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怀念》_第1页
《秋天的怀念》_第2页
《秋天的怀念》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学实录与评析-5上-08.1-秋天的怀念(孙世梅)执教教师:孙世梅点评:王显才来源:实践新课程编辑:小鱼录入时间:2010年1月6日浏览量:1142师: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同学们,这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史铁生的散文名篇,请大家齐读课题。(生读课题)师:秋天的怀念(教师范读),让我们深情一些,深沉一些,再读课题。(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再一次读课文题目)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你发现了什么?(幻灯片出示空白表格)(黑方块的地方是表格,请对照书,下同)生:我发现了一个表格。师:什么样的表格?(生不语)师:不要把它想得太复杂,它恰恰会为我们的学习提供很多方便。只不过目前这还是一份空白的表格。在学习的过程中

2、,老师会和大家不断地去充实它,丰富它,建构它。要想把表格填好,我们必须把课文读好。现在就让我们自由地读一读课文,一会儿,老师要请你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开始吧。(学生自由读文)师:课堂上有朗朗的读书声,真好。同学们读得非常投入,你们读懂这个故事了吗?谁来讲一讲?生:课文主要写作者双腿瘫痪后,脾气非常暴躁,母亲时时鼓励他,最后母亲去世了。师:后来怎样了呢?生:最后作者记住了母亲说的话,他很快乐地面对自己的生活。师:老师建议你把“快乐”改成“乐观”就更好了。刚才这位同学说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还说出了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在他的发言中,关注到了课文的两个主要人物,是谁和谁呢?生:母亲和“我”。师:对了

3、,就是文中的母亲和“我”。(出示课件表格中的部分文字)师:课文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情节一一看花,你们注意到了吗?课文中几次提到了看花?生:三次。师:(出示课件表格中的“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师:母亲提了几次?看成没有?生:母亲提了两次,都没看成。最后一次是妹妹推着哥哥到北海看的菊花。师:非常好,同学们,课文就是围绕这三次看花展开的。刚才我们读了一遍课文,初步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关注到了课文的主要人物和情节。(课件出示:人物情节)师:现在,请你们看老师在黑板上写两个词语。(师板书:瘫痪、憔悴)请同学们一起来读。(生齐读词语。)师:读到这两个词,你又很自然地想到了课文中的谁和谁?生:母亲和“

4、我”。师:就是这母子俩,(师板书:“我”、母亲)同学们,这两个词的四个字,还是本课要求我们认识的生字,再来读一读。(生齐读词语)师:仔细观察这几个字是怎么写成的,你有什么发现吗?生:前两个字的部首是一样的,都是病字头;后两个字的部首都是竖心旁。师:还有补充吗?生:这几个字都是象形的。因为“瘫痪”会给身体带来不便,所以里面是个“难”字。还有因为焦急就会憔悴,所以“憔悴”的“憔”字是竖心旁加个“焦”字。师:你是个善于发现,善于联想的孩子。但是,老师要给你订正一下,这几个字可不是象形字,它们都是形声字。同学们,刚才这位同学注意到“瘫”字是病字旁加了一个“难”字,是哪个“难”?生:困难的“难”。师:还

5、可以组什么词?生:艰难。师:很好,这个字还是个多音字。还读什么?生:ncn,灾难的“难”。师:同学们,让我们想象一下,21岁的小伙子呀,双腿忽然瘫痪了,生活何其艰难啊,对这样一个年轻人而言,这何尝不是一场人生的一一生:灾难啊!师:同学们,你们看,“瘫痪”是说文中的“我”病在腿上。“憔悴”是说文中的母亲,看在眼里,她急在心上,疼在心上啊!同学们,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怎样了呢?课文中有一个词,一起说出来。生:暴怒无常。师:现在就让我们回到文中,找一找,看看“我”的暴怒无常都体现在哪儿,把这样的句子画下来。(生浏览课文)师:谁把你画好的句子给大家读一读?生:(读)“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

