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齿轮圆柱公差与检测_第1页
第六章齿轮圆柱公差与检测_第2页
第六章齿轮圆柱公差与检测_第3页
第六章齿轮圆柱公差与检测_第4页
第六章齿轮圆柱公差与检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六章圆柱齿轮公差与检测第六章 齿轮圆柱公差与检测l6.1 齿轮传动的使用要求第六章 齿轮圆柱公差与检测n 由于加工误差的存在,齿轮在转动一周范围内实际转角偏离理想转角, 产生转角误差n 使传动比发生变动, 影响传递运动的准确性影响传递运动的准确性n 对分度齿轮影响较大滚齿机,插齿机,发动机第六章 齿轮圆柱公差与检测l6.1 齿轮传动的使用要求p 传递运动准确性第六章 齿轮圆柱公差与检测n 齿轮实际转角误差是由一转范围内的长周期误差、一齿范围内的短周期误差、以及一些高频误差共同作用的结果n 长周期转角误差影响传递运动准确性对读数齿轮有很大影响n 短周期转角误差影响传递运动平稳性对动力齿轮有很大

2、影响第六章 齿轮圆柱公差与检测p 传递运动平稳性n 转角误差在一齿范围内的短周期误差及高频误差影响传递运动的平稳性v 对高速动力齿轮影响较大减速器、汽轮机振动/冲击/噪声第六章 齿轮圆柱公差与检测l6.1 齿轮传动的使用要求p 传递运动准确性p 传递运动平稳性p 载荷分布均匀性第六章 齿轮圆柱公差与检测p 载荷分布均匀性n 理想的齿轮啮合情况是沿齿宽方向接触线走过接触面n 由于齿轮渐开线的齿形存在误差,导致接触线长度小于齿宽n 接触线变短导致载荷分布不均匀, 发生点蚀、胶合等破坏v 载荷分布均匀性对低速动力齿轮影响较大轧钢、起重、矿山机械第六章 齿轮圆柱公差与检测l6.1齿轮传动的使用要求p

3、传递运动准确性p 传递运动平稳性p 载荷分布均匀性p 侧隙适度第六章 齿轮圆柱公差与检测p 侧隙适度n 实际齿轮工作时工作面接触非工作面形成侧隙n 侧隙不能太小形成油膜厚度补偿温升引起的热变形补偿制造和安装误差避免卡死n 侧隙不能太大保证齿厚及齿轮强度第六章 齿轮圆柱公差与检测分度机构齿轮仪器仪表中读数齿轮高速动力齿轮齿轮齿轮使用使用要求要求传递运动传递运动平稳性平稳性传递运动传递运动准确性准确性载荷分布载荷分布均匀性均匀性侧隙适度侧隙适度低速载重装置齿轮所有齿轮公差组评定指标公差或极限偏差对传动性能的主要影响注第公差组齿距累积误差Fpk个齿距累积误差Fpk切向综合误差Fi径向综合误差Fi齿圈

4、径向跳动Fr公法线长度变动Fw齿距累积公差Fpk个齿距累积公差Fp k切向综合公差Fi径向综合公差Fi齿圈径向跳动公差Fr公法线长度变动公差Fw主要影响传递运动的准确性旧国标将齿轮各项公差和极限偏差按其对使用要求的影响分为三个公差组三个公差组,每个公差组规定了12个公差等级,并推荐了个公差组的检验组。可根据齿轮的使用要求和生产规模,在每个公差组的检验组中各选择一个检验组来鉴定和验收齿轮的精度。新国标没有这样的规定和推荐。第公差组一齿切向综合误差fi一齿径向综合误差fi齿形误差ff齿距偏差fpt基节偏差fpb螺旋线波度误差ff一齿切向综合公差fi一齿径向综合公差fi齿形公差ff齿距极限偏差fpt

