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对浮选指标的影响的论文_第1页
水质对浮选指标的影响的论文_第2页
水质对浮选指标的影响的论文_第3页
水质对浮选指标的影响的论文_第4页
水质对浮选指标的影响的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水质对浮选指标的影响试验报告一、试验目的:现阶段在浮选过程中补加清水(河滩清水)时,用量大会引起粗选泡沫发虚发粘,直接影响了浮选技术指标,通过本次试验探索生产中所涉及的几种水质对浮选指标的影响,以及调节清水PH值后对浮选指标的影响,以便从中寻找出适宜的解决方案。2、 试验时间: 2011年11月18日2011年12月20日。三、试验要求:本次试验为浮选水质单因素粗选实验。试验矿样为11#皮带样,磨矿细度64.8%;药剂制度:2号油150克/吨,煤油200克/吨;浮选浓度27%;浮选搅拌时间3分钟,充气1分钟,刮泡5分钟。四、试验过程:、取样 1、本次试验所用水为2011年11月18日8点班所取

2、的四种水质: 、车间回水 取水地点:磨浮车间原矿泵池处;来源:三公司杨树洼尾矿库;PH值910。 、河滩清水 取水地点:0#泵水池;来源:赤土店北沟,包括部分自然水、生活污水以及一部分沿途选厂排泄水;PH值6。 、溢洪洞清水 取水地点:砂水车间炮弹泵处;来源:杨树洼尾矿库渗滤水和一部分自然水;PH值7。 、清水池清水 取水地点:制备车间清水管;来源:0#泵水池,即河滩清水;PH值9(取水样时磨浮车间内清水管与回水管连通,由于回水池位置高于清水池,形成较大的压差,造成回水进入清水管道内,引起清水PH值升高)。 2、试验矿样为18日8点班11#皮带样截取样。 、碎矿与磨矿 将矿样破碎后,用20目筛

3、子检查筛分,筛上物继续返回破碎,直至全部破碎至20目以下,然后混匀、烘干;每份磨矿样品取332g,置于240×90锥形球磨机内磨矿(磨矿浓度70%),细度达到64.8%。 、浮选 本次浮选试验分为四个阶段。1、第一阶段:对比四种水质(车间回水、河滩清水、溢洪洞清水、清水池清水)对选别指标的影响,每种水质浮选试验平行做三次,结果见表一。 实验步骤:将磨好后的一份(332 g)样品,置入XFD1L单槽浮选机,加水至1L刻度(浮选浓度27%),加入煤油0.0664g(单耗为200g/t原矿)、2#油0.0498g(单耗为150g/t原矿),搅拌3min,充气1min,刮泡5min,刮泡过程

4、中适当添加补加水(均为200ml)。浮选所得的泡沫、尾矿烘干、称重、制样,化验后计算指标。2、 第二阶段: 为了对比相同PH值条件下的选别效果,将河滩清水和溢洪洞清水PH值分别调至8、9、10三种,然后进行浮选试验,观察不同PH值水质对选别指标的影响,每种水质浮选试验平行做两次。试验步骤同;结果见表二、表三。3、 第三阶段: 针对第二阶段试验过程中河滩清水调高PH值后会产生一种白色絮凝状沉淀现象,在实验室中将河滩清水加入氢氧化钠,既调高水质PH值,又产生出白色絮凝状沉淀,然后对产生白色沉淀的水质进行浓缩(抽去上层澄清水),并利用抽取的澄清水质和浓缩后含有沉淀物的水质进行磨矿,并进行对比浮选试验

5、,以观察沉淀物是否引起浮选过程泡沫发粘。调配出两种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水溶液(即0.47浓度和0.38浓度),进行四组水质试验(即0.47浓度的澄清水和沉淀水、0.38浓度的澄清水和沉淀水)。试验步骤同;结果见表七。4、 第四阶段:将河滩清水与车间回水按不同比例混合,进行磨矿浮选试验,观察对选别指标的影响。清水与回水分别按1:1、1:2、1:3、1:4、1:5五种比例混合,每种混合水质浮选试验平行做两次。试验步骤同;结果见表八。五、数据统计:表一:四种不同水质选别指标对比项目PH值原矿品位 %泡沫品位 %尾矿品位 %理论收率 %实际收率 %总原矿实际原矿名称编号水矿浆部分平均部分平均部分平均车间

6、回水1910890.1330.139 0.137 1.105 0.033 77.50 82.25 78.66 82.71 20.123 1.024 0.023 84.61 83.14 30.148 1.582 0.022 84.64 86.33 河滩清水1660.143 0.139 1.436 0.036 74.81 80.90 76.72 81.89 20.130 2.166 0.022 84.32 83.96 30.145 2.214 0.023 83.57 85.00 溢洪洞清水17670.131 0.132 1.417 0.032 77.69 82.97 77.32 82.77 20.

