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_第1页
国际贸易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_第2页
国际贸易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_第3页
国际贸易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_第4页
国际贸易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国际贸易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要求(辅导课)1、 毕业论文的选题 本科生写作毕业论文时,选题应注意题目不要太大、太泛,否则写起来会空洞无物。应该选择小一些、具体些的题目,这样就能够在1万字的论文字数限定下把问题说深、说透。(提供以下题目,供学生选题时参考)1、 新时期中日贸易关系的特点及合作新思路2、 中韩劳务合作的互补性与政策选择3、 外商在华直接投资效益及影响因素分析4、 金融危机的国际传导机制探析5、 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分析6、 人民币国际化观点述评及其走向分析7、 西方国家反经济全球化理论述评8、 促进中韩双边贸易发展的对策研究9、 从比较优势看中美贸易关系现状及发展10

2、、 全球信息产业发展现状、竞争格局与趋势11、 适度规模经营:我国农业现代化必须突破的瓶颈12、 入世几年来中国农业发展的实证分析13、 推行开放型的适度保护贸易14、 两岸经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5、 试析国际投资风险及避险措施16、 试论当代国际投资的发展与变化 17、 山东省与日韩次区域合作的可行性研究18、 从中日汽车企业制度比较看我国企业改革19、 实施走出去战略的理论基础20、 韩国加工贸易政策及其对山东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启示21、 经济全球化风险与山东省出口创汇持续增长研究22、 山东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问题研究23、 入世后我国经济适度保护问题研究24、 世贸组织保障条款

3、的应用分析25、 趋利避害、并驾齐驱-开放条件下的中俄贸易关系26、 浅析中国与东盟贸易的发展27、 山东出口产业与亚洲金融危机关联分析28、 论开放条件下的贸易保护问题29、 加入WTO与山东省农业政策的调整研究30、 中美贸易或中欧贸易研究31、 中国与东盟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分析32、 中韩贸易关系现状及相关对策国贸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新补充题)1、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外经贸发展分析2、 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战略3、 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的汇率政策探析4、 金融危机传导机制及我国的对策分析5、 推行开放型的适度保护贸易探析6、 人民币国际化的可行性论证以及走向分析7、 新形势下的

4、海峡两岸经贸发展政策探讨8、 入世七年与中国的开放政策探讨9、 中国农产品开放与适度保护政策分析10、 东亚合作的可行性与政策设计11、 山东出口产业与世界性金融危机关联分析12、 加快中国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研究2、论文的结构要求 要求:逻辑性强,主题突出,层次清晰,小标题简短明确(一般的论文层次标注:一、(一)1、(1)都要加小标题)。3、论文的语言要求语言流畅,专业术语准确。应避免两个倾向:一是文字过于口语化;二是文字的文学色彩太重。4、素材的使用 要求:使用最新数据,借鉴最新研究成果,但是不允许大段抄袭,要运用“注释”和“参考文献”。5、字数要求:10000字左右6、使用小4号宋体,A4纸

5、打印。7、推荐参考期刊:1、经济研究2、世界经济3、国际贸易4、国际贸易问题5、世界经济研究6、世界经济文汇7、当代亚太8、经济学动态9、中国工业经济10、经济评论11、管理世界12、经济学家13、经济科学14、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5、财政研究16、金融研究17、财贸经济18、财经科学19、财经问题研究20、国际金融研究21、改革22、外国经济与管理23、投资研究24、中国农村经济8、举例:论文提纲分析台商在大陆投资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100-200字关键词:3-5个引言一、台商在大陆投资的现状和特点(一)现状 (二)特点1、投资区域的相对集中,地域分布上“东重、中薄、西轻”2、东部劳

6、力密集型台资企业开始西移3、产业分布与台湾岛内产业结构变化大体同步。4、台资企业本地化趋势正在形成。5、仍以出口导向投资为主6、企业聚集程度高,投资的地域性很强二、台湾重点产业在大陆的投资状况(一)电子信息产业 (二)石化产业 (三)纺织业 (四)金融业 (五)农业三、台商在大陆投资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一)两岸政治环境时有波动(二)投资成本增大,企业负担比较重(三)台商在西部投资成效不佳(四)大陆部分地区软硬投资环境差(五)产业配套环境不理想(六)台湾上市上柜公司在大陆投资总体不多四、进一步推动台商对大陆投资的对策建议(一)保持两岸的政治稳定,实现两岸三通(二)营建集群产业区吸引台商投资大陆

