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资料:对本文主题的分歧意见_第1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资料:对本文主题的分歧意见_第2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资料:对本文主题的分歧意见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资料:对本文主题的分歧意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题是什么?众说纷纭。就其主要分歧来说一种意见认为,本文的主题在于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另一种意见认为,不在于批判封建教育制度。1主题在于批判封建教育制度李何林认为本篇的中心思想是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教育,用乐园似的百草园生活来和阴森、冷酷、枯燥、陈腐的三味书屋相对比,一个是多么适合儿童心理,表现了儿童的广阔的生活乐趣;一个是多么妨碍儿童身心的发展像论语幼学琼林周易尚书这些宣扬封建毒素的古书,艰深难懂,逼着学生死记硬背,不懂也不能问。重点在批判封建教育,揭露私塾残害儿童的身心发展,但百草园毕竟不是学校,不是生产斗争和

2、阶级斗争的课堂,不过是能引起儿童乐趣的地方,所以这不是写两个课堂。作者写这个私塾老先生,说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这是传言,并不是作者的看法。作者的看法已渗透在全篇的叙述中通过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动的对比;通过对这位老先生一面教学生死读书、读死书,一面自己在课堂上摇头晃脑地欣赏无聊文章的描写;特别是通过写学生按规矩如何先拜孔子后拜他,鲁迅如何抱着求知的渴望和仰慕的心情拿天真的问题去请教他,而碰了一鼻子灰说明了他是一个体现孔孟之道的、不学无术的典型腐儒不过作者还不是把他写得很凶。他对学生也大叫瞪眼怒斥,偶尔也打戒尺罚跪,但这些都不常用。对这位老先生,作者是用轻松幽默的笔调予以揭

3、露。这篇散文不仅写景细致,且景中有情。景是儿童心理的景,情是儿童心理的情,使读者感到此情此景亲切可爱使人爱文中的景,更爱景中的情,更爱有这种天真感情的儿童,从而也就更憎恶夺去儿童好景的封建教育。李何林北京市中学语文课本中十五篇鲁迅作品的问题试答,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雪步认为作者通过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儿童时代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描写,所表达的主题则是揭露和批判以孔孟之道为核心的封建教育制度,从而表现了鲁迅对封建社会及其教育制度的彻底否定。山东师院聊城分院中文系、图书馆编鲁迅教学手册2主题不在于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张硕城认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题思想,历来的概括是通过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和三味书屋

4、里枯燥无味的生活相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的心理,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束缚和损害。这一概括,源于许钦文语文课中鲁迅作品的教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61年,为历年来的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资料所沿袭。笔者认为,这一概括的前半部分是正确的;后半部分则不符合作品实际,也不符合鲁迅的创作本意。这篇散文,没有批判封建教育制度的意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原题旧事重提之六,对于朝花夕拾全集的写作缘起和本意,鲁迅有过明确的说明。他在朝花夕拾小引中说道,这本散文集是在北京至厦门这段时间写的,在广州编定。其时正是鲁迅生活中最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鲁迅只能

5、借回忆旧时的美好的事物,来排除目前的苦闷,寻一点闲静,寄一丝安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正是在厦门大学的图书馆楼上写的,当时他是被学者们挤出了集团之后,只好借这样一朵儿时的小花,来排遣寂寞。这是一。第二,小引还说明,原来集名是旧事重提,编定时,我还替它改了一个名称朝花夕拾。这一改动,是为了更符合这组散文的内容实际。因为,在苦闷失望中的鲁迅,当时常常回忆起儿时的故乡的瓜果。这组散文,正是浸透着儿时故乡瓜果的清新甜美的滋味的小品,就像鲁迅书桌上的那盆水横枝,树叶青葱得可爱。所以鲁迅把这美好的回忆散文,比作一组晨光里绽开的花朵。拾来自赏、自慰,而并不是直接为了战斗。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一曲少年时代生活的恋

6、歌,而不是投向敌人的投枪和匕首。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其中的一篇,它的创作思想不可能游离于朝花夕拾之外从作品的实际内容来看,也看不到批判封建教育的意思。首先,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前后描写无法形成所谓相比或对照,它们在叙述格调上是浑然一体,前后一致的,不存在褒前贬后的问题。百草园生活的描写自不必说,是何等欢乐,天真。三味书屋的生活描写又何尝不是这样。作者描写刚到书屋时对里头的陈设布置首先就充满着新奇的情感,那黑油的竹门,三味书屋的大匾,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的画幅,那没有孔子牌位的拜孔子和拜先生仪式,对未脱孩提稚气的鲁迅,充满着一种不同于百草园戏耍的新鲜感。假如说,别了百草园,是令人留恋的

7、;那么进了三味书屋,则又使他的好奇心进到了一个新的天地。当然,何曰怪哉之类的好奇,是不可能从先生口中或书上得到解答的,但作者写到这些时,并不认为这是对儿童的束缚,只是说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并认为先生是一定懂得的,只不过不愿说。接着,描写了读书生活中的乐趣。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人声鼎沸,先生自己也念,而他在念书时,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这些描写,同样是充满着欢乐、天真的笔调,一种怀着成年人回顾儿童们放声唱读的乐趣,一种从老先生略带迂腐的神态中品出的幽默,交织在文章之中,给人以欢乐、风趣的欣赏效果。这里怎么看得出枯燥无味的气息?哪里有批

8、判或贬抑的格调呢?即使是写到戒尺、罚跪,这些封建师道的象征品时,作者也是以一种轻松的口吻写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连续两个不常用和一个总不过,还不足以反映出作者对三味书屋的态度吗?至于写到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小花园以及儿童们在园中的戏耍,写到上课时偷偷在下面玩纸盔甲,画画儿,就同写百草园欢乐生活更无二致。直到文章结尾,作者还以自己在三味书屋中画画的成绩而自豪,为这些画儿的卖掉而惋惜,在这惋惜之中,我们不是也可以看出作者对三味书屋生活的留恋依依之情吗?从上述所举的这些描写笔调和内容来看,说作者是在批判三味书屋中的封建教育对儿童的束缚,

9、实在有点离题万里。从作者对两个人物的描写中,我们也看不出褒贬对照的色彩。长妈妈以她的慈爱和动人的故事,赢得了儿童鲁迅的爱;先生则以他的品行方正、质朴、博学以及对学生的宽宥获得了少年鲁迅的崇敬。文章是这样描写先生的他对学生和蔼,开始严厉,后来就好起来。学生溜出花园去玩,并不是不可以,只是去的人太多太久,就不行了。他不屑于回答何曰怪哉之类的怪题,但也不轻易体罚学生,在学生不听话时,普通总不过瞪几眼。他有点旧书生的迂腐,但是,这并没有给学生带来一点恶感,更没有在幼小的心灵中留下恐惧的阴影。因此,从作品对三味书屋先生的描写中,也看不出作者有批判封建教育的意思。应该说,贯穿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全文的,是甜美的欢乐的回忆,是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这就是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韵味美之所在。依照某种主观需要,凡持革命的文艺家的作品都必带火药味的偏见,凭空地把它附会为批判封建教育,把它的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作为对照割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