6、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师:还有没有?生:(读)“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恶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师:就是这样的句子,从这些句子的哪些地方,哪些举动当中能够体会出“我”此刻的暴怒无常呢?生:“砸碎”和“摔”。师:你发现了两个表示动作的词,还有一个动词呢!生:“捶打”。师:同学们,“砸”和“摔”还是本课要求我们会写的生字。请你们仔细观察老师来写这两个字。(师板书)“砸”字是石字旁加一个“匝”,注意,最后一笔写竖折。“摔”字,提手旁,加一个“率领”的“率”,还有一个我们以前学过的“捶”字。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几个字。

7、(学生齐读)师:此时此刻,史铁生内心的怨恨和怒火可是要通过这样的动作发泄出去的啊!怎么读?(学生带着愤怒、绝望之情再读生字)师: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祖国的文字。看到字形,读出声音,也传达了情感。同学们你们想一想,我们看到的是史铁生的暴怒无常,看到的是他在砸、在摔、在捶,但我们看不到的是他的内心。谁能试着来体会一下他此刻的心情吗?暴怒无常的背后是什么?生:暴怒无常的背后是难受、心情沉重、悲伤,觉得生活没有希望了。师:你说出的正是史铁生此刻的感受。同学们,我们看一看,史铁生他砸碎的、摔破的、捶毁的是什么呀?在他看来,生活变得怎样了?生:生活对他已经没有意义了。师:没有意义,没有希望了。同学们,就让我

8、们把这样的体会融入到朗读当中,一起来读一读,体会一下这个21岁的年轻人此刻内心的悲观和绝望。(生读)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恶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师:同学们,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课文第一次提到母亲要带儿子到北海去看花。我们看一看母亲是怎么说的,儿子又是怎么回答的。找到了吗?读一读。生:母亲说“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儿子回答:“不,我不去!”师:大家看,这是母子此刻的对话。(课件出示对话)这一次儿子断然拒绝了,看

9、到“我”如此自暴自弃,母亲怎能不日益憔悴呢!而与此同时,他那个要带儿子去北海看花的愿望,也愈发强烈。课文又一次提到母亲要带儿子到北海去看菊花,母亲又是怎么说的?儿子又是怎么回答的?生:母亲说的是“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儿子的回答是:“什么时候?”师:同学们看,这一次我的回答是:“什么时候?”从这里你看出了什么?(课件出示表格中的内容。)生:说明这次作者面对母亲的央求并没有拒绝,更说明作者这一次也不想让母亲失望。师:说得多好,你是个会读书的孩子。孩子们,这一次母亲没有拒绝,那母亲的心情是怎样的呢?请你们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一会儿老师请你来说。(学生自由读课文。)师:同学们

10、读得都非常认真。谁来说一说母亲此刻是怎样的心情?生:母亲此刻是喜出望外的心情。师:说得好,你用文中的一个成语概括了母亲此刻的心情。母亲怎么那么高兴啊?请你对比着看一看表格,母亲两次提出带儿子去看花,从儿子的不同表现,你有什么发现吗?生:第一次是儿子非常坚决地回答母亲他不肯去。第二次问“什么时候”,就好像给了母亲希望。师:说得多好啊!同学们,你们看一看,哪怕是儿子的一点点变化,都会影响到母亲内心的阴晴冷暖啊!你们从这里读出了母爱。现在,老师请你们再回到课文当中,找一找,母爱还流淌在哪些细节,哪些举动当中。请同学们浏览课文,圈一圈,画一画。开始吧。(学生浏览课文,圈点批画)师:不动笔墨不读书是非常

11、好的学习习惯,有些同学在课文中留下了自己思考的记号。说一说,你从哪里读出了母爱。生:我从这里读出了母爱。(读)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师:同学们,她注意到的这一处,你们注意到了吗?那老师问问大家,“跑”和“踩”这两个字有什么特点?生:因为作者双腿瘫痪了,所以他很向往“跑”和“踩”,所以母亲就特别注意这方面的词,不要再伤着他的心了。师:你读懂了母亲的心。老师问这两个字有什么特点?生:这两个字都是足字旁。师:你还能说出像这样的带有足字旁的字吗?生:“踏”。生:“踢”。生:“跳”。生:“蹦”。师:同学们,我们说出了这么多带有足字旁的字,可如今,这些动作,儿子都不能做了,所以,这