7、的新取向(三)积极扶持台资企业的发展(四)要突出重点,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企业(五)要增强服务意识,完各投资软件环境9、范文分析借鉴国际经验实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摘要:我国农业的劳动生产率较低,其根本原因在于土地耕作规模过小。小规模传统式的农业生产方式导致农户融资能力差,进而导致机械化程度低和农业科学技术应用率低,使我国的主要农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为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在农村推行耕地适度规模经营。本文提出以下几点相应对策:(1)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制度;(2)推行耕地托管制度,以推动耕地顺利流转;(3)实施补贴政策对土地规模经营给予扶持;(4)建立土地规模经营保险基金制度;(5)发展支农行

8、业,保证规模经营的顺利进行;(6)实施农业劳动力再培训,延长农业就业链条,吸纳农村过剩劳动力。关 键 词: 规模效益; 农业产业化; 土地托管; 土地流转Abstract: Ultimately because of the small-scale production, the productivity of agricultural labor in our country is low. The traditional small-scale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leads to weak financing ability, which then res

9、ults in low level of mechanization and poor us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 some main agricultural produces lack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In order to change the situation basically, we have to enforce temperate large-scale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This article will put forward

10、 some countermeasures accordingly: (1) Carry out and complete land transaction leagal system of the countryside. (2) Practise farmland trusteeship institution to promote the smooth transaction of farmland. (3) Enforce subsidy policies to support large-scale production. (4) Establish insurance fund s

11、ystem of large-scale production. (5) Build supportive lines of agriculture, and ensure large-scale production working well. (6) Retraining agricultural labor, prolong agricultural employment chain, and absorb spillover of the countryside.Key words: Scale economy, Industrialization of agriculture, La

12、nd trusteeship, Land transaction一、中国小规模传统农业受到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却不是一个农业强国。农业生产普遍采用的是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传统分散的生产经营方式,土地经营规模狭小,自给性强和小而全的特征十分明显。这种生产经营方式在一定时期内曾对农业生产力的提高起到过积极作用,但随着中国“入世”和商品农业的发展,小规模传统农业经营方式的弊端日益凸现。1. 小规模传统农业的劳动生产率低下,已跟不上世界农业迅速发展的步伐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较低,如表1所示,中国平均每个劳动力生产的谷物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2/3,只有美国的1/90,而且还远远低于

13、日本、澳大利亚、巴西等国家。国内人 表1:世界主要国家人均耕地面积及产量比较(1999年)国家平均每个农业劳动力承担耕地面积(公顷)生产的谷物(公斤)生产的肉类(公斤)世界平均1.211703154中国0.291194136美国66.8110069510211日本1.073410931澳大利亚117.76465726923巴西3.892764446资料来源:根据世界统计年鉴.2000有关资料整理。均生产的肉类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大约只有美国的1/80。 此外,根据2001年底统计数据,我国农业劳动力现为3.2亿,占全国劳动力的67.3%,而农业总收入只占GDP总量的15.2%。资料来源:中国统

14、计年鉴.2002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年。美国农业劳动力约为300万人,但农业自给率高达132%,粮食产量仅次于我国居世界第二位。其主要农产品出口额是我国的4-5倍,人均出口额更高达我国的400-500倍。2小规模传统式的农业生产对市场需求的应变能力弱长期以来,“我国的农业生产经营一直处于从短缺到过剩,又从过剩到短缺的痛苦折磨之中,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信息的不对称”(魏杰2001)。由于小农经济规模小、群体大、层次低、离散性强,使现存的农产品生产流通体系存在太多的生产主体、中介体与赘生物。生产者和消费者不能准确及时地沟通信息,农业生产规模无法随着市场需求不断调整和扩张,从而造成不经济和非理性现

