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安全管理工作思路 每次夜梦惊醒,记起要是早先做些什么事,就堵住现场的安全漏洞了;开始我认为这是工作认真、态度负责的表现,现在我知道这也是不相信自己、不相信他人的写照。每次聆听、品味领导报告,觉得言之凿凿,心情振奋激荡,却都在实施过程中归于沉寂;我们说的很多,却多数是说了而已,执行标准的界定和执行效果的验证却少了。安全管理是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工作,在按照计划逐步推进过程中,应该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作为一个作风优良、素质过硬的集体,各级安全工作者都有加强管理的愿望,都在努力和坚持;我们想了这么多的办法,制定了这么多的措施,投入了这么多的精力,安全管理的明天究竟该怎样、如何去发展呢?我
2、想,就在于务实和落实吧。一、安全管理的思路安全管理的科学发展,是站在一定基础上、与实际相结合的发展,发展的结果是执行规范管理到位,不是执行难以规范管理难以到位。对于建设项目,每个工程的投入是一定的,配置的资源是一定的,合格的安全管理人员是一定的,在工程进行期间能完成的工作和完成工作的深度是一定的,这就是安全管理的基础。一方面,一切劳动都是有价值的,而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人们在工作中投入的精力、付出的努力,应该能够体现劳动的价值。一味地说“加强现场严格管理”,其实是一句很实在的空话;在技术状况、人员素质没有根本突破的情况下,都在强调等于都没有强调。所谓的“管理”,不是只要监管,还要有梳理;就是管
3、,也应该有管什么、怎么管的意思,而不是一味的封堵。另一方面,我们的工作也不能纠缠于细枝末节,那样限制了工作开展,没有意义;现阶段我们的工作更应该简化、直接、明晰。我们进行安全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防止发生事故,即使在一个系统内发生事故是小概率事件;细枝末节,不是指事故控制工作,是说那些和实际安全控制工作距离过远、层次过多、内容过细,以至人们(不只是高水平的安全管理专业人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无法明确掌握、无法传承、不能持续发展,且已经被人们忽视和渐渐淡忘的管理方法和手段。二、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工作方向几位现场工作经验较多的同志,举了几个例子说明对安全管理的认识:1、现在对环境保护工作不重视,再过
4、十年大家就会重视了。2、安全培训可以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如果按照规定的学时、认真进行各类人员的安全培训,是能够起到效果的。3、内地的安全管理人员没有多大权力,香港的安全管理人员可以直接让违章单位停工,违章单位也会根据情况对有关人员再次进行处理。这些例子,说出了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也说明了它的工作方向,可以这样来回答:1、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别人的注意;十多年前就有人说过“我们不能用牺牲环境的代价来换取经济发展”,却还是那么发展起来了。环境保护作为安全管理的一项工作,现在初步被人们所重视,但有些事情还是做不到、还要再等十年,以后也许就水到渠成了。2、只要出于善意,我们制定的每一项措施,坚
5、持做下去、做到位都是好的,都可以起到管理效果。但是,类似安全培训这样总是执行空泛的工作,又会让我们反问,为什么做不到位?每次安全管理人员取证、换证培训,两、三天时间要听三、四本书;每次老师都会讲一遍“事故因果连锁理论”和“木桶理论”,读一遍法律条文,之后就是讲解考试题目了。即便是因材施教,这也不是安全理论的极至;与其借口时间不多照搬老套、照本宣科、照样蜻蜓点水,不如让大家交流一下管理思路和方法。管理人员的培训都是如此,项目开工前对施工人员的教育培训,效果可想而知。3、安全管理要靠基层发挥作用。我们制定的很多制度难以或者根本没有得到执行,以及内地的安全管理人员没有那么大权力、或者有权力却不能正常
