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新农村体育的发展_第1页
构建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新农村体育的发展_第2页
构建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新农村体育的发展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构建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新农村体育的发展(1)                               作者:黄永天王少文陈朝辉【摘 要】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首先要有一支技能、道德和身体过硬的新型农民队伍。而发展新农村体育正是造就新型农民队

2、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向小康社会过渡和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关键词】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新农村体育 发展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 议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在新形势下分析广大农村地区体育现状,探讨其发展策略,其意义可谓是现实的、深远的。关注新农村体育活动,本质上就是关注农村两个文明的建设。 一、对“和谐社会”与发展新农村体育的理解 近年来,党中央非常关注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提高生活质量不仅包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还应当包括身体的健康和

3、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十余年来,在国家体育总局的指导下,全民健身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这只局限于城镇方面,在农村开展得还不够深入。在现在阶段注重新农村体育,也是对和谐社会概念的丰富和发展。体育是为大众服务的,全民运动就要包括体育运动基础差的农村,如果撇开农村体育运动,那么就不叫全民运动、人人运动了。引导新农村体育运动,在解决农村温饱的基础上发展健身运动,发展积极有益的体育运动,对建设和谐社会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我国农村体育的现状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实施10年以来,我国群众体育事业发展迅速,成绩显著。但是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的新农村体育是低水平、不平衡、基础差、投入少的,还不

4、能满足广大农村居民的需求,跟和谐社会还不配套。 (一)低水平 “所谓低水平,就是现阶段我国农村无论是人均体育场地,还是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人数以及组织化程度,与城市相比处于较低水平”。从体育场地设施来看,我国现有60余万个各类体育场馆,其中占国土面积的16.5%和人口的39%左右的城镇,占全部体育场馆的比重为79.8%,而占国土面积83.5%并拥有61%左右人口的广大农村地区却只占20.2%的体育场馆资源(中国社会体育调查结果报告)。场地设施的这一分布结果导致“乡村缺乏甚至没有体育活动场所和设施”(陈至立,2004年全国体育局长会议讲话)。农村居民中体育参与者在不同年龄段的比例均明显低于城镇人口,

5、且随年龄增长,差距不断加大。 (二)基础差 据2002年农村固定观察点办公室对全国317个定点村的调查,“只有54.9%的农村劳动力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文盲、半文盲劳动力仍占8.5%”,农民学习和掌握新知识、科学判断新情况的能力不强,普遍缺乏必要的健康教育和公共卫生方面的知识。此外,绝大部分农村与农民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另一方面,科技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缺乏对科学文明生活方式及个人健康知识的了解和行动。许多农村居民打发余暇时光的方式又称不上健康。当健康向上、生动有益的活动缺乏的时候,迷信、赌博等严重腐蚀人们心灵的东西就会乘虚而入,占领拥有广阔天地本应大有可为的农村体育文化市

6、场。 (三)不平衡 “城市与农村、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全民健身工作发展不够平衡,特别是体育意识、场地设施、经费投入、科学指导等方面较为突出”(国家体育总局向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汇报工作)。党的十六大报告要求“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各类群众文化”,“扶持老少边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文化发展”。这就需要体育部门切实负起责任,认真做好组织、引导工作,努力推动农村体育,丰富农民业余生活,这也是“三个文明”全面建设和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四)投入少 农民穷,首先是农民的人力资本存量较少,而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与各级财政对农村地区公共服务与人力资本建设的投入不足有关。目前因病致贫已

7、经成为农村贫困的一个首要原因。在知识经济时代,如果农民的人力资本素质上不去,就注定了他们在市场竞争中会成为低收入和陷于贫困的人群。在我国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尚不发达和完善的今天,农民的身体素质不高而发病率高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缺乏经费是乡镇开展体育活动所面临的最大困难,已成为制约农村乡镇开展群众体育活动的瓶颈。本篇论文由网友投稿,3COME文档只给大家提供一个交流平台,请大家参考,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尽快处理。三、和谐社会下我国新农村体育的发展对策 (一)加大领导重视力度,实行岗位责任制 体育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新农村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内容之一。因此各级政府应真

8、正把农村体育作为惠及80%农村人口的大事来抓,特别是与农村联系最为紧密的乡镇干部中要有专人分管,做到工作有计划,活动有组织,责任分明。 (二)加大全民健身宣传力度,增强农民的体育意识 重视繁荣农村文化事业,推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体育活动,注意保护和发展地方和民族特色的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各种媒体对农村人口应加大体育宣传,如电视可以开播一些适合农民口味的体育节目,报刊杂志也应有适当的农村体育栏目,从各种渠道来加大农村体育宣传力度,使农村居民的体育意识普遍增强。 (三)利用学校潜在资源,延伸农村学校体育的功能,促进新农村体育的发展 在制约农村体育发展的诸

9、多因素中,缺少体育场地器材设备和缺少指导力量是各地普遍存在的问题。目前国家不可能拿出巨额资金,给广大农村进行硬件投入,也不可能投入更多的社会体育指导力量。同时,我们应当看到,全国平均每个乡镇有小学3.8个,中学1.3个,分布相当均衡。因此,可借助已较为普及的中、小学的软硬件力量,发展农村体育。据统计,我国各类体育场地有61万多个,其中有近70%集中在学校,农村场地仅占总数的20.2%。如此算来,农村体育场地也有8.9万个以上,在场地十分贫乏的农村也潜藏着一定的资源。同时,各个学校都有体育教师,他们都具备辅导农民体育锻炼的技能。因此,延伸学校体育功能,让学校资源在开展农村体育活动中发挥作用是目前

10、多快好省的发展农村体育的捷径。 (四)构建合理的农村体育竞赛体制 竞赛具有带动群众体育工作的作用,具有引导或指导、规范群众体育活动方向的作用。经常的、固定的开展一些有特色常规赛事,可以保持农村体育活力。保证农民体育活动的有序展开。农村体育的生命力就在于广泛开展农村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与生产劳动、地域文化相结合的体育活动,这不仅有助于调动农民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对农村两个文明的建设也将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五)积极开发野外体育产业特色项目,形成体育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的局面现代社会,体育参与的场所出现了新的趋向,由室内、室外向野外延伸,野外体育逐渐盛行。农村蕴藏着丰富的户外运动资源,这是农村群众体育的“天然运动场”。一些新兴的体育项目如登山、高山险走、山野马拉松、漂流、滑草、划船、冲浪、野营、沙滩排球等大都需要在天然的环境中开展。我们要结合这些体育项目的开展,开发这些运动场所,大力发展体育产业。一方面体育产业可带动当地的经济增长,增加农民的收入;另一方面,经济增长又可解决体育经费的不足,提高农民参与体育活动的可能性、广泛性和积极性,从而形成体育促进经济发展,经济支撑体育运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