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低层房屋 低层房屋是指高度低于或等于 10 米的建筑物,一般是 1-3 层建筑物,如平房、别墅等。低 层房屋一般建筑结构简单,施工期短,建造成本低廉,给人以亲切安宁、有天有地的感觉, 它的舒适度、方便度和空间尺度优于高层。人们特别喜欢以此为住宅。 但是,低层房屋占地 多,土地利用率低,特别是在寸土寸金的城市难以广泛开发。多层房屋 (3-7 层 )多层房屋指高于 10 米、低于或等于 24 米的建筑物。多层房屋一般为 4 -8 层,一般采用砖 混结构,少数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多层房屋一般规格(房型 )整齐,通风采光状况好,空间紧凑而不闭塞。 与高层相比,多层房屋公用面积少,得房率相应提高, 这是
2、很多人喜欢多层 房屋的主要原因。高层房屋 (8 层以上)高层房屋是指高于 24米的建筑。 8层以上 (可含 8层)的建筑体, 一般可分为小高层、 高层和 超高层。人们一般把 8层至 12、13 层的建筑称为 “小高层 ”。小高层住宅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带电梯。小高层有多层亲切安宁、房型好、得房率高的特点,又有普通高层结构强度高、耐 用年限高、景观系数高,污染程度低等优点,很受购房人欢迎。同时,小高层对土地的利用 率提高,土地成本相对下降,很受房地产开发商的青睐。 所以,近年来中心城区小高层如雨 后春笋,越来越多。高层建筑( 18 层以上建筑高度 54M 上)超高层(建筑高度 100 米以
3、上)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 GB/T50001-2001 总图制图标准 GB/T60103-2001建筑制图标准 GB/T50104-2001 城市公共交通站、场、厂设计规范 CJJ15-87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50180-93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JGJ37-87村镇规划标准 GB50188-93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JGJ50-2001 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 JGJ122-99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16-87-2001 年版 村镇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39-90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GBJ39-97 住宅设计规范 GB50096-1999 宿舍建筑设计
4、规范 JGJ36-87 旅馆建筑设计规范 JGJ62-90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 JGJ67-89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 GBJ99-86 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 JGJ39-87 试行 文化馆建筑设计规范 JGJ41-87 试行 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 JGJ38-99 电影院建筑设计规范 JGJ58-88 试行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 JGJ49-88 试行 疗养院建筑设计规范 JGJ40-87 试行 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规范 JGJ60-99 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 JGJ100-98商店建筑设计规范 JGJ48-88 饮食建筑设计规范 JGJ64-89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 GB50207-94 地下