6、运用,确实有人员素质的原因,也有重视程度的问题,还有其他方面的制约,是有些东西在桎梏他们的手脚。有个案例说一个班组的工作,有两百多项制度在管着,过犹不及,这不是管理是添乱。很多“严格管理”的工作,执行起来都把要求落在纸面上,要他们去做记录,对实际管理工作很少形成帮助和促进作用。三、安全管理的改进措施我们说“管理要管细节”、要进行“精细化管理”,可是我们目前的管理只有“细”了,却看不到“精”,也谈不上“节”。凭借在字里行间找到的字眼,不断加码、不断细化,把资料记录做为安全管理的手段和目的、与实际施工生产拉开越来越大距离的理想化、纸面化、表演化的工作方式,不能让安全管理工作科学地、可持续地进行。下
7、面说些具体事例。(一)文件的贯彻落实及汇报材料安全文件的制定、传达、学习,表明了对安全工作的重视,布置了某些任务,产生了一定时期内的工作重点,起到了念紧箍咒的作用。但是,一份文件下发半个月,就要各单位汇报执行情况,现在的文件这么多,贯彻执行需要一段合理时间,半个月也许能学习一遍,出不了执行结果。如果一份文件能执行到位,就不要三令五申了;知道没有执行到位,还要用类似文件去规定,不算是恰当的方法。把以前的文件翻出来,再查一遍执行情况,也比要求反馈一个新报告好些。同时,文件多用应该或者不应该的语言阐述管理要求,实际的执行规范及相应的验证标准却少了,这就给弱化文件要求、降低执行标准带来了方便。也许目前
8、的管理文件不可能都规定到位,要靠各单位去贯彻精神,可是要想改变或者加强现实中大家习以为常的做法,要有可验证的执行标准才能达到目的。出台制度不是为了推卸责任,要以执行为第一要务;执行起来有难度的工作,要经过广泛调研摸底确定解决办法,比如分包人员的意外伤害保险问题。汇报时,做过一件事拆成几件事说,做得不好但说的光鲜,没有执行下去却仍然汇报,这些情况都是多见的。把两年前的汇报材料拿来在大会上念,也有听着没有感触的人,这说明还是那些矛盾没有解决,也反映出汇报材料中公式化的语言比较多。本来是完整的一项工作,好与坏交融其中;我们先说好的,自己做过哪些事、完成了哪些工作,后面再说坏的,完成的工作里还有多少不
9、完善、没落实的地方,一项工作的好与坏隔开了几张纸。这似乎有些投机取巧:一项工作是一个系统,应该放在一起整体分析它的对与错,这时我们就能看出,原来我们的成绩并没有这么大,好的制度或者管理方法依然遇到执行问题,很多需要坚持的工作仍然是在推动并没有固化下来。(二)工作计划、措施的编制和执行及强制性条文安全工作“五同时”规定是:企业实行以各级行政正职为安全第一责任人的各级安全施工责任制,贯彻“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安全保证体系和监督体系,推行逐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及安全方针目标公开承诺制度,做到在计划、布置、检查、考核、总结施工工作的同时,计划、布置、检查、考核、总结安全工
10、作。这是对企业管理做的要求,对于其它管理层级,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布置工作。我们的很多问题,就发生在一件事或者一项工作,不经梳理、不分巨细要执行到每一级,每级都要把全部规定动作做一遍;是不是学生要做老师的事情(学生任务就是听课,怎么教学是老师的事情),或者五年级要重做一年级的题目(那些事情都是我明晰并且习惯做的,不需要再写一遍),都不明确。如果说“管理要有层次,不要求齐头并进”,那么现在管理的层次情况如何呢?1、全面风险管理,要求各个作业场所针对辩识出的危险源都要制定预控措施,这与技术措施中写明的正确的施工方法没有区别,只是写法或者格式不一样。不遵守技术措施,同样未必会看预控措施;因为篇
11、幅限制,在技术措施中要求较少、几笔带过的次要项目,在全面风险管理的模式下同样不能引起别人的注意。很可能,技术措施和全面风险管理分别是多个部门主抓的工作,每个部门都在贯彻自己的工作思路,都在发展自己的管理方法,却忽视了安全管理是系统工程的说法,对相关体系、共同保证的工作没有给予足够重视。2、项目单位的管理制度中,已经说明了开展检查工作的要求;标准化施工模板中,已经规定了各阶段安全文明布置。对已经有章可循、明确的工作还要制定“工作计划”再次说明,是重复劳动,也会因标准不一带来执行难度,指导性并不强。天下文章一大抄,甚至项目部自己要抄自己的措施;因为措施、规定过多,影响了管理人员对重点工作的判断,甚
