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泻心汤的临床应用_第1页
半夏泻心汤的临床应用_第2页
半夏泻心汤的临床应用_第3页
半夏泻心汤的临床应用_第4页
半夏泻心汤的临床应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半夏泻心汤的临床应用半夏泻心汤的临床应用 脑病二科田立脑病二科田立 泻心汤类方 半夏半夏泻心泻心汤汤 临床临床应用应用 泻心汤类方(11方) 1、大黄黄连泻心汤 2、附子泻心汤 3、半夏泻心汤 4、生姜泻心汤 5、甘草泻心汤 6、黄连汤 7、黄芩汤 8、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9、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 10、旋复代赭汤 11、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原文原文】 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心汤主之。(154)【提要提要】论热痞的证治论热痞的证治【释义释义】主症:主症:心下痞,按之濡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其脉关上浮无形邪热壅滞于心下。无

2、形邪热壅滞于心下。中焦有热(关主中焦,浮主热)中焦有热(关主中焦,浮主热)【主治主治】热痞证热痞证1、大黄黄连泻心汤、大黄黄连泻心汤【方药方药】大黄黄连泻心汤大黄黄连泻心汤大黄二两大黄二两黄连一两黄连一两黄芩一两黄芩一两病机:无形邪热壅滞于中焦。病机:无形邪热壅滞于中焦。【治法治法】 泻热消痞。泻热消痞。泻热和胃开结泻热和胃开结服用法:以麻沸汤(沸水)渍之服用法:以麻沸汤(沸水)渍之取其轻清宣泄取其轻清宣泄 之气,以泻热消痞。之气,以泻热消痞。清泻心胃之火清泻心胃之火 【临床应用临床应用】 本方多用于治疗各种血证、高血压病、神经本方多用于治疗各种血证、高血压病、神经 性头痛、口腔溃疡、糖尿病、

3、急慢性胃炎、结性头痛、口腔溃疡、糖尿病、急慢性胃炎、结 肠炎、急慢性结膜炎等。肠炎、急慢性结膜炎等。 【释义释义】主证:主证:心下痞心下痞恶寒恶寒汗出汗出【原文原文】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155)【提要提要】论热痞兼表阳虚的证治。论热痞兼表阳虚的证治。邪热壅滞于中邪热壅滞于中表阳不足,肌肤失其温煦。表阳不足,肌肤失其温煦。卫阳不固,津液外泄。卫阳不固,津液外泄。病机:热痞兼表阳虚。病机:热痞兼表阳虚。【主治主治】热痞兼表阳虚证热痞兼表阳虚证2、附子泻心汤、附子泻心汤【方药方药】附子泻心汤附子泻心汤 大黄二两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黄连一两

4、 黄芩一两黄芩一两 附子一枚(炮)附子一枚(炮)【治法治法】 泻热消痞,扶阳固表。泻热消痞,扶阳固表。泻热消痞泻热消痞扶阳固表扶阳固表服用法:三黄以麻沸汤渍之,取其味薄以泻热,服用法:三黄以麻沸汤渍之,取其味薄以泻热, 附子单煎,取其味厚以扶阳。附子单煎,取其味厚以扶阳。 【临床应用临床应用】 凡前面所述大黄黄连泻心汤后凡前面所述大黄黄连泻心汤后【临床应用临床应用】 中所列病证而属阳热内郁,表阳不足者,皆可中所列病证而属阳热内郁,表阳不足者,皆可 用本方治疗。用本方治疗。 【原文原文】 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

5、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157)【提要提要】 论胃虚食滞水停痞的证治。论胃虚食滞水停痞的证治。指嗳气中带有食物的酸腐气味。指嗳气中带有食物的酸腐气味。即肠鸣音亢进。即肠鸣音亢进。【词解词解】 干噫食臭:干噫食臭: 腹中雷鸣:腹中雷鸣:【主治主治】寒热错杂痞兼食滞水停寒热错杂痞兼食滞水停 3、生姜泻心汤生姜泻心汤 主症:主症:心下痞硬心下痞硬干噫食臭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腹中雷鸣下利下利 气机痞塞,兼食滞水停。气机痞塞,兼食滞水停。 水食不化,中虚气逆。水食不化,中虚气逆。病机:寒热错杂于中,兼食滞水停。病机:寒热错杂于中,兼食

