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籍管理复习精心整理叶公强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_第1页
地籍管理复习精心整理叶公强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_第2页
地籍管理复习精心整理叶公强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_第3页
地籍管理复习精心整理叶公强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_第4页
地籍管理复习精心整理叶公强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地籍管理复习整理地籍:指国家为一定目的,记载土地位置、界址、数量、质量、权属、地价和用途等基本状况的簿册。地籍管理:指国家为取得有关地籍资料和为全面研究土地的权属、自然和经济状况而采取的以地籍调查(测量)、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和土地分等定级等为主要内容的国家措施。地籍的分类(1) 按地籍的主要功能的变化分类:税收地籍 产权地籍 多用途地籍(2) 按地籍开展的先后时序分类:初始地籍 日常地籍(3) 按地籍开展范围和对象特征分类:城镇地籍 农村地籍(4) 按地籍手段和成果形式分类:常规地籍 数字地籍地籍管理的基本内容:土地调查、土地分等定级、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档案管理。地籍管理的原则:(1)统

2、一管理的原则;(2)地籍资料的可靠性和准确性;(3)保证地籍管理的连贯性和系统性;(4)地籍资料的衔接性和完整性。地籍管理的手段:(1)行政法律手段,如法规、规程。(2)测绘手段,如地籍测量(3)图簿册手段,如土地利用现状图、评价图、土地级别总图、土地统计表、土地证书、土地统计台帐等。(4)计算机手段 ,如地籍管理信息系统、3S技术应用。 土地分类的原则(1) 统一性高级分类要求在全国、城乡应统一(由全国统一制定);(2)地域性低级分类应体现区域特色(各地可增加低级分类的数目)(3)科学性 反映分类标志的合理性和综合性标志的综合方式,分类系统具有一定规律,并按一定的次序排列。(4)实用性 是否

3、适合土地管理,类型简明、标准易判别、概念清楚、命名通俗。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以服务国土资源管理为主,依据土地的自然属性、覆盖特征、利用方式、土地用途、经营特点及管理特性等因素进行的土地分类。我国应用的土地分类系统:1984年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及含义,全国采用两级分类,其中一级类分8类,二级类分46类;2001年的全国土地分类(试行)实行三级分类,一级类3个,二级类15个,三级类71个;2007年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采用二级分类,一级类12个,二级类57个。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主要是以县为单位,以图斑为基本单元,按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查清各类用地的面积、分布、利用状况和权属状况。侧重数量,亦称土地资源数量

4、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意义(1)为依法和科学管理土地(土地登记、土地统计)提供基础;(2)为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服务;(3)为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提供基本依据;(4)为编制农业区划和国民经济计划服务。土地面积量算方法:解析法、图解法、方格法、求积仪法、计算机面积量算法面积量算的原则: 以图幅为基本控制,分幅进行量算,按面积比例进行平差,自下而上逐级汇总。土地面积量算的步骤控制面积量算、碎部面积量算、面积统计与汇总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二调的主要任务:(1)农村土地调查 (2)城镇土地调查 (3)基本农田调查 ( 4)专项用地统计调查 (5)建立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 (6)统一时点变更第二次土地调

5、查的基本程序(1)准备工作:包括组织机构、方案制定、技术培训、资料收集、仪器设备准备,以及准备调查底图制作等 (2)外业调查:包括土地权属调查、土地利用调查、城镇地籍测量和专项用地调查等。 (3)基本农田上图:按照基本农田保护地块划定和调整资料,将基本农田保护地块落实到现状图上。(4)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包括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城镇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和数据汇总。 (5)成果编制与成果整理:图件编制及报告编写以及图件、数据、文字材料等资料的整理。(6)成果核查确认:县级成果经县级自检、市级初检、省级预验和验收后,国家组织核查确认。(7)成果资料归档和汇交:建立土地调查档案和逐级汇交成

