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的期末重点_第1页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的期末重点_第2页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的期末重点_第3页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的期末重点_第4页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的期末重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一、名词解释。第一语言:人来到世界获得的第一种语言。第一语言习得:通常指的是儿童不自觉地自然地掌握和获得第一语言(通常是母语或本族语)的过程和方法。第二语言习得:通常指的是在学校环境(即课堂)中有意识地掌握第二语言的过程和方式。第二语言:是在获得第一语言之后学习或使用的其他语言。语言学习:是指在课堂环境下有专门的教师指导,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课本,通过讲解、练习、记忆等活动,有计划、有系统、也是有意识地对语言规则的掌握,如成人在学校学习第二语言。语言习得:是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通过旨在沟通意义的言语交际活动,不知不觉地获得一种语言,如儿童获得第一语言。中介语:是第二语言

2、学习者特有的一种目的语语言系统。这种语言系统在语音、词汇、语法、文化和交际等方面既不同于自己的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而是一种随着语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的正确形式不断靠拢的动态语言系统。语言能力:一个人掌握语言要素和语用规则的能力,是一种内在的能力,属于语言的范畴。语言要素包括:语音、词汇、语法、文字。语用规则:语言的使用规则,根据一定的语境对谈话的内容、言语的语音形式、词、句式以及应对方式等进行选择的规则。 语言要素+语用规则=语言知识。 语言交际能力:一个人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包括口头交际能力和书面交际能力,是一种外在的能力,属于言语范畴。 语言交际能力=言语技能+言语交际技能。)语言

3、水平测试:测量测试对象的第二语言水平。有专门的大纲、统一的试题和统一客 观的评分标准。有效测量测试对象的实际语言水平。语言测试:第二语言测试可分水平测试、成绩测试、诊断测试和潜能测试四大类。语言成绩测试:检查测试对象在学习的一定阶段掌握所学课程的情况。跟教学过程和教学对象紧密相关,可以测定受试者的学习成绩,但不一定能反映受试者的语言水平。例如:期 中、期末考试,结业考试、毕业考试。语言潜能测试:了解受试者学习第二语言的潜在能力。测试内容:模仿能力;记忆能力;理解能力。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二、简答题。语言教学和语言学教学的异同:(1)目的不同:语言教

4、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不是讲授语言学知识。后面这四点都是语言教学的:(2)教学内容A. 学习语言四要素: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的规则,保证正确性。B. 学习语言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的使用规则语用规则,以保证语言的得体性。C. 学习言语技能:听、说、读、写。D. 学习相关文化知识:和语言使用相关的文化要素。(3)教学原则:语言教学应生动、有条理,理论联系实际。(4)教学方法:语言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教学以技能训练为主,教师适当总结、归纳规则。(5)教学技巧:注重与忽略的问题。儿童语言习得中四个假说:刺激反应论:语言不是先天所有的,是后天通过刺激反应强化(反应后的刺激)的模式而获得的,是后

5、天形成的一套习惯,因此在儿童习得语言的过程中,外部的环境条件是十分重要的。先天论:LAD假说:人类具有一种先天的、与生俱来的习得语言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受遗传因素所决定的“语言习得机制”(LAD) “普遍语法”:即人类语言所普遍具有的语言原则。当儿童接触到具体语言时,就会不断地通过假设验证的演绎过程对“普遍语法”的参数进行定值以形成具体语言的规则系统。后天环境的作用是次要的,只是起了触发语言机制和提供具体语言材料的作用。与生俱来的语言能力才是人类获得语言的决定因素。认知论:代表人物: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 儿童语言的发展是天生的心理认知能力与客观经验相互作用的产物,是认知能力的发展决定了语言

6、的发展。语言功能论:代表人物:英国语言学家韩礼德。语言是交际工具,儿童习得语言就是学会如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达到自己的交际目的。成人的第二语言习得中(如两条理论:语言对比分析、偏误分析,它们分别是怎样的内容、能解决什么问题、主要的步骤是什么等。):语言对比分析:是将两种语言的系统进行共时比较,以揭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的一种语言分析方法。认为第二语言的获得也是通过刺激反应强化的过程形成的习惯,但与第一语言习得不同的是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已产生了迁移的作用,两种语言最不同的地方最难掌握,相同或类似的地方较易掌握,因此主张对两种语言进行语音、语法对比,从而确定两者的相同点、不同点,对不同点加强教学。