15、象普遍存在,农业生产经营无法跨入真正的市场化经营道路。以棉花为例:现在我国棉花总需求量为400万吨左右,按目前的生产技术水平,有6000万亩的种植面积就足够了。1998年国家规定皮棉统一收购价14元/公斤,但由于其价格太高影响了国内纺织业的竞争力。于是从1999年,国家放开了棉花的流通和价格。结果1999年棉花价格急剧下跌,很多地区价格由14元/公斤降到了7元/公斤,大大打击了农民种植棉花的积极性;2000年,棉花种植面积大幅减少,棉花市场供不应求,价格又涨到了12元/公斤;2001年农民又大面积种植棉花,达7500万亩,总产量520万吨,供过于求,于是棉花价格又回到了7元/公斤;2002年价

16、格又开始上涨如此循环轮回,不仅伤害了农民种植棉花的积极性,还给农民和国内纺织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3小规模传统式的农业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扩大中国本来就人多地少,现行的小规模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更造成户均土地面积极少。根据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和中央政策研究室在农村固定观察点里近300个村2.8万农户十几年的跟踪调查表明,1986年户均土地为9.2亩,到1997年下降到7.65亩,2002年为6.1亩,并且有继续下降的趋势。从表1我们也可以看到,1999年中国平均每个农业劳动力承担的耕地面积为0.29公顷,世界平均水平为1.21公顷,美国为66.81公顷。众所周知,农业产出在很大程度上受耕地

17、面积的限制,即使是精耕细作,农民也很难从有限的土地上创造出更多的财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中国农民又何以能致富?另一方面,国内主要农产品的收购价格下跌,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升,农产品生产的平均成本上升,税收负担越来越重,还呈现出复杂化,隐蔽化的趋势。如表2和表3所示,从1992年到1995年,国内主要粮食收购价格逐年上涨,粮食减税收益从11.25 表2: 国内主要粮食收购价格(元/50公斤)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小麦110.10105.4152.2133.1109.28995.888.981.8稻谷97.40124.6154120.8104.

18、288.296.787.790.2资料来源:王来保“粮食问题研究” 农业经济导刊,2003年1月。表3: 主要粮食成本收益比较(元/50公斤)年份含税成本减税收益平均成本平均收益19839.224.912.698.72198410.866.9198511.177.35198610.959.83198713.548.76198815.3710.82198917.712.47199017.8910.1425.3017.77199118.58.79199219.5911.25199326.6111.82199428.5728.19199541.2536.44199647.2625.146.9617.

19、18199751.9316.63199844.7717.37199943.889.63200042.78.32资料来源:王来保“粮食问题研究” 农业经济导刊,2003年1月。元/50公斤上升到了36.44元/50公斤,农民的收入得到了切实的提高。但从1996年到2000年,主要粮食收购价格大幅下跌,而且含税成本更以惊人的速度上升。到2000年,农民从粮食中获得的减税收益仅有8.32元/50公斤。忽略通货膨胀因素不计,2000年仅与1985年的收入水平相当,国家把给农民的好处又全部收回去了。与农业的小规模经营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相比,中国城市的现代化工业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城市人口收入水平大幅提高

20、,因而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2001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2366.4元,同期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则为6859.6元,前者仅为后者的34.5%,相当一部分农民尚处于贫困之中。根据中国统计年鉴 2002相关数据计算得出。近些年这种差距还在不断扩大。2003年3月11日,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指出,中国某些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异可达到6:1,而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城乡收入之比仅为1.5:1。中国新闻网 , 2003 年3月12日。4小规模农业生产导致农业融资能力差,机械化程度低,农业科技落后,农产品加工增值链条短小规模农业生产导致农业融资能力差。由于农业产业的弱质性,其比较利益低且要冒巨大

21、的自然风险和经济风险,以家庭为中心的经营模式更是增加了投资的困难与成本,使追求资金高额回报的金融机构难以自愿投资农业。在国家银行和金融机构的贷款余额中,用于农业的贷款仅占5%;农民本身收入增长缓慢,资金缺乏,所以在选择投入时往往偏重于劳动投入,农户新增投资中用于农业的比重偏低,表现出强烈的非农化倾向;而国家财政支农的力度也明显不足。以2001年为例,尽管当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中,农业占15.2%,但国家财政支出中仅有7.2%用于农业。这一切导致中国农业生产资金严重缺乏。农业融资能力差导致农业机械化程度低、农业科技落后、农产品加工增值链条短。农村资金缺乏,而以家庭为中心的小规模经营模式增加了农业机

