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_第1页
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_第2页
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_第3页
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_第4页
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第一课:身边的材料1、 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用材料制成的。2、 石油、木头、棉花、沙子都是天然材料。3、 像玻璃这种由天然材料加工成的材料叫人造材料。4、 日常生活中所用的材料可分为两种,一种为天然材料,另一种叫人造材料。5、 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有材料制成的,你知道哪些材料?答:我们身边常见的天然材料有:粘土、沙、石、木头、棉花;人造材料有:玻璃、陶瓷、橡胶、塑料、纸等。6、 玻璃使用什么加工的?答:玻璃是由含石英的沙子、石灰石、纯碱等混合后,在高温炉内融化,经过工人师傅成型,冷却后制成的。7、 物品按材料的不同可以分为哪几类?答:金属制品:铝钥匙、弹簧、暖气片、铁锅、小刀

2、;木制品:木凳、桌子;纸制品:课本、报纸;棉制品:棉衬衣、棉被、棉袜;橡胶制品:自行车内胎、橡皮筋、橡皮。第二课:塑料1、 塑料是一种用途广泛的人造材料。塑料还可以代替钢铁做建筑材料。2、 塑料杯遇到热水会变软。塑料的优点有:轻便、防水、透明、耐磨等。缺点:埋入土里不容易降解。3、 用塑料代替木头有什么有点,又什么不足?答:塑料具有防水、轻便、透明、耐磨等性质,用塑料代替木头可以节约木材,减少森林破坏,但塑料不易降解,容易造成污染。4、 一只手带塑料手套,一只手带棉布手套,两只手的感觉一样吗?答:不一样,因为塑料手套的透气性差,防水性好,而棉布手套的透气性好,防水性差。5、 你都知道哪些新材料

3、?答:防弹玻璃、记忆金属、人工钻石、变色眼镜6、 什么是白色污染?答:人们随意抛弃在自然界中的废弃的废旧塑料包装制品,飘挂在树上、散落在路边、草坪、街头、水面、农田及住地周围等处的这种随处可见的污染环境现象,成为“白色污染。”7、 减少白色污染的建议答:尽量不使用塑料袋;回收塑料物品;制作塑料制品时添加一些添加剂,使其容易分解;用菜篮子代替塑料袋。第三课:倾听声音1、 在我们的生活中,风声、雨声、读书声,处处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声音。2、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3、 关于声音,你想知道些什么?答:(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2)声音为什么有高有低?(3)怎样让发声物体停止发声?4、 物体发声时有什

4、么现象?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答:物体发声时会产生振动,共同之处是,物体发声时都会产生振动。5、 物体停止发生时有什么共同的现象?这说明了什么?答:物体停止发生时的共同现象是震动停止。这进一步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第四课:物体传声1、 声音能在液体、固体、气体中传播、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最快。2、 我们在地球上能听到声音,是因为声音可以通过空气传到我们耳朵里。3、 把耳朵贴在铁轨上,就可以断定是否有火车要来,这说明火车的声音是通过铁轨传送过来的。4、 用铅笔敲击进水管的一头,在另一头听到的金属管震动的声音是通过金属管传送过来的。5、 上课了,同学们能在四面八方听到铃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

5、中传播。6、 为什么宇航员在月球上必须借助无线电话?答: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宇航员在月球上无法听到对方发出的声音,所以要借助无线电通话。7、 当你走到小河边或池塘时,水面的小鱼便会立即游开,这是怎么回事?答:因为声音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脚步声通过大地传给小鱼,小鱼听到脚步声便游开了。8、 为什么我们在地球上可以听到声音?声音可以通过什么传到我们的耳朵里?答:因为地球上有各种物体,如空气(气体)、水(液体)、木头(固体)等,都能传播声音,声音可以通过这些物体传到我们耳朵里。第五课:自制小乐器1、 声音的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强弱有关;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2、 物体振动的越

