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年代与地层系统++_第1页
地质年代与地层系统++_第2页
地质年代与地层系统++_第3页
地质年代与地层系统++_第4页
地质年代与地层系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地质年代与地层系统 地质年代的单位与系统地质年代的单位与系统 地层的划分与对比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华北、华南地层概况及其对比华北、华南地层概况及其对比 一、相对地质年代单位的建立一、相对地质年代单位的建立1建立依据建立依据 依据依据沉积岩层的叠置关系、沉积岩层的叠置关系、接触关系和岩相特征等;接触关系和岩相特征等;依据依据岩层中古生物化石研究,岩层中古生物化石研究, 从而得出岩层和化石的生成时间顺序。从而得出岩层和化石的生成时间顺序。第一节第一节 地质年代的单位与系统地质年代的单位与系统n12相对地质时代相对地质时代 地质时代单位地质时代单位 只表明相对的新老只表明相对的新老关系,不具有年代

2、关系,不具有年代的时间关系,这种的时间关系,这种地质时代地质时代称为相对称为相对地质时代地质时代。相对地质年代表相对地质年代表新生界新生界中生界中生界古生界古生界元古界元古界太古界太古界二、同位素地质年代表的建立二、同位素地质年代表的建立 在在1896年发现铀的放射性后,年发现铀的放射性后,20世纪早期一些学者开始利用世纪早期一些学者开始利用放射性同位素具有固定衰变周期的特点,来测定某些含放射性放射性同位素具有固定衰变周期的特点,来测定某些含放射性同位素的矿物同位素的矿物(岩石岩石)的形成的形成年龄年龄,称为矿物的同位素年龄称为矿物的同位素年龄(百万年百万年(Ma)为单位为单位) ,它相当于包

3、含该矿物并和该矿物同时形成的岩,它相当于包含该矿物并和该矿物同时形成的岩石的绝对年龄。石的绝对年龄。 例如例如 志留纪志留纪 奥陶纪奥陶纪 寒武纪寒武纪570Ma500Ma440Ma410Ma同位素年龄同位素年龄(百万年百万年(Ma)为单位为单位)地质年代单位:宙、代、纪、世、期、时地质年代单位:宙、代、纪、世、期、时年代地层单位:宇、界、系、统、阶、时带年代地层单位:宇、界、系、统、阶、时带地质时代单位与年代地层单位具有严地质时代单位与年代地层单位具有严格的对应关系,格的对应关系,年代地层单位是指在特定的时间间隔年代地层单位是指在特定的时间间隔内形成的全部地层,其顶底界面都是内形成的全部地层

4、,其顶底界面都是以等以等 时面为界。时面为界。三、地质时代系统三、地质时代系统n1新生新生代代(界界)Kz第四纪第四纪(系系)Q第三纪第三纪(系系)R中生中生代代(界界)Mz白垩纪白垩纪(系系)侏罗纪侏罗纪(系系)三叠纪三叠纪(系系)古古生生代代(界界)Pz二叠纪二叠纪(系系)P石炭纪石炭纪(系系)C泥盆纪泥盆纪(系系)D志留纪志留纪(系系)S奥陶纪奥陶纪(系系)O寒武纪寒武纪(系系)显显生生宙宙(宇宇)pH震旦纪震旦纪(系系)Z青白口纪青白口纪(系系)Qb新元古代新元古代界界古元古代古元古代(界界)太古宙太古宙(宇宇AR)中元古代中元古代(界界)蓟县纪蓟县纪(系系)Jx长城纪长城纪(系系)C

5、hc滹沱纪滹沱纪(系系)Ht新太古代新太古代(界界)Ar2古太古代古太古代(界界) Ar1元元古古宙宙(宇宇)冥古宙冥古宙(宇宇HD)(界界)古近纪古近纪(系系)N古近纪古近纪(系系)E250Ma570Ma65Ma3850Ma2500Ma1800Ma1000Ma4600Ma3100Ma地质年代表地质年代表Pz2Pz1410Man1生物演化生物演化 第二节地层的划分与对比第二节地层的划分与对比一、岩层与地层一、岩层与地层岩岩层层顶面顶面底面底面露头自上而下由几种不同的岩层:露头自上而下由几种不同的岩层:(5)黄绿色薄层页岩,具水平层理。黄绿色薄层页岩,具水平层理。(4)灰绿色薄层细砂岩;灰绿色薄

