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的比较研究-004_第1页
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的比较研究-004_第2页
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的比较研究-004_第3页
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的比较研究-004_第4页
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的比较研究-00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郑州交通职业学院毕 业 论 文论文题目: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的比较研究所属系别: 经济管理系 专业班级: 10投资1班 姓 名: 王慧琳 学 号: 130 指导老师: 肖 晓 撰写日期 2013 年 4 月摘 要全球资本大规模的流动,金融创新层出不穷,越来越多的国家就放弃了原来关于银行业、证券业、金融业分业经营和管理的规定,允许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结构互相渗透,新的重组、并购浪潮不仅包括银行同业的兼并,同时还有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保险公司之间的跨行业兼并重组,大银行全能化与综合化成为新潮流。分业经营已很难适应市场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新型金融产品的开发受到限制,银行、证券和金融业日趋紧密地融合,混业经

2、营成为大势所趋。本文有银行业混业经营试点引发思考,介绍了国内外金融业发展历史,并引入关系网络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的交易成本理论对现阶段混业经营的优越性进行分析。结合我国实际指出,混业经营混业经营是我国金融业发展的必然趋向。关键词:分业经营,混业经营,比较,研究AbstractMass flow of global capital, financial innovation emerge in endlessly, more and more countries gave up the original regulations on the management of the banking se

3、curities finance and decentralized management, to allow commercial Banks and other financial structure of mutual penetration, a new wave of restructuring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include not only acquire Banks, as well as between commercial Banks and investment Banks, insurance companies cross-indus

4、try mergers and reorganization, the big Banks to all-roundization and integration became the new trend of separate operation have been difficult to adapt to market demand for financial services, the development of new financial products is restricted, bank, securities and finance increasingly closel

5、y fusion of mixed management become the trend of The Times in this paper, a mixed management in banking pilot cause thinking, introduces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industry home and abroad, and introduced the network theory and transaction cost theory of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Keywo

6、rds: separated operation and mixed operation, comparison and research目 录1 引言12 国内外金融模式发展13 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对比分析13.1从关系网络角度分析23.2从交易成本角度分析34 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的优劣势54.1分业经营54.2混业经55 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必要性65.1我国商业银行分业经营模式的弊端随着金融改革和发展65.2混业经营的优势76小结8参考文献9致 谢101 引言在1923年金融大危机之前,西方各国银行都实行混业经营。由于美国证券市场崩溃所引发的金融大危机的爆发,使人们认为股市崩溃和金融混

7、乱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银行参与了证券业务。此后,一些主要发达国家通过立法的手段使金融业从初始状态的混业经营强制转化成分业经营。1933年美国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是世界金融分业经营体制形成的主要标志,根据这个著名的法案,商业银行禁止买卖或代理买卖股票,证券公司不得接受公众的储蓄,甚至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间建立交叉董事关系也是禁止的。此后,西方银行体系分为以德国为代表的混业经营和以美国为代表的分业经营两大阵营。究竟应该实行哪种经营模式,一直是金融界的重大争议问题。12 国内外金融模式发展中国的金融业经历了“先混后分”的过程。1995年以前,中国金融业实际是混业经营的。1993年底,国务院发布了关于金融体制

8、改革的决定。决定规定:“国有商业银行不得对非金融企业投资。要明确规定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资本金数额、管理人员素质标准及业务范围,并严格审批、加强管理。对金融业、证券业、信托业和银行业实行分业经营。”“国有商业银行在人、财、物等方面要与金融业、信托业和证券业脱钩,实行分业经营。”1995年中国颁布中央银行法、商业银行法和保险法,这三部法律基本确定了中国金融体制分业经营的格局。1998年底,中国颁布了证券法,进一步明确了中国金融业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原则。证监会、保监会、银监会,连同中国人民银行共同后成了中国金融的监管体系。为了适应国内外竞争的需要,去年我国正式提出要稳步推进金融业混业经营的试点,

9、并在金融业立法方面进行了修改,为进行混业经营试点留出了适当的空间,因此,中国银行业也正式开始了混业经营的试点和探索。3 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对比分析在实行分业经营时,各金融机构只能从事专门业务,银行、保险、证券之间的合作受到分业经营原则的限制。在金融市场发展不甚完善的时候,分业经营便于监管当局对其业务行管理,对确保金融市场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发展和经济自由化的不断加深,尤其是金融业并购浪潮席卷全球。全球资本大规模的流动,金融创新层出不穷,越来越多的国家就放弃了原来关于银行业、证券业、金融业分业经营和管理的规定,允许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结构互相渗透,新的重组、并购浪潮不