12、些字眼也成了母亲最最忌讳的。母亲得有多小心,多谨慎呀!还从哪儿体会出了母爱?生:(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未成年的女儿”从这句话我能看出,母亲不顾自己,就惦记着自己的儿子和女儿,担心自己的孩子。(生落泪)师:说得好。同学们,你们看一看,这位同学被母亲打动了。老师知道,他的这番话是从心底说出来的。大家看这句话,是个省略号。母亲没有说完的话是什么呀?你能替她说完吗?生:母亲没有说完的话是:“你俩在一块儿要好好活。”师:请你直接读出来。生:(读)“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未成年的女儿,你俩在一块儿要好好活。”师:你读出了母亲的心愿,这是母亲不变的愿望啊!你还

13、从哪些细节当中读到了母爱?生:(读)“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疼得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从这里我看出母亲也重病在身,但她却不告诉儿子,不让儿子伤心。师:他读这段话的时候很动情,老师知道他也在心疼母亲。到这里,我们才知道,母亲之所以如此憔悴,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她也重病在身啊!还在哪些细节当中读到母爱了?生:(读)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我从这里体会到,儿子活母亲也活,儿子不活,母亲也不想活了,说明母亲很爱自己的儿子。师:母亲和儿子永远在一起。同学们,让我们来看,母亲的这一“扑”,这一“抓”(师板

14、书),你们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呢?生:母亲很心疼儿子。师:她读懂了母亲的心。母亲对儿子心疼啊,孩子,你不要再伤害自己了!生:(读)“母亲喜欢花儿,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从这里可以看出母亲为了照顾我,连自己最爱的花都不养了。师:母亲的全部心思都用在了照顾儿子身上。生:(读)“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从母亲悄悄地进来又出去,我看出了母亲对儿子的关心。生:我想帮他补充,母亲是不想让儿子的怒火升级,就悄悄地躲出去,等一切都平静了再回来,慢慢地跟儿子说。师:掌声送给这位同学。(掌声)他从一个“躲”字读

15、出了母亲对儿子的一片理解。(师板书)同学们你们看,母爱就是这些看似平常的点点滴滴,作者在文章当中没有一处直接写出“母爱”两个字,但是却让我们感受到母爱无处不在。作者就是抓住了这些细节,写得多细腻,多传神啊!同学们,有了刚才的体会,老师相信,你们一定已经走进了母亲的内心世界。这时候,让我们再来读母子的对话,你们一定能读得更好。老师请一位同学读母亲的话,再请一位同学读儿子的话。(两位学生读文中的母子对话)师:同学们,当母亲听到“什么时候”这句话时,心情是什么样的?生:高兴,激动。师:刚才这位同学有点儿太平静了,让我们一起来试试,女同学读母亲的话,男同学读儿子的话。(男女生合作读母子对话)师:老师也

16、被母亲的爱打动了。老师也同样是一位母亲,现在我来读母亲的话,你们读儿子的话,让我们再来体会体会,好吗?(师生分角色读母子对话)师:母亲高兴得过了头,一时失言说出了自己认为不该说的话,她悄悄地出去了,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幻灯片出示文字)同学们,你们看,课文中还有两次写到母亲出去了,(幻灯片出示: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她又悄悄地出去了。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对比一下,这一次写她出去,与前两次有什么不同?生:前两次母亲出去了,还回来,但最后一次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师:说得好,她再也没回来,是什么意思呀?生:出去之后,母亲就病逝了,所以再也没回来。师:那为什么作者不用上“病逝”、“去世”这样

17、的字眼儿啊?生:他说不出口,他也不想相信这样的事实,因为去世的是他的母亲。师:是啊,你说出了作者的感受。史铁生不愿接受、不忍接受这样的现实。他多么希望母亲还像以前一样,出去,回来,出去,再回来。可是,(音乐起)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同学们,这篇文章是作者在母亲去世七年后写下的,你们想一想,我们的这位作家握着手中的笔,当时会怀着怎样的心情,写下这短短的十个字啊?(出示: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生:作者写这句话的时候,心里一定很悲伤。师:把你体会到的悲伤读出来。生:(读)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师:还有吗?怎样的心情?生:他也很自责和惭愧。当初他脾气那么暴躁,母亲心里一定很难受。师:你读懂了