5、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50108-2001 建筑地面设计规范 GB50037-96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 GBJ118-88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50176-93 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 JGJ26-95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01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50003-200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J15-88 ,( 1997 年版)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J19-87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BJ/T1
6、6-92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3-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 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7-2002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9-2002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10-2001 地下防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8-2002建筑施工涉及的安全规范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JGJ 59 99; 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JGJ/T77 2003;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28 2000;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 2002年版) JGJ 1302001; 液
7、压滑动模板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GJ 65 89;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 91;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 332001;龙门架及井架物料提升机安全技术规范JGJ 8892;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 46 2005;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 50194 93;建筑拆除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 147 2004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 GB5144 2006安全帽( GB2811-1989 ) 安全带( GB6095-85 ) 高处作业分级 (GB3608-83 ) 密目式安全网 (GB16909-1997 )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120-99) 建筑机械技
8、术试验规程 (JGJ34-86)施工升降机 ( GB/T10054-2005 ) 施工升降机安全规程 ( GB10055-2007 ) 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 GB3787-1993 )有毒作业分级( GB12331-1990 ) 职业安全卫生术语( GBT15236-1994 ) 事故伤害损失工作日标准( GBT15499-1995 ) 安全标志( GB2894-1996 )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GB3869-1996 ) 安全色( GB2893-2001 )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GB50348-2004 )随着工业与民用建筑业的发展, 各种复杂而大型的工程