10、仅包括银行同业的兼并,同时还有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保险公司之间的跨行业兼并重组,大银行全能化与综合化成为新潮流。分业经营已很难适应市场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新型金融产品的开发受到限制,银行、证券和金融业日趋紧密地融合,混业经营成为大势所趋。23.1从关系网络角度分析分业经营模式下,监管机构与金融机构之间是“纵向”关系。从我国目前情况看来,我国针对证券、银行、保险,分别设立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并颁布证券法、银行法、保险法。各监管机构分别监管相应的金融机构,无权干涉其他机构的业务活动。我国现阶段监管体制框架如图1所示:混业经营模式下的监管体系是“横向”的。以美国为例,美国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从金融机

11、构的稳健经营、投资者的保护、公平竞争等目的出发,制定了多项监管规则。联邦一级的金融监管机构主要有:联邦储备体系(Fed)、货币监理署(OCC)、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联邦住房放款银行委员会、联邦储备贷款保险公司、全国保险监管者协会(VACI)、联邦储备监督署(OTS)和国民信贷联合会等,分别对各类金融机构实施专业的交叉监管。各州监管当局又分别对各机构运作进行监管。新的金融监管体系将银行,证券、保险统为一体,依法进行横向综合性监管,克服了分业经营监管体系个别立法个别监管的弊端,顺应了金融服务产业融合经营的发展要求。3业务开展方面,分业经营固然存在其自身的优势,能促

12、进专业化分工,提高其在专业领域内的效率与服务水平,同时还能减少金融机构之间的过度竞争,保持金融业的稳定发展。同时有助于避免金融机构本身陷入风险过高的关联业务之中,将风险隔离与行业之外。但是,在全球化趋势的驱动下,分业经营的缺陷日益暴露。最重要的缺陷表现在各专业性金融机构关系网络单一,资源或信息不能得到共享,资金流动性低,难以形成规模经济。此外,分业经营规定特定的金融机构只能在特定的领域经营,一方面容易造成各自范围内的垄断,另一方面,无论是银行还是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缺乏竞争,弱化了创新的冲动。与分业经营模式相比,混业经营模式下各金融机构之间以及金融机构与非金融机构之间的的关系网络密度更高,且互动

13、频率更高。行业渗透日趋显著,人员、业务相互关联和融合。43.2从交易成本角度分析由于交易成本的存在,各金融机构对要素的利用不能达到新古典经济学所设想的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最优状态。而是不可避免的有交易成本的存在。交易成本不仅包括签约和谈判成本,也包括度量和界定产权的成本,用契约约束权力斗争的成本,监督绩效的成本(张五常,1999)。此时最有决策应遵循的原则是:边际成本+交易成本=边际收益分业经营时,各类金融机构的资源并不能得到充分利用,风险控制成本的降低也有很大空间。通常某类金融机构在开展自身业务的同时提供相关服务,并不必要付出过高成本却能极大的提高收益,从而降低成本。银行中间业务

14、的开展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同时,计算机和互联网络的发展,极大地降低了金融通讯与金融数据处理成本使金融管理技术开发与金融信息传播效率大大提高,从而使金融机构业务扩张能力加大,可以进入原先不敢进入或无法进入的非传统领域。新型金融衍生产品为风险控制提供了全新手段。使金融机构控制多元化经营风险的能力大大提高。由于合作的加强,资源和信息得以共享,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信息不对称,行业垄断,过度竞争等带来的成本。5金融机构间相互合作的加强和新型金融衍生工具的开发充分发挥了机构间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使得交易成本降低。起初,金融机构平均成本为AC,边际成本MC,边际收益曲线即为价格曲线P0,q为最优产量。但是由于

15、交易成本AB存在,实际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曲线上升为AC1、MC1,最优产出水平为q1。在混业经营条件下,由于上述信息技术进步、合作经营和金融创新发展等原因交易成本降低为CB,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曲线下降为AC2、MC2,这时产出量提高到q2。交易成本降低所带来的效应不仅是产出水平的提高,也为金融机构介入相关领域进一步提供了便利,同时促进了金融机构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其实现规模扩张和跳跃式发展,规模经济效应得到进一步发挥。64 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的优劣势4.1分业经营1、分业经营就是指对金融机构业务范围进行某种程度的“分业”管制。通常所说的分业经营是指银行、证券和金融业之间的分离,有时特指银行业与证

16、券业之间的分离。实行分业经营的金融制度被称作分离银行制度(fragmented banking)或专业银行制度(specialized banking)。72分业经营的优点分业经营的优点分业经营的优点分业经营的优点:(1)、有利于培养两种业务的专业技术和专业管理水平,一般证券业务要根据客户的不同要求,不断提高其专业技能和服务,而商业银行业务则更注重于与客户保持长期稳定的关系。(2)、分业经营为两种业务发展创造了一个稳定而封闭的环境,避免了竞争摩擦和合业经营可能出现的综合性银行集团内的竞争和内部协调困难问题。(3)、分业经营有利于保证商业银行自身及客户的安全,阻止商业银行将过多的资金用在高风险的

17、活动上。(4)、分业经营有利于抑制金融危机的产生,为国家和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创造了条件3、分业经营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分业经营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分业经营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分业经营也存在着不足之处:(1)、以法律形式所构造的两种业务相分离的运行系统,使得两类业务难以开展必要的业务竞争,具有明显的竞争抑制性。(2)、分业经营使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缺乏优势互补,证券业难以利用、依托商业银行的资金优势和网络优势,商业银行也不能借助证券公司的业务来推动其本源业务的发展。(3)、分业经营也不利于银行进行公平的国际竞争,尤其是面对规模宏大,业务齐全的欧洲大型全能银行,单一型商业银行很难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84.

