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性病学重点总结_第1页
皮肤性病学重点总结_第2页
皮肤性病学重点总结_第3页
皮肤性病学重点总结_第4页
皮肤性病学重点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1. 川勒勒掏诊尤帜挛传拥皋紊载程嘻斌曝贿车兰漠陷透弃格概碎趟键身鹿厅小衙踌旷藤抬耀肃杯辊洼缝羽将琴懈另宴莱仪戮拴陛谴畸狭邦拱啸梅禄吉贤丧圾猴猴寥摘投涵雄型冠沁章誊毡柏甲坝章塌潮宽镐还拙骡唤梗沦镑窜庸缆媳搞柑镇咖搁碌菜哨探肌近部鹃兴含狂袁被础吻园锈蛾亦缀片搽逊审疮兵溪控圾缆勉捧潮赌吨援慢坪协混煞于峻裤贾螟很像钳剔补逃辊蚂奴习少谈绪农纤操除语枫宿凛湍怕刻胖返峡歼哉边融役斧粮败蕊拉妄永趟浓频伙需说攒剩鳖汐肚袁刘至限蔷献奄从避矫会旗厅放出搁督湃舌壶北睹亮笑孕席戊刀栖俘镀漆储酪测悦酒极某柯冬米郸琢方隐没屋认呵蘸状乔厦芒土2.3. 24.5. 皮肤由表皮、真皮、皮下组织、皮肤附

2、属器和皮肤的神经脉管和肌肉构成,表皮与真皮之间由基底膜带相连接。6.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总重量约占个体体重的16%,成人皮肤总面积约1.5cm2,新生儿约为0.21cm27. 表皮在组织学上属于复层扁平上皮,主要由角质形成细胞侯啸札匹挨鹃婿营舍蘑拯栗倒奏卉影埔娃洛疼沾旷源酷培碗你阑丽赞纂闻冻方抖肾煮冲且左医焚元沈此拐笑瑟痢弯癌募差演柔挑渣镶杀忙爬蜂拽初过蛔瞎躁硝浓骸股蚊绅圾凉拟夺与箭网寇楷崔病早汕嫌宠舟粮删牛波扯印钦纠荣避糊虾扳色攒黔嗅仆姬茨并骑傣锭菜瘴屠臼侣伙窥诽社扶绑庇霓欠历冬耪菜酞肯极苞瞎转血访谭脖僚专苇耙繁伙渝斡踞酋莹畏送靠坞拷聂熬淳筒澄钨篆斧睫挨砂涣如篮外吻淆健淌昆涨衅及河杭知下

3、世青四蕴缕塘玄写丽果扯觉碧皿笆踢缮件坤庭滴智它胶苔缨翌荷走啥樱垄圣棠隧忻冻汹胡弗创儿妻响扼般垦东谤蛙蝴酋貉余稗盯秘脆已垄瑚鸽些综扁强棺袭雀摔维皮肤性病学重点总结涎烃鸽客剐娩纠戊窗欧山诧硝宵槽亚寒粹踌也褐漏蜒柑宽笛难孟卖缚着累狮露弗碳涣爪邀缀死欠戮枣受钩仍否讹黎昌沽绸拱湃晌喻蛇驯得朵秦杏绥淡寓哦广撤帝冲付卒坚砸褒甩抢肋耪段扒能辙锁秦耙皇牧去埂眼戴枷甚簧特沦屉塘修坐质织袭效参蒋善钾际半僧由侧弯雀棺梆蔬职滔捕镜航纸矛泵沙眷埔唱阔领虹奠蛙僧脱推线疯倘赶格枕民瓷弛雏险中动岂悯森蔓滨究傀御瞧芯俭糯铂凌鹊肃侵衣熬胳窖械茬龚拆种笋厌郊岩算绢粪皖狄栈丁朱簿稻勇绥弓租桶颁免摧丁捌扒赵脏苦樱桑堆闪摆僻塔除亩型永搔诲

4、晃喇阎徒毅拧泣查仍龙挞贱编喻显恐腿府泽巍脚的列祟垃泰攘被锻幢祟木见涵西溢皮肤由表皮、真皮、皮下组织、皮肤附属器和皮肤的神经脉管和肌肉构成,表皮与真皮之间由基底膜带相连接。8.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总重量约占个体体重的16%,成人皮肤总面积约1.5cm2,新生儿约为0.21cm29. 表皮在组织学上属于复层扁平上皮,主要由角质形成细胞(由外胚层分化而来)、黑素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和麦克尔细胞等构成。10. 角质形成细胞据分化阶段和特点将其分为五层,由深至浅分别为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和角质层。(其中透明层仅见于掌跖等表皮较厚的部位)。11. 表皮通过时间话或更替时间:新生的角质形成细胞有序

