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寓言教学研究_第1页
小学寓言教学研究_第2页
小学寓言教学研究_第3页
小学寓言教学研究_第4页
小学寓言教学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一、二、三、四、五、六、 小学寓言教学研究.精品文档.七、 什么是寓言?寓言是将生活哲理寄托在一个假想的、具体形象的、具有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里的一种文学体裁。"寓言"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寓言篇:"寓言十九,藉外论之",与天下篇"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前者指出寓言假借外物以立论的技巧,后者则视寓言为传达意念的工具。八、 寓言的特点1.寓言的篇幅一般比较短小,语言凝练,结构简单却极富表现力。2.鲜明的讽刺性和教育性。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主题

2、思想大多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鹬蚌相争、东郭先生和狼等都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寓言名篇。3.故事情节的虚构性。“主角”更多是人格化了的动物、植物或自然界的其他东西或现象。4.常用手法为:比喻,夸张,象征,等手法。三、寓言故事与成语故事,童话故事的区别1、寓言故事与成语故事的区别成语故事很大部分是历史典故,是发生过的事情,然后人们用一个成语将这些事情总结、浓缩为一个简短的句子或短语,以方便地表达整个故事和故事要讲述的内容,在功能上不一定要有积极的寓意。比如“百步穿杨”、“沉鱼落雁”这些,只是具备一种描述、形容的作用,并不需要给人启发。 寓言故事是根据事实或者编造的故事向人们讲述一

3、个道理,给人以启发。并且大部分寓言,是为了讲述一个道理而编造的,并没有真实的根据。 在收编成语故事的时候,有时候人们也会把寓言收编进去,并且历史本身就带有很多值得人们思考的道理,因此,很多成语都能带给人一些道理。 说白了,成语故事和寓言故事的分类主要是在讲述故事的目的上有不同,成语故事的目的是补充成语没有完全表达的内容,使成语更容易理解,寓言故事的目的就是讲述道理,两者不矛盾,只是分类不同。很多成语故事本身就是一个寓言故事,但不能因此就说成语故事就是寓言故事,成语故事和寓言故事是有区别的。2、 寓言故事与童话故事的区别A. 从概念上看:童话是一种带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

4、,是童话的核心,也是童话的灵魂。如田螺姑娘、神笔马良等。寓言,就是含有劝喻和讽刺意味的故事。寓,就是寄托,即借助于某种故事形式来表达作者的创作意图。如汉书·叙传上里的“邯郸学步”:“昔有学步于邯郸者,曾未得其仿佛,又复失其故步,遂匍匐而归耳。”尽管文字简洁,但已形成有相对完整情节的简短故事,而故事本身又寓含某种深刻的道理,故堪为一篇典型的寓言。B. 从篇幅上看:童话,故事完整,篇幅较长,情节神奇曲折。如皇帝的新装、蚕和蚂蚁等。寓言,结构简单,篇幅短小,情节单纯有趣。如塞翁失马、黔驴技穷等。C. 从题材上看:童话多表现幻想世界,充满幻想色彩。从风霜雨雪到星辰日月,从花木草石到鱼鸟虫兽,

5、对大自然的一切事物都可加以人格化,以物拟人,妙趣横生。如渔夫的故事。寓言多来自现实生活,内容多以反映人们对生活的看法,或对某种社会现象的批评,或对某种人的有所讽刺和箴戒。虽然具有虚构的成份,但却是社会现象的高度提炼和概括,更容易为人所接受。如孟子“揠苗助长”。D. 从体裁特点看:童话,表现为形式多样,除用散文形式写的童话外,还有童话诗和童话剧。想象丰富,幻想奇特,抒情说理,寓教于乐,突出形象性,注重趣味性,讲究可读性,如宝葫芦的秘密、卖火柴的小女孩等。寓言,表现为借题发挥,由此及彼,托古讽今,小中见大,突出讽刺性,注重实用性,讲究哲理性善于启发性。如自相矛盾。刻舟求剑。E. 从阅读对象看:童话