6、层细砂岩; (3)深灰色中厚层中砂岩;深灰色中厚层中砂岩;(2)灰黄色中厚层砾岩;灰黄色中厚层砾岩; (1)灰色厚层粗砂岩,见有斜层理;灰色厚层粗砂岩,见有斜层理;(一一 )岩层岩层 由上下两个岩性界面所限制的同一岩性的层状岩石称由上下两个岩性界面所限制的同一岩性的层状岩石称为岩层。为岩层。岩层厚度是指该岩层顶面至底面的垂直距离。按单个岩层的厚岩层厚度是指该岩层顶面至底面的垂直距离。按单个岩层的厚度将岩层分为四个等级:块状层度将岩层分为四个等级:块状层1m;厚层为;厚层为01m;中厚层为;中厚层为05一一105m;薄层;薄层01m。(二二)地层地层地层地层 是具有一定时代含义的岩层或岩层的组合

7、。是具有一定时代含义的岩层或岩层的组合。 例如,例如, 在距今在距今250205Ma(三叠三叠纪纪)期间沉积期间沉积形成的地层,形成的地层,称为三叠系。称为三叠系。n10长城系常州沟组砂岩长城系常州沟组砂岩ChcPt1ChcPt1新新上上下下老老地层层序律地层层序律* 沉积物的沉积沉积物的沉积是自下而上逐层是自下而上逐层叠置起来的,从叠置起来的,从下向上,岩层的下向上,岩层的形成年代顺次变形成年代顺次变新。即新。即 “下老上下老上新新” 这一规律称这一规律称“地地层层序律层层序律”。(三三) 鉴别层序正常或倒转的标志鉴别层序正常或倒转的标志沉积岩层受到后期构造运动的改造,原先的水平或近水平状岩

8、层,会变成倾斜状沉积岩层受到后期构造运动的改造,原先的水平或近水平状岩层,会变成倾斜状态,直立或倒转状态。倒转状态态,直立或倒转状态。倒转状态(简称倒转简称倒转)的层序是颠倒的。在实际工作中,的层序是颠倒的。在实际工作中,鉴别地层层序是否正常鉴别地层层序是否正常(即认清岩层的确切顶面和底面即认清岩层的确切顶面和底面)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1对称波痕对称波痕 波峰尖锐,波谷圆滑。波峰尖锐,波谷圆滑。尖峰指向顶,圆弧指向底尖峰指向顶,圆弧指向底。2干裂干裂 泥质沉积物露出水面后,因泥质沉积物露出水面后,因表面失水收缩会产生裂缝,表面失水收缩会产生裂缝,称为干裂或泥裂。称为干裂或泥裂。

9、 裂裂 口多口多成成“V”形,形,尖端指向岩层底尖端指向岩层底部,开口指向岩层顶部部,开口指向岩层顶部。V常见的识别标志有以下几种:常见的识别标志有以下几种:3雨痕及雹痕雨痕及雹痕 暴露地面的细碎屑沉积物表面,暴露地面的细碎屑沉积物表面,被稀疏雨滴或冰雹击出的凹坑被稀疏雨滴或冰雹击出的凹坑称为雨痕或雹痕。称为雨痕或雹痕。小坑凹面为小坑凹面为岩层顶面岩层顶面。4冲刷面冲刷面 半固结的沉积岩层顶面受到流水冲刷会半固结的沉积岩层顶面受到流水冲刷会形成线状的凹槽,新沉积物中较粗碎屑形成线状的凹槽,新沉积物中较粗碎屑常填在凹槽内。常填在凹槽内。具凹槽的岩层相对较老。具凹槽的岩层相对较老。5.生物遗迹生物