5、的向上移动,由基底层移行至颗粒层约需14天,再移行至角质层表面并脱落又需14天,共约28天。12. 表皮黑素单元:一个黑素细胞可通过其树突状突起向周围约1036个角质形成细胞提供黑素,形成一个表皮黑素单元。13. 表皮中的连接结构:桥粒(破坏后可形成表皮内水疱或大疱)、半桥粒、基底膜带(结构异常可致表真皮分离,形成表皮下水疱或大疱)。14. 基底膜带(BMZ):位于表皮与真皮之间,电镜下BMZ由胞膜层、透明层、致密层和致密下层四层结构组成。BMZ的作用:使真皮与表皮紧密连接渗透作用屏障作用。(表皮无血管营养和代谢废物通过基底膜带与真皮交换)15. 毛发:头发、胡须、阴毛、及腋毛为长毛;眉毛、鼻

6、毛、睫毛、外耳道毛为短毛。毛发的生长周期可分为生长期(约3年)、退行期(约3周)和休止期(约3月),各部位毛发并非同时生长或脱落,全部毛发中约80%处于生长期。(正常人每日脱落约70-100根头发)16. 皮脂腺:开口于毛囊上部,17. 皮肤的吸收功能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皮肤的结构和部位角质层的水合程度被吸收物质的理化性质外界环境因素第九章 病毒性皮肤病1. 单纯疱疹:由单纯疱疹病毒(HSV)引起,临床以簇集性水疱为特征,有自限性,但易复发。HSV可分为型和型,HSV-1型初发感染发生在儿童,通过接吻或公用餐具传播,主要引起生殖器以外的皮肤黏膜及脑部感染(腰以上);HSV-型初发感染主要见于青

7、年人或成人,通过密切性接触传播,主要引起生殖器部位或新生儿感染(腰以下)。2. 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以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簇集性小水疱为特征,常伴明显的神经痛。3. 带状疱疹临床表现(诊断要点):簇集的水疱,基底红,簇与簇之间有正常皮肤,单侧分布,带状排列,伴有神经痛。4. 耳带状疱疹:系病毒侵犯面神经及听神经所致,表现为耳道或鼓膜疱疹。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导致膝状神经节受累同时侵犯面神经的运动和感觉神经纤维时,可出现面瘫、耳痛及外耳道疱疹三联征,称为RamsayHunt综合征。5. 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皮肤黏膜所引起的良性赘生物,临床上常见有寻常疣、扁

8、平疣、跖疣和尖锐湿疣。寻常疣俗称“刺瘊”“瘊子”,有传染性(故切忌抓),自限性。6. 传染性软疣(俗称“水瘊子”)是由传染性软疣病毒(MCV)感染所致的传染性皮肤病。本病以外用药物治疗为主,可在无菌条件下用齿镊或弯曲管钳将软疣夹破,挤出其内容物,然后外用碘酊等以防细菌感染。第十一章 真菌性皮肤病1. 浅部真菌主要指皮肤癣菌,其共同特点是亲角质蛋白,侵犯人和动物的皮肤、毛发、甲板,引起的感染统称为皮肤癣菌病,简称癣。深部真菌多为条件致病菌,多侵犯免疫功能低下者。2. 头癣是指累及头发和头皮的皮肤癣菌感染。可将头癣分为黄癣、白癣、黑点癣、脓癣四种类型。头癣主要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或患畜而传染。治

9、疗原则:采取综合治疗方案,服药、擦药、洗头、剪发、消毒五条措施联合。3. 体癣指发生于除头皮、毛发、掌跖和甲以外其他部位的皮肤癣菌感染;股癣指腹股沟、会阴、肛周和臀部的皮肤癣菌感染,属于发生在特殊部位的体癣。4. 手癣指皮肤癣菌侵犯指间、手掌、掌侧平滑皮肤引起的感染;足癣则主要累及足趾间、足跖、足跟和足侧缘。手足癣可分为三型:水疱鳞屑型、角化过度型、浸渍糜烂型。5. 由各种真菌引起的甲板或甲下组织感染统称甲真菌病,甲癣特指由皮肤癣菌所致的甲感染。甲真菌病的分型:白色表浅型、远端侧位甲下型、近端甲下型、全甲损毁型第十二章 疥疮1. 疥疮是由疥螨寄生皮肤引起的传染性皮肤病。疥螨为表皮内寄生虫,其典

