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课件2024年新版教材第一章机械运动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学习目标【重点】使用适当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难点】误差的产生;误差与错误的区别.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2.知道测量有误差,知道误差和错误的区别.新课导入生活中我们通过眼睛直接判断物体的长短,但是我们的感觉总是可靠的吗?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来研究如何准确地进行测量.新知探究知识点
长度的单位一(1)复习学过的长度单位及单位间进率.了解长度单位还有微米、纳米等.(2)阅读课文了解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了解“米”的准确定义:光在真空中1/299
792
458s内所经路径的长度定义为1米.新知探究(3)认识长度单位的符号及单位间进率.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000m=103m;1dm=0.1m=10-1m;1cm=0.01m=10-2m;1mm=0.001m=10-3m;1μm=0.000001m=10-6m;1nm=0.000000001m=10-9m.新知探究1.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1)让学生说出所知道的长度测量工具如刻度尺等,然后教师出示一些常用的测量工具(刻度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让学生观察.
知识点
长度的测量二新知探究(2)让学生找出身体的哪些部位可以作为“尺”.①伸开手掌,从大拇指到中指指尖的距离,称为“一拃”.②伸开两臂的长度,大约等于身高;人步行时,平均一步的长度;某一个手指的宽度等.新知探究2.阅读课本材料了解一些长度或距离.3.刻度尺的使用:应做到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多次测量取平均值.链球菌半径(3~5)×10-7m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86m人头发丝直径约7×10-5m地球半径6.4×106m一张纸厚度约10-4m太阳半径7.0×108m我国铁路标准轨距1.435m日地平均距离1.5×1011m新知探究4.学生分组实验(1)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2)测量硬币的直径、硬币的周长.探究:不能直接用刻度尺放在硬币下进行测量,直径的位置难以判断,会使测量不准确.只能用间接的方法进行测量.新知探究方法1(卡尺法):如图甲所示,用直尺和三角板把硬币紧压在桌面边缘,借助两把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来进行测量;或用一只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如图乙,均可从刻度尺上读出硬币的直径d.根据公式L=πd求出硬币的周长.甲
乙新知探究方法2(滚轮法):在纸面上画一条直线,让硬币从某个记号开始,在纸面上沿直线滚动n周记下终点.测出线段长度s,先求出每周的周长L=s/n,再利用L=πd求出硬币的直径d=s/nπ.新知探究方法3(替换法):把硬币放在纸上,贴着边缘用笔画上一圈,再剪下对折,然后用刻度尺直接测量圆的直径d,即为硬币的直径.根据公式L=πd求出硬币的周长.新知探究方法4(化曲为直法):拿一纸条紧贴着硬币边包几圈,用一大头针在纸条上扎穿一个孔,然后将纸条展开平放,用刻度尺测出相邻孔间的距离L,就是硬币的周长.根据公式d=L/π求出硬币的直径.新知探究(3)测量一页纸的厚度,探究:纸的厚度为10-4m,用毫米刻度尺测不出一页纸的厚度,也测不出两页纸的厚度,但是能测出上百页纸的厚度,而一页纸的厚度只要把测出的厚度除以总张数就可以求出了.以多测少法:测量时取若干页纸(纸的页数要足够多),压紧后,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量出其总厚度L,然后将总厚度除以纸的页数n,求出每页纸的厚度l=L/n.新知探究(4)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道理与测量一页纸的厚度相同(以多测少法).测量方法:找一支圆铅笔,把细铜丝捋直,将金属丝在铅笔上依次密绕适当的圈数n,用有毫米刻度的刻度尺量出这个线圈的长度l,再将线圈长除以圈数所得的商就是金属丝的直径d=l/n.新知探究总结得出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刻度尺要贴近被测物体;刻度尺要跟所测物体平行;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数字+单位.新知探究知识点
时间的测量三新知探究2.时间单位复习学过的时间单位及单位间进制.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秒”的准确定义:铯原子振动9192631770次所需的时间定义为1s.时间单位的符号:时(h)、分(min)、秒(s).
新知探究3.秒表的使用练习使用秒表的方法;利用秒表测量自己一分钟内脉搏跳动的次数,然后用脉搏估算一段时间;用绳子绑住一支笔做成一个摆,测量摆摆动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新知探究任何实验测量结果都不可能是绝对准确的,由于受所用的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如在测量长度实验中,有的同学读刻度尺示数可能估计的偏大一些,而有的同学估计的可能小一些,而一个物体它的真实长度总是一定的,这个真实的长度叫做真实值.所以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差异,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知识点
误差四新知探究由于仪器本身不可能做的非常精确,实验者对实验的观察总会有偏差,因此误差总是存在的,不能消灭,但应尽量减小误差.新知探究错误与误差不同:错误是指不按实验操作的有关规定的做法,是不正确的测量方法产生的,所以只要严格按要求去做,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等.课堂小结一、长度的单位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二、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工具(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课堂小结三、时间的测量(1)计时工具(2)时间的单位(3)秒表的使用方法课堂小结四、误差(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种差别就是误差.(2)错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3)区别:误差不能消除,可以减小;错误可以消除.用方法.课堂训练1.迷你型变色龙是世界上最小的变色龙.如图所示,变色龙在指甲盖上静止,根据图片信息估测变色龙的体长约为(
)A.2cmB.5mmC.2mmD.5cmA课堂训练2.同学们在练习单位换算时有如下解法,下列计算过程中正确的是(
)A.5.2m=5.2m×100=520cmB.5.2m=5.2m×100cm=5.2×102cmC.5.2m=5.2×100cm=520cmD.5.2m=5.2÷1000=5.2×10-3kmC课堂训练3.播放一套完整的眼保健操的时间大约是(
)A.3hB.30sC.300sD.30minC第一章机械运动第2节运动的描述学习目标【重点】机械运动以及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物.【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因为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运动情况是可以不同的.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新课导入同学们,大家都喜欢去操场上活动.我们来看看操场上的情景.谁来说一说在这个足球赛场中,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运动同样具有丰富的科学知识,学好运动的科学,能够深入了解体育,还能深入了解自然.新知探究知识点
机械运动一1.你都见过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说一说你的根据是什么.2.讨论日常生活中有关运动的现象,并思考以下问题:①你从座位走到黑板前,这一过程中,你的什么发生了变化?②有一辆汽车停在路边和在路上行使有什么不同?③说天上飞的飞机是运动的,你的根据是什么?新知探究3.观察下列图片,并进行思考.珠穆朗玛峰正以平均每年1.8cm的速度上升日本茨城县鹿岛町与中国上海市的距离,由于板块运动每年缩短2.9cm新知探究整个银河系、喜马拉雅山、猎豹都在作机械运动;而树木、房屋以及桌椅也都跟着地球自转,同时绕太阳公转,它们也在做机械运动.可见,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运动.新知探究1.小红和小明同坐在一辆火车上,小红说火车动了,小明却说火车没有动.你们是否有这样的体验,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错觉?小组讨论:为什么会产生上述错觉?总结:乘客判断运动和静止所选的标准不同以后,会产生不同的判断.知识点
参照物二新知探究2.学生活动:把课本放在桌上,课本上放一把尺子,推动课本使课本沿桌面运动.讨论回答:(1)选择课本作标准,尺子和课桌是运动还是静止?(2)选择尺子作标准,课桌和课本是运动还是静止?