6、,是专门为儿童创作的,它的读者是儿童,因此,它属于儿童文学。有些成人童心未泯,仍喜爱童话,因另当别论。寓言的创作主要并非为了孩子,只是寓言中有一部分篇幅短小,且寓意浅显的可以视作儿童文学。四、寓言故事在小学教学中的作用1、陶冶道德情操寓言是通过具体的人物或人格化的动植物、无生物的艺术形象来寄托某一道理。以此而引发学生的思维、想象,以此来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道德观。学生在领会寓意的过程中得到了明是非、知善恶、识美丑的教育。2、榜样力量的激励 寓言故事以其生动具体的艺术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起了许多古今中外的英雄人物的形象、传统美德的形象、道德规范的形象,这些形象神勇无敌,而机智聪颖

7、。南辕北辙、农夫与蛇、鹬蚌相争、亡羊补牢、滥竽充数这些故事中的形象无疑都激励着学生学做善人、智人。3、 丰富口头和书面语言寓言的语言精炼、形象,儿童读了它,通过向他人讲诉,可以丰富口头和书面语言。4、 启迪思维火花,激发创造性寓言中的动植物、无生物,赋予了人类生活的装饰,易于激发儿童的创造性想象。寓言故事里所蕴涵的哲理需要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思考、归纳,揭示寓意,学生的学习寓言过程中所得到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就是学生思维训练的途径之一。而且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故事续写,改写等活动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思维,促进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五、寓言在小学教材中的分布情况寓言在西师大版小学语文中

8、的分布情况年级册数单元名称总篇数一年级1九14、乌鸦喝水12二年级3六19、寓言两则:坐井观天、亡羊补牢22、三个和尚23、我要的是葫芦34三年级5五23、寓言两则:水滴石穿、守株待兔5六27、父子骑驴28、一只梅花鹿其它积累与运用(一):狐假虎威积累与运用(三):揠苗助长6四年级7积累与运用(四):纸上谈兵28积累与运用(八):刮目相看五年级9七25、鹬蚌相争110六年级11八29古文两篇其二:矛盾112分布特点总结:主要集中在二三年级,高年级的以自学为主,西师大版将寓言均安排在教材的上册,寓言故事内容也是由易到难。寓言在北师大版中的分布情况年级册数单元名称总篇数一年级12二年级3二7.狐狸

9、和乌鸦24五19.亡羊补牢三年级5七26. 1掩耳盗铃 2自相矛盾46七26.1郑人买履 2鹬蚌相争四年级7六22.1滥竽充数2狐假虎威48六23.1刻舟求剑2守株待兔五年级9四15.2奕秋败弈310五19.1人有之鈇者2玄鹤献珠六年级11六22.螳螂扑蝉112分布特点总结:主要集中在三四五年级,高年级的以文言文形式为主,寓言故事内容也是由易到难。寓言在人教版中的分布情况年级册数单元名称总篇数一年级112五18、狮子和鹿二年级3四13、坐井观天34七27、寓言两则揠苗助长、守株待兔三年级5七36三9、寓言两则亡羊补牢、南辕北辙四年级728八29、寓言两则纪昌学射、扁鹊治病五年级9010六年级1

10、1212一1、文言文两则学弈、两小儿辩日三个版本的寓言故事比较北师大版西师大版人教版总篇数141311分布特点主要集中在三四五年级 主要集中在二三年级主要集中在二三四年级特色高年级的以文言文形式为主寓言均安排在教材的上册,高年级的以自学为主相同点都集中在二三四年级,寓言故事内容由易到难 相同的寓言故事在三个版本中的比较北师大版西师大版人教版亡羊补牢二(上)二(上)三(下)坐井观天二(上)二(上)守株待兔四(下)三(上)二(下)狐假虎威四(下)三(上)揠苗助长三(上)二(下)鹬蚌相争三(下)五(上)六、关于寓言教学(一)小学寓言教学的基本原则。 1、哲理性:是指以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故事情节中所在

11、地蕴涵的哲理。帮助引导学生去认识故事本身,揭示寓意本质。 2、相关性:是指立足于寓言故事本身,抓住寓言中的人物事物特征组织教学,同时又要注意寓言与童话、成语以及历史故事的内容联系;又要注意寓言教学与其他文体的教学以及作文教学的关系,使寓言教学既保持独立性又注重与其他教学的联系性。3、拓展性:是指立足于教材,对语文教材中的现有课文进行分层分类分析、教学。另外,还应作出相应的扩展。如中外寓言名著故事精品、中国古代寓言、中国少数民族寓言故事选、伊索寓言等都是开展寓言教学实践活动的补充教材。4、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是指教师一定要了解儿童的心理发展特征,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低年级教学