6、滞水停。【治法治法】 和中降逆,散水消痞。和中降逆,散水消痞。水饮内停,水气相击。水饮内停,水气相击。 运化失职,水气下趋。运化失职,水气下趋。【释义释义】生姜四两生姜四两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汤散水止呕散水止呕 本方即半夏泻心汤加生姜四两,减干姜二两,本方即半夏泻心汤加生姜四两,减干姜二两,重在和胃降逆,宣散水气。重在和胃降逆,宣散水气。 【临床应用临床应用】 本方可用于半夏泻心汤的临床应用范围,但以其本方可用于半夏泻心汤的临床应用范围,但以其证兼有食滞水停为辨证指征。证兼有食滞水停为辨证指征。【方药方药】生姜泻心汤生姜泻心汤和中降逆消痞和中降逆消痞【提要提要】 论误下中虚,痞利俱甚的证治,论误

7、下中虚,痞利俱甚的证治, 【原文原文】 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甘草泻心汤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之。(主之。(158)【词解词解】 谷不化:谷不化:大便排出物夹有未消化的食物。大便排出物夹有未消化的食物。【主治主治】寒热错杂痞,胃气虚,痞利俱甚寒热错杂痞,胃气虚,痞利俱甚4、甘草泻心汤甘草泻心

8、汤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干呕心烦不得安心烦不得安 脾虚气陷,运化失职。脾虚气陷,运化失职。水谷不别,水气相击。水谷不别,水气相击。 中虚气滞,气机痞塞。中虚气滞,气机痞塞。胃虚气逆胃虚气逆主症:主症: 复下之复下之(下利、肠鸣、干呕、心烦等证也必加重。)(下利、肠鸣、干呕、心烦等证也必加重。)其痞益甚其痞益甚胃气更虚,痞满更甚。胃气更虚,痞满更甚。【释义释义】伤寒中风,医反下之伤寒中风,医反下之 中虚邪陷,寒热错杂于中。中虚邪陷,寒热错杂于中。 【临床应用临床应用】 本方与半夏泻心汤药物组成相同,故可用于半夏泻本方与半夏泻心汤药物组

9、成相同,故可用于半夏泻心汤的临床应用范围,然更适用于脾胃虚弱较重者。另心汤的临床应用范围,然更适用于脾胃虚弱较重者。另据报道,本方可用于治疗白塞氏病,疗效显著。据报道,本方可用于治疗白塞氏病,疗效显著。病机:胃气重虚,气机痞塞。病机:胃气重虚,气机痞塞。【治法治法】 和胃补中,消痞止利。和胃补中,消痞止利。 【方药方药】甘草泻心汤甘草泻心汤 本方即半夏泻心汤加重炙甘草用量(四两),本方即半夏泻心汤加重炙甘草用量(四两), 意意在补虚健脾,余义相同。(原书本方无人参,是属遗在补虚健脾,余义相同。(原书本方无人参,是属遗漏。)漏。) 【词解词解】 蒸蒸而振:蒸蒸而振: 【原文原文】 伤寒五六日,呕

10、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149) 蒸蒸,形容热势由里向外蒸腾。蒸蒸,形容热势由里向外蒸腾。 振,振,指周身振颤。蒸蒸而振,是形容内热由里向外蒸腾,身指周身振颤。蒸蒸而振,是形容内热由里向外蒸腾,身体

11、振颤,即战汗的前趋表现。体振颤,即战汗的前趋表现。【提要提要】 论柴胡证误下后的三种不同转归。论柴胡证误下后的三种不同转归。【主治主治】 寒热错杂痞寒热错杂痞5、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汤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柴胡汤证具柴胡汤证具邪郁少阳,治宜邪郁少阳,治宜和解,不可攻下。和解,不可攻下。误误下下转转归归柴胡汤证仍在柴胡汤证仍在邪未内陷邪未内陷复与柴胡汤复与柴胡汤,必战汗而解。必战汗而解。但满而不痛但满而不痛邪热内陷邪热内陷,中虚气滞(痞证)中虚气滞(痞证)宜半宜半 夏泻心汤。夏泻心汤。【释义释义】(1)误下转归误下转归心下满而硬痛心下满而硬痛邪热内陷邪热内陷,与水相结与水相结

