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与朱元思书1.下面的句子流露出整理怎样的思想感情?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答:流露出整理陶醉于自然美景,淡泊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2.简单赏析以下句子的写法。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答:该句用了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突出了水的清澈透明。3. 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4. 答:加深感受,使人如同身临其境4.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整理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答:第一问:整理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第二问:表现了整理鄙弃名利的思想。(忘情山水、淡泊名利)5文章在总写中,用“
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表现了整理悠然自得 的情态。在分写“异水”时,用“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一句夸张地表现了江水极深、极清的特点。在分写“奇山”时,通过泉响、鸟鸣、蝉转、猿叫,反衬了山的 幽静的特点。之后,通过“鸢飞戾天者窥谷忘反”的抒情短论,表现了整理 忘情山水,淡泊名利,避世归隐 的思想。最后,文章别具匠心地描绘了山中的又一奇景,突出了树多的特点,与前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一句相照应。6.整理对富阳至桐庐沿途景色的总体印象是 天下独绝 (请用文中的一个四字短语作答),并且重点从 山奇 和 水异 两方面进行了描绘。7.文中从侧面表现水的清澈的句子是游鱼细石,直视无碍。8.“鸢飞戾天者”与
3、“经纶世务者”分别指什么人?(2分)答:“鸢飞戾天者与“经纶世务者”指追逐名利的人和热衷于官场的人。9.本文是一篇山水小品,请同学们开动脑筋,从积累的古诗文中,各写出一句写“山”和写“水”的诗句。 答: 写“山”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写“水”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陈涉世家1陈胜年轻时即有非凡的抱负,你从选段哪句话中可以看出来?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2文中陈胜、吴广为起义都做了哪些准备?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夜篝火,狐呜呼曰:“大
4、楚兴,陈胜王。” 3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度以失期。失期,法皆斩。天下苦秦久矣。4从陈胜、吴广在起义前做的准备来看,你觉得他们能取得“举大计”的胜利吗?为什么?示例:能。因为:“天下苦秦久矣”,顺从民心;分析他们的处境,合情合理;制造了舆论,树立了威信。(答案不求统一)5陈胜发动起义的步骤是怎样的呢?发动起义有三个步骤:先诱使将尉鞭打吴广以激怒众戍卒,趁机“并杀两尉”,将众戍卒置于自己的领导之下;然后指出惟一的生路是起来反抗,并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鼓舞斗志,赢得了众戍卒的赞同;最后举行庄严的誓师会,为坛而盟。6陈胜为什么要在杀尉后才“召令徒属”?“召令
5、徒属”的目的是什么?在杀尉之后才“召令徒属”,表现谋划之周密,以防不测。“召令徒属”的目的是晓以利害,坚定起义信念。7起义军攻占了大泽乡、蕲、铚、酂、苦、柘、谯、陈等,如果用成语来形容起义军攻城掠地的情形,你会想到哪些成语呢?请写出两个。所向披靡、势如破竹、锐不可当、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等。桃花源记1、渔人离开时“处处志之”再去找却找不到了,整理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答:这样告诉我们其实桃花源是整理虚构出来的2、整理生活的时代,政治黑暗,军阀割据、战乱频繁、生灵涂炭。这样的环境下,整理虚构出了一个“世外桃源”,我们应该怎样认识他的社会理想?答:我想他以及当时的劳动人名理想中的社会定是和桃花源一样的
