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教学管见_第1页
古诗教学管见_第2页
古诗教学管见_第3页
古诗教学管见_第4页
古诗教学管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论文标题:古诗教学初探作者单位:安徽省阜阳市阜纺小学作者姓名:姜 伦内容摘要:一、诗吟百遍意自现,潜移默化渐形成二、转换角色入诗里,身临其境易感知三、新旧知识紧联系,穿针引线巧串成四、提纲挈领抓关键,景情交融现意境五、见缝插针勤诵读,日积月累功自成关键词:多吟、入境、串联、悟情、积累古诗教学初探安徽省阜阳市阜纺小学 姜 伦众所周知,幼小时期的启蒙教育将会影响人的一生,如同素丝初染,“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墨子)。古诗词作为我国古代文学园林中的一枝娇艳的奇葩,馥郁芬香,像一股潺潺无尽的甘泉,千百年来,滋养了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文人墨客,对他们情感的熏陶、心灵的升华、个性的形成、人格的发展起到

2、了难以估价、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古典诗词的内容广博,包罗万象:人间情谊,国家兴衰,生活哲理,田园山水无所不有,这些都是先辈智慧的结晶,经验的总结,情感的沉淀,千百年来,历经淘洗,长久不灭,依然熠熠生辉,越发光彩夺目。在语文教学中,古诗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然而,由于古诗中所描述的景、物、人、事,都远离当今学生生活的时代,因此,同学们很难把握诗的内涵。在二十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对古诗教学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讨,现把教学中的体会和感悟归纳总结如下:一、 诗吟百遍意自现,潜移默化渐形成对于少年儿童来说,他们处于审美能力的初始形成阶段,而短小精悍、节奏优美、形象生动、内涵深远的古诗词正是培育和积累审美

3、经验的绝佳材料。通过诵吟古诗,既能提高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进而增加其高品位的艺术修养。古诗是作者由生活上升到文字、由面凝缩到点的艺术结晶。读者可通过诵读,驰骋想象,展开联想,将文字还原成场景,将“点”再次扩展成“面”,从而得到深刻的审美体验。这样通过循序渐进的积累,学生的艺术修养就会潜移默化地形成,并逐步提高。比如教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作者在大雪纷飞的时候,由嗅到梅花的幽香而发现墙角梅花傲风斗雪、凌寒怒放的动人景象,作者情由所感,心有所悟,便写下此诗。学生可在老师的引导下,反复吟诵,通过联想和想象,就会自然而然地把“墙角”的“梅花”,看作是身处

4、逆境中的品行高洁之士,将“凌寒怒放”理解为顽强斗争精神的象征,由此自然地受到顽强的意志品质方面的教育。这种教育不是概念化的、浅附外在的、强加给人的,而是生动形象的、蕴藏内涵的、自省自觉的,因此可以潜移默化地自然接受。当学习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们只需简单疏理顺通字词,通过反复吟读,即可体味到洋溢在字里行间的那股浓浓的亲情,以及子女应该感念亲恩,报答慈母的良好诫勉。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可以说是脍炙人口,前两句写落日黄河,其景象苍茫浩大,一点儿也没有常人那种日薄西山的颓衰之感。后

5、两句虽据真写实,通俗如常,却呈现出勃勃向上的进取精神,气势恢弘。同学们通过大声吟诵,其意便可心领神会。二、 转换角色入诗里,身临其境易感知关于古诗的教学,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志象;如果抓住精要之处,指导一二句话,也许就够了,不一定需要繁复冗长的讲话”。我国有许多优秀的古代诗歌都充满了诗情画意,教学古诗时,可以将学生领入诗的意境中,去体验诗人当时的情感,诗情画意地去教古诗,体现出古诗的诗情画意来。例如讲授宿新市徐公店一诗时,让学生在充分理解每一句诗意的同时,把诗句变成一幅优美的风景画,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亲自动手绘出诗所描绘的图画,使他们在体验创作乐趣的同

6、时,从中受到情的感染,美的熏陶。之后,再引导学生自己演一演“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的场面,使意境更加立体化,使画面鲜活起来;学生在扮演诗中角色的时候,充分调动出了已有的知识和生活体验,把诗句没能描绘出的生活景象想象并展示出来,极大地丰富了诗所描绘的画面,也成功地体验到了诗的意境和情感。学完这首古诗之后,再采用以诗引诗的方法,让学生把自己学过或读过的同类型的古诗,照此方法演一演、画一画、练一练。学生在似曾相识的诗句中,很容易体会到诗的情感和意境。三、 新旧知识紧联系,穿针引线巧串成学习实践证明,新知识的学习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的,牢固地掌握学过的知识,并巧妙地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将