18、史铁生的心,请把这份自责和惭愧读出来。生:(读)“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师:是啊!而今,子欲养而亲不待呀!同学们,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母亲就再也没回来干什么呢?生:母亲再也没回来陪儿子去看菊花。师:还有吗?生:母亲再也没回来为儿子做饭。生:母亲再也没回来为儿子洗衣服。师:是啊,母亲就是带着这一个个遗憾,一个个牵挂离开的。同学们,这十个字,字字含泪,字字含情啊。让我们一起来读生:(齐读)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师:母亲走了,她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一句话就是一一生:(齐读)我那有病的儿子,和我那未成年的女儿(全场师生感动)师:(音乐停)同学们,这一对儿女是母亲永远的牵挂。老师发现有的同学在

19、擦着泪花,母亲希望她的儿女能够坚强乐观地面对生活。同学们,值得欣慰的是这对儿女读懂了母亲的话,你们看(课件)在史铁生的面前,这是一个何等绚丽的秋天!谁来读读这段话?生:(读)“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师:读得非常好。(师板书:淡雅、高洁、热烈、深沉、烂漫)同学们,你们看,在史铁生的眼中,菊花就是这样的一一生:(读)淡雅、高洁、热烈、深沉、烂漫。师: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是否理解了母亲的良苦用心呢?他为什么要带儿子去看菊花呀?生:因为母亲想让儿子去看了菊花之后能变得有自信,不再那么自暴

20、自弃。师:为什么看菊花就会这样?生:因为文中写菊花黄色的淡雅,淡雅就表示着平平淡淡的生活才是真;白色的高洁,高洁就预示着作者要抛弃他原来的自暴自弃,要重新开始快乐的生活;而紫红色的热烈而深沉,就预示着将来的生活一定要有活力,有朝气。(掌声)师:他从菊花读出了生活的状态。同学们,母亲最大的心愿就是那句简单得不能再简单,朴实得不能再朴实的一句话一一生:要好好活。(大屏幕出示)师:同学们,让我们看这段文字,又是秋天,是哪个秋天啊?生:是母亲去世以后的那个秋天。师:是啊,这个秋天里,母亲已经不在了。同学们,看着这满眼烂漫的菊花,史铁生怎能不怀念起自己的母亲?谁带上这份怀念之情,来读读这段话?(生读:“

21、又是秋天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师:你把史铁生内心深处的怀念都读了出来。同学们,又是秋天,这还是哪个秋天,在史铁生的眼中,已经有了生活的色彩,这又是哪个秋天?生:这是一个色彩绚烂的秋天。生:让史铁生焕然一新,有了生活的自信的那个秋天。师:这是史铁生获得新生的那个秋天。让我们也一起带上对生活的热爱,带着一份昂扬和激情,再读这一段。(学生齐读最后一段)师:同学们,在这个秋天里,母亲那令人辛酸的一“抓”一“扑”,那无限深情的一“躲”,都已经不在了,(教师边说边擦掉板书:抓、扑、躲)课文学到这儿,母亲给你的印象还仅仅是憔悴吗?老师擦去这个词,你还能换上什么词?生:伟大。生:坚强。生:无私。师:就是

22、这位伟大、无私、坚强的母亲,已经不在了。(教师边说边擦掉板书:憔悴、母亲)然而,那像菊花一样淡雅、高洁、热烈、深沉的母爱,却会是史铁生内心深处永远的一一生:(齐读课题)秋天的怀念。师:同学们,在这个秋天里,史铁生还会捶打自己的双腿诅咒命运吗?擦掉板书:捶)生:(齐)不会。师:还会把手中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吗?(擦掉板书:摔)生:(齐)不会。师:还会砸碎面前的玻璃吗?(擦掉板书:砸)生:(齐)不会。师:你看到的是怎样的一个史铁生?生:焕然一新的。生:充满快乐的。生:对生活充满自信的。师:是啊,我们看到的再也不是那个因双腿瘫痪而自暴自弃的史铁生了。(擦掉板书:瘫痪、“我”)史铁生用你们刚才说的快乐