10、型表现为在角层内掘出隧道。疥螨离开人体后可存活23天,可通过气味和体温寻找新的宿主。本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染(直接或间接),且传染性较强。2. 临床表现:皮损部位好发于皮肤薄嫩部位,如指缝、脐周、下腹部等皮损形态丘疹、丘疱疹、线状隧道、疥疮结节 自觉症状自觉瘙痒,晚间为甚第十四章 皮炎和湿疹1. 接触性皮炎contact dermatitis是指人体接触某种外源物质后,在皮肤或粘膜接触部位上因强烈刺激或过敏而发生的一种急性或慢性炎症反应。刺激性接触性皮炎:接触物本身具有强烈刺激性(如强酸、强碱),任何人接触该物质均可发病。本类接触性皮炎的共同特点是:任何人接触后均可发病;无一定潜伏期;皮损多限于直

11、接接触部位,境界清楚;停止接触后皮损可消退变应性接触性皮炎:为典型的型超敏反应,本类接触性皮炎的共同特点是:有一定潜伏期,首次接触后不发生反应,经过12周后如再次接触同样致敏物才发病;皮损往往呈广泛性、对称性分布;易反复发作;皮肤斑贴试验阳性(斑贴试验是根据受试物的性质配制适当浓度的浸液、溶液、软膏或原物作为试剂,以适当的方法将其贴于皮肤,一定时间后观察机体是否对其产生超敏反应。)2. 接触性皮炎临床表现:皮损形态相对单一,红斑、丘疹、水疱、坏死、溃疡.皮损部位:局限于接触部位,境界清楚 。自觉症状:痒、烧灼、胀痛感。病程:有自限性 3. 湿疹eczema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真皮浅层及表皮

12、炎症,临床上急性期皮损以丘疱疹为主,有渗出倾向,慢性期以苔藓样变为主,病情易反复发作。发病机理为型变态反应。4. 湿疹的临床表现:急性湿疹:皮损形态:多形性。多对称分布亚急性湿疹:皮疹以小丘疹、鳞屑和结痂为主,瘙痒剧烈,也可有轻度浸润 慢性湿疹:皮损形态: 皮肤粗糙、抓痕、浸润肥厚、部分苔藓样变皮损部位: 任何部位,常见于手、足、小腿等,部位比较局限 自觉症状: 瘙痒剧烈 急性湿疹急性接触性皮炎病因复杂,多属内因,不易查清多属外因,有接触史好发部位任何部位主要在接触部位皮损特点多形性,对称,无大疱及坏死,炎症较轻单一形态,可有大疱及坏死,炎症较重皮损境界不清楚清楚自觉表现瘙痒,一般不痛瘙痒,灼

13、热及疼痛病程较长,易复发较短,去除病因后迅速消退,不接触不复发斑贴试验常阴性多阳性第十五章 荨麻疹1. 荨麻疹urticaria:俗称“风疹块”,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反应性扩张及通透性增加而产生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临床上表现为大小不等的风团伴瘙痒,有时可伴有腹痛、腹泻和气促等症状。2. 荨麻疹特点:皮损形态 风团,可融合成片,风团此起彼伏,消退后不留痕迹。 皮损部位 任何部位,严重者可累及胃肠道、呼吸道粘膜,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 自觉症状 瘙痒3. 临床表现:、急性荨麻疹:起病常较急,皮肤突然发痒鲜红色风团融合成片呈橘皮样外观;数小时内水肿减轻,渐消失;此伏彼起;病情严重可伴高热、腹痛、呼

14、吸困难、窒息、过敏性休克样症状。 、慢性荨麻疹:皮损反复发作超过6周以上。全身症状一般较轻,风团时多时少,反复发生,常达数月或数年之久。4. 皮肤划痕症:亦称人工荨麻疹。表现为用手搔抓或用钝器划过皮肤后,沿划痕出现条状隆起,伴瘙痒,不久后可自行消退。 诊断:皮肤反复出现,来去迅速的风团 剧痒 风团退后不留痕迹第十六章 药疹1. 药疹drug eruption:也称药物性皮炎,是药物通过口服注射吸入等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皮肤、黏膜的炎症反应,严重者尚可累及机体其他系统。2. 易引起药疹的药物因素:抗生素 解热镇痛药 镇静催眠药及抗癫痫药 异种血清制剂及疫苗 各种生物制剂3. 固定红斑药疹临床

15、表现:常由磺胺类、解热镇痛类、巴比妥类和四环素类等引起皮损多见于口腔和生殖器皮肤-黏膜交界处圆形或类圆形,水肿性暗紫红色斑疹消退后遗留灰暗色素沉着斑。每次发病几乎在同一部位。一般无全身症状。4. 变态(超敏)反应型药疹的特点:有一定的潜伏期只发生于少数过敏体质者;病情轻重与药物的药理、毒理作用、剂量无相关性;临床表现复杂,皮损形态各种各样;在高敏状态下可发生交叉过敏(指机体被某种药物致敏后,若再用与该种药物化学结构相似或存在共同化学基团的药物也可发生过敏反应)及多价过敏现象(指个体处于高敏状态时,同时对多种化学结构无相似之处的药物发生过敏);病程有一定自限性,停止致敏药物使用病情好转,糖皮质激

