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开发建设的主要经验_第1页
园区开发建设的主要经验_第2页
园区开发建设的主要经验_第3页
园区开发建设的主要经验_第4页
园区开发建设的主要经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园区开发建设的主要经验回顾过去的13年,园区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在竞争中寻求主动,在规划开发、招商引资、科技创新、节能环保、社会建设、体制创新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一)坚持科学规划,有序推进实施,不断提升开发建设水平科学超前、先进合理的规划,是促进资源整合、凝聚开发合力、保障开发水平、增强开发区持续竞争力的基础和前提。“规划先行”、“规划即法”是园区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也是最值得推广的园区发展理念之一。园区开发之初,就借鉴新加坡和国际先进城市规划建设经验,编制完成富有前瞻性和科学性的总体发展规划,并先后制定300余项专业规划,形成了严密完善的规划体系。所有规划项目严格实行招投标制度,重点区域

2、和重要景观项目规划设计面向全球公开招标。在规划中率先引入“白地”、“灰地”、“弹性绿地”等先进理念,对短期内不明确用途的地块实施弹性控制,有效提高土地开发效益和集约利用水平。园区规划注重实施,坚持以规划引导建设、以城市设计指导地块开发,强调规划执行的权威性与强制性,对不符合规划要求的项目,坚决实行“一票否决制”,对开发建设过程中投资者超出规划范围的要求,严格执行“违规申请”相关程序。目前,园区开发现状与13年前的总体规划蓝图基本一致,为投资者营造了可预见的、低风险的投资环境。借鉴新加坡“需求未到,基础设施先行”的做法,按照“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开发建设原则,适度超前建设重要的基础设施

3、,严格按规划功能区域和控制指标整体推进开发,所有重大项目全部进行环境影响评估,所有建设项目全部实行一站式审批,纳入有形市场招投标,所有建筑工地全部使用商品混凝土,避免了滚动开发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保证了开发建设的高强度与高水准。中新合作区每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平均投资强度达到5.6亿元,首期8平方公里建成区平均建筑密度达60%、容积率达1.3,接近新加坡中心城区水平。(二)坚持全球定位,创新招商方式,不断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园区始终突出招商工作的龙头地位,积极拓展招商思路,构建招商网络,创新招商方式。充分发挥中新联合招商体制优势,坚持大小项目并举、内资外资并举、二三产业并举、存量升级与增量引进并举的方针

4、,先后建立以管委会招商局、科技招商中心、各镇招商中心以及CSSD招商部和各国有公司为主体的专业化招商队伍,开创性地实施小分队、多批次“敲门招商”,注重运用以商引商、中介代理招商、行业主题招商、网上信息招商、投资代建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及创投参与、债券发行、上市并购等多种有效手段,形成严密高效的招商网络资源,使园区常年保持数百个项目源和数十亿美元的项目储备规模。园区倡导“择商选资”理念,将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基地型、旗舰型项目作为招商重点,瞄准世界500强及其关联项目,引进位居产业核心地位的龙头项目,带动相关配套项目进驻。近年来,根据经济全球化新趋势和产业转移新变化,园区坚持内资项目与外资项目招商

5、并举,统筹兼顾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发展,更加注重招商资源向科技项目、服务业项目、税收型项目转移,加快从招商引资向择商选资和招才引智转变。(三)坚持科技兴区,注重载体建设,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园区始终把科技进步作为立区之基、强区之本,在不断扩大外来技术溢出效应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原始创新与集成创新能力,加快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从“资源依赖”向“科技依托”、从“园区制造”向“园区创造”转型。园区先后制定出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园区、鼓励设立研发机构等10多项扶持政策,启动实施 “科技跨越计划”、领军人才创业工程、310工程(重点培育10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密集型企业、10家

6、快速裂变增长的科技型上市企业、10家技术先进型服务外包领军型企业),建成集成电路(IC)设计、软件评测、人才培训、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认证以及生物医药、纳米技术等一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设立、集聚各类风险投资、创业担保、产业投资等基金规模超过200亿元。园区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和载体建设力度,平均每年科技投入增长30%以上,尤其是近年来,科技三项经费连续3年实现翻番增长。注重发挥国资先行示范带动作用,先后出资70亿元组建成立了创投集团、科技发展公司、教育投资公司等国资创新投资主体,规划建设创新功能载体800余万平方米,建设了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区、国家纳米技术国际创新园、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

7、、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电子信息产业基地、集成电路产业园、动漫产业基地和中国软件欧美出口工程试点基地等8个国家级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园区依托良好的产业基础,积极推进企业与中科院、清华大学等科研院校在项目开发、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工程中心及实验室建设、产学研联合体建设和研究生培养基地等领域广泛合作。积极与武汉、长沙、西安、成都等中西部地区开展技术交流与人才合作,组织科技人才互动与大学生就业招聘活动,并为华中科大、西安交大、中科大等中西部高校或研究机构提供上亿元资金支持。通过与美国、以色列、韩国等国家共建研发平台、联合攻关、引进海外成熟技术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四)坚持节能减排