6、快发出的声调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音调越低。3、 用小棒敲击装有不同量水的杯子时,会听到高低不同的声音。4、 声音的产生于哪些因素有关?答:声音的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强弱有关;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还与材料有关。5、 敲击不同材料的鼓面发出的声音一样吗?哪种材料更适合做过面?为什么?答:不一样,牛皮纸更适合做鼓面,牛皮纸有韧性。第六课:声音与生活1、 声音与我们的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他给我们传来很多信息,帮助我们认识周围的世界。2、 有些声音使我们心情愉快,有些声音令我们烦躁。3、 噪声是现代社会的一大公害,人们在减少噪声危害方面想了许多办法。4、 声音有什么用处?答:能给我们

7、传来很多信息,帮助我们认识周围的世界。5、 噪声对人体有什么危害?答:噪声使人烦躁不安,人长时间受到喧闹声的刺激,容易患上失眠症或不能集中精力思考,巨大的噪声可以损伤人的听力,致人耳聋。6、 人们是怎样减少噪声危害的?答:如人们设立禁止鸣喇叭的标志,在耳机里装上厚厚的垫子,在马路两旁大量植树造林,利用树木来降低噪声的强度,给汽车、摩托车装上消声器等办法来减少噪声的危害。7、 耳机里为什么有厚厚的垫子?答:厚厚的垫子可以降低声音对耳朵的危害,又可以防止外界噪音的干扰。8、 为什么说树木可以降低噪声的强度?答:因为浓密的树叶有很强的吸音能力。科学实验证明:10米宽的树带能使噪声减弱30%,20米宽

8、的树带可以使噪声减弱40%.9、 什么是噪声?答:令我们烦躁的声音是噪声。第七课:光的传播1、 我们的生活不能没有光。有了光,我们才能看到五彩缤纷的世界。2、 太阳、闪电、萤火虫等为天然光源;电灯、手电筒、电视机等为天然光源。3、 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发出的光是沿着直线向四面八方传播的。4、 太阳光是沿着直线向四面八方传播的。5、 门窗或密林的缝隙透出来的阳光是直的。6、 用纸卷一个细直筒,通过这个直筒看灯光,然后,把这个直筒弄弯,再看灯光,两次都能看见灯光吗?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答:第一次能看见灯光,第二次不能看见灯光,这个实验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第八课:透明与不透

9、明1、 光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会形成影子。2、 用光的透过程度来划分物体,可以分为:不透明物体、半透明物体、透明物体三种。3、 台灯的灯罩通常是用不透明材料或半透明材料制成的。4、 能让绝大部分光通过的物体是透明物体,有:玻璃、水、空气5、 只能让部分光通过的物体是半透明物体,有:纱巾、太阳镜、塑料6、 几乎不能让光通过的物体是不透明物体,有:木头、石头、铁。7、 用手电筒照射一个圆形纸片时,会发现一个圆形的影子。8、 将蜡烛前后、左右、上下移动时,小兔子的影子有没有变化?答:将蜡烛照射用泥制成的小兔时,会出现小兔的影子,前后移动一下小兔会发现影子会变大变小,左右移动一下小兔会发现影

10、子会向右向左移动,上下移动一下小兔会发现影子变长变短。9、 影子是怎样形成的?影子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答:影子是光线照射到不透明的物体上时,在物体背面形成的,影子的大小与光源与物体的距离及物体与光屏的距离有关。10、 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物体会怎么样?答:遇到透明的物体能让绝大部分光通过,遇到半透明的物体能让部分光通过,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几乎不让光通过。11、 毛玻璃片也能让光线通过,我们可以说毛玻璃是透明的。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答:这种说法不对,因为毛玻璃虽能让光线通过,但只是一部分光线通过,只能说毛玻璃是半透明的物体。第九课:镜子1、 当光照射到物体上时,有一部分光线被物体的表面反射会去,这就

