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农药使用效果_第1页
怎样提高农药使用效果_第2页
怎样提高农药使用效果_第3页
怎样提高农药使用效果_第4页
怎样提高农药使用效果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怎样提高农药使用效果使用效果受农药本身性质、作用对象、环境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要做到合理使用农药,提高农药使用效果,达到安全、经济、有效的目的,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有针对性地选择农药品种各种病菌、害虫、杂草,其机体构造,生理机能,生活习性不同,对药剂的敏感性或抵抗力差异很大。同一种药剂对不同防治对象的药效不同;同一种防治对象对不同的药剂也表现出不同的抵抗力。此外,同一种病菌、害虫、杂草的不同发育阶段,其形态结构、生理机能、生活习性并不完全一样,对药剂的抵抗力也有显著差异。因此,要根据不同的防治对象和作物,选择适宜的农药品种。在选择农药时,一定要弄清防治对象的生理机制和危害特点,农作物的品种

2、及生育期,做到“对症下药”。然而在现实生产中,有些农民由于选择药剂不当,误将除草剂或杀菌剂作杀虫剂使用,结果不仅增加了成本,达不到施药的目的,而且往往造成作物药害,严重时全部毁灭。二、搞好病虫草害的调查,掌握最佳的防治适期适期用药是提高施药效果的关键所在。因为,施药过早,不仅起不到防治病虫草害的作用,而且增加成本,污染环境;施药过迟,事倍功半,同样也达不到施药的目的。为了保证防治效果和避免滥用农药,应采取“两查两定”原则,即对虫害,一般是查虫口密度,定防治对象田;查害虫发育进度,定防治适期。而对病害,通常是查发病率,定防治对象田;查发病程度,定防治适期。三、确定农药的稀释倍数和用药量施药时要根

3、据不同的防治对象,确定适宜的施药浓度和用药量。因为,浓度低、用量小,达不到应有的防治效果;浓度高,用量大,不仅浪费农药,还容易对作物产生药害。在具体操作时应根据农药使用说明进行。禁止使用无标签说明的农药。在农药与水配对使用时,要注意搅拌均匀,否则不仅不能保证药效,而且还会造成局部药害。如使用三环唾粉剂,要求先配成母液,再按稀释倍数稀释,其使用效果明显高于直接配对稀释的药液。四、选择适当的施药方法农药的剂型有多种,其施用方法也不尽相同。生产上必须根据病虫的为害特点和分布情况选择适当的施药方法,否则就难以控制病虫的危害。如防治土传病菌、萌动的杂草种子、地下害虫,采取药剂处理土壤、开沟撒施等方法效果

4、较好,而防治在植株上为害的病虫,就应选用喷雾法或喷粉法。防治种传性病害,采用药剂浸种或拌种法处理效果较好。颗粒剂农药是根据农艺要求制成的,有利于发挥药效,防止人畜中毒,故不宜作喷雾使用。五、合理交替、混合使用农药一种农药在同一种病虫上反复连续使用,经过一定时间后,就会使病虫产生抗药性,使农药防治效果降低,甚至不再有效,因此,要合理交替、混合使用农药。选用作用机制不同的农药交替使用,或者根据农药的理化性质合理地混配使用,不但能扩大防治范围,提高防治效果,还能延缓病虫抗药性的产生。但混配农药应注意:1 .农药混合后药效提高的或效果互不影响的可以混用。若混合后效果没有提高,原有的单一农药应有的效果也

5、不能各自发挥出来,这几种农药就不能混合使用。2 .农药混合后药效迅速降低的或失效的坚决不能混合使用。混合后经过一段时间药效降低的可随配随用。3 .农药混合后对作物产生药害的不能混用4 .混用的品种不宜太多,以3种为限。六、选择用药时间和改善施药条件环境条件的改变,能影响病菌、害虫、杂草的生理活动和药剂的理化性状,从而影响药效。环境条件主要是指温度、湿度、光照、风、土壤和植物等。止匕外,土壤的质地、有机质含量、植物表面的蜡质层、茸毛等对药效都有直接的影响。因此,要从病虫与环境条件的关系中找出其数量变化及危害程度轻重的原因,根据植保工作方针,抓住主导因素,针对病虫发生发展的薄弱环节,制定适宜的防治