5、基节极限偏差fpb螺旋线波度公差ff主要影响传递运动的平稳性第公差组齿向误差F接触线误差Fb轴向齿距偏差Fpx齿向公差F接触线公差Fb轴向齿距极限偏差Fpx主要影响载荷分布的均匀性齿厚偏差Es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Ewm齿厚极限偏差(上偏差Ess下偏差Esi)公法线长度极限偏差(上偏差Ewms下偏差Ewmi)主要影响齿轮副的侧隙旧国标对齿厚极限偏差规定了14个字母代号,每个代号对应有数值。新国标没有这样的规定,也未推荐齿厚极限偏差的数值。第六章 齿轮圆柱公差与检测6.1 齿轮传动的使用要求6.2 影响齿轮传动的主要误差及必检指标齿轮齿轮使用要求使用要求传递传递运动运动准确性准确性传递传递运动运动平

6、稳性平稳性载荷载荷分布分布均匀性均匀性侧隙侧隙适度适度p 影响传递运动准确性的主要误差及必检指标p 影响传递运动平稳性的主要误差及必检指标p 影响载荷分布均匀性的主要误差及必检指标p 影响侧隙的主要原因及控制指标p 影响传递运动准确性的主要误差第六章 齿轮圆柱公差与检测n 齿轮一周范围内转角误差会影响传递运动准确性n 产生长周期转角误差是由于圆周上齿距分布均匀n 主要来源于加工过程中的几何偏心几何偏心和运动偏心运动偏心几何偏心几何偏心运动偏心运动偏心圆周上齿距圆周上齿距分布不均分布不均影响传递运动影响传递运动准确性准确性一周范围内一周范围内转角误差转角误差第六章 齿轮圆柱公差与检测n 齿轮加工

7、过程中的几何偏心u几何偏心OO1齿轮坯在心轴上安装偏心o1o齿坯e几o1o第六章 齿轮圆柱公差与检测o1o齿坯e几o1on几何偏心对圆周齿距的影响导致滚齿刀切齿深度不均产生圆周齿距上的径向误差高低牙提高齿坯提高齿坯加工精度加工精度第六章 齿轮圆柱公差与检测n 齿轮加工中的运动偏心u 运动偏心OO分度蜗轮与心轴安装偏心u 滚齿加工展成法滚齿刀: 齿条状切削刃螺旋分布齿刀旋转1周=齿轮坯移动1个齿距机床进给系统: 分度蜗轮与分度蜗杆分度蜗轮套在心轴上滚齿加工现场第六章 齿轮圆柱公差与检测n运动偏心对圆周齿距的影响导致分度角度发生误差产生圆周齿距上的切向误差肥瘦牙提高机床提高机床自身精度自身精度P2

8、P1第六章 齿轮圆柱公差与检测n 齿轮加工过程中的几何偏心和运动偏心产生原因: 齿轮坯与心轴的不同轴u 几何偏心u 运动偏心产生原因: 分度蜗轮与心轴的不同轴圆周齿距圆周齿距分布不均分布不均导致结果: 圆周齿距上的径向误差(高低牙)减少办法: 提高齿轮坯内孔的加工精度导致结果: 圆周齿距上的切向误差(肥瘦牙)减少办法: 提高机床自身的加工精度传递传递运动运动准确性准确性第六章 齿轮圆柱公差与检测p 影响传递运动准确性的必检指标n 齿距总偏差 Fp测量方法有绝对法和相对法v 绝对法得到圆周齿距的测量值 齿轮周节仪 万能测齿仪v 相对法比较实际齿距与基准齿距之差 齿距比较仪 圆周上齿距最大与最小值

9、之差第六章 齿轮圆柱公差与检测p 影响传递运动准确性的必检指标几何偏心几何偏心运动偏心运动偏心圆周上圆周上齿距齿距分布不均分布不均影响影响传递运动传递运动准确性准确性一周内一周内转角转角误差误差齿距齿距总偏差总偏差 Fp齿距累积齿距累积总公差总公差 Fpo1o齿坯e几o1oo1o齿坯e几o1o第六章 齿轮圆柱公差与检测6.1 齿轮传动的使用要求6.2 影响齿轮传动的主要误差及必检指标齿轮齿轮使用要求使用要求传递传递运动运动准确性准确性传递传递运动运动平稳性平稳性载荷载荷分布分布均匀性均匀性侧隙侧隙适度适度p 影响传递运动准确性的主要误差及必检指标p 影响传递运动平稳性的主要误差及必检指标p 影