11、是光的反射 。镜子是反射光能力很强的物体。2、 不要用镜子把光反射到同学的眼睛上去。3、 镜子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4、 用两面平面镜可以制作一家潜望镜。5、 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镜子会发生什么现象?答:光遇到镜子时会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发生反射现象。6、 利用镜子反光的性质能做哪些事?答:医生可以用目镜来给病人检测,制成潜望镜进行水下观察,科学家利用镜子反射光需要时间计算距离等。7、物体反射光的能力与什么有关?答:物体反射光的能力与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制造物体的材料也有关系。第十课:七色光1、 阳光是由七种颜色组成的,阳光是七色光。七种色光的排列顺序红、橙、黄、绿、蓝、靛、紫。2、 如果把

12、七种颜色的光混合在一起,会有白光出现。红与绿出现黄光,红与蓝出现品红色光,蓝与绿出现深蓝色光。3、 瀑布前和喷水池上空有很多弥漫的小水滴,被阳光一照就会形成彩虹。4、 彩虹是下雨时(或雨后)空中悬浮着很多小水滴,它们会像三棱镜一样,将阳光分散成七种色光而形成的。5、 拿一个三棱镜,让阳光照在镜面上,慢慢转动它,会看到什么现象?答:会看到七色光带,这是由于三棱镜分解了太阳光,太阳光是有七色光组成的。6、 在哪里可以看到彩虹?答:在雨后天晴的天空和瀑布的上空可以看到彩虹。7、 三色光的混合实验,需要哪些材料?把三种颜色的光混合在一起,会出现什么现象?如果把七种颜色的光混合在一起,会出现什么现象?答

13、:需要的材料:3支手电筒、橡皮筋、红、绿、蓝玻璃纸,白纸。把三种颜色混合在一起会出现(灰)白色光,把七种颜色的光混合在一起会出现白光。8、 在喷雾器的瓶子里装入水,背着阳光喷射,你能看到什么现象?停止喷水后,还能看到同样的现象吗?答:会看到空中悬浮着很多小水滴,被阳光一照能出现彩虹,停止喷水,不能看到同样的现象。9、 在强光下工作学习有哪些危害?怎样预防和保护?答:在强光下学习工作对人有很大的危害,使人感到精神压抑烦躁不安,视力下降,形成近视眼等;我们应避免在强光下学习工作,在强光下时可议戴太阳镜、打遮阳伞,在窗户上安装深色的反光玻璃等。第十一课:电在我家中1、 电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家

14、里的电器使用的电是由供电站供给的。2、 生活中的电器,需要接通电源才能工作。3、 电是怎样来到我们家中的?答:电是发电厂发电后,经过高压输电、变电站改变电压、长途输送,最后才会成为我们家中的电源。4、 关于电,我们还想提出哪些问题?答:(1)家里的电是从哪里来的?(2)是谁发明了发电机?(3)为什么发电机能发电?(4)点有什么用处?5、 节约用电的方法?答:随手关闭电源;少量衣物尽量用手洗;节约用水,以免浪费电能;使用小功率电器;使用节能电器。第十二课:让灯亮起来1、 我们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灯,灯可以照明,还可以使夜晚变得绚丽多彩。开关是控制电路通断的部件。2、 世界上第一个电池是二百多年前,

15、意大利科学家亚历山德罗·伏打发明的。3、 废旧电池会污染环境,不能随便丢弃。4、 在组成简单电路中,各元件的作用分别是什么?答:电池可以给电路持续供电,导线可以将电路接通,开关可以控制电路,灯泡可以发光,以消耗电池中的能量。5、 既然用导线接通电源和用电器后,用电器就可以工作了,那么开关就没有必要再接了,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答:不对。因为不接开关,直接用导线接通用电器,虽然可以工作,但每次连接时都容易出危险。为了用电安全,开关接入是必不可少的。6、 我们还知道哪些开关?答:铡刀开关、按钮开关、拉盒开关、扭动开关、声控开关、光控开关、温控开关等。第十三课:导体和绝缘体1、 容易使电使

