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观测方案_第1页
沉降观测方案_第2页
沉降观测方案_第3页
沉降观测方案_第4页
沉降观测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 录一、工程概况二、.主要施工方法和技术组织措施2.1、建筑物沉降观测依据的技术标准及采用高程系统2.2、沉降观测点的布设 2.3、观测精度的确定和施测方法2.4、最弱点的位置及其精度估算2.5、监测报警2.6、 沉降观测外业实施2.7、观测的数据整理及精度分析2.8、建筑物稳定性分析三、投入本招标工程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 四、劳动力安排计划五、计划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网络图一、工程概况公安县碧桂园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拟投资开发公安县碧桂园豪园一期工程三标段项目,基地位于公安县迎宾大道。本次监测对象为23、2529、99103号住宅楼。二、主要施工方法和技术组织措施2.1、建筑物沉降观测依据的

2、技术标准及采用高程系统建筑物沉降观测依据的技术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JGJ8-2007)工程测量规范 (GB/ 50026-2007)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GB12897-2006)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GB12898-2009)采用高程系统本次作业观测采用相对高程,假定基准点JZ1点高程为10.000米,利用此基准点假定高程值进行各观测点高程计算,本次高程值与上次高程值之差为沉降量,初次高程值与本次高程值之差为累计沉降量,报警值由设计部门提供或取自规范值。为了观测建筑物的沉降,在建筑物影响区域之外的稳定地区拟埋设JZ1JZ3三个基准点,与工作基点组成基准网。基准点一般选在自然岩

3、石或稳定的旧建筑物地基上,若有需要,可用三十米冲击钻钻至基岩层,将焊有不锈钢头的20mm钢筋下到底部,上面高度距地面以下1020cm,调整钢筋在孔中,浇灌砂石混凝土,上面做成20×20cm的水泥方框,加盖保护,结构型式见图1。 2.2、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建筑物沉降观测点布设的一般原则 、建筑物的四角、拐角处及沿外墙1015米处或每隔23根根柱子基础上。 图1 、高低层建筑物、新旧建筑物等交接的两侧。 、建筑物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人工地基和天然地基接壤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及填挖分界处。 、临近堆置重物处或受震动影响的部位。 、框架结构建筑物的每个或部分柱基上或沿纵横轴线设点。

4、、本次沉降观测点的型式本次沉降观测点的形式采用弯钩式墙上观测点。 图2如图2,观测点埋设在柱立面上,埋于柱内的部分约为15cm,露于柱外向上弯的标头呈半球形,供立尺用。 、本次沉降观测点的选择 根据以上原则,考虑到该建筑物的实际情况,在能充分反映变形的情况下,布设了64沉降观测点。沉降观测点分布示意图如图3。 图32.3、观测精度的确定和施测方法观测精度的确定沉降观测的精度通常取决于观测的目的、建筑物的结构和基础类型。根据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该建筑物进行沉降观测精度确定为二级沉降观测,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0.50mm;沉降点中最弱点高程中误差 mH±1

5、.00mm。施测方法观测前对该仪器进行检校,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要求后方可使用。观测时专人负责,定仪、定尺、定人,每次观测线路相同。 观测按二级沉降观测技术要求进行,其主要指标如下:视线长度50m前后视距差2m前后视距累积差3.0m视线高度0.3m基辅分划读数之差0.5mm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0.7mm往返交差及附合或环线闭合差1.0×野外观测时按以上技术指标要求进行测站及测段进行检查,当观测数据超限按规范中要求进行重测。直至符合要求后转入内业计算。2.4、最弱点的位置及其精度估算单程观测每测站高差中误差m站有经验公式:即m站=3.92×10-3d =&#

6、177;0.196mmd为采用的最长视线长度,本次计算取50米。在闭合水准路线中,最弱点位于水准路线的中间,结合本工程沉降观测水准路线的具体情况,从基准点到最弱点估计一般为14站,最多不超过15站,按15站估算沉降水准环线最弱点相对于基准点的高程中误差:m弱=±m站·/2=±0.196·/2=±0.4mm。最弱点沉降量的测定中误差:m沉= m弱=0.5mm。最弱点相对于基准点的高程中误差0.4mm小于1.0 mm的要求,说明所选用仪器及观测方法可以满足监测精度要求。2.5、监测报警当建筑物沉降观测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立即报告委托方,同

7、时应及时增加观测次数或者调整沉降观测方案:变形量或变形速率出现异常情况变化;变形量达到或超出预警值;周边或开挖面出现塌陷、滑坡;建筑本身、周边建筑及地表出现异常;由于自然灾害引起的其他异常情况。观测成果应于当日整理完毕,如出现以上任何情况之一,应立即报警,及时通知业主(监理单位)和设计单位。2.6、 沉降观测外业实施仪器检验仪器使用前均进行检定,各项指标符合要求。每次出测前对i角进行检验,在i角不超过15的情况下进行观测。基准网观测本次沉降观测接受任务时建筑物已经建到地上一层,所以在基准点埋设稳定后基准点观测与沉降观测同步进行,每次观测线路相同,并照顾到两基点间为偶数站。基准网首次观测进行往返