10、响载荷分布均匀性的主要误差及必检指标p 影响侧隙的主要原因及控制指标齿轮齿轮使用要求使用要求传递传递运动运动准确性准确性传递传递运动运动平稳性平稳性载荷载荷分布分布均匀性均匀性侧隙侧隙适度适度第六章 齿轮圆柱公差与检测p 影响传递运动平稳性的主要误差n一齿内转角误差影响传递运动平稳性圆周内相邻齿距分布不均引起源于加工时的几何偏心和运动偏心传递运动传递运动准确性准确性圆周齿距圆周齿距分布不均分布不均一转内转角误差几何偏心几何偏心运动偏心运动偏心相邻齿距相邻齿距分布不均分布不均相邻齿转角误差传递运动传递运动平稳性平稳性第六章 齿轮圆柱公差与检测几何偏心几何偏心运动偏心运动偏心相邻齿距相邻齿距分布不

11、均分布不均影响影响传递运动传递运动平稳性平稳性一齿内一齿内转角转角误差误差主动轮齿距大于从动轮齿距主动轮齿距大于从动轮齿距12NNA2A1B2B1NNA2A1B2B121n 圆周齿距分布不均对传递运动平稳性的影响主动轮齿距小于从动轮齿距主动轮齿距小于从动轮齿距振动振动撞击和噪音撞击和噪音第六章 齿轮圆柱公差与检测fptn 检测圆周上相邻齿距分布的必检指标是单个齿距偏差fptn 单个齿距偏差: 分度圆上实际齿距与公称齿距之代数差n 检测齿距总偏差Fp的同时可得到单个齿距偏差fptp 保证传递运动平稳性的必检指标实际齿距公称齿距v 单个齿距偏差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几何偏心几何偏心运动偏心运动偏心

12、相邻齿距相邻齿距分布不均分布不均影响影响传递运动传递运动平稳性平稳性一齿内一齿内转角转角误差误差单个齿距单个齿距偏差偏差 fpt单个齿距单个齿距极限偏差极限偏差fptn控制单个齿距偏差fpt的参数是单个齿距极限偏差fptaa第六章 齿轮圆柱公差与检测p 影响传递运动平稳性的主要误差n渐开线齿形误差影响传递运动影响传递运动平稳性平稳性渐开线渐开线齿形误差齿形误差机床机床/刀具刀具振动振动第六章 齿轮圆柱公差与检测p 保证传递运动平稳性的必检指标n 控制渐开线齿形误差的必检指标是齿廓总偏差Fn 齿形误差指在齿轮端截面上,齿形工作部分内(齿顶倒棱部分除外),包容实际齿形的两条设计齿形间的法向距离F齿

13、顶圆倒棱高工作部分齿廓总偏差设计齿形第六章 齿轮圆柱公差与检测p 影响传递运动平稳性的主要误差及必检指标n 齿廓总偏差的检测工具是渐开线检查仪n 有万能式和基圆盘式两种v被测齿轮与一直径等于该齿轮被测齿轮与一直径等于该齿轮基圆直径的基圆盘同轴安装基圆直径的基圆盘同轴安装v直尺与基圆盘作纯滚动直尺与基圆盘作纯滚动v测量头与被测齿廓接触点相对测量头与被测齿廓接触点相对于基圆盘的运动轨迹是理想渐于基圆盘的运动轨迹是理想渐开线开线v若被测齿廓不是理想渐开线可若被测齿廓不是理想渐开线可从表中读出从表中读出被测齿轮基圆盘直尺测量杆n 控制齿廓总偏差的公差是齿廓总公差F第六章 齿轮圆柱公差与检测相邻相邻齿距

14、齿距分布不均分布不均一齿内一齿内转角转角误差误差单个齿距单个齿距偏差偏差 fpt单个齿距单个齿距极限偏差极限偏差fpt机床振动机床振动刀具振动刀具振动渐开线渐开线齿形误差齿形误差高频高频转角转角误差误差齿廓齿廓总偏差总偏差F齿廓齿廓总公差总公差Fl影响传递运动平稳性的主要误差及必检指标影响影响传递传递运动运动平稳性平稳性几何偏心几何偏心运动偏心运动偏心圆周上圆周上齿距齿距分布不均分布不均影响影响传递运动传递运动准确性准确性一周内一周内转角转角误差误差齿距齿距总偏差总偏差 Fp齿距累积齿距累积总公差总公差 Fp第六章 齿轮圆柱公差与检测6.1 齿轮传动的使用要求6.2 影响齿轮传动的主要误差及必