6、,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阶级之分,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的社会3.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相同的是:他们都有积极向上的思想境界。岳阳楼记中的范仲淹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醉翁亭记中欧阳修抒发了与山水同乐的思想感情。 不同的是:岳阳楼记的整理“不以己悲”,以此规劝友人并勉励自己,表现了崇高的精神境界。而醉翁亭记的整理含有寄情山水来排遣谪居苦闷的情怀。捕蛇者说1文中写蒋氏的自述,采用了对比和衬托的手法。蒋氏从各个角度将捕蛇的不幸和赋税带来的不幸加以对比:以他“捕蛇独存”和乡邻“ “非死则徙”相对比;以他“ 吾蛇尚存”就能“弛然而卧” ”和
7、乡邻的“鸡狗不得宁”相对比;以他和“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和乡邻“ “旦旦有是哉” ”相对比;以他的“ 晚死”和乡邻的“先死”相对比,说明捕蛇的“幸运”。2 从捕蛇者说全文看,第 1-4段 段是描写和记叙,第 第5段 段是议论。其中第 第1段 段是蒋氏捕蛇的背景,为后文的展开做了铺垫。第 第4段 段叙述蒋氏三代捕蛇的苦难家史,为后面的议论打下了基础;而 第5段 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点出主题。3文章第一部分交代了 捕蛇的缘由 ,分三层来写。先交代 蛇奇异的外形 ,再写 蛇异常的毒性,最后写蛇巨大的药用价值。4课文开头第一句说:“永州之野产异蛇”,接着从三方面对这种蛇之“异”进行描述。请你指出这种蛇哪
8、三方面“异”,并用原文具体说明。(6分)(1)蛇之 颜色异 (2)蛇之 毒性异 (3)蛇之 用途异 5在文章开头,整理为什么要强调“异蛇之毒”?这是整理设置的一个悬念,为下文埋下伏笔,暗示了当时的世上还有比毒蛇更毒的东西,使读者产生了急切读下去的愿望。6“永之人争奔走焉”的原因是什么?试分析这句话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争着去捕蛇,是为了免受苛征重赋之苦,一个“争”字反映出赋敛之毒比蛇还要厉害。与后文“苛政猛于虎”相呼应,暗示永州之人不堪为田赋所累,尽管像捕蛇这样危险的差事,也争着去做。7怎样理解文中蒋氏“专其利”中的“利”? 所谓的“利”是用蒋氏祖父和父亲的生命以及自己的九死一生换来的,隐含着无
9、限的辛酸和痛苦。8“余闻而愈悲”、“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两句话,反映了整理怎样的思想感情?整理对人民苦难的关心和同情之心,但自己又无力解决这现状,于是把解决矛盾的希望寄托在封建统治者身上。9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回答问题。(1)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蒋氏捕蛇十二年,“几死者数”可他不以为“病”,反以为“幸”,这反映了他什么样的心态?其中又蕴涵着他怎样的情感?) 反映了蒋氏在重赋压迫之下的一种反常心态。他表面上庆幸自己精锐之逃过了重赋之劫难,其实却饱含着无限的凄苦之情。(2)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在常人看来,蒋氏“一岁之犯死者二”,何“甘”之有?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整理这
10、样写,蕴涵着他怎样的情感?) 蒋氏虽然“一岁之犯死者二”,但能得以不受悍吏逼租之苦,也算苦中有甘了。这种“存者且偷生”的感情,实际上包含着巨大的隐痛。整理这样写,其中饱含着他对下层人民的深厚同情。10蒋氏是否真的不怨恨捕蛇这件事?答:对蒋氏来说,缴纳赋税是死路一条,捕蛇也是死,而相比之下,干捕蛇这件事还有存活的一线希望,所以走投无路的蒋氏只能别无选择地走捕蛇这条风险之路。蒋氏的内心对这种非人的生活怨恨之极,可是,迫于封建社会苛酷的赋税制度,蒋氏只能无奈。“熙熙而乐”也好,“又安敢毒耶?”也罢,这些都是一个可怜百姓无泪的笑。11柳宗元写蒋氏沉痛的诉说意义何在?答:揭露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劳动人民的
11、罪行,表现当时广大贫苦农民的悲惨命运,表达整理对劳动人民疾苦的同情。 12文章中为什么要引用孔子的“苛政猛于虎”这句话?19答:从内容上看,是作为立论根据,以此突出蒋氏遭遇的社会意义,说明“苛政”害民不是一时一地的现象,而是从来如此;从文章形式上看,以此引出自己由“尝疑乎是”到“今犹信”的认识过程,使下文得出“赋敛之毒有甚是蛇”的结论显得水到渠成。13本文的主旨是在说明“赋敛之毒有甚于蛇”,但文中的蒋氏却“弛然而卧”“退面食其土之有”“熙熙而乐”。你是如何理解蒋氏的“甘”和“乐”的呢?请结合课文加以说明。 20答:结合蒋氏的血泪控诉可知蒋氏所谓有“乐“并非真正的乐,是相对于众乡邻的悲惨遭遇而言