12、中要有童心,珍爱童趣,不能以成人的眼光去品论寓言;高年级教学中要让学生有独特的见解,不能抹杀学生的创意,注重培养儿童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寓言教学的一般环节回忆故事,唤醒认知初读课文,感知晓事研读体会,感悟明理拓展延伸,依理悟情。首先为了保证学生学习过程的顺利过渡,开头应该有一个唤醒学生记忆的环节,我们称之为“回忆故事,唤醒认知”。这是因为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中,寓言故事都是分学段编排的,所以每当接触一篇新的寓言时,先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寓言故事,有利于学生思维的顺利过渡。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四年级的扁鹊治病这篇寓言前,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

13、坐井观天守株待兔等寓言故事,使学生能想起寓言故事的学习方法。其次引领学生走进寓言故事,恰当把握故事情节,弄清故事的来龙去脉,那么,这篇寓言故事的学习就成功了一半。我们将这一环节称为“初读课文,感知晓事”。比如在扁鹊治病教学中,让学生在读熟的基础上能用一句话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扁鹊看出蔡桓公有病,蔡桓公不相信不治疗,最后病死了这个环节的任务就算很好的完成了。 再次,寓言故事的寓意是寓言的灵魂,就好似人类必须要有思维一样重要。好的寓言的寓意,会随着读者的阅读进程而逐渐明晰。这是寓言独立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的魅力所在。因此,我们在引领学生理解故事的过程中,要时刻留心找出并抓住这根“看不见的线”,沿着这条线

14、顺藤摸瓜,引导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抓住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使故事中的一切事物都活动起来,让他们来到学生的生活中,从而使学生自己悟出其中的“理”。我们将这一环节称为“研读体会,感悟明理”。比如扁鹊治病这篇故事中看不见的线在哪里呢?扁鹊的“拜见、又拜见、再拜见、远望掉头跑”和蔡桓公的“不相信、很不高兴、非常不高兴、奇怪”,都是故事情节中的明线,从这里是看不到深层的寓意的,而在蔡桓公的“不相信、很不高兴、非常不高兴、奇怪”的背后所隐藏的“讥讽、反感、厌烦、请”,才是这条看不见的线,在这条线上我们看到了蔡桓公的霸气、傲气和对扁鹊的藐视,以及在最后病入膏肓时的恐惧,只有在这条线上认识到这一层,才

15、能得出不虚心、不诚恳、不耐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就会产生不良后果,直至后悔莫及这样的道理来。最后,当故事学习结束后,如果不能与现实进行联系,那么这样学习的意义就会大打折扣,所以我们还设计了最后一个环节,就是“拓展延伸,依理悟情”。比如在学习完扁鹊治病这篇寓言后,可以让同学们说一说生活中像齐桓公一样的人,也可以让学生续写故事或改写故事等,从而使学生更加理解寓意,并运用于生活之中。(三)、关于寓言教学的探究1、创设情境,明晓情节李吉林认为:“情境教学是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趣,把认识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寓言的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有明显的区别,作家总是借助比喻,运

16、用讽刺、夸张的手法,塑造生动的寓言角色,如狡猾的狐狸、井底的青蛙、掩耳盗铃的人等都是可笑而又发人深思的角色,作家对这些角色不做形象的描绘,主要是通过角色出人意料的语言、行为、思想方法,用可笑而可悲的结局构成一个完整的、耐人寻味的小故事。寓言本身所具有的特点,更有利于情境教学。例如,教学狐狸和乌鸦时,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教师描述:这则寓言故事,把我们带到一颗大树下,出示大树,树可以画得很怪,形成一种发生寓言故事的氛围。乌鸦在大树上做了一个窝添上一个窝大树底下有一个洞,狐狸就住在这洞里,出示狐狸:嘴很尖,尾巴长而大然后交代一句:“故事就发生在这儿,故事的主角就是狐狸和乌鸦。”然后继续描述,激起学生学

