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程整合方法的行动总结与反思jsp_第1页
初中数学课程整合方法的行动总结与反思jsp_第2页
初中数学课程整合方法的行动总结与反思jsp_第3页
初中数学课程整合方法的行动总结与反思jsp_第4页
初中数学课程整合方法的行动总结与反思jsp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初中数学课程整合方法的行动总结与反思荔湾区东漖中学 数学科研究小组负责人、执笔:黄素钦项目指导:李超英、刘燕青项目合作老师:黄素钦、姚伟坤、范春刚、殷莉萍本项目得到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本小组特此鸣谢。摘要:课程整合是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对教材进行适当的重组,使之更合适学生需要;课程整合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减轻学生学习负担;还能促进学生个性化、主体化和创造性的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水平发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思索整合的方法。关键词:课程整合、教学效果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理念认为教师不应只是被动的对着课本照本宣科,而应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决策者、创造者。教师有必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

2、裁剪、改造、整合、甚至重新创造,使它们更切合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要,营造出一种新的课堂境界,从而使我们的课堂更贴近学生,使教学更有效果。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由美国学者提出“教师即课程”的理论,其核心理念是指“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时刻用自己独有的眼光去理解和体验课程,时刻将自己独特的人生履历和人生体验渗透在课程实施过程之中,并创造出鲜活的经验是课程一部分。也就是说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创造者和开发者,而且教师本身的知识就是课程的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1992年,美国的辛德尔(SynderJ)等人进一步把课程实施取向归纳为:忠实取向(忠实地实行课程计划)、调适取向(教师对课程计划进行主动的改造和

3、调整以适应具体实践情境)、创生取向(教师与学生联合创生教育经验)。2006年,我们第一次使用人教版教材,当时感觉教材的结构不符合我们城乡结合部学校的教学实际,学生难以适应,但因为没有用过整套教材,对新教材不熟悉,所以我们无法实施改革。2009年9月,第二次使用这套教材时,根据 “教师即课程”的理论,我不再按照教材的顺序进行授课,而是在教学大纲的范围内,用立体的思路对知识点进行整合(见整合知识结构表)。从章节顺序的调整发展到知识点的调整,甚至把不同章节知识点重新组合,增加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运用次数,使知识点之间及时网络化,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教学效率。虽然新课改革一早就提出课程的二次

4、开发,但目前我们所接触的各类学校,老师大都采用按课本的篇排顺序授课,在所能找到的资料里,理论不少,具体到实际如何操作的教案却不多,课例非常少的情况下,我们只能通过学习理论,结合自己的实际摸着石头过河。目前我校数学科是学校的薄弱科目。在各类统考中,我校的数学科成绩都很不理想。要提高数学成绩,不仅要靠学生的勤奋,更需要教师科学的教学方法。为了切实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我们从改革课堂教学的效率入手,向40分钟的课堂要效果,和学生一道,走上了实验的道路。一、到目前为止,我们通过研究,认为下面三方面的原因影响到我们课堂的效率:1、教师对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能力把握不准教师对教材不够熟悉,教材中哪些知识点是适合

5、学生自学的,老师没把握清楚;教师对各个知识点教学的时间分配不合理,对每个知识点用力太过均匀;教师教学模式多采用满堂灌,不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2、教材编排欠合理,知识点之间缺乏联系新教材编排相关的知识点次序不太合理,如三角函数是圆的计算工具,而圆被安排在初三上学期的24章,三角函数被安排在初三下学期的28章(课本倒数第二章),导致学生无法用三角函数的知识去进行圆的相关计算。3、教师教法机械,不符合新教材的教学理念教材中原本属于同一知识系统的不同的知识点分散在不同年级的不同章节中,相隔较远,它们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导致学生对不同知识点的联系认识不深刻,学生学了后面忘了前面。如:因式分解法的知识

6、主要用于解简易的二元一次方程(如:,等),如果按课本的顺序安排这两个知识点离得太远,对学生理解学习因式分解的意义和学习解二元一次方程都不方便。学生没有及时建立知识网络。知识容易遗忘,缺乏综合运用能力。二、针对以上情况,我校课题小组主要进行了以下课堂行动研究:1、初一级初一级教材第十章统计中大部分知识点小学已学过,所以我尝试把第10章交给学生自学。要求学生每天自学一节,完成课后作业,并交流作业成果。发现学生问题所在后,有些错题让会做的同学讲解。然后再做章节练习,进行单元测验,考查学生的自学效果。其间,老师只做一些知识难点的解释(如样本容量、组距的解释)。初一教材第6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第8章,二元