7、四个步骤:描写、选择、对比、预测。 局限:重视语言形式,忽视语言功能。重视语际干扰,忽视语内干扰。重视预防,忽视诊断。语言偏误分析:对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所产生的偏误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其来源,揭示学习者的中介语体系,从而了解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与规律。失误:偶然产生的口误或笔误。偏误:由于目的语掌握不好而产生的一种规律性错误。偏误的来源:(1) 母语的负迁移。(2)目的语知识的负迁移。 “泛化”。(3)文化因素的负迁移。(4)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影响。(5)学习环境的影响。对待偏误的态度:对偏误的本质要有全面的认识。看到偏误的积极意义;对偏误在交际中所产生的影响要有实事求是的估计;偏误是

8、第二语言习得中必然有的现象,是正常的现象,伴随习得过程的始终。利用对比分析和偏误分析,教师预先了解学习者可能产生的偏误及偏误的来源,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掌握主动。局限(1)正确与偏误的区分标准很难确定。(2)不同语种偏误研究很不平衡。(3)对偏误来源的分析陷入公式化。中介语理论:定义: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特有的一种目的语语言系统。这种语言系统在语音、词汇、语法、文化和交际等方面既不同于自己的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而是一种随着语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的正确形式不断靠拢的动态语言系统。代表人物:美国 塞林克。特点:(1) 是一种语言系统,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都有自己的系统,可以作为一种交际工具。(2)

9、 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学习的进展不断地向目的语靠拢。(3)中介语的存在是由于偏误产生的,要掌握目的语,就要慢慢减少中介语的偏误。(4)中介语的偏误有反复性。(5)中介语的偏误有顽固性,其中一部分进而形成僵化。测试的四大类型:第二语言测试可分为:水平测试、成绩测试、诊断测试和潜能测试四大类。1、水平测试:目的:测量测试对象的第二语言水平。特点:有专门的大纲、统一的试题和统一客 观的评分标准。原则:有效测量测试对象的实际语言水平。2、成绩测试(课程测试)目的:检查测试对象在学习的一定阶段掌握所学课程的情况。特点:跟教学过程和教学对象紧密相关,可以测定受试者的学习成绩,但不一定能反映受试者的语言水平

10、。例如:期 中、期末考试,结业考试、毕业考试。3、诊断测试:目的:检查受试者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以及教学效果是否达到教学大纲所预期的要求。特点:A 、不受教学进度的限制,随时可以进行。B 、测试内容可以相对集中,突出针对性。4、潜能测试:目的:了解受试者学习第二语言的潜在能力。测试内容:模仿能力;记忆能力;理解能力。教材的编写和选用(最基本的几条原则、答题时要有条理性,如一、科学性,列出理由):实用性、知识性、趣味性和科学性原则(1)实用性原则:“易教易学”A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指教材中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确定要从学习者的需要出发,教学内容必须是学习者在生活中常用的,在交际中所必需的。B语言材料的

11、真实性:语言教材要尽可能选择现实生活中真实的语料,尽量避免无使用价值或仅仅为了解释语言点的“教科书语言”或“教室语言”。C教学方法的实用性:指教材在提供必需理论和知识的同时,更要提供大量的练习。 (2)知识性原则:指教学内容要包含一定量的新知识,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能增长知识。(3)趣味性原则:教材的趣味性主要体现在教材内容的生动有趣和形式的活泼多样。A题材多样化。B体裁、语言风格和练习方式的多样化,版式设计、装桢、插图等形式上活泼醒目。(4)科学性原则:A语言的规范:要教规范、通用的语言。B内容组织符合教学规律:内容的编排顺序;题材内容;生词和语法点的分布;词汇和句型的重现率;练习的内容和

