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重庆临江门车站隧道施工技术综述_第1页
浅谈重庆临江门车站隧道施工技术综述_第2页
浅谈重庆临江门车站隧道施工技术综述_第3页
浅谈重庆临江门车站隧道施工技术综述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谈重庆临江门车站隧道施工技术综述    摘要重庆轻轨临江门车站位于重庆市繁华城区,隧道断面超大,施工技术复杂。介绍了隧道施工采用的微振爆破技术、人防洞处理技术、二次衬砌施工等关键技术。 关键词繁华城区车站隧道微振爆破人防洞处理二次衬砌施工技术 1 工程概况      临江门车站地处重庆市最繁华的解放碑地下, 周边高楼林立,地下人防洞室星罗棋布,如图1 所示,人防洞大部分位于车站隧道拱顶部位。由于曲线加宽及设备区的存在,车站隧道从小里程往大里程方向依次为四种衬砌断面型式:a 、b 、b1 、c , 其断面

2、参数如表1 所示: 表1 断面型式参数表        隧道埋深在10m14m 之间,隧道所处地层为砂、泥岩互层,隧道拱部位于砂岩层,边墙及底部位于泥岩地层。岩层节理裂隙不甚发育,基岩裂隙水较少,但由于本区域工商业发达,自来水用量大,加之地下人防洞与车站隧道贯穿,地面降水及生活污水极易沿着人防洞流入隧道内。初期支护采用锚、喷、网、格栅钢构联合支护,二次衬砌采用80cm 厚的钢筋砼。  图1 车站隧道与周边建(构) 筑物平面关系示意图2 施工方案采用双侧壁导坑分台阶施工方案,如图2 所示。分部开挖闭合,通过合理转换工序,将小洞

3、扩为大洞。  图2 双侧壁导坑施工方案图施工步骤如下: 开挖上部导洞1 , 施工该部初期支护?(锚、喷、网、格栅钢架) 、临时中隔墙及其支护? 、临时型钢横支撑? 。 对1 部开挖后探明的人防洞进行处理,采用锚杆、喷射砼、回填砼及注浆等措施。 所有的人防洞处理完成后,进行中部导洞2 的开挖,施工该部初期支护? 、临时中隔墙及其支护? 、临时型钢横支撑? 。 下部导洞3 的开挖,施工该部初期支护? 、临时中隔墙及其支护? 。 施工3 部边墙基础及仰拱钢筋混凝土、综合接地。 拆除临时中隔墙及其支护? 、? 、? 。隧道拱部4 环形开挖,施工该部初期支护? 。 核心土5 的开挖。 模板台车

4、全断面二次衬砌砼6(衬砌砼与环形开挖4 间距:12m16m) 。 核心土7 、8 部开挖。 仰拱钢筋砼及仰拱填充砼9(施工) 。施工工艺流程见图3 。 图3 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工艺框图3 施工技术3. 1 微振爆破施工技术由于车站隧道位于市中心繁华商业区,各种条件复杂,应将爆破震动控制到最低限度,以保证地表及建筑物的安全并少扰民。实现上述目的,爆破施工必须满足如下要求: 根据设计文件要求,爆破对周围建筑物的爆破振动速度应控制在1. 52. 0cm/ s; 爆破冲击波、噪声等爆破公害控制在安全规程要求之内。 爆破循环进尺、爆破单工序作业时间要满足总体进度要求。 减小隧道周边围岩松动圈半径,保护好隧

5、道与建筑物地下室之间的岩柱,确保建筑物的安全。车站隧道采用双侧壁导洞预留核心土分部开挖爆破施工,导洞开挖后,进行隧道扩大的爆破,扩大开挖具有与露天台阶爆破类似的两个或两个以上临空面的条件。爆破方案设计原则如下: 以地面建筑物基础底面(或地面) 至爆源中心距离r 的安全控制半径,并以质点振动速度2cm/ s (世贸大厦、时代广场1. 5cm/ s) 作为控制标准,计算单段允许最大用药量,并进行试爆,取得合理的爆破参数。 根据现场地质和施工条件,采用微台阶分部开挖,以创造更多的临空面,每部分又分多次爆破。过世贸中心及时代广场段的1 部开挖分三次爆破成型,即掏槽区、扩槽区、周边光爆区;导洞2 、3

6、部开挖时在两侧各预留1m 的光爆层,增加了爆源至周围地面建筑物基础底部(或地面) 的距离。 上导洞1 部掏槽眼位尽量布置在开挖部位的底部靠核心土一侧。 上导洞1 部及拱部4 部开挖断面周边眼均设置直径为50mm 的减震空眼,以作为减振和光爆导向眼。 其余部位爆破以松动爆破为主,控制爆破飞石对衬砌台车及衬砌混凝土表面的破坏。 地面洞内均配合爆破振动监测,及时调整钻爆参数,满足环境及施工要求。 3. 2 人防洞处理施工技术临江门车站隧道地下共有27 条人防洞与车站隧道重合、平行、相交,人防洞位于隧道的拱部以上(1 部),人防洞的处理关系着工程的成败,为了改善隧道围岩的受力状况,减小应力集中现象,人

