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阴阳辨证的临床运用 【关键词】 阴阳学说 理论思考 临床运用 阴阳学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朴素的辨证法思想。早在战国时代,阴阳学说就被中医吸收、运用和发展,成为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内容。在现代中医临床上,它仍然有效地指导着我们的养生保健和疾病诊治工作。经云:“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阴阳辨证作为八纲辨证的总纲,它告诉我们,不管
2、病证怎样复杂,总可以将其大体上分为阴阳两类。简明扼要,纲举目张,体现了中医整体思维的特点。 一般说来,在疾病过程中,如果人体阳气旺盛,必然奋起抗邪而呈现为表证、热证、实证,预后较好,统称为阳证;若素体阳衰不能抗邪,则容易表现为里、虚、寒证,预后较差,属于阴证。邪正斗争、阴阳失调,是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矛盾。所以,辨识疾病过程中人体阴阳的盛衰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虚实寒热,理应成为我们观察和认识病证的要点。以下笔者结合现代名老中医的临证经验,探讨一下阴阳学说的运用思路与方法,以期对初学者有所帮助。 病案一(任应秋医案集):男,56
3、岁,农民,19751106就诊。先患头晕,继则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面白晦暗,口角流涎,左半身瘫痪,四肢不温,口眼歪斜。经医院检查,诊断为脑出血(内囊出血),采用西医方法救治未见好转而约中医会诊。患者呈半昏迷状态,脉浮细而弦,舌淡苔薄。证属元阳虚损,盛阴闭阻心窍所致。先用辛温开窍法,以细辛3 g煎汤化开苏合香丸3 g,灌服。3 h内灌两次,下午15时左右逐渐苏醒,并有饥饿感。随即予豨莶至阳汤,重用川附片9 g,红花6 g,以其阳虚诸证颇著,而又偏于左半身也。连续服用本方11剂,约两星期左右基本恢复正常,惟行动时左侧尚有沉滞感而已。 豨莶至阳汤主治中风
4、阳虚证,其方药为:酒制豨莶草30 g,黄芪9 g,天南星6 g,白附子6 g,川附片6 g,川芎3 g,红花3 g,细辛1.5 g,防风6 g,牛膝6 g,僵蚕3 g,苏木6 g。 病案二(任应秋医案集):男,50岁,中学教师,初诊日期19730204。20 d前一觉醒来,想翻动身体,即觉手足不灵活,勉强从右侧翻到左侧,可是再想翻回来就不行了,旋即口角歪斜,说话费劲,发音不清,舌头运动不自然,手足左侧正常,右侧呈迟缓性瘫痪,经某医院诊断为脑血栓形成。住院15 d,疗效不显,嘱其服中药治疗。诊得脉弦细而数,舌质红,苔薄少津,胸闷心烦,咽干思饮,小便色深。证属阴
5、虚热亢,内风暗动,经脉血滞所致。遂予豨莶至阴汤,减当归为3 g,去黄柏,加连翘、栀子、花粉各9 g。服3剂,烦热退,语言清,口角歪斜也有改善,是心经之热已退,而经脉滞热未消。复于方中去连翘、栀子,加橘络6 g,广地龙3 g ,连进14剂,瘫痪恢复,手足运动正常。惟舌质尚红,脉弦细,阴虚尚待继续滋养,改用六味地黄丸加知母12 g,连服10剂,完全康复。 豨莶至阴汤主治中风阴虚证,其方药为:制豨莶30 g,干地黄9 g,盐知母12 g,当归9 g,枸杞子9 g,炒赤芍12 g,龟版6 g,牛膝6 g,干菊花9 g,郁金9 g,丹参9 g,黄柏3 g。
6、 从这两则案例可以看出,任老施治中风,不落中脏腑、中经络之俗套,独辟蹊径,从阴阳盛衰入手加以调理均获佳效。一般说来,凡中风阴虚证,除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一般特点外,多见头晕耳鸣、目眩少寐,时或抽搐,面赤身热、烦躁不宁,甚至突然昏迷、语言失利、尿闭便秘等,任老治以豨莶至阴汤;阳虚证,除中风的一般特点外,每见皮肤麻木、言语失利,甚至猝然昏倒、不省人事、目合口张、汗出肢凉、呼吸微弱,常给予豨莶至阳汤。 疾病是千变万化、错综复杂的,不论正气还是邪气,均有阴阳之分,故邪正斗争每可引起阴阳失调而出现寒热变化。阴盛或阳衰则寒,阳亢或阴亏则热。虚寒、