16、电通过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使电通过的物体叫绝缘体。2、 人体、大地和不纯净的水都是可以导电的。3、 导电材料又称为导体,大多数金属是导体,大多数非金属是绝缘体。4、 螺丝刀、插座、插头、导线和灯座这些物品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为什么要用这种材料?答:这些物品是由金属材料和塑料制成的。因为金属是导体,可以导电;塑料是绝缘体,防止导电。5、 安全用电方法?答:1、不要用东西接触交流电插孔,2、不要用力拉拽电线,防止拉断,发生漏电现象。3、在检查电器时仅仅关闭电器开关还不够,检查必须在断开电源的情况下进行。4、不要用是抹布擦电器。第十四课:磁铁的力量1、 磁铁让我们知道了一种神奇的力磁力。磁铁的两端磁

17、力特别强,我们称为磁极。不论什么形状的磁铁,都有两个磁极。2、 北在英文中是North,南是South。因此,我们把磁铁指向北的一端叫N极,指向南的一端叫S极。3、 磁铁能吸铁,磁铁还有指南北的性质。4、 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是用铁做的。5、 磁铁的什么部位吸引力最强?答:磁铁的两端吸引力最强。6、 曲别针为什么能在空中跳舞?答:这是因为曲别针受到了磁铁的吸引,所以能在空中跳舞。7、 磁铁能吸引那些物体?答:磁铁能吸引钉子、大头针、曲别针等铁制品。8、 通过吸铁钉的实验,我们发现了什么规律?答:通过实验发现,磁铁离被吸物体越近,吸引力越强。9、 磁铁指南北的实验。答:(1)悬吊条形磁铁,当它最终停

18、下来时,会出现N极指向北,S极指向南;(2)还可以用漂浮法看到同样的现象,把磁铁放到塑料板或木板上,然后把塑料板或木板放在水面上,静止后,磁铁就会出现N极指北,S极指南的现象。第十五课:制作小磁针1、 我们可以用缝衣针、曲别针以及具有较强磁力的磁铁来自制小磁针。2、 每个磁铁都有两极,同性磁极相互排斥,异性磁极相互吸引。3、 把两个磁铁的两极相互靠近,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说明什么?答:会看到两个磁铁互相排斥或吸引,实验说明相同的磁极相互排斥,不同的磁极相互吸引。4、 怎样自制小磁针?需要哪些材料?制作时应注意什么?答:需要的材料有:缝衣针、具有较强磁力的磁铁、曲别针;制作方法:把缝衣针放在桌面

19、上,用手按住,用磁力较强的磁铁慢慢从缝衣针的一端滑向另一端,至少划20次,小磁针就制成了。应注意:制作时小心别扎伤手。5、 能用几种方法找出小磁针的N极和S极?答:可以用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性质来检验,如小磁针的一端与磁铁的S极相吸便是N极,相斥便是S极;还可以用磁铁能指南北的性质来检验,把小磁针用线悬吊起来,静止后指向北的是N极,指向南的是S极。6、 磁铁能指南北的原因?答: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它也有两个磁极。这两个磁极的位置大致在地球的南极和北极。地球的北极是S极,地球的南极是N极。这就是在地球上的磁铁能指南北的原因。第十六课:磁铁的应用1、 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两千多年前

20、,中国人最早发现了磁石,制作了司南。2、 在现代社会中,磁在许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3、 磁还可以用来记录信息。录音机就是用磁带记录声音的,计算机磁盘也是用磁来储存信息的。4、 磁的应用非常广泛,常用在地质考察、军事、登山、航空、航海等方面。5、 磁悬浮列车利用磁力使列车悬浮起来,提高行驶速度,降低噪音。6、 中国第一列磁悬浮列车于1995年研制成功。2001年8月,中国研制的磁悬浮列车样车下线。时速500千米。2004年,命名为“奥运号”的样车下线,将出现在2008年的北京。7、 那些家用电器用到了磁铁?答:生活中有许多家用电器用到了磁铁,如电铃、电冰箱、音箱、电视机、电话、电动机等。8、

