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歌的体裁和音乐特点_第1页
民歌的体裁和音乐特点_第2页
民歌的体裁和音乐特点_第3页
民歌的体裁和音乐特点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民歌的体裁和音乐特点我国各民族、各地区、各时期的民歌有如绚丽的白花遍野盛开,美不胜收。民歌的分类有多种方法,其中关于民歌音乐的分类有体裁分类和 色彩区 分类两种方法。民歌的体裁分类是一种运用的时间比较长,从分类的结果看比较成熟,但又还存在一些继续在讨论的问题的分类方法。它是一种从民歌的艺术样式进行分类的方法,具体来说,在分类中更多地考虑的是歌唱形式、音乐的节奏和结构等 外部 形态的特征。20 世纪 60 年代, 民族音乐概论一书将我国民歌分为劳动号子、山歌、 小调、 长歌及多声部歌曲4 类。 80 年代,音乐学者们考虑到对我国少数民族民歌了解的还不够深入和全面,还不宜将少数民族民歌和汉族民歌作

2、统一的分类。因此,目前我国少数民族民歌的分类角度比较多样,而汉族民歌仍主要沿用体裁分类方法。另外,以往的体裁分类方法在各类的标准上也不够统一,各类别之间有所交集,例如汉族的劳动号子中也有多声部歌曲;劳动号子、山歌、小调是按照艺术样式分类,而长歌是按照音乐结构的篇幅分类。20 世纪 80 年代中,随着民间歌曲调查工作的广泛与深入,汉族民歌的体裁划分又经历了一个百家争鸣的阶段。例如:江明惇的汉族民歌概论一书中,使用了三分法;李映明的论文民歌分类管见中,采用七分法;而由文学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上海文艺出版社于1980 至 1985年出版的四卷本中国民歌中, 关于汉族民歌的体裁划分,就有四川的四分

3、法,陕西的五分法,山东的五分法,广西的六分法,浙江的六分法等多种体裁分类方法。体裁分类结果产生分歧的原因,是由于分类依据的不统一。从上述的不同分类结果中可以看出,这些分类法的依据既有民歌的使用场合,也有民歌的篇幅,还有民歌的社会功能等。其中汉族民歌体裁的三分法,即劳动号子、山歌和小调,分类依据主要是民间歌曲的音乐艺术形式,其中包括民间歌曲的歌唱形式、节奏形式和乐段的曲式结构。采用这样的体裁划分标准的理由是:第一, 民歌的体裁划分应充分考虑其音乐类型。第二,在不同的场合,可以使用相同的音乐体裁;在相同的场合,可以使用不同的民歌体裁。场合不等同于音乐类型,场合与音乐类型的使用也不能统一。同样,社会

4、功能与民歌体裁的音乐类型也不能统一。例如,在舞歌中、日常生活中和风俗仪式中,都可以使用小调类型的民歌;山歌既可以在山里唱,在秧田里唱,在平地上行走时唱,在民间歌唱节日中唱,还可以在茶馆里唱。山歌在山里唱,既可以是劳动人民个体消愁解闷的自娱性手段,也可能是出于交际和 寻找心上人的需要。山歌在秧田里唱,是为了提高劳动的效率,减轻漫长劳动过程中的单调和乏味;而在茶馆里唱,则 成为娱人的表演,成为换取报酬的商业行为。民歌有三个特点:第一,和人民的社会生活有着最直接最紧密的联系。民歌的 作者是人民群众.是他们在长期的劳动、生活实践中,为了 表现自己的生活、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自己的意志、愿望 而创作的。

5、在过去,劳动人民被剥夺了掌握文化的权利,不 识字、更不懂谱,但他们却用口口相传的方式编唱着自己的 歌曲,以满足生活的需要。如长工苦揽工人儿难倾 吐了遭受欺诈压迫的长工的悲苦情怀;绣荷包抒发了少 女对情人的思恋和对幸福生活的憧憬;打夯号子、川 江船夫号子等,表现了劳动者在与自然作斗争时的豪迈气 概;花蛤蟆、冬丝娘等,唱由了儿童们游戏时天真 无邪的性格,但“有假诗人,无假山歌”。民歌所表现的人 民群众的思想感情是最真实、最深切的。第二,民歌是经过广泛的群众性的即兴编作、口头传 唱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无数人智慧的结晶,民歌 的创作过程和演唱过程、流传过程是合而为一的.在传唱的 过程中即兴创作,在编创的过程中演唱、流传,当然,传统 民歌的创作和发展过程是缓慢的、自发的。第三.音乐形式具有简明朴实、平易近人、生动灵 活的特点。民歌的音乐形式短小精干, 大多以乐段为基本 结构单位,单乐段反复而构成分节歌的结构形式在民歌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民歌的音乐材料和表现手法都很经济、洗炼。民歌的音调大多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它与方 言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