22、械规模化投资的成本,这不利于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长,延缓了农业现代化进程和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程度。我国目前应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和设备的农场、养殖场极少,农业大型机械的应用率极低。2001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汽车1.20辆,大中型拖拉机1.50台,小型和手扶拖拉机17.41台,农用水泵19.92台,脱粒机9.28台,却拥有役畜39.67头。我国种植业有相当部分是依靠人力和畜力,机械化作业面积不到1/3。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 2002相关数据计算得出。而且农业产后环节如产品储存、加工、运输、质检、购销等基础设施严重缺乏。农业科技落后,科技成本相对较多而转化率低,运

23、用农业科技的能力和动力差,导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仅为34%,远远低于发达国家60-84%的水平。农业增长过度依赖物质的投入,农业科技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15-20年。曾培炎:新中国经济50年中国计划出版社,1999年,253页。小规模的农业生产产销分散,难以集中加工,致使农产品加工程度低,加工工艺技术水平低,农产品加工增值链条短,大多作为初级产品上市。发达国家初级产品占上市产品的比例非常小,农产品的产后加工能力达到70%以上,加工食品约占饮食消费的90%。1998年,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产值只相当于农业产值的1.5倍,而美国为3.7倍,日本为3.2倍。5.小规模农业生产面临着加入WTO的挑战由

24、于我国小规模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导致国内农产品成本不断上涨,价格不断提高。发达国家农业生产规模较大,其规模经营降低了生产成本,农产品具有价格优势。相比之下,我国农业经营规模小成为农产品缺乏价格优势的最主要因素。我国几种主要粮食的国内价格均高于国际价格。例如,以1998年国际农产品市场价格指数为100,中国的小麦为143,玉米为180,大豆为179,棉花为107,豆油为156,原糖为183。2002年10月份,我国国内小麦的收购价格为每吨10001100元人民币,而美国期货价格为每蒲式耳290每分,折合人民币约为每吨880元人民币。而且,由于加入WTO,我国承诺的一些相应的减

25、税措施将会使一些本来具有优势的产品在失去高关税保护后丧失优势。我国入世前对牛肉征收的进口关税为40%,过渡期末将降到12%;蔬菜水果等鲜活农产品,入世前我们对之征税20-40%,入世后减到了10-12%;特别是葡萄酒,以前我们对之征60%的高关税,入世后只能征25%的关税。葡萄牙最普通的干白葡萄酒出厂价格为每瓶1欧元,约8元人民币,即使加上关税、运输费用,价格也不会太高。因此,国内部分农产品无论是质量上还是价格上都将丧失一定竞争优势。在我国与WTO所达成的农产品市场准入协议中,我国承诺谷物(小麦、玉米、稻米)关税配额进口量从2002年的1830.8万吨逐渐增加到2004年的2215.6万吨(其

26、中小麦963.6万吨、玉米720万吨、稻米532万吨)。棉花关税配额进口量从2002年的81.8万吨增加至2004年的89.4万吨,配额内关税为1%,配额外关税从“入世”前的76%逐步降到2004年的40%。按照“入世”协议,我国对大豆进口实行3%的单一关税管理,因此进口量较大。近年来大豆进口急剧增长,每年1000多万吨,占国内生产量的70%以上,致使主产地大豆积压,豆价低迷,豆农利益受冲击较大。我国的农民当今都在感叹“卖粮难”和种粮食不挣钱。 “入世”后,我国的农产品市场正在逐步开放,外国廉价农产品的进入将会使我国的农民卖粮更难,种粮食不仅不挣钱,可能还会赔钱。到那时,还有什么利益机制能诱导