6、措施,造成不利于病虫害的环境条件,达到控制其发生危害的目的。这是提高用药效果的重要方面。如防治日出性害虫应安排在上午89时,因为此时露水已干,温度也不太高,是日出性害虫取食、活动最旺盛的时候,这时用药不会因为有露水而冲淡药液或因温度过高而使农药分解,降低药效,有利于害虫增加食药和触药的机会。防治夜出性害虫应安排在下午56时,因为此时可以避开强光、高温时段,害虫即将开始活动时用药有利于杀死害虫。又如杀虫剂辛硫磷、除草剂氟乐灵见光易分解,应贮于避光阴凉处,施药应在傍晚或阴天进行,土壤处理后要拌土,以延长其药效期。农药合理混用农药合理混用能加强药效。但是,农药混用不当会使农药降低药效,增加成本,有的

7、还会出现药害.不能混用的农药介绍如下:1、 混合后发生化学反应致使作物出现药害的农药不能使用。波尔多液与石流合剂分别施用,能防治多种病害,但它们混合后很快就发生化学变化。产生黑褐色硫化铜沉淀,这不仅破坏了两种药剂原有的杀菌能力,而且产生的硫化铜会进一步产生铜离子,使植物发生落叶、落果,叶片和果实出现灼伤病斑,或干缩等严重药害现象。因此,这两种农药混用会产生相反的效果。喷过波尔多液的作物一般隔30天左右才能喷石流合剂,否则会产生药害,石流合剂与松脂合剂、有机汞类农药、肥皂或重金属农药等也不能混用。2、 酸碱性农药不能混用。常用农药一般分为酸性、碱性和中性三类。氟铅酸钠、种酸铅等是中性农药。硫酸铜

8、、氟硅酸钠、白砒、过磷酸钙等属酸性农药,松脂合剂、石流合剂、波尔多液、种酸铝、肥皂、石灰、石灰氮等属碱性农药。酸碱性农药混合在一起,就会分解破坏,降低药效、甚至造成药害。大多数有机磷杀虫剂如乐果、杀螟松、马拉硫磷、磷俊等和部分微生物农药如春雷霉素、井岗霉素、灭瘟素等以及猪稻净、代森锌、带森俊等,不能同碱性农药混用,就是农作物撒施石灰或草木灰,也不能喷洒上述农药。3、 混合后乳剂被破坏的农药不能使用。含钙的农药如种酸钙、石流合剂、甲基础酸钙等。一般不能同乳剂农药混用,也不能加入肥皂。因为乳油、肥皂容易同含钙的药剂发生化学作用,产生钙皂沉淀。乳剂被破坏,药效降低,还会发生药害。4、 杀菌剂农药不能

9、与微生物农药混用。杀菌剂对微生物有直接杀伤作用,若混用微生物即被杀死,微生物农药因而失效。不可混用的农药查对表不可混用的农药查对表品种波尔多液石硫合剂可生硫石灰弋森胺福美双退菌特菌多灵乐果亚胺硫磷马拉硫磷杀螭津托布津百菌清植物生长调节剂代森毓代森镒锌二甲四氯麦草畏苯达松二甲四氯丙酸杀双子叶除草剂肥料杀螟杆菌XXXXXXXXXX腐霉利XXXXXX霜霉威盐酸盐XXXXX硫双灭多威XXXXX百菌清XXX托布津XXXX拟除虫菊酯XXXX乙霉威XXX酰胺座XXX辛硫磷XXX烯唾醇XXX盐酸吗啾服.铜XXX菌毒清XXXXXXXXXXXXXXXXXXXXXXXX二*硫鼠基甲烷XXX霜月尿镒锌XXXX木霉素X