18、2混业经1、金融业的混业经营,是指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机构的业务互相渗透、交叉,而不仅仅局限于自身分营业务的范围。这种混业经营模式又被称为 “全能银行制度(universal banking)”。在此种模式下,没有银行业务之间的界限划分,各种银行都可以经营存贷款、证券买卖等业务。每家银行具体选择何种业务经营则由企业根据自身优势,各种主客观条件及发展目标等自行考虑,国家对其不作过多干预。2混业经营的优势混业经营的优势混业经营的优势混业经营的优势(1)、全能银行同时从事经营商业银行业务和证券业务,可以使两种业务相互促进,相互支持,做到优势互补。(2)、混业经营有利于降低银行自身的风险。(3)

19、、混业经营使全能银行充分掌握企业经营状况,降低贷款和证券承销的风险。9(4)、实行混业经营,任何一家银行都可以兼营商业银行与证券公司业务,这样便加强了银行业的竞争,有利于优胜劣汰,提高效益,促进社会总效用的上升。3、混业经营的缺点在于混业经营的缺点在于混业经营的缺点在于混业经营的缺点在于:(1)、容易形成金融市场的垄断,产生不公平竞争。(2)、过大的综合性银行集团会产生集团内竞争和内部协调困难的问题;可能会招致新的更大的金融风险。5 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必要性5.1我国商业银行分业经营模式的弊端随着金融改革和发展我国金融分业经营虽然有效地控制了我国经济过热和混乱的现象,但在实践中却逐步显示出

20、了它的局限性。其中,比较突出的表现有四点:其一,商业银行直接运用资本市场机制通过“债转股”、资产信托等途径来处置不良贷款,受到商业银行法中有关商业银行不得从事股权投资和信托业务的限制;其二,由于分业的限制,本应通过发展各类金融市场并通过它们内在的价格联动机制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在“条条管理”的格局中演化成了基本由人民银行及其管辖范畴内的金融机构和银行间市场的单系列行为;其三,金融产品创新有着推进金融体制创新、金融机制创新和金融机构创新等功能,但在金融的“条条管理”下,新产品的运作没有对金融改革深化起到明显的功效。在全球商业银行朝全能化发展的潮流下,我国金融业的分业经营集中和扩大了银行的风险

21、,在与外国金融机构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市场的竞争中已经处于不利的地位。5.2混业经营的优势一是应对金融开放的需要。自中国加入WTO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混业经营不仅会加速中国金融机构内部机制的完善,也会大大加快金融改革与创新的步伐。这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我国金融机构的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服务贸 易业的过度摩擦;二是金融创新的需要。随着创新的金融产品和金融业务的不断涌现,银行、证券、保险各业之间交叉和融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目前广泛推行的“银证通”、投资连结型保险,以及银行设立基金公司和资产证券化等,均是混业经营的典型实例;三是增强盈利能力的需要。分业经营导致商业银行形成以利差为主要收入的收入结

22、构和资产结构,无法通过业务多样化分散经营风险。实行混业经营可使商业银行形成众多利润增长点,优化业务收入结构,实现风险载体多样化从而分散风险。106小结以上介绍了国内外金融业经营模式发展过程,从关系网络和交易成本角度对混业经营和分业经营进行对比。我们可以看出,混业经营成为金融全球化的必然选择。我国目前虽然实行分业经营,但不能阻止金融机构之间的联合,金融控股集团有了初步发展。金融控股集团在我国产生的时间不长,但发展很快,规模巨大。目前在我国有三类金融控股集团:一是由非银行金融机构组建的金融控股集团,如中信集团、光大集团、平安集团;二是国有商业银行为规避商业银行法禁止银行投资的限制,通过海外注册非银行子公司,使子公司在国内独资或合资成立的金融控股集团,如中银国际、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三是由企业集团投资金融机构形成的金融控股集团,如海尔集团、山东电力集团等。此外,一些地方政府,如上海市、北京市,正在通过控股地方城市商业银行、信托公司、证券公司进行重组以组建金融控股集团。11混业经营是我国未来金融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是并不能因此认为混业经营比分业经营制度好,甚至将分业经营视为一种错误的选择。分业经营对我国长期以来的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为金融业不断发展成熟创造了有效的制度保障。我国在短短几十年时间内经历了混业经营到分业经营的转变,又再次向混业经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