12、至影响了安全工作信心。工作计划应该针对没有明确要求的工作事项、结合实际制定,应该能够对现场管理起到指导、借鉴作用,不能为了计划而计划。3、目前的项目单位,大致要对安全事故、交通事故、触电、火灾、防汛防台风、食物中毒等突发状况编制应急预案,每本预案要单独编制、审查、批准,形成各自的管理体系、救援方案、联络通讯目录,还都要进行教育培训。发生班组级别事故时,不能先找到多本预案中对应的一本才懂得如何救援;现场人员要进行有效和安全救援,需要长时间的工作积累和必要的培训来实现。人员职责和通讯目录分得过细,没有实际意义上的好处:施工人员以前不经常联系的人,当时未必会接听他的电话;队员联系不上关键人员,其他人
13、也未必能联系上。社会事务中合并报警电话,也反映了这样一种趋势:我们不能说到某事重要,就单独建立一套执行体系;应该在原有的事务框架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我们的体系才不会越来越复杂,才能节约管理资源,执行起来才会更有效。目前我们能够做的是:合并各项应急预案,以及其中的管理体系;毕竟除了超大规模的建设项目,大多数应急预案的管理体系、人员岗位职责、联络方式是雷同的。4、每个项目进场开工前都要求进行教育培训,因为现场人员特别是一线工人的流动性较大,受到工作时间、任务安排、人员素质、经济利益等多重因素制约,多数就是抄写一次卷子;对抄好的试卷进行收集和保存,只能说明相关人员在履行手续,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14、应该由单独的人力资源部门,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对有关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并建立档案。比如,建立施工人员触电急救、心肺复苏和安全关键知识问答的两分钟视频库,把这作为人员培训的基础资料;按照30个人60分钟视频形成300兆的电子文档计算,一块100G的硬盘就可以储存一万人的基础培训资料;这样我们的培训工作能有的放矢,虽然开始的工作量比较大,但是节约了以后做卷子的时间。人员的培训情况,可以查询人员工作卡上的记录;需要具体查阅时,有关部门可以发来相关资料进行对照。这种做法,会比项目部自行培训更真实。如果需要告知“工程特殊情况及工作场所具体危险因素”,工程交底与教育培训一样要求开工前进行,可以由它完成。5、
15、安全责任书,同样与已经制定的岗位职责没有区别。也许形式也很重要,在大会上签定安全责任书,对日后进行严格管理有一些提神醒脑的作用;但是,除了每年不停变换内容和数值的安全目标,在漫长的工作过程中,我们要对照的是各项岗位职责和规章制度,不是安全责任书。以上几段叙述是想说明,在现场安全管理过程中,我们在做太多重复的、在让我们警惕的同时也会分散我们注意力的事情。我们进行多重管理或者重复说明,好象在从不同角度共同对现场把关,执行起来显得现场的管理形态丰富多彩,这对现场工作有利也有弊;目前的管理工作呈现出庞杂的局面,应该是此类工作超过了需要的程度。我们的工作不断在做,方法不断在改,大多都落实在管理层,施工人
16、员执行的还是那些规程和条例;如果说,直接按照规程规范、管理规定、施工措施等开展工作是第一级控制,各类检查验证、人员培训等是第二级控制,各项组织协调、制度要求、评价考核等应该算做第三级控制;我们的工作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第二级或者第三级安全控制上,应该透过它们辨别第一级安全管理情况。最坏的统帅也好过同时有一堆统帅,细节管理的进一步扩大,要求了很多、很细的工作,多头并进,分散了我们的注意力和工作时间、失去了工作重点;有些本该认真执行的工作,比如安全巡查,就停留在纸面上没有贯彻下去、不能执行到位。为了进行严格管理、有效执行与目前工作有关的规定,我们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管理工作不能越来越多,管理链条