27、我国农民去种粮食?我国的农业又将如何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二、改造我国落后的小农经济的关键环节是推行耕地适度规模经营中国小规模传统式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弊端凸现,已不再完全适合中国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农用土地的逐渐集中和农业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成为中国农业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农业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不仅与现代农业机械技术设备的使用、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互为条件、彼此促进,而且也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实现工业化、经济结构非农化的必要条件和必然选择。我国各级政府近些年推出的农业“入世”对策多是采取农产品结构调整,增加优势农产品的生产,减少劣势农产品的种植,以扬长避短的思路应对国际市场的竞

28、争。比如很多地区提出和推行“退耕还菜”、“退耕还林”的口号和措施,有的地区提出“退耕还草”以发展畜牧业,还有的地区提出“退耕还湖”以发展水产业,等等。这种发展思路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也是正确的。因为我国发展农业的优势在于农业劳动力多而且成本低,扩大生产蔬菜、水果、畜产品和水产品这些农产品中的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可以发挥我国的优势;而我国发展农业的最大劣势在于人均耕地太少,所以减少生产粮食、棉花这类农产品中的土地密集型产品可以避开我国的劣势。据统计,在近几年的“退耕”大潮中,我国已减少了小麦种植面积78万公顷,减少早稻种植面积85万公顷,减少糖料种植面积27万公顷等;同时相应增加了蔬菜种植面积180万

29、公顷,还草、还林、还湖面积53万公顷等。上述“退耕”措施目前仍在全国各地紧锣密鼓地实施着。想到再过几年我国还将会有大片耕地从粮棉油的种植中退出,我们不禁要问:这样做合适吗?客观地评价,面对“入世”挑战而进行农产品种植结构调整的思路和做法是对的,但却是不全面的。因为我国有13亿人口,需要大量的粮食、棉花、油料这类基本农产品的供给,如果出现过多“退耕”,吃饭和穿衣问题将如何解决?依据国际贸易学说中的比较成本原理,从国外进口廉价的粮食应是最佳选择,比如用我国生产的蔬菜交换外国生产的粮食,双方都能从中获得比较利益。然而,这种比较利益的获得却是以国家稳定为代价的。依靠进口大量粮食、棉花这类关系国计民生的

30、重要农产品满足国人的需求,在和平时期尚可,但在特殊时期将会受制于人,将会威胁到国家的安定与安全。保持粮食的安全供应,不仅关系到我国的安定问题,也是一个受到世界普遍关注的问题。要确保粮食安全,就要保证用于粮食生产的耕地数量和质量。口粮安全(小麦和大米)是粮食安全的核心内涵,如果退耕过多,势必会影响到粮食的安全问题。所以,普遍调整农产品结构,粮食、棉花等重要农产品依靠大量进口的策略是不可取的。我国既要发展粮棉等主要农产品的生产,又要争取在“入世”后提高粮食和其他大宗农产品的价格竞争力,以抵御外国廉价农产品的冲击,其关键的改革措施应是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效益。我国农业的优势和劣势都在于劳动力多:劳动力

31、多且成本低,使得我国生产的蔬菜、水果这类劳动力密集型的农产品价格较低,国际竞争力较强;劳动力多使人均耕地面积太少,规模效益上不去,粮食、棉花这类适宜于机械化作业的、土地密集型的大宗农产品的价格在我国很难降下来,因而缺乏国际市场竞争力。我们可以从中国与美国的农业比较中得到某些启示。美国是个农业大国,也是个农业强国。我国却仅仅是个农业大国。比较中美两国的农业生产,笔者认为,中国农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规模效益上。我国耕地资源稀缺, 2002年耕地约有19.14亿亩,人均耕地约1.5亩,农户平均耕地约6.1亩,有14个省区人均耕地面积低于1亩,其中又有6个省区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5亩,低于联合国所制定的

32、土地对人口的最低保障线0.8亩的标准。美国的农场也是以家庭为单位经营的。1970年美国的农场总数有295万个,平均每个农场的耕地面积为374英亩(合2244亩)。到1999年,美国农场的数量减少为219万个,平均每个农场的耕地面积扩大到432英亩(合2610亩)。 国际统计年鉴.2001,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年,第220页。九十年代末,中国的农业劳动力约为3.2亿,而美国的农业劳动力仅有300多万。在某些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上,美国这区区300多万农业劳动力与中国3亿多农业劳动力所生产的总产量不差上下(见表4),在大豆和玉米的生产上甚至比中国的产量还多。由于美国只有2亿多人口,所以美国的粮食与