12、方式C反映学科理论研究的新水平,更换旧内容、慎重选择新成果(5)交际性原则:A. 要选择有交际价值的教学内容。B 语言材料的组织要体现生活的真实性。(6)针对性原则:要适合使用对象的特点。A最基本特点是母语,母语文化背景与目的语、目的语文化对比所确定的不同的教学要点。B还要针对学习者的年龄、国别、文化程度特点、学习者学习目的特点、学习者学习起点和学习时限。三、分析应用题。千万、万万:我明天千万来。又或者是“一定”所引导的句子,要指出错在哪里,属于什么偏误,语音的、词汇的、语法的到底是哪个阶段的偏误。考察你准备怎么讲、怎么分辨,比如用于祈使、用于一般陈述?最后要求怎么用练习纠正,要设计练习,比如

13、千万常常用于否定句,则列出正确的句子。 你明天千万来。 答:我千万来。在这里,千万表示的是祈使的意思,不能用于表达陈述的语气。而且,千万还具有否定的意思,故不能作肯定的回答,而是要用“一定”。例如:你千万不能离开。答:我一定不离开。共两道题目:有关于词汇的、句型的(特殊句型:把字句、被字句、从动句,宾语句等。)被字句:现代汉语的一种。用“被”构成的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其结构模式可以记作:甲被(乙)怎么样。被字句的成立条件:是,“被”字所介系的名词是。动词必须是。有时“被”字直接用在动词之前,即者省略。过去被字句一般用于表达不幸或不愉快的遭遇,后来突破了这种局限。口语中常用“叫”、“让”、“给”

14、替代“被”,仍称被字句。把字句:把字句,是汉语中的一种主动式动词谓语句。这种句式又称为“处置式”,因为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对宾语作出了“处置”,例如使其位置或状态改变。 基本的结构为:主语+“把”+宾语+动作。现代汉语的一种。用来强调行为结果或行为方式。其结构模式可以记作:甲把乙怎么样。在汉语中,谓语句的一般置于动词之后,而用了“把”字就能把宾语提置于动词之前。在语义上,这种句式可视为。在结构上,则是介词结构作。把字句的成立有某些条件:动词一般是能带支配对象的,即能带宾语的。所用动词的前边或后边要带有表示结果或方式的附加成分。“把”字所介系的宾语通常是确定的,即要有确指的对象。在言中,有时用“将”

15、字代替“把”字,仍称把字句。一、是指在前头用介词“把”引进动词所支配、关涉的对象并加以处置的一种主动句。如:我们打扫一下房间吧! 我们把房间打扫一下吧!二、“把”字句又叫处置式。处置就是指谓语中的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对“把”字引出的施加影响,使它产生某种结果,发生某种变化,或处于某种状态。三、用介词“把”介引的词语不宜理解为动词的宾语提前或前置宾语。因为很多介引成分在一定的句子格式里不能移到动词后面。如:他把订成一个个本子。此句中动词后另有宾语。他让卖粥大嫂把粥盛在饭盒里。此句中动词后有做。二、 表处置义的把字句中的“把”的宾语主要是动作的,也可是工具、处所。表致使义的“把”的宾语是。如:把大娘乐

16、得合不拢嘴。三、 “把”的宾语在意念上一般是有定的,已知的人和事物,因此前面常带上“这、那”一类。如果用无定的、泛指的词语,常是泛说一般的道理,如:不能把真理看成谬误。把一天当做两天用。用介词“把”介引的词语不能理解为动词的宾语提前或前置宾语。“把”介引的成分跟动词的语义联系不大,而是跟整个中补短语有联系。四、 一般都有处置性,应该有较强的动作性。因此、判断动词、和“有、没有”等不能用来做。五、 “把”字短语和动词之间一般不能加、,这些词只能置于“把”字前。例如不能说“他把青春愿意献给党。我们把困难敢踩在脚下。我把衣服没有弄乱。为什么把消息不告诉他。”不过性句子有例外,如“怎么能把人不当人。”

17、原句:击败了。 改后:把给击败了。从动句:例如:你去关门。 可能跟把字句一起考,例如:你去把门关上。宾语从句:在句子中起作用的从句叫做宾语。宾语从句分为三类:的宾语从句,的宾语从句和的宾语从句。宾语从句过"三关":时态、语序、双宾语句:例如:我把这本书给你。四、论述题。教学法:(有哪些流派,指出它经历的过程,走向是什么)一、语法翻译法:18世纪末 代表人物:德奥伦多夫理论基础:机械语言学或历史比较语言学官能心理学或联想心理学。官能心理学:认为心理的各种官能可分别加以训练例如:记忆、思考、概括联想心理学:把一切心理活动看成是各种感觉或观念的集合。心理活动主要依靠联想的力量来实

