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复习要点_第1页
心理学复习要点_第2页
心理学复习要点_第3页
心理学复习要点_第4页
心理学复习要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 心理学与体育心理学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一)研究对象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是一个多层次、多测度、多水平的反映系统。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部分。 认识过程:感觉、记忆、思维、想象等 心理过程 情感过程:对事物的态度的体验过程 个体心理 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心理活动的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世界观等 个性心理 心理过程的稳定特性:能力、气质、性格  自我意识:人对自身的觉知与体察(自我认识、体验、控 制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是密切联系,有机地组成人的完整的心理面貌。 心理过程是个性形成、发展的基

2、础,个性一旦形成又影响心理过程的进行和发展。二、心理的实质(一)心理是脑的机能 1.脑是心理的器官 2.脑的机能 脑的基本机能是反射。心理现象就其发生方式来说是反射。 反射分为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心理现象就发生于条件反射的中间环节,暂时神经联系既是生理现象,又是心理现象。 人与动物的条件反射有本质区别,人脑机能的特殊性两种信号系统的协同活动。(二)心理是客观事物的反映 1.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心理的产生离不开作用于脑的外界客观现实,客观现实包括自然现象、人类的社会生活和人体自身。其中人类的社会生活对人的心理作用,人如果脱离于社会生活,其心理就会贫乏,甚至和动物相似(如狼孩)。 2.人

3、的心理是客观现实主观反映 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不可避免地要带有个人的特点,因此人的心理具有主观性。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在实践活动中,对客观现实进行积极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是主客观的统一。 三、心理学发展 德国心理学家威廉·冯特(WWundt,18321920)首先把实验法引进心理学,并于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专门的心理学实验室, 1879年心理学终于从哲学的母体中诞生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冯特也被视为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因此,心理学又是一门年轻的科学。 第二节体育心理学概述 一、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心理科

4、学的分支之一,是研究体育运动活动中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第三节体育心理学发展概况 一、国际体育运动心理学发展概况(一)国际体育运动心理学历史回顾 亚里斯多德的教育思想中就认为体育、德育、智育互相联系,智力的健全依赖于身体的健全。 第一个被明确视为属于体育运动心理学领域的研究是特里比特(Triplett, 1897)所做的有关社会促进对运动员成绩影响的实验研究:研究结论是自行车运动员在有其他竞争者存在时,有助于其提高运动成绩。 美国运动心理学之父科曼·格里菲思(Coleman R. Grififith)1925年在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建立了第一个运动心理学实验室,从事有关促

5、进心理运动技能发展的有关问题和个性与运动表现之间关系的研究,并对职业棒球队进行咨询。他在1926年出版训练心理学,这是第一本运动心理学专著。 (二)现代体育运动心理学的发展 1925年建立了第一个运动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体育运动心里学的诞生,1965年第一届国际运动心理学大会和国际运动心理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Sport Psychology, lSSP)的成立可看作是现代体育运动心理学的诞生之日,体育运动心理学也就从此时开始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进入了科学的殿堂。 国际运动心理学会的成立,以及1970年其学术刊物国际运动心理学杂志的创刊,有利于各国在这一领域里的信

6、息沟通与学术交流,促进了学科的发展。第二章 体育与心理的关系第一节 体育运动与感知觉一、感觉(一)什么是感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二)感觉的种类 根据刺激物的性质以及它所作用的感官的性质,可以将感觉区分为: 视觉,听觉, 嗅觉(距离感觉或远距离感觉) 外部感觉 味觉,肤觉(接触感觉或近距离感觉) 感觉 机体觉:感受来自机体的内部器官和组织的信息 内部感觉 运动觉:感受身体运动与肌肉和关节的信息 平衡觉:感受身体平衡和旋转的信息(三)感受性及其变化 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各种分析器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称为感受性。感受性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 (1)绝对