7、有助于新知识的学习。据此,在教学古诗望庐山瀑布时,我便让学生联系曾经学过的现代诗瀑布,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运用旧有知识,理解新知识,通过讲解诗意,训练说话,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古诗望庐山瀑布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优秀作品,诗人展开想象的翅膀,描绘出一幅气势磅礴的飞流瀑布图。那么,如何让学生去感受磅礴雄伟的气势呢?在学生吟诵此诗时,在欣赏诗的意境、感受诗所描绘的美景时,可以让学生联系已学易懂的瀑布诗,巧妙地进行知识的迁移和对接。在学生感受“瀑布挂前川”时,让其想象“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在学生体会“飞流直下三千尺”时,让他们想象瀑布发出的巨大声响,“好象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

8、林”;水从高处冲到潭下,溅起团团水雾,随风扬起,“如烟、如雾、如尘”。这样,学生通过新旧知识之间的巧妙联系,感受深刻,理解得透彻。在口述诗意时,有一位学生居然这样描述:太阳照在香炉峰上,紫色的烟雾不断地升腾;远远望去,瀑布就像挂在山前的一条河流,真是“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瀑布从高处飞快地直泻下来,足有千尺长啊!发出的巨大声响,“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水从高处冲到潭下,碎水飞溅,升起一团团水雾,“如烟、如雾、如尘”,这可能是银河从九天之上落下来了。古今两首“瀑布”诗联系运用得多么好!四、 提纲挈领抓关键,景情交融现意境诗的意境是诗人内在的情感(即意)与外界的事物(即境

9、)的有机结合而创造出来的鲜明、生动、含义深刻的生活画面。诗人往往依托它蕴含丰富的内容,寄托强烈的感情,阅读时就要启发读者充分展开联想,领悟其弦外之音,言外之意,从中受到感染与熏陶。因而,在教学古诗时,要引导学生通过诗句去分析其中丰富的内涵,领会诗人强烈的感情,并从中发掘诗的深刻含义。要做到这一点,再现诗的意境便是关键。有道是“一切景语皆情语”,这可以从景物入手,让学生进入诗的意境,在头脑中形成鲜明、完整的景象,然后再逐步引导学生去品味、感受意境中诗人所表达的感情。例如学习古诗早发白帝城,这是李白在遇赦时,离白帝城乘船沿江东下时所作。全诗采用叙述和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描绘出一幅富有神话色彩的艺术画

10、面:晨曦初露,彩霞满天,从白帝城飞出一叶扁舟,沿着滚滚长江顺流直下;两岸猿声,不绝于耳;层峦叠嶂,夹道迎送多么美妙的一幅长江三峡舟行图啊!乍一看来全是写景,那么诗人抒发自己怎样的感情呢?抓关键词句仔细揣摩,便可再现诗的意境。开头,诗人用一个“辞”字,把告别白帝城时的气氛渲染得自然而亲切,接着用“千里江陵一日还”相对照,表现了诗人轻松愉快的心情。用“啼不住”修饰两岸的猿声,足见诗人当时的喜悦心情。而以“轻”饰“舟”,便可见诗人的心情之轻松。通过这些关键词句的点拨,由景悟情,意境也自然展现,再诵读起来便更觉酣畅淋漓、气势涌动、欢乐之情跃然纸上。诗人披霞乘舟,顺江东下的鲜明形象便历历在目,其欢悦之情

11、也溢于言表。体会了诗的“境”,感悟了诗人的“情”。读者自然会进入诗的意境,和诗人产生共鸣。五、 见缝插针勤诵读,日积月累功自成少年儿童大量诵读古诗词,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而且古诗词中关于理想、道德、情感意志等方面的思想情感,也会先入为主,在潜移默化中产生效应,影响他们的心灵,启迪他们的人生。为此,在日常教学中,我便见缝插针,引导学生学古诗,效果非常明显。一是上课时注意相关链结和恰当引用,二是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开设“学古诗”专栏,每周一首。开始老师根据学生实际,结合课文知识,选取诗的内容;随着年级的增长,可让学生自行选取,轮流抄写,张贴在专栏内,学生再将其抄写在书上或专用的本子上。利用早读、课前等时间,带领同学们诵读,通过读,感悟诗的意境,理解诗的大意,领会诗的感情。每节语文课前,预备铃声一响,就像课前唱歌一样,全体同学古诗朗读或背诵一遍。这样,一个星期下来,一首诗就会背会默了。此外,我还让学生每天晨起,将学的古诗温习一下,周末把所学的古诗进行复习整理。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日积月累,成效自然显著。学生多积累一些优美的诗文,底气就更足了。有了底气,才会有灵气,对他们将受益终生。古典诗词是我们伟大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结晶和艺术瑰宝。近年来,在小学语文教学的研讨中,提倡拓展阅读古典文学作品的空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