18、现。如:记单词依靠和母语的联系。主要特点:A以语法为纲,教授系统的语法知识。 B课堂教学使用学生的母语,教学法以翻 译为主。 C注重书面语的教学,轻视口语。 D教授所谓的“规范”语言,重视使用所谓经典的“名著”、“原著”。成就:A强调母语教学的理论。B强调发展学生的智力,学生语法知识扎实。C由于注重书面语教学,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能力比较高。D对教师本身的口语要求不高,该教学法使用方便。缺点:A忽视言语交际技能,尤其是听说能力的培养。B过分依赖学生的母语和翻译的手段,无法养用目的语思维的习惯和能力。C过分强调语法的重要性,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或深奥难懂。二、直接法(改革法、自然法):针对“语法翻译法”

19、 “直接”:用目的语教授目的语。又称“自然法”,主张仿照幼儿学习母语的自然过程来设计第二语言教学过程。直接法是作为“语法翻译法”的对立物在西欧出现的,代表人物是贝立兹。时间:19世纪后半叶 西欧代表人物:德贝立兹 法古安 英帕莫·艾盖尔特理论基础:联结主义心理学 ,强调语言与客体的直接连接。特点:A在语言和外界事物或经验之间建立起直接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不使用学生的母语。B、以口语为基础(与“语法翻译法”针锋相对)C句本位,以句子为基本的教学单位。D以模仿为主。E用归纳法教授语法规则 先操练,后归纳。优点:A打破语法翻译法一统天下的局面,开创了新路子。B利用直观手段(实物、图片等)进

20、行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C注重口语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D不使用学生母语,有利于培养学生用目的语思维的能力。缺点:A把幼儿习得母语和成人学习第二语言混为一谈。B完全摒弃学生母语,忽视其积极意义,有时反而影响学生对目的语的理解。C过分强调模仿、重复,不符合成年人需要适当给出规则的学习方式。D对读写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三、听说法(结构法、句型法)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 二战时美国训练士兵代表人物:美弗里斯 埃比 拉多理论基础:结构主义语言学 (强调先搞清语言的结构) 行为主义心理学 (刺激反应强化)特点:A听说领先,读写跟上。B反复实践,养成习惯。C以句型为中心进行训练。D排斥或

21、限制使用母语(不完全排斥)。E大量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 ,如:录音、语音实验室、视听设备等。F注重语言结构的对比,确定学习难点和重点。G有错必纠。优点:A以句型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中心,并建立了一套培养语言习惯的练习体系。B充分利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找出教学的难点和重点。C不完全摒弃学生母语,克服了直接法的某些片面性。D广泛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缺点:A轻视读、写能力的培养。B机械的句型操练枯燥乏味。C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D偏重语言形式的训练,忽视内容和意义。四、功能法(意念功能法、交际法)时间:20世纪70年代.代表人物:英威尔金斯 亚历山大 威多森 荷兰范埃语

22、言学基础:社会语言学功能语言学. 心理学基础:人本主义心理学特点:A把第二语言外语教学的目标设定为培养学生运用目的与进行交际的能力。B以功能为纲:功能是用语言做事,完成一定的交际任务并把语法视为实现功能的手段来让学生掌握。C教学过程交际化:创造接近真实交际的课堂语言环境。D单项技能训练和综合性训练相结合。E强调表达内容,不过分苛求形式,对学生的错误要确定一个容忍度。F循序渐进地组织教学。G发展“专用语言”教学,针对不同的交际需要教学。优点:A培养学生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B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确定学习目标C教学过程交际化。D发展“专用语言”教学。缺点:A如何科学地设定和安排功能、意念项目。

23、B如何把语言结构和功能结合起来。C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容忍态的“度”如 何把握。D课堂交际化难以真正做到。E教师培训、教材编写、测试评估还难以适应交际法的要求。五、任务教学法:是交际法在上世纪80年代的新发展,是交际法的一种新形势。其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设计具体的、带有明确目标的活动,让学生用目的语通过协商、讨论,解决这一具体问题。 所谓"任务"指有目标的语言交际活动。(2001年2月,中国教育部制定中学英语课程标准,规定尽量采用任务型教学法)两个理论来源:1、交际法的进一步发展,将以表达意义为目的的活动称为“任务”。2、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发展,除了足够的输入以外,语言习得还需要