10、遗迹 岩层中若发现植物根系痕迹,则根系岩层中若发现植物根系痕迹,则根系总方向指向岩层底部。若岩层中发现叠总方向指向岩层底部。若岩层中发现叠层石构造,则层石构造,则叠层石的纹层凸向顶面。叠层石的纹层凸向顶面。6交错层交错层 交错层有多种形态。前积相交错交错层有多种形态。前积相交错层的纹层略呈下凸的弧形,其下层的纹层略呈下凸的弧形,其下端斜向下层面并逐渐收敛;上端端斜向下层面并逐渐收敛;上端被流水切削而被新沉积层覆盖。被流水切削而被新沉积层覆盖。纹层收敛端指向岩石底部。纹层收敛端指向岩石底部。二、地层研究的内容二、地层研究的内容第一第一 地层时代的确定问题地层时代的确定问题,即所研究的地层究竟是哪

11、,即所研究的地层究竟是哪一个地质时代的产物,它们在宙、代、纪、世、期一个地质时代的产物,它们在宙、代、纪、世、期的地质时代系统中,应排列在什么样的位置;的地质时代系统中,应排列在什么样的位置;第二第二 建立地层序列建立地层序列,要弄清研究区域内的地层是否从老要弄清研究区域内的地层是否从老到新都齐全,是否缺少一些时期的地层,并弄清这到新都齐全,是否缺少一些时期的地层,并弄清这种缺失的原因;种缺失的原因;第三环境分析第三环境分析,研究已确认的各时代地层的具体内容,研究已确认的各时代地层的具体内容,它们是在什么古地理、古气候和古构造环境下形成它们是在什么古地理、古气候和古构造环境下形成的;的;第四第

12、四 将上述内容在相邻的其它区域或更大的范围内进行对比将上述内容在相邻的其它区域或更大的范围内进行对比,借以揭示大范围内不同地质时代的古地理、古气候和古构造借以揭示大范围内不同地质时代的古地理、古气候和古构造环境状况,从而认识区域性甚至全球性的岩石圈演化历史。环境状况,从而认识区域性甚至全球性的岩石圈演化历史。三、地层的划分和对比方法三、地层的划分和对比方法 地层的划分和对比是地层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地层的划分和对比是地层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地层划分,是指根据岩层具有的不同特征或属性把岩层组织成不地层划分,是指根据岩层具有的不同特征或属性把岩层组织成不同的单位。同的单位。地层对比则是指根据不同地区或

13、不同剖面地层的各种属性的比较,地层对比则是指根据不同地区或不同剖面地层的各种属性的比较,确定地层单位的地层时代或地层层位的对应关系。确定地层单位的地层时代或地层层位的对应关系。因此,地层划分是从一般中认识个别,而地层对比则是从个别中寻因此,地层划分是从一般中认识个别,而地层对比则是从个别中寻求一般。岩层的属性或特征是多种多样的求一般。岩层的属性或特征是多种多样的(如岩层的岩性特征、如岩层的岩性特征、生物特征、接触关系、地球物理特征、地球化学特征、时代属生物特征、接触关系、地球物理特征、地球化学特征、时代属性等性等)。根据岩层的不同属性或特征,可以进行不同的地层划分。根据岩层的不同属性或特征,可

14、以进行不同的地层划分。岩层有多少种能够用于划分的依据,地层就有多少种划分,这岩层有多少种能够用于划分的依据,地层就有多少种划分,这就是地层划分的多重性。与之对应,可以根据地层划分的多重就是地层划分的多重性。与之对应,可以根据地层划分的多重性确定多重的地层单位。性确定多重的地层单位。地层对比的类型也与组成地层可划分的属性有关。根据地层不同的地层对比的类型也与组成地层可划分的属性有关。根据地层不同的物质属性,可以进行不同的地层对比。但是,现代地层学更强物质属性,可以进行不同的地层对比。但是,现代地层学更强调地层的时间对比,因此,地层的时间属性对比是最重要和最调地层的时间对比,因此,地层的时间属性对

15、比是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对比。基本的对比。n1 地层划分对比方法地层划分对比方法 (一一)生物地层学方法生物地层学方法 (二二)岩石地层学方法岩石地层学方法 (三三)地壳运动的方法地壳运动的方法 (四四)同位素地质学方法同位素地质学方法(一一)生物地层学方法生物地层学方法生物地层划分是通过含有生物地层划分是通过含有“标准化石标准化石”,或具一定特征生物群化石的地层与不含,或具一定特征生物群化石的地层与不含化石的地层逐一划分开,根据化石的时代属性确定地层的相应层位。化石的地层逐一划分开,根据化石的时代属性确定地层的相应层位。生物地层的对比生物地层的对比 则是将对比区域的化石种类、特征与分布状况等进行