15、检指标p 影响传递运动准确性的主要误差及必检指标p 影响传递运动平稳性的主要误差及必检指标p 影响载荷分布均匀性的主要误差及必检指标p 影响侧隙的主要原因及控制指标齿轮齿轮使用要求使用要求传递传递运动运动准确性准确性传递传递运动运动平稳性平稳性载荷载荷分布分布均匀性均匀性侧隙侧隙适度适度第六章 齿轮圆柱公差与检测p 影响传递运动准确性的主要误差及必检指标p 影响传递运动平稳性的主要误差及必检指标p 影响载荷分布均匀性的主要误差及必检指标p 影响侧隙的主要原因及评定侧隙的指标l影响齿轮传动的主要误差及必检指标齿轮齿轮使用要求使用要求传递传递运动运动准确性准确性传递传递运动运动平稳性平稳性载荷载荷

16、分布分布均匀性均匀性侧隙侧隙适度适度第六章 齿轮圆柱公差与检测n 刀架/齿轮坯安装误差螺旋线误差载荷不均匀接触斑点n 渐开线齿形误差接触线变短载荷不均匀性n 影响载荷分布均匀性的主要误差p 影响载荷分布均匀性的主要误差aa齿宽方向:渐开线齿形误差齿高方向:螺旋线误差第六章 齿轮圆柱公差与检测n 载荷分布不均匀接触斑点p 影响载荷分布均匀性的主要误差第六章 齿轮圆柱公差与检测n 渐开线齿形误差必检指标: 齿廓总偏差F控制参数: 齿廓总公差Fn 螺旋线误差必检指标: 螺旋线总偏差F控制参数: 螺旋线总公差Fp 影响载荷分布均匀性的主要误差及必检指标载荷载荷分布分布均匀性均匀性刀具误差刀具误差机床振

17、动机床振动渐开线渐开线齿形误差齿形误差刀架刀架/齿坯齿坯安装误差安装误差螺旋线螺旋线走向误差走向误差齿廓总齿廓总偏差偏差F螺旋线总螺旋线总偏差偏差F齿廓总齿廓总公差公差F螺旋线螺旋线总公差总公差FF第六章 齿轮圆柱公差与检测n 螺旋线总偏差计值范围内包容实际螺旋线的设计螺旋线间距离p 影响载荷分布均匀性的主要误差及必检指标设计螺旋线实际螺旋线平均螺旋线 +_FLb Lb+_F+FLb_ 使用要求使用要求影响使用要求主要误差及原因影响使用要求主要误差及原因必检指标必检指标传递运动传递运动准确性准确性圆周齿距圆周齿距分布不均分布不均长周期转角误差传递传递运动运动平稳性平稳性载荷载荷分布分布均匀性均

18、匀性几何偏心几何偏心运动偏心运动偏心刀具误差刀具误差机床振动机床振动渐开线渐开线齿形误差齿形误差相邻齿距相邻齿距分布不均分布不均短周期转角误差侧隙侧隙适度适度刀架刀架/齿坯齿坯安装误差安装误差螺旋线螺旋线走向误差走向误差控制参数控制参数齿距总偏差齿距总偏差Fp单个齿距单个齿距偏差偏差fpt齿廓总齿廓总偏差偏差F螺旋线总螺旋线总偏差偏差F齿距累积齿距累积总公差总公差Fp单个齿距极单个齿距极限偏差限偏差fpt齿廓总齿廓总公差公差F螺旋线螺旋线总公差总公差F附表6-1附表6-2附表6-3附表6-4高频转角误差使用时使用时加工时加工时检测时检测时设计时设计时齿宽方向齿高方向第六章 齿轮圆柱公差与检测6