10、XX稻瘟酯XXX氢氧化铜XXX多硫钢XXX灭菌灵XXX异菌版XXX二嗪磷XXX克螭特X曝菌灵X甲基硫菌灵XXX丙硫咪唾XXX抑霉唾XXX精恶座禾草灵XXX恶草醴XX威霸X可湿性硫制剂XXX石硫合剂XXXX波尔多液1XX氟纹胺XXXXXXXXXXXXXXXXXXXXXX_XX氯异氢月尿酸钠XXXXXXXXXXXXXXXXXXXXXXXX抑芽敏XXXXXXXX歹X工XXXXXXXXXXXXX注:1.X示两种药剂不能混合使用.2,氟纹胺、氯异氢月尿酸钠、菌毒清、抑芽敏等,只能单独使用。黄瓜病虫害防治(5p)白菜(18p)黄瓜褐色小斑病保护早春栽培的黄瓜易出现褐色小斑症,多在真叶展开14-15片后,在

11、中下部的叶片上发生。发病叶片先是在大叶脉边出现白色至褐色的条斑,条斑处叶肉坏死,大叶脉的叶肉上还有零星的褐色斑点。叶片背面的叶片条斑对应位置呈白色。叶片背面相应位置有白色干脓,发病植株的叶片提早干枯。黄瓜霜霉病叶脉上出现多角形病斑,背面中成淡灰色霉层,病斑逐渐变成黄褐色至灰白色。这种病叶,在连续阴雨天气下潮湿发出,干燥之后变脆。病情严重时,下部叶片全部枯萎,顶端只剩下病原:新生叶,病害导致产量锐减,弯曲果增多。除了黄瓜外,还侵染南瓜等,形成分生抱子及卵抱子。在病斑上形成的分生抱子,借助气流传播,飘落到黄瓜叶片,迟到湿气则萌发出芽管,放出游动抱子。防治方法:关于发生条件,尚有许多不明之处。从症状

12、特异、集中发病的情况考虑,可能是发病于特定品种的一种生理障碍。选用夏季型黄瓜品种,在低温、少日照期大棚栽培时容易发病,大棚内温度偏低时,助长病害发生。作为防治对策,目前状态下,可选用抗性品种。黄瓜灰霉病症状:病原:防治方法:在凋谢的花瓣上生出灰色霉层。幼果染病,呈黄褐色软腐。叶边缘部位出现灰褐色大型圆病斑,密生有灰色霉层。病菌以菌丝、分生抱子及菌核形态附着在病株残体在上壤中越冬,形成侵染源,附着花凋谢的花瓣上伸出菌丝后蔓延;接着侵染幼果。染病花瓣飘落到叶片,在叶片上形成病斑。一般常发生于多湿条件下,但无梅雨时节也有了发生。露地栽培时,发生于67月大棚栽培则全年都有发生,若药剂防治不力,为害十分

13、严重。作为防治对策,应防止病原菌与土粒一同反溅到下部叶片上,肥料要充足,以免脱肥。玻璃温室、塑料大棚及小拱棚要注意通风换气。小拱棚要在风和日丽的天气,掀开薄膜换气。黄瓜苗立枯病症状:病原:防治方法:德巴利腐霉和南瓜腐霉菌侵染:发芽后不久的幼苗,茎部呈水渍状软化、倒伏,进而枯萎。茎基部变细。立枯丝核菌侵染:幼苗茎基部出现褐色病斑,易破裂倒伏、枯死。大一些的秧苗茎基部的病斑凹陷,是虫食痕状,一般不倒伏、枯死。种子发芽时染病,则不能破土而山。德巴利腐霉和南瓜腐霉是霉菌,同病株残体在土地中越冬形成侵染源。立枯丝核菌是属于担子菌类的霉菌,同病株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成为侵染源。该由有数种变型,其中低温性细菌导

14、致苗立枯病。多湿状态及大棚栽培条件下发生较多。早晚骤冷,可助长该病害的发生。因此,要注意保温,还应注意通风换气,降低温度。黄瓜枯萎病症状:生长期的黄瓜,首先下部叶片萎蕉,逐渐上部叶片及全体叶片萎蕉并枯死。剖检茎部,可见维管束褐变。有时,茎部出现纵向裂痕,严重时呈纤维状,病根为米黄色,为害加重则腐烂。病原:病原菌主要以厚垣抱子形态在土中越冬,然后,由根顶端部位侵入到达导管处繁殖,侵染导管附近的组织,阻碍水分通过。它可以在土中存活数年,还可通过种子侵染。防治方法:消毒或更新床土,注意保温。但是,过于密封也会影响幼苗生长,降低其抗病性,易诱发各种病害。症状:病原:防治方法:主要为害茎基部,初生油渍状

