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2)_第1页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2)_第2页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2)_第3页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2)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倾向。美国心理学家马洛斯指出:创造力是人生的种基本财富,个体一出生就具有了,但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却不同程度地丧失了。创造力的火花潜伏在我们每个人身上,只要加以培养和挖掘,每个人的创造力都可以得到显著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也是社会发展对教育的客观要求,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教育的系统工程。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一、培养创新意识,需从学生兴趣入手。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切创新意识的源泉。当今的孩子尽管娇生惯养,但他们的求知欲特别强,他们喜欢接触新鲜的事物。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

2、之者不如乐之者。作为教师如果能抓住这一切入点,适时地加以点拨,我想孩子们地创新欲望一定会被激发出来的。例:教学“能被2 和5整除的特征”时,教师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只要你能说出一个数,我就知道它能否被2 或5 整除。”出于强烈的好奇心,学生都抢着说出较大的数,力求难住教师,当教师都准确迅速地判断出来后,学生的好奇心就转化成了求知欲,纷纷问教师:“为什么你能判断得又准又快呢?”很想了解其中的奥妙,从而主动地学习了能被2 和5 整除的数的特征。由于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的学生还提出了“能被3、7、9、11、等整除的数是不是也有特征呢?”学生创新的潜在意识顿时得到萌发。  

3、;  二、培养创新意识, 需造创新教育的环境;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和积极探求,必须给他们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情绪心理心学研究表明:快乐、兴奋的情绪与温和宽松的学习环境,对认知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没有无情感的认知,也没有无认知的情感。在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要注意两点:第一,要使学生创新,就必须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做到“三个自由”:即自由地发表意见;自由地按自己的学习方式参与数学活动;自由地与教师和同学沟通信息。第二,要使学生创新,就必须让学生具有成功感。成功感是学生完成某项学习任务后产生的自我满足,是一种积极而愉快的情绪

4、状态。心理学认为,激励成功的奖赏会使学生产生喜悦的情绪,这种体验能促进被奖赏者向着奖励的方向努力。     例如:学生不爱做课后的思考题,都等下节课老师说了答案然后抄上,这位教师便改变了教学方法,让学生上台当小老师。谁讲得好,就让全班鼓掌祝贺,并奖励小红花。结果全班都提高了做思考题的兴趣,还有的题百花齐放,一题多解。这正向那位老师所说的“好学生都是夸出来的三、培养创新意识,多运用赏识教育。    上课时,往往有学生对教师的提问答非所问,甚至“牛头不对马嘴”,若老师简单否定或奚落一番,必将损害这位同学,甚至波及其他同

5、学的思维热情。这时教师的策略应是鼓励他解说答案的依据,尝试导出结论的合理性一面。如果有一点“道理”,应发扬民主,导出更合理的答案,澄清原来似是而非的模糊意识。即使答案“荒唐”,“荒唐”却是“创新思维”最好的朋友,无论是什么样的答案,学生都是经过了自己的水平思维而得到的,理应得到重视和表扬,不能把教师的理解和意识强加到学生的意识上。因此教师应对学生正确行为表示明确的赞扬,对学生数学学习中的创见创新应给予积极的肯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学生看到自己成功的希望。   四、培养创新意识,需提供“ 开放型” 的探索材料    “开放型

6、”材料的提供,首先要遵循的一条原则是:能使学生投入多向思维,达到问题解决。也就是说教师给学生的学习材料既要使学生感兴趣,能激起学生学习积极性,又要做到材料与内容相吻合,还要使学生展开积极思维,同时在多向参与的过程中,寻求规律,掌握知识。提供“开放型”的探索材料,要使学生在选择材料上有一定的自由度。如在教学“小数减法”一课中,我们给提供了以下的材料:商店里的圆珠笔每支3.05 元、书包每个20.4 元、钢笔每支12.4 元、小刀每把0.65 元、文具盒每个8.45 元;如果给你带上人民币有50 元、10 元、5 元、5 角、5 分各一张(或一枚),而每次只能买一件商品,请你决定买什么物品,应拿出

7、多少钱,求应找回多少钱?列出算式进行计算。这样学生在参与购买物品的实践活动中自由度大,他们不知不觉地发挥了平常的生活经验去解决问题。还要使学生问题在思考过程中有一定的开放度。如在教学第五册“ 比多( 少)求和”两步计算应用题,按我省的教材有这样一个例题:“果园里有苹果树1420 棵,梨树比苹果树少280棵。苹果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我们在教学此例时没有直接单一的引入例题,而是让学生自己来编出多个以最后“求和”为基本数量关系的应用题。教学过程如下:     第一步给出一个问题:“苹果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问学生:“你们看到这个问题想到了什么?”让学生补

8、上苹果树和梨树各有多少棵,教师对具体数据略加调整写出:“果园有苹果树1400 棵,梨树有1100 棵,苹果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     第二步要求学生改编其中一个条件,使它成为两步计算应用题,分组讨论到底有几种改编方法,并分别列出算式解答。     第三步教师提出:以上这四种改编方法为什么只有两种列式方法?这两种解题过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什么地方?再次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进一步认识题目的结构和解题方法。    由此看来,以上的教法改变了传统的例题教学,采用开放性的编题引入。使学生在主动建构的过程中,认识这类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横向联系,从整体上把握了解题规律,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训练了思维能力,使学生体验到获取新知的成功感。      总之,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多方位的,既需要教师的主导,也需要学生的主体。课堂教学中应创设宽松和谐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