19、.1 齿轮传动的使用要求6.2 影响齿轮传动的主要误差及必检指标p 影响传递运动准确性的主要误差及必检指标p 影响传递运动平稳性的主要误差及必检指标p 影响载荷分布均匀性的主要误差及必检指标p 影响侧隙的主要原因及控制指标齿轮齿轮使用要求使用要求传递传递运动运动准确性准确性传递传递运动运动平稳性平稳性载荷载荷分布分布均匀性均匀性侧隙侧隙适度适度第六章 齿轮圆柱公差与检测p 影响传递运动准确性的主要误差及必检指标p 影响传递运动平稳性的主要误差及必检指标p 影响载荷分布均匀性的主要误差及必检指标p 影响侧隙的主要原因l影响齿轮传动的主要误差及必检指标第六章 齿轮圆柱公差与检测p 影响侧隙的主要原

20、因n 齿轮计算是按照无侧隙情况计算的n 实际加工中通过增加一定的刀具径向进给使齿厚减薄n 齿厚偏差可以间接反映侧隙 齿轮在装配过程中,影响齿轮副侧隙的因素有齿轮在装配过程中,影响齿轮副侧隙的因素有中心距和齿厚中心距和齿厚,即,即可通过改变中心距或齿厚获得所需要的侧隙,考虑到齿轮加工和箱体可通过改变中心距或齿厚获得所需要的侧隙,考虑到齿轮加工和箱体加工的特点,国家标准采用基中心距制。即在固定中心距极限偏差下,加工的特点,国家标准采用基中心距制。即在固定中心距极限偏差下,通过改变齿厚极限偏差的大小而得到不同大小的侧隙。通过改变齿厚极限偏差的大小而得到不同大小的侧隙。第六章 齿轮圆柱公差与检测n 齿

21、厚偏差Esn=齿厚实际值sn-齿厚的公称值sna公称弦齿厚sna=mzsin 分度圆弦齿厚一半对应中心角公称弦齿高hc=ra-mzcos()/2 =/2z+2xtan n/zn 齿厚偏差应该在齿厚上下极限偏差之间EsniEsn Esnsv 一定是负值一定是负值使用要求使用要求影响使用要求主要误差及原因影响使用要求主要误差及原因必检指标必检指标传递运动传递运动准确性准确性圆周齿距圆周齿距分布不均分布不均长周期转角误差传递传递运动运动平稳性平稳性载荷载荷分布分布均匀性均匀性齿厚偏差齿厚偏差Esn几何偏心几何偏心运动偏心运动偏心刀具误差刀具误差机床振动机床振动渐开线渐开线齿形误差齿形误差相邻齿距相邻

22、齿距分布不均分布不均短周期转角误差侧隙侧隙适度适度刀架刀架/齿坯齿坯安装误差安装误差螺旋线螺旋线走向误差走向误差控制参数控制参数齿距总偏差齿距总偏差Fp单个齿距单个齿距偏差偏差fpt齿廓总齿廓总偏差偏差F螺旋线总螺旋线总偏差偏差F齿距累积齿距累积总公差总公差Fp单个齿距极单个齿距极限偏差限偏差fpt齿廓总齿廓总公差公差F螺旋线螺旋线总公差总公差F齿厚减薄齿厚减薄刀具增加刀具增加径向进给径向进给附表6-1附表6-2附表6-3附表6-4高频转角误差使用时使用时加工时加工时检测时检测时设计时设计时齿宽方向齿高方向sncEsnsEsni第六章 齿轮圆柱公差与检测p 评定侧隙适度的指标n 齿厚偏差测量以

23、齿顶圆为基准,必须保证齿顶圆精度n 公法线长度偏差不需考虑齿顶圆精度,却也可间接反映侧隙第六章 齿轮圆柱公差与检测p 公法线长度偏差n 公法线长度几个轮齿两端异向齿廓包含基圆圆弧n 公法线长度偏差实际公法线与理论公法线的代数差Ew=公法线长度实际值公法线长度实际值Wk-公法线长度公称值公法线长度公称值Wcos (0.5)2sinnnnWmkzinvxm /1800.5nkzn 公法线长度偏差应该在公法线上下极限偏差之间EbniEw Ebnsv 一定是负值一定是负值200.014904inv使用要求使用要求影响使用要求主要误差及原因影响使用要求主要误差及原因必检指标必检指标传递运动传递运动准确性