9、建筑物日益增多, 工程建筑物的兴建, 改变了地面原有的状态, 并且对于建筑物的地基施加了一定的压力, 这就必然会引起地基及 周围地层的变形。为了保证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建(构)筑物的安全性,并为以 后的勘察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资料及相应的沉降参数,建(构) 筑物沉降观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愈加明显。 现行规范也规定,高层建筑物、高耸构筑物、 重要古建筑物及连续生产设施 基础、 动力设备基础、滑坡监测等均要进行沉降观测。特别在高层建筑物施工过程中, 应用 沉降观测加强过程监控, 指导合理的施工工序, 预防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均匀沉降, 及时反 馈信息, 为勘察设计施工部门提供详尽的一手资料, 避
10、免因沉降原因造成建筑物主体结构的 破坏或产生影响结构使用功能的裂缝, 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本文结合建筑施工过程中沉降 观测的实践,阐述了沉降观测的方法和意义。一、沉降观测的实施 (一)工作基点和观测点标志的布设工作基点 (以下简称基点) 是沉降观测的基准点, 应根据工程的沉降施测方案和布网原 则的要求建立, 而沉降施测方案应根据工程的布局特点、 现场的环境条件制订。 依据工作经 验,一般高层建筑物周围要布设三个基点,且与建筑物相距 50m 至 100m 间的范围为宜。 基点可利用已有的、 稳定性好的埋石点和墙脚水准点, 也可以在该区域内基础稳定、 修建时 间长的建筑物上设置墙脚水准点。 若区
11、域内不具备上述条件, 则可按相应要求, 选在隐蔽性 好且通视良好、 确保安全的地方埋设基点。 所布设的基点, 在未确定其稳定性前, 严禁使用。 因此, 每次都要测定基点间的高差, 以判定它们之间是否相对稳定, 并且基点要定期与远离 建筑物的高等级水准点联测,以检核其本身的稳定性。 沉降观测点应依据建筑物的形状、结构、 地质条件、 桩形等因素综合考虑,布设在最能敏感 反映建筑物沉降变化的地点。 一般布设在建筑物四角、 差异沉降量大的位置、 地质条件有明 显不同的区段以及沉降裂缝的两侧。 埋设时注意观测点与建筑物的联结要牢靠, 使得观测点 的变化能真正反映建筑物的变化情况。并根据建筑物的平面设计图
12、纸绘制沉降观测点布点 图,以确定沉降观测点的位置。 在工作点与沉降观测点之间要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 并在架 设仪器站点与转点处做好标记桩,保证各次观测均沿统一路线。 (二)沉降观测的周期及施测过程沉降观测的周期应能反映出建筑物的沉降变形规律,建(构 )筑物的沉降观测对时间有严格的限制条件, 特别是首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 否则沉降观测得不到原始数据, 从而使整个 观测得不到完整的观测结果。 其他各阶段的复测, 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必须定时进行, 不得漏 测或补测, 只有这样, 才能得到准确的沉降情况或规律。 一般认为建筑在砂类土层上的建筑 物,其沉降在施工期间已大部分完成, 而建筑在粘土类土层上的建
13、筑物, 其沉降在施工期间 只是整个沉降量的一部分,因而,沉降周期是变化的。根据工作经验,在施工阶段,观测的 频率要大些, 一般按 3 天、7 天、15 天确定观测周期, 或按层数、 荷载的增加确定观测周期, 观测周期具体应视施工过程中地基与加荷而定。 如暂时停工时, 在停工时和重新开工时均应 各观测一次, 以便检验停工期间建筑物沉降变化情况, 为重新开工后沉降观测的方式、 次数 是否应调整作判断依据。 在竣工后, 观测的频率可以少些, 视地基土类型和沉降速度的大小 而定,一般有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半年与一年等不同周期。沉降是否进入稳定阶段, 应由沉降量与时间关系曲线判定。 对重点观测和科研
14、项目工程, 若最后三个周期观测中每周 期的沉降量不大于 2 倍的测量中误差, 可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 一般工程的沉降观测, 若沉 降速度小于 0.010.04mm/d,可认为进入稳定阶段,具体取值应根据各地区地基土的压缩 性确定。根据编制的沉降施测方案及确定的观测周期, 首次观测应在观测点稳固后及时进行。 一 般高层建筑物有一层或数层地下结构,首次观测应自基础开始,在基础的纵横轴线上(基础局边 )按设计好的位置埋设沉降观测点 (临时的 ),待临时观测点稳固好,方可进行首次观测。 首次观测的沉降观测点高程值是以后各次观测用以比较的基础,其精度要求非常高, 施测时一般用 N2 级精密水准仪, 并且