17、不能越来越长,管理体系不能越来越复杂,不然每项工作能够分到的执行时间会越来越少,牵涉的管理资源会越来越多,管理难度会越来越大。安全管理,不能出现“黄宗羲定律”,不应该只有一些专家才能掌握它的脉络、才知道要做些什么事情。现在各项目单位还需要针对强制性条文制定学习和执行计划,其中涉及电力建设的部分,完全是设计技术规程、安规及验收规范中部分重要条款的摘录,说明这些条款必须严格执行、以此进行提醒和要求;但是,有很多与实际工作结合紧密、被视为圭臬严格落实的相当重要的条款并未罗列,用强制性条文指导实际工作过于简单。如何对待设计技术规程、安规及验收规范中的其它条款呢?肯定还是要严格执行,最多有“首先保证强制
18、性条文执行”这类说法。工程建设中,作为血和泪的结晶,安规等规程规范的地位不可忽视、不能动摇;如果这些根本的规章制度执行不了,就采取变通的办法去强化,不符合“标准统一”的要求,是好心办了坏事,既增加了管理项目,又混淆了管理重点,以后要执行的管理条目、文件标准将会越翻越多。实际工作中,不重视安规同样不会重视强制性条文,它们的基本内容是一致的;即使强制性条文有了法规的名义,没有执行属于违法行为,相应的处罚却仍然按照各单位自行制定的规章制度来进行,管理渠道上没有差别,控制程度将与其它规定类似。对于强制性条文,单独编制学习和执行计划应该是不必要的,其他规范安全管理行为的更基本的法律、法规也没有如此要求。
19、(三)记录说有些要求难以执行,不是说那些直接指导我们施工生产的安全管理工作规定、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等,是说那些检查时作为重点的安全管理台帐、工作记录和由它们引申的工作。即使要求的很多工作只落实在纸面上没有传递下去,也有人说“这些细节并不难做到,是管理人员没有想到、没有投入精力”,这样的思路并不恰当。“做的事要记下来,没有记就是没有做,凡事都要留下痕迹”,我们不管什么都要往纸上写的时候,已经陷入形式主义的怪圈。工作的好坏在于做没做事,不在记不记录,做事是记录的基础;在各类工作中,我们往往偏重、甚至是倚重记录,借此来判断工作做没做、做得怎么样,这从逻辑上讲不通。现实中,记下来的事情未必就做了,没
20、记的事情未必没完成,记录与工作之间也是脱节的。另外,工作中的弄虚作假现象,最多就是反映在记录上,这应该引起我们的警觉。记录在没有现场印证的情况下,其本身的真实性都应该打折扣。有人提出“对基层岗位的日常检查记录情况,上级部门应该进行检查并形成检查记录”,就是纯粹的纸上谈兵;不到现场检查,只检查基层的检查记录,上级部门并不能判断基层检查记录的真实性,甚至这两级检查记录都有可能是随便填写的。即使我们只能先审查管理制度、查阅工作记录,但是工作着眼点都应该放在实际制度执行情况上。我们常说“管理的重心要下移”,也带有这方面的考虑,一切工作都要围绕着真实的中心转。一切记录下来的事情都是过去时了,除了检查的时
21、候,记下来就收起来,很少有人会翻阅记下的是什么;对现在和以后要进行的安全管理工作,记录很少起到备忘录的作用。记录的真正作用,在于制约、规范、指导工作人员的行为,作为工具书提醒我们做什么事情和怎么做事情。施工措施同样作为一份纸质资料,受重视程度远远高于工作记录,就在于它的指导意义。从责任上来说,一旦出了事故,他以前做什么最近没做了,或者以前没做什么现在造成影响了,或者以前做好了现在又出状况了,在分管的范围内都有他负责。安全管理不只是事故管理,不能光想着用记录去打官司,过于强调记录的全面性和细节要求。应当走出“凡事都要留下痕迹”的思维陷阱;如果一味求细求全求记录证明自己可以不担责任,我们的工作只能
22、纠缠在故纸堆中不能自拔。涓涓细流汇成江海,现场不断累加的记录工作,以及相应的检查记录工作,占用了我们太多的工作时间。在文件或者规定中找到一个词,即便只是某项工作执行起来会自然完成、不必强调的固有内容,或者是其它工作的一部分职能,却要求现场作为一项新工作形成一份新记录的做法,是在无限进行拔高和细化,不能被坚持和传承下去,没有任何价值。把人员从烟波浩淼的记录工作中解脱出来,放在真实的管理上,才是我们的工作;记录要对现场安全管理有促进作用,应当真实和简便,而不是仅仅耗费管理成本。目前,简化记录是当务之急。比如:1、所有的记录都应该是真实的;如果存在不真实现象,要综合分析,进行规范。2、记录是工作情况
