加上2根。然后,我先把这两捆与这一捆合起来,是三捆,也就是20+10=30;

6、又把这6根和这2根合起来是8根,也就是6+2=8;最后把3捆和8根合起来就是38.也就是26+12=38。师:你讲得很明白,大家有什么问题要问这位同学吗?生2:你为什么把成捆的加在一起?生1:因为1捆是10根,让10根和10根的加在一起。师用红笔画出虚线框。师:讲得很有道理,还有什么问题吗?生3:你为什么把6根和2根合在一起?生1:因为6根表示6个一,2根表示2个一,它们都表示几个一。师:说得很好,大家能同位互相试着说说吗?学生互相说这样算的道理师:刚刚也有的同学用计数器拨的,谁能上来展示一下?生边拨边介绍生:26+12我先在十位上拨2个珠子,个位上拨6个珠子,是26。我再在十位上拨1个珠子,

7、个位上拨2个珠子,总共是38。所以26+12=38。师:大家听明白他的讲解了吗?生:听明白了。师:谁还想说一遍?生:先在计数器上拨出26,加12,就再在十位上拨1,个位上拨2,得数是38。师:讲得很明白,老师想问为什么把26中的2和12中的1加在一起?生:因为它们都表示十。师:为什么把26中的6和12中的2加在一起?生:因为它们分别表示6个一和2个一。师:说的太好了!4学习竖式,沟通联系师:同学们,你们太厉害了!刚刚我们借助小棒和计数器计算出了26+12,并且明白了它们的道理。同学们,我们可以把用小棒或计数器相加的过程转化成竖式,请看课件演示把计数器抽象成竖式,大家见过这样的算式吗?生:见过,

8、我在数学书上见过。生:我见过我妈妈这样写过。师:孩子们很善于观察,你知道这样的算式叫什么吗?生:叫竖式。师:对,写竖式的时候,大家仔细观察,应注意什么?生1:写完第一个数后在它的下面写第二个数。师:对。生2:把加号写在第二个数的前面。师:是的,它们的数位呢?生3:个位数和个位数对齐,十位数和十位数对齐。师:说得真好。也就是相同数位要对齐(师板书)。我们会写竖式了,大家会算吗?自己先试一试吧!学生尝试用竖式来计算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生1:我是先用2加1等于3,6加2等于8,所以26+12等于38。生2:我是先用2加6等于8,2加1等于3,26+12等于38。师:你们说得都很有道理,那么,

9、用竖式计算能用一句话来概括计算方法吗?生:把个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相加,十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相加。师:说得很准确,同位之间互相说一遍吧。同位互说算法师:同学们,我们会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了板书课题,在加的过程中,大家有什么要问的或有什么发现吗?学生思考后生:为什么个位上的数要与个位上的数相加?师:提的问题有深度,谁来答复?生1:因为个位上的数表示的都是几个一,它们相加的和也是几个一。师:答复的很好。生2:我想说,用竖式相加,就像计数器一样,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结果就是几个一;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就是几个十,乱不了。师:你可真会思考,说得多好啊,它把竖式与计数器联系起来了。谁上来演示一下。

10、一生演示并讲解26生:26加12,我先拨26,再拨12,结果是38。用竖式就是+12,只38是在计数器上26在下面,竖式上26在下面。师:同学们,他说的怎么样?还有疑问吗?没有师:那么,我们在用竖式计算时,关键要注意什么?生:相同数位要对齐!5随机稳固师:刚刚我们用竖式解决了“26+12。那么,“11+23”你自己会解决吗?生:会!师:下面同学们自己用竖式来解决。学生独立完成,并找两名学生上台板演师:请你来讲一讲,是怎么计算的?生:我先写上11+23。师:应注意什么?生: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师:好,接着说。生:然后用个位上的1和3相加,等于4。师:4要和谁对齐?生:4要和各位的1和3对齐。师:

11、然后呢?、生:再用十位上的1和十位上的2相加得3,3要和十位上的1和2对齐,最后结果是34。师:讲得很清楚、很明白。1. 评析:在这个环节中,放手让学生在小棒和计数器的操作中感悟了算理和算法,在几种算法的沟通中理解了算理和算法,在交流互动中领会了算理和算法,在及时练习中掌握了算理和算法。在解决“26+12=38”中,通过在小棒图、计数器图和竖式的沟通中向学生渗透了数形结合和转化的思想。四、稳固练习,应用算法师:同学们,今天表现得都很棒!下面是大家大显身手的时候了。课件出示课本65也自主练习第1题请根据木块和计数器写出算式并计算。2. 师:课件出示自主练习第2题看谁做得又快又对。3. 师:课件出示自主练习第3题你能将这些杯子和杯盖连起来吗?看谁连得准确。4. 课件出示自主练习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评析:练习题的设计,注重层次性,既增强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又加深了学生对算理的理解,还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五、课堂小结师:同学们,一节课的时间很快就到了,咱们一起谈谈收获吧!可以说说学会了什么?也可以说有什么疑问?还可以说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生:我会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