7、130 2.251 0.020 85.72 85.39 30.134 1.416 0.021 85.48 85.59 磨沟高压水池清水1980.108 0.123 0.912 0.023 84.85 86.47 80.66 84.76 20.146 1.319 0.020 86.27 87.66 30.114 0.877 0.018 88.28 85.95 注:总原矿品位为皮带样破碎混匀后化验品位 实际原矿品位=(泡沫品位*泡沫重量+尾矿品位*尾矿重量)/(泡沫重量+尾矿重量)*100% 表二:同种水质不同PH值选别指标对比浮选试验PH值原矿品位 %泡沫品位 %尾矿品位 %理论收率 %实际收率

8、 %总原矿实际原矿名称编号水矿浆部分平均部分平均部分平均河滩清水1870.1330.131 0.126 1.750 0.023 83.81 84.95 83.52 84.08 20.121 1.520 0.020 86.10 84.64 19780.129 0.126 1.780 0.023 83.79 84.53 83.27 83.60 20.123 1.690 0.021 85.27 83.93 110890.130 0.118 1.810 0.021 85.20 86.36 84.80 84.49 20.107 1.490 0.018 87.52 84.17 溢洪洞清水1870.130

9、0.122 1.800 0.019 86.63 87.97 86.30 86.82 20.113 2.310 0.015 89.30 87.34 19780.128 0.131 2.360 0.018 87.13 86.81 86.58 86.58 20.134 2.130 0.019 86.49 86.57 110890.124 0.115 1.470 0.019 86.84 88.22 85.74 86.31 20.107 1.510 0.015 89.61 86.88 表三:相同PH值不同水质选别指标对比PH值浮选试验原矿品位 %泡沫品位 %尾矿品位 %理论收率 %实际收率 %总原矿实际

10、原矿水矿浆名称编号部分平均部分平均部分平均87河滩清水10.1330.131 0.126 1.750 0.023 83.81 84.95 83.52 84.08 20.121 1.520 0.020 86.10 84.64 溢洪洞清水10.130 0.122 1.800 0.019 86.63 87.97 86.30 86.82 20.113 2.310 0.015 89.30 87.34 978河滩清水10.129 0.126 1.780 0.023 83.79 84.53 83.27 83.60 20.123 1.690 0.021 85.27 83.93 溢洪洞清水10.128 0.13

11、1 2.360 0.018 87.13 86.81 86.58 86.58 20.134 2.130 0.019 86.49 86.57 1089河滩清水10.130 0.118 1.810 0.021 85.20 86.36 84.80 84.49 20.107 1.490 0.018 87.52 84.17 溢洪洞清水10.124 0.115 1.470 0.019 86.84 88.22 85.74 86.31 20.107 1.510 0.015 89.61 86.88 表四:车间回水、河滩清水和溢洪洞清水选别指标对比项目PH 值指标内容678910理论收率 %河滩清水80.984.9

12、584.5386.36溢洪洞清水82.9787.9786.8188.22车间回水82.25实际收率 %河滩清水81.8984.0883.684.49溢洪洞清水82.7786.8286.5886.31车间回水82.71表五:水质中钙离子浓度化验结果 内容河滩清水溢洪洞清水高压水池清水车间回水项目PH值679910钙离子浓度 mg/l3799.0 642.421.418.7表六:白色沉淀物化验结果名称Ca(OH)2CaCO3Mg(OH)2MgCO3Pb(OH)2不明物合计 %含量 %41.0958.180.00210.00320.00020.72100.00 表七:澄清水质与沉淀水质选别指标对比

13、内容 名称 编号泡沫产率%原矿品位 %泡沫品位 %尾矿品位 %回收率 %PH值总原矿实际原矿理论实际水浆0.47浓度澄清水12.9 0.1330.116 3.32 0.014 86.93 84.91 108.523.49 0.022 沉淀水14.9 0.129 2.39 0.014 87.15 86.67 10.5922.19 0.022 0.38浓度澄清水12.4 0.121 3.99 0.025 83.54 81.88 9824.19 0.020 沉淀水13.9 0.120 2.49 0.020 84.54 82.83 9.5822.63 0.023 表八:清水与回水不同比例混合水质选别指

14、标对比内容编号PH值原矿品位 %泡沫品位 %尾矿品位 %理论回收率 %实际回收率 %名称比例水浆总原实际原矿部分平均部分平均清水:回水 1:11870.133 0.117 1.112 0.022 85.14 85.39 82.91 82.92 20.114 1.262 0.021 85.64 82.93 1:2189780.125 1.145 0.022 85.09 84.71 84.00 83.44 20.123 1.198 0.023 84.33 82.87 1:3197.580.120 1.264 0.022 84.94 85.71 83.17 83.58 20.114 1.134 0.