8、,保护生态环境,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园区十分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管理,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环境保护和建设的积极性,争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示范区。园区以构建生态文明为核心,全方位引入了“功能分区”、“项目分类”、“产业引导”、“雨污分流”、“清洁能源”、“废污控制”、“景观绿化”等先进环保理念,建立了“污染禁入生态缓冲雨污截流集中供热垃圾处理”五道环保防线,建设了覆盖全区的环保基础设施,安装污水管网成分构成(TOC)在线监测系统,实现区域污水处理水质远程监控,从源头上消灭和减少了污染,大大节约了末端治理成本,初步建立以环境保护规划为龙头,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兼顾源头控制与全过

9、程治理的环境保护体系。坚持从污染预防、总量控制入手,强化环保前置审批,推行绿色招商,对能源、资源消耗高、环境风险大的项目实施一票否决。开展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试点,积极引导企业开展清洁生产、中水回用、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等循环经济试点和ISO14001环境体系认证等活动,区内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和固废综合利用率分别达92%和95%,大力开展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建筑创建活动。实施 “碧水、蓝天、绿地”工程,构筑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屏障,持续开展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多层次、多功能、立体化、网络式的绿地生态系统和城市景观水系。注重加强对重点排污、排气单位的监管,加强交通运输、建设工地产生的废气、

10、扬尘控制管理,加强湿地保护,不断优化空气、水体等环境质量。积极保护和开发利用园区特有的自然生态资源和有价值的历史文化遗址,构建独特的城市人文环境,形成自然、清新、生态的城市环境风貌。(五)坚持以人为本,发展社会事业,不断推进和谐园区建设始终突出以人为本、统筹发展,坚持发展与惠民、富民与强区相结合,确保开发建设成果惠及全区人民。借鉴新加坡公积金制度,结合开发实际,建立覆盖全区的社会保障体系,各类参保人员达38万人,参保企业6600家,参保率达100%。为企业职工建立公积金制度,采用预筹积累方式和以会员个人账户为主,在不增加企业负担、不减少员工收入的前提下,一揽子解决员工养老、医疗、生育、住房、失

11、业救济等多项社会保障;对征地农民按年龄和就业情况分别建立“保养”(提前养老保障)和基本生活保障制度,设立保养安置、社保救助、就业创业三道保障防线;对弱势群体建立贫困帮扶制度,并逐年提高保障标准。同时,全面落实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农村合作医疗及大病统筹制度,最高保额可达20万元。按照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要求,将中新合作区周边三镇纳入总体发展规划范围,统一规划建设、统一标准管理,实现区、镇基础设施和城市公共服务对接共享。新建现代化动迁小区50个,90%农户得到安置,5万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换为具有就业创业技能的新型市民,拥有较为稳固的工资收入、物业收入和股权收入。对征地农民就业创业先后实施“双五个一

12、工程”:第一个“五一工程”,建立一本IC卡就业管理台账,强化一种技能培训,腾出一批适应性岗位,培育一种创业致富光荣氛围,探索一条股份合作、失地不失业的共同富裕新路子;第二个“五一工程”,建设一批富民载体,培育一批富民合作组织,壮大一批特色产业,扶持一批致富带头人,兴建一批便民利民设施。统筹发展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农村教育,开展中外合作办学试点,探索进行“工厂式”、“实训式”职业教学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现代化教育体系。创立以邻里中心和社区工作站为依托的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模式,建立覆盖全区的医疗保健服务网络。加强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先后成立园区外企党委和私

13、营个体经济联合党委,基本实现全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全覆盖”,并组建园区工会联合会、工资指导理事会、公积金理事会、外企协会以及行业协会等各类政府行政管理和社会自我管理有效衔接互动的新型群团组织,为园区形成优良企业文化及和谐劳资关系奠定良好基础。(六)坚持学习借鉴,创新体制机制,不断营造国际竞争新优势园区紧密结合国情和发展实际,学习借鉴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先进经验,建立了符合国际惯例和市场机制、具有中国特色、体现园区特点的管理体制和开发运行机制。按照“小政府、大社会”要求和扁平化管理模式,坚持“精简、统一、高效”原则,整合归并政府职能,减少管理层次,坚持授权管理与授权开发分开,简化事前审批(行政许

14、可),强化事后监督,重视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高管理效率。所有公务人员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择优录用,分期、分批赴新加坡培训,一专多能,交叉兼职,并实行绩能考核、末位淘汰和动态管理。学习借鉴新加坡招商和企业服务经验,提出“亲商”服务理念,建立“全过程、全天候、全方位”的亲商服务体系。一是建立以“一站式服务”为核心的公共服务平台。二是创新建立了更符合园区发展实际的新型海关监管体系。包括进出口陆路口岸以及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中心、综合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保税监管场所,首创电子报关和空陆联程通关模式,设立虚拟国际空港功能,进出口货物可直接在园区一次性办理通关手续,形成在国内、国际领先的海关监管机制。三是建立“无处不在、无微不至”的亲商服务机制。定期主动上门为企业服务,帮助协调及时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管委会各部门严格依法规范处理经济社会事务,形成公开、公正、公平和透明规范的市场竞争环境。始终坚持按市场化运作,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负责基础设施开发、招商引资、项目管理、咨询服务等事务,开创了政企严格分开、市场运作的开发区建设新模式。2001年中新股比调整后,按照市场机制积极引入多元化投资主体,借鉴新加坡淡马锡模式,组建了地产、建屋、置地、创投、市政、物流、教投、科发、圆融等一批规模大、实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