7、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 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做绝对感觉阈限。刚能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感觉能力叫做绝对感受性。绝对感受性与绝对阈限两者成反比例关系 (2)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觉阈限 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最小变化量叫做差别感觉阈限。刚能觉察出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叫做差别感受性。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两者成反比例关系。2感受性的变化和发展 感受性的变化和发展的原因主要有: (1)适应 (2)感觉对比(3)感觉的相互作用 (4)生活条件和劳动实践的影响二、知觉(一)什么是知觉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知觉极大地依赖于个人的知识经验,受个人的各种心理特点所制约。(二)

8、知觉的种类 知觉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1)根据知觉中起主导作用的分析器来分,可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味知觉、嗅知觉、皮肤知觉和运动知觉等。(2)根据知觉对象的性质,可把知觉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运动知觉:人脑对当前运动着的物体在空间、时间上的位移过程的反映。 (3)根据知觉有无目的,可把知觉分为无意知觉和有意知觉。 (4)根据知觉能否正确反映客物事物,把不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知觉称为错觉。 (三)知觉的基本特征 1知觉的选择性2. 知觉的整体性3. 知觉的理解性4. 知觉的恒常性专门化运动知觉 专门化运动知觉也称专项运动感知觉,是通过运动训练形成的高度分化的运动知觉。 第二节

9、体育运动与记忆 一、记忆的概念和种类(一)什么是记忆记忆是过去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 (二) 记忆的分类1.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 运动记忆:以做过的运动或动作为内容的记忆。4.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感觉记忆:又称“瞬时记忆”,是通过感官获得的一些信息,在头脑中储存0.252秒钟的记忆。通常以视觉编码为主,听觉编码为辅。(如,视觉后像)短时记忆(short-term memory):又称“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是保持时间为1分钟以内的记忆。通常以听觉编码为主,视觉编码为辅,记忆的容量为7±2个组块(chunk,彼此互不联系的单元)。长时记忆

10、(long-term memory):是指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上的记忆。通常以意义编码为主,容量极大。三、记忆的过程记忆的过程表现为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重现)。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 1885)最早设计了节省法(saving method) 又叫重学法研究了遗忘的进程,即学习材料到恰能成诵时,间隔一段时间再重新进行学习,达到同样能背诵的程度,然后比较两次学习所用的时间和诵读次数,就可以得出一个绝对节省值。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结论:对于机械识记、长时记忆的材料,遗忘的速度先快后慢! 影响遗忘的因素(1)受时间因素的影响(2) 识记材料的性质和

11、数量(3) 学习的程度(4) 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在回忆系列材料时,材料的开始部分和结束部分记忆效果较好,中间部分最容易遗忘的现象称为“系列位置效应”。 四、表象的概念、特征和种类(一)什么是表象 表象是指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二) 表象的种类1. 依表象产生的主要感觉通道,可分为:视觉表象、听觉表象和动觉表象。第三节 体育运动与思维一、思维(一)思维的定义 思维 (thinking)是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和内在联系。(二)思维的特征 思维具有两个基本特征:间接性 和 概括性。 (三)思维的分类 1. 根据思维过程中的凭借物或思维形态

12、划分 动作思维:也称“操作思维”,是在思维过程中以实际动作支持的思维。 形象思维: 抽象思维: 3.根据思维探索问题的方向(指向性)划分 聚敛式思维 分散式思维 (四)、思维的过程 1. 分析和综合2. 比较3.抽象和概括4. 具体化二、想象 (一) 什么是想象想象(imagination)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基本特征:形象性 和 新颖性。 (三) 想象的综合过程1. 粘合2. 夸张3. 典型化4. 联想(四)想象的分类 1. 根据有无目的,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无意想象: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地产生的想象。(梦、致幻剂导致的幻觉) 有意想象:按一定目的、自觉进

13、行的想象。第四节 体育运动与注意一、注意的概念与理论(一)什么是注意 1.定义 注意(attention)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 和集中。 2.注意的基本特征 (1)指向性 (2)集中性(二)注意的生理机制和外部表现 1.生理机制 定向反射 脑干网状结构 边缘系统和大脑皮层的功能2. 外部表现适应性运动 无关运动的停止呼吸运动的变化 二、注意的分类和规律 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以及有意后注意三种。(一)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 1.概念 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2.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 (1)刺激物本身的特点 刺激物的强度、对比关系、运动变化、新异性等。 (2)人本身