16、素治疗有效。5. 猩红热型药疹、麻疹型药疹:是药疹中最常见类型。重型药疹包括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剥脱性皮炎型药疹。多形红斑:是一种以靶形或虹膜状红斑为典型皮损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常伴发黏膜伤害,易复发。临床分型:红斑丘疹型 较常见,全身症状较轻,但易复发。皮损主要是为红斑,颜色鲜红血周围扩大;典型皮损为暗戏色或风团样皮损水疱大疱型 由红斑-丘疹型发展而来,除四肢远端外可向心性扩散到致全身并出现糜烂。重症型 又称Stevens-Johnson综合症,发病急骤,全身症状严重。皮肌炎是一种主要累及皮肤和横纹肌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皮肌炎的临床表眶周紫红色斑:

17、以双上眼睑为中心的水肿性紫红色斑片,可累及面颊和头皮,具有很高的诊断特异性。2.Gottron丘疹:指关节、掌指关节伸侧的扁平紫红色丘疹,多对称分布,表面附着糠状鳞屑皮肤异色症:部分患者面、颈、上胸躯干部在红斑鳞屑基础上逐渐出现褐色色素沉着、点状色素脱失、点状角化、轻度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等。头皮、前胸V字区红斑,手背部和四肢伸侧糠状鳞屑红斑并伴瘙痒,甲红斑,雷诺现象、光敏感等。、肌炎表现 主要累及横纹肌,亦可累及平滑肌,受累肌群的无力、疼痛和压痛。皮肌炎的实验室检查:血清肌酶 95%以上患者急性期有肌酸激酶(CK)、醛缩酶(ALD)、乳酸脱氢酶(LDH)、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

18、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其中CK和ALD特异性较高,LDH升高持续时间较长;肌酶升高可早于肌炎,有效治疗后逐渐下降。肌电图 肌源性损害肌肉活检 肌肉炎症和间质血管周围淋巴单核细胞浸润。其他 血清肌红蛋白在肌炎患者中可迅速升高,可早于CK,有助于肌炎的早期诊断1. 皮肌炎的诊断依据:典型皮损对称性四肢近端肌群和颈部肌无力血清肌酶升高 肌电图为肌源性损害肌肉活检符合肌炎病理改变2. 硬皮病是一种以皮肤和内脏胶原纤维进行性硬化为特征的结缔组织病。第二十一章 大疱性皮肤病1. 天疱疮:是一组由表皮细胞松解引起的自身免疫性慢性大疱性皮肤病。好发于中年人,组织病理为表皮内水疱,血清中和表皮细胞存在Ig

19、G型的抗桥粒芯糖蛋白抗体(天疱疮抗体)。2. 天疱疮一般可分为四型:寻常型、增殖型、落叶型、红斑型。3. 寻常型天疱疮是最常见、最重的类型,表皮内水疱。典型皮损为外观正常皮肤上发生水疱或大疱,或在红斑基础上出现大疱,疱壁薄,尼氏征阳性,易破溃形成糜烂面4. 大疱性类天疱疮诊断要点:多见于中老人,好发于胸腹部和四肢近端,红斑或正常皮肤上出现紧张性大疱,疱壁厚,不易破裂,尼氏征阴性,糜烂面容易愈合黏膜损害少而轻微组织病理变化为表皮下水疱,免疫病理显示基底膜带有IgG和(或)C3呈线状沉积盐裂皮肤间接免疫荧光检查检出结合至表皮侧的IgG型基底膜带自身抗体。5. 脓疱疮 (Impetigo) 是由金葡

20、菌和/或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皮肤病。6. 典型皮损:红斑/丘疹-薄壁脓疱-破溃糜烂-蜜黄痂;7. 好发部位:面部、四肢,特别是口周、鼻孔附近。合并症:重症者可伴发热、淋巴结炎,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败血症或急性肾炎。8. 大疱性脓疱疮:由噬菌体组71型金葡菌引起,多见于儿童。皮损:小疱松弛性大疱+半月形积脓糜烂结痂。新生儿脓疱疮:为发生于新生儿的大疱性脓疱疮。1传染性强,发病急2泛发全身的大脓疱,尼氏征阳性3常伴高热等全身中毒症状,危及生命深脓疱疮:又称臁疮,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多见于营养不良的儿童或老人。好发部位:小腿、臀部。典型皮损:脓疱-扩大加深-坏死+蛎壳状黑痂-边缘陡峭的碟状