7、虚热、实寒、实热是临床常见的四种基本病证类型。但临床实践告诉我们,虚实夹杂、寒热错杂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虽然我们可以从总的方面将其概括为阴阳两类,但具体到每一位患者的具体病情,则又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同。 病案三(吴佩衡医案):42岁。肾气素亏,于返家途中时值阴雨,感冒风寒而病,身热恶寒,头痛身痛,沉迷嗜睡(即少阴病但欲寐之病情),兼见口渴喜热饮不多,脉沉细而兼紧象。舌苔白滑,质青紫。辨证:风寒乘虚直入少阴,阻塞真阳运行之机。治法:温经解表,扶正除邪。方药:黑附片30 g(先煎23 h),麻黄10 g(先煮数沸去沫),北细辛6 g,桂尖13 g。 次日
8、,服上方1剂即汗,身热已退,惟觉头晕咳嗽,神怯。邪虽解,肺寒尚未除,阳气尚虚,以四逆合二陈加细辛、五味子,扶阳温寒主之。黑附片50 g(先煎23 h),干姜26 g,甘草10 g,广陈皮10 g,法半夏13 g,茯苓13 g,北细辛4 g,五味子2 g。1剂进,咳嗽立止,食量增加,精神恢复,病情痊愈。 这是一个表里同病、虚实并见的复杂病例。伤寒论中说:“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对于素体少阴阳虚又外感风寒之人,单纯散寒解表恐伤肾阳而拔肾根;单纯温肾助阳则缓不济急,表证难除。故治宜温肾助阳、散寒解表,二法并举。吴老对于这一治法无疑是
9、得心应手的,特别是在药物的用量上,颇有大家风范。非久经临床,恐难以练就这种胆识。 病案四(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董建华):女,71岁。19820504初诊。寒热往来,已半月余,头晕身痛,口苦胁痛,干呕心烦,口干不欲多饮,尿少而黄。舌质红绛,中裂无苔,脉象细弦数。辨证:春温晚发,邪热未清,表里失和,营分已伤。治法:清胆泄热,养阴生津。方药:黄芩10 g,青蒿10 g,银柴胡6 g,竹茹6 g,芦根20 g,滑石10 g,石斛10 g,天花粉10 g,桑叶6 g,桑枝15 g,杏仁10 g,丝瓜络5 g。二诊:上方进3剂,寒热往来已退,胃津得复,舌面
10、复生薄黄苔,脉象弦细,表里通达,再加养阴清热善后。沙参10 g,麦冬10 g,丝瓜络5 g,生竹茹5 g,生谷芽5 g,生地10 g,芦根15 g,黄芩6 g,杏仁20 g,全瓜蒌15 g,桑枝15 g。服上方3剂而病愈。 本例患者系春温晚发、郁热伤阴所致,故正如清代名家柳宝诒所说:“邪已化热,则邪热燎原,最易耗伤阴液,阴液一伤,变证蜂起,故治伏气温病,当步步顾其津液。”春温属于“伏气温病”,由于寒邪内伏,阻遏阳气,郁久化热,所以最易伤阴,非单纯宣透或清解所能治愈,必佐以滋阴之药方可见效。 这两则病案,一个阳虚受寒,因虚致
11、实,一个郁热伤阴,因实致虚。看似毫无相同之处,但二者均属虚实夹杂之候,均应扶正祛邪并举。至于寒热错杂的情况,笔者曾接诊这样一位老年女性患者,患泥沙状胆石症十余年,常感胁痛心烦,腹胀纳呆,口苦咽干。诸医屡用清下而腹胀纳呆益甚,虽已大便溏泻但胁痛心烦如故,惟口苦咽干之势略减。查舌体胖大而边有齿痕,苔薄黄而燥,脉沉而缓。病情如此复杂,当从何处下手?笔者思虑再三,发现这正是刘渡舟教授于经方临证指南中所谓“胆热脾寒证”。该患者胁痛心烦、口苦咽干、苔薄黄而燥等,皆胆石阻滞、郁热上蒸之象也;腹胀纳呆、大便溏泻、舌体胖大而边有齿痕、脉沉而缓,乃脾阳不振、寒饮内停所致也。怎奈前医未识脾寒,惟清下是务,致胆热虽减而脾寒更甚。法随机出,不妨改弦易辙,遂投柴胡桂枝干姜汤加白术、山药、郁金、内金等,以期温脾散寒,兼能利胆排石。由于方证相符,故能效如桴鼓,方仅3剂而诸证大减。后稍事损益,继服18剂而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第七章 三角形 全章导学教案
- PEP四年级下教案
- 《劳动最光荣》教案及教学反思
- 广东省梅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下册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 科技馆木门油漆改造合同
- 医保政策宣传与教育规定
- 医疗器械买卖合同
- 机场建设延期合同
- 仓库防火门安装合同模板
- 展览会空地租赁合同样本
- 危险源辨识一览表
- 广告宣传类印刷服务项目方案纯方案,124
- 医用高值耗材目录
- 抖音取消实名认证申请书
- 高中英语语法 主谓一致(27张)ppt课件
- 采购管理实务习题答案项目二采购需求分析与计划制定
- MSA-GRR数据自动生成工具
- H型钢最新尺寸规格表大全(共3页)
- 一层框架施工方案
- 工程变更申请单ECR
- 彩钢瓦检验批DOC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