16、比较性研则是将对比区域的化石种类、特征与分布状况等进行比较性研究,论证它们的生物地层位置是否相当。通过生物地层学的研究,能够可靠究,论证它们的生物地层位置是否相当。通过生物地层学的研究,能够可靠地确定地层的相对地质年代和层位。地确定地层的相对地质年代和层位。1.生物层序律生物层序律(law of faunal succesion)生物界的发展是由简单到复生物界的发展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不断进化的。杂,由低级到高级不断进化的。其进化过程具有不可逆。不同地其进化过程具有不可逆。不同地质时期有不同的生物群。因此,质时期有不同的生物群。因此,不同时代的地层里埋藏着该时代不同时代的地层里埋藏着该

17、时代特有的生物化石;含有相同化石特有的生物化石;含有相同化石的地层其时代是相同的,而不论的地层其时代是相同的,而不论地层内的岩石是否一样。这个原地层内的岩石是否一样。这个原理称为理称为“生物层序律生物层序律”。2.标准化石标准化石(index fossil) 对于研究地质年代有决定意义对于研究地质年代有决定意义的化石,应该具有在地质历史的化石,应该具有在地质历史中演化快、延续时间短、特征中演化快、延续时间短、特征显著、数量多、分布广等特点,显著、数量多、分布广等特点,这种化石称为标准化石这种化石称为标准化石 3.化石化石(fossil)埋藏在岩层中的古代生埋藏在岩层中的古代生物遗体或遗迹称为化

18、石物遗体或遗迹称为化石(二二)岩石地层学方法岩石地层学方法 根据上、下地层岩性的不同或地层的岩性组合不根据上、下地层岩性的不同或地层的岩性组合不同而将两套地层划分开来,这就是岩石地层学同而将两套地层划分开来,这就是岩石地层学方法的基本原理。方法的基本原理。 由于单靠岩性的不同来划分地层,不可能确定由于单靠岩性的不同来划分地层,不可能确定地层的相对地质时代,甚至不能确定相对的新地层的相对地质时代,甚至不能确定相对的新老关系,因而一般是在生物地层学工作的基础老关系,因而一般是在生物地层学工作的基础上或者与生物地层学方法、同位素地层学方法上或者与生物地层学方法、同位素地层学方法等同时进行的。等同时进

19、行的。 在岩石地层学方法中常用的方法有在岩石地层学方法中常用的方法有: 标志层法标志层法 沉积旋回法。沉积旋回法。标志层标志层在野外划分地层工作中,某些层位稳定,岩性特征在野外划分地层工作中,某些层位稳定,岩性特征突出的岩层,地质人员常将它们作为划分和对比地层的标志,突出的岩层,地质人员常将它们作为划分和对比地层的标志,这就是这就是标志层标志层。标志层不仅在研究区划分地层单位、确定地层层位时起重要标志层不仅在研究区划分地层单位、确定地层层位时起重要作用,在同邻区进行地层对比时作用更大。作用,在同邻区进行地层对比时作用更大。一般来说,相邻地区出露地层中那些岩性特征完全一致的标一般来说,相邻地区出

20、露地层中那些岩性特征完全一致的标志层若能一一对应,则与标志层相关的地层组合应该是同一志层若能一一对应,则与标志层相关的地层组合应该是同一层位的,即它们的相对地质时代应是相同的。层位的,即它们的相对地质时代应是相同的。 标志层标志层 在野外划分地层工作中,在野外划分地层工作中,某些某些层位稳定,岩性特征层位稳定,岩性特征突出的岩层突出的岩层作为划分和对作为划分和对比地层的标志,比地层的标志,一般来说,相邻地区出露一般来说,相邻地区出露地层中那些岩性特征完全地层中那些岩性特征完全一致的标志层若能一一对一致的标志层若能一一对应,则与标志层相关的地应,则与标志层相关的地层组合应该是同一层位的,层组合应