15、病斑,表面变白,出现裂痕。有时溢出胶状物。病斑上密生小黑点(分生抱子器)。叶部病斑为圆形,淡褐色至灰褐色,比炭疽病斑大,边界不分明;常在叶脉之间呈扇形扩展,病斑部位容易破裂。病菌以分生抱子器及子囊壳形态附在病株残体上越冬,翌年生出抱子向四周飞散,形成侵染源。当地温达到20c以上时开始发病。大棚、小拱棚栽培的发病早于露地栽培。露地栽培时,在梅雨期雨量大、尔后持续晴天、气温骤升的年份发病严重。土壤中盐类浓度增加可引发大棚内的病害。另外,根癌线虫多,有利于病害的发生。由于该病菌由土壤传播,要选用无病床上。染病床上应加以消毒,并从无病株采收种子。育苗后,要尽量减少移植伤口。加长轮作年限,避免连作。栽培

16、时要选择排水条件良好的地块。大棚内采取地下供水,可减少病害发生。黄瓜炭疽病黄瓜豆枯病(小球壳)症状:病原:防治方法:首先在叶片上出现黄色圆病斑,逐渐扩大后,呈外缘褐色、内部淡色的同心轮纹状。果实初生黄色斑点后扩大成灰色或褐色凹陷的病斑,并溢出粉红色粘稠状物质。病菌在病斑上形成分生抱子。分生抱子被风雨吹散后,萌发出芽管,穿透表皮侵染植株,在黄瓜组织内蔓延,形成病斑。病菌主要以菌丝或分生抱子形态附在病株残体上,也可以附着在支架等上面越冬,成为翌年的侵染源。该病害从秋到春季相对低温时期及气温稍有回升的时期长期为害作物,尤其是多湿条件下迅速蔓延。因此,采种要选择健康果,市售种子要消毒。发病之前喷施药剂

17、加强预防。病株经发现,应立即剔除并烧毁。黄瓜白绢病症状:主要为害茎基部。最初茎基部产生水渍状暗绿色病成逐渐扩大,稍凹陷,表面生有白色绢丝状菌丝体。发病后期,植株病部和地表上的菌丝体结出很多油菜籽状菌核,最后导致植株萎蕉、死亡。病原:菌核在土壤中越冬,第二年生出菌丝,形成侵染源。防治方法:主要为害露地栽培黄瓜,从6月至秋季常发病,尤其是连续降雨并持续低温时,为害严重。要避免连作,选择排水良好的地块栽培。利用秸杆覆盖地面,防止病原菌飞溅。病果和病叶,应立即摘除并烧毁。黄瓜疮痂病(枝胞)症状:新叶和新茎,初期早湿润状,尔后呈褐色或黑色枯萎,病株轻症时可以再度生长,严重时完全停止生长。幼果发病呈暗绿色

18、萎蕉。稍大果实,从病菌最初侵入之处流胶,形成圆形或椭圆形凹陷的病斑,出现黑色霉层。病原:主要为害黄瓜。病斑上的黑色霉层就是分生子梗和分生抱子。病原菌附在叶片从气孔侵入后,与病株一同越冬,成为侵染源。防治方法:初夏至秋,高温多温条件下发病。温室及大棚栽培要更新培养土,消毒土壤,发病地块要与禾本科作物实行34年轮作。种植前整地时每1000m'使用消石灰150250kg。病株一经发现,应立即剔除烧毁,同时,消毒周边土壤。黄瓜菌核病症状:病原:防治方法:病茎是水渍状软腐,干燥后形成白色菌丝。在果实上多由花痕部位侵入、软腐,形成白色棉絮状菌丝,之后生成黑色鼠粪状菌核。叶片上出现淡褐色至灰色大型病