12、大陷胸汤主之。大陷胸汤主之。(2)半夏泻心汤证治)半夏泻心汤证治主证:主证:心下痞,但满而不痛心下痞,但满而不痛呕逆呕逆下利下利肠鸣肠鸣寒热错杂,气滞于中。寒热错杂,气滞于中。气机升降失常气机升降失常胃气上逆胃气上逆寒滞于下。寒滞于下。病机:寒热错杂于中,气机失降失职。病机:寒热错杂于中,气机失降失职。传导失司传导失司【方药方药】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汤 半夏半升半夏半升 干姜三两干姜三两 黄连一两黄连一两 黄芩三两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人参三两 甘草三两甘草三两 大枣十二枚大枣十二枚【治法治法】 和中降逆消痞。和中降逆消痞。降逆止呕开结降逆止呕开结温中散寒温中散寒辛开苦降法辛开苦降法泻热消痞泻热消痞

13、补益脾胃补益脾胃 煎服法:七味同煎,去滓后再煎,取其寒热补泻药煎服法:七味同煎,去滓后再煎,取其寒热补泻药性相合,以除寒热错杂之痞。性相合,以除寒热错杂之痞。 【临床应用临床应用】 1.急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下垂、慢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下垂、慢 性肝炎、慢性胆囊炎、慢性肠炎、胃肠功能紊性肝炎、慢性胆囊炎、慢性肠炎、胃肠功能紊 乱、等多种消化系统疾病;乱、等多种消化系统疾病; 2.妊娠妊娠恶阻;恶阻; 3.眩晕如美眩晕如美尼尔氏综合尼尔氏综合证证 4.失眠失眠。 化裁方化裁方比较比较生姜生姜泻心泻心汤:即汤:即半夏泻心汤减干姜二两,加生姜四两半夏泻心汤减干姜二两,加生姜四两而成。方中重

14、用生姜,取其和胃降逆,宣散水气而消而成。方中重用生姜,取其和胃降逆,宣散水气而消痞满,配合辛开苦降、补益脾胃之品,故能用治水热痞满,配合辛开苦降、补益脾胃之品,故能用治水热互结于中焦,脾胃升降失常所致的痞证互结于中焦,脾胃升降失常所致的痞证。甘草甘草泻心泻心汤:即汤:即半夏泻心汤加重炙甘草用量而成,方半夏泻心汤加重炙甘草用量而成,方中重用中重用炙炙甘草甘草调调中补虚,配合辛开苦降之品,故能用中补虚,配合辛开苦降之品,故能用治胃气虚弱,寒热错杂所致的痞证治胃气虚弱,寒热错杂所致的痞证。黄连汤:即黄连汤:即半夏泻心汤加黄连二两,并以黄芩易桂枝半夏泻心汤加黄连二两,并以黄芩易桂枝而成,本方证为上热下

15、寒,上热则欲呕,下寒则腹痛,而成,本方证为上热下寒,上热则欲呕,下寒则腹痛,故用黄连清上热,干姜、桂枝温下寒,配合半夏和胃故用黄连清上热,干姜、桂枝温下寒,配合半夏和胃降逆,参、草、枣补虚缓急。全方温清并用,补泻兼降逆,参、草、枣补虚缓急。全方温清并用,补泻兼施,使寒散热清,上下调和,升降复常,施,使寒散热清,上下调和,升降复常,则则腹痛腹痛呕吐呕吐自愈。自愈。综上诸方,或一二味之差,或药量有异,虽综上诸方,或一二味之差,或药量有异,虽辛开苦降,寒热并调之旨不变,而其主治却辛开苦降,寒热并调之旨不变,而其主治却各有侧重。正如王旭高所说:各有侧重。正如王旭高所说:“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汤治寒热交结

16、之痞,故苦辛平等;治寒热交结之痞,故苦辛平等;生姜泻心汤生姜泻心汤治水与热结之痞,故重用生姜以散水气;甘治水与热结之痞,故重用生姜以散水气;甘草泻心汤治胃虚气结之痞,故加重甘草以补草泻心汤治胃虚气结之痞,故加重甘草以补中气而痞自除。中气而痞自除。”至于黄连汤寒热并调,和至于黄连汤寒热并调,和胃降逆,则治上热下寒的腹痛欲呕之证。由胃降逆,则治上热下寒的腹痛欲呕之证。由此可见,方随法变,药因证异,遣药组方必此可见,方随法变,药因证异,遣药组方必先谨守病机,方能应手取效。先谨守病机,方能应手取效。相关条文相关条文1.1.痞痞“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