12、,是在沉重赋税重压下的特殊心理,“乐”中含悲。14.上文写作上最突出的是对比手法的运用,写了两方面对比:异蛇之毒与捕蛇之险;捕蛇者与交赋者。而后者的对比有表现在多个方面,具体是:(1)曩(nng)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 (2)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hu)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xún xún)而起,视其缶(fu),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3)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4)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岳阳
13、楼记1 与范仲淹一样关注国家命运、关注民众疾苦的历史人物很多。你还知道有那些人物同范仲淹一样? 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顾炎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周恩来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2 由“渔歌互答”,你能联想到三峡中哪两句渔歌?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3 文中“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与“退”分别指的是什么人? 进居庙堂之高退处江湖之远 “古仁人之心”和“二者之为”的本质区别是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微斯人,吾谁与归”句中的“斯人”具体指古仁人 。4.第2段从哪几个角度写洞庭湖景象的?分别突出了它怎样的特点?
14、从空间和时间两个角度来写洞庭湖的。空间上突出洞庭湖的广大;时间上突出洞庭湖早晚景色多变。5.整理用哪些话概括了迁客骚人的悲喜之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喜: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目的:为了将迁客骚人的悲喜情感和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景自然转入抒情,引发下文的议论,突出文章的主旨。表达整理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范仲淹怎样的思想境界?忧国忧民,以下为已任的政治抱负,积极向上的、奋发有为的思想,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高尚品德。,激励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忧国忧民,无私奉献。7.结尾整理发出“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慨叹。就全文来看,这句
15、话有何言外之意?整理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 8.“衔远山,吞长江”中的“衔”和“吞”用词极妙,妙在哪里?用拟人写法把洞庭湖这一无生命之物写得极具生命之感,活灵活现地表现了“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突出了洞庭湖的气势。. 9.“微斯人,吾谁与归”中斯人指的是具有什么思想的人?你对这一思想有何理解? 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的人。这是一种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的体现,显示了一种博大胸怀10.“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三句话因其文质兼美而脍
16、炙人口。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句,结合岳阳楼记和自己的生活谈一谈你的体会。谈体会既要了解原文,又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如选第一句可围绕政治理想来谈,选第二句可围绕旷达胸襟来谈,选第三句可围绕远大抱负及民族责任感来谈。言之成理即可11 本文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文章一开头以叙事为主,记述了_重修岳阳楼和作记之事_然后由事入景,写在岳阳楼所见的自然形胜,触景生情,用一问句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_?”自然引起下文所写的景不同,情亦不同,_一悲一喜_,形成鲜明对照最后由情化理,进入议论整理否定迁客骚人_以物喜,以已悲_的情,提出了_先天下之忧而忧,生天下之乐而乐_”的鲜明观点.12.