新知探究3.参照物:人们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总要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准.如果一个物体的位置相对于这个标准发生了变化,就说它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变化,就说它是静止的.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新知探究观察图片中的运动情况.选取地面为参照物,卡车是运动的;选取收割机为参照物,卡车是静止的.知识点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三新知探究课堂小结一、机械运动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自然界的物体都是运动的,即运动是绝对的二、参照物(1)说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做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2)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择的参照物,而参照物可以根据需要任意选择.课堂小结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对于同一物体而言,由于选定的参照物不同,所得出的结论会不同,即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课堂训练1.公元10世纪,谭峭在其著作《化书》中记录了很多科学现象及规律,如“作环舞者,宫室皆转”.环舞,此处可以理解为旋转舞蹈.在旋转舞蹈时,舞者认为周围宫室都在转动,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A.周围宫室
B.舞者自身C.脚下大地
D.院内树木B课堂训练2.小明乘坐大巴,他正对车窗固定好照相机,先拍到图甲,再拍到图乙,两张照片均拍到同一路灯和同样两辆小汽车X、Y.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A.以Y车为参照物,X车向西行驶B.以X车为参照物,Y车向西行驶C.以地面为参照物,X、Y两车都向东行驶D.以地面为参照物,X车的行驶速度比Y车的大A课堂训练3.2024年4月25日,搭载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八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在飞船和空间站对接过程中,飞船不断靠近空间站,这一过程中以空间站为参照物,飞船是
的.运动课堂训练4.如图是几个孩子在草地上做游戏的场景,游戏开始时,几个孩子在草地上位置如图a所示.当站在大树旁的小女孩转过身来时,每个人的位置如图b所示.请你判断,该过程中运动了的小孩有
(填序号1、2、3、4),理由是位置发生了变化.1、2第一章机械运动第3节运动的快慢学习目标【重点】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难点】建立速度的概念;“频闪摄影”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4.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新课导入在实际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快慢是人们关心的问题.如:在田径运动会短跑比赛中,人们最关心的是谁得冠军;人们外出旅行时,总是希望选择便捷的交通工具尽快到达目的地;军事上总是希望导弹、作战飞机能够飞得快些……问题: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新知探究知识点
速度一1.比较物体快慢的两种方法.(1)在游泳比赛中,观众和裁判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的方法是不同的.问题:请同学们说说看,观众用什么方法比较运动员游泳的快慢?裁判用什么方法比较运动员游泳的快慢?分析:观众的方法是看谁游在最前面;裁判的方法是看谁先到达终点,用的时间短.新知探究观众的方法实际上是:在相同时间内看物体运动路程的长短来比较快慢;裁判的方法实际上是:物体运动路程相同,看运动时间的长短比较快慢.新知探究(2)学生实验:“比较纸片下落的快慢”,体验两种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取两张16开纸,其中一张对折一次,另一张对折两次,为了使纸片平稳下落,可将纸片的两端向上叠起一部分,让它们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新知探究猜一猜:哪一张纸片下落的较快?试一试:结果与你的猜测一致吗?议一议:怎样比较纸片运动快慢?还有其他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吗?新知探究(3)讨论:一位同学百米跑用了12s,而一万米跑世界冠军的成绩大约是28min,怎样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思考:有两个小球各自的运动的快慢都不变,其中一个小球沿直线运动30m,用了1min;另一个小球沿直线运动40m用了50s.两个小球运动的时间、通过的路程都不相等,你能否判断哪一球运动得更快?新知探究分析:以算出在每1可s的时间内,两个小球通过的路程,谁的路程长,则运动的就快.总结:在运动的时间、通过的路程都不相等情况下,每一个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长的物体运动得就快.这样就将问题转化为在时间相等的情况下进行比较.新知探究2.在物理学中物体运动快慢的描述以人们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实践为基础,在物理学中用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在相同的时间内,物体经过的时间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由前面的计算知道,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可用公式v=s/t表示.新知探究介绍公式中符号的意义和单位: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每秒(m/s或m·s-1)新知探究
新知探究3.阅读课文中所给出的一些物体的速度值,了解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说明:第一宇宙速度是航天器沿地球表面作圆周运动时必须具备的速度,也叫环绕速度.新知探究1.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内容,提出问题:(1)物体怎样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2)物体怎样的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3)怎样粗略地描述物体的变速运动?知识点
匀速直线运动二新知探究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因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其速度应该是一个定值,与路程的大小和时间的长短无关,所以不能将v=s/t理解为v与s成正比,与t成反比.新知探究2.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小结:变速运动可以用v=s/t来计算,s是物体通过的某一段路程,t是物体通过这一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求出的v就是物体通过这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新知探究3.计算生活中的平均速度(1)学生尝试说明列车时刻表.(2)根据列车时刻表查询从襄樊到丹江的行程、运行时间.计算列车从襄樊到丹江运行的平均速度.(3)查列车时刻表计算列车从朱坡到老河口行程、运行时间.计算列车从朱坡到老河口运行的平均速度.课堂小结一、速度1.生活中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1)比较相同时间内谁走的远;(2)比较在相同长度内谁用的时间短.2.取单位时间或路程来比较它们的路程或时间.3.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s/t.单位:即m/s或m·s-1;常用单位是km/h或km·h-1.课堂小结二、匀速直线运动(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2)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其速度的大小常常是变化的,这种运动叫作变速直线运动.(3)变速直线运动也可以用v=s/t来描述运动的快慢.课堂训练1.一个物体正常运动的平均速度约为5m/s,该物体可能是(
)A.乌龟
B.老虎C.自行车
D.飞机C课堂训练2.甲、乙两辆汽车,他们运动的速度之比为3:2,他们所需的时间之比为4:3,两物体通过的路程之比是(
)A.3∶2
B.4∶3C.7∶5
D.2∶1D课堂训练3.如图是表示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这个物体(