17、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中痞硬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中痞硬,生姜泻心汤主之。,生姜泻心汤主之。”“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心下痞硬而满,心下痞硬而满,医见心下痞,谓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故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之。故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之。” ” “,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 ” “妇人吐涎沫,医反下之,心下即痞,当先治其吐涎沫,小青龙汤主之。妇人吐涎沫,医反下之,心下即痞,当先治其吐涎沫,小青龙汤主之。涎沫止,乃治痞,泻心汤主之。涎沫止,乃治痞,泻心汤主之

18、。”2.2.纳差、厌食纳差、厌食“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恶闻食臭,其面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喝,甘草泻心汤主之。喝,甘草泻心汤主之。” ” 3.3.呕吐呕吐“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干呕心烦不得干呕心烦不得安安甘草泻心汤主之。甘草泻心汤主之。”“呕而肠鸣,呕而肠鸣,半夏泻心汤主之。半夏泻心汤主之。”4.4.下利下利“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腹中

19、雷鸣,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 ” “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腹中雷鸣,甘草泻心汤主之。甘草泻心汤主之。”5.5.嗳气嗳气 “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干噫食臭干噫食臭生生姜泻心汤主之。姜泻心汤主之。”半夏泻心汤类方在半夏泻心汤类方在伤寒论伤寒论主要治疗痞证主要治疗痞证1.1.痞证的定义痞证的定义 以心下痞满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病症。以心下痞满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病症。 一般不痛不硬,有时也见轻微痛、硬,甚一般不痛不硬,有时也见轻微痛、硬,甚至出现肉眼可见的痞块。

20、至出现肉眼可见的痞块。2.2.痞证的基本病机痞证的基本病机 脾胃升降失常,脾不升,胃不降,无形之脾胃升降失常,脾不升,胃不降,无形之气壅塞于心下。气壅塞于心下。3.人体气行四种基本形式人体气行四种基本形式 升、降、出、入升、降、出、入4.人体气行的二大枢纽人体气行的二大枢纽 脾胃、肝胆脾胃、肝胆脾胃居于人体中焦,脾主升,胃主降,升者升脾胃居于人体中焦,脾主升,胃主降,升者升清,降者降浊,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相辅相清,降者降浊,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相辅相成。脾或胃的功能失常,常常会影响到另一方成。脾或胃的功能失常,常常会影响到另一方的升降功能,所以脾胃升降失常多同时存在。的升降功能,所以脾胃升降

21、失常多同时存在。伤寒论伤寒论论述的痞证主要有论述的痞证主要有6种类型:种类型: 热痞(热痞兼表阳虚)热痞(热痞兼表阳虚) 寒痞寒痞 寒热错杂痞寒热错杂痞 痰气痞痰气痞 水痞水痞 食痞食痞热痞热痞脉症:心下痞,小便黄,大便干、难,或粘滞脉症:心下痞,小便黄,大便干、难,或粘滞不爽,或出血,或呕吐、吐血,牙齿出血,或不爽,或出血,或呕吐、吐血,牙齿出血,或目赤,舌红苔黄,脉关上浮,或滑或数,面多目赤,舌红苔黄,脉关上浮,或滑或数,面多赤色,或大便。赤色,或大便。治法:泻热消痞。治法:泻热消痞。方药:大黄黄连泻心汤。煎煮:开水浸渍大黄、方药:大黄黄连泻心汤。煎煮:开水浸渍大黄、黄连、黄芩,取其寒气,

22、薄其苦味,以免直走黄连、黄芩,取其寒气,薄其苦味,以免直走下焦,不能作用于中焦。下焦,不能作用于中焦。热痞兼表阳虚热痞兼表阳虚脉症:兼见恶寒、自汗。脉症:兼见恶寒、自汗。治法:泻热消痞,温复表阳。治法:泻热消痞,温复表阳。方药:附子泻心汤。大黄、黄连、黄芩麻沸汤方药:附子泻心汤。大黄、黄连、黄芩麻沸汤渍之,附子别煮取汁。附子不仅能温表阳,也渍之,附子别煮取汁。附子不仅能温表阳,也能温心胸阳气,温腹中阳气而散寒,温暖肾阳,能温心胸阳气,温腹中阳气而散寒,温暖肾阳,故心下热壅的病证,同时存在表阳不足,或心故心下热壅的病证,同时存在表阳不足,或心阳不足,腹中寒,肾阳不足,都可以用本方治阳不足,腹中寒