19、斑。病斑部形成的菌核落到地面后;春季和秋季生成小真菌(子囊盘),其表面形成子囊并从中生出子囊抱子,子囊抱子飞散,侵染黄瓜。在果实上,首先由雌花侵入,导致果实发病。被侵染的花瓣飘落,侵染叶和茎。17C、多湿天气易发病。通常在小拱棚揭去料薄膜后、早熟露地栽培发病较多,大棚和小拱棚覆盖薄膜过程中,如遇低温亦常发病。另外,苗床上也可发病。为了防治病害发生,应选用无病株种子,市售种子要消毒。苗床支柱、小拱棚使用的塑料薄膜和竹条应清洗干净。黄瓜支架厂的卷须要清除。除了喷施药剂加以预防之外,应注意的床、大棚和小拱棚内的泥水,以免出现低温多温状态。发病地块;应在收获后,将茎叶同覆盖物用秸秆一同烧毁。症状:病原

20、:防治方法:育苗后期发生于定植后的下部叶片。初期症状分为燃点形和黄化形两大类。斑点形主要在新叶上沿叶脉失绿,并出现许多不规则形的黄绿斑点。黄化形在叶脉间形成不规则形、虽绿色斑纹状退色斑,类似于氧化镁缺乏症和药斑症状。严重时,两种类型均有叶脉间黄变,叶片呈鲜黄色。硬化后叶边向下翻卷。病株草势衰退,侧枝的发生及生长不良。吸取带毒葫芦科蔬菜作物汁液的温室粉虱成虫,飞到育苗期至定植后的黄瓜植株上传播病毒。前一年发病地块残留着病原菌,发病的可能性较大。种植于低洼地、排水不畅、畦间灌水造黄瓜黄化病成土镶过湿时发病较多。夏秋季节连续降雨为重要的发病因素。因此,在大棚栽培条件下,应注意通风换气,不要灌水过多;

21、以防高温多湿。加强肥水管理,防止氮肥过多、脱肥和长势衰弱诱发病原菌的蔓延和抗性降低。下部的老化叶片要及时清除,保持田间卫生。黄瓜疫病症状:茎基部出现暗绿色水渍状纺锤形凹陷的病斑。病斑扩大环绕茎部一周,形成严重的缢缩现象,其上部植株迅速萎蕉、枯死。叶片上出现暗绿色水渍状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并迅速扩大。湿度大时发粘,干燥时发脆易破裂。干燥的病斑呈白色。叶片发病一般由下部开始。幼果发病是暗绿色腐烂。稍微膨大些的幼果,出现凹陷的暗绿色油渍状圆形病斑并扭曲病原:病原菌同病株茎叶及果实一同进入土壤,主要以菌丝和厚垣抱子形态越冬形成侵染源,也可以附着在支架及大棚框架上,形成侵染源。大雨之后,病原菌借水传播,导

22、致病发。防治方法:晚秋季节,温室粉虱由野外飞入设施内,因此,抑制栽培和越冬栽培等由秋至冬的收获期发病较多。夏秋季节低温年份,媒介虫密度大,侵入设施的时间提前,发病也随之增加。全年连续生产黄瓜的地块发病比较严重。为了防上媒介虫的侵入,应在育苗设施和定植设施、窗口和出入口等架设纱网,在育苗期和定植期悬挂黄色胶带诱捕媒介虫。黄瓜白粉病(单丝壳)症状:在叶表面形成白色粉状物,逐渐变为灰色,并生出黑色小粒(子囊壳)。严重时叶片枯萎。防治方法:病原:在病斑上形成的子囊壳生出子囊胞子。一般以子囊壳的形态附在病害部位越冬。第二年,由此飞散出子囊抱子,并借助空气传播。5月上中旬开始发生,6月中旬至7月上旬(24