14、的状态 需要和兴趣、情绪和机体状态、知识经验等。3.无意注意的规律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1) 防止无关刺激的干扰 体育教学中,要消除分心的诱因。如, 列队时要避风背阳、背向其他班; 暂时不用的器械要尽量远离学生; 教师的衣着打扮; 防止疲劳,控制运动量。 (2)运用多种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内容新颖、有趣味和启发性; 教法丰富多样、直观形象; 利用教学语言的直观性,语言少而精; 尽量给予鼓励性评价,减少批评。(二)有意注意 1.概念 具有预定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2.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对目的与任务的理解程度 依靠间接兴趣的支持 智力活动与外部活动相结合 加强意志努力,与干扰作斗争3

15、.有意注意的规律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明确学习的目的和任务 了解和培养学生广阔而稳定的兴趣 首先要了解兴趣的年龄特征;其次要了解兴趣的性别差异;第三要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 培养自我控制和自我监督能力 三、注意的品质 注意的品质,是衡量注意质量好坏的指标。注意的主要品质有4个:(一)注意的广度(二)注意的稳定性(三)注意的分配(四)注意的转移四、注意方式的理论 奈德弗将注意能力分解为两个维度:范围(狭窄到广阔)和方向(内部到外部)。 范围是指在刺激域中人能够注意到的刺激数量,方向是指人的注意是指向内部刺激还是外部刺激。奈德弗注意理论的四种注意类型 广阔外部注意:适合于把握复杂运动情境,集体项目运动

16、员,如足球、冰球、篮球等,须具有这种注意类型。狭窄外部注意:做出反应的短暂时刻需要这种注意,这时注意指向外部且范围很窄,以便击球或对抗对手。广阔外部注意:具备这种注意能力的人善于分析,因此学习速度快,善于把各种信息纳入自己的知识储备之中,并籍此制订计划和行为策略,预测未来和回忆过去。广阔外部注意:对于敏感地把握各种身体感觉是最必要的,如射击、射箭、跳水、体操、武术等项目中的动作和运动体验,表象演练就要利用这种注意。 第五节 体育运动与情绪一、情绪情感概述 (一) 情绪(emotion)情感(affection)的概念 1. 定义 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

17、关系的反映。 2. 情绪情感的心理成分(1)主观体验 (2) 生理唤醒 (3) 外部表现 通常称之为表情,是在情绪和情感状态发生变化时身体各部分的动作量化形式,包括面部表情、身段(姿态)表情和言语(语调)表情。二、情绪情感与认识的关系(一) 情绪情感与认识的区别 1.反映事物的性质不同:认识过程反映客观事物本身的特点和规律;情感过程反映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2.两者发生和改变的随意性不同:改变认识相对容易,改变情感相对困难 (二) 情绪情感与认识的联系 1.情绪情感是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发展和变化的,没有认识就没有情感 2. 情绪情感可以反作用认识。一般来说,肯定的情感对认识活动起积极

18、作用,否定的情感对认识起阻碍作用四、情绪和情感的分类 基本情绪 基本情绪中,喜、怒、哀、惧是所有人最为认同的基本情绪:2.情绪状态的分类 (1)心境(2)激情(3) 应激3. 情感的分类 道德感 理智感 美感五、情绪理论 第六节 体育运动与意志一、什么是意志 (一)定义 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有意识地调节支配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二)特征 1.意志行动是以自觉地确定目的为特征 2.意志行动与克服困难和挫折相联系 3.意志行动是以随意运动为基础的,它包括两个阶段。二、知(认识)、情(情感)、意(意志)三者关系(一)意志与认知 意志是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意志对认识有巨

19、大的反作用,没有意志就不可能有深入持久的认识活动。(二)意志与情感 情感既可以成为意志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意志的阻力。意志可以控制、调节情感。四、意志品质 1.自觉性 2.果断性 3.坚韧性4.自制性 第七节 个性第一个性心理概述一、什么是个性 n 个性是指一个人与他人相区别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或者说是一个人全部精神面貌或心理面貌的总和。四、个性形成和发展的条件(一)遗传素质是个性形成的自然前提(二)后天的生活环境和教育是个性形成的决定性因素 (三)社会实践活动和主观努力是个性形成的主要途径和内部动力第二节能力一、能力的有关概念(一) 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

