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试探亚健康状态与“病”的关系 作者:赵歆,王利敏,陈家旭,崔华廷,崔海珍,康纯洁【关键词】 亚健康;疾病;中医诊断学亚健康是指人体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近年来有大量针对亚健康状态的研究,强调亚健康是无“病”,但同时运用中医理论中对“病”的诊治方法来治疗,这里的两个“病”实际是分别针对西医和中医而言,研究中多有混淆。笔者现从中医“病”的概念和西医“病”的概念着手,探讨亚健康状态与两种医学
2、体系中“病”的关系,以便准确界定亚健康状态,继而对其机理进行深入研究。1 中医学理论中“病”的概念中医学理论认为阴阳平衡为健康,称健康人为“平人”。素问?平人气象论指出:“平人者,不病也。”因此,在中医理论中,健康人就是没有病,有了病就是不健康。疾病是与健康相对而言的一个笼统概念。1986年3月,卫生部在北京召开的中医证候规范学术会议上给中医学的疾病概念提出如下定义:“疾病是在病因作用和正虚邪凑的条件下,体内出现的具有一定发展规律的正邪交争、阴阳失调的全部演变过程,具体表现为若干特定症状和各阶段相适应的证候”。2 西医理论中“病”的概念辞海在对疾病的解释中提到:“疾病是致病因素对人体的损害和人
3、体对抗这些损害的防御代偿等作用的矛盾。”目前西医教材中通常将疾病的概念概括如下:疾病是机体在内外环境中一定的致病因素的作用下,使“自稳态”破坏而发生的内环境紊乱和生命活动的障碍。疾病过程中各种复杂的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发生病理性变化,这些变化又可使机体各器官系统之间以及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发生障碍,从而可以引起各种症状、体征和社会行为的异常,特别是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劳动能力的减弱甚至丧失1。西医是以病理、组织结构改变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各种疾病通过医生询问病史、诊察患者,进行物理、化学、生物或其他检测手段可以得到阳性结果。如果这些方面都无法检出阳性结果,就不能确定为某种疾病。3 亚健康
4、的概念1996年,我国学者王育学提出了“亚健康状态”这一概念2。目前,中医界研究使用的诊断标准主要根据2006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3。该指南在亚健康的综合评定流程中认为,“如果存在目前医学上不能解释的症状表现,且持续3个月或以上者,可判定为亚健康”,“亚健康是指人体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者,不能达到健康的标准,表现为一定时间内的活力降低、功能和适应能力减退的症状,但不符合现代医学有关疾病的临床或亚临床诊断标准”。4 亚健康状态无西医的“病”目前尚无“金标准”来直接诊断亚健康,亚健康状态的界定是通过排除健康状态和疾病状态而实现的。亚健康人群疲劳、体能下降
5、、社会适应能力减退、精神状态不佳、各种身体不适症状等均可持续或间断出现。这些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但在临床和实验室检查中却没有发现确凿的可以达到诊断程度的疾病证据,于是通常不能做出西医的疾病诊断。迄今研究中制定的诊断标准,均是基于通过西医诊断方法来排除疾病。于氏等4主要通过病史排查和生理生化检查如胸部透视、心电图、生化、CT、肝功能等排除疾病状态。刘氏等5亦是通过统一体检的方法排除疾病。体检项目包括血尿常规、血脂、血糖、乙型肝炎病毒检测、肝肾功能、心电图、B超等,由医院体检中心医师负责排除疾病诊断,其主要根据仍然是实验室等检查。由于目前临床物理、化学和其他实验室等检查仍然是支持西医有关
6、疾病诊断主要项目,因此,亚健康的无“病”状态,实际指的是排除西医明确诊断的疾病。在生物医学模式占主导地位的时代,医学重视的是病,对健康的认识就是无病。即凡是不能明确诊断出疾病的就是无病,无病等于健康。阿拉木图宣言中指出,健康不仅是人体的生理健康,而且必须包含心理状态和社会环境都处在一个较完满的状态6。在当前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处于完全的完满状态。这就使原来的“健康”人群范围缩小,虽然不能诊断为疾病,但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中“不完满”的人群被从“健康”人群中剥离出来。之后,由于思想观念更新,人们对于自身的关注
7、已经由“是否有疾病”转移到了“是否健康”的层面。人们追求完美的“健康”使健康的范围不可能再向外扩展。而随着新技术、新仪器的应用,疾病的范围却不断扩大。目前疾病的诊断依靠患者自觉不适后就医,医生搜集症状资料,进行临床体格检查和各种影像、生化实验室检查后得出诊断。由于常规体检的广泛普及,大量更先进、更精细的设备不断进入医学领域,使疾病更易被诊断出来,由此疾病的内涵不断被充实。因此,在原有生物医学模式下,人群只分为健康和疾病;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亚健康人群从健康人群中被剥离出来;随着新技术的应用,部分新命名诊断的疾病人群又将从亚健康人群中被筛检到疾患者群。5 对亚健康的中医辨识5.1
8、 亚健康人群中一部分是“欲病”千金要方云:“凡人有不少苦似不如平常,即须早道,若隐忍不治,希望自差,须臾之间,以成痼疾。”所谓“苦似不如平常”,正是亚健康状态的典型表现虽然有不同于平常的不适表现,但到医院检查各项指标却又都未见异常,或达不到疾病诊断的标准。师氏等7认为,根据孙思邈将疾病的发生过程分为“未病”、“欲病”、“已病”3个层次,亚健康状态应该属“欲病”层次。它不是无病,而是已涉及人体自我稳定平衡系统的失调,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就会发展到“已病”的层次。因此,亚健康状态人群中,凭症状体征不能明确辨为某种疾病的,应属中医之“欲病”状态。5.2 部分亚健康人群可辨出中医的“疾”或“病”从中医