23、,肾阳不足,都可以用本方治疗。疗。寒热错杂痞寒热错杂痞脉症脉症:心下痞,呕吐、下利,既见有寒象,又:心下痞,呕吐、下利,既见有寒象,又见有热象。见有热象。治法:寒温并用,清热散寒,辛开苦降,和中治法:寒温并用,清热散寒,辛开苦降,和中消痞。消痞。方药:半夏泻心汤类方:半夏泻心汤、生姜泻方药:半夏泻心汤类方: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心汤、甘草泻心汤。比较比较病机病机相同点:胃阳虚损,表邪化热乘虚入内,相同点:胃阳虚损,表邪化热乘虚入内,寒热相搏,热郁不得外透寒热相搏,热郁不得外透 。 不同点:半夏泻心汤:兼挟湿浊或寒饮不同点:半夏泻心汤:兼挟湿浊或寒饮 生姜泻心汤:在半夏泻心汤基础生

24、姜泻心汤:在半夏泻心汤基础上兼有兼有食积上兼有兼有食积 停滞停滞 甘草泻心汤:在半夏泻心汤基础甘草泻心汤:在半夏泻心汤基础上兼有兼有郁热扰神上兼有兼有郁热扰神 比较比较所主病证所主病证 相同点:心下胃脘的不适相同点:心下胃脘的不适不同点:不同点: 半夏泻心汤:呕而肠鸣半夏泻心汤:呕而肠鸣 -呕吐呕吐 生姜泻心汤:干呕食臭,腹中雷鸣下利生姜泻心汤:干呕食臭,腹中雷鸣下利 甘草泻心汤:下利数行,故不化,腹中雷鸣,甘草泻心汤:下利数行,故不化,腹中雷鸣,干呕心烦不得眠干呕心烦不得眠 -嗳气嗳气半夏泻心半夏泻心汤汤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

25、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古人把上腹部称作心下,所以心下指的古人把上腹部称作心下,所以心下指的就是我们所说的胃脘部,它用于治疗就是我们所说的胃脘部,它用于治疗“心下心下”部位疾病,因此方名叫泻心汤。部位疾病,因此方名叫泻心汤。痞者,痞塞不通,上下不能交泰之谓;痞者,痞塞不通

26、,上下不能交泰之谓;心下即是胃脘,属脾胃病变。心下即是胃脘,属脾胃病变。病机分析病机分析脾胃居中焦,为阴阳升降之枢纽,今中气虚弱,寒热错杂,遂成痞证;脾为阴脏,其气主升,胃为阳腑,其气主降,中气既伤,升降失常,故上见呕吐,下则肠鸣下利。本方证病机较为复杂,既有寒热错杂,又有虚实相兼,以致中焦失和,升降失常。无形寒热无形寒热壅塞心下壅塞心下心下痞满心下痞满(不硬不痛)(不硬不痛)脾胃升降脾胃升降失失 常常心下痞硬(或伴疼痛)心下痞硬(或伴疼痛)继继 发发 产产 生生水饮、食滞水饮、食滞半夏泻心汤证症状要点半夏泻心汤证症状要点仲景先师明确指出“呕而肠鸣,心呕而肠鸣,心下痞下痞”总结下就是:上呕,中

27、痞,下利。上呕,中痞,下利。呕呕狭义的呕就是指多种因素导致胃失和降,狭义的呕就是指多种因素导致胃失和降,胃气上逆而致胃中之物从口吐出来的一胃气上逆而致胃中之物从口吐出来的一种病症。种病症。那广义的来看,反酸也是呕,恶心也是那广义的来看,反酸也是呕,恶心也是呕,呃逆、嗳气也是呕,其实这些说的呕,呃逆、嗳气也是呕,其实这些说的呕是一种胃气上逆的表现,它不仅仅单呕是一种胃气上逆的表现,它不仅仅单纯的指的是呕的状态,反酸、恶心、呃纯的指的是呕的状态,反酸、恶心、呃逆、嗳气都是胃气上逆的一种表现,也逆、嗳气都是胃气上逆的一种表现,也是在是在“呕呕”的范畴之内的。的范畴之内的。痞痞就是胃脘不适,那这就是痞