23、、自信、坚强告慰了母亲,他活出了属于自己的(师生同说)淡雅、高洁、热烈、深沉。母亲的那句“好好儿活”也是永远铭刻在他内心深处的生:(齐读课题)秋天的怀念师:(课件)同学们,你们看,这就是史铁生的烂漫人生。2002年,史铁生获得了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大家看,这是组委会为他撰写的一段颁奖词,也是史铁生的人生写照,让我们一起来读。生:(齐读课件中的文字)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师:(指着屏幕中未完成的表格)同学们,这次看菊花是妹妹推我去的。(课件出示:妹妹)你们想象一下,如果母亲还健在的话,此时此刻,他们又会有

24、怎样的一番对话呢?(课件出示三处省略号)表格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遐想空间,让我们进一步去思考:怎样活才是好好儿活。下课。教学评析一孙世梅老师执教的秋天的怀念一课,体现出了很强的语文意识、基础意识、文本意识和训练意识。教学经历了一个由“知事”到“知人”的过程。教者借助表格这一新颖的设计,紧紧围绕文中提到的三次看花,引领学生抓住主要内容,并由此入手走进语言文字,逐步树立母亲的形象。学生初读课文之后,孙老师抓住“瘫痪”和“憔悴”两个词语,解字析词,理解人物的内心。这一设计非常巧妙,可谓抓到了关键,抓到了要害。进而,教师引导学生研读细节,体会母亲深沉而无私的爱。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慈爱、无私、伟大的母亲

25、形象在学生内心建立起来。“我”也由“暴怒无常”到不断地发生变化,到最后变得乐观、坚强、自信,教学思路十分明晰。在教学中,孙老师指导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表达特点,引领学生抓住细节,体会母爱之深。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尊重学生,有扶有放,看似平常,却是教者的精心设计。尤其是孙老师引导学生对中课文中提到的母亲的三次“出去”,这样的内容同样也是细节,教师这样的设计颇具匠心。教学即将结束,在孙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的认识、情感不断深化、升华。“又是秋天,是哪个秋天?”的问题引发了学生的深度思考;课末的教师擦掉板书更是令人眼前一亮。更值得肯定的是孙老师的教学在问题中结束。我们看到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同时又产生

26、新的问题走出课堂。“我们怎样活才是好好儿活?”这也是本篇课文所应引导学生思考的价值取向。最后提一点建议:如果孙老师的课能够再放手一些,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会更精彩。(点评: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教学评析二我们追寻什么样的阅读教学?怎样实现阅读教学的改革与突破?是吉林省这次参加全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观摩活动所要探索的问题。孙世梅老师秋天的怀念一课的教学在观摩活动中获得了特等奖,受到了专家和一线教师的好评。那么这节课到底带给我们以怎样的启示和分享。从指导这节课的过程中,也从课后的反思中,谈点体会,兼做点评。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是实现阅读教学改革与突破的思想武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一直受到广泛的青睐,一直是

27、课堂教学研究的主要领域和热点。但当前的现状却不令人满意,阅读教学被一种比较程式化的模式所束缚。这种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就是:导入-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7再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7随后进入具体的语句段落进行微观分析-展开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拓展或深化。同时,从课堂学习过程和交往方式看,阅读教学成了师生的单向问答,课堂教学始终被教师严格控制的一个个繁琐的提问所制约,学生在课堂里的角色和多数时空里的行动,总是教师问题的回答者,而不是问题的生成者和问题的提出者。而且教师的问题串及其性质,大向繁琐细碎,主要指向课文的内容,而缺少过程与方法的导引,更缺乏有价值的思维方式方法的训练。因此,阅读教学更多关注的是和读

28、和读懂课文内容,而忽视了阅读教学的本质一一思维的发展、语感的培养、语文的积累和阅读方法策略有意识的系统建构。我们看到的阅读教学多是在教课文,而不是用课文来教;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的往往是“鱼”,而不是“渔”。当然,我们可以把这种教学模式的流程看作是阅读教学模式和策略的一种,也有其使用价值、适应的范围和对象。但是,我们看到的却是以这样的模式应对了所有的阅读教学课堂,应对了所有文章类型的阅读教学,这就必然带来封闭和沉闷,这正是大家感到阅读教学改革与创新不够的根源所在。但令人感到忧思的是,少有人对这种阅读教学模式提出质疑,深刻思考这样的阅读教学模式和策略到底能为学生带来什么,特别是大胆尝试和探索新的和