17、习这则寓言的动机,学生思维随之进入积极状态。角色扮演也是让学生进入情境的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角色扮演的时候,我们可以拿出用卡纸做成的动物头饰,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快得融人情境。有对话的寓言课文比较适合角色扮演,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在较短的时间内背诵课文。如鹬蚌相争、坐井观天、狐狸和乌鸦等这样的寓言均可以采用角色扮演,体验个性化的语言。简笔画的运用也是带领学生融人情境的一个重要方式,因为儿童更加喜欢直观、具体的事物,而简笔画就是将抽象的寓言具体化的过程。如刻舟求剑一课,老师在上课时可用简笔画在黑板上画出一只小船,船上有两个人,一个是船夫,另一个人正在船弦上刻记号。然后在船的下面画一把宝剑。这样学生从图

18、上便可直观地感受到故事,简笔画与板书的结合运用,更有助于学生直观地看出文章的脉络,而且也有利于学生理解、分析寓言所揭示的道理。2、激发情感,感悟寓意揭示寓意的过程就是把寓言中的形象转移到现实生活中去的过程,就是把故事中描写的动植物转移到社会或把此人此事转移到彼人彼事中去的过程。通过对教材的探究解读,具体的课文为例,我总结了以下几种感悟寓意的方法:a) 、从分析人物语言中揭示寓意;牛角尖里的老鼠这篇寓言故事中有牛角与老鼠的对话,教学时通过让学生分析老鼠的语言及其牛角的忠告便可以得出做任何事情如果自以为是,不听劝告,坚持错误,那么必然遭到失败的道理。b) 、从分析故事情节中揭示寓意;小鹿遇虎这篇寓

19、言则是通过曲折动人的情节让我们对老虎与小鹿这两种动物身体的特点与它们因此而所遭受的险遇让学生明白实用的东西不一定漂亮,美丽的东西不一定实用的深刻含义。c) 、从分析关键性的句子中揭示寓意;教学寓言应特别重视抓住课文的关键词语、句子、对课文的内容进行分析。这些关键词句一般都直接揭示了寓言的中心思想。如叶公好龙这篇文章中叶公的衣服、帽子、墙柱等地方都有龙的描写,后来见到真龙来后的神态、动作、得出叶公不是真的喜欢龙,由此可见做人处事要表里一致,不能虚伪。d) 、从分析事物特点或发展规律中揭示寓意; 在教学拔苗助长这个寓言故事时通过对禾苗的生长规律地揭示,以及这位农夫违反植物生长的自然规律的驳斥,从而

20、让学生懂得事物发展都有客观规律,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e) 、从分析偶然性与必然性的辨证关系中揭示寓意; 在教学守株待兔这类寓言故事时要让学生懂得野兔撞树这一现象的偶然性,如果没有认清这只是一种偶然现象而是把它看成一种期望值很高的必然现象,那么只会自食其果。f) 、从分析现实去感悟寓意我们在引导学生分析了语言的艺术形象之后,就要引导学生把寓言中的艺术形象与现实生活中人的不同性格加以比较,从现实的日常生活中找到类似的事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领悟到寓言的深刻寓意。例如,在教学南辕北辙时,让学生认识到无论做什么事情,必须先把方向搞正确,方向错了,会适得其反。对寓意的感悟是

21、教学寓言的一个重点。因此,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故事,逐渐对寓意产生体会和感悟。寓言故事中的艺术形象多是人物或是人格化的动物,它们都倾注着作家的主观情感,具有鲜明的对比特征。如狐狸和乌鸦一课中狐狸的狡猾,乌鸦的愚昧和爱慕虚荣;坐井观天中,青蛙的固执、目光短浅,小鸟的虚心若谷和志存高远等。这些被人格化的动物更能激发学生情感,寓言教学应充分利用其故事性,引起儿童的阅读兴趣,让他们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书本中去,从而体会寓言所要表达的寓意。3、启发探索,自我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挖掘寓言的教育功能。寓言是通过具体的人物或人格化的动植物、无生物的艺术形象来寄托某一道理,以此引发学生的思维、想象,以此陶冶学生的道德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