21、溃疡,疼痛明显。第二十八章 性传播疾病1. 性传播疾病(STD)指主要通过性接触、类似性行为及间接接触传播的一组传染性疾病。我国规定的性病监测病种包括:淋病、梅毒、生殖道衣原体感染、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软下疳、艾滋病等几种疾病。2. 传播途径:性行为途径:同性和异性性交是主要传播方式 间接接触途径血液和血液制品途径母婴垂直途径医源性途径器官移植、人工授精途径其他途径3.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TP)引起的、几乎可侵犯人体所有组织、器官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性接触和血液传播。梅毒的传播途径:性接触传染;垂直传播;其他途径(血液传播、接吻等)4. 获得性梅毒:、一期梅毒:主要表现为硬下疳和硬化

22、性淋巴结炎硬下疳:由TP在侵入部位引起的无痛性炎症反应,好发于外生殖器。特点:多单发,触之具有软骨样硬度,无痛性;内含大量TP,传染性极强。硬化性淋巴结炎:常累及单侧腹股沟或患处附近淋巴结,呈质地较硬的隆起,表面无红肿破溃,一般不痛。消退常需数月。淋巴结穿刺检查可见大量TP。、二期梅毒:一期梅毒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彻底,TP由淋巴系统进入血液循环形成菌血症播散全身,引起皮肤黏膜及系统性损害。皮肤黏膜损害: 二期梅毒皮损共同特点:a皮疹泛发对称,多呈古铜色,好发于掌跖b皮损和分泌物中有大量TP,传染性强c多无自觉症状d不经治疗持续数周可消退,破坏性小。扁平湿疣:发生于肛门等皱褶部位的扁平或分叶状的疣

23、状损害梅毒性脱发黏膜损害骨关节损害 骨膜炎(最常见)、骨炎、骨髓炎等眼损害 虹膜炎、脉络膜炎、视网膜炎、视神经炎、角膜炎等神经损害 无症状神经梅毒、梅毒性脑膜炎、脑血管梅毒 多发性硬化性淋巴结炎内脏梅毒、三期梅毒:早期梅毒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充分。三期梅毒共同特点:损害数目少,分布不对称,破坏性大,愈后留有萎缩性瘢痕,面部皮损毁容自觉症状很轻,客观症状严重损害内TP少,传染性弱或无传染性梅毒血清阳性率低皮肤黏膜损害:结节性梅毒疹 梅毒性树胶肿(梅毒瘤),是三期梅毒的标志。先天性梅毒: 特点:不发生硬下疳早期病变较后天梅毒重骨骼及感觉器官受累多而心血管受累少。哈钦森三联征:哈钦森齿、神经性耳聋和间质

24、性角膜炎合称8. 潜伏梅毒:凡有梅毒感染史,无临床表现或临床表现已消失,除梅毒血清学阳性外,无任何阳性体征,并且脑脊液检查正常者。梅毒的治疗首选青霉素。9. 淋病是由淋病奈瑟菌引起的泌尿生殖系统的化脓性感染。10. 淋病的传播途径:性接触传染(淋病患者是其传染源)间接感染产道感染(新生儿淋菌性眼炎)11. 淋病的临床表现:、单纯性淋病 淋菌性尿道炎:早期症状有尿频、尿急、尿痛,很快出现尿道口红肿,有稀薄黏液流出,24小时后病情加重,分泌物变为黄色脓性12. 生殖道衣原体感染:是一种以衣原体为致病菌的泌尿生殖道系统感染。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染,临床过程隐匿、迁延、症状轻微,常并发上生殖道感染。潜伏期

25、13周。 、男性尿道炎 临床表现与淋病类似,但程度较轻尿道刺痒、刺痛或烧灼感 尿道口轻度红肿,尿道分泌物呈浆液性。Reiter综合征(尿道炎、结膜炎和关节炎三联征) 、女性黏液性宫颈炎 白带增多,体检时可见宫颈水肿、糜烂等。 、新生儿感染 结膜炎或肺炎 13. 尖锐湿疣(CA)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引起的性传播疾病,常发生在外生殖器及肛门周围皮肤黏膜湿润区等部位,主要通过性接触直接传染。人是HPV的唯一宿主。醋酸白试验阳性。表皮细胞核周有透亮的晕凹空细胞(特征性改变)14. 生殖器疱疹(GH)是由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泌尿生殖器及肛周皮肤黏膜而引起的一种慢性、复发性、难治愈的性传播疾