21、该是同一层位的,即它们的相对地质时代应即它们的相对地质时代应是相同的。是相同的。 沉积旋回划分地层单位沉积旋回划分地层单位例如例如: 在海相沉积中,自下而上在海相沉积中,自下而上为砾岩、砂岩、页岩和灰岩,表为砾岩、砂岩、页岩和灰岩,表明明海水由浅变深环境海水由浅变深环境下的连续沉下的连续沉积造成的,称为积造成的,称为海进沉积系列海进沉积系列。反之则为海退沉积系列。反之则为海退沉积系列。这两个这两个系列组成一个完整的沉积旋回。系列组成一个完整的沉积旋回。在区域地层的对比中按沉积旋回在区域地层的对比中按沉积旋回特点进行对比有时比用标志层对特点进行对比有时比用标志层对比更有效,因为不同地区古地理比更

22、有效,因为不同地区古地理环境不完全相同,后期的地表剥环境不完全相同,后期的地表剥蚀程度也不同,有一些标志层可蚀程度也不同,有一些标志层可能残缺不全,不能逐一对比;而能残缺不全,不能逐一对比;而沉积旋回形成的地层总是由多层沉积旋回形成的地层总是由多层组成,厚度大,局部剥蚀后还有组成,厚度大,局部剥蚀后还有可能加以对比。可能加以对比。地质年代单位划分地质年代单位划分年代地层单位划分年代地层单位划分地层层序律地层层序律(Law of Superposition) 标准化石标准化石(index fossil)化石化石(fossil)(三三)地壳运动的方法地壳运动的方法 地壳运动是引起地表自然地理环境的

23、巨大变化和促进生物界发展地壳运动是引起地表自然地理环境的巨大变化和促进生物界发展变革的重要因素。地层的许多特征都蕴含有地壳运动的信息。变革的重要因素。地层的许多特征都蕴含有地壳运动的信息。其中,地层的接触关系与地壳运动的关系极为密切。其中,地层的接触关系与地壳运动的关系极为密切。地层的接触关系有三种地层的接触关系有三种:整合接触、平行不整合接触和角度不整合整合接触、平行不整合接触和角度不整合接触接触整合接触整合接触 表现为上、下两套地层层面平表现为上、下两套地层层面平行,地层内化石演化连续,地层时行,地层内化石演化连续,地层时代连续,岩性的变化可显示沉积环代连续,岩性的变化可显示沉积环境逐渐变

24、化的特征。这些特点表明境逐渐变化的特征。这些特点表明岩层是在地壳缓慢而持续升降过程岩层是在地壳缓慢而持续升降过程中形成的。中形成的。称为整合接触称为整合接触平平行行不不整整合合平行不整合平行不整合地层内存在区域性剥蚀面,该面地层内存在区域性剥蚀面,该面上、下地层在大范围内层面是平上、下地层在大范围内层面是平行的,但地层时代不连续,缺失行的,但地层时代不连续,缺失部分时代的地层;两套地层内的部分时代的地层;两套地层内的化石有显著的差异;岩性、岩相化石有显著的差异;岩性、岩相有大的变化;在剥蚀面上常有古有大的变化;在剥蚀面上常有古风化壳残余。风化壳残余。平行不整合的形成过程可概括为:平行不整合的形

25、成过程可概括为: 1地壳稳定下降,连续沉积后,地壳稳定下降,连续沉积后,2平稳上升成陆地遭受风化、剥蚀,平稳上升成陆地遭受风化、剥蚀,形成剥蚀面;形成剥蚀面;3以后地壳重新平稳下降,在剥蚀以后地壳重新平稳下降,在剥蚀面上堆积新的沉积面上堆积新的沉积,这样的区域性这样的区域性剥蚀面就是剥蚀面就是平行不整合面平行不整合面。NWJ2l吉隆河吉隆河角度不整合角度不整合角度不整合角度不整合 区域性剥蚀面上的地层与剥蚀面平行,而下伏地层则与剥区域性剥蚀面上的地层与剥蚀面平行,而下伏地层则与剥蚀面及上覆地层呈蚀面及上覆地层呈角度斜交角度斜交;两套地层的岩性、岩相及化石组;两套地层的岩性、岩相及化石组合特征均

