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学及其流变_第1页
义学及其流变_第2页
义学及其流变_第3页
义学及其流变_第4页
义学及其流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五讲名教、义学及其流变 两汉同异: 制度设施同 思想文化异 田余庆:“东汉是个没有制度的时代。” 吕思勉:“中国之文化,有一大转变,在乎两汉之间。”一、东汉的名教 唐长孺:“名教就是因名立教。” 1、以关东为本位 史记刘敬列传:“洛阳为天下之中也,有德则易以王,无德则易以亡。” 汉书翼奉传:“愿陛下迁都正本,一变天下之道。” 汉书王莽传:莽下令曰:“玄龙石文曰定帝德,国洛阳。符命著明,敢不钦奉!以始建国八年,岁缠星纪,在洛阳之都。”洛阳后汉书循吏王景传:“杜笃奏上论都赋,欲令车驾迁还长安。耆老闻者,皆动怀土之心,莫不眷然伫立西望。” 后汉书班固传:“上两都赋,盛称洛邑制度之美,以折西宾淫侈之

2、论。其辞曰:娄敬度势而献其说,萧公权宜以拓其制。时岂泰而安之哉?计不得以已也。迁都改邑,有殷宗中兴之则焉;即土之中,有周成隆平之制焉。克己复礼,以奉终始,仁圣之事既该,帝王之道备矣。” 2、政策重心在内不在外 后汉书光武帝纪:建武十三年,“大飨将士,班劳策勋。罢左、右将军官”。 贾复传:“帝欲偃干戈,修文德,不欲功臣拥众京师,遂罢左右将军。” 光武帝纪:刘秀曰;“吾理天下,亦欲以柔道行之。” 臧宫传:刘秀诏曰:“柔能制刚,弱能制强。逸政多忠臣,劳政多乱人。务广地者荒,务广德者强。今国无善政,灾变不息,百姓惊惶,人不自保,而复欲远事边外乎?” 西域传:“匈奴单于因王莽之乱,略有西域,车师前王、鄯

3、善、焉耆等十八国俱遣子入侍,献其珍宝。及得见,皆流涕稽首,愿得都护”。刘秀“以中国初定,北边未服,皆还其侍子,厚赏赐之”,拒绝派都护前往,且曰:“今使者大兵未能得出,如诸国力不从心,东西南北自在也。” 耿秉传:明帝“欲遵武帝故事,击匈奴,通西域”,派兵四万四千骑击匈奴。后又置西域都护、戊已校尉。 杨终传:章帝“不欲疲敝中国以事夷狄,迎还戊己校尉,不复遣都护”,只留军司马班超及官属三十六人“绥集诸国”。 后汉书班超传:班超提出“以夷狄攻夷狄”的策略。章帝以为“其功可成”,增兵一千八百人。班超主要依靠西域小国的军队控制了西域。和帝时,班超离任,“西域反乱”。安帝时,撤回西域军队,设护西域副校尉率三

4、百人驻守敦煌,羁縻西域。 3反对制礼作乐 后汉书祭祀志:“建武三十年二月,群臣上言,即位三十年,宜封禅泰山。”注引东观书载太尉赵憙曰:“陛下圣德洋溢,顺天行诛,拨乱中兴,海内清平,功成治定,宜登封告成,为民报德”。 东平王苍传:明帝时,刘苍提出“是时中兴三十余年,四方无虞,天下化平,宜修礼乐”。 曹褒传:章帝时,曹褒上书曰:“今皇天降祉,嘉瑞并溱,制作之符,甚于言语。宜定文制,著成汉礼。” 论衡宣汉篇:“儒者称汉兴以来未有太平”,原因主要是“汉无圣帝”和“瑞颇未至悉具”。 论衡是应篇:“儒者论太平瑞应,皆言气物卓异,朱草、醴泉、翔风、甘露、景星、嘉禾之属;又言山出车,泽出马,男女异路,市无二价

5、,耕者让畔,行者让路,颁白不提挈,关梁不闭,道无虏掠;风不鸣条,雨不破块,五日一风,十日一雨;其盛茂者,致黄龙、麒麟、凤凰。称圣泰隆,使圣卓而无迹;称治亦泰盛,使太平绝而无续。” 后汉书祭祀志:刘秀曰:“即位三十年,百姓怨气满腹,吾谁欺?欺天乎?”两年后,夜读图谶,有“赤刘之九,会命岱宗”一句,于是同意封禅。但仍心存疑虑,曰“国家德薄,灾异仍至,图谶盍如此?”又曰:“今予末小子,巡祭封禅,德薄而任重,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曹褒传:“太常巢堪以为,一世大典,非褒所定,不可许。”章帝死后,大臣奏“褒擅制汉礼,破乱圣术,宜加刑诛。遂寝其奏,而汉礼遂不行。” 张奋传:“众儒不达,议多驳异。” 曹褒所

6、定汉礼,皆“冠婚吉凶终始制度”。 4、法律的进一步儒家化 汉书刑法志:武帝“更定律令”后,汉朝律令共有“三百五十九章”,其中“大辟四百九条,千八百八十二事”。元帝时,“省刑罚七十余事”,减轻死刑三十四事。哀帝时减轻死刑八十一事。 后汉书光武帝纪:建武二年,“议省刑法”。 郭躬传:章帝时,郭躬为廷尉,“条诸重文可从轻者四十一事奏之,事皆施行,著于令”。 陈宠传:和帝时,“律令死刑六百一十,耐罪千六百九十八,赎罪以下二千六百八十一”,共四千九百八十九。 陈宠传:“臣闻礼经三百,威仪三千,故甫刑大辟二百,五刑之属三千。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而东汉的律令“溢于甫刑者千九百八十

