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现代信息技术和传统教学中寻求诗歌创作的切入点_第1页
浅谈如何在现代信息技术和传统教学中寻求诗歌创作的切入点_第2页
浅谈如何在现代信息技术和传统教学中寻求诗歌创作的切入点_第3页
浅谈如何在现代信息技术和传统教学中寻求诗歌创作的切入点_第4页
浅谈如何在现代信息技术和传统教学中寻求诗歌创作的切入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谈如何在现代信息技术和传统教学中寻求诗歌创作的切入点【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逐渐走进小学语文课堂,为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学生能力提供了一个新的形式。在传统课堂中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又能保持传统课堂中的优势。从而促进学生乐学、爱学、会学,在减轻负担、高效率、高质量的教学境界中,得到积极、主动、全面地发展。【关键词】信息技术;传统课堂;诗歌创作;多媒体。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说过:“不学诗,无以言”,将诗歌提到了非常重要的高度。而两千多年来,无论历史如何变迁,诗歌始终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

2、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当前,我市在中小学掀起了诗歌创作的热潮,笔者认为,应该乘着这股东风,培养小学生对诗歌的热爱,为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做出贡献。然而,和其他文体相比,诗歌侧重于内心的体验、性情的陶冶,更能反映灵魂的真实,而小学生认知层次较低,抽象思维能力不足,又对古诗的历史背景缺乏认识,因而对古诗诗意、诗情的体会与感悟难以透彻理解。而信息技术在小学诗歌教学中能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于同一时空,具有声情并茂、视听交融、动静交错、感染力强的特点,为学生拓宽视野,提供生动活泼、具体形象的思维材料,能让学生在学习诗歌时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直观地理解诗意,体会感情,起到激趣引情的作用。那么,应

3、该如何将现代信息技术和我们传统的语文课堂相结合进行诗歌创作的教学呢?笔者认为有以下两点方法:一、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唤起学生心灵的感动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意味着,教学中需要灵魂的共振。而在培养学生写诗之前,我们可以先通过经典诗歌的阅读,激发起学生对诗歌的兴趣,让学生亲近诗歌,走进诗歌,做到读好诗、读懂诗,在小学生的心中构架起一个诗的形象。在这个高度信息化发展的社会,孩子们的娱乐方式多种多样,但在允许学生看电视玩电脑的同时,也要让孩子读一首诗、唱一首歌,引导他们去学习。因此,我们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手段

4、,将乏味的诗歌转换成有趣的多媒体形式,吸引学生喜欢诗歌,只有让学生对诗歌产生兴趣,才能为我们下一步的创作教学做好铺垫。当然了,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随小学生的性别及年龄发展的不同阶段而不断地变化着。在此,笔者根据小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把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分成相应的三个不同的阶段,由易及难,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阅读,逐渐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1、动画版诗歌,进行最初的启蒙对于刚刚步入校门的小学生,我们可以用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洛克的“白板说”来形容。他们的心灵如白纸一样没有任何印迹,他们的认知水平、经验世界和价值尺度还处于萌芽状态。因此,教师要抓住这个时机,采用简单的动画形式,让

5、小孩子懂得欣赏诗歌的美,逐渐在诗歌这张白纸上绘出美丽完整的一道弧线。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样做使他们一开始就爱上观赏,便会对诗歌产生浓厚的兴趣。我国心理学家朱智贤指出:小学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而低年级儿童的思维具有明显的形象性,我们可以在上课前都会抽出时间和学生一起欣赏动画版诗歌,使学生们对诗歌有了浓厚的兴趣。2、结合多媒体诵读,体会诗歌的节奏美学生是发展中的人,经过第一学段的学习,他们的认知水平和思维发展水平都在不断提高。为了帮助学生逐渐地由动画欣赏转化为文字阅读,我们在教学中,可以采取多媒体的形式,选取韵律鲜明,生动

6、有趣,朗朗上口的儿歌来作为切入点。学生们在一边观看一边诵读的过程中,能真切地感受到儿歌的音律和节奏美,体验到阅读带来的成功和喜悦,更能建立起对文字阅读的兴趣。接着,根据小学生爱看故事的特征,再循序渐进让小学生开始接触一些有趣的儿童诗;或者含有寓言故事及神话故事的诗篇,让学生在故事和音乐的氛围内进行诗歌的阅读,提高他们阅读的积极性,让学生从心里真正喜欢诗歌的阅读。3、网络学习,拓展知识面,进行学生心灵的洗礼随着小学生年龄的增长及阅读量的增加,他们的审美观及价值观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微妙的变化,表现为他们对阅读的需求量更大,对文学作品的要求也会更高。为了满足小学生阅读的需要,帮助他们保持对阅读的浓厚兴