17、根据你的积累,请写出文中的“前人”描写洞庭湖景色的一个完整诗句。 示例一: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示例二: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13.文章第四段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是什么?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议论 作用:点明主旨,竹筏整理旷达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14.出自本文的成语:百废具兴、政通人和、心旷神怡、浩浩汤汤。出师表1. 出师表中揭示汉代兴衰的句子是_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出师表中写出诸葛亮无意于功名的两句话是_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中陈述整理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_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2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整理人生有
18、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三顾茅庐,临危委重任和临崩寄大事_。整理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表达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并以先辈创业的艰难激励刘禅。3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示例三顾:三顾茅庐六出:六出祁山 东和:东和孙吴 收二川:收取东川、西川七擒:七擒益获 北拒:北拒曹魏 排八阵:摆设八阵图4整理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告诫儿子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19、。5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非治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曹刿论战1、曹刿的“远谋”具体表现在:战前:客观评价了鲁国的准备工作战时:指挥若定,善于把握有利战机 战后:准确分析了作战取胜的原因2、文中写鲁庄公的“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与曹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1)讨论战前准备时,把战胜的希望寄托在大臣拥护和神灵保佑上(2)作战时不察敌情,贸然进攻和追击 (3)胜利后尚不知曹刿战术正确之所在3.请分析“肉食者鄙”中“鄙”表现在哪里?答:(1)鲁庄公的三答,他寄战胜的希望于身边的臣子、神,而不是百姓;(2)“公将鼓之”“公将驰之”未察敌情,贸然进军;(3)“既
20、克,公问其故”,战胜了还不知什么原因。4.文章结尾一段表现了曹刿哪些方面的才能?答:作战中善于把握战机,注重观察敌情,做到知己知彼。5.曹刿论战中记述了庄公和曹刿两个人物,形象比较鲜明。写庄公轻率急躁,好行小惠,指,挥失措,不识事理,更能衬托出曹刿谨慎持重,深谋远虑,智能兼备,急国家之难。曹刿能认识到人心向背对战争的作用,思想是开明的。可是庄公与曹刿都在不同程度上信奉天神。曹刿虽然没有强调神对战争胜败所起的作用,但也没有否认神的存在。他们重视了小大之狱,但也不是从维护人民的权益出发。在他们的身上有阶级时代的局限。由此可见,对任何一个人物分析都要结合他所在的时代背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邹忌讽
21、齐王纳谏1、 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从“不自信”到“暮寝而思之”,反映出他怎样的品质?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能正视自己。 2、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因为齐王身边的人阿谀奉承(私王、畏王、有求于王),不可能听到真实的情况。意对即可。 3、“王曰善。”请你结合文意品析“善”字的表达作用 体现了本文语言精练的特点。一个“善”字,既表达了齐王的赞同和诚意,又恰如其分地显示他的矜持和尊贵。4. 揣摩“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说说这段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活动,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人
22、物的活动分为三个层次。邹忌对徐公“孰视之”,表明他的认真,也表明了徐公的美;“窥镜而自视”是为了作比较,显示出邹忌虽不自信但也不轻信;“暮寝而思之”则表明他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 5. 齐威王下令后,进谏者由“门庭若市”到“时时而渐进”,再到“无可进者”,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齐王纳谏后,朝政的弊端越来越少。或齐王纳谏后,需要改进的地方越来越少。两个要点:一是齐王纳谏,一是朝政的弊端或需要改进的地方越来越少。后一点答“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之类,也给满分。6.对文中的邹忌和齐威王,你更欣赏谁?请简述理由。*只要表明自己的观点,并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即可。示例1:喜欢邹忌他有勇气,说话讲究技巧,有自知之