24、准确性圆周齿距圆周齿距分布不均分布不均长周期转角误差传递传递运动运动平稳性平稳性载荷载荷分布分布均匀性均匀性齿厚偏差齿厚偏差Ess公法线长度公法线长度偏差偏差Ew几何偏心几何偏心运动偏心运动偏心刀具误差刀具误差机床振动机床振动渐开线渐开线齿形误差齿形误差相邻齿距相邻齿距分布不均分布不均短周期转角误差侧隙侧隙适度适度刀架刀架/齿坯齿坯安装误差安装误差螺旋线螺旋线走向误差走向误差控制参数控制参数齿距总偏差齿距总偏差Fp单个齿距单个齿距偏差偏差fpt齿廓总齿廓总偏差偏差F螺旋线总螺旋线总偏差偏差F齿距累积齿距累积总公差总公差Fp单个齿距极单个齿距极限偏差限偏差fpt齿廓总齿廓总公差公差F螺旋线螺旋线

25、总公差总公差F齿厚减薄齿厚减薄刀具增加刀具增加径向进给径向进给附表6-1附表6-2附表6-3附表6-4高频转角误差使用时使用时加工时加工时检测时检测时设计时设计时齿宽方向齿高方向WEwsEwisncEsnsEsni第六章 齿轮圆柱公差与检测6.1 齿轮传动的使用要求6.2 影响齿轮传动的主要误差及必检指标sncEsnsEsniWEwsEwi第六章 齿轮圆柱公差与检测l齿轮传动的使用要求l影响齿轮传动的主要误差及必检指标l齿轮的公差等级及标记l齿轮副公差l评定侧隙的指标l齿轮公差的标注第六章 齿轮圆柱公差与检测l齿轮公差等级 GB/T 10095.1-2008n 齿轮共规定有13个精度等级分别用

26、0、1、2、11、12表示n 其中0级精度最高,12级精度最低0-2级为展望级3-5级为高精度等级6-8级为中等精度等级9-12级为低精度等级常用等级为4-9级第六章 齿轮圆柱公差与检测应用范围精度等级应用范围精度等级测量齿轮35拖拉机610汽轮减速器36一般用途的减速器一般用途的减速器69金属切削机床38轧钢设备的小齿轮610内燃机车与电气机车67矿用绞车810轻型汽车58起重机机构710重型汽车69农业机械811航空发动机47l各行业常用的齿轮各公差等级第六章 齿轮圆柱公差与检测精度等级456789圆周速度(m/s)直齿轮35斜齿轮70直齿轮20斜齿轮40直齿轮至15斜齿轮至30直齿轮至1

27、0斜齿轮至15直齿轮至6斜齿轮至10直齿轮至2斜齿轮至4工作条件与适用范围特别精密分度机构中或在最平稳、且无噪声的极高速情况下工作的齿轮;特别精密分度机构中的齿轮;高速汽轮机齿轮;检测6-7级齿轮用的测量齿轮精密分度机中或要求极平稳且无噪声的高速工作的齿轮;精密分度机构用齿轮;高速汽轮机齿轮;检测89级齿轮用测量齿轮要求最高效率且无噪声的高速平稳工作的齿轮;分度机构的齿轮;特别重要的航空、汽车齿轮;读数装置中特别精密传动的齿轮增速和减速用齿轮传动;金属切削机床进刀机构用齿轮;高速减速器用齿轮;航空、汽车用齿轮;读数装置用齿轮无需特别精密的一般机械制造用齿轮;分度链以外的机床传动齿轮;航空、汽车

28、制造业中不重要齿轮;起重机构用齿轮;农业机械中小齿轮;通用减通用减速器齿轮速器齿轮用于粗糙工作的齿轮l齿轮各公差等级的应用第六章 齿轮圆柱公差与检测l齿轮公差等级 GB/T 10095.1-2008n 根据使用要求, 齿轮精度等级可以分组影响传递运动准确性的精度等级影响传递运动平稳性的精度等级影响载荷分布均匀性的精度等级第I公差组精度等级第II公差组精度等级第III公差组精度等级n 齿轮副的侧隙由齿轮的工作条件决定,与齿轮的精度等级无关齿轮副的侧隙由齿轮的工作条件决定,与齿轮的精度等级无关汽轮机中齿轮工作温升高,为保正常润滑,避免因发热卡死, 侧隙要求较大对有正反转或读数机构中的齿轮,为避免空