20、活动顺利地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三、能力的种类(一) 一般能力(智力)和特殊能力n 根据英国学者斯皮尔曼(C. Spearman, 1863-1945) 的能力结构二因素学说,可将能力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一般能力:是进行大多数活动所需要的能力,即通常所说的智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特殊能力:进行某项专门活动所必需的能力。五、能力的测量 (二) 智力测验(一般能力测验)n 比奈 西蒙智力测验( 用于弱智儿童筛选)(Binet & Simon , 1905)n 斯坦福 比奈智力量表(Terman , 1916)n 韦氏儿童智力量表和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e

21、chsler , 1955, 1949)n 瑞文标准智力测验(Raven, 1938)比率智商与离差智商n 智商也称智力商数(intelligence quotient, IQ)。n 智商的计算公式为:n 用上述比值公式计算出来的智商叫做比率智商(ratio IQ) 。 采用比率智商来表达人的智力有一个明显的缺点:智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 ,这与智力发展的实际情况不相符。 n 考虑到比率智商的缺点,Wechsler提出了离差智商(deviation IQ) 的概念。离差智商的含义是个体智力发展在同龄人中的相对位置。 计算公式为:智商等级139以上非常优异120-139优秀的110-119高

22、于中等的90-109中等的80-89低于中等的70-79临界的70以下迟钝的 六、能力的差异(一) 能力类型的差异(质)(二) 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量)(三) 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速度)第三节气质一、气质的概念气质:是不以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三、气质类型的学说(气质理论)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气质类型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神经过程的特性气质类型强度平衡性灵活性强型兴奋型(不可遏制型)强不平衡灵活胆汁质活泼型强平衡灵活多血质安静型强平衡不灵活粘液质弱型抑制型弱不平衡不灵活抑郁质四、气质的评价(一) 气质无好坏之分(二) 气质不能简单决定一个人事业成就的高低(三) 气质可以影响具

23、体活动的效果第四节性格一、性格的概念性格(character)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二、性格的结构 在研究性格结构时,通常从四个方面进行分类。 (一) 性格的态度特征(二) 性格的意志特征(三) 性格的情感特征四、性格与气质的关系(一) 区别n 气质更多地体现个体的生理特点,特别是神经系统活动的特点,受遗传素质的制约;性格更多地体现了人的后天经验,特别是社会实践对个体的影响。(二) 联系n 气质影响性格的表现形式;气质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的速度;性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掩盖或改造气质类型,使人的行为方式更有利于实践活动。 第三章 体育参与的动力系统第一节概 述 一、人的动力系统

24、 第二节体育活动动机 一、体育活动动机的产生 (一)体育活动动机的概念 体育活动动机是促进一个人参与体育活动的内部动因。 它是选择、激发、维持并强化一定的体育活动从而导向一定目标的内在动力。 (二)体育活动动机产生的条件 1、体育活动需要 需要是个体因缺乏某种东西而引起的内部紧张状态和不舒服感。 2、体育参与的诱因 指激起体育参与行为的外部原因,它是能引起个体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并能满足个体需求的外在刺激。 3、体育参与的动机、需要与诱因的关系 导致体育参与行为的动机可由需要激起,也可由环境因素诱发,但往往是内在条件和外在条件交互影响的结果。 形成参与体育的需要是根本的条件;而创造参与的外在条件

25、,使二者相互作用与影响,则是使潜伏的因素转化为积极的外显行为的必要途径。 二、利于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因素 哪些动机因素更有利于一个人参加体育活动和进行体育学习呢? (一)追求成功的动机 趋向某种成就活动,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去追求,以达到成功或完美的境地的动机称为追求成功的动机; 把害怕挑战、避免或迟疑加入一种成就情境的动机称为避免失败的动机。 成就动机力量由二者之差来决定的。即: 成就需求追求成功动机害怕失败动机 (二)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个人对自己从事某项工作之前,对该项工作自己所具备的能力以及可能做到的程度的一种主观判断,是一种情境式的自信心。 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依靠四种途径: 1、直接