23、明等。示例2:喜欢齐威王他胸怀宽广,虚心纳谏,有富国强兵的愿望等。7、 邹忌的谏言和诸葛亮出师表中的进言有相似之处, 邹忌的建议是什么?请用出师表中的四字词语来回答;邹忌进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建议:开张圣听(“咨诹善道”或“察纳雅言”) 启示:在人际交往中要尊重对方,用对方可接受的方式提出建议,注意语言委婉8.简要分析文中两个人物的形象特点邹忌:能在一片赞扬声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发现问题,进行分析思索,寻找原因,求得真理;同时作为齐国大夫,他有在政治上帮助威王除弊革新的责任感,敢于大胆地坚持真理,讽劝威王;有善于运用能启发人、使人容易接受的方式,摆事实,讲道理,说服对方。
24、齐威王:在本文他是一个心胸宽阔,气度宏大,知错能改的贤明君主。他能从谏如流,付诸行动,除了与邹忌善讽有关之外,更重要的是他自己有革除弊端、改良政治的迫切愿望和巨大的决心。9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这篇课文在写作上采用设喻说理的方法。先由用作设喻的事实写起,写了邹忌与徐公比美,妻、妾、客的赞美之辞以及邹忌对这些言辞的分析,这部分内容表面上看来似乎与讽谏无关,实际上是设喻说理的前提。接着写邹忌讽谏齐王,正面设喻来说明君王易于受蒙蔽的道理。最后从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写出了邹忌讽谏齐王纳谏后取得的巨大成效。10.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从语言运用的角度,邹忌的进谏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25、.忠言不一定逆耳。在与同学、父母、师长等的交往过程中,在向对方提出意见或建议时,如果能讲究说话方式,语言含蓄委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那么忠言完全可以顺耳,从而使对方愉快接受。愚公移山1、“其妻献疑”和“智叟笑而止之”的话很相似,那么,“其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是否相同? 不相同。“其妻”是出于关切,才“献疑”。而且,提出问题也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智叟对愚公移山则完全持否定态度,他嘲笑愚公,并力劝愚公停止挖山。2、天帝是被什么所感动,因而命夸娥氏的二子搬掉两座山的?天帝是被愚公的诚心和坚强的意志所感动了,因而命大力神搬走了这两座山。3、文中用天神搬走大山作结局的作用是反映古代劳动人民
26、实现抱负的美好愿望。 4.最后故事的结尾带有神话色彩,为什么要这样写?因为当时科学不发达,在与自然斗争中,人们往往用想象或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这样写,寄理想的实现于神话,让人们在精神上得到了鼓舞。5.移山成功反映了什么? 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 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用神话结尾,反映了古代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条件下,人们幻想借助神力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6.本文主题文中着重塑造了老愚公的形象。愚公移山的成功,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以坚忍不拔的毅力,顽强改造自然的精神,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的道理。愚公移山通过愚公的故事,反映了
27、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告诉人们要想成功,就必须下定决心,克服重重困难,坚持不懈奋斗的道理7、整理是怎样刻画愚公之“愚”的?(参考意见:课文开头写太行、王屋既高又大,而愚公仅以全家的力量来移山,这在一般人看来,已经是“愚蠢”的了;接着写运土石,地点是“渤海之尾,隐土之北”,路程如此遥远,往返一趟需时两年,这又进一步显示了愚公的“愚”。到智叟前来阻止移山,愚公说出了“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的道理,他的形象霎时高大起来原来他的见解远远超出一般人之上,愚公真是“大智若愚”啊!这种由表及里地塑造愚公形象的方法类似于散文的欲扬先抑”。8、本文对比和衬托手法的运用:愚公和智叟
28、,一愚一智,具有强烈的对比作用。愚公有实现“直通豫南,达于汉阴”以造福大众和后世子孙的伟大抱负,对人力的无穷无尽有坚定的信念;智叟只看到自然的威力,看不到人力的伟大,认为移山是“不惠”之举。两相对比,一个高尚,一个平庸。在命名上特意加以颠倒:以愚公的大智大勇而命名为“愚”,一智叟的鼠目寸光而命名为“智”,加重了对比的色调,增强了讽刺效果。另外以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运土石路程的遥远衬托愚公的气魄和移山之艰巨,以操蛇之神的惧“和天帝的感”,衬托愚公不可动摇的决心。9、鲜明的人物形象:愚公是一个有远大的抱负,对克服困难有坚定的信念,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正确认识的智者形象。他大智若愚,坚信移山的事业尽