26、有显著的差异;在剥蚀面或不整合面上局部保留古风合特征均有显著的差异;在剥蚀面或不整合面上局部保留古风化壳残余物,在上覆地层底部常有化壳残余物,在上覆地层底部常有底砾岩。底砾岩。 地壳下降,接受沉积后,地壳遭受挤压,使岩层发生倾斜、褶皱、地壳下降,接受沉积后,地壳遭受挤压,使岩层发生倾斜、褶皱、断裂,以后又上升成陆地,遭受风化、剥蚀并形成剥蚀面,后断裂,以后又上升成陆地,遭受风化、剥蚀并形成剥蚀面,后来地壳又下降,在剥蚀面上堆积新的沉积来地壳又下降,在剥蚀面上堆积新的沉积(图图710)。角度不整合角度不整合角度不整合面角度不整合面就成为划分地就成为划分地层单位的非常层单位的非常重要的界面。重要的

27、界面。角度不整合的形成过程角度不整合的形成过程(四四)同位素地质学方法同位素地质学方法同位素年龄测定法对太古宙和元古宙变质岩同位素年龄测定法对太古宙和元古宙变质岩系的划分与对比有重要意义。常用的同位素年系的划分与对比有重要意义。常用的同位素年龄测定方法有龄测定方法有: UThPb法法 RbSr法法 KAr法等法等。 对于第四纪常用的测年法是对于第四纪常用的测年法是14C法,法,其精度可其精度可达达10a。四、岩石地层单位四、岩石地层单位 岩石地层单位是由岩性、岩相或变质程度均一的岩石构成的三度岩石地层单位是由岩性、岩相或变质程度均一的岩石构成的三度空间岩层体空间岩层体;岩石地层单位是客观的物质

28、单位;这些单位必须建岩石地层单位是客观的物质单位;这些单位必须建立在岩石特征在纵、横两个方向具体延展的基础之上,而不考立在岩石特征在纵、横两个方向具体延展的基础之上,而不考虑其年龄。称为岩石地层单位。虑其年龄。称为岩石地层单位。岩石地层单位分为岩石地层单位分为群、组、段、层群、组、段、层四级,其中四级,其中组组是最基本的单位。是最基本的单位。群、组、段、层与时间地层单位中的宇、界、系、统、阶、时群、组、段、层与时间地层单位中的宇、界、系、统、阶、时 带带无对应系。无对应系。 群、组、段、层的界面是岩性交替面,往往与等时群、组、段、层的界面是岩性交替面,往往与等时面斜交。面斜交。岩石地层单位命名

29、岩石地层单位命名 群和组多以最初进行系统研究该套地层的地点群和组多以最初进行系统研究该套地层的地点(山名或村名山名或村名)命名命名 如华北地区最古老的地层命名为迁西群,如华北地区最古老的地层命名为迁西群, 如华南地区的下震旦统划分为莲沱组和南沱组。如华南地区的下震旦统划分为莲沱组和南沱组。群群 (GROUP) 是岩石地层单位中最大的单位。是岩石地层单位中最大的单位。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经常伴随在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经常伴随在一起而又具有某些统一的岩石学特一起而又具有某些统一的岩石学特点的组联合构成点的组联合构成; 当一套地层厚度巨大、岩类复杂,当一套地层厚度巨大、岩类复杂,又因受到构造扰动致使原始顺

30、序无又因受到构造扰动致使原始顺序无法重建时,也可以视为一个特法重建时,也可以视为一个特殊的群。殊的群。群的岩层厚度一般为群的岩层厚度一般为几百米至几千米。几百米至几千米。 2Z1-2 mChc嶂石岩嶂石岩北日峰北日峰组组 (Formation) 具有岩性、岩相和变质程度的一致性。组可以由一种岩石构成,具有岩性、岩相和变质程度的一致性。组可以由一种岩石构成,也可以一种岩石为主,夹有重复出现的夹层;或者由两三种岩石交也可以一种岩石为主,夹有重复出现的夹层;或者由两三种岩石交替出现所构成;还可能以很复杂的岩石组分为一个组的特征,而与替出现所构成;还可能以很复杂的岩石组分为一个组的特征,而与其它比较单