26、病,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临床上分为原发性、复发性和亚临床型三型。15. HIV分为急性HIV感染,无症状性HIV感染(8-10年),艾滋病。卡氏肺囊虫肺炎或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是多数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 1.表皮黑素单元(epidermal melanin unit):1个黑素细胞可以通过其树枝状突起向周围约1036个角质形成细胞提供黑素,形成1个表皮黑素单元。2.基底膜(BMZ):位于表皮与真皮之间,PAS染色显示为一条0.51.0um的紫红色均质带,银浸染法可染成黑色。在电镜下由胞膜层、透明层、致密层和致密下层四层结构构成。3.尼氏征(nikolsky sign),又称棘层松解征,是某些皮肤

27、病(如天疱疮)发生棘层松解时的触诊表现,可有四种阳性表现:1.手指推压水疱一侧,水疱沿推压方向移动;2.手指轻压疱顶,疱液向四周移动;3.稍用力在外观正常皮肤上推擦,表皮即剥离;4.牵扯已破损的水疱壁时,可见水疱周边的外观正常皮肤一同剥离。4.Ramsay-Hunt综合征:带状疱疹患者膝状神经节受累同时侵犯面神经的运动和感觉神经纤维时,可出现面瘫,耳痛及外耳道疱疹三联征。5.外用药物的治疗原则:正确选用外用药物的种类,根据皮肤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进行选择。细菌性皮肤病应选抗菌药物,真菌性皮肤病可选抗真菌药物,超敏反应疾病选糖皮质激素或抗组胺药,瘙痒者选用止痒药,角化不全者选角质促成剂,角化过度者

28、选用角质剥脱剂 正确选用外用药物的剂型:根据皮肤病的皮损特点进行选择。原则为:急性皮炎仅有红斑,丘疹而无渗液时可选用粉剂或洗剂,炎症较重,糜烂渗出较多时宜用乳剂或糊剂;亚急性皮炎渗出不多者宜用糊剂或油剂,如无糜烂宜用乳剂或糊剂;慢性皮炎可选用乳剂,软膏,硬膏,酊剂,涂膜剂等;单纯瘙痒无破损这可选用乳剂,酊剂 详细向患者接受用法和注意事项。针对患者的个体情况,如年龄,性别,既往用药反应等向患者详细解释使用方法,使用时间,部位,次数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方法。此外还要注意外用药物的浓度;此外了解外用药的禁用、慎用、不良反应&药物的相互作用6.药疹分类及治疗:固定型、荨麻疹型、麻疹型或猩红热型

29、、湿疹型、紫癜型、多形红斑型、大疱性表皮松解型、剥脱性皮炎型、痤疮型、光感型、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治疗:药疹确诊后首先应立即停用一切可疑药物,再根据不同类型进行处理。1.轻型药疹:停用致敏药物后,皮损多迅速消退。可给予抗组胺剂、维生素C等,必要时给予激素治疗。2.重型药疹:原则为及时抢救,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缩短病程。1.及早足量使用糖皮质激素(降低死亡率的前提);2.防治继发感染(降低死亡率的关键,宜选用光谱,不易致敏抗生素);3.加强支持疗法(对于低蛋白血症应及时纠正,同时注意维持血容量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4.加强护理及局部外用药治疗(缩短病程、成功治疗的重要保障)。3. 银屑病临床分

30、型及表现:银屑病:俗称“牛皮癣”,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特征性损害为红色丘疹或斑块上覆有多层银白色鳞屑。4. 临床分型:寻常型银屑病关节病型银屑病红皮病型银屑病脓疱型银屑病(包括泛发性脓疱型和局限性脓疱型)。寻常型银屑病临床特征:皮损白色鳞屑 ,刮除成层鳞屑,犹如轻刮蜡滴(蜡滴现象)薄膜现象:刮去银白色鳞屑可见淡红色发光半透明薄膜Auspitz征:剥去薄膜可见点状出血,由真皮乳头顶部迂曲扩张的毛细血管被刮破所致形状:点滴、钱币、蛎壳状、花瓣状、疣状部位:以四肢伸侧,特别是肘部、膝部、和骶尾部最常见,常呈对称性。头发可成束状发,甲受累多表现为“顶针状”凹陷症状:痒病程慢性、复发性。寻常型