29、程影响,侧隙要求较小第六章 齿轮圆柱公差与检测l齿轮公差等级的标记n 如果齿轮三组公差等级同级,图样上标记为7 GB/T 10095.1-2008n 如果齿轮三组公差等级不同级,图样上标记为8-7-7 GB/T 10095.1-20089-8-8 GB/T 10095.1-20086-7-7 GB/T 10095.1-2008第六章 齿轮圆柱公差与检测l齿轮各公差等级的选择1 1 分度、读数机构的齿轮分度、读数机构的齿轮主要要求传递运动的准确性。由误差传递规律定出第公差组的精度等级,然后再按工作条件确定、公差组的精度等级.2 2 高速动力齿轮高速动力齿轮传递功率大,速度高,要求传动平稳,噪音及

30、振动小.因此,首先按圆周速度或噪声要求确定第公差组的精度等级,同时对齿面接触也要有较高的要求.因此,第公差组的精度等级不宜低于第公差组的精度等级,第公差组可低一等级,但不应过低.3 3 低速动力齿轮低速动力齿轮传递功率大,速度低,主要要求齿面接触良好.因此,首先按强度和寿命要求确定第公差组的精度等级,其次第公差组不应低于第公差组.第公差组可低于12级。公差组评定指标公差或极限偏差对传动性能的主要影响注第公差组齿距累积误差齿距累积误差Fpk个齿距累积误差Fpk切向综合误差Fi径向综合误差Fi齿圈径向跳动Fr公法线长度变动Fw齿距累积公差齿距累积公差Fpk个齿距累积公差Fp k切向综合公差Fi径向

31、综合公差Fi齿圈径向跳动公差Fr公法线长度变动公差Fw主要影响传递运动的准确性旧国标将齿轮各项公差和极限偏差按其对使用要求的影响分为三个公差组三个公差组,每个公差组规定了12个公差等级,并推荐了个公差组的检验组。可根据齿轮的使用要求和生产规模,在每个公差组的检验组中各选择一个检验组来鉴定和验收齿轮的精度。新国标没有这样的规定和推荐。第公差组一齿切向综合误差fi一齿径向综合误差fi齿形误差ff齿距偏差齿距偏差fpt基节偏差fpb螺旋线波度误差ff齿廓总偏差齿廓总偏差F一齿切向综合公差fi一齿径向综合公差fi齿形公差ff齿距极限偏差齿距极限偏差fpt基节极限偏差fpb螺旋线波度公差ff齿廓总公差齿

32、廓总公差F主要影响传递运动的平稳性第公差组齿向误差齿向误差F接触线误差Fb轴向齿距偏差Fpx齿向公差齿向公差F接触线公差Fb轴向齿距极限偏差Fpx主要影响载荷分布的均匀性齿厚偏差Es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Ewm齿厚极限偏差(上偏差Ess下偏差Esi)公法线长度极限偏差(上偏差Ewms下偏差Ewmi)主要影响齿轮副的侧隙旧国标对齿厚极限偏差规定了14个字母代号,每个代号对应有数值。新国标没有这样的规定,也未推荐齿厚极限偏差的数值。第六章 齿轮圆柱公差与检测l齿轮传动的使用要求l影响齿轮传动的主要误差及必检指标l齿轮的公差等级及标记l齿轮副公差和齿轮坯公差l评定侧隙的指标l齿轮公差的标注第六章 齿轮圆

33、柱公差与检测l齿轮副公差n 中心距极限偏差 fa查表 附表6-91150.0271450.031第六章 齿轮圆柱公差与检测l齿轮副公差n 中心距极限偏差 fa查表 附表6-91150.0271450.031第六章 齿轮圆柱公差与检测l齿轮坯公差n 齿轮轴第六章 齿轮圆柱公差与检测l齿轮坯公差n 盘行齿轮第六章 齿轮圆柱公差与检测l齿轮传动的使用要求l影响齿轮传动的主要误差及必检指标l齿轮的公差等级及标记l齿轮副公差和齿轮坯公差l评定侧隙的指标l齿轮公差的标注 齿轮在装配过程中,影响齿轮副侧隙的因素有齿轮在装配过程中,影响齿轮副侧隙的因素有中心距和齿厚偏差中心距和齿厚偏差,即,即可通过改变中心距