24、有输出的过程。关键是输入和输出的质量以及学习者在输入和输出过程中经历的认知过程。 时间:20世纪80年代的英国 .代表人物:伯拉胡、纽南.1982年英国伯拉胡在印度教英语时提出此方法。1989年,纽南发表文章正式提出交际课堂的任务设计。至 90年代成为英语教学的国际主流语言学基础:社会语言学功能语言学.心理学基础:人本主义心理学 心理语言学 特点:A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语言。B强调学习活动和学习材料的真实性。C学习活动以表达意义为主。D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E鼓励学生创造性的使用语言。F鼓励课堂教学活动之间的联系。 操作过程(Ellis模式):1、任务前阶段:让学生了解任务,调动学

25、生的积极性。2、任务中阶段: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实施任务。3、任务后阶段:分析语言重点。优点:1、有利于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2、有利于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3、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4、有利于个性化的学习。5、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具体任务为学习动力(教、学的是真实价值的交际行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过程,以展示任务的成果而不是考试的成绩来体现学习成就(发挥了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不足:教师发挥指导作用不够。学生摸索时间长,效果难说。与交际法的关系:强调任务的真实性。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发展言语技能强调学习过程(即完成任务的过程)。通过前期准备、后期巩固等步骤,弥补了

26、交际法在语言使用的准确性、流利性方面的问题。六、认知法 (“认知符号法” 、“现代的语法翻译法”)观点:主张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智力的作用,注重对语言规则的理解、发现和创造性的作用,目标是在听、说、读、写全面掌握语言。 语言学基础: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言学 .心理学基础:皮亚杰的认知心理学1.教学原则: 把培养语言能力放在教学目标的首位。以学生为中心。提倡演绎法,启发学生发现语言规则。主张听、说、读、写齐头并进,全面发展。适当使用学生母语。只用母语解释一些比较抽象的语言现象。反对有错必纠,主张不影响交际的错误不急于纠正。强调有意义的学习和有意义的操练,先理解(认)再操练(知)。2.不足

27、:转换生成语法尚无法应用到外语教学的实践中。完全排斥机械性训练值得商榷。认知法作为一个教学法体系还不够完善,须进一步研究。流派:认知派、听说派、语法翻译派、功能派、直接派、任务教学派。 发展趋向:1、不同教学法流派在保持自己特色的同时,出现了综合化的趋向,教学法研究的重点转向指导教学的基本原则。2、在探讨习得规律的基础上研究教学规律,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为教学法的发展提供了更科学的基础。3、培养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正成为第二语言教学目的的共识。4、以学生为中心,重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和人际关系是重要的教学原则。5、加强教学手段现代化,迎接信息社会和网络时代的挑战。教学法主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测

28、试:种类:第二语言测试可分为水平测试、成绩测试、诊断测试和潜能测试。1、水平测试:目的:测量测试对象的第二语言水平。特点:有专门的大纲、统一的试题和统一客 观的评分标准。原则:有效测量测试对象的实际语言水平。2、成绩测试(课程测试)目的:检查测试对象在学习的一定阶段掌握所学课程的情况。特点:跟教学过程和教学对象紧密相关,可以测定受试者的学习成绩,但不一定能反映受试者的语言水平。例如:期 中、期末考试,结业考试、毕业考试。3、诊断测试:目的:检查受试者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以及教学效果是否达到教学大纲所预期的要求。特点:A 、不受教学进度的限制,随时可以进行。B 、测试内容可以相对集中,突出针对性。4、潜能测试:目的:了解受试者学习第二语言的潜在能力。测试内容:模仿能力;记忆能力;理解能力。文化(文化与语言的关系):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语言和文化的关系:A语言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语言和文化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B语言是文化的主要载体语言的特殊性。C语言是文化发展的基础,社会成员是靠语言交流共同发展文化。D语言和文化是相互依存的。因此,要掌握和运用一种第二语言,必须同时学习这种语言所负载的该民族的文化。对外汉语教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