33、棉花的出口量相当大。据统计,九十年代末国际农产品市场中的大宗农产品(如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等)有42%是美国农场生产出来的。 表4 2001年 中国与美国大宗农产品产量比较 单位:万吨世界总产量中 国美 国产量占世界的比重(%)产量占世界的比重(%)小麦57893.29387.316.25327.89.2玉米60521.311408.818.824148.539.9大豆17663.91540.68.77866.844.5棉花5972.6159626.71120.718.8资料来源:根据国际统计年鉴·2002有关资料整理。中国与美国之间农业生产上的差距与其说是由于机械化普及程度的不同

34、,不如说是规模效益的不同。美国的现代化农业是靠农业机械化推动的,更是靠规模效益实现的。小规模的土地耕作难以实现大规模的机械化作业,这正是我国农业落后的真正症结之所在。要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就要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和现代的生产手段装备农业,用先进科学的方法管理农业,建立起高产、优质、低消耗的农业生产系统和协调高效的农业生态系统。这种现代化农业的实现,在小农和小规模的经营方式中是很困难的。我国的土地分配形式是人对土地的割据形式,大片土地分配在众多的农业生产者手中,由于经营思想的不统一和经营方式、步骤的不同,大型的农业机械难以普遍使用。平均只有几亩地而且种植着几种不同农作物的小农户,使用牛耕地比使用大型农

35、业机械更经济更合理,这就是我国多数农民的一般观念。至于现代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如激光技术、高效复合技术、电气技术、电脑技术、生物工程技术和系统工程技术等是很难被小规模经营的农户所接受的。可以看出,正是我国当前农户土地规模偏小导致了机械化和现代科学技术在农业中的推广速度过慢,从而限制了我国从一个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转变,并使人们为“入世”后的中国农业发展感到担心。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改变农业落后的关键环节应是立即着手提高农业规模效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很早就实行了农业规模经营的改造。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历史上都曾经是中小农业经济为主的落后国家,小农经济的发展受封建关系的影响较为深远,而且均属于土

36、地资源丰度中等或中等偏下的国家。为了适应非农产业进一步发展和农业企业生产规模扩大的世界趋势,他们均通过制定一系列相互协调配套的土地、财政、信贷、税收、价格、就业、合作等政策和立法来促进土地的流动集中和发展专业化规模经营,农村合作经济和农工商一体化也得到了相应发展,在改造传统农业和实现农业的长足增长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功。日本的土地资源丰度偏少,也曾采取过一系列鼓励促进农业规模经营的措施,但其效果远不如欧洲显著,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日本经过土地改革后实行的是平均化基础上的土地私有;又由于其土地资源的稀缺,阻滞了农业土地的流转和集中,农业兼业化和副业化倾向日益严重,从而导致了日本农业耕作规模的狭小和农

37、业生产的落后。世界各国所制定、推行的不同类型的农业规模干预政策,为中国农业实现规模经营提供了不少可借鉴的有益经验和应当避免的前车之鉴。三、实现农业规模经营的政策及措施1.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由于受户籍制度和城乡分割体制的影响,我国存在着大量的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村人口。这些人长期在城市务工经商,或在城市找到了比较稳定的工作,已经成为城镇人口的一部分,但在户籍统计上仍算作农业人口。根据公安部1998年统计数据,在城镇的4045万暂住人口中,剔除各种因素,估计属于农业户口的人口约为2000-3000万人。在小城镇镇区的常住人口中,约有4500万人仍是农业户口,未被列入城镇人口。因此,在城镇长期居住

38、人口中属于农业户口的约为6500-7500万,这部分人已对土地承包和经营不感兴趣。困难的问题还在于,这类“半工半农”的兼业农户,普遍地不愿把土地转包出去,其原因有三点:一是来自农民祖祖辈辈对土地的眷恋;二是由于我国现存的城市户口制度以及农民从工、从商的稳定系数太低,土地就成了农民最后的保障和退路;三是耕地转包手续麻烦且收益无保障。正是这些原因,从事业余农业经营的农户,或者使耕地粗放经营,或者使耕地处于“休耕”状态,从而导致了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据资料统计,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化程度在30%-40%之间,农业资金市场化程度已超过50%,而农业土地市场化程度不足10%。可见,在农业生产要素中,土地的