7、九”,应参照甫刑加以删减,只留“大辟二百,耐罪、赎罪二千八百,并为三千,悉删除其余,令与礼相应。” 晋律强调“峻礼教之防”,并将条文删至二千九百二十六。 晋书刑法志:“叔孙宣、郭令卿、马融、郑玄诸儒章句十有余家,家数十万言。凡断罪所当由用者,合二万六千二百七十二条,七百七十三万二千二百余言。” 5、循吏政治的发展 循吏之风:地方长官用颁行“条教”的方法在国家法律和地方习俗之间建立桥梁。 后汉书卓茂传:西汉末年任密令,“劳心谆谆,视人如子,举善而教,口无恶言,吏人亲爱而不忍欺之。人尝有言部亭长受其米肉遗者,茂曰:亭长素善吏,岁时遗之,礼也。人曰:苟如此,律何故禁之?茂笑曰:律设大法,礼顺人情。今

8、我以礼教汝,汝必无怨恶;以律治汝,何所措其手足乎?一门之内,小者可论,大者可杀也。茂到县,有所废置,吏人笑之,邻城闻者皆蚩其不能。”然而密县百姓“人纳其训,吏怀其恩。数年,教化大行,道不拾遗”,连蝗虫都“不入密县界”。 循吏仇览传:“为蒲亭长。初到亭,人有陈元者,独与母居,而母诣览告元不孝。览惊曰:吾近日过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此非恶人,当是教化未及至耳。览乃亲到元家,与其母子饮,因为陈人伦孝行,譬以祸福之言。元卒成孝子。(县令)闻览以德化人,署为主簿。”二、东汉的经学 1、“义教”与“义学” 义者,宜也。明是非,立可否,谓之义。 教化:“教以义方”、“训之义方”、“示以义方”。 白虎通义:

9、“教者,效也,上行之,下效之。” 政府经常“表义以励俗”,表彰民间的各种“义行”,同时要求官吏“正身帅下”、“正身导下”。 南史孝义传论:“汉世士务修身,故忠孝成俗。晋、宋以来,风衰义缺。” 徐干中论治学:“学也者,所以疏神达思,怡情理性,圣人之上务也。” 王符潜夫论赞学:“天地之所贵者,人也。圣人之所尚者,义也。德义之所成者,智也。明智之所求者,学问也。” 后汉书儒林召驯传:“少习韩诗,博通书传,帝嘉其义学,恩宠甚崇。” 儒林杨仁传:为县令,鼓励本县青年学习儒家经典,“其有通明经术者,显之右署,或贡之朝,有是义学大兴。” 2、东汉的三传之争和今古文之争 西汉中期,春秋三传之争主要发生在公羊和

10、谷梁两家之间。西汉后期和东汉,三传之争以公羊家为一方,以左氏、谷梁两家为另一方,左氏、谷梁一方又以左氏为主。今古文之争,出现于西汉后期,虽不限于春秋一经,却以公羊、左氏之争为中心,本质上是公羊、谷梁之争的继续,是三传之争的另一种形式。 后汉书贾逵传:章帝命贾逵“发出左氏传大义长于二传者”,逵乃“摘出左氏三十事尤著明者”奏上,并指出:“斯皆君臣之正义,父子之纪纲。其余同公羊者什有七八,或文简小异,无害大体。至如祭仲、纪季、伍子胥、叔术之属,左氏义深于君父,公羊多任于权变,其相殊绝,固以甚远。左氏崇君父,卑臣子,强干弱枝,劝善戒恶,至明至切,至直至顺。” 后汉书儒林传:和帝时,“学者颇懈”,安帝时

11、,“博士依席不讲,朋徒相视怠散,学舍颓敝,鞠为园蔬”,顺帝时,太学生“章句渐疏,而多以浮华相尚,儒者之风盖衰矣”。 古文经学大师:郑兴、贾逵、许慎、马融、卢植、服虔、郑玄等。 后汉书郑玄传:“造太学受业,师事京兆第五元先,始通京氏易、公羊春秋、三统历、九章算术。又从东郡张恭祖受周官、礼记、左氏春秋、韩诗、古文尚书。以山东无足问者,乃西入关,因涿郡卢植,事扶风马融。” 郑玄戒子书:“念述先圣之元意,思整百家之不齐”。 范晔郑玄传论:“汉兴,诸儒颇修艺文;及东京,学者亦各名家。而守文之徒,滞固所禀,异端纷纭,互相诡激,遂令经有数家,家有数说,章句多者或乃百余万言,学徒劳而少功,后生疑而莫正。郑玄括囊大典,网罗众家,删裁繁诬,刊改漏失,自是学者略知所归。” 3、东汉的士风 司马光:“自三代即亡,风化之美,未有若东汉之盛者也。” 钱穆:“东汉士大夫风习,为后世所推美”。 东汉士人以“义”为最高价值取向,故其“修身”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以争利为耻。为了表示对“利”的淡漠,许多人推财、让爵、避聘、清节。 东观汉记卷十五:“淳于恭以谦俭推让为节,家有山田橡树,人有盗取之者,恭助为收拾。载之归,乃知是恭。其盗还橡,恭不受。人有刈恭禾者,恭见之,念其愧,因伏草中,至去乃起。” 后汉书刘般传:刘恺“当袭般爵,让与弟宪,遁逃避封。肃宗美其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