)A.在0~4h内做加速运动B.在4~7h内做运动C.在7~10h的速度为15km/hD.0~4h内的速度比7~10h内的速度小D第一章机械运动第4节速度的测量学习目标【重点】平均速度的测量.【难点】平均速度的测量,秒表的使用.1.知道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2.了解平均速度是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或某一段路程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的物理量.3.会求出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新课导入在草地上滚动的足球,从房檐下落的水滴,从斜坡自动滑下的自行车等.思考:这些运动的物体速度是否变化?怎样知道速度是如何变化的?新知探究知识点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阅读课本中关于实验的内容,要明确该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各个器材的作用和用法.实验目的:练习用刻度尺和秒表测量变速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原理:v=s/t,需要测量的是运动小车通过的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新知探究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刻度尺、秒表、金属片.注意:刻度尺的作用是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测量范围和分度值,使用时要“放好”“读对”“记全”.金属片的作用是便于测量路程和时间.新知探究1.实验前的准备(1)将斜面调整好坡度:坡度既不能太大,这样会使小车滑下的时间太短;也不能太小,由于摩擦,小车可能无法自行下滑.还要调整好小车的运动方向,不要使它从斜面上中途滑下.(2)做好小组内人员的分工:操作小车,操作秒表,记录数据,要分工明确,并协调好.新知探究(3)练习用秒表计时:先将小车放于斜面顶端,将金属片置于斜面底端,并开始数数:“3、2、1、0”;读到“0”时操作小车的同学释放小车,负责计时的同学迅速启动秒表计时,当听到小车撞击金属片的声音时,计时的同学立即按下秒表,并报出数值.多练习几次,熟练以后会使测量的结果更准确些.新知探究2.分组实验要求按如图组装器材,注意调节斜坡坡度,小车运动到底端所用的时间越长,越容易计时,测量的误差越小.新知探究3.按照下列步骤进行:(1)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把s1和后面测得的数据填入下表中.(2)用秒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3)根据测得的s1、t1,利用公式v=s/t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新知探究(4)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2.(5)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路程运动时间平均速度s1=t1=v1=s2=t2=v2=金属片实验时注意观察停表的示数.新知探究金属片新知探究金属片新知探究金属片新知探究金属片新知探究金属片新知探究金属片新知探究金属片新知探究金属片新知探究金属片新知探究新知探究4.数据展示:将数据与其他小组对比,分析通过实验求得的不同路程里的平均速度是否相等?5.讨论总结:做变速运动的同一物体,在各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并不相等,平均速度描述的是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s这段路程或在t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严格地讲离开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平均速度是没有意义的.新知探究强调:求解物体通过某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时,一定要用物体通过的这段路程除以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注意对应关系.新知探究6.思考:(1)你的数据和其他同学相同吗?为什么?(2)如何得出小车在整段路程的后半段的平均速度?(3)为什么说到物体的平均速度时,必须要指明是物体在哪一段时间内或哪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新知探究7.填写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简单的实验步骤、实验数据的记录(一般用表格呈现)、实验结果.在实验报告的后面还可以提出问题并对本实验提出意见和建议,请同学们填写完整实验报告的内容.课堂小结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1.实验目的: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2.实验原理:v=s/t.3.实验器材:轨道斜面、玻璃球、垫块、刻度尺、秒表、挡板.4.实验步骤5.收集数据的表格.课堂训练1.甲同学和乙同学在平直公路上向北跑步,甲同学运动的s-t图象如图甲所示,乙同学运动的v-t图象如图乙所示.若以乙为参照物,甲向
(选填“南”或“北”)运动.南课堂训练2.如图所示,是用频闪相机拍摄的甲、乙球的运动照片.频闪照相机每隔0.02s曝光一次.甲、乙两球分别从a点竖直下落至b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球做匀速直线运动B.甲球的运动时间为0.08sC.甲球与乙球的运动时间之比为1:1D.甲球与乙球的平均速度之比为4:3D课堂训练3.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是贵阳市第三条建成运营的地铁线路,3号线开通运营大大缓解贵阳市交通压力.线路总长度约为43km,单程运行时间约为1.1h,则该线路列车单程平均速度约为
km/h(保留两位小数).39.09第二章声现象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难点】做好真空罩实验。我们周围的声音古筝演奏海浪新课导入鸟鸣切割金属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又是如何被我们听到的呢?知识点
声音的产生想想做做:把橡皮筋张紧到一定程度后,用手拨动。(1)你听到声音了吗?(2)橡皮筋在做怎样的运动?(3)这声音是由什么引起的?(4)当橡皮筋停止振动时,你还能听到声音吗?新知探究一想想做做:用两只手指轻轻地放在你的喉部,然后发出声。(1)你能感觉到喉部在振动吗?(2)你知道是什么部位在振动吗?新知探究新知探究
从上面的活动中可以发现,橡皮筋嗡嗡作响时,橡皮筋在振动;说话时声带在振动。大量的观察、分析表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方法
我们通过观察生活中一些与声音有关的现象,发现这些声音都是由振动产生的,由此得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这个一般性的结论。这里用到了归纳推理的方法。演示:研究声音的传播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注意声音的变化。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注意声音的变化。结论:空气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新知探究知识点
声音的传播二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声波声音在空气中怎样传播?新知探究液体能传播声音
大量实验表明: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作介质;传声的介质既可以是气体、固体,也可以是液体;真空不能传声。新知探究想想做做:请把你的耳朵贴在桌面上,让一位同学用手指甲轻刮桌子(不要让附近的同学听到声音)。由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发生的,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新知探究知识点
声速三声音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新知探究新知探究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就会被反射。我们对着远处的高墙或山崖喊话以后听到的回声,就是反射回来的声音。当障碍物离人较远时,发出的声音经过较长的时间(大于0.1s)回到耳边,人们就能把回声与原声区分开。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传给相应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通过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在这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如果只是传导障碍,而又能够想办法通过其他途径将振动产生的信号传递给听觉神经,那么人也能够感知声音。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作骨传导。新知探究科学世界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需要依靠介质(气体、液体、固体),真空不能传声。3.声速跟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15oC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课堂小结1.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叙述正确的是()A.手拍桌子,桌子振动发声B.有些乐器不振动也能发出声音C.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D.空气中声音每秒一定传播340m课堂训练A2.下列实验中,不是验证声音产生条件的是()A.说话时,把手指放在喉咙处B.弹拨吉他的弦后,立即把手轻轻放在吉他上C.敲击音叉,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D.将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入玻璃罩中,并用抽气机逐渐抽出罩内空气课堂训练D课堂训练3.下表列出了几种物质中的声速。请你至少写出两条信息:几种物质中的声速(m/s)(1)