26、经验 2、间接经验 3、书本知识或他人意见 4、本人的身心状况(三)目标定向 1、含义 一个人能否积极参加活动时所依据的成就目标。它不是具体要达到的行为数量标准, 而是内心中追求的成就取向。 2、任务参与与自我参与的区别 任务参与和自我参与是人们在参加活动时的两个主要目标定向,它们在看待什么是成功和如何评价自己的能力上有明显区别。 任务参与的个人面对成就情境时,把完成任务作为行动的目标,关注自己完成任务的情况,对能力的判断不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自我参与的个人面对成就情境时,把完成任务看成是显示个人能力的机会,关注自己与他人相比的成绩,对能力的判断受客观环境影响。 (四)成败归因 1、归因对动

27、机的影响 归因是人们对于已发生事物结果的原因解释。是对自己或他人产生行为结果的原因知觉或判断。 第三节体育兴趣 一、体育兴趣与体育教学效果(一)体育兴趣的概念 体育学习兴趣是人们力求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与参与体育活动的需要相联系的意向活动。 第四节 体育态度 一、体育态度的概念 态度 是个体对待人或事物较一贯、较固定的心理倾向。 体育态度是指个体对体育活动所持有的评价、体验和行为倾向的综合表现 。 体育态度属于态度概念之内,它的结构也包括认识、情感和意向三个方面。 第五节体育习惯 一、习惯的概念 习惯是由于重复或练习而 巩固下来的成为需要的自动化的行为方式。 第四章运动技

28、能学习第一节学习理论和运动技能学习 一、学习理论 (一)行为主义的学习观1、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论 2、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说3、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 (二)认知学习理论的学习观1、苛勒的顿悟学习理论2、托尔曼的认知论二、运动技能的特性与分类 (一)运动技能的特性 技能是通过练习获得的,是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活动方式或心智活动方式。(潘菽,1983) 根据其论说,技能按其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可分为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两种。 运动技能是动作技能的一种,是在体育运动特定的条件下表现出来的种种动作,以完善、合理的方式组织起来并顺利地进行。 (二)运动技能的分类 1.开放性和闭锁性两类运动技能 第二节运

29、动技能学习过程 一、形成运动技能的心理系统分析 形成运动技能的心理系统是由三个子系统组成的,即反映系统、控制系统和反馈系统。二、形成运动表象与掌握动作概念 (一)形成运动表象 运动表象 是指在运动感觉、运动知觉的基础上,在头脑中重现出来的动作形象它反映动作在一定时间、空间和力量方面的特点,如对身体的位置、动作的幅度、方向、速度的表象。 在技能学习的初级阶段,视觉表象起主要作用,而后视觉表象与动觉表象相结合,逐步形成运动表象。 1、视觉表象生成 示范必须做到: (1)示范一定要正确。 (2)突出重点的示范。 (3)整体示范与分解示范相结合。 (4)示范要富有表情。 2、强化动觉形成运动表象 (1

30、)降低动作速度。 (2)提示相应的肌肉运动感觉。 (3)采用不同重量的器械进行练习。 (4)分别完成个别动作。 (二)掌握动作概念 动作概念 反映的则是动作的实质、要领和规则,反映的是完成动作所必须服从的规律。 概念的理解与掌握使运动表象更加准确、清晰、完善的作用。 第三节运动技能的迁移 一、迁移概述 (一)迁移的一般概念过去,我们将先前的学习影响后来学习的现象就是学习的迁移。然而也存在这样一种事实,后继的运动技能学习也可能对先前运动技能的学习发生某种影响。 故运动技能的迁移最好定义为: “一种运动技能的学习对另一种运动技能学习的影响。”1.迁移按方向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2.按作用分为正迁