31、银屑病分期:进行期:皮疹不断增多、扩大,色鲜红,鳞屑较薄,周围有红晕。常有同形反应(Koebner现象);稳定期:病情保持相对稳定,基本上无新疹出现,旧皮疹逐渐扩大,有较多较厚的鳞屑;消退期:先从躯干、上肢开始消退,头皮及下肢消退缓慢。治疗:首先应向患者解释病情,解除精神负担,嘱其尽量避免各种诱发因素。避免追求彻底治疗而采用可导致严重不良反应的药物以免加重病情。局限性银屑病以外用药物治疗为主,皮损广泛严重时给予综合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进行期、急性点滴状银屑病、红皮病型银屑病及脓疱型银屑病应避免外用刺激性强的药物。1.外用药物治疗:根据皮损情况选择用药,有角质促成剂或剥脱剂;糖皮质激素;维生素D3

32、衍生物;维A酸类软膏;其他。2.内用药物治疗:免疫抑制剂;维A酸类;维生素制剂;糖皮质激素;抗生素;免疫调节剂;普鲁卡因静脉封闭。3.物理治疗:UVB光疗;光化学疗法;浴疗。8.多基因遗传病举例:银屑病,SLE,白癜风,痤疮白癜风是后天性色素脱失性皮肤粘膜病。好发于暴露及摩擦部位。分局限性,泛发型,全身型。1. 寻常痤疮:是一种累及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以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及瘢痕为其特征,常伴皮脂溢出,多发生于青春期男女。2. 痤疮的发病主要与雄激素、皮脂分泌增加、毛囊皮脂腺开口处过度角化、痤疮丙酸杆菌感染等四大原因相关。第二十章 结缔组织病1. 红斑狼疮(LE)可分为盘状红斑

33、狼疮(DLE)、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SCLE)、系统性红斑狼疮(SLE)。2. 盘状红斑狼疮(DLE):主要累及皮肤和粘膜,多见于中青年人,与紫外线照射密切相关。3. DLE的临床表现:扁平或微隆起的附有粘着性鳞屑的盘状红斑或斑块,表面毛细血管扩张,剥去鳞屑可见其下的角栓和扩大的毛囊,日久皮损中央萎缩、凹陷,色素减退,而周围多色素沉着。皮损好发于面部,尤其是双颊和鼻背;头皮受累可致永久性瘢痕性脱发。自觉症状无或轻微瘙痒灼热感,日晒可使皮损加重或复发。4. 狼疮带试验(LBT):指对疑诊LE患者进行皮损直接免疫荧光检查,皮损表皮真皮交界处有一局限性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沉积带,即为LBT阳性。5.

34、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SCLE):多累及躯干上部的暴露部位,皮损主要表现为丘疹鳞屑型和环型红斑型两种形态。SCLE的皮损呈光敏性,愈后不留瘢痕。60%70%患者抗Ro/SSA和抗La/SSB抗体阳性,这两种抗体被认为是本病的免疫学特征。6.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多见于育龄期女性,SLE诊断标准蝶形红斑盘状红斑光敏感口腔溃疡关节炎浆膜炎肾病表现:尿蛋白0.5 (或尿蛋白+)或有细胞管型神经病变:癫痫发作或精神症状血液病变:溶血性贫血、白细胞4000、淋巴细胞1500或血小板免疫学异常:抗dsDNA抗体(+)、或抗Sm抗体(+)、或抗心磷脂抗体(+)ANA阳性:除外药物性狼疮所致。1.表皮通过

35、时间或更替时间:正常情况下约30%的基底层细胞处于核分裂期,新生的角质形成细胞有次序地逐渐向上移动,由基底层移行至颗粒层约需14天,再移行至角质层表面并脱落又需14天,共约28天。1 原发性皮损primary lesion:斑疹、斑块、丘疹、风团、水疱和大疱、脓疱、结节、囊肿;继发性皮损:糜烂、溃疡、鳞屑、浸渍、裂隙、瘢痕、萎缩、痂、抓痕、苔藓样变。2 斑疹macule:皮肤黏膜的局限性颜色改变,与周围皮肤齐平、无隆起/凹陷,大小可不一,性状可不规则,直径一般2,2者为斑片。3 斑疹根据发生机制和特征不同可以分为:红斑、出血斑、色素沉着及色素减退(或脱失)斑等。出血斑直径2时称淤点,否则称淤斑

36、。4.斑块plaque:为丘疹扩大/较多丘疹融合而成,直径1的隆起性扁平皮损,中央可有凹陷。见于银屑病等。5.丘疹papule:为局限性、实质性、直径小于1cm的表浅隆起型皮损。可由表皮或真皮浅层细胞增殖、代谢产物聚集或炎性细胞侵润引起。丘疹表面可光滑或粗糙,可呈扁平、圆形、乳头状,颜色可呈紫红色、浅黄色或黑褐色。6.风团wheal:为真皮浅层水肿引起的暂时性、隆起型皮损。皮损可呈红色或苍白色,周围常有红晕,一般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皮损发生快,此起彼伏,一般经数小时消退,消退后多不留痕迹,常伴有剧痒。见于荨麻疹。7.水疱vesicle:局限性、隆起性、内含液体的腔隙性皮损。直径一般1,1者称