23、C、多湿)发生最多,9月以后减少。有土栽培时,要消毒床土、支架及温床支柱等。同时,要调整土壤酸度,低洼易涝田要起高畦,改善排水条件,栽培过程中应喷洒药剂。利用南瓜砧木嫁接栽培黄瓜,也是一个好办法。病株一经发现,应立即剔除并烧毁。营养液栽培时,要注意防止病原菌侵入设施内污染营养液。一旦发病,应消毒营养液及设施,生长过程中要添加药剂。黄瓜缘枯病(假单胞)症状:以叶片边缘形成的楔形大型水渍状病斑为待征。最初,在叶缘水孔附近出现水渍状小斑点小斑点逐渐扩大,不久形成伴有晕纹的不规则形淡褐色病斑。茎叶、柄和藤蔓上也出现淡褐色水渍状病斑。剖检茎部,可见导管褐变。茎的病斑部分泌出乳白色胶脂。重病株发生萎蕉,由

24、下部叶片向上枯萎。果实的果梗部位首先呈淡褐色水渍状,随着褐变,整个果实萎蕉。软化,最后风干。病原:南瓜子叶叶缘微显病原性,而在西瓜、越瓜、丝瓜和番茄上未见发病。防治方法:暖地大棚栽培发病较多。随着气温升高,发病也增多。应避免密植加强透光和通风,一旦发病应及时喷施药剂。黄瓜角斑病(假单胞)症状:最初,在真叶上出现极小的茶色小点,小点逐步扩大,变为黄褐色,形成直径3mm左右的从叶脉包围的多角形病斑。这时,病斑周围黄变,形成黄色晕环。然后,病斑逐渐变成白色,脆而易碎。病原:病原菌由叶片及果实的气孔和伤口处侵入发病,常被雨水溅起向四周传播。防治方法:肥料不足时和老化植株易发病。种子要消毒,病叶、病株应

25、及时剔除并烧毁。黄瓜萎焉症症状:病原:防治方法:症状:病原:只为害南瓜砧木嫁接株,自根株不发病。首先顶端附近的真叶开始萎蕉,逐步扩大至下位真叶,不久整个植株的茎叶全部枯萎。病情严重时,叶片枯萎,植株迅速枯死。但是,刚刚定植或摘心后的生长后期感染病毒,虽有叶片萎蕉,不久后可恢复.有时,病株在发生萎蕉之前,展开的主枝或侧枝的新叶上出现花叶,由于萎蕉进展迅速,一般难以观察到叶片花叶,乍看外观似健株而直接萎蕉枯死。轻症植株可恢复,其展开的新叶上出现明显的花叶,胚轴部突然呈暗绿色或米黄色水渍状,而后软化腐烂。病原病毒CM5口ZYMV匀以甥虫和汁液传染。CMV旻染45科190种以上植物,ZYMVf旻染5科

26、15种以上植物,主要感染葫芦科植物。二者均以甥虫为媒介,在寄主植物之间形成循环传染。春秋气温较低时发病。发病期应喷施药剂,以防病原菌由叶片和果实侵入。黄守瓜等害虫为该病菌的传播媒介。应予以消灭。黄瓜CGMMV叶病叶片上首先出现退色斑点,斑点集中,形成花叶状或叶脉绿带状。其绿色部位有时向上方突出。发病后膨大起来的果实上,出现淡黄色病斑,严重时长出大小不等的瘤,是畸形。CGMM除了黄瓜之外,还可以使其他的胡萝科植物染病。CGMM的性质与烟草花叶病毒(TMV十分相似,种子带毒,土壤传染的可能性也很大。另外,田间作业,容易造成接触侵染。但是,似乎不以甥虫传毒。一般认为,有一种黄守瓜可以由发病株传毒给邻

27、近植株。接触到病株汁液的植株可人7-12天发病。防治方法:当CMVWZYMW复感染南瓜砧木嫁接株时才会发生萎蕉症。病毒以甥虫为传播媒介,因此,在甥虫活动盛期(从春天开始直至秋天),特别是89月份持续高温、天气晴朗时易发病。消灭病毒的媒介甥虫,防止甥虫在黄瓜上寄生,是防治萎蕉症的关键。其他防治方法,可参照花叶病防治措施。黄瓜WM加叶病症状:最初,叶脉微利透明,随后,叶脉间出现黄色斑,叶脉两侧呈叶脉绿带状。因品种不同,有时可在叶脉上形成灰褐色至棕褐色坏疽斑,脉间部位枯死脱落。果实表面出现黄色斑,与黄色部分凹陷的CMVffi比,花叶症状更为明显。有时,果实顶端叶片变细。病原:WM除了黄瓜和其他葫芦科