7、趣,教师要注意到此阶段他们的年龄特点、不同需求和阅读倾向,把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诗歌引荐到小学生中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网络学习,毕竟网络的资源非常丰富,学生在网络学习中可以极大地拓展知识面。在网络上阅读道到较有深度内涵的诗歌作品,使他们的心灵受到文学的熏陶和洗礼,从而陶冶他们内在的品性和涵养。他们在自主阅读的时候,可以感受到诗歌所带来的美妙感觉,体验到阅读是一种美的享受,他们一定会更加热衷于阅读,追求精神的满足。对于有条件的学生,也可以尝试引导他们建立博客,将自己的诗歌通过网络和别人进行分享。二、回归传统课堂,激发学生阅读的动机我们在引入现代信息技术的同时,也不要忘记回归传统课堂。多媒体技

8、术只应该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而不能代替传统课堂对学生的影响。诗歌的教学更侧重于环境的影响,教育学中这样描述环境对个体发展的作用:环境是个体发展的资源,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与限制。良好的氛围对小学生的阅读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要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就要充分发挥环境的积极作用,通过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来刺激学生的阅读动机。学校是教师传道授业的地方,也是学生深入接触阅读、培养阅读兴趣的主阵地。对于校园文化氛围的创设,我们可以通过晨读诗歌、诗歌朗诵比赛、张贴经典诗歌等方法来进行,以此形式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瑞士儿童心理学家、哲学家和教育家皮亚杰认为:“儿童像成人一样,是一个能动的动物,他的动作是

9、受兴趣和需要规律所支配的,如果不依靠这种活动的自动的动力,这种行动就不能充分发挥他的作用。”因此,创设书香课堂,激发起学生对诗歌阅读的热情是非常重要的一步。1、仿写诗歌,掌握写作的样式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又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偷。”这说明模仿是学诗歌的基本切入点,是诗歌创作的第一要着。前面部分,我们已经进行了诗歌阅读的说明,进行诗歌阅读可以为学生的诗歌创作打下基础,前人的经典诗歌作品就是学生的引路人。我们知道,初学书法的人少不了要进行临摹字帖,那初学写作的人也必须要进行模仿写作,诗歌也不例外。模仿是初学者必不可少的步骤,它能让学生们快速掌握写作的技能。我们可以针对经典的

10、诗歌,让学生有意识地进行仿写,从仿辞到仿句,再到仿写一整首诗。2、跳出框架,书写个性的语言但是,仿写不是抄袭,而是模仿学习优秀的诗歌节奏、内涵,仿写诗歌样式的同时,更要学会仿写诗歌的意蕴。然而更重要的,是学会书写自己内心的语言。毕竟,别人的东西再好也是别人的,我们在模仿中最重要的是要把别人的好东西经过消化,变成自己的,并在创作中加以运用。如此,才能做到不拘泥不化。每一个人都是不一样的,尽管学生的年龄相仿,但是个人性格千差万别,看待同一个事物的观点是不一样的。我们写诗,正是需要这种“不一样”,让学生把内心的想法写下来,这样才会突出个性,显二立匚*示新意。3、以课堂教学为契机,教师引导除了让学生进

11、行模仿写作、自我写作外,教师更要在课堂上进行写作指导,抓住一切有特色的事物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带领学生挖掘教学中隐藏的魅力,捕捉心灵一瞬间的闪光。我们的教材中文章体裁多样,其中蕴含着许多诗歌的形象。很多的时候可以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带领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进行仿写、改写、续写,以充满灵性的练笔,加深学生对课文理解的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加深对心灵的体验。三、结后语北京大学中文系钱理群教授谈到:“诗歌在本质上是和学生最为接近的。”小学生自出生开始就会接触到各种儿歌,他们不但学会用耳朵去听,还会随着诗歌的节奏做出相应的肢体动作,所以儿童天生就和诗歌有一种亲密的联系。而进行诗歌创作教学,则可以让小

12、学生们在不间断的诗歌阅读和创作中,保持对生命意义的探寻,保持对真善美的的向往和追求,起到净化小学生心灵、深入理解这个世界和保护想象力的作用,使小学生们与浮躁的社会现实保持距离,从而使诗歌成为学生成长的摇篮曲。但是,时代在变化,诗歌教学不再是单一、固定的方法,多媒体技术的引入可以让我们的传统课堂更加有趣,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克服时空限制,通过形、声、光、色等形式,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直观、形象、具体的视听文字,让学生抓住诗中的诗眼或者含意深刻的词语,反复推敲、理解,体会语言文字的妙处,从而对诗歌有更高层次的理解。参考文献:1王铁钧.诗词写作入门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12.2苏野.计划与诗歌、阅读中的“神来之笔”J.青春,2010,(01)3陈果安,潘冬梅,廖妍南.诗歌的欣赏与写作M.湖南:湖南大学出版社,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