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国古代书院教育制度_第1页
浅论中国古代书院教育制度_第2页
浅论中国古代书院教育制度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论中国古代书院教育制度1900年梁启超所写散文中这样写道,“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使举国之少年而亦为老大也,则吾中国为过去之国,其澌亡可翘足而待也。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可见少年的强与衰将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强与衰,然而少年的强衰取决于少年接受的教育。有着五千年文化底蕴的中国,在教育方面,从远古时期的实践教育到诸子百家到宋代书院教育再到清末的民主教育,中国从没松懈过,虽然各个时期都有利弊。在家

2、庭教育之外,学校教育最重要,而古代的书院教育则是中国独有的一种教育制度,为中华民族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学校”在古代被称为书院或私塾,而书院的建置始于五代而初盛于宋,书院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从宋初到清末,存在了近一千年。书院的组织管理形式和教育教学制度、方法等方面跟官立的太学、郡县学不同,它有许多显著的特点,对我国封建社会教育的发展产生过重要的影响。书院制度形成于宋代,但书院的名称早在唐代就有了,不过那时只是官方藏书、校书或私人读书治学的地方。所以,书院又可分为官方设立的书院和私人创建的书院。官方设立的书院在我国古时历代都很注意书籍的整理和校勘工作,并设立专职官员来管理这件事

3、,到了唐代,这种校书和藏书的地方才改称为书院,其主要职责是“掌刊辑古今之经籍”,负责举荐贤才和提出某些建议,供皇帝选用和参考。私人创建的书院大多是读书人自己读书治学的地方。志书所记,“书院”这个名称最早来源于私人讲学,后经官方提倡、赞助逐步形成为书院制度,成为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书院初成立时,组织很简单,它的主持人既要负责书院的组织管理,又担负书院的主要教学工作,一般没有其他管理人员和机构。书院主持人的名称,各朝代、各地区有所不同,就是同一朝代、同一地区也不完全一致。最常见的有洞主(或称主洞、洞正)、山长、堂长、院长、教授等名称。规模大些的书院还设有副山长、副讲、助教等职,协助山长工作

4、,后来又逐渐增设了其他一些管理人员。比较有代表性的书院组织机构,全员管理人员多数由学生中择选,或学生轮流担任,专职教学和管理人员很少,而且有些职务明确规定“不称职者更易”,或“按季更易”的办法。组织机构简单,管理人员很少,学生参加管理,这是书院在组织管理方面的一个特点。书院的发达同理学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宋、元、明、清各代书院大部分都是研究和讲解理学的书院,所以理学家提倡的儒家经典也就成为一般书院的主要教材。理学家特别推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称为“四书”;又特别重视诗书礼(包括礼记和周礼)易春秋,称为“五经”。一般书院都是先读“四书”进而再读“五经”。“四书”、“五经”是历代书院通用的基本教材

5、。除“四书”“五经”这些儒家经典外,宋、明理学大师的著作、讲义、语录、注疏等,也都是书院的重要读物。如周敦颐的太极图说,记录程颐讲学言论的明道血案语录和伊川语录等。书院的教学除教师讲授外,特别重要的是学生自学,一般书院都很重视指导学生读书和自修。书院的课程有这样一些特点:以理学家推崇的儒家经典为基本内容,特别重视理学家解释、阐发儒家经典的著作;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并重,特别重视学生自己读书和自我修养;读书和行为修养并重,学问道艺与适应科举要求兼顾。在学习程序和读书方法上重视循序渐进、精读与博览结合,因而比较灵活实用。书院的学规是书院教育的总方针,它规定书院的培养目标,进德和为学的基本要求和标准,

6、以及书院生活的一些基本守则。最初比较概括、抽象,以后陆续发挥、补充,有的订得相当详细、具体,尤其是对学生道德品质方面的要求都十分明确和严格。书院制定学规是受了佛教禅林制度的影响和启发,尤其是在精神上受到的感染更明显。第一个系统完整的书院学规是南宋朱熹制订的“白鹿洞规”,这是南宋以后,里带书院共同依据的总学规。“白鹿洞规”概括了封建社会教育的基本精神和要求,称为封建社会教育的共同原则,一般官学也常采用。从书院的学规中可以看出书院非常重视学生的品德修养,明确规定了待人接物和言行举止的具体的要求。当然其中有许多封建道德观念和对学生的体罚压制等。讲会是书院讲学的重要组织形式,也是书院区别于一般学校的标

7、志。讲会制度产生于南宋时期,明代中叶之后最盛,直到清初仍很盛行。中间元代、明初和清代的大部分书院由于官学化的加强,讲习的科目多属制艺举业,讲学活动几度受到影响,讲会制度不发展,从而也就失掉了书院区别于一般学校的特点。书院的讲会开始于南宋朱熹兴复的白鹿洞书院。讲会有宗旨、规约、组织,有规定的日期和隆重的仪式。从书院讲会的规约、讲会的组织和讲会的仪式来看,讲会超出书院讲学的范围,成为一个地区性的学术集会,使书院的教学和社会上的学术活动结合起来,互相促进,相得益彰。书院的讲会有一定的仪式,除平日讲学重视仪式外,开讲仪式更为严肃、隆重。在开讲之前,必须由山长、副讲亲自带领全体学生到大成殿向“先师”神位

8、四拜,然后到讲堂,由引赞喊“登讲席”,山长、副讲登上讲席后,引赞喊“三肃揖”,行礼后,山长、副讲进茶,进茶讫,引赞喊“鸣讲鼓”,击鼓三遍,诸生肃静听讲,山长、副讲各拈讲四书五经中的一章,并申饬规约。讲学时,堂长在讲席后设几一,凳一,纸笔墨各一,敬书而藏之。讲毕,进茶,诸生谢教,引赞喊“三肃揖”,山长、副讲就馆燕息,诸生退出就舍肄业。这是初讲仪式。平日,学生有疑义,先询问经长或学长;不能解决再问堂长;不能解决问副讲;仍不能解决最后才请问山长。按次请教,不能越级。山长、副讲初至时,还规定有初至礼,全体学生必须出院迎接,并顺次到大成殿和先贤祠,以后师生再行相见礼,进茶,生徒肃立听训诲,讲后,布席,进

9、酒肉,席散,山长、副讲就馆。书院的这些仪式是对学生进行思想、礼仪教育的一种手段,虽对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有一定的作用,但太繁琐,不免流于形式。综上所述,书院在教学上的特点归纳起来有五个方面,值得我们重视。第一,书院是一个教育和教学机关,又是一个学术研究机关。学术研究是书院教育和教学的基础,而书院的教育和教学又是学术研究成果传播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学术研究和教育教学相结合,是书院教学的一个最突出的特点。第二,书院允许不同学派相互进行讲学,建立了“讲会”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百家争鸣”的精神。尽管这种“争鸣”还受到种种限制,但较之只此一家别无分店的一般学校教育却自由得多。这是书院区别于一般学校的一个重要标志。第三,书院教学实行“门户开放”的办法,听讲者不受地域和学派的限制。一个书院有有名的讲者在讲学,其他书院的师生或远地慕名而来的学子都可以听讲、求教,而且受到热情欢迎,并给予周到的安排照顾,打破了一般学校关门教学的风气,有利于学术交流。第四,书院的教学多采用问难论辩式,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比一般学校只是先生讲,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