28、植物之后,还可以寄生于豌豆、蚕豆、红心藜秋葵及芝麻等作物,但与CMVffi比,寄生范围小的多。关于病毒的越冬形式暂时还不清楚,一般认为豌豆、蚕豆等越冬性豆类植物上越冬的可能性较大。汁液接种及甥虫传播导致发病,也有种子侵染,但无土壤侵染。防治方法:用病株上采收的种子播种,CGMMV附在种皮或侵入种子内部发病。该病毒还可以同病株的根一同留在土壤中成为侵染源。因此,连作时发病率较高。应从健株采收种子,市售种子要消毒后再播种。曾发病的苗床、大棚及露地有土壤传染的可能性,在几年内最好不要栽培胡萝科作物。番茄和茄子对该病具有免疫性。一旦发现病株,应立即剔除烧毁,以防蔓延。另一方面,收获结束后,应将根全部挖

29、出,同覆盖物一起用秸秆集中烧毁。支架应消毒或者更换使用。黄瓜CMVE叶病症状:最初,叶片上出现许多退色小斑点,这些小斑点连接起来呈花叶症状。有时,叶片表面呈鳄鱼皮状,其背面生有特殊的突起点。出实的果梗塞部出现退色斑点,斑点集中,形成花叶状有时,黄瓜果实上生成大小人等的瘤,呈畸形。病原:甥虫的生态CMV广黄瓜之外,侵染39科110余种植物。将病株汁液接种到健株时,可导致发病。该病毒由数种甥虫传播,不经种子及土壤传染。黄瓜花叶病毒由棉甥、桃甥传播。甥虫发生于4-11月间,活动十分活跃。同而,花叶病从春季到秋季均有发生,以夏季为多。甥虫分为有翅和无翅。最初寄生黄瓜的甥虫多数是有翅甥虫。作物在生长初期

30、染上花叶病,为害十分严重。防治方法:为了避免种子侵入应选择健件株采种.其他防治对策与CMV®同白菜病虫害防治症状:病原:下部叶片出现淡黄色不规则形斑纹,叶背生成灰白色霉层。病斑被叶脉所限。上部叶片也出现病斑。病斑褐变后,下部叶片枯死。病菌以菌丝形态附在病株根部或病叶越冬,来年构成侵染源。在病斑上生成分生抱子,借气流传播于叶片,遇有露珠,便萌发出芽管,伸出菌丝,从细胞接合处或气孔侵入,在叶组织内蔓延,形成病斑。该病菌还可以经种子传染。病菌发育适温为1713C,最高25C,最防治方法:低34C。气温降至8c以下时最适蔓延。霜霉病菌,只寄生于十字花科植物。常发生于晚秋和春季低温多湿时期。病

31、叶不要散乱堆放,可以堆积腐熟或深埋土中。注意应同十字花科以外的蔬菜或作物实行轮作。白菜根肿病症状:病原:主要发生在春、秋,盛夏较少见。病株的茎和叶生长衰竭,晴天时萎蕉,叶色淡黄。这种症状始于播种后两个月。根部出现大小不一的肿瘤,根褐变,由于细菌再侵染导致腐烂,发出恶臭。该病菌在十壤中长期生存,经土壤传染白菜及其他十字花科植物。调制种子时,带菌土粒附在种子上,可以导致种子传染。病原菌的发育温度为930C,最适温度为2024C。抱子萌发芽管和病害进展的适温为1825C。土壤呈酸性有利于病菌繁殖,PH值7.2以上的碱性土壤则难以繁殖。防治方法:常发生于酸性土壤、地下水位高的地块和十字花科蔬菜连作地。