28、;还有就是胃脘不适,那这就是痞;还有一种就是进食不当就会出现胃脘不一种就是进食不当就会出现胃脘不适,吃了饭之后胃脘部就会发堵、适,吃了饭之后胃脘部就会发堵、发胀,这样一种情况也是常遇到的,发胀,这样一种情况也是常遇到的,就也是就也是“痞痞”的一种表现。的一种表现。利利像肠鸣、便溏、便次多,这种利的像肠鸣、便溏、便次多,这种利的症状是很容易把握的;更有就是吃症状是很容易把握的;更有就是吃了什么不对的东西就会出现肠鸣、了什么不对的东西就会出现肠鸣、腹泻;遇冷便溏、恶食冷凉之类的腹泻;遇冷便溏、恶食冷凉之类的其实都属于其实都属于“利利”的范畴之内的。的范畴之内的。寒寒寒的表现在临床上见得也应该是很寒

29、的表现在临床上见得也应该是很多的,像一些病人会说:多的,像一些病人会说:“我的胃我的胃怕冷,睡觉时必须得盖着肚子怕冷,睡觉时必须得盖着肚子”,还有一些就是病人告诉我们还有一些就是病人告诉我们“我不我不能吃凉的东西,吃了以后就会出现能吃凉的东西,吃了以后就会出现腹泻腹泻”热热通过病机的表现及自己在临床的总结可通过病机的表现及自己在临床的总结可见,病人会出现口干、口苦、口舌生疮、见,病人会出现口干、口苦、口舌生疮、痤疮、烦躁、失眠,这种情况是容易辨痤疮、烦躁、失眠,这种情况是容易辨别的;还有就是吃热的、吃温性的食物别的;还有就是吃热的、吃温性的食物就会出现不适,像羊肉,病人说就会出现不适,像羊肉,

30、病人说“我就我就吃一点,就上火了,就会出现口舌生疮、吃一点,就上火了,就会出现口舌生疮、口苦之类的上火的症状口苦之类的上火的症状”,还有病人说:,还有病人说:“大夫,你千万别给我开补,一吃补药大夫,你千万别给我开补,一吃补药我就要上火我就要上火”。功用功用: :调其寒热,益气和胃,散结除调其寒热,益气和胃,散结除痞。痞。 方解:方解: 方中以辛温之半夏为君,散结除痞,又善降方中以辛温之半夏为君,散结除痞,又善降逆止呕。臣以干姜之辛热以温中散寒;黄芩、逆止呕。臣以干姜之辛热以温中散寒;黄芩、黄连之苦寒以泄热开痞。以上四味相伍,具黄连之苦寒以泄热开痞。以上四味相伍,具有寒热平调,辛开苦降之用。然寒

31、热错杂,有寒热平调,辛开苦降之用。然寒热错杂,又缘于中虚失运,故方中又以人参、大枣甘又缘于中虚失运,故方中又以人参、大枣甘温益气,以补脾虚,为佐药。使以甘草补脾温益气,以补脾虚,为佐药。使以甘草补脾和中而调诸药。综合全方,寒热互用以和其和中而调诸药。综合全方,寒热互用以和其阴阳,苦辛并进以调其升降,补泻兼施以顾阴阳,苦辛并进以调其升降,补泻兼施以顾其虚实,是为本方的配伍特点。寒去热清,其虚实,是为本方的配伍特点。寒去热清,升降复常,则痞满可除、呕利自愈。升降复常,则痞满可除、呕利自愈。应用要点应用要点一为虚:脾气虚、胃阳弱而见乏力便溏、一为虚:脾气虚、胃阳弱而见乏力便溏、泄泻;泄泻;二为实:气

32、机升降失常而见胃脘痞满、二为实:气机升降失常而见胃脘痞满、腹胀;腹胀;三为寒:胃阳不足而见恶食生冷、脘腹三为寒:胃阳不足而见恶食生冷、脘腹冷痛;冷痛;四为热:脾胃运纳不健、食积化热上蒸四为热:脾胃运纳不健、食积化热上蒸而见口舌生疮、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而见口舌生疮、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数等。脉数等。常见证型常见证型 偏于湿热偏于湿热: :重用黄连重用黄连 以苔黄、口苦、嘈杂、吞酸为主要临床特征。以苔黄、口苦、嘈杂、吞酸为主要临床特征。 清清叶天士以泻心法治中焦湿热叶天士以泻心法治中焦湿热, ,并指出并指出“苦寒能驱热除湿苦寒能驱热除湿, ,辛通能开气宣浊辛通能开气宣浊”。 偏于寒湿偏于寒湿:

33、 :重用干姜重用干姜 以苔白、怕凉、腹痛、下利为主要临床特征以苔白、怕凉、腹痛、下利为主要临床特征关于人参、党参的功效关于人参、党参的功效 人参是党参?人参之力三倍于党参人参是党参?人参之力三倍于党参关于干姜、生姜关于干姜、生姜 生姜走而干姜守;无生姜以干姜代之。生姜走而干姜守;无生姜以干姜代之。关于半夏的毒性关于半夏的毒性 毒性?生熟之别。生姜制之,姜有消毒性?生熟之别。生姜制之,姜有消除呼吸道损伤的作用。除呼吸道损伤的作用。关于大枣的作用关于大枣的作用 大枣和中、护中,和百药。大枣和中、护中,和百药。临床应用临床应用 1 1, 胃病胃病各种消化道疾病各种消化道疾病1.1.口腔溃疡口腔溃疡2

34、.2.慢性食道炎慢性食道炎3.3.急、慢性消化不良急、慢性消化不良4.4.胃肠动力不足胃肠动力不足5.5.急、慢性胃炎急、慢性胃炎6.6.胃、十二指肠溃疡胃、十二指肠溃疡7.7.小肠慢性炎症小肠慢性炎症8.8.肠易激综合征肠易激综合征9.9.慢性结肠炎慢性结肠炎10.10.克隆氏病克隆氏病11.11.慢性肛门周围病变慢性肛门周围病变12.12.急、慢性肝炎急、慢性肝炎临床应用 男性患者,男性患者,4343岁素嗜酒,饭后胃脘发堵,但不胀不痛,晨起恶岁素嗜酒,饭后胃脘发堵,但不胀不痛,晨起恶心,大便不成形,但又黏滞不爽,粘在便盆上。患者不敢吃凉心,大便不成形,但又黏滞不爽,粘在便盆上。患者不敢吃凉

35、东西,吃了以后就拉肚子厉害,胃更加的堵闷;不敢晚上吃饭,东西,吃了以后就拉肚子厉害,胃更加的堵闷;不敢晚上吃饭,吃了以后就会因胃脘堵闷而难以入眠,所以经常是晚上饥肠辘吃了以后就会因胃脘堵闷而难以入眠,所以经常是晚上饥肠辘辘而又不敢吃饭,非常痛苦。家人认为是喝酒闹的毛病,于是辘而又不敢吃饭,非常痛苦。家人认为是喝酒闹的毛病,于是他一狠心就把酒戒了,但仍然是胃脘堵闷,而且越来越重。他一狠心就把酒戒了,但仍然是胃脘堵闷,而且越来越重。 病人来看病时反复强调他是胃寒,因为不能吃凉的东西,通过病人来看病时反复强调他是胃寒,因为不能吃凉的东西,通过望闻问切诊察,他的确有寒凉的一面,但病人又满脸痤疮,舌望闻

36、问切诊察,他的确有寒凉的一面,但病人又满脸痤疮,舌苔黄腻,从中医辨证上讲,又是胃热的表现。实际上,该患者苔黄腻,从中医辨证上讲,又是胃热的表现。实际上,该患者是个寒热错杂的胃病,既有寒,又有热,他的寒并不在胃而在是个寒热错杂的胃病,既有寒,又有热,他的寒并不在胃而在脾,一食凉就拉肚子,这种表现中医认为是脾寒所致,同时他脾,一食凉就拉肚子,这种表现中医认为是脾寒所致,同时他又有胃热的症状,痤疮、舌苔黄就是依据。又有胃热的症状,痤疮、舌苔黄就是依据。 综合病情诊为脾有寒、胃有热,综合病情诊为脾有寒、胃有热,伤寒论伤寒论的半夏泻心汤就是的半夏泻心汤就是用于治疗这类病症,服用半夏泻心汤加味,一周后大便

37、即成形,用于治疗这类病症,服用半夏泻心汤加味,一周后大便即成形,胃堵减轻,痤疮也有减少,加减服用一个月,全部症状消失。胃堵减轻,痤疮也有减少,加减服用一个月,全部症状消失。1.1.胃脘部不适:胃胀,腹满,痛或不痛胃脘部不适:胃胀,腹满,痛或不痛 或胁胀痛等或胁胀痛等-痞痞 2.2.恶心呕吐或嗳气恶心呕吐或嗳气-呕呕3.3.肠鸣,大便稀或便溏或不爽肠鸣,大便稀或便溏或不爽-下利下利4.4.恶食冷饮恶食冷饮-寒寒5.5.心烦烧心,心烦烧心,痤疮,痤疮,口舌生疮口舌生疮-热热 病机:寒热错杂,中焦气机失常。病机:寒热错杂,中焦气机失常。 基本方基本方: : 半夏半夏10g10g,黄芩,黄芩10g10