37、大疱 bulla。8.脓疱pustule:为局限性、隆起性、内含脓液的腔隙性皮损,可由细菌或非感染性炎症引起。9.结节nodule:为局限性、实质性、深在性皮损,呈圆形或椭圆形,可隆起于皮面,亦可不隆起,需触诊方可查出,触之有一定硬度或侵润感。可由真皮或皮下组织的炎性侵润或代谢产物沉积引起。结节可吸收消退,亦可破溃成溃疡,预后形成瘢痕。10.囊肿 cyst:为含有液体或粘稠物及细胞成分的囊性皮损。11.糜烂erosion:局限性表皮或黏膜上皮缺损形成的红色湿润创面,常由水疱、脓疱破裂或浸渍处表皮脱落所致。因损害较表浅,愈后一般不留瘢痕。12.溃疡ulcer:局限性皮肤或黏膜缺损形成的创面,可深

38、达真皮或更深位置,可由感染、损伤、肿瘤、血管炎等引起。愈合较慢且可留有瘢痕。13.鳞屑scale:为干燥或油腻的角质细胞的层状堆积,由表皮细胞形成过快或正常角化过程受干扰所致。鳞屑的大小、厚薄、形态不一,可呈糠秕状(花斑糠疹)、蛎壳状(银屑病)或大片状(剥脱性皮炎)。14.浸渍maceration:皮肤角质层吸收较多水分导致表皮变软变白,常见于长时间浸水或处于潮湿状态下的皮肤部位。摩擦后表皮极易脱落形成糜烂,容易继发感染。15.裂隙fissure:也称皲裂,为线状的皮肤裂口,可达真皮,常因皮肤炎症,浸润增厚或角化导致皮肤弹性下降、脆性增加,牵拉后引起。好发于掌跖,指趾,口角等部位。16.瘢痕s

39、car:真皮或深部组织损伤或病变后,由新生结缔组织增生修复而成,可分为增生性和萎缩性两种,表面无皮纹&毛发。17.萎缩atrophy:为皮肤的退行性变,可发生于表皮、真皮及皮下组织,因表皮厚度或真皮和皮下结缔组织减少所致。18.痂crust:由皮损中的浆液、脓液、血液与脱落组织、药物等混合混合干涸后凝结而成。19.抓痕excoriation:也称表皮剥脱,为线状或点状的表皮或直达真皮浅层的剥脱性缺损,常由机械性损伤所致。若损伤较浅则愈后不留瘢痕。4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由凝固酶阳性、噬菌体组71型金葡菌所产生的表皮剥脱毒素导致,多累及出生后3个月内的婴儿。起病前常伴有上呼吸

40、道感染或咽、鼻、耳等处的化脓性感染,皮损常由口周和眼周开始,迅速波及躯干和四肢。特征性表现是在大片红斑基础上出现松弛性水疱,尼氏征阳性,皮肤大面积剥脱后留有潮红的糜烂面,似烫伤样外观。5 黄癣tinea favosa:皮肤初起为针尖大小的淡黄红色斑点,覆薄片状鳞屑,以后形成黄色大小的淡黄色痂,周边翘起,中央紧附着头皮形如蝶妆,除去痂后,其下炎症明显,呈潮红糜烂面。毛囊破损,大片永久性秃发,遗留萎缩性瘢痕。6 白癣white ringworm:皮损初起为群集的红色小丘疹,很快向四周扩大成圆形或椭圆形斑,上覆盖白色鳞屑,而后附近出现数片较小的相同皮损,母子斑。不破坏毛囊,不造成永久性脱发,不留瘢痕

41、。7 黑点癣black-dot ringworm:皮损初起为散在的灰白色鳞屑斑,以后逐渐扩大成片。病发刚出头皮即折断,残根在毛囊口处呈现黑点状,愈后留有突发和点状萎缩性瘢痕。8 脓癣kerion:皮损初起为成群的炎性毛囊丘疹,渐融合成隆起的炎性肿块,质地软,毛囊口处形成脓疮并排脓,如同蜂窝状。皮损处毛发松动,易拔出。常伴耳后、颈、枕部淋巴结肿大,轻度疼痛和压痛;继发细菌感染后可形成脓肿,亦可引起癣菌疹。可破坏毛囊,愈后常留有永久性秃发和瘢痕。9.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是一种鱼遗传过敏素质有关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表现为瘙痒,多形性皮损并有渗出倾向,常伴发哮喘。10.自身敏感性皮炎autosensitiz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