39、市场化程度已远远低于劳动力、资金的市场化程度,阻碍了农业市场化的发展。要改善土地市场化程度不足的情况,必须建立起完善的土地流转制度,使农村人口在可以分得口粮田、可以承包土地的同时,也应该能够顺利地实现土地的流转。如实行土地的股份化,将分得的土地入股或出租、转包等,这不仅可以使土地向种田大户、龙头农业企业集中,形成连片开发、集中经营、规范化生产和实现合理的规模经营,还可以使农民从土地流转中获得租金、入股分红、利息等转移性收入,使土地经营权在价值上得到实现。2推行耕地托管制度,以推动耕地顺利流转我国已于2003年3月1日起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以法的形式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

40、。在稳定农户土地承包权的基础上,允许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是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内在涵义之一,是实现土地规模经营和土地资源有效配置的必然途径。建立农村耕地托管站,是加快土地规模经营的重要环节。耕地托管站可以托管弃农从商和从工者的耕地,使这些耕地能顺利地流转到农业大户手中,进行规模化经营。近年来,农村中的“转业”劳动力越来越多,大量的闲散耕地被弃荒,既浪费了国家宝贵的土地资源,也使农户个人受到损失。与此同时,另外一些专心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希望扩大耕地面积,发展规模化的高效农业,却不知从何处和通过什么方式得到新的耕地。据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对全国30个省(区、市)、800多个县、6万多农户、约18万农村

41、劳动力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2000年我国农村有8.28%的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从非农产业返回到农业的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比重为0.54%。增减相抵,2000年净转移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比重为7.74%。 中国信息报2001年6月4日。农村大量存在的这类“转业”情况,为农业大户经营更多的耕地提供了可能性。然而,农业大户如果去一家一户地与土地闲置者洽谈,不仅耗时耗力,增加了交易费用,而且保证不了土地的连片规模,不利于机械化作业和规模效益的提高。如果在农村建立起耕地托管站,则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对耕地交易双方同时带来好处:农业大户可以从耕地托管站规范的交易程序中获得理想的、连片的而且

42、交易成本较低的耕地;耕地转包者则可以从农业大户那里获得一部分流转费,并可以通过签合同方式使农业大户代为缴纳一部分农业税。就部分农村的实践经验看,推行耕地托管制度是培育农业大户,发展规模化、现代化农业的关键措施。在湖北监利县,在超小型土地经营规模下,由于传统的粮棉农产品价格偏低、农民负担过重等,种田效益低下,土地已经成为许多农民的负担,再加上其他就业门路相对拓宽,直接造成两个结果:一是大量农地抛荒。监利县2000年弃田41万亩,占耕地面积的26.4%。二是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剩下老弱病残维持生产。据统计,监利县2001年外出人口33.8万人,外出劳动力22万人,分别占全县总人口、总劳动力的33%

43、和49%。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监利县政府近年来以各种优惠政策和鼓励措施推动了土地托管和流转工作的开展。2001年监利县流转的土地面积已达52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1/3。通过土地流转既避免了土地抛荒,又实现了农业的集约经营和规模经营,农民收入、农业产业结构及当地经济都有了显著的变化。黄广明:“新土地革命”,南方周末2001年6月18日。3.实施补贴政策对土地规模经营给予扶持为了鼓励农民扩大经营规模,政府应配套采取一些扶持性的财政、信贷与税收政策。(1)土地出租补贴。对土地出租者,给予一定的补贴,鼓励小农租出小块土地的经营权。(2)土地让出者补助。对于主动脱离农业经营并让出自己口粮田的农业经营者