;(2)
。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在同一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
第二章声现象第2节声音的特性学习目标1.了解声音的特性。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3.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重点】声音特性的三个要素及其影响因素。【难点】响度与音调的区别。新课导入
世界上的声音千差万别、各种各样。有悦耳动听使人心情愉快的乐音(如:音乐厅的演奏,歌唱家的歌唱);也有嘈杂刺耳,令人厌烦的噪声(如刹车时的摩擦声、打磨工件的声音、电钻的声音)。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声音的特性。
我们接触的各种声音,有的听起来音调高,有的听起来音调低。声音为什么会有音调高低的不同?什么因素决定音调的高低?知识点
音调一一1.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1)卡片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2)哪一次卡片振动得快?(3)你认为声音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快慢有关吗?有什么关系?想想做做2.钢尺振动(1)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使伸出桌边的部分较长。拨动钢尺,观察它的振动情况。逐渐缩短钢尺伸出的长度,重复前面的操作与观察。分析钢尺振动的快慢与它伸出的长度之间的关系。
(2)当伸出的长度减小到一定程度时,拨动钢尺就能听到较为清楚的声音,注意听它的音调。继续缩短钢尺伸出的长度并拨动钢尺,注意音调的变化。分析钢尺发出声音的音调与它振动的快慢之间的关系。
物体振动得快,发出声音的音调就高;振动得慢,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低。可见发声体振动的快慢是一个很重要的物理量,它决定音调的高低。音调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低,表示物体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
频率越高,表示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演示:观察声音的波形
我们可以发现:高音调的波形更密集一些,说明声音的频率较高;低音调的波形比较稀疏,说明声音的频率较低。
声音有音调的不同,也有强弱的不同。声音的强弱可以用响度来衡量。响度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声音的大小。怎样才能使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更响?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同学们能设计一些实验来证实你们的猜想吗?知识点
响度二(1)用细线把乒乓球吊起来,使乒乓球静止在竖直位置,恰好跟音叉的一个叉股接触。轻敲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2)重敲音叉,使音叉发出响度更大的声音,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3)比较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时,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有什么不同。(4)通过上面的探究活动,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演示:决定响度的因素
物体振动的幅度叫振幅。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人听到的声音是否响亮,除了跟发声体发声时的振幅有关,还跟人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发声体越远,听到的声音越小,响度越小。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特色叫音色。
知识点
音色三演示:比较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波形
我们能听出熟悉的人,熟悉的乐器的声音,是因为不同的人,不同的乐器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课堂小结1.音调、响度和音色称为声音的三要素。2.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大,音调高。3.响度指声音的大小,由振幅决定。振幅大,响度大。4.音色指声音的特色,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决定。课堂训练1.小刚在艺术节上用吉他弹奏优美的乐曲。对于吉他发出的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乐曲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B.用力拨动吉他弦可以提高声音的音调C.拨动不同的吉他弦可以改变吉他的音色D.变换手指按压弦的位置可以改变声音的响度A课堂训练2.如图是敲击音叉时示波器在相同时间内截取的二列声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低 B.甲的响度比乙的响度小C.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高 D.甲的响度比乙的响度大D第二章声现象第3节声的利用学习目标
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应用。【重点】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应用。【难点】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新课导入
医生通过听诊器诊断疾病;远处轰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汽车利用声波知道距离障碍物远近……自然界中的声现象非常多,声音在生活和生产中有很多的应用,你能列举一些例子吗?火山爆发会产生次声波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知识点
声与信息一通过声音获取信息的事例有哪些?1.从异常声音中获取信息(1)医生通过听诊器诊断疾病(2)汽车修理师傅听汽车发动机的声音判断故障(3)利用次声波确定地震、核爆炸的方位和强度2.回声定位: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如:蝙蝠觅食、利用声呐探测海洋深度、“B超”等。利用声呐探测海深利用声呐探测鱼群
有一艘漂在海面的渔船向水下的鱼群发出一个声信号,0.05秒后听到了这个声信号的回音,鱼群大约在海底多深?要计算出这个深度,还需要什么条件?蝙蝠的回声定位汽车的倒车雷达医生用B超查看胎儿发育情况超声波测速仪
超声波探伤仪烛焰为什么会抖动?声波能传递能量超声波产生的振动比可闻声更加剧烈。知识点
声与能量二超声波加湿器超声波清洗机
超声波碎石利用声获得信息和获得能量有什么区别?课堂小结1.声与信息(1)次声波的产生、特点及利用(2)回声定位的应用2.超声波传递能量的应用(3)超声检测技术的应用课堂训练1.医生给病人检查身体时,经常使用到听诊器,可以听到心脏跳动发出的微弱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我们平时不能听到心跳的声音,因为这个声音属于次声波B.听诊器增大了心脏的振幅,从而增大了声音的响度C.听诊器是利用了固体可以传声的原理D.医生可以判断病人的病情,是因为声音可以传递信息D课堂训练2.下列事例中不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的是()A.根据发动机的声音我们判断它是远离还是靠近我们B.学生听到体育课上体育老师的指令C.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断疾病D.利用超声波清洗脏了的眼镜D课堂训练3.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种刷牙方式既干净又舒服。下列声音的利用与电动牙刷的声音利用方式不同的是()A.登雪山时不许高声讲话B.超声波清洗钟表C.彩超观察胎儿的生长情况D.超声波为结石患者击碎结石C第二章声现象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2.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学习目标【重点】噪声控制的途径。【难点】噪声的危害以及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新课导入
放一段录像,先放出一段优美的旋律,然后放出一段嘈杂的声音。优美的声音使人心情愉快,而杂乱的声音则令人心烦意乱。那么,令人心烦意乱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它对人有没有危害?怎样才能有效地防止这些声音的产生呢?
