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成功的关键_第1页
学校成功的关键_第2页
学校成功的关键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是学校发展的关键作为一个学校来讲,盖大楼固然重要,但学校的育人取向、文化特色、品牌服务和大师塑造才是更为重要的。曾听一位家长说过这样一句话:选一个好学校比不上选一个好班级,选一个好班级抵不上选一个好老师,特别是一个好班主任。教育办得好不好,学校办得怎么样,社会并不单纯看学校领导的能力,而是更多地关注一线教师培养人才的理念和育人的能力。因此,给一线教师提供学习进修的机会、空间,给他们创造学习锻炼的平台,让他们能尽快成长、成材,成为骨干、专家、大师,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生的发展倚重教师的发展,没有教师的发展,就不可能有学生的大发展,也就不可能有学校的跨越发展。教师是学校的主体,是学校发展的强大动力

2、,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假如学校管理的模式没有任何变化,我们很难期待老师们能真正做到快乐地教书育人;假如对老师的关心、帮助仅仅停留在口头上、纸页上,我们也无法奢望看到学校愿意花大精力提升老师的素质和水平;假如老师的主人翁地位无法真正地体现,我们也很难想象到有多少老师会真正地以校为家。总而言之一句话,不能充分调动和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不会有学校的兴旺发达、蒸蒸日上,也就不会有学校的发展进步。在我们的教师队伍中,不乏优秀者,甚至潜藏着未来的教育专家。可是,一个教育家、一个大师、一个专家不是凭空出世的,他需要众多方面的支撑和帮助。什么继续教育,什么进修学习,什么外出培训等等,是每一

3、个教师最需要的。盲目创新、自我封闭、闭门造车,只会把我们推向自负的深渊。学校是从事培育人的事业,肩负着神圣的社会、历史责任。我们要对家庭、社会、国家的现在负责,还要对其未来负责。所有成功的教育,它的起点和终点都离不开“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的辨证统一,是我们从事教育工作时所要树立的一种哲学观。在办学过程中我们要始终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本”。要把它作为一种价值取向,真正体现尊重人、理解人、解放人、发展人;要把它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把握规律性,符合人性的发展要求,充分体现在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的各个方面,融入到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要把它作

4、为一种行为目标,致力于提高师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要把它作为一种情感因素,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学校的日常管理和各项工作当中,让全体师生都能真正体验到学校的关怀和温暖,从心底升腾起一种归宿感。学校要确定正确的目标,把教职员工个人的追求与学校的发展统一起来,使每个人在实现学校目标过程中激发起“同舟共济”“荣辱与共”的主人翁责任感;学校领导班子、党员干部要有良好的人格形象,这对教职工将产生感召力、熏陶力、示范力,能激发教职工劳动的积极性、创造性;学校要多层次、多渠道、多方法开展教师培养和促进工程,以老带新,以新促老,使不同程度的教师都能茁壮成长,与时俱进;学校还要努力构建一个团结向上、宽

5、松和谐的工作环境,才能形成一个互谅互学的人际关系,才能使广大教职工内在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作为内初班学校、民汉合校,一个突出而敏感的问题就是,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做到:不以族别取人,不以地方取人,不以相貌取人,只以人品、水平、能力、责任心取人。不论什么民族,大家都是中华民族,都是社会主义大家庭中的一员,必须一视同仁,决不能搞厚此薄彼;不论从什么地方来的,都是学校的员工,大家都是同事,都应该彼此尊重,与人为善;不论什么长相,漂亮与否,都是我们的兄弟姐妹,都是我们的手足同胞,都应该互相帮助,共同提高。总之,要尽最大努力,克服我们人性中的弱点,避免一切不必要的误会和麻烦,理顺各种关系,把大伙的心往一处

6、拢,把大伙的劲往一处拧。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这将是多么大的一股力量,将给学校的发展带来多么大的推动啊。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更要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解决制约学校发展的困难和问题上,放在解决师生切身利益的实际工作上。同时,要进一步做好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党员干部综合素质,努力推进学校民主管理,提高学校科学管理水平,为学校的建设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这样,学校就必然会插上腾飞的翅膀,翱翔蓝天,走向跨越发展。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鲜明特色,就是把改善民生作为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手段,把发展观落实到人民的生存、发展等基本民生问题上。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所谓民生问题,即有关国民的生计与生活问题,孙中山曾经将民生问题概括为衣、食、住、行四要素。不过,时代在发展,民生问题的要素也在不断变化。在现代社会中,民生和民主、民权相互倚重,而民生之本,也由原来简单的生产、生活资料上升为生活形态、文化模式、精神文化等既有物质需求也有精神特征的整体情态。在马克思、恩格斯的全部学说中,最重视的是人,最关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