44、发给补助金。(3)租进土地补贴或低息信贷。由于我国农业尚不发达,资金缺乏,能够承担起规模经营投资的农民、农场主很少,所以国家应对租用耕地、放牧地、宜林地及农业设施用地的大农户给予长期低息贷款、无息贷款或实行轻税免税。4.建立土地规模经营保险基金制度土地规模经营保险基金是为了防范土地规模经营中出现的自然灾害、市场预测失误、劳动力转移动荡等带来的土地规模经营风险而专门建立的一种基金制度。由于农业生产和土地规模经营的经济效益比较低,风险发生的频率高,现有保险公司不愿意开展土地规模经营及农业方面的保险业务;我国农业土地面积大、农民多,政府无力进行大范围的土地规模经营担保;而土地规模经营者的经济实力有限

45、,由他们自己进行担保更困难。所以只有从农业生产和土地规模经营的自身特点出发,在相应配套优惠政策的支持下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建立专门的集体性质的土地规模经营保险基金组织和完善的制度,才是形成土地规模经营风险保障机制的有效途径。在我国目前条件下,建立和完善土地规模经营保险基金制度,有利于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可鼓励农业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鼓励农业企业家大胆从事土地规模经营活动,有利于农业企业的培养和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土地规模经营保险基金的来源可以包括以下几方面:(1)政府支持。从农业开发基金、扶贫基金、土地开发基金中拿出一部分。(2)从土地规模经营的收益

46、中提取。在收成好的年份,从农场主的收入中提取一部份作为基金,在收成差的年份,再利用这些基金对农场主进行扶助。(3)向金融机构贷款,吸引其他企业入股或向社会争取援助。5.发展支农行业,保证规模经营的顺利进行美国农业的成功因素之一,是有着很多的支农行业和支农公司(如种子公司、肥料公司、储运公司等)在为家庭型农场服务,使农业真正实现了社会化生产。九十年代末,美国只有300万农业劳动力,这个数字是指直接在美国农场工作的劳动力。据统计,美国还有2000多万劳动力在为农业服务。这2000多万劳动力的身份是工人或经理,但却在间接地干着农活,比如驾飞机施农药、驾汽车运粮食等。我们应借鉴美国发展社会化农业的做法

47、,在乡镇中建立起各类为农业提供服务的公司,在提高耕种规模的基础上推动农业生产机械化与社会化的发展。如建立大型种子供应基地、农业技术咨询公司、运输公司、农业机械公司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农机租赁公司。要实现规模经营,先进的技术与大型的机械设备是必不可少的。但现有的规模经营者资金缺乏,显然无力购买这些昂贵的设备。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模仿美国的一些做法:由国家投资或者国家采取优惠政策吸引其他主体投资建立农业机械租赁公司。先由租赁公司购入农机,再租给农场使用。租赁公司还可以开展代理业务,根据农场主的要求代为购入农机给农场使用,农场以租金的形式分期付款,期满后农场主可以以低廉的价格将农机买下来,也可以

48、交回租赁公司出租给其他农场使用。这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的机械化水平、缓解规模经营者资金困难的矛盾,还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为农业规模经营的顺利实施铺平道路。6.实施农业劳动力再培训,延长农业就业链条,吸纳农村过剩劳动力推行规模化农业的主要难题在于如何解决由此导致的过剩农业人口的就业问题。随着土地集中规模化经营的发展以及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现代化的机械的采用,势必导致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步入失业者的行列。浩浩荡荡的失业大军不仅会引起经济的衰退、社会的不安,甚至会引起政治的动荡。因而,成功地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转移就成了实现土地规模经营的关键一步。我们应采取以下几点措施:(1)对离农人口进行新的职业培训。我国4亿多成年农村劳动力中,文盲占14%,小学文化占42%,初中文化占38%,读过高中的占5%。这些人当中有很大一部分只会种地,在他们离开土地之后,必须对他们进行新的职业培训,帮助他们学习农产品加工、运输、营销等方面的技能,以使他们能够尽快适应新的职业。(2)对留农种地的农场主和农业工人,也要加强职业培训。因为现代农业的投入和产出不仅仅是一个生物的合成过程,同时还涉及多部门经营,要求经营者不仅具有能随多种多样的自然因素变化而随机应变的能力,同时还要具有管理现代农业技术和在生产部门间进行统筹、协调、调配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