15、要求每个观测点首次高程应在同期观测两次, 比较观测结果, 若同一观测点间的高差不超过 ±0.5mm 时,我们即可认为首次观测的数据是可靠的。随着结 构每升高一层, 临时观测点移上一层并进行观测,直到 +0.00 再按规定埋设永久观测点 (为便于观测可将永久观测点设于 +500mm) ,然后每施工一层就复测一次,直至竣工。在施工打桩、 基坑开挖以及基础完工后, 上部不断加层的阶段进行沉降观测时, 必须记 载每次观测的施工进度、增加荷载量、仓库进(出)货吨位、建筑物倾斜裂缝等各种影响沉 降变化和异常的情况。每周观测后,应及时对观测资料进行整理, 计算出观测点的沉降量、 沉降差以及本周期平
16、均沉降量和 沉降速度。 若出现变化量异常时,应立即通知委托方,为其采取防患措施提供依据,同时适 当增加观测次数。另者,不同周期的观测应遵循 “五定”原则。所谓 “五定”,即通常所说的沉降观测依据的 基准点、基点和被观测物上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定;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观测人员要 稳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上要一致;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以上措施在 客观上能保证尽量减少观测误差的主观不确定性, 使所测的结果具有统一的趋向性; 能保证 各次复测结果与首次观测结果的可比性一致,使所观测的沉降量更真实。二、沉降观测的精度要求根据建筑物的特性和建设、 设计单位的要求选择沉降观测精度的等级。
17、在没有特别要求 的情况下, 左一般性的高层建构筑物施工过程中, 采用二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就能满足沉 降观测的要求。各项观测指标要求如下:第一,往返较差、附和或环线闭合差:h = Ea-刀bw 1.0 n表示测站数;第二,前后视距w 30m第三,前后视距差 w 1.0m; 第四,前后视距累积差 w 3.0m; 第五,沉降观测点相对于后视点的高差容差:w1.0mm。三、工程实例下面结合工程实例介绍建筑物沉降观测的实施:某两幢长分别为 24米、宽 12米直线连接的连体框架结构的 9层建筑物(没有地下层) , 该建筑物的南面是街道,桩柱离路沿 9 米,其余三侧均是旧建筑物,且与该建筑物相距 10 米
18、左右, 该建筑物的地基为砂土和中低压缩性粘土。 为保证该建筑物在施工、 使用和运行中 的安全,以及为建筑物的设计、 施工、管理提供可靠的资料, 对该建筑物的稳定性进行沉降 观测。根据建筑物沉降观测的技术要求, 并结合场地的特点, 在该建筑的公路对面, 距离该建 筑物 80 米左右的三座修建 5 年以上的建筑物墙脚上,布设了 3 个通视良好的墙脚水准点, 作为该建筑物沉降观测的基点, 并依据水准测量的规范要求与远离该项建筑物的二等水准点 进行联测, 以确保工作基准点的稳定性和精度要求。 在该建筑物的四角、 沉降裂缝的两侧以 及每隔三个桩柱处共埋设 12 个固定观测点。本沉降观测遵循 “五定”原则
19、,采用 Ni007 自动水平仪配合 2 米因瓦尺进行二级观测。 对于二级而言,绝对沉降的观测中误差,可按低、中、高压缩性地基土的类别,分别选±).5mm、±1.0mm、戈.5mm。差异沉降观测中误差,应小于允许变形值的1/101/20 ,即差异沉降观测精度应根据建筑物的允许沉降值来决定。即该建筑物两沉降点距离 L=12m ,按变形允许值 S=0.002X12/20=1.2mm ,沉降量观测允许中 误差 M 中=1.2 xi/2=0.6mm。将观测结果整理如表 2:在整个观测过程中, 建筑物沉降量、 差异沉降量较小, 最后一次沉降速率为 0.02mm/d°, 沉降速
20、率值小于规范规定的稳定阶段标准,因此,认为该建筑物的沉降进入稳定阶段。为确保沉降观测的精度,对二级沉降观测的一些限差要求应作适当的提高,具体如下: 第一,基、辅分划读数差为 ±0.3mm;第二,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为±0.4mm;第三,附合或环闭合差为 ±0.5mm, n 为测站数。 经多年的实践,上述指标是可以满足的。四、几点体会第一, 在施工期间沉降观测次数安排不合理, 会导致观测成果不能准确反映沉降曲线的 细部变化,因此,施工期间较大荷重增加前后,如基础浇筑、回填土、安装柱子、结构每完 成 i 层、设备安装、设备运转、工业炉砌筑期间、烟囱每增加15m 左右
21、等,均应进行观测;当基础附近地面荷重突然增加, 周围大量积水及暴雨后, 周围大量挖土方等, 均应进行观测。第二, 由于现行规范对施工单位施工过程的沉降观测要求不明朗,这对施工单位在建筑物沉降观测精度选择随意性较大, 但是精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沉降观测成败。 对沉降观测精 度选择要以既能适合工程特性的需要, 又不造成无谓的浪费为原则。 本人认为一般高层及重 要的建 (构)筑物在首次观测过程中, 适用精密仪器的设备 (高级水准仪、 铟合金尺等 ),在±000 以上部分按二等以上水准测量方法,采用放大率倍数较大的S2 或 S3 水准仪进行观测,也可以测出较理想的结果。第三, 在沉降观测过程中