6、果。基本农田调查:调查已划定和调整的基本农田地块范围内的地类、位置、面积和分布等状况。第二次土地调查的主要成果通过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全面获取覆盖全国的土地利用现状信息和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信息,形成一系列不同尺度的土地调查成果。具体成果主要包括:数据成果、图件成果、相关文字成果和土地数据库成果等。地籍调查:国家采用科学方法,依照有关法律程序,通过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查清每一宗土地的位置、权属、界线、数量和用途等基本情况,以图、簿示之,在此基础上进行土地登记。地籍调查的目的及内容 目的:核实宗地的权属和确认宗地界址的实地位置,并掌握土地利用状况;通过地籍测量获得宗地界址点的位置、宗地形状及其

7、面积的准确数据,为土地登记、核发土地证书奠定基础。内容:土地权属调查、地籍测量地籍调查的基本程序:(1)准备工作 组织准备;收集资料;确定调查范围;地籍调查技术设计;表册、仪器和工具准备;人员培训; 宣传教育。(2)权属调查 准备调查底图和调查表、划分调查区、预编宗地号、界址调查、记载调查结果。(3)地籍测量,地籍平面控制测量、细部测量、制作地籍图、面积量算、补填地籍调查表、制作地籍图(4)内业工作,包括室内量算面积、绘制宗地图和地籍图,整理地籍档案资料。(5)成果的检查验收地籍调查的成果: 地籍调查表及调查草图(附界址点间距、丈量原始记录);地籍控制测量原始记录、控制网图、平差计算成果等;地

8、籍原图;地籍复制图(二底图);宗地图;地籍原图分幅接合表;地籍调查报告。地籍细部测量(地籍勘丈)(1)内容:土地权属界址点及其他要素平面位置的勘丈;制作地籍图;求算宗地面积;制作宗地图。(2)地籍勘丈的方法(三种): 解析法 部分解析法 图解法土地勘测定界:指对采用征用、划拨等方式提供用地的各类项目,实地划定土地使用范围,标定界桩位置,标定用地界线,调绘土地利用现状,计算用地面积,以供土地管理部门对用地进行审查报批的测绘技术工作。土地勘测定界的步骤:(1)接受委托 (2)查阅有关文件 3)搜集图件及勘测资料(4)现场踏勘、制定技术方案 (5)实地调绘(6)勘测定界(7)提交勘测定界成果资料(8

9、)成果资料的检查验收土地条件调查:是土地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对土地自然和与土地利用直接有关的社会经济条件的调查。方法:应用遥感技术进行调查的方法、直接观察法(实地调查法)、资料收集法、采访法(访问法)、通讯法等。土地条件调查的工作程序(1)准备工作 确定调查对象、目的与范围; 制定技术细则(即制定一个有统一规定、统一标准,并为调查人员共同遵守的规程); 收集、分析有关资料(2)外业调查 其主要目的是对已有资料进行补充、完善和验证。(3)资料和图件的整理 基础资料的整理 基础成果图件的编制(4)提供土地条件调查成果 根据土地调查项目,结合不同地区特点,选择土地条件调查项目;编制土地条件调查成

10、果图件;撰写土地条件调查报告。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它是对土地资源及其利用状况的信息进行持续收集调查,开展系统分析的科学管理手段和工作。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内容(1)土地资源状况 土地数量、利用状况的变化,尤其是耕地数量和质量。(2)土地利用状况(3)土地权属状况(4)土地条件状况(5)土地质量及等级状况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在土地详查成果的基础上,按照土地详查的程序和要求,采用现代技术与方法对发生变化的土地利用状况和土地权属界线进行的调查 。变更调查的内容(1)地类的变化 (2)图斑的变化(3)权属的变迁(4)行政境界的调整(5)飞地、争议地的变化(6)单位更名的变化变更地籍调查:在完成初始地籍调查

11、之后,为适应日常地籍管理的需要,使地籍资料保持现势性而进行的土地权属及界址点、线的变更调查。土地分等定级:在特定的目的下,对土地的自然和经济属性进行综合鉴定,并使鉴定结果等级化的过程。土地定级的类型 (1)按涉及对象的性质分类 可按涉及对象的不同分为城镇土地分等定级和农用分等定级两种类型。(2)按涉及对象的整体性或局部性分类土地分等:土地整体质量的等次,反映土地之间的地域差异。土地分级:局部土地质量的评定。土地分等定级的基本原则:(1)综合分析的原则(2)主导因素原则(3)地域分异原则 (4)级差收益原则(5)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城镇土地分等定级工作程序(1)准备工作(2)外业调查(3)内业整