15、020 86.49 83.98 1:41980.127 1.271 0.021 85.63 84.96 84.80 83.90 20.124 1.215 0.023 84.30 82.99 1:5191088.50.113 1.176 0.024 83.66 84.42 80.35 81.05 20.110 1.086 0.022 85.18 81.74 六、数据分析:1、第一阶段从表一可以看出,在第一阶段浮选试验中,四种不同水质的选别指标,清水池清水最好(不论是理论收率还是实际收率),其次是溢洪洞清水,再次是车间回水,河滩清水的浮选指标较差。在取水样过程中,发现河滩清水与清水池清水来源相同,

16、但两者PH值差别明显,经了解,取水样时车间内清水管与回水管连通,造成回水进入清水管道内,引起清水PH值升高,所取清水池清水当中含有车间回水,但从统计结果中看出,清水池清水的选别指标比车间回水和河滩清水都高。这次试验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选钼过程中,水质及PH值对选别指标有一定影响,这为第二阶段浮选试验提供了基础。2、 第二阶段 从表二和表四看出,将河滩清水和溢洪洞清水的PH值分别调至8、9、10后,浮选指标较未调PH值以前有明显提高,河滩清水理论收率提高4%左右,实际收率提高2%左右;溢洪洞清水理论收率提高5%左右,实际收率提高3%左右。从表三和表四看出,在PH值相同情况下,溢洪洞清水选别指标

17、要优于河滩清水,理论收率和实际收率均高2%左右;而河滩清水和溢洪洞清水都比车间回水的选别指标高,这也反映出不仅PH值影响浮选指标,水质也会造成影响,在相同PH值下清水浮选指标要好于车间回水。尤其是将清水PH值调至10左右,浮选矿浆PH值为89时,选别指标最优。 3、第三阶段需要说明的是,这一阶段试验的目的是为了观察对比两种水质(澄清水质和沉淀水质)在浮选过程中是否会造成泡沫发粘,试验过程是在三公司试验室进行,而另外三个阶段的试验均是在马圈试验室进行,由于两者试验室设备的差异(如球磨机型号不同会造成磨矿细度的差异、浮选机型号的不同及充气量的差异等等)会对选别指标有一定影响,因此,这次试验结果与其

18、他三个阶段的试验结果纵向对比有一定局限性。在试验过程中发现一个现象,即利用澄清水质浮选过程中,其泡沫层薄、易碎,而利用沉淀水质浮选过程中,泡沫层明显厚,刮出的泡沫有兼并现象,不易破裂。从表六可以看出,沉淀水质的泡沫产率相比澄清水质的泡沫产率明显高(分别高2%和1.5%),沉淀水质的指标好但泡沫品位低,澄清水质的指标低而泡沫品位高,经分析,这可能与泡沫发粘造成产率大有一定关系。 4、第四阶段 从表七看出,几种水质试验的理论收率比较接近,实际收率变化趋势也不明显,仅有一个缓慢趋势,即两头低,中间高,仅1:3比例混合水质的选别指标相对较好。 5、综合分析基于此次试验结果,在清水PH较低情况下,选别指

19、标与车间回水比较接近,当调高清水PH值后,其选别指标会明显高于车间回水;河滩清水在碱性条件下生成的白色絮凝状沉淀在浮选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造成泡沫发粘。但是,试验室结果具有一定局限性,与现场生产会有差距,水质及PH值对浮选指标的影响以及清水用量大引起泡沫发粘的原因,还需要结合现场生产实际,在试验室进行持续不断的验证。七、试验现象观察:此次试验一是为了对比哪种水质更适宜钼浮选;二是针对粗选过程中清水会引起泡沫发虚发粘现象进行观察,以期探索出比较适宜的解决方案。在第一阶段试验中,车间回水试验和清水池清水试验充气过程会出现溢槽现象(泡沫发粘),而河滩和溢洪洞清水试验充气过程未出现溢槽,且刮泡时,

20、泡沫稍微有点脆。尤其是在清水池清水试验刮泡过程中,泡沫附着钼金属较明显;第二阶段,在将河滩清水和溢洪洞清水PH值调高后,水质中都会不同程度的生成一种白色絮凝状沉淀,在浮选充气过程中,也都不同程度出现溢槽现象,但都没有第一阶段回水试验溢槽现象明显,在刮泡过程中,泡沫附着钼金属现象明显,从这方面表明,在较高PH值的清水中,更有利于钼金属的捕收;第三阶段,利用白色沉淀水质进行浮选时,充气过程中出现明显的溢槽现象,且泡沫韧性大,刮出的泡沫有兼并且不易破裂;第四阶段,按1:1比例混合的水质也出现了较明显的白色絮凝状沉淀物,在充气浮选过程中有较明显的溢槽现象,且刮出的泡有兼并,随着回水比例的增大,浮选过程中充气溢槽现象逐渐变小,且1:3、1:4和1:5后三种比例混合水质浮选试验刮出的泡沫不存在兼并现象。仅从试验现象观察,在第三阶段白色沉淀水质选别过程中出现了明显的泡沫发粘,而其他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