22、, 当沉降量与时间关系曲线不是单边下行光滑曲线, 而是起伏 状现象时, 这就要分析原因,进行修正。 如果第二次观测出现回升,而以后各次观测又逐渐 下降,可能是首次观测精度过低,若回升超过 5mm 时,第一次观测作废,若回升在 5mm 内,应将第二次与第一次的标高调整一致; 如果曲线在某点突然回升, 可能是观测点被碰动 所致, 因此, 取相邻另一观测点的相同期间沉降量作为被碰观测点之沉降量; 如果曲线自某 点起渐渐回升, 一般是基点下沉所致,因此, 必须通过与高级水准点符合测量,确定基点的 下沉量砖砌体和钢筋混凝土面层或钢筋砂浆面层的组合砌体构件8.2.1 当轴向力的偏心距超过第 5.1.5 条
23、规定的限值时, 宜采用砖砌体和钢筋混凝土面层或钢筋砂浆面层组成的组合砖砌体构件 (图 8.2.1) 。822对于砖墙与组合砌体一同砌筑的T形截面构件(图8.2.1b),可按矩形截面组合砌体构件计算(图8.2.1c)。但构件的高厚比仍按T形截面考虑,其截面的翼缘宽度尚应符合第428条的规定。8.2.3 组合砖砌体轴心受压构件的承载力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 com-组合砖砌体构件的稳定系数可按表采用;A 砖砌体的截面面积;fc混凝土或面层水泥砂浆的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砂浆的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可取 为同强度等级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的 70%,当砂浆为 M15 时,取 5.2MPa 当砂浆 为
24、M10 时,取 3.5MPa 当砂浆为 M7.5 时取 2 .6MPa ;Ac 混凝土或砂浆面层的截面面积;n s 受压钢筋的强度系数当为混凝土面层时可取1.0当为砂浆面层时可取 0.9;f' y钢筋的抗压强度设计值;A' s受压钢筋的截面面积;8.2.4 组合砖砌体偏心受压构件的承载力应按下列公式计算此时受压区的高度 x 可按下列公式确定式中d s冈筋As的应力;As 距轴向力N较远侧钢筋的截面面积;A砖砌体受压部分的面积;A' C混凝土或砂浆面层受压部分的面积;Ss砖砌体受压部分的面积对钢筋As重心的面积矩;Scs混凝土或砂浆面层受压部分的面积对钢筋As重心的面积矩
25、;SN 砖砌体受压部分的面积对轴向力N作用点的面积矩 ;ScN 混凝土或砂浆面层受压部分的面积对轴向力N作用点的面积矩;eN, e' N芳别为钢筋As和A'S重心至轴向力 N作用点的距离(图8.2.4); e轴向力的初始偏心距按荷载设计值计算当e小于0.05h时应取e等于0.05h ;ea组合砖砌体构件在轴向力作用下的附加偏心距; hO组合砖砌体构件截面的有效高度取 hO=h-as ; as,a '分别为钢筋 As和a'重心至截面较近边的距离a'。)应按下列规定计8.2.5 组合砖砌体钢筋 As 的应力 (单位为 MPa 正值为拉应力负值为压应力 算:小
26、偏心受压时即 E > E b大偏心受压时即 E<Eb式中E组合砖砌体构件截面的相对受压区高度;fy 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组合砖砌体构件受压区相对高度的界限值E b对于HPB235级钢筋应取 0.55对于HRB335 级钢筋应取 O.425;8.2.6 组合砖砌体构件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面层混凝土强度等级宜采用 C20 面层水泥砂浆强度等级不宜低于 M10 砌筑砂浆的强 度等级不宜低于 M7.5;2 竖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表 8.2.6 中的规定,竖向受力钢筋距砖砌体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5mm;3砂浆面层的厚度,可采用3045mm。当面层厚度大于 45mm时,
27、其面层宜采用混凝土;4 竖向受力钢筋宜采用 HPB235 级钢筋, 对于混凝土面层亦可采用 HRB335 级钢筋, 受 压钢筋一侧的配筋率对砂浆面层不宜小于 0.1%。对混凝土面层不宜小于 0.2%,受拉钢筋的 配筋率不应小于 0.1%,竖向受力钢筋的直径不应小于8mm,钢筋的净间距不应小于 30mm ;5箍筋的直径,不宜小于 4mm及0.2倍的受压钢筋直径,并不宜大于6mm。箍筋的间距,不应大于20倍受压钢筋的直径及 500mm。并不应小于120mm ;6 当组合砖砌体构件一侧的竖向受力钢筋多于 4 根,时应设置附加箍筋或拉结钢筋;7 对于截面长短边相差较大的构件如墙体等应采用穿通墙体的拉结