9、学角度考虑,只有“阴平阳秘”的“平人”才是健康人群,除“平人”外都是不健康的。亚健康人群源自中医的不健康人群,这与“亚健康源自西医生物模式下的健康人群”是截然不同的。说文解字云:“疾,病也。”疾病缓急微甚有别,疾是病的轻浅阶段,病是疾的沉重阶段,即辞海中所说:“疾甚曰病。”可见,中医的“疾”作为病的轻浅状态可能症状很少,或是很轻,但只要是阴阳不平衡,就已经不再是中医理论中的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机体已经出现了气血阴阳的不平衡状态,有病因病机可究,当满足中医疾病诊断标准时即可诊断为“病”,因此,亚健康可以有中医的“病”。中医“病”的范围自古以来在不断拓展,甲骨文中已有疾首、疾目等20余种,至内经已
10、有200多种病名。中医的疾病很多不能与现代医学中某个疾病直接对应或达到其诊断标准,如虚劳、郁证、健忘等患者在常规检查中很多都没有阳性指标,无法诊断为现代医学的“病”。目前国内治疗亚健康多用中医方法,对亚健康者实施个体化治疗,使其重归“阴平阳秘”的健康状态。6 讨论从以上分析可看出,传统的中医理论与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于健康的认识是基本一致的,都以“完满”状态作为健康。但对疾病的认识差别很大。中医是排除式的,不健康就是有病,即亚健康人群源自中医理论模式下的“不健康”人群;西医是纳入式的,必须满足疾病诊断标准才是疾病,即亚健康人群源自西医原生物医学模式下的健康人群。因此,亚健康是“无西医
11、的病”,但可能“有中医的病”。现代医学强调组织形态、器质性病变;中医学强调功能,重视患者自身感受,并不否认疾病发生时体内出现了物质性的改变,只是这一“物质性”着重在“气血阴阳”。中医辨证时,看重的是患者的主观感觉和体征,通常不依赖于仪器检查,因此,即使没有任何影像或微观指标异常,依然可以辨证施治、立法处方,即中医“辨证”不需建立于现代医学“疾病”的基础上。病证结合是中医学的特色之一,即中医辨证与中医辨病相结合。中医理论中有“异病同证”之说,但某一证候的一组症状和体征在不同的疾病中亦有一定差异。由于所处病种不同,其证候表现,特别是针对病位的症状或体征一定有所不同。如嵇氏等8分析1982年1月-2
12、000年10月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文献118篇,发现肝郁脾虚证存在于精神科、神经科、心血管科等多系统疾病中。吴氏等9应用临床流行病学(DME)方法调查,结果显示,中医肝郁脾虚证最常见的5个表现依次是脉弦、胸胁胀闷、纳呆食少、舌苔白和神疲乏力。但在不同疾病中,肝郁脾虚证的症状表现可能不同。如泄泻肝郁脾虚证中“便溏泻”一定出现,而“腹胀”不一定出现;胃脘痛肝郁脾虚证则以“脘腹胀痛”为主症,“便溏”不一定出现。即异病可以同证,但构成同一证型的诸要素如主症、次症、兼证及舌脉等,在不同病种中主次地位是不一致的10。由此可以推论,同一中医证候,在亚健康人群和疾患群中亦应有不同表现,可能表现在某些症状体征的有或
13、无、某个症状体征出现的频次以及某个症状体征出现的严重程度上。这一观点尽管有待今后研究中、大样本数据的统计支持,但提示研究者应对亚健康状态与疾病状态同一中医证候有无表现差异给予重视。【参考文献】 1 黄启福.病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5.2 王育学.亚健康状态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8.3 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6.1.4 于春泉,王秀莲,张伯礼,等.亚健康状态常见证候特征的判别分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8(5):129-131.5 刘保延,何丽云,谢雁鸣,等.北京地区亚健康人群中医基本证候特征的流行病学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0(2):131-136.6 杨 平,肖 进,陈宝珍.医学人文词汇精解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2.240.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辽宁省营口市大石桥市水源镇2024-2025学年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试题生物试题含解析
-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棠湖中学2025年高三联考数学试题(联考)试题含解析
- 吉林省吉林市第七中学2025年初三教学质量检查(二统)数学试题含解析
- 武汉传媒学院《人体解剖与组织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陕西省西安电子科技中学2025届下学期初三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
- 山西经贸职业学院《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Ⅰ》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法规与实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苏南京一中学2024-2025学年初三元月月考化学试题含解析
- 南京中医药大学《长沙文化研究》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海洋大学《和声基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环境与我们》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 教师数字素养及其培育路径研究基于欧盟七个教师数字素养框架的比较分析
- 江苏省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期中综合调研数学试卷(苏教版)
- 2023版《管理学》考试复习题库500题(含答案)
- 彩钢房建造合同
- 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
- 房产税对产业转移的影响-来自重庆和上海的经验证据
- 园林植物器官的识别-园林植物生殖器官的识别
- 医院总务科的工作总结
- 手卫生与多重耐药菌的消毒隔离护理课件
- 《活着》读书分享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