7、防洞应及早处理,其处理原则如下: 处理时间:由地面能直接到达的部位,应在隧道开挖之前处理完毕;地面不能直接到达的部位,待隧道1 部开挖之后2 部开挖之前必须处理完毕。 处理方案:侵占车站隧道的人防洞直接破除; 与车站隧道的间距在5m 以内的人防洞采用砼或片石砼回填密实;与车站隧道的间距在512m 之间的人防洞采用锚喷支护;与车站隧道间距在12m 以上的人防洞不做处理。 处理效果检查:采用地质雷达超声波探测,回填砼之时已预留注浆孔,如探测出有空洞的部位,采用注浆回填密实。 3. 3 二次衬砌施工技术由于车站隧道衬砌断面超大,衬砌厚度较厚(80cm) ,且有4 种断面型式,设计要求二次衬砌对围岩提

8、供的支护力要及时,为此衬砌台车及衬砌混凝土施工采取如下对策: 为了及时对围岩提供支护力,采用全断面衬砌一次成型;同时为减小二次衬砌与开挖之间的悬空距离,台车长度定为6m 。 为满足衬砌的不同断面型式要求,全断面衬砌台车要有通用性,为此采取台车拱架与台架可以分离的方案,拱架与台架之间采用铰接连接方式,四种断面共用一台台架,不同的断面型式采用不同的拱架。 为确保衬砌台车的整体稳定性,除对台车本身的刚度和稳定性认真检算外,台车还采取了“骑跨式”方案,如图4 所示。即衬砌施工时核心土保留, 台车门架骑跨在核心土上,将台车门架的受力传递于核心土上。  图4 模板台车衬砌混凝土施工方案图施工技术

9、要点 边墙基础施工      在两侧导洞开挖及初期支护、临时支护施工完并达到设计规定的有关要求后,及时施工边墙基础的综合接地、防水层、钢筋、预埋件及砼浇筑,使初期支护拱脚及时得到约束。 环形开挖4 部掌子面与二次衬砌砼间距的确定      4 部开挖后,车站隧道将形成大跨,为确保施工安全、同时为确保4 部钻爆施工不损伤二次衬砌砼, 4 部掌子面与二次衬砌砼之间应有一适当距离,通过监测数据反分析可得出结论:其距离应控制在12 16m 之间。 模板台车定位及支撑加固   

10、;   由于模板台车是跨骑在核心土上的,左右侧不能通视,为确保模板台车能准确就位,应做到:左右侧边墙上均标记模板台车就位的端头位置;一切行动听指挥,左右侧协调一致。      由于该模板台车跨度较大,且一次浇筑的砼量也大(达360m3) ,为确保施工安全,台车加固采取如下措施: a. 导洞侧的仰拱提前浇筑,台车行走用的钢轨铺在仰拱砼面上,使台车不整体下沉。b. 衬砌台车跨度大,通过增加用钢量来保证台车的刚度是不经济的。台车跨骑在核心土上的目的就是:通过可靠的传力构件,将台车承受的施工荷载传递给核心土,这样既节约了钢材,又能确

11、保施工的安全。 模筑砼浇注      采用两台输送泵左右侧同时浇筑砼,浇筑时两侧高差不得大于1. 0m , 当砼接近起拱线位置时,砼侧压力接近最大值,可适当放慢浇筑速度。3. 4 监控量测技术      在繁华城区修建如此复杂的地下工程,监控量测是必不可少的。本工程主要开展了以下监测项目: 爆破振速; 围岩变形量测,含拱顶下沉及围岩收敛; 钢支撑内力,含钢格栅、临时钢支撑内力; 锚杆轴力; 接触压力,含初期支护与围岩接触压力及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接触压力; 砼内力,含喷射砼内力及模筑砼内力。通过对

12、监控量测的数据分析表明,爆破振速、围岩变形及各种构件的受力均在允许范围之内,这说明施工过程是安全的,施工方案是可行的。4 结束语 临江门车站隧道从2000 年8 月开工, 到2003 年6 月完成所有的土建工程施工,历时近三年,三年的施工中,始终坚持信息化施工,以监控量测信息检验方案的正确与否,随时调整各施工参数。由于所制定的施工方案正确,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 科学的施工技术和手段需要一支精干、高效、纪律严明、作风顽强的队伍来实现。本工程所以能取得成功,除有赖于先进的技术外,还得益于现场施工人员不折不扣的执行技术要求,按期保质地完成既定工作目标。工程技术含量越高、难度越大,越需要严格按技术要求操作。 双侧壁导坑分部开挖施工方法具有对环境影响小、安全度高、适应地层广等优点,但该方法存在工序多,施工干扰大等缺点,在如何确保工期方面应有一套严密的施工组织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