31、移与负迁移。 二、迁移的理论 (一)形式训练说 该学说的着重点是形式而非活动内容。(二)共同要素说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桑代克和武德沃斯提出的。 (三)经验类化说 经验类化说是由贾德在总结桑代克和武德沃斯共同要素说的基础上提出的。 (四)关系理论 关系理论是格式塔心理学派的主张大。(三)促进运动技能的迁移,防止干扰1.  丰富学生的体育运动知识和技能2. 充分的学习与练习3.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顺序4. 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概括能力5. 充分利用“先行组织者”的作用第五章 心理技能训练第一节心理技能训练概述 一、什么是心理技能训练 (一)定义 心理技能训练是有目的、有计划对运动员的心理过

32、程和个性心理特征施加影响的过程。也是采用特殊的方法和手段是运动员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心理状态并进而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运动行为的过程。(二)心理技能训练的种类和任务 1.一般心理技能训练和准备具体比赛的心理技能训练2.基础性心理训练和针对性心理训练二、心理技能训练的原则 (一)自觉积极性原则 (二)循序渐进和专项相结合的原则 (三)个别对待和重复性原则 三、心理训练方案的制订与实施(一)心理训练方案的制订(二)心理训练方案的实施 1.教育阶段 2.获得阶段 3.时间阶段(三)对心理训练方案的效果进行评估并适时调整 第二节目标设置训练 一、目标设置中需要善加处理的关系(一)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二)具

33、体目标和模糊目标(三)现实的目标和不现实的目标(四)他人比较的目标和自我比较的目标 四、常见的目标设置缺陷 (一)写得不好的目标 目标写得泛,含糊不清,以至于无法确切知道是否在进步(温伯格等人,1997)。制定目标过程中违反SMART原则。目标必须具体、可测量、任务定向、现实、以及适时。 (二)没有设计实现目标的策略 (三)没有遵守实现目标的策略 (四)没有对进展程度进行监督 (五)气馁 气馁有许多方式能够破坏运动中目标设置的有效性。下面就是一些例子: 目标难度 ; 利用了成绩目标 ; 目标太多 第二节放松训练 一、放松训练概述(一)放松训练的概念 放松训练是以一定的暗示语集中注意,调节呼吸,

34、使肌肉得到充分放松,从而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的方法。 目前普遍采用的是美国芝加哥生理学家雅克布森(Jacobson,1938)首创的渐进性放松方法、 奥地利精神病学家舒尔兹提出的自生放松方法和中国传统的以深呼吸和意守丹田为特点的松静气功等三种放松方法。其共同点是:注意高度集中于自我暗示语或他人暗示语、深沉的腹式呼吸、全身肌肉的完全放松 四、使用放松技术的时机 一旦比较熟练地掌握了放松方法,就可在下列情况下使用:、表象练习之前:有助于集中注意力,使表象更为清晰、逼真、稳定。、训练结束后或临睡前:有助于恢复疲劳,使身心得到充分休息。、测验或比赛前过于紧张时:有助于降低能量消耗,使唤醒水

35、平处于最佳状态。二、表象训练概述(一)概念 运动表象是在运动感知觉的基础上所产生的,在头脑中重现出来的动作形象和运动情境。 表象训练(imagery training)是在暗示语的指导下,在头脑中反复想象某种运动动作或运动情境,从而提高运动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的方法。(二)表象训练的作用作用 有利于建立和巩固正确动作的动力定型。 有助于加快动作的熟练和加深动作记忆。 测验前或比赛前对于成功动作表象的体验将起到动员作用,使学生充满必胜的信心,达到最佳竞技状态。 三、表象练习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从视觉表象为主逐步过渡到动觉表象为主 (二)利用准确简练的语言提示 第四节注意集中训练 一、一般性的注意

36、集中练习(一)纸板练习(二)五星练习(三)记忆练习(四)实物练习(五)秒表练习二、结合体育教学过程的专门练习 (一)逆反口令法(二)轻微口令法(三)有效口令和无效口令法(四)启发教学法(五)变换条件法(六)目标导向法(七)信息引导法 第五节自我暗示训练 一、自我暗示训练概述暗示训练是利用语言等刺激物对学生的心理施加影响,并进而控制行为的过程。我国的气功与印度的瑜咖运用了许多自我暗示的方法。 世纪初,德国学者舒尔茨到印度,对瑜珈功的暗示法进行了调查研究,他回国后在给病人治疗时,把患者分为给药组和给药加暗示组,经一阶段治疗发现自我暗示对疾病治疗有显著效果。年出版了自我暗示训练一书,从而揭开了对自我

