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性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观察_第1页
糖尿病性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观察_第2页
糖尿病性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观察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格式论文糖尿病性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性白内障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8例(66眼)糖尿病性白内障与同时期58例(67眼)老年性白内障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进行临床分析与比较。结果糖尿病性白内障术后并发症多,但经术后积极正确处理均能得到控制,视力恢复满意。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品体植入术治疗糖尿病性白内障是安全有效的。关键词糖尿病;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糖尿病性白内障,是常见白内障病种之一,它严重影响了糖尿病患者的视力,给患者生活上带来许多不便,通过手术治疗,术后可以极大的改善患

2、者视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将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XXXX年的58例(66眼)糖尿病性白内障与同时期58例(67眼)老年性白内障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进行临床分析与比较,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糖尿病组58例(66眼),男24例(28眼),女34例(38眼),其中单眼50例,双眼8例,年龄最大83岁,最小19岁,平均66.9岁。术前根据糖尿病诊断标准1确诊,58例均为II型糖尿病患者,病史最长11年,最短6个月,平均6.3年,术前通过饮食方法、口服药物或肌内注射胰岛素治疗后空腹血糖均不超过8.3mmol/L,对照组为随机收集在同时期施行同样手术的58例(

3、67眼)血糖正常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男30例(35眼),女28例(32眼),其中单眼49例,双眼9例,年龄5282岁,平均68岁,两组术前视力光感-0.3。1.2 手术方法术前30min肌内注射苯巴比妥0.1g,滴复方托叱卡胺充分散瞳。术前滴0.5%爱尔卡因(美国Alcon公司)2次,分别于术前5min及放置开睑器后,每次12滴。剪开结膜,烧灼止血,于右上方巩膜作反眉形隧道切口,长约67mm(内切口稍大),注入粘弹剂,用截囊针作开罐式截囊或连续环形撕囊,水分离并使核脱入前房,注粘弹剂于核下,用晶状体圈匙托出晶状体核,清除皮质并植入人工晶体,切口不缝合,个别水密不良者,间断缝合12针2。所有手术

4、由同一手术者主刀完成。1.3 术后处理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起给予复方硫酸新霉素滴眼液滴眼,每天36次,前房有纤维素性渗出者,给予典必殊滴眼液滴眼,瞳孔后粘连者给予复方托叱卡胺滴眼液活动瞳孔,定期检测血糖。2结果2.1 术中并发症后囊膜破裂9眼,其中糖尿病组5眼,对照组4眼,经处理囊袋内植入人工晶体4眼,植入睫状沟2眼,植入前房型人工晶体3眼2.2 术后并发症见表1。3讨论3.1 糖尿病性白内障是目前常见的眼科疾病,由于糖尿病患者易发生前房出血、创口愈合延缓、感染等手术并发症3,因此,过去对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施行手术多持谨慎态度,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手术设备的更新及显微手术水平的日渐提高,糖尿病性

5、白内障手术已得到广泛开展,但糖尿病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的处理均有其特殊性,应正确对待:(1)术前应控制血糖,一般认为手术时血糖在5.5513.88mmol/L之间较为安全1,通过本组病例。我们认为只要术前准备充分,包括术前控制好血糖,可以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2)研究表明4,手术时间与术后血糖呈正相关,即手术时间延长,损伤程度加重,术后血糖明显升高,因此,提高手术熟练程度,缩短手术时间,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本文所有手术均由同一手术者主刀完成,由于术者技术娴熟,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极大的减少了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3)术后也应积极控制血糖,术后血糖与并发症有密切关系。本组患者术后血糖均

6、保持在8mmol/L左右,无一例出现前房出血、感染、创口愈合延缓等并发症。3.2 糖尿病患者较非糖尿病患者手术并发症明显增多6,从表1中可以看出,糖尿病性白内障术后眼前节反应如角膜水月中、纤维素性渗出、色素弥散、虹膜血粘连、后囊混浊等均高于非糖尿病患者,但经局部用药治疗后均能得到有效控制。3.2.1 角膜水月中由于糖尿病患者房水中葡萄糖成分含量过高,导致角膜内皮功能异常,脆性增加,易于损伤,可致术后角膜内皮出现不同程度的混浊、水月中、皱褶等,这些一般均可在术后1周左右消退。本组糖尿病性白内障组的角膜水月中为22.7%,而对照组仅为9%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2

7、色素弥散糖尿病患者虹膜色素上皮呈空泡样变性,手术中色素即从变性的色素上皮中播散出来,加之手术创伤及灌注液冲击,亦成为色素弥散的重要原因。一般经局部使用激素治疗后2周左右消失。本组糖尿病组的色素弥散为9%而对照组仅为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3 纤维素性渗出糖尿病患者血一房水屏障异于正常人,手术的创伤可加重这种异常,使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炎性物质如前列腺素、缓激肽的释放致使房水中致炎因子的增多,加重炎症反应。一般经局部大剂量使用激素治疗,大部份病例12周内消除,但有的形成机化膜附着于瞳孔与人工晶体表面,导致虹膜后粘连。本组糖尿病白内障组的纤维素性渗出为12.1%

8、,而对照组为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3 本文两组患者术后随访2周,视力均有明显提高,从表2中可以看出术后矫正视力0.4者,糖尿病组为69.7%,老年性白内障组为73.1%,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报道相同5。矫正视力<0.1者,糖尿病组有3例,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出期者,对照组有2例,其中1例为视神经萎缩,1例为老年性黄斑变性。3.4 糖尿病性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后是否导致黄斑水月中、渗出性视网膜病变、虹膜红变及促进非增殖性视网病变转变为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等,学者们有不同看法5。本组观察病例均未发生上述并发症,可能与本组样本偏小及观察时间短有关。综上所述,对于糖尿病性白内障,只要术前准备充分,同时术中有娴熟的显微手术技巧,术后便可极大地改善患者视力,而术后并发症经过及时正确处理均能得到有效控制,因此我们认为应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糖尿病性白内障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参考文献1钟学礼.临床糖尿病学.上海科技出版社,1991:293-296.2梁策,陈小梅,陈洁.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