12、理:定级因素选择、定级单元及分值、土地级别划分、级差收益测算、作用分值图编制、面积量算、级别图编制(4)报告编写(5)成果检查验收(6)成果归档整理和资料更新城镇土地定级方法及选用(1)多因素综合评定法;(2)级差收益评定法;(3)地价分区定级法;(4)多种方法的比较与选用,也可采用其他数学方法。定级因素权重的确定(1) 特尔菲法 专家打分法,多次打分(2)AHP法(3)因素成对比较法农用土地定级:以定级区域内部的土地质量状况为工作对象,其目的是全面系统地鉴定定级区域内部的土地质量,掌握区域内农用土地质量的数量结构和空间分布状况。农用地定级的技术方法主要有:因素法、样地法和修正法三种。日常地籍

13、调查:因宗地设立、灭失,界址调整级权利人变更等开展的日常性地籍调查。地籍总调查:在一定时间内,对辖区内或者特定区域内土地进行的全面地籍调查。土地登记:指将国有土地使用权、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土地使用权(不含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土地抵押权、地役权以及依照法律法规规定需要登记的其他土地权利记载于土地登记簿公示的行为。土地登记的种类:土地总登记,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对辖区全部土地或者特定区域的土地进行的普遍登记。初始土地登记,是指现行土地登记制度下土地登记机关按照法律规定对某土地范围进行的首次土地登记。变更土地登记,是指在土地总登记或初始土地登记后,土地登记机关对土地所有者、土地使用者以及他项权利拥有者

14、因土地权属变更、名称、地址和土地用途等事项发生变更而进行的土地登记。注销土地登记,是指因土地权利的消灭等而进行的登记,即因权利人已登记的权利被消灭,登记机关依法注销其登记簿上的权利的一种登记行为。土地登记原则:属地登记原则依法原则(依据有关法律条款)土地登记依申请的原则(书面申请) 审查原则(初审审核批准)公示原则(登记的公开性)登录原则(土地登记簿上登录或注册)土地登记的对象集体土地所有权 包括村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乡镇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村内两个以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所有权国有土地使用权集体土地使用权土地他项权利 指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以外的土地权利,包括土地抵押权、地役权以及依照法律法

15、规规定需要登记的其他土地权利土地登记的内容土地权利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土地的权属性质、使用权类型、取得时间和使用期限、权利以及内容变化情况;土地的坐落、界址、面积、宗地号、用途和取得价格;地上附着物情况。土地登记的基本程序:土地登记申请;地籍调查(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权属审核;注册登记;颁发或者更换土地证书 。三种土地登记制度:契据登记制、 权利登记制、托伦斯基登记制中国土地登记制的特点:强制登记;经登记的土地权利受法律保护;进行实质性审查;登记具有绝对公信力;颁发土地证书。土地登记的权属审核标准:(1)权属合法(2)界址清楚(3)面积准确土地证书种类与发证对象:国有土地使用证 单位和个

16、人;集体土地所有证 农民集体;集体土地使用证 单位和个人;他项权利证书 他项权利者土地证书发证程序:缮证通知验证发证。土地统计:是利用数字、表格、图件及文字记录,对土地的数量、质量、分布、权属、利用状况以及这些情况的动态变化,进行有系统的调查、整理、分析和预测的统计工作。土地统计内容:土地面积;土地质量;土地权属状况;土地利用状况;土地分布,即土地的位置及范围。土地统计的研究方法:数学方法;比较方法;经济学的分析法。土地统计方法体系:综合指标体系、时间数列分析、统计指数分析、相关分析、平衡分析土地的统计阶段:土地统计设计阶段;土地调查阶段;土地统计整理阶段和土地分析统计阶段。地籍档案:在地籍管理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查考价值的文字、图表、磁带、磁盘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地籍档案管理的原则和内容原则: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档案工作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便于社会各方面对档案的利用内容:以地籍档案为对象所进行的收集、整理归档、鉴定、保管、统计和利用等工作的总称。地籍档案管理:以地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