37、暗示进行科学研究的序幕。 三、暗示训练的程序暗示训练有个主要步骤:、使学生理解认识及其表现方式语言对情感和行为的决定作用。、确定体育活动中经常出现的消极想法,如:这个动作我算是学不好了。、确定如何认识这种消极想法。、确定取代这种消极想法的积极提示语,如: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不断重复相应的对子,如:这下完了还有机会,拚博到底。可以视情况具体规定重复的时间,如可规定每天早、午、晚各重复两次。、通过不断重复和定时检查,举一反三,在生活中养成对待困难的积极态度和良好习惯。 第六节模拟训练 一、模拟训练概述 模拟训练是针对比赛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或问题进行模拟实战的反复练习,目的是为学生参加各类比赛

38、做好适应性准备。 模拟训练可分为实景模拟和语言、图像模拟两类。 第六章体育教学心理第一节体育教学的心理学基础 二、制约体育教学的学生心理因素 (一)体育学习的心理动力 (二)认知-运动能力 (三)心理状态 (四)年龄、性别和个性心理特征第二节体育课堂教学的心理气氛 一、体育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基本含义 体育课堂教学心理气氛是体育教学过程中相对稳定的集体情绪状态,它是教学中集体心理动态结构的特点之一,是体育教学活动的心理背景。 第三节体育教学方法的心理学基础 一、体育教学方法的心理学分析(一)示范法与讲解法(二)练习法1、完整法与分解法2、集中法与分散法(三)预防法与纠正法预防与纠正动作错误法是教

39、师1、动作错误产生的心理原因(1)感知觉原因(2)思维过程的原因(3)情绪情感的原因(4)意志品质方面的原因 (四)游戏法与比赛法第四节体育教学中对学生注意的调节 (一)利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规律调控学生的注意1、有意注意的利用和保持有意注意的特点是主体能够主动控制,它是主体意识倾向的反映。要使学生在课堂上注意集中,首先应使他们明确体育学习和锻炼的目的,端正体育学习的态度,认识到体育锻炼的意义、价值,培养他们对体育活动的间接兴趣,使他们能够主动地去控制自己的注意,有意识地把注意指向和集中于教学活动上。注意力是意志力的表现之一,培养学生的意志力,特别是自制力和自控力,也是组织好学生注意的一个重

40、要方面。2、无意注意的利用引起无意注意的因素主要是客观环境的刺激特征和个体的需要、兴趣。改变环境和适当满足学生的需要、兴趣,是利用无意注意的基本原则。美化教学环境,布置好场地器材,选择学生喜好的教学内容,采用多种多样的教法,示范的优美和语言的变化,把教学活动组织得新颖和有趣,富有吸引力等有利于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但教师不可浓妆艳抹、奇装异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二、调节学生注意的方法(一)课前引导(二)暗示调节(三)激励调节(四)转移调节(五)环境调节第七章 体育比赛心理第一节唤醒水平与操作成绩之间的关系 一、唤醒的定义 生理学家林斯利(Lindsley, 1951)提出的唤醒概念最具代表性:

41、 唤醒水平指机体总的生理性激活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二、唤醒水平与操作成绩关系的理论假设 (一)倒U型假说 这一理论来自最初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Yerkes & Dodson, 1908)。 该理论认为,唤醒水平与操作成绩之间的关系呈倒U曲线型,即特别高和特别低的唤醒水平有碍于操作,只有中等水平的唤醒有助于操作。 该假说还认为, 完成简单任务时,最佳唤醒水平要求处于较高位置;任务复杂时,最佳唤醒水平要求处于较低的位置。 以力量、耐力和速度为主的体能性项目,应有较高的唤醒水平;以协调、稳定、小肌肉群精细占主要成份以及要求集中注意力的运动项目,应有较低的唤醒水平;技能掌握初期所需的唤醒水平应较低,熟练后唤醒水平应较高。 唤醒水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