32、气温和地温在1825c时,最适合发病。因此,89月播种或定植的白菜受害最为严重。春播白菜的生长后期为病害发生期,因此为害不大。在发病田栽培白菜时,应选择至少56年未栽培十字花科作物的地块。播种期应尽可能延迟,苗床和种植地块要消毒。加强田问排水,高畦栽培。病株一经发现,要及时剔除烧毁。白菜黑根病(丝囊病)症状:该病害以接近地面部位折断为特征。幼苗在发芽4-5天后开始发病,茎基部变细,有风吹过便折断。播后20天的秧苗生长极度迟缓,大部分虽然能够存活,但叶片是深色萎蕉,结球不充分或不结球。病原:该病菌为土壤病菌,形成卵抱子和游动抱子。游动抱子侵入植株的胚轴。有时病部组织可见颈卵器,内含一个卵抱子。幼

33、苗接种试验证明,该病菌只浸染十字花科作物,导致立枯。防治方法:常发生十字花科作物萝卜、甘蓝的连作地块。湿度越大发生越多。同一地块,水分多的一侧和低洼地为害更为严重。土壤检测结果表明,PH值为6.87.2的施用石灰较多的地块发病较多。防治对策是避免十字花科作物的连作。发病地块要进行土堆消毒,收获后的残根、残茎应清理干净。白菜丝核菌病症状:当白菜长到1520cm时,接触地面的叶柄上出现1.5-4cm椭圆形或不规则淡黄褐色病斑,不久后病斑变为褐色,腐烂而凹陷。病害严重时,病叶发黄枯死,内部叶片也开始腐烂,但病原:无恶臭。连续降雨时,病斑上方的健部形成白粉状的子实层,不久后变为淡褐色。通常发生于11月

34、以后、临近收获时期。有时幼苗期也发生,导致苗立枯。该病菌可导致各种果菜类的苗立枯病和马铃薯黑症病。该病菌为土壤菌,以菌核形态在土壤中越冬。经土壤传染,侵染白菜的为n型,发育适温为20C。导致幼苗立枯的为田型,发育适温为25-30Co防治方法:主要发生于11月以后,土壤湿度低时临近收获的白菜。该病菌在土壤多湿条件下,由于通气不良无法蔓延。主要防治对策是避免十字花科蔬菜的连作。白菜黑斑病(交链胞)症状:病原:防治方法:叶片上出现淡褐色、圆形。直径23m病斑,病斑逐渐扩大,形成直径1cm左右的同心圆状轮纹。病斑轮廓分明,其周围呈油渍状。茎和花梗也有病斑,附在种子上的病原菌,可导致苗床上的苗立枯。病菌

35、以菌丝和胞子形态附在病叶和种子上形成侵染源。该菌通过刺透表皮侵入植株体内,有时也从气孔侵入,潜伏23天后发病,形成病斑。病斑上的分生抱子,借风雨飞散,向四周传播。病菌的发育适温为17C,最低为10C,最高为35C。抱子萌发出芽管的适温为1520C。除严冬季节外,全年均可发生,尤其是晚秋和初冬为多。种子要采自无病株,市售种子要消毒后播种。适度施用氮、磷、钾肥,以防止脱肥,发病初期应喷施药剂。病叶要及时摘除烧掉或深埋土中。白菜软腐病(欧氏菌)症状:最初发病于接触地面的叶柄和很尖部,叶柄发病部位呈水渍状,外叶失去水分而萎蕉,最后整个植株枯死。生长后期发病时,首先出现水渍状小斑点,叶片半透明,呈油纸状,最后整株软化、腐烂,散发出特殊的恶臭.黄条跳甲、甘蔗黑蟋蟀等虫害严重时,病菌从伤口处大量侵入,导致病害加重。有时,在运输途中发生软化腐烂现象。病原:防治方法:病原菌在20C、高湿度下,主要以寄主植物根际土壤为中心形成菌落长期生存。降雨时借助土粒飞溅,从白菜下部叶片、叶柄部位的伤口和害虫食痕侵入。大风天气,可以将带菌尘土吹向菜地,降雨过后,有些植株上部开始发病。病原菌通常借地表流水而传播。其发育适温为3233C,如遇寄生植物,即迅速繁殖。即使消毒土壤,病菌密度也可立即恢复如初。夏季高温期(89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