34、或齿厚获得所需要的侧隙,考虑到齿轮加工和箱体加工可通过改变中心距或齿厚获得所需要的侧隙,考虑到齿轮加工和箱体加工的特点,国家标准采用基中心距制。即在固定中心距极限偏差下,通过改的特点,国家标准采用基中心距制。即在固定中心距极限偏差下,通过改变齿厚极限偏差的大小而得到不同大小的侧隙。变齿厚极限偏差的大小而得到不同大小的侧隙。 齿轮副的侧隙由齿轮的工作条件决定,与齿轮的精度等级无关齿轮副的侧隙由齿轮的工作条件决定,与齿轮的精度等级无关。如汽。如汽轮机中的齿轮传动工作温升高,为保证正常润滑,避免因发热而卡死,要轮机中的齿轮传动工作温升高,为保证正常润滑,避免因发热而卡死,要求有大的保证侧隙。而对于有

35、正反转或读数机构中的传动齿轮,为避免空求有大的保证侧隙。而对于有正反转或读数机构中的传动齿轮,为避免空程影响,则要求较小的保证侧隙。程影响,则要求较小的保证侧隙。第六章 齿轮圆柱公差与检测齿厚下偏差齿厚下偏差齿厚齿厚0齿厚上偏差齿厚上偏差齿厚公差带齿厚公差带齿厚上偏差Esns齿厚下偏差Esni齿厚公差Tsn=Esns-Esnin 齿厚偏差应该在齿厚上下极限偏差之间p影响侧隙的主要原因及评定侧隙的指标EsniEsn Esnsn 齿厚上下极限偏差如何确定?v 根据侧隙jbnjbn2(0.06+0.0005a+0.03mn)/3Esns=-jbn /2cosn222tansnnrrTbFEsni=E

36、sns-Tsn间接反映侧隙00第六章 齿轮圆柱公差与检测齿厚下偏差齿厚下偏差齿厚齿厚0齿厚上偏差齿厚上偏差齿厚公差带齿厚公差带齿厚上偏差Esns齿厚下偏差Esni齿厚公差Tsn=Esns-Esnin 齿厚偏差应该在齿厚上下极限偏差之间p影响侧隙的主要原因及评定侧隙的指标EsniEsn Esnsn 齿厚上下极限偏差如何确定?v 根据侧隙00第六章 齿轮圆柱公差与检测圆周侧隙圆周侧隙jt齿轮副中一个齿轮固定时,另一个齿轮正反转时的圆周晃动齿轮副中一个齿轮固定时,另一个齿轮正反转时的圆周晃动量。以分度圆弧长计。量。以分度圆弧长计。千分表垂直在分度圆切线方向测量。最大的晃动量即为jtjtp 影响侧隙的

37、主要原因及评定侧隙的指标第六章 齿轮圆柱公差与检测p 影响侧隙的主要原因及评定侧隙的指标法向侧隙法向侧隙jbn齿轮副工作齿面接触时,非工作齿面间的最小法向距离齿轮副工作齿面接触时,非工作齿面间的最小法向距离b 用塞尺测量0.02mm0.04mm第六章 齿轮圆柱公差与检测jbn min2(0.06+0.0005a+0.03mn)/3p 影响侧隙的主要原因及评定侧隙的指标n 保证润滑和温升的最小法向侧隙jbn min jn1=a(1t1-2t2) 2sinn (mm) a传动中心距(mm) n齿轮法向啮合角1,2齿轮和箱体材料的线膨胀系数(1/C);t1,t2齿轮和箱体工作温度与标准温度 (20)之差, 即: t1= t1-20;t2= t2-20n 补偿制造和安装误差的侧隙Jbnv 保证润滑的最小法向侧隙jbn1v 保证润滑的最小法向侧隙jbn2=jbn1+jbn2221.720.34( / )bnptJfL b F第六章 齿轮圆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