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组生活处处有真情_第1页
第三组生活处处有真情_第2页
第三组生活处处有真情_第3页
第三组生活处处有真情_第4页
第三组生活处处有真情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组:生活处处有真情教材分析:生活处处有真情。真情是一轮暖阳,温暖你那颗潮湿的心;真情是一股清泉,洗去你心头的不悦;真情是黑暗中的一把火,照亮你人生的道路本组教材就是以真情为专题安排教学内容的。小说穷人赞美了穷苦渔民桑娜与丈夫的美好心灵。别饿坏了那匹马则讴歌了一群普通群众,特别是残疾青年的美好心灵。唯一的听众表现了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用心灵去倾听展现了一位普通的问讯处的工作人员,用心灵去倾听,给人们带来快乐与幸福的事情。课文中的这些人物虽然身份不同,但他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人间真情。学习目标:一是让学生阅读课文,感受文中人物的美好心灵,体会真情给

2、人们生活带来的感动,树立讲诚心,动真情,乐意用自己的爱心帮助别人的风尚。二是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学习作者通过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抒发真情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本组课文人物形象鲜明,感情真挚。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情感,感受人物美好的心灵。教学难点:特别注意有关人物的言行、心理活动及环境描写的句子,了解这些语句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教学时间:本组教材可用1215课时。其中,精读课文56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3课时,“回顾·拓展”12课时。9、穷人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俄时代穷人的悲惨生活和他们的美好心灵。 2学习本课生

3、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3展开合理的想象,续编穷人的故事。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从桑娜的行动和思想活动中体会穷人的美好心灵。 2续编故事,展开想象。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俄时代穷人的悲惨生活和他们的美好心灵。教具准备:小黑板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同学们,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今天我们就和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一起走进穷人的悲惨生活,一同感受那些在生活中我们容易忽视的“美”,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穷人。二、学生自主学习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读准生字词(用小黑板的形式检查生字读音),并理解一些词语的意思。三、引导学生寻疑、质疑通过自

4、主学习,你有哪些问题需要大家一起解决的呢?四、合作探究1、这篇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可以分成哪几个部分。 第一、二自然段是第一段,讲渔大的妻子桑娜在海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等待丈夫出海归来。从第三自然段到第十一自然段是第二段,讲桑娜出门去看丈夫是否回来,顺便去看生病的邻居西蒙,发现西蒙已死,便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从第十二自然段到结束是第三段,讲渔夫回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把西蒙的孩子抱回来抚养。2、穷人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谁能用两三句话把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说一说?(课文通过渔夫和桑娜主动收养邻居西蒙死后留下的两个孩子这件事,赞扬了渔夫和桑娜勤劳、善良、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

5、)3、读第一自然段,想想环境描写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烘托)五、归纳整理 穷人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短篇小说,课文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渔夫和桑娜主动收养邻居西蒙死后留下的两个孤儿 )的故事,“(穷)”字是贯穿全文的线索,然而正是因为“(穷)”,才更能显示出穷人的高尚品质。六、检测训练(学研指导案第一课时)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板书:忐忑不安。读,今天我们抓住这个重点词语来读懂穷人。二、学生自主学习1、本文的穷人是谁?他们穷在什么地方?找出有关句子认真体会,写下自己的感受。2、走进桑娜的内心,体会她的善良。(认真默读课文第二部分,画出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句子。)3、倾听夫妇

6、的对话,进入渔夫的内心,体会渔夫的善良。4、学了这篇课文,你知道哪些刻画人物的方法呢?三、合作探究、思考:桑娜忐忑不安地想哪些事情?他会怎么说?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生边说师边贴纸条)、你能用“既(想到)又(想到)也(想到)还(想到)”来概括地说一说?、是啊,桑娜久久地坐在床前想了这么多的事情,你能把这些事情有顺序有条理地排一排吗?(一生到黑板上排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他会说什么呢?、理解忐忑不安。、练读,同学们读桑娜想的话,老师读其他的。、刚才我们学习的内容就是桑娜第二次沉思的内容,(板

7、书:沉思2)接下来我们就要通过学懂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活动来帮助我们读懂课文。四、引导学生寻疑、质疑、我们知道桑娜她忐忑不安地想了这样四方面的事,下面我们先来学习“自己的五处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你从课文哪儿具体读懂了“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学习课文第二节“你从这一节读懂了什么?这是桑娜第一次沉思的内容(板书:沉思1)、学习课文第节,你读懂了什么?、学习“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请同学默读课文节,思考:桑娜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完成练习纸第一大题:口答,联系课文补充句子句式训练。、如果桑娜不把这两个孤儿抱过来,()。、如果桑娜把这两个孤儿抱过来,()。、桑娜想:与其(),不如()

8、。宁可(),也要()。、我们一起读第小节,体现出桑娜这种美丽的心灵指导朗读,齐读第节。、下面我们再来学习“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自由朗读桑娜对渔夫说的话,节、节,想:你从桑娜这些话中读懂了什么?、此时的桑娜欲言又止,所以这里出现了两次沉默,请大家联系课文想象桑娜和渔夫为什么沉默?在这两次沉默中他们各自会想些什么?(板书:沉默、沉默)、学习第一次沉默内容。(板书:沉默)想象:桑娜为什么沉默?心里在想什么?渔夫为什么沉默?心里在想什么?、学习第二次“沉默”内容。想象:桑娜为什么沉默?心里在想什么?渔夫为什么沉默?心里会想什么?、你渔夫的话中读懂了什么?笔头训练:渔夫心里想:如果不把这两个孩子抱来

9、,()。如果把这两个孩子抱来,()。与其(),不如()。宁可(),也要()。、你从哪些词句中读懂了渔夫在想如果不把他们抱来()如果把他们抱来()这种矛盾忧虑的心理?、你又从哪些语句中读懂了他想与其()不如()宁可()也要()的这种决断的心理?(熬)什么意思?你从这个字中体会到什么?(生活的不易和态度的决断)训练朗读?怎样体现渔夫这种决断的心理?、齐读渔夫说的话:节。、课文穷人的中心宁可自己受苦受难,也要互相帮助。五、