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育学基础期末复习资料、名词解释教育: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 传递生产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广义的教育指能增长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 它包括有计划的和偶然的 教育、有组织的和无组织的教育、有固定场所和无固定场所的教育等等。狭义的教育主要指的是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从而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教育目的:是社会对教育所培养出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要求,它规定了通过教育要把受教育者培养
2、成什么样质量和规格的人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教师专业发展有广义跟狭义之分。广义的教师专业发展包括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和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两个方面。其中教师群体专业发展指的是教师职业不断成熟,逐渐达到作为一门专业所要求的标准,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过程。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指的是教师个体在专业素质方面不断 成熟,并逐渐从新手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即为狭义的教师发展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校的培养目标,由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学科课程:是根据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和科学发展水平。从各门科学中选择出适合一定年龄阶段学生发展水平的知识,组成各种不同的教
3、学科目。课程计划: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的层次,不同类型学校的培养目标,有教育主管部门制定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它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方面做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学校设置的课程,各门 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课时分配和学年、学周的编制。课程标准:是对希望在小期间应形成的特定知识、技能和形态的非常清晰明确的阐述。课程标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描述, 而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 定。课程标准关照绝大多数学生, 提出的是一些基本的要求, 而不是最高的要求。 课程标准做出的规定应具体明确,学生学习结果的描述是可达到的、可评估的。课程标准的规定是有弹性的,其范围应涉及认知、情感
4、、动作技能三个领域。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目标就是教育意图。狭义的课程目标含义定位于教育内部与学生的关系,是一个相对狭窄而具体的视 角,主要包括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是在教师引导下, 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 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学校课程领导:是指在学校情境中, 课程领导者通过权力的分享, 促进教师 参与课程发展过程,提高教师参与变革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促成学校 形成民主、和谐、开放的学校文化。教学:指由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 即指在教师指导下
5、学生积极主动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和体力,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审美情操、促进个性全面发展的活动。教学原则:指人们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遵循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育目标和教学任务要求 所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称,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研究课程系统、教学过程和制定教学计划的过程。学习评价:所谓学习评价,是依据一定的标准, 采取一定的手段对学生通过 教主额所发生的行为做出客观衡量和科学判定的过程。效度:是指一个测验能够正确地测量出它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它是一项检测实现其既定目标的
6、成功程度的指标。提高效度的方法有:恰当的规定测验目标、科学地确定测验内容选择适宜于表现测验内容的测试方法。信度:是指一个测验的所测结果的可信性和稳定性。提高信度的方法有:增加试题数量,扩大试题覆盖面 提高测试的区分度,准确反映不同水平考生分数的差异提高评卷给分的客观性、准确性。行动研究:由社会情境(教育情境)的参与者,为提高对所从事的社会或教 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依赖背景的理解所进行的反思研究。叙事研究:是指在教育背景中包括任何类型叙事素材的分析研究特色学校:是在长期办学实践中, 形成了独特的整体风貌和显著育人效益的学校二、填空1、教育的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布2、教
7、育的起源三种看法:教育的生物起源论、教育的心理起源论、教育的劳动起源论。3、六艺:书L、一、春秋我国古道周朝的教育内容:礼、乐、射、御、书、数骑士教育(骑士七技):骑马 游泳寸投枪i剑T猎f 棋THt 4、是我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学记5、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是:论演说家的教育6、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西方第一部教育学著作。7、德国教育学家及哲学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被认为是使教育学成为一 门独立的规范性学科的标志,他也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8、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职前教师教育入职教师教育 在职教师教育自我教育。9、学生的本质属性:(一)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的人(二)学
8、生是教育的对象 (三)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题10、学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发展的阶段性、发展的顺序性、发展的不平衡,里发展的互补性、发展的整体性、发展的个别差异性。11、课程计划的内容:(1)培养目标(2)课程设置原则(3)学科设置和各学科 的主要任务(4)各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顺序和课时分配(5)学年编制(6)学周安排(7)考试、考察的科目要求、方法。(8)就执行该计划提出若干实施要求12、课程计划框架: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13、我国课程标准的框架:第一部分,前言: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14、课程目标的功能:(1)标准功能(2)导向功能(3)激励功能15、课程目
9、标的价值取向:(1)'普遍性目标'取向(2) “行为目标”取向(3)“生成性目标”取向(4) “表现性目标”取向16、课程目标的基本维度:学习着的需要,当代料会生活的需要,学科的发星17、确定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1)提出的目标要明确、具体(2)要关注学生知识基础和赳点能力(3)使教学目标有一宗弹件18、行为目标的表达要素:(1)行为主体(2)行为动词(3)行为条件(4)石为表现程度。19、教学的组织形式:(1)个别教学(2)班级授课制(3)分组教学20、学习组织方式:(1)自主学习(2)合作学习(3)探究学习21、学习评价的种类:(一)诊断性评价(二)形成性评价( 3)总结性