31、纯的组相区别。所以组的界线在岩性上应当是容易识别其它比较单纯的组相区别。所以组的界线在岩性上应当是容易识别的的,组的厚度组的厚度一般一般可以仅几米,厚时可达几百米。可以仅几米,厚时可达几百米。Chc1Chc2Chc3段段 (MEMBER) 是组内的次一级岩石地是组内的次一级岩石地层单位。由于它具有与层单位。由于它具有与组内相邻岩层不同的岩组内相邻岩层不同的岩石特征,可以作为次一石特征,可以作为次一级的单位。级的单位。层(层(LAYER) 是最小的岩石单位。是最小的岩石单位。指组内或段内的一个明指组内或段内的一个明显的特殊的单位层。显的特殊的单位层。29第三节第三节 华北、华南地层概况及其对比华

32、北、华南地层概况及其对比一、华北、华南地层发育简况一、华北、华南地层发育简况 华北、华南是我国现阶段地质研究程度最高的地区,在华北、华南是我国现阶段地质研究程度最高的地区,在地质发展历史上有不同的经历,但在某些方面又有一定地质发展历史上有不同的经历,但在某些方面又有一定相似性和可对比性。在表相似性和可对比性。在表72和表和表73中,列出各地质中,列出各地质时代的岩石地层单位、地层厚度、岩性特点、代表性古时代的岩石地层单位、地层厚度、岩性特点、代表性古生物、主要岩相和主要构造运动。系统地分析这些素材,生物、主要岩相和主要构造运动。系统地分析这些素材,可以大致勾画出华北和华南的地质发展简史。可以大

33、致勾画出华北和华南的地质发展简史。31华北华北地层地层发育发育简况简况n32太古界太古界(ArchaeozoicErathem)古元古界古元古界(ProterozoicErathem)n33中新元古界中新元古界(ProterozoicErathem)34寒武系寒武系(CambrianSystem)奥陶系奥陶系(OrdovcianSystem)35二叠系二叠系(PermianSystem)n36三叠系三叠系(Triassic System)37垩垩 白垩系白垩系(Cretaceous System)38华南地层华南地层发育简况发育简况39华南华南震旦系震旦系(Sinian System) “震旦

34、震旦”是我国的古称,是我国的古称,40华南华南寒武系寒武系(CambrianSystem)41华南华南奥陶系奥陶系(OrdovcianSystem)42华南华南志留系志留系(SilurianSystem)43华南华南泥盆系泥盆系(DevonianSystem)44华南华南石炭系石炭系(CarboniferousSystem)45华南华南二叠系二叠系(PermianSystem)46华南华南侏罗系侏罗系(JurassicSystem)47二、地层对比实例二、地层对比实例1.地层层位进行对比地层层位进行对比以了解各对比地区的地以了解各对比地区的地层系统层系统是否完整,各地方性地是否完整,各地方性地

35、层单位层单位在横向上的相对应情况在横向上的相对应情况(表表74);48滇东滇东三峡三峡冀东冀东北祁连山北祁连山典型地区的地层发育情况进行对比典型地区的地层发育情况进行对比2.岩性柱状图进行对比岩性柱状图进行对比可以直观地看出相当层位横可以直观地看出相当层位横向上岩性、岩相、沉积厚度向上岩性、岩相、沉积厚度的变化情况的变化情况滇东和三峡地区属于滇东和三峡地区属于扬子亚板块范围,扬子亚板块范围,冀东属于华北亚板块冀东属于华北亚板块范围,范围,北祁连山则处于华北北祁连山则处于华北亚板块的西南边缘,亚板块的西南边缘,49几点认识几点认识1沉积环境演化沉积环境演化扬子亚板块从晚震旦世扬子亚板块从晚震旦世