29、多样化的阅读教学模式、策略就更不多见。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利用这次参加全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观摩活动的良好机遇,力求通过孙世梅老师秋天的怀念这节阅读课,探索阅读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与全国小语同仁交流分享。在这节阅读课中,孙世梅老师较充分地发挥了创新的能动性,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精神,把学生个别独立的学习与合作学习(包括学生与教师的合作)联系起来,运用问题解决的学习模式策略展开阅读教与学的过程:以一个“学习单”(表格)为学习线索,通过师生共同建构“学习单”的内容,经历一个有意义的阅读学习。师生是在不断同文本的对话交流中,从不断深化的思考讨论中,从不断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朗读、默读的练习指导中,去不断

30、丰富、充实对文本的认识。比如,孙老师在课的开头就做这样的引导:(学习单)“只不过目前这还是一份空白的表格。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会和大家不断地去充实它,丰富它,建构它。要想把表格填好,我们必须把课文读好。”在这其中,学生亲历的是怎样读懂一篇课文的过程以及策略方法的体会与应用,而不是教师对阅读方法策略的口头说教。在“学习单”不断充实的过程中,学生带着读懂文章的一个个问题去阅读文本,体会语言和表达,具有明显的问题意识、目标意识和解决阅读问题的动力,这就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机会和条件。同时,用“学习单”的不断深化来替代和消除教师过多细碎的提问,有利于学生阅读问题的生成和发展。我以为阅读教学应重在培养

31、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出有价值问题的能力,而教师提出的问题,应主要是引发学生问题的问题,其性质功能在于促进学生的思考和思维的深化。教师的问题应是有结构的和有层次的问题串,在于引发和逐步形成学生思维的条理性、系统性和深刻性。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角色和作用,应是为学生阅读创造氛围、环境和条件;为学生阅读学习的不断深化搭“脚手架”:提供指导、帮助解决学习障碍和困难,提供必要的材料和资源;特别是要不断适时地引导学生提升学习方法策略,让全体学生分享。比如,教学中对“三次看花”这一核心问题的把握和引导,就是一种匠心,这与以往很多教师教这一课有着鲜明的不同。孙老师的教学围绕“三次看花”的体会,形成了由表及里,由部分

32、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和思维逐步深化的过程,这种过程所体现的是归纳式思维过程,是形成科学阅读思维的重要基础。“学习单”的设计就是要体现学生对文本学习的不断深化,对读懂一篇文章的策略方法的认识和提升,到“学习单”完成的时候,学生形成的是对秋天的怀念整体的把握,对文章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把握,对人物关系和文本各部分关系的把握,以及对文章基本表达的把握,对文章精神内涵的把握,形成了阅读策略方法的体验。在建构“学习单”的过程中,表格起到的另一重要作用就是揭示了“我”、“母亲”和“妹妹”三个人物之间的对比、联系,在把握人物的关系当中,运用了比较、联系的策略,运用了体会文本细节和语言文字的方法,解读所透

33、露的表层与背后的信息,从而读懂文本、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表格的作用,还彰显了文本咏叹母爱与倡导“好好活”的浑然一体,使学生把体会母爱和要“好好儿活”的人生要义联系起来,丰厚了学生的认识,这就比单纯以母爱为体会重点要高明得多。还有值得一提的是,教学中孙老师对史铁生颁奖词的运用也恰到好处。这一课程资源的引入不是无目的的枝蔓和拓展,不是一种好看的装饰,而实在是帮助学生深化对人物的理解,提升对文本主旨和思想感情的概括。根据我们对本课教学的整体设计,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建构“学习单”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单”的深化,引导学生对人物和文本表达做出评价,写出较具体的综述短文,通过评价引入批判性阅读,进行交流分享

