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雪菲吨的认识课后反思_第1页
欧雪菲吨的认识课后反思_第2页
欧雪菲吨的认识课后反思_第3页
欧雪菲吨的认识课后反思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吨的认识课后反思 新乡市第二实验小学 欧雪菲 2008年11月“吨的认识”课后反思本课教学前,学生对重量单位千克和克有了较深的认识,并能够准确地进行千克和克单位之间的换算,这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作了知识的铺垫和思路起伏。通过本课题教学,使学生对重量单位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这不仅是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需要,也为以后学习新知打下基础。如何使学生喜爱数学,让数学教学变得生气勃勃、有血有肉、光彩照人。如何以同学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将数学知识内容融于课堂中来,让学生的数学成长与快乐同行,觉得数学课堂丰厚有趣,数学文化的魅力真正地渗入教材、到达课堂、溶入教学,这

2、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借用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的一句话:“一节课的开始就像整台戏的序幕,也仿佛是一首优美乐章的序曲。开始的情景创设得好,就会引人入胜,燃起孩子们求知的欲望,收到先声夺人、一举成功的奇效”。 课始用可乐引入,用多媒体课件形象地展示了摆得密密麻麻的500瓶可乐的形体,把学生吓了一跳,这么一大堆可乐怎么能一下装到肚子里去呢?还出示了1缸的饮料,这些都从体积的角度,在视觉上给学生留下了较深的印象。然而“吨”这个非常大的质量单位,远远的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怎样将“1吨”这个抽象的事物,以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从而拉近1吨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是我进行教学设计时思考

3、的主要问题,也是这堂课的重点与难点。“吨”这个质量单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触,为了帮助学生对质量单位“吨”有具体感性的认识,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结合生活实践进行学习。我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常见的、能感受到的事物中选取事例。例如:小动物喝可乐,抱同学,吃鸡蛋,当小安检员等等,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课堂内能提供的条件,从“量”和“形”两方面转换来感知一吨。转换就是我这堂课运用的主要教学方法。首先谈谈“量”这个方面是怎样做的,“量”的转换又分为质量和数量两个方面质量的转换,有的教材使用的是10袋100千克1袋的大米,用100千克容易换算出一吨。但是100千克1袋的大米在

4、现在的生活中极少见了,而且学生对100千克的质量也没有感知。于是我将其换成现场抱同学的活动。学生有了这样的亲身体验后,再明确20个较重学生的重量才是1吨,可想而知1吨有多重了。数量的转换,例如谈到几乎能吃一辈子的20000只鸡蛋的问题,从数量的多,吃的时间长两方面来感知一吨鸡蛋。其中也渗透了数感的培养,有效的训练学生的推理能力和估算能力。再来说说“形”这个方面吧,在可乐引人的环节,我用多媒体课件形象地展示了摆得密密麻麻的500瓶可乐的形体,把学生吓了一跳,这么一大堆可乐怎么能一下装到肚子里去呢?还出示了1缸的饮料,这些都从体积的角度,在视觉上给学生留下了较深的印象。我觉得在这节课的教学中,通过以上两个方面的转换,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1吨是很重、很多、很大的。让知识与体验共生,数学与生活同在,学生在猜测、体验、探究中生成吨的概念,基本达到了我这堂课要实现教学目的。 不足之处:1、 如果再加入质量单位起源于古代生活,我国秦代度量衡制度中的石、钧、担等质量单位,目前仍广泛使用的斤、两、钱等单位,告诉学生中国运用质量单位的历史比印度领先500多年,比欧洲早1400多年这一史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知识就更完整了。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