36、(距今距今700Ma)起下降被海水侵漫,起下降被海水侵漫,滇东地区于中寒武世晚期至中志留滇东地区于中寒武世晚期至中志留世中期抬升为陆,遭受剥蚀;世中期抬升为陆,遭受剥蚀;三峡地区在古生代一直处于缓慢下三峡地区在古生代一直处于缓慢下降状态,直到中志留世才抬升为陆地。降状态,直到中志留世才抬升为陆地。华北亚板块在整个震旦纪期间大部华北亚板块在整个震旦纪期间大部分地区都处于陆地遭受剥蚀状态。分地区都处于陆地遭受剥蚀状态。唐山地区到早寒武世晚期下降为滨唐山地区到早寒武世晚期下降为滨海地带,以后长期处于浅海环境,中海地带,以后长期处于浅海环境,中奥陶世晚期:抬升为陆地,遭受剥蚀。奥陶世晚期:抬升为陆地,

37、遭受剥蚀。这三个地区才都处于滨海一浅海环境。这三个地区才都处于滨海一浅海环境。北祁连山地区在整个早古生代都处北祁连山地区在整个早古生代都处于海洋环境,且海水深度较大,与前于海洋环境,且海水深度较大,与前述三个地区的环境有很大的不同。述三个地区的环境有很大的不同。502沉积建造沉积建造滇东、三峡和唐山滇东、三峡和唐山三个地区三个地区的下古生界总厚度都不大,的下古生界总厚度都不大,就是在地层发育较齐全的三就是在地层发育较齐全的三峡地区厚度也不足峡地区厚度也不足3200m。 岩相主要为滨海及浅海相岩相主要为滨海及浅海相碎屑岩和碳酸盐岩沉积,属碎屑岩和碳酸盐岩沉积,属典型的典型的地台型沉积建造地台型沉

38、积建造。 北祁连山北祁连山地区在此期间形地区在此期间形成的地层总厚度超过成的地层总厚度超过12000m。 寒武系和奥陶系主要为海寒武系和奥陶系主要为海底火山喷发相沉积,志留系底火山喷发相沉积,志留系以半深海至深海的浊流沉积以半深海至深海的浊流沉积为主,属为主,属优地槽型沉积建造。优地槽型沉积建造。513构造运动构造运动滇东、三峡和唐山地区的加里东构滇东、三峡和唐山地区的加里东构造运动表现为升降运动。造运动表现为升降运动。唐山地区从中奥陶世晚期即结束沉唐山地区从中奥陶世晚期即结束沉降,抬升为陆,直到晚石炭世早期才降,抬升为陆,直到晚石炭世早期才被海水浸漫被海水浸漫三峡地区在中志留世晚期滇东地区三

39、峡地区在中志留世晚期滇东地区在晚志留世晚期相继上升为陆,遭受在晚志留世晚期相继上升为陆,遭受剥蚀;都在中泥盆世又沉降接受滨海剥蚀;都在中泥盆世又沉降接受滨海一浅海沉积。这些地区下古生界与上一浅海沉积。这些地区下古生界与上古生界之间均呈古生界之间均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平行不整合接触。北祁连山地区下古生界与上古生界北祁连山地区下古生界与上古生界之间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之间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表明该,表明该地区在志留纪晚期受到强烈的区域性地区在志留纪晚期受到强烈的区域性挤压运动,已形成的沉积岩层被褶皱、挤压运动,已形成的沉积岩层被褶皱、断裂而抬升为陆,并遭受轻度区域变断裂而抬升为陆,并遭受轻度区域变质

40、作用。这种类型的构造运动地质上质作用。这种类型的构造运动地质上称为称为造山运动。造山运动。524地层的发育受区域地层的发育受区域大地构造环境的控制大地构造环境的控制在板块内部在板块内部,尽管不,尽管不同地区接受沉积的时间、同地区接受沉积的时间、沉降幅度有所不同,但沉降幅度有所不同,但基本上属稳定型沉积建基本上属稳定型沉积建造,岩性和古生物特征造,岩性和古生物特征的对比性多。的对比性多。板块内部与板块边缘板块内部与板块边缘或碰撞带的构造环境差或碰撞带的构造环境差异甚大,沉降幅度和岩异甚大,沉降幅度和岩相特征难以对比。相特征难以对比。复习思考题复习思考题1岩层与地层的概念有无原则性差别岩层与地层的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