34、,把阅读与表达结合起来。总之,阅读教学模式需要改革创新,而创新需要思想解放和勇气。虽然,秋天的怀念获得了相对好的效果,大家给予肯定和鼓励的是教学设计中阅读教学模式的改革尝试和孙老师蕴藏在教学细节中的智慧。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阅读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将成为大家的共同愿望和研究的导向。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秋天的怀念的教学设计中还存在思想解放不彻底、改革不到位的痕迹,仍值得关注和探索。(点评:吉林省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吉林省教育学院小学幼儿教研部主任赵士英)教学评析三文如其人,课如其人。大气、丰厚、深刻、娴熟、扎实是我对孙老师课堂教学的总体评价与感受。看了其他几位专家对孙老师秋天的怀念课堂教学

35、的评点有许多处是有同感的,这里还有一点比较深刻的感受想与大家做以交流。孙老师的课让我真正体会出了语文课堂应该是动态的、生成的、发展的课堂。而这一理想境界的实现不是一般教师能做到的。这一点我是随着孙老师的教学过程一步步读出来的。如,在教师引领之下学生对文中两个人物的认识,开始是憔悴、慈爱的母亲,瘫痪、暴怒无常的儿子,随着字词句段的品读,文章脉络、情感线索的研读、交流,学生改变了对两个人物的认识,把黑板上的评价换成了伟大、坚强;换成了自信、成功,对两个人物认识的改变是学生经过阅读活动后产生的变化,是学习中的生成。而这一生成绝不仅仅是停留于字面研究的结果,而是同时加入了思想情感的活动,是思想情感的一

36、次飞跃。这是孙老师独具匠心的设计,也是随着教学的深入不断提升、深化、发展的结果。这一点还表现在表格的设计上。表格的设计很好的体现了高年级阅读教学的高效与清晰的思路,是长文短教的一种好的方法策略。用孙老师自己的话说,这是在给学生搭脚手架,而这一脚手架的建构与运用体现了动态的过程。课堂上表格的填写不是一次完成的,两次出现,两次填写,两个意图,同样体现了发展、深化、飞跃的道理。第一次填写的是文中人物的对话,反映两次欲看菊花时的态度变化,而第二次填写的内容则是经过学生思考、梳理、总结后的了,是学生透过文字表面看出的深后其后的更深刻的内容,这里的看菊花就不仅仅是看菊花,而是凝结着母亲愿望的人生信念,是对

37、瘫痪儿子与未成年子女的深深期待“好好儿活”。这里的母爱也不仅仅是衣食住行的关怀和生活中的关心爱护,而是母亲那颗博大的胸怀和高尚深远的志向,这一切都是在润物细无声中完成,在水到渠成中结束。这不能不说是教学设计的高远与巧妙。(点评:李莉吉林省教育学院教授、小语研究室主任,吉林省小语会秘书长)教学评析四听了孙老师秋天的怀念一课的教学,掩卷沉思良久,心中有说不出的感动和感慨。我为孩子们在课堂上的精彩表现而喝彩,更为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热爱而动容。“授之以渔”“让课堂真正成为学堂”是每一位教师的追求。孙老师执教的秋天的怀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让我们体会到语文教学的朴实无华、扎实有序、大道至简;体会到

38、小学语文教学的确是一门艺术。本课教学呈现出如下特点:凸显语文的学科特点和学科品性,教学中做到关注人文性,凸显工具性,注重语文学习训练,强化语文学习实践。秋天的怀念是一篇洋溢着浓浓的人文情感的课文。课堂教学的人文性从哪里来?针对当前非语文、泛语文的倾向,孙老师紧紧抓住语言文字,时时处处引领学生依托文本,和学生一起“咬文嚼字透纸背,入木三分悟深情”,让人文的根深深地扎在语言文字里。教学中设计的表格建构、随文识字、研读细节、资源拓展等等,都意在引导学生凭借语言文字,披文入情。教学中,孙老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两处省略号,让学生进行想象,进行再创造;同时引导学生说出一大串带有足字旁的字,体会瘫痪给史铁生带来的心灵创伤,体会母亲的小心谨慎,细心呵护。类似的设计比比皆是。这样的设计充满语文因素,让学生经历了一个获得丰富的语文素养的过程,经历了一个获得浓浓的情感熏陶的过程。课堂教学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散发出人文气息,实现了作者、编者、教者、学生的“四心”统一,“四情”统一。1. 借助表格,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经历自主建构的学习过程。课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