21、磁悬浮列车是根据磁铁的什么性质设计而成的?与一般列车相比有哪些优点?答?是根据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性质设计而成的。有点:与一般列车相比,磁悬浮列车有无摩擦、速度更快、无噪声等优点。9、磁还可以用来记录信息。录音机就是用磁带记录声音的,计算机磁盘也是用磁来储存信息的。第十七课:传递信息1、 不同文化、不同语言的人们经常用易于识别的标志符号来传递信息。2、 人类传递信息的方式有哪些?答:有听广播、读书、看报、看电视、手势、语言、旗语、网络、电话、传真等等。3、 信息传递的过程一般可分为几个步骤?答:一般可分为编码、传递、接收、译码四个步骤。4、 用旗语传递信息有哪些优点?有哪些不足?答:优点:

22、远距离就可接收到信息内容,通俗易懂,让人一目了之,便于在同学之间传递相应信息。不足:不向直接说话那样直接清楚,容易使人产生误解,遇到障碍物时就不能使对方接收到信息。第十八课:通信的发展1、 一段对话、一封信、一张报纸、一个微笑、一个电话、一页传真、都是通信的形式。声、光、电、磁的应用,使快捷、简便、准确的远距离通信成为可能。2、 从传递信息的快慢来看,通信是怎样发展的?答:从最初的人力、畜力、驿站、烽火、信鸽,到现代的电报、电话、传真、网络等。通信发展的趋势是速度越来越快。3、 我们希望电话还有哪些特殊功能?答:希望电话能具有面对面谈话的影声效果,希望电话能传递气味、冷热,希望电话能具有随时想

23、看的电影,随时想要的资料等。4、 未来通信的发展方向如何?答:未来通信将向更快捷、更便利、更准却的方向发展。5、 传递信息按由近到远的顺序是:喊话 烽烟 最早的电话 国际电话1、观察物体发声时的现象(一)一、实验题目:音叉振动发声实验。二、实验要求: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三、实验器材:音叉、木棰、盛有少量水的烧杯。四、操作步骤:1、 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2、 敲击音叉,使音叉振动发声。3、 将音叉上端放入烧杯中水面。观察有何现象产生。4、整理物品放回原处。注意:A、 将音叉放入烧杯时,速度要慢要小心,以防碰坏烧杯。B、 杯内水要适当少些,杯要大些,以防实验时水大量溅到杯外。2、观

24、察物体发声时的现象(二)一、实验题目:气体振动发声实验。二、实验要求: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三、实验器材:玻璃瓶。四、操作步骤:1、 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2、 手握玻璃瓶,嘴放瓶口,调节口的位置及吹气力量,使空气振动发出声音。3、 边吹边观察谁振动发声。4、 整理物品放回原处。3、水能传声一、实验题目:液体传声实验。二、实验要求:理解液体可以传声。三、实验器材:盛水烧杯。四、操作步骤:1、 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2、 将盛水烧杯的侧壁紧贴在耳上。3、 在保证不碰杯壁的情况下,用另一只手的拇指与食指,用力在水中摩擦,听到了什么。4、 烧杯离开耳朵,再用拇指食指摩擦实验一

25、下,还能听到声音吗?5、 整理物品放回原处。注意:A、 烧杯内装水应满一些。B、 保证摩擦产生声音的手不碰杯壁。4、我看见了光一、实验题目:纸筒实验。二、实验要求:验证光直线传播的性质。三、实验器材:纸筒(或可弯折饮料吸管)、蜡烛、火柴、污物桶。四、操作步骤:1、 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2、 点燃蜡烛,置于教室前面讲桌上。3、 让学生通过直纸筒(弯折纸筒)观察蜡烛火焰。4、 比较一下,哪次能看到蜡烛火焰。5、 整理物品放回原处。注意:实验时看别的物体也可以。5、改变光的传播路线一、 实验题目:镜子反光二、 实验要求:知道镜子能反光。三、 实验器材:幻灯机、平面镜。四、 操作步骤:1

