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五年级春季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辅导题_第1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春季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辅导题_第2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春季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辅导题_第3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春季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辅导题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北师大版五年级春季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辅导题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阅读下面的小古文,完成练习。孟母断机杼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自废学,若吾断斯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何以异于织绩而食,中道废而不为?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女则废其所食,男则堕于修德,不为盗窃则为虏役矣!”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1解释词语。孟母方绩:()孟子惧而问其故()孟子之少也()旦夕勤学不息()2翻译句子。1.孟

2、母以刀断其织。_2.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_3孟子“遂成天下之名儒。”他成功了,你能从文中探知孟子成功的原因么?_2. 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 )者,先自度( )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 )信度,无自信也。”(1)给加点的字注音。(2)试着解释下列词语。度第一个:_ 第二个:_操_遂_(3)你觉得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_3. 课内阅读。子曰:“温_而知_,可以为师矣。”子曰:“见_思齐焉,见不贤而内_也。”1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2解释所填的词语,把意思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_:_ _:_:_ _:_3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_4. 课内阅读古人谈读书节选部分,回答问题。(一)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二)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1解释加点的字词。漫浪:_急:_谓:_下流:_2选段(一)是宋朝大理学家_的智慧之见,他在观书有感(其一)中也有经典之论“_?_”;选段(二)是清朝文学家

4、_的读书心得,里面有两个典故分别是_、_。3作者在”三到”中,强调了_的重要性,这是因为“_”(用原文短句回答)4作者在选段(一)中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不超过10个字)_5你还知道哪些好的读书方法?_5. 阅读小古文,回答问题。钟氏之子钟毓(y)、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yo)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ch)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钟毓兄弟小时,值父昼寝(qn),因共偷服药酒。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

5、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注释)令誉:美好的声誉。语:对说。敕见:奉皇帝的命令进见。昼寝:午睡。托寐:假装睡着。酒以成礼: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1联系上下文,选择句中加点字的正确意思。(1)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值:(_)A值班。 B正当。因:(_)A于是。 B因为。(2)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时:(_)A当时。 B顿时。觉:(_)A睡觉。 B觉察。2面对魏文帝的提问,两兄弟是如何回答的?(用原文回答)_3面对魏文帝的提问,两兄弟中谁的回答更妙?为什么?( )A.钟会的回答更妙,因为他的回答表现出了他本人的镇静。B.钟毓的回答更妙,因为他把害怕的感觉说出

6、来了。C.钟毓的回答更妙,因为他实事求是。6.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孟母三迁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街卖之事。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旁。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选自刘向列女传1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其舍近墓”的意思是“他住的房子靠近墓地”。 (_)(2)“复徙居学宫旁”中的“复”的意思是“重复”。 (_)(3)“此可以处吾子矣”的意思是“这个地方我儿子可以住了”。(_)2孟子幼时原来住在_,后来搬到了_

7、,最后又搬到了_。3孟子的母亲为什么说“此可以处吾子矣”?_4这个故事主要说明了。A.孟子的母亲为了让孟子生活得更好屡次搬家B.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C.一个人的成长与母亲的教育是分不开的7. 课外阅读。精卫填海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注释:发鸠(ji)之山:古代传说中的山名,旧说在山西境内。柘(zh)木:柘树。文首:头上有花纹。其鸣自詨:它的叫声像是在呼唤自己的名字。少女:小女儿。1解释下列的词语。

8、(1)白喙:_(2)以堙于东海:_2翻译句子。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_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表现了女娃怎样的精神?_4读了这个神话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_8. 阅读理解。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因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1给带线的字注音。 (1)少习骑() (2)溯黄河( ) (3)数建奇功( )2解释带线的字。 (1)长而益精( ) (2)皆次当行( ) (3)易男装( ) (4)凡十有二年(

9、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 _ (2)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 _4文中表达主旨的一句话是_,表达了作者_的感情。9. 文言文阅读。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选自新序)(注解)鄙,边境。发政举事:施政办事。侍御:侍从妃子。谄谀:奉承拍马。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宋昭公出亡(_)(2)吾知所以亡矣(_)(3)被服以立(_)(4)卒得反国(_)2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_(2)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_3宋昭公不得不“出亡”的原因是什么?_10. 阅读理解。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1解释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漫浪:_三到之中,心到最急。急:_2读书中的“三到”指的是_3为什么说“三到之中,心到最急。”(用原文句子回答)_4第一句名言启发我们读书要_,由此,我想到了许多名人读书的故事,例如:孔子“韦编三绝”、_、_。你有什么好的读书方法,

11、请写出一两点来。_11. 阅读理解。猿母中箭僧悟空在江外,见一猿坐树梢,弋人伺其便,射之,正中母腹。母呼其雄至,付子已,哀鸣数声,乃拔箭堕地而死。射者折矢弃弓,誓不复射。(墨客挥犀三)注释弋人:射鸟的人。即下文的“射者”。1解释加点的词语:付子已 (_)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射者折矢弃弓,誓不复射。_3用自己的话回答,射者为什么“誓不复射”?_4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体会?_12.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滥(ln)竽(y)充数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ln)食(s)以数百人。宣王死,愍(mn)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选自韩非子)注释:滥竽:不会吹竽。

12、竽,一种古代乐器。处士:古代称有学问、有品德而没有做官的人为处士。说:通“悦”,喜欢。廪食以数百人:拿数百人的口粮来供养他们。廪,粮仓。食,供养。愍王:齐国国君,宣王的儿子。1下列语句翻译是否正确,正确打“”,错误打“”。(1)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齐宣王派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_)(2)宣王说之:宣王对南郭处士说。(_)2宣王时,南郭处士能为王吹竽的原因是_,愍王时,南郭处士逃走的原因是_。(请用原文回答)3“滥竽充数”本来的意思是_,现在我们常用这个成语来讽刺那些_的人。13. 课内阅读。梁国杨氏(ssh)之子九岁,甚(shnshng)聪惠。孔君平诣(zhy)其父,父不在,乃呼

13、儿出。为(wiwi)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yngyng)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qnqng)。”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给下列句子中的“闻”字选择正确解释:A.听见;B.听见的事情、消息;C.有名望的;D.用鼻子嗅;E.姓。你号,今天有幸能见到你本人,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啊!()西湖是全国闻名的风景区。()你知道吗?今天晚间的新闻真让人寻味。()你闻出这是什么味了吗?()闻家的人都拌到外省去了。()解释文中语句。孔君平诣其父,乃呼儿出。_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_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_14.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鹬(y)蚌相争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qin)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战国策)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1)蚌方出曝( )AboBp(2)强秦之为渔夫也( )AwiBwi(3)两者不肯相舍( )AshBsh2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1)“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句中的“雨”作动词用,是下雨的意思。( )(2)“渔者得而并禽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