噪声是严重影响我们生活的污染之一。从物理学的角度讲,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会发出噪声。
知识点
噪声的来源一
观察泡沫塑料块刮玻璃时产生的噪声的波形(左图),并与音叉发出的声音的波形(右图)作比较。噪声的波形没有规则,是杂乱无章的。乐音的波形有规则。广场舞的乐曲声为什么会有人不喜欢?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
妨碍人们正常工作和生活的声音都属于噪声。例如夜生人静时有人引吭高歌,这时的歌声就成了噪声。你周围常有哪些噪声?说说自己的感受并找到这些噪声的来源。1.以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人耳感知声音强弱的等级,0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2.噪声强弱的三条界线:大于90dB,会破坏听力;大于70dB,会影响学习和工作;大于50dB,会影响休息和睡眠。知识点
噪声的危害二街道上的噪声监测仪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传播声音振动经人耳引起听觉声音发生处声音的传播过程人耳知识点
噪声的控制三控制噪声的措施:(1)防止噪声产生;(2)阻断噪声传播;(3)防止噪声进入耳朵。航空母舰上的起飞引导员佩戴耳罩等降噪装备双层隔音窗1.噪声的来源及其波形特点。2.从物理学和环境角度来看,噪声分别指什么。3.噪声的危害。4.减弱噪声的途径。课堂小结课堂训练1.在学校、医院和科学研究部门附近,有如图所示禁鸣喇叭的标志。在下列措施中,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A.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 B.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C.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 D.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B课堂训练2.噪声已成为当今世界四大污染之一,控制噪声,刻不容缓,下列属于在传播途径中减弱噪声的是()A.中考期间考场周围禁止鸣笛B.摩托车安装消声器C.高铁两侧安装隔音墙D.工厂中的工人佩戴耳罩C课堂训练3.在下列场景内,关于噪声说法正确的是()A.为了保护工人听力,可以在工作车间内安装噪声监测器B.学校门口禁止鸣笛,是在防止噪声产生方面控制噪声C.高速公路边放置隔音板是在防止噪声产生方面控制噪声D.机场工作人员戴耳罩是在阻断噪声传播方面控制噪声B第二章声现象第5节跨学科实践:制作隔音房间模型1.了解声音的产生及传播条件。2.了解噪声的产生及防治措施。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学习目标【重点】声音的产生及传播条件以及噪声的产生防治措施的应用。【难点】制作隔音房间模型操作时隔音材料的选择及放置位置,模型房间的隔音性能测试。新知探究
一、项目提出当我们在家中弹奏乐器、欣赏音乐或观看电视节目时,有可能会打扰需要休息的家人和邻居。你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有同学设计了一个方案,打算将家中的一个房间改造为隔音房间,这样就不会彼此干扰。在方案实施前,我们可以通过制作模型来高效、经济地测试方案的可行性。请你根据以上思路制作一个隔音房间的简易模型,并测试它的隔音性能。
二、项目分析制作模型之前,我们需要考虑下面的问题。1.生活中哪些常见的物品能够充当“房间”?2.为房间隔音的材料要满足哪些要求?可以选用哪些材料?3.声音是如何传播的房间外的?隔音的材料应放在房间的哪些位置以及如何放置?4.怎样测试模型房间的隔音性能?
三、项目实施我们可以用包装盒或鞋盒充当“房间”,将一只闹钟放入其中模拟房间中发声的乐器或电视机。然后,在盒内的相应区域安装能够隔音的材料,制作隔音房间模型。
上网查阅资料,了解不同材料的隔音性能以及它们的特点,尽量从常见材料中选取合适的材料。在注意隔音性能的同时,也要尽量减小材料的厚度,最大限度地保证“房间”的空间。吸音棉隔音毯海绵隔音板聚酯纤维吸音板
测试时,通过手机或者计算机中的软件等先测量未作隔音处理时闹钟铃声的强弱,再测量经过隔音处理后闹钟铃声的强弱。通过比较前后的变化来评估模型的隔音性能。经过分析,我们选用一些简单的隔音材料来制作隔音房间模型,选用羽绒棉、棉布、海绵、泡沫板、报纸等作为隔音材料,并安装在在盒内相应区域,制作成隔音房间模型。设计表格并记录数据四、展示交流1.展示制作的隔音房间模型,并从隔音性能,空间占用率,材料是否易得、安全和环保等方面对模型进行评价。2.相互交流,总结经验并进行反思,尝试对制作的模型进行改进。3.如果有了真正的隔音房间,为了做到不打扰他人,也为了自己听力的健康,在使用时还要注意哪些问题?课堂训练实际生产、生活中,隔音材料常被用来制作()A.街头的自动噪声检测仪 B.飞机场工作人员佩戴的耳罩C.城市的禁鸣路段标志牌 D.体育馆的顶端和四周的墙壁B第三章物态变化第1节温度学习目标【重点】温度计的使用方法.【难点】使用温度计的注意事项.1.理解温度的概念.2.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4.了解体温计的构造及使用方法.新课导入面对这些美丽的风景,你知道哪些与它们有关的知识?这些问题都与温度有关,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来学习温度.新知探究知识点
温度一1.请列举生活中常见的高温物体和低温物体.2.当接触或靠近高温物体或低温物体时,你都有什么感觉?3.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新知探究1.思考:(1)今天的气温大约是多少?(2)你是根据什么知道今天的气温的?(3)靠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可靠吗?(4)有没有哪位同学有过凭感觉判断温度不准确的经历?知识点
温度计二新知探究2.观察温度计温度计的基本构造是什么?玻璃外壳细玻璃管玻璃泡刻度单位液体新知探究3.给出实验器材:装有红色水的口服液瓶,细塑料吸管.思考:(1)口服液瓶相当于温度计的哪个部分?(2)细塑料吸管相当于温度计的哪个部分?(3)红色水相当于温度计的什么?新知探究4.利用自制温度计比较两杯水温度的高低.思考:通过观察自制温度计的什么来判断水温的高低?把小瓶放入热水中,发现液柱
.把小瓶放入冷水中,发现液柱
.家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液泡里面有的用酒精,有的用煤油,有的用水银.上升下降新知探究5.思考:(1)用自制温度计能不能测出水的具体温度?不能.(2)与实验用温度计相比,自制温度计还缺少什么?量程和分度值.6.比较自己设计的温度计与实验用温度计的异同点,讨论自制温度计的改进方法.新知探究思考:(1)温度计上面的数字和字母是什么意思?(2)它能测量的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各是多少?(3)它的分度值是多少?(4)0℃是怎样确定的?100℃又是怎样确定的?(5)1℃是怎样确定的?知识点
摄氏温度三新知探究(1)数字表示温度数值;字母“℃”的意思:表示摄氏温度.(2)最高温度100℃,最低温度-20℃.(3)分度值:1℃.(4)摄氏度的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记作0℃,水沸腾时的温度,记作100℃.(5)1℃:0℃和100℃之间等分100份,每个等份代表1℃.新知探究几种常见温度的写法及读法: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7℃左右(口腔温度),读作:37摄氏度.珠峰营地的帐篷内,温度为﹣15℃,读作:负15摄氏度或零下15摄氏度.黑龙江省漠河市2023年1月的最低气温是-53℃,读作:负53摄氏度或零下53摄氏度.新知探究
温度计的使用规则:(1)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零刻度、测量的范围和分度值.(2)温度计所能测出的最高温度、最低温度的范围——测量的范围.(3)每一小格代表的温度值——分度值.知识点
温度计的使用四新知探究2.利用实验用温度计测量凉水的温度.并讨论要准确测出温度应注意哪些问题.如图所示操作中,哪些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什么?新知探究温度计使用的注意事项:(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2)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的液体后要稍等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新知探究阅读教材上有关体温计的介绍.思考:(1)体温计的结构与实验用温度计相相比较有什么不同?(2)温度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吗?为什么?(3)体温计每次使用前都应怎么处理?知识点