26、、 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2、 开亮幻灯机,让学生指出幻灯机光照向哪个方向。3、 在幻灯机光中放一平面镜,让学生指出现在光照射的方向。4、 拿走平面镜,观察幻灯机光还能返回吗?5、 关闭幻灯机,镜子照射到墙上的光还有吗?6、 改变镜面与幻灯机照射光的角度,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7、 整理物品放回原处。6、制造彩虹(一)一、实验题目:三棱镜实验。二、实验要求:了解太阳光是由七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三、实验器材:三棱镜。四、操作步骤:1、 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2、 把三棱镜放在有阳光的地方。使三棱镜纵轴与光线大体垂直。3、 绕纵轴转动三棱镜,观察有什么现象。当发现产生彩色光带

27、时,停止转动。观察光带是不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4、 整理物品放回原处。注意:三棱镜绕纵轴正转反转均可,但速度要慢。7、制造彩虹(二)一、实验题目:彩虹实验。二、实验要求:了解彩虹的形成原因。三、实验器材:水杯、水。四、操作步骤:1、 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2、 拿一杯水,背对太阳,含一口水向前方,从上到下多次用力喷出,找到出现彩虹的喷水方向。3、 按此方向,多次喷水制造彩虹。仔细观察从外到内彩虹的彩色排列。观察何时有彩虹,何时无彩虹。4、 整理物品放回原处。注意:A、 实验时向太阳所在方向对面喷水效果好。实验时彩虹的形成位置是有规律的:早上形成在前上方。越到

28、中午,彩虹形成越到下方。正午12时,彩虹形成在视平线稍下的方向上。8、红、绿蓝三色光的混合一、实验题目:物体反光实验。二、实验要求:了解不同颜色的物体,反射的光的颜色不同。三、实验器材:红、黄、蓝、绿等不同颜色电光纸各一张,白板纸五张。双面胶条若干。四、操作步骤:1、 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2、 将红、黄、蓝、绿各色电光纸,用双面胶条分别贴在白板纸上,制成各色纸板。3、 将一张白纸板正面向内沿中线适当弯折,制成屏幕。4、 将纸屏背面向光,立于课桌近光一侧。5、 依次取不同颜色纸板做反光实验。实验时,沿纸板纵轴和横轴转动,使光线反射到白色纸屏上。6、 观察不同颜色的物体,反光能力不同

29、。7、 整理物品放回原处。注意:A、 电光纸大小约为15X15(厘米)。B、 做反光实验时,反光纸板应躲开屏幕黑影。C、 实验时反光纸距离屏幕不要太远(约20厘米左右)。9、让小灯泡亮起来一、 实验题目:点亮小电珠实验。二、 实验要求:知道小电珠通电能发亮。三、 实验器材:小电珠、电池一节、导线两根。四、 操作步骤:1、 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2、 用一根导线、一节电池、一个电珠,实验一下怎样可以把小电珠点亮。3、 用两根导线、一节电池、一个电珠,实验一下怎样把小电珠点亮。4、 学生比较一下,各种接法有什么共同的地方。5、 整理物品放回原处。注意:A、 导线两端露出的金属线,不超过

30、3毫米。B、 如果使用电池盒,防止电池在盒内短路。10、导体和绝缘体一、 实验题目:导体和绝缘体。二、 实验要求:导体、绝缘体验证实验。三、 实验器材:电池盒(带电池)、小灯座(带灯泡)、导线、铁、铜、铝、橡胶、玻璃、瓷、塑料、木、纸、布、丝绸。四、 操作步骤:1、 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2、 按下面电路图分别实验各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3、整理物品放回原处。注意:A、 要去掉铜、铁、铝表面的锈及其他脏物,使表面光亮,以利导电。B、 导线与被试物体紧密接触。11、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一、 实验题目:磁铁能吸铁实验。二、 实验要求:认识磁铁能吸铁。三、 实验器材:蹄形磁铁或条形磁铁一块、铁钉、螺钉、曲别针、纸片、薄木片、塑料片、玻璃片、正反面贴有名称和汉语拼音的铜片、铁片、铝片。四、 操作步骤:1、 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2、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