29、管不可能在一代两代人的手里完成,但只要世世代代坚持干下去,就一定有完成的希望。在移山的过程中,他站得高,看得远,考虑问题十分周密,驳斥智叟有理有据,令人可亲可敬。智叟是一个自作聪明的愚者形象。他轻视愚公,反对移山,目光短浅,无所作为而又好为人师,令人可厌可憎。10、对愚公移山的行为,有人说:“愚公真得很愚,大山挡了路,自己去挖山本来就愚不可及,为什么还要让子子孙孙却吃这苦头呢?绕山开路或干脆搬家不就行了吗?”对此,你怎么看? 第一种看法:我认为愚公不愚。因为愚公深知人力可战胜自然的道理,并决心将它付诸实践。绕山而行或者干脆搬家则是害怕困难、停滞不前的表现。人世间艰难和险阻无处不在,人们不可能时
30、时、事事、处处都能回避得了。愚公的决心和精神,代表了人类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愿望。就这一点来说,愚公不但不愚,相反是大智大勇。 第二种看法:我认为愚公的言行是智者的言行。他移山,不是一时头脑发热,而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他有十分明确的目标,对移山的过程和结果都作了通盘考虑。试问;这是愚者能做到的吗?今天发展中的中国,尤其需要这种“愚公移山”的精神。至于搬家、绕山开路等行为都属于偷懒的行为。一见困难就退缩,社会怎能进步?自古至今,就是因为有那些不怕困难、敢为天下先的“愚者”,才有了今天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才有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日新月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 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 (1)6
31、个人的事例的共同点:出身卑微,经历磨难,最终都有所作为(2)向我们阐述一个什么道理:都是由卑微而显贵,经历过艰苦环境的磨难的杰出历史人物,意在说明人要成大器担负治国重任必须经受磨练的道理。(3)列举6个人的事例,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为下文论述人才取得成功必须经历磨难准备了充分的事实论据,使论证更加有说服力3. 3.上天要造就一个人,都从哪几个方面去磨练她,磨练的好处是什么?生活,思想和行为等方面去磨练她,使他性格坚韧,增长她的才干环境磨练人才,这都是客观因素,除客观因素外,还要重视主观上应怎么做:“人恒过而后喻”有积极进取之心,不断总结犯错误的经验,不断改正,奋发图强4. 了解自身的实际,谈谈
32、我们应该有怎样的忧患意识。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不可以掉以轻心,要时时提醒自己勤奋学习,努力拼搏,积极进取,与是俱进,否则就会停滞不前,甚至落后落伍。5. 孟子认为人怎样才能成才?首先,人才是在艰苦的环境中造就的。所以“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样才能起到“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作用。其次,还要重视人的主观因素。“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主客观条件相互结合,才有可能成就一番事业。6. “发”和“举”意思相近,为何六个例子不用同一字?“发”是“起”,指被任用”;“举”是“被举用,被选拔”之意。但舜为帝王,其余人为臣子,故而有细微差别。7.“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段的论证方法是: 道理论证:讲道理说明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先在生活、思想、行为等方面都接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练。8.“人恒过国恒亡。”段内部层次是:第一层:“人恒过而后喻”从个人角度正面论证生于忧患。第二层:从国家角度反面论证死于安乐的道理(无内忧外患,国家灭亡)。从个人作为推论到国家治理,一正一反,相得益彰9.第1段与第2段在内容上有什么了解? 由第(1)段的六个特殊事例,归纳出第二段的普通性结论。并论证其事业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服装加工 合同模板
- 矿山评估合同模板
- 绿化装饰合同模板
- 拆迁房购买合同模板
- 软件劳务分包合同模板
- 学生上学务工合同模板
- 双休合同模板
- 石土方合同模板
- 婚庆包含内容合同模板
- 東莞计件合同模板
- 2024年普通考研-学校体育学考试近5年真题集锦(频考类试题)带答案
- 《8的乘法口诀》(教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
- 2024年首届全国标准化知识竞赛考试题库-上(单选题部分)
- 亚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深度调峰运行技术导则
- 中国药物性肝损伤基层诊疗与管理指南(2024年)解读 2
- 超市经营服务方案投标方案(技术标)
-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单元复习课件八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
- 乡村振兴民宿产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走近湖湘红色人物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湖南工商大学
- 批评性话语分析综述与前瞻
- AQ6111-2023个体防护装备安全管理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