体温计五新知探究(1)体温计里面的毛细管,比实验室用的温度计更细,而且在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非常细的弯曲缩口.玻璃管非常细,这样当玻璃泡内的水银有微小的膨胀,玻璃管内的水银柱会有明显变化,因而更精确.新知探究(2)读体温计示数时要离开人体,水银变冷收缩,水银柱在缩口处断开不能退回玻璃泡,所以仍指示原来的温度.离开人体,水银变冷收缩,水银柱在缩口处断开不能退回玻璃泡,重新用体温计时,必须拿着体温计用力往,下甩,让水银再回到玻璃泡里,这样才能使用,否则测量出的温度不准确.(3)体温计每次使用前都应“甩一甩”,让水银回到玻璃泡内.课堂小结一、温度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二、温度计(1)工作原理:液体热胀冷缩.(2)构造:玻璃外壳、毛细管、玻璃泡、液体、刻度及符号.(3)使用方法:二看、一不、四要.三、摄氏温度(1)规定:把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2)单位:摄氏度(℃).课堂小结四、温度计的使用(1)会认:量程、分度值、零刻度.(2)会放: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在液体中,不要接触容器的底或壁.(3)会读:示数稳定,不能离开液体.(4)会看: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五、体温计体温计有缩口,使用前要用力往下甩.课堂训练1.正在发烧的小明的体温可能是(
)A.18℃
B.35℃C.39℃
D.55℃C课堂训练2.用体温计测定病人甲的体温,示数为38.5℃,如果该体温计未经甩过就用来测定病人乙的体温,示数也是38.5℃,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的体温一定等于乙的体温B.乙的体温不可能高于甲的体温C.甲的体温一定高于乙的体温D.乙的体温不可能等于甲的体温B课堂训练3.温度是表示物体
的物理量,如图所示是一支体温计,是根据
性质来测量温度的,读数为
℃.若没有甩就用它测量某实际体温为37.8℃的病人的体温,测得的结果为
℃.冷热程度液体热胀冷缩36.537.8第三章物态变化第2节熔化和凝固学习目标【重点】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本质区别;不同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难点】在方格纸上描绘固体熔化图像,根据图像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特点.1.能区别物质的气态、液态和固态这三种常见的状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3.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新课导入铁矿石在高温炉中熔化为铁水,从高温炉中倒出的铁水凝固成铁板;低温度实验室在低温状态下制得液态氧、氮和固态氧、氮;不同温度下的水的状态的变化.新知探究知识点
物态变化一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物质各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叫物态变化.新知探究联系生活:(1)把水放入冰箱的冷冻室里,水就会变成冰;把冰加入饮料中,冰从饮料中吸收热量就变成了水.(2)点燃的生日蜡烛的火焰旁边,固态的蜡不断地变成液态的蜡,流下来的蜡滴很快又变成了固态的蜡.(3)路桥施工人员把固态的沥青加热成液态,再把液态的沥青浇在路面上,液态沥青很快又变成固态.新知探究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作熔化,如冰变成水.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作凝固,如水结成冰.思考:物质熔化和凝固需要什么条件?不同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一样吗?知识点
熔化和凝固二新知探究实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提出问题: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猜想假设:熔化过程中一定要加热,所以物质一定要吸收热量,这时温度可能是不断上升的.新知探究进行实验:(1)4名同学为一组,选出1名同学作为组长,负责本组探究性学习,教师课前要对组长进行指导,交待实验中可能会遇到的一些问题和注意事项,确保实验能顺利进行.每一组分成两个小组,分别探究两种不同固体的熔化.(2)注意酒精灯和温度计的用法.新知探究(3)第1小组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要求从40℃开始计时,实验员每隔1min报告一次温度值和物质状态,记录员把数据填入记录表,并在坐标纸上描出对应的点;第2小组探究石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要求从50℃开始计时,实验员每隔1min报告一次温度值和物质状态,记录员把数据填入记录表,并在坐标纸上描出对应的点.分组讨论:如何用图像法分析所收集的数据?新知探究分析论证:各小组将描在坐标纸上的点连成一条曲线.根据图像分析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小组评估:回想实验过程,有没有可能在什么地方发生错误?进行论证的证据充分吗?实验结果可靠吗?交流合作:与同学进行交流.你们的结果和别的小组的结果是不是相同?如果不同,怎样解释?新知探究对比研究:分析两种不同固体的熔化曲线.知识点
熔点和凝固点三新知探究得出结论:(1)一类固体有确定的熔化温度叫晶体;如各种金属、冰、海波等.另一类固体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叫非晶体;如松香、沥青、玻璃等.(2)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3)晶体凝固时也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凝固点.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相同.材料阅读:阅读教材小资料“一些晶体的熔点”,认识熔点是晶体的一种特性,不同晶体熔点不同.新知探究知识点
熔化吸热、凝固放热四新知探究联系生活:北方的冬季很冷,为了妥善地保存蔬菜,人们会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水结冰时放出热,使地窖内的温度不致太低,保护菜不被冻坏.学以致用:请同学解释“下雪不冷化雪冷”这句俗语中包含的物理知识.课堂小结一、熔化和凝固
二、固体(1)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有熔点);熔化过程和凝固过程都是固液共存状态;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2)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和凝固都没有固液共存状态.课堂小结三、晶体熔化条件(1)温度要达到熔点;(2)能继续吸热.四、非晶体熔化条件(1)温度要达到凝固点;(2)能继续放热.课堂训练1.2023年12月初,山西迎来了入冬后的首次大范围降雪,部分地区积雪厚度达到10cm.相关部门及时在路面抛撒了“融雪剂”,极大地保障了人们的出行安全.积雪消融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熔化
B.凝固
C.液化
D.凝华A课堂训练2.有些冰雕作品制作过程是这样的,将水注入模具中,在低温下,水会逐渐形成冰雕作品,这一过程涉及到的物态变化和对应的吸放热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A.凝固放热
B.凝固吸热C.凝华吸热
D.凝华放热A课堂训练3.下列物质属于晶体的是(
)A.沥青
B.海波
C.玻璃
D.石蜡B课堂训练4.在“探究冰熔化”的实验时,为了方便观察和记录数据,最好选用
图的实验装置.根据实验图像丙可知,冰是
(填“晶体”或“非晶体”),熔化过程持续