8、两测回,其观测的方法技术及其各项限差均按现行国家水准测量规范中等水准测量的规定进行。沉降点的观测沉降点高程观测以其附近的基点起算,观测的方法技术与限差均与基准网的观测要求相同。每次观测前均对仪器进行倒行的i角检查,符合15的要求后再投入使用;由基点、工作基点与各沉降观测点组成闭(符)合环形网,平差计算各沉降点的高程;观测的沉降点一般情况下作为转站点进行观测,无法转站时,以支点形式观测,但变动仪高进行两次观测。对建筑物内沉降点进行观测时,选择最佳的观测路线与顺序,每次均按同一路线与顺序,以避免环形内误差传递的不规律性。每次观测的环形测站数为偶数,观测过程中尺垫牢固踩实,立尺位置在沉降点标志上标示

9、清楚,确保了每次观测的尺位统一。2.7、观测的数据整理及精度分析基准点的稳定性分析考虑到基准点位于稳固的基岩上,沉降与受外界干扰影响较小,故基准网每半年观测一次,以监测高程变化情况,周期性观测结果以JZ1的原高程值推求其余二点高程,变化范围以不超过时,即认定JZ1点稳定。沉降观测的数据整理观测值中不应含有超限误差,若出现超限观测数据时,应追究分析原因,采取重测或返工,以期达到符合要求;外业观测结束后,应对其观测过程中的计算数据进行100%的审核检查,确认各项数据准确无误后,方能进行平差计算观测点高程;按周期规定每次观测结束后应分别计算建筑物内设立的细部沉降观测点的高程及本次和累积沉降值,其位数

10、取至毫米的0.01倍。观测精度评定根据测量成果,进行精度评定。首先根据测量成果求得闭合差W,平差按公式下进行: Vi=ni(-w)/n式中:n为闭合环的总测站数,Ni为第i个测段上的测站数。 定权按下公式:Pi=c/ ni取c值,将各测段的Pi和Vi以及PiViVi计算列入表中,求得PVV。按白赛尔公式计算观测中误差m为, m=±PVV/(n-1) 由计算结果可知观测精度情况,说明所采用的仪器和观测方法是否是合理的。2.8、建筑物稳定性分析各观测点的沉降过程线是以时间为横坐标,以累积沉降量值为纵坐标绘制成曲线。沉降等值线图绘制根据观测资料绘制沉降等值线图。沉降综合分析根据各期观测所得

11、的各点沉降量、累积沉降量绘制各点变形过程曲线及沉降等值线图分析该建筑物沉降情况。建筑物沉降量最后两个观测周期的平均沉降速率小于0.02mm/天,可以认为该建筑物沉降整体趋于稳定,如果各点的沉降速率均小于0.02mm/天,即认定该建筑物沉降稳定,观测可终止。2.9、应提交的成果成图资料建筑物施工期间通过野外的观测和室内的计算,拟提交如下成果:期间每观测一次提交一次观测成果(变形点高程及沉降量);时间-载荷-沉降量曲线图、沉降等值线图、沉降曲线展开图;基准点稳定性分析及沉降观测点观测成果的线性分析;沉降观测点观测成果的线性分析,以各周期的长期观测数据为依据,建立载荷-时间-沉降关系数学模型,根据传

12、统经验和对地基基础的研究,描述各沉降点的回归问题;对本次作业存在的变形性分析方面的问题及建议进行论述。建筑物沉降观测工作结束后拟提交的成果资料:观测成果表;沉降点位分布图及各周期沉降展开图;v-t-s(沉降速率、时间、沉降量曲线图);沉降观测报告。三、投入本招标工程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为了满足测量精度要求,选用Leica DNA03精密水准仪及配套的条码铟钢尺进行(见图4)。该仪器标称精度为每公里往返测中误差为±0.3。 图4投入本招标工程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序号机械设备名称型号规格数 量国别产地制造年份额定功率(KW)生产能力备注1精密水准仪DNA03一台德国20072条码铟钢尺一付四、劳动力安排计划劳动力安排计划表 单位:人工种级别按工程施工阶段投入劳动力情况布设基准点布设监测点外业监测内业计算数据校核报告校核报告审核钻探技工5技工3测量技工2测量技术员21111注:投标人应接所列格式提交包括分包人在内的估计的劳动力计划表;本计划表是以每班八小时工作制为基础的。五、计划开、竣工日期和施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