38、g,黄连,黄连10g10g,干姜,干姜10g10g,党参党参15g15g,甘草,甘草6g6g。 随证加减:呕吐较剧者半夏量加至随证加减:呕吐较剧者半夏量加至15g15g;热;热象明显者,黄芩、黄连均加量至象明显者,黄芩、黄连均加量至15g15g;中阳;中阳不足者干姜加量至不足者干姜加量至15g15g,党参加量至,党参加量至18g18g;腹;腹痛较剧者,加用元胡痛较剧者,加用元胡20g20g;泄泻较剧者,加;泄泻较剧者,加用白术用白术10g10g,薏米,薏米3030,茯苓,茯苓30g 30g ;年龄较大,;年龄较大,体质较差者,党参加至体质较差者,党参加至30g30g。临床应用临床应用2 2,

39、失眠失眠 患者女,患者女,5050岁。入睡困难,易醒,胃脘部胀岁。入睡困难,易醒,胃脘部胀闷卧则加重嗳气。心烦口干,大便不爽但不闷卧则加重嗳气。心烦口干,大便不爽但不干,肚子怕冷,夏天睡觉盖被子,干,肚子怕冷,夏天睡觉盖被子, 中医讲中医讲“胃不和则卧不安胃不和则卧不安”,意思就是胃里,意思就是胃里要是难受的话,会导致睡觉不安稳,甚至失要是难受的话,会导致睡觉不安稳,甚至失眠,临床上这类的失眠症很多。一些长期失眠,临床上这类的失眠症很多。一些长期失眠患者,用养心安神、疏肝理气的方法不能眠患者,用养心安神、疏肝理气的方法不能凑效,要考虑一下是否胃有问题,而一旦因凑效,要考虑一下是否胃有问题,而一

40、旦因胃不和而卧不安,往往就是寒热错杂的胃中胃不和而卧不安,往往就是寒热错杂的胃中不和,故这类失眠用半夏泻心汤治疗有很好不和,故这类失眠用半夏泻心汤治疗有很好疗效。疗效。临床应用临床应用黄帝内经黄帝内经很早就认识到,人的睡眠与卫气很早就认识到,人的睡眠与卫气的运行相关,白天卫气行于阳经,人就醒来,的运行相关,白天卫气行于阳经,人就醒来,工作或活动;夜晚卫气运行于阴经,人就要工作或活动;夜晚卫气运行于阴经,人就要睡眠了。这相当于人体生物钟的规律。而白睡眠了。这相当于人体生物钟的规律。而白天卫气行阳经是早上六点从足太阳经的精明天卫气行阳经是早上六点从足太阳经的精明穴(位于目内眦)开始,所以我们早上起

41、床穴(位于目内眦)开始,所以我们早上起床以六点为宜,以顺应卫气的运行规律。到晚以六点为宜,以顺应卫气的运行规律。到晚上六点,卫气就会从足阳明胃经到达阴经,上六点,卫气就会从足阳明胃经到达阴经,所以一旦胃中不适,就会影响到卫气的入阴,所以一旦胃中不适,就会影响到卫气的入阴,卫气不能顺利入阴经,人就会卧寐不安,长卫气不能顺利入阴经,人就会卧寐不安,长此以往,就会患失眠症。此以往,就会患失眠症。1.1.胃脘部胀闷卧则加重胃脘部胀闷卧则加重-痞痞2.2.嗳气嗳气-呕呕3.3.大便不爽但不干大便不爽但不干-利利4.4.肚子怕冷,夏天睡觉盖被子肚子怕冷,夏天睡觉盖被子-寒寒5.5.心烦口干心烦口干-热热病机:寒热错杂,中焦气机失常。病机:寒热错杂,中焦气机失常。宜半夏泻心汤宜半夏泻心汤 基本方基本方: : 半夏半夏10g10g,黄芩,黄芩10g10g,黄连,黄连9g9g,干姜,干姜6g6g,党参党参15g15g,甘草,甘草6g6g,酸枣仁,酸枣仁30g30g,夜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