.乙晶体4min第三章物态变化第3节汽化和液化学习目标【重点】沸腾、蒸发的特点及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难点】利用蒸发、沸腾的特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以及沸腾的条件.3.知道蒸发可以制冷.新课导入用棉纱蘸些酒精或水在黑板上写几个字.现象:不一会儿,字迹不见了.请同学们思考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们在日常生活中还有这样的经历吗?新知探究活动1:用塑料袋装一些酒精,把塑料袋放入热水中,塑料袋鼓了起来.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儿,塑料袋瘪了,袋里又有酒精了.新知探究思考:(1)酒精到哪里去了?(2)为什么塑料袋会鼓起来?(3)酒精为什么会失而复得?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作汽化,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作液化.新知探究我们生活中常会将冷水烧开,水烧开时有大量气泡冒出,“开”这一生活用语在物理学中叫作沸腾,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知识点
沸腾一新知探究思考:(1)认真观察过水的沸腾,将冷水加热至沸腾的过程中,水的温度升高了.如果持续加热,水的温度是不是会越来越高?(2)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有什么特点?新知探究活动2:“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提出问题]我们把水烧开称为沸腾,请同学们来说说你所见到的、感受到的沸腾现象?新知探究[猜想和假设]沸腾是日常生活中大家都非常熟悉的现象,请同学们相互讨论、思考和猜想.如:水沸腾时温度会上升,停止加热水不会沸腾……新知探究[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通过给出的器材,同学们讨论、思考,学会正确选择所需要的器材.知道器材的作用:酒精灯(加热)、加盖烧杯(盛水、防止热散失)、铁架台(支撑烧杯)、温度计(测水温)、陶土网(烧杯受热均匀).新知探究[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在进行实验时,进行分工合作,如计时、观察气泡的变化情况、温度的变化,正确进行实验操作,要求同学们将观察到的数据和现象记录在下表中.时间/min
温度/℃
气泡变化情况
新知探究[分析和论证]将实验数据进行处理,作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各组同学相互交流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说明.评估:同学们回顾自己的操作,评估探究的各个环节.新知探究[合作与交流]由于有许多探究活动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需要同学们之间的相互配合,懂得相互合作,在交流过程中不知不觉形成一种默契配合,关系融洽的友好气氛.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新知探究活动3:“纸锅烧水”,它的实验现象出乎意料,可以很好地说明由于水的蒸发吸热,使纸的温度低于着火点,纸锅也能够烧开水.新知探究地面上的水,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温度没有达到水的沸点也会变干.这种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蒸发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知识点
蒸发二新知探究活动4:(1)把酒精擦在手背上,能感觉到手背的“凉”,亲身体验蒸发吸热的效果.(2)把酒精反复涂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扇,可以观察到温度的降低而感受到蒸发吸热的过程.蒸发使液体和它依附的物体温度下降,有蒸发制冷的效果.新知探究活动5:(1)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的温度高低的关系.(2)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的关系.(3)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空气流通快慢的关系.液体温度液体滴数液体表面积液体表面的风液体种类蒸发快慢温度高1相同相同水
温度低1相同相同水新知探究归纳总结: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的表面积有关;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的温度有关;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表面空气的流速有关.液体的温度越高,液体的表面积越大,液体表面空气流动越快,蒸发的越快.新知探究(1)冬天手冷时,用嘴向手上“哈气”(缓慢吹气),手会感到暖和.若用劲儿向手上吹气,手不但不会暖和,反而觉得更冷.都是从嘴里出来的“气”,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感觉呢?(2)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外面进到屋里来,眼镜上立刻会有一层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是怎样产生的?知识点
液化三新知探究归纳总结:(1)将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2)水蒸气遇冷,降低到一定的温度时,就会液化.思考:那么除了降低温度之外还有没有别的办法可以使气体液化呢?想一想:家中使用的液化石油气是通过什么方法将石油气变成液体装在钢瓶里的呢?新知探究通过压缩气体的方法使气体液化,这种使气体液化的方法称为加压法.这种方法使气体的贮存和运输变得更方便.生活、生产中常用此方法使气体液化.(如石油液化气、打火机中的液化气、液态氢等)新知探究活动6:阅读教材“青藏高原上的‘冰箱’”的内容,逐步习惯用所学的知识认识生活,解释实际问题,利用已有的知识去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注意科学、技术、社会的关系.课堂小结一、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二、沸腾是剧烈的汽化现象,在液体的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沸腾过程要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沸腾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温度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课堂小结三、蒸发在液体的表面进行的汽化现象.蒸发的特点:(1)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2)只在液体表面发生;(3)缓慢的汽化现象;(4)要从周围吸收热量.四、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汽化的逆过程.气体液化的两种方式:(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课堂训练1.人游泳之后从水中出来,身上的水滴在阳光照射下会逐渐消失.这种现象属于(
)A.液化
B.升华C.汽化
D.凝固C课堂训练2.冬春季节变化的南阳老界岭风光无限,会出现许许多多的物态变化美景.下列初春物态变化实例中,由于液化形成的是(
)A.晨雾弥漫
B.霜打枝头C.冰雪消融
D.冰花璀璨A课堂训练3.如图所示,烧杯与试管中均装有水,用酒精灯加热烧杯底部,当烧杯内的水沸腾后,则试管中的水(
)A.同时沸腾B.稍后也沸腾了C.温度低于沸点,不会沸腾D.温度达到沸点,不会沸腾D课堂训练4.下列有关热现象的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
)A.0℃的冰比0℃的水冷B.人出汗后吹风扇会感觉更凉快,是因为吹风扇降低了室温C.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了水凝固放热D.体温计在使用前可以用沸水消毒C第三章物态变化第4节升华和凝华学习目标【重点】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难点】用升华吸热、凝华放热来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1.知道升华和凝华现象.2.知道升华需要吸热和凝华需要放热.3.能简单解释常见的升华吸热和凝华放热的现象.新课导入前面几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物态变化的知识.知道固态和液态、液态和气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那么固态和气态之间是否也可以相互转化呢?气态固态液态凝固熔化液化汽化(吸热)(吸热)(放热)(放热)??思考:二十四节气中有“霜降”一说,古时候人们认为霜是从天上降落的,故而称为霜降.你赞同这个观点吗?通过今天的新课学习,就能知道答案了.新知探究1.探究碘的升华和凝华【提出问题】固体和气体之间到底能不能直接发生变化.【猜想与假设】猜想1:把碘加热后会变成液态碘.猜想2:把碘加热后会变成气态碘.知识点