10、评价22、行动研究者的工作流程:(一)计决卜(二)行动Y三)考小四)反思 23、特色学校的特征:(1)仝面性(2)整体性(3)稳定性(4)独特性三、简答题1、教育三要素之间的联系:没有教育者。教育活动就不能展开,受教育者也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指导;没有受教育者,教育活动就失去了对象,无的放矢;没有教育中介,教育活动就成了无米之炊、无源之水,再好的教育意图,再好的发展目标,也都无法实现。因此,教育是由上述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系统,是上述三个要素的有机结合。各个要素本身的变化, 必然导致教育系统状况的改变。不同教育要素的变化及其组合,最终形成了多样的教育心态。2、四种教育教育定义特点原始
11、教育原始教育是人类历史的最初形态,原始社会 生产力低下,生产资料公 有,没有阶级,没有剥削。|. 匚 /、4V 乙 八= I_t -V|A _LaI1、教育对象的全民化2、教育内容的生活化3、教育场所的社会化4、教育介质的实用化古代教育原始教目具为原始性。古代教育包括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的教育, 这一时期是以农耕文明 的农业经济为主的农业 社会。1、学校出现并成为基本的教育形式2,学校具行鲜明的阶级 性和等级性3、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 力相脱离,4、教者内容以人文学科 ,近代教育近代教育一般指工业革命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教育。为主1、国家加强对教育的重 视与干预,公立教育兴起 2、普遍实施初等义
12、务教 育3、职业教育获得发展现代教育现代教育一般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 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 的教育。4、自然教育与人文教育 并重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国际化4、教育的民主化5、教育的人性化6、教育的一体化7、教育技术现代化3、个人本位论个人本位论的主要观点是教育目的应当主要根据人的自身发展和完善的需要来制定。代表人物:卢梭,福禄培尔,斐斯泰洛齐等。个人本位论认为, 教育目的应当主要根据受教育者的自身发展的本性出发,而不是从社会的要求出发, 教育的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人,充分发展受教育者的个性,评价教育的价值应当依据个人的发所起的作用来衡量。社会本位论,社会本位论认为
13、教育目的应当主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来制定,代表人物有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那笃尔普等。社会本位论主张冏啊与目的要根据社会的需要来制定,教育的目的在于把教育者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使教育着社会化,保证社会生活的稳定与延续。评价教育的价值只能以实现的社会效益来衡量。4、我国教育的基本精神:第一、明确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第二、坚定的政治方向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第三、全面发展的素质要求一一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第四、鲜明的时代特征 一一以提高全民素质为根本。5、教师专业素质(大题):概括来说教师专业素质结构由专业道德、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三部分组成。在这三者之间,
14、专业道德是根本指导,专业知识是内在基础,专业能力是直接表现。6、影响学生发展的主要因素:(一)遗传(1)遗传素质为人类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遗传素质的成熟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和阶段(3)遗传素质的差异是造成人后天发展差异的原因之一(4)遗传决定论是错误的(二)环境(1)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内容(2)环境制约人发展的性质和水平(3)环境决定论是错误的(三)教育(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2)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4)主观能动性7、课程类型课程类型含义学科课程是根据各年级所有课程类型中历史最学科课程:学校培养目标和科学发展水平,从各门科学中选
15、 择出适合一定年龄阶段为长久的。活动课程学生发展水平的知识,组 成各种不同的教学科目。又称经验课程,他打破逻辑组织的界限,以学生的 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通过学牛自己组织的系列活动而实施课程(1)课程要适合儿童的 心理需要、兴趣和能力。(2)具有统一性和整体 忤(3)具有社会性综合课程是指有意识地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学(1)体现了文化或学科知识间要相互开放,彼此考察和探索一个中心主题或问题的课程。(2)适应了学生心理整 体性发展的规律。8、学校课程领导的内容不同的课程领导主体, 在不课程领导的内容围绕课程发展与改革的目标而展开,同的时空环境里,说承受的内容是不同的。(一)学校课程愿景的创建(二
16、)学校课程发展与实施的促进(三)教室专业发展的倡导与计划(四)学校组织的重组与再造,学校文化的变革与重塑(五)学校支持系统的统筹和发展 9、学校课程领导的策略(一)转变校长领导理念(二)发掘教师领导潜力(三)构建开放型学校文化(四)整合校内外资源10、教学的基本任务(一)引导学生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二)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体力(三)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审美情趣,完善学生个性11、教学过程的本质(一)不同的教学过程本质观(二)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三)教学过程也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12、教学过程的规律(大题)(一)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二)掌握知
17、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的规律(三)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认识相结合的规律(四)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相结合的规律(五)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规律13、直观性原则:定义:指教师运用各种手段, 引导学生充分感知所学对象, 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 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 为正确理解教材、掌握科学概念奠定基础。直观性原则是以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到抽象的发展规律为依据的。直观性原则反映了学生的认识规律实施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1)根据教学目的,教材性质和学生年龄特点,选择不同的直观教具。(2)直观教具的演示要同教师的讲解密切配合(3)恰当的运用教具14、启发件原则:一定义: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
18、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文化 科学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施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4)发扬教学民主15、讲授再一讲授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连贯地传授知识、发展学生 智力的方法。从教师教的角度看,它是一种传授的方法;从学生学的角度讲,他 是一种接受性的学习方法。运用讲授法,教师可以通过合乎逻辑的分析、论证,生动形象的描绘、陈述,启发诱导性的设疑、解疑,使学生在较短的时
19、间内获得较为全面系统的知识,并把知识教学、思想教育和发展智力三者有效地结合起来,使之融为一体,相互促进。16、谈话法谈话法又称问答法, 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通过师生间的对话,交谈获得知识的方法。谈话法的优点是:便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唤起和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教师通过谈话可以直接了解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获得教学的反馈信息,改进教学。17、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1)依据教学目标(2)依据学生特征(3)依据各门学科的特点(4)依据教师的特点(5)依据现有的条件和所规定的时间18、课的类型和结构课的类型:可得类型指课得种类,常见的课的分类有以下两种方式,一是依据教学任务来划分。依据一节课主要完成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