28、钢筋作为箍筋同时设置水平分布钢筋水平分布钢筋的竖向间距及拉结钢筋的水平间距均不应大于500mm(图8.2.6)8 组合砖砌体构件的顶部及底部, 以及牛腿部位, 必须设置钢筋混凝土垫。 块竖向受力 钢筋伸入垫块的长度,必须满足锚固要求。II 砖砌体和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组合墙;8.2.7 砖砌体和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组成的组合砖墙(图 8.2.7) 的轴心受压承载力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 con组合砖墙的稳定系数可按表823采用;n虽度系数当l/bc小于4时取l/bc等于4;l 沿墙长方向构造柱的间距;bc 沿墙长方向构造柱的宽度;An 砖砌体的净截面面积;Ac 构造柱的截面面积;8.2.8 组合砖墙
29、的材料和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砂浆的虽度等级不应低于 M5 构造柱的混凝土虽度等级不宜低于C20;2 柱内竖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表8.2.6 的规定3构造柱的截面尺寸不宜小于240mmK 240mm ,其厚度不应小于墙厚边,柱角、柱的截面宽度宜适当加大。柱内竖向受力钢筋对于中柱。不宜少于4$ 12。对于边柱角柱不宜少于4 $ 14构造柱的竖向受力钢筋的直径也不宜大于16mm,其箍筋一般部位宜采用$6间距200mm,楼层上下500mm范围内宜采用 $6间距100mm,构造柱的竖向受力钢筋应在基础 梁和楼层圈梁中锚固并应符合受拉钢筋的锚固要求;4 组合砖墙砌体结构房屋, 应在纵横
30、墙交接处、 墙端部和较大洞口的洞边设置构造柱其 间距不宜大于 4m 各层洞口宜设置在相应位置并宜上下对齐;5 组合砖墙砌体结构房屋应在基础顶面有组合墙的楼层处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圈梁,的截面高度不宜小于 240mm ;纵向钢筋不宜小于 4$ 12纵向钢筋应伸入构造柱内并应符 合受拉钢筋的锚固要求圈梁的箍筋宜采用 $6间距 200mm;6 砖砌体与构造柱的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并应沿墙高每隔 500mm 设 2$6拉结钢筋, 且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 600mm ;7 组合砖墙的施工程序应为先砌墙后浇混凝土构造柱。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公布以来已经快三年。这几年,这类工程发展,规程起了很大
31、推动作用,但也陆续听到一些令人不安的情况。今冬雨水较大,降雪较多,有 些地方雪特别大,结构压坏恐怕很难避免,但有的地方雪不大房子也有垮的,漏水的更多。 最近某厂屋顶漏水解决不了,找到钢结构委员会来了,不是雨水,是冷凝水, 以前还没有碰到过。另外,也看到一些工程,有的框架梁太细,令人担心,遇到大雪很可能出问题。有的 骨架立起来摇摇幌幌,没有支撑,说装上墙板就好了,好象有了墙板就可以不要支撑。现在排架多起来。用钢筋砼柱、轻钢梁,造价较低,但有的严重不合规定。现在是市场驱动,有 些企业搞承包能省就省, 尽量压低造价, 管它是否符合规定。 有的连规定也不清楚。利用开 年会的机会,结合了解到的一些情况,
32、就门式刚架房屋设计施工中的问题,作一个发言,抛砖引玉,希望和与会代表交流,取得一致看法。2设计方面1)屋面活荷载取值框架荷载取 0.3kN/m2 已经沿用多年,不打算修改。但屋面结构,包括屋面板和檩条, 其活荷载要提高到 0.5kN/m2 。钢结构设计规范征求意见稿规定不上人屋面的活荷载为 0.5kN/m2 ,但构件的荷载面积大于 60m2 的可乘折减系数 0.6。门式刚架一般符合此条件, 所以可用 0.3kN/m2 ,与钢结构设计规范保持一致。国外这类,要考虑 的附加 荷载, 而我们无此规定, 遇到超载情况, 就要出安全问题。 现在有的框架梁太细, 檩条太小, 明显有克扣荷载情况,今后应特别
33、注意,决不允许在有限的活荷载中 “挖潜 ”。2)屋脊垂度要控制框架斜梁的竖向挠度限值一般情况规定为1/180,除验算坡面斜梁挠度外,是否要验算跨中下垂度?过去不明确, 它可能讲课时说过不包括屋脊点垂度。 现在了解到, 美国是计算 的。他们作框架分析,一般是将构件分段,用等截面程序计算,每段都要计算水平和竖向位 移,不能大于允许值,等于要验算跨中垂度。 跨中垂度反映屋面竖向刚度, 刚度太小竖向变 形就大。要的度本来就小,脊点下垂后引起屋面漏水,是漏水的原因之一。 有的工程由于屋 面竖向刚度过小,第一榀刚架与山墙间的屋面出现斜坡,使屋面变形。现在打算做个规定, 刚架侧移后,当山尖下垂对坡度影响较大