7、一次方程组、第9章不等式与初二教材的第14章一次函数的整合(这里只要求学生用一节课认识一次函数概念,会作它的图象,不提一次函数的性质及反比例等),争取把初二的一次函数的概念、图形放在初一下期学习,以坐标系为基础,在坐标系上画一次函数的图像。这样做的重要目的是:(1)能适当充实了坐标系的相关内容,(2)把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用一次函数的形式在坐标系里呈现出来,建立三者的联系,让学生能用图形的思维去思考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的问题。(3)提前完成一次函数的部分教学。2、 初二级在因式分解教学时,尝试把一元二次方程中的因式分解法加插进来,提前教授,等形式的方程,把一元二次方程中的配方法,公式法留在

8、后面二次方程的章节再进行教学。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1)利用解方程来巩固因式分解;(2)让学生了解因式分解的用途,增强了学习动力;(3)降低了学习二次方程的难度。另外,在初二级进行18.1章勾股定理教学时,向学生介绍正弦sin( ),正切tan( )两个函数,用30、45、60度角的函数值去验证勾股定理,余弦con( )不作介绍,以减少难度。了解用计算器求一般锐角的三角函数及其反函数。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1)借助勾股定理来帮助学生理解正弦sin( ),正切tan( )两个函数的概念。让学生学会同时用勾股定理和正弦sin( ),正切tan( )来解直角三角形有关问题;(2)为圆的相关计算做准备

9、。3、初三级在圆的教学中,在计算圆心角、弦心距、圆周角、切线长时训练学生运用正弦sin( ),正切tan( )两个函数进行相关计算。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解决了原来圆的计算只能 用30、45度角来设计题目,只能用勾股定理来计算有关长度的局面,让圆与三角函数及时结合起来,给圆的有关计算提供一个有力的工具,加深学生对圆有关计算的认识,提早给三角函数一个运用的机会。同时学生在运用中加深了对三角函数的认识,完成了三角函数的基础教学。以下是相关知识点整合后的结构表:三、课程整合的效果及反思:经过两年多的探索,我所教的初三(1)、(2)两个班的成绩与其他平衡班相比,取得明显的效果,在几次区统考中,明显领先,

10、也优于同类学校的平均水平。结果验证了我们的思路是可行的,但自己感觉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还需要不断研究,不断总结。在我学校校长、数学高级教师李超英等人的支持下,以课题的形式,在三个年级各选一位老师合作,继续探索课程整合,进一步完善我们的研究,得到更多老师的认可,支持,有更多的老师参与到课程整合的行动中。以下是我们这两年多的课程整合探索的几点经验总结:1、课程整合的优点:(1)适合自学的知识点留给学生自学,放手让学生自学,让学生的学习更加主动,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可腾出更多时间用于难度大的内容的教学,做到该讲的讲得明白,该练的练得充分。(2)相关的知识点整合在一起,节约了教学时间,给学生

11、更多的练习机会,有利于学生对各个知识的理解。(3)把一个知识点分两次教学,减少学生学习难度。(4)立体化的教学,使知识的循环密度大大增加、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更加牢固。(5)及时把知识形成网络,学生的基础自然牢固,解综合题才会有思路。2、课程整合应注意的问题:(1)课程整合应该建立在教师对教材通盘了解的基础上,不单要考虑初中三个年级的教学内容,还要了解相应的小学教学内容,做到初小衔接,这样才能更好的整合教学课程。(2)课程整合要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及时调整课程整合程度,整合速度,保证质量。(3)立体化课程整合是复杂的教学尝试,效果关键在于老师课程设计能否合适学生的实际需要。要

12、有充分的课前准备,需要不断尝试,不断完善,才能找到合适自己、合适学生的方式和方法。参考文献1课程创生理论及其意义初探(彭亚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2课程与教师 (钟启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3理解教材是设计教学的基础 李延林4 课程资源的理论构想 教育研究2001年09期 吴刚平5 试论杜威的教师观及其对教学改革的启示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赵晓艳6当代知识观及其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 课程.教材.教法2003年08期 潘洪建二O一一年十一月论文题目初中数学课程整合方法的行动总结与反思姓名黄素钦性别男出生年月19671作者所在区(县)荔湾区作者单位东漖中学通讯地址荔湾区东漖中学邮政编码5013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