升华和凝华一新知探究【设计实验】探究固体和气体之间到底能不能直接发生变化.参照下图选择需要的实验器材:开水、冷水、烧杯、碘锤.新知探究【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1.把碘升华和凝华管放入热水中,仔细观察现象.2.当固态的碘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后,将试管从热水中拿出,再放入凉水中,碘蒸气又会变为固态的碘.新知探究【评估】实验过程中,给烧瓶里的碘加热,看到什么现象?有无液态碘出现?有没有可能在什么地方发生错误?【交流与合作】把你观察到的物理现象与同组的同学讨论、探究一下,同时进行相互交流,得到正确答案,并得出结论.归纳总结:加热时,碘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这种现象叫升华,冷却时,碘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这种现象叫凝华.新知探究2.升华与凝华(1)升华需要吸热吗?凝华需要放热吗?(2)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①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片,过一段时间就会变小,最后不见了,这是一种什么现象?新知探究②冬天,晾在室外的湿衣服会结成冰,但结冰的衣服也会慢慢变干,这是为什么?③北方秋、冬两季,早晨出现霜、窗玻璃上出现冰花、树枝上出现雾凇,这些都是什么现象?④冰棍外表的“白粉”是怎样形成的?利用干冰储藏食物,运输食品的原理是什么?新知探究3.升华吸热、凝华放热的应用(1)思考:引入时的疑问“霜降”的实际成因.(2)有这样一个例子,用久的灯泡会发黑,你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其中的道理吗?新知探究注意: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不多见,要记住几个常见的现象.(3)人工降雨闷热的夏天迟迟不下雨,就可将装有“干冰”的炮弹射到乌云密布的天空.不一会儿,瓢泼大雨倾盆而下.思考:在云层中抛撒干冰为什么会促成降雨?提问:人工降雨的全过程经历了哪些物态变化?新知探究(4)在舞台上撒干冰制造白雾.思考:在舞台上撒干冰为什么会出现白雾?说一说这里包含的物态变化名称.新知探究1.水的三种状态分别是冰、水和水蒸气.在如图所示的括号中填几种物态变化,并说明它们之间转化过程的名称以及吸热、放热的关系.知识点
水循环二升华凝华汽化液化凝固熔化新知探究2.水资源缺乏是当今社会的一个大危机,我们应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水?阅读教材“水资源”,了解水循环,并说说自己的想法.总结:我们不仅需要在技术上使用节水器具、优化用水系统的运行,更需要每个人提高节水意识、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共同保卫我们的蓝色家园.课堂小结一、升华(1)定义: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2)升华过程吸热.(3)升华吸热的应用:用干冰获得低温、用干冰人工降雨.(4)常见升华现象:用久的白炽灯灯丝变细.衣柜内的卫生球变小或消失.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课堂小结二、凝华(1)定义: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2)凝华过程放热.(3)常见的凝华现象:霜的形成、冬天窗玻璃上的“冰花”.课堂训练1.某物质从状态M因发生物态变化放热变成状态N,其中M具有流动性,而N形状固定,则发生的物态变化(
)A.可能是熔化
B.一定是凝固C.可能是凝华
D.一定是升华C课堂训练2.如图所示,关于水的三态之间转化过程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标注都正确的是(
)B课堂训练3.北方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结“冰花”,“冰花”是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生成的,出现在玻璃窗的
(选填“内”或“外”)表面,此时小芳拿起湿抹布去擦时,抹布却粘在了玻璃上,这是因为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凝华内凝固第三章物态变化第5节跨学科实践:探索厨房中的物态变化问题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学习目标【重点】发现日常生活中与物态变化相关的问题.【难点】对“探索厨房中的物态变化问题”的活动方案的设计及实施过程.1.能从物理的角度认识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2.能发现生活中的物态变化规律.3.能初步运用物态变化知识,解释和理解生活中的物态变化问题.4.能对探索厨房中的物态变化问题的活动方案、实施过程及结果进行解释.新知探究一、项目提出厨房不仅是加工食材的场所,也是日常生活中充满物态变化的“实验室”.烹饪过程涉及各种物态变化,例如,水的沸腾、食用油从液体到气态的蒸发、冰冻水饺中的冰在热水中的熔化等.新知探究这些变化不仅是烹饪过程中的自然现象,也是我们掌握烹饪技巧、提高烹饪效率、提升食物品质的关键.我们可以从物理学的角度观察、分析这些现象,了解食材烹饪中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建议.新知探究二、项目分析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可以先从观察厨房开始,发现厨房中的哪些现象与物态变化有关,再分析这些现象中的物理问题.新知探究1.观察厨房中的物态变化,分析这些物态变化对烹饪的影响.2.从物理学的角度,对烹饪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和总结认识体会.3.实施改进建议,描述实施后的情况,并评估其效果.新知探究三、项目实施(一)观察厨房中的物态变化描述这些物态变化发生的条件、过程与结果.分析物态变化的有关规律或相关参数对烹饪的影响.下表记录了一些厨房中的现象和相应的物态变化:新知探究厨房中的现象涉及的物态变化为了煮熟饺子,需要持续烧水一段时间水沸腾后打开锅盖,会出现大量“白雾”长时间敞口放置的食用油会减少在烧水过程中,需要不断加热,水沸腾后温度稳定在100℃,一些水会从液态变为气态的水蒸气水蒸气接触周围的冷空气或低温物品,会液化成小水滴食用油由液态变为气态,蒸发了新知探究厨房中的现象涉及的物态变化食材放进冰箱冷冻室中一段时间后会变得坚硬将冷冻食材从冰箱中取出一段时间后,食材又会变得“柔软”将食材从冰箱的冷藏室内取出,表面会出现“水滴”空气中的水蒸气在低温条件下凝华成冰,包裹在食材外部,食材中的水在低温环境中凝固结冰食材上的冰融化成水,空气中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防溺水安全演讲稿15篇
- 小班家长会发言稿模板(范文10篇)
- 离婚应诉答辩状
- 社会公德演讲稿
- 银行竞聘演讲稿5分钟左右(7篇范文)
- 木偶奇遇记读书笔记14篇
- 《三毛流浪记》读后感集锦15篇
- 2024年不锈钢、镍纤维及纤维毡项目资金需求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3年阀门和龙头资金需求报告
- 二年级英语电子教案下册
- 五年级上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练习100道及答案
- 心衰健康宣教课件
- 2024年广东省公需课《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与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考试答案
- 无机及分析化学考试题(附答案)
- 钻孔灌注桩桩工程隐蔽验收记录表格及填写范本
- 中国花鸟画各个时期艺术特点探析
- 教育实习对学前教育师范生职业认同的影响-幼有所育政策背景下的研究_2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角的度量 整理和复习》教学课件
- 【教案】《认识计算机硬件设备及作用》教学设计
- ERP系统常见物料分类及编码规则
- 卧式车床电气控制电路设计毕业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