34、时(例如使坡度小于1/20 ),要验算山尖垂度,以便对屋面刚度进行控制。3)钢柱换砼柱少数单位设计的门式刚架, 采用钢筋混凝土柱和轻钢斜梁组成, 斜梁用竖放式端板与砼 柱中的预埋螺栓相连,形成刚接,目的是想节省钢材和降低造价。 在厂房中,的确是有用砼 柱和钢桁架组成的框架, 但此时梁柱只能铰接,不能刚接。多高层建筑中, 钢梁与墙的连接 也是如此。 因为混凝土是一种脆性材料, 虽然构件可以通过配筋承受弯矩和剪力, 但在连接 部位,它的抗拉、抗冲切的性能很并,在外力作用下很容易松动和破坏。还有的单位,在门 式刚架设计好之后, 又根据业主要求将钢柱换成砼柱,而梁截面不变。 应当指出, 砼柱加钢 梁作
35、成排架是可以的,但将刚架的钢柱换成砼柱,而钢梁不变,是不行的。由于连接不同, 构件内力也不同,要的工程斜梁很细,可能与此有关。建筑结构是一门科学,如果不按科学 办事,是要吃苦头的。今后国家要执行建筑法,实行强制性条款,违反其中一项,出了工程 事故,是要受罚的。4)檩条计算不安全檩条计算问题较大。 檩要是冷弯薄壁构件, 受压板件或压弯板件的宽厚比大, 在受力时 要屈曲,强度计算应采用有效宽度,对原有截面要减弱,不能象热轧型钢那样全截面有效。 有效宽度理论是在冷弯薄壁型钢构件技术规程 中讲的,有的设计人员恐怕还不了解,甚 至有些设计软件也未考虑。但是,设计光靠软件不行,还要能判断。软件未考虑的,自
36、己要 考虑, 否则就不需要高级工程师了。 再有,设计人员往往忽略强度计算要用净断面,忽略钉 孔减弱。这种减弱,一般达到 6-15% ,对小截面窄翼缘的梁影响较大。刚架整体分析采用的 是全截面,如果强度计算不用净截面,实际应力将高于计算值。 规程 3.1.7 条规定: “结 构构件的受拉强度应按净截面计算, 受压强度应按有效截面计算, 稳定性应按有效截面计算, 变形和各种稳定系数均可按毛截面计算 ”。曾有人问,这条规定是什么意思?如果有人再提 这样的问题, 我想问他, 钢结构学过没有?因为这是钢结构的基本概念问题。 如果这样的问 题都签不出, 说明他还不具备钢结构的设计资格的。 有的单位看到国外
37、资料中檩条很薄, 也 想用薄的。国外檩条普遍采用高强度低合金钢,但我国低合金钢 Q345 的冲压性能不行,只 有用 Q235 的。人家是按有效截面计算承载力的。如果用 Q235 的,又想用得薄,计算时还 不考虑有效截面,荷载稍大时檩条就要垮。3施工方面1)柱子拔出有的刚架在大风时柱子被拔起, 这是实际中常出现的事故。 主要原因不是刚架计算失误, 而且设计柱间支撑时, 未考虑支撑传给柱脚的拉力。 尤其是房屋纵向尺度较小时, 只设置少 量柱间支撑来抵抗纵向风荷载, 支撑传给柱脚的拉力很大, 而柱脚又没有采取可靠的抗拔措 施,很可能将柱子拔起。 ,因此,在风荷载较大的地区刚架柱受拉时,在柱脚应考虑抗拔构 造,例如锚栓端部设锚板等。施工放线现场操作有多种放线方法; 一般分有龙门板定位尺量放线和仪器测量放 线,前者根据图纸已知的控制点或现场确定的控制点, 在要放线的建筑物基础外 四周一定距离打桩、 架设龙门板, 在龙门板上用施工线拉一个大至的直角线, 尽 量把线拉紧,然后用勾股定理采用钢尺合尺,尺寸要大一点,一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浙江省杭州市景成实验校2024-2025学年初三考前抢分(三)语文试题含解析
- 招远市2025年四下数学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汽车配件购销合同范本
- 庐江县重点名校2025届初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英语试题含答案
- 江苏省苏州市葛江中学2025届初三下学期联合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
- 宁波市重点中学2024-2025学年初三3月教学质量检查化学试题含解析
- 盐城市亭湖区2025届初三5月阶段性检测试题语文试题含解析
- 云南省丽江市重点名校2024-2025学年初三7月四校联考化学试题含解析
- 烘焙食品加工合作协议
- 货物供应合同附加协议范本
- 基于纳米材料的热扩散研究
- 国家职业技术技能标准 6-28-02-01 燃气储运工 人社厅发202188号
- 高血压临床路径
- 中国普通食物营养成分表一览
- 校园天眼平台建设方案
- 防腐涂料产品营销计划书
- 前程无忧国企笔试题
- 新版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新教材)
- 铝锭销售居间合同范本
- “湘”谈“四史”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湘潭大学
- 《城市轨道交通》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