23、的唯一反映,不能重复:例如安全员工作日记与日常检查记录应合并;每天的站班会记录与每天的安全作业票应合并;安全文件下发后即进行学习,学习情况不需要在以后的例会资料中重复反映。3、类似工作的频率与相关记录的形式应统一:例如安全员与项目经理都要进行安全检查,但是工作频率和记录样式不同;在较常进行的安全员检查记录中添加项目经理确认内容,可以取消项目经理检查记录。(四)安全检查施工与检查,本来是相互依存的矛盾统一体,现在的矛盾却很大。你说检查的现场都是布置过的,我说是受检单位带我去那里的原因;你说查得不够细致,我说如果检查细致了受检单位要陪更长时间;你说检查走过场,我说每次检查我都发了通报;你说检查的效
24、果不明显,我说是因为受检单位整改不到位、不能坚持下去;你说现在的检查太频繁了,我说那不仅仅是安全检查的原因;总之,大家都有自己的说法。检查是必须的,关键是如何起到效果,这可以转化为如何进行公正检查,以及如何反馈检查结果的问题。进行安全检查,应该遵守一些原则:1、检查出的所有问题,包括某项工作执行到什么程度,都要在文件规定中找到依据,没有明确依据的要求应慎重。2、检查出的所有问题,都要在现场进行反馈,没有反馈的不提交。3、一次受检的所有单位,问题反馈的标准和深度应一致。4、为了维护检查工作的纯洁性,顾及别人的观感,利于政策的执行,检查人员不应该接受被检单位招待。(五)保证体系和监督体系一般认为,
25、监督体系就是各级安全管理部门,之外的其它部门都可以算做保证体系。两个体系应该是相对而言、相互依存的:如果保证体系的定义不能明确,监督体系的概念也会模糊;同样,如果监督体系就是监督部门、保证体系就是建设管理部门,都很明确的话,那说监督体系和保证体系就失去了意义,因为不需要再换用名词。这都涉及到两个体系如何进行分工协作的问题。某些时候,监督体系会说自己的职责仅仅是监督检查,做什么、怎么做要由建设管理部门去规范,这和检查出问题却不说怎么改正是一个意义;监督部门在进行专业管理,同样要管安全源头工作。有时候,保证体系乐于安排布置工作,认为定个标准发给项目单位执行就行了,却不考虑执行和监管成本;很多时候建
26、设管理部门也进行监督检查工作,履行着监督体系的相关职能。大家都用“既不缺位、也不越位”的话来划分责任,因为不想缺位所以越位,因为不想越位所以缺位,就可能形成趋利避害的局面。两个体系的工作交织在一起,从不同侧面都在管着安全施工的事;从工作的角度出发,任何时候,任何人都不能只布置工作却不考虑落实,也不能只提出问题却不提供解决方案;因此,“监督体系”和“保证体系”的说法,只是划分了专业和岗位,真正工作起来,首先就要考虑进行协同和兼管。同时,不管安全管理的各项工作如何布置,都要把最终执行层(执行体系)的工作情况考虑进去,否则安排的工作在落实上会更为困难。(六)安全目标的制定与分解目前的安全目标制定与分
27、解工作,一般存在下列情况:1、项目单位每年制定安全目标,往往没有经过测算和论证,除了设定一些概率数值外,其他多是责任规定的复制。问题在于:(1)制定好的安全目标,可能有这样的情况:一旦基层的施工班组发生较大事故,将直接突破公司级安全目标。宣传“安全目标”可以起到精神引领作用,操作起来比较方便,但是这种安全目标的科学性仍然需要探讨。(2)与全面风险管理相似,制定安全目标时会限定某类事故发生的概率值,这是一种似是而非的做法,不是有数据支持。概率计算是实证科学,应该遵守统计规律,发生事故本身就是小概率事件,设定小概率事件的概率,从科学角度来说得不到验证,或者验证效果不佳;即便是一个较大系统,伴随着统
28、计基数的加大,管理难度和安全风险也在增加,同样没有必要设置概率值。需要反映管理工作的成效,应当采用“环比”数据。2、安全目标要进行分解,分解后的目标要写进管理规划和制度中,并且要对施工人员进行交底,告知现在的目标。问题在于:(1)任何施工班组、具体部门、项目单位,它实际安全控制目标都是不发生事故,不解释不说明不交底不培训它都一样;这不是对安全目标进行分解的功劳,是工作的本身意义。进行安全目标交底的根本目的,在于宣传处罚标准、进行警示,这是一项基础意义上的教育工作,不需要就此类交底单独形成记录。(2)分解后的安全目标要写进管理制度,还要图表上墙。安全管理工作具有长期性和延续性;安全目标更新措辞后,工作重点不会因此改变,管理力度也不会因此加强;更换已经编制完成的管理制度和做好的上墙图表,对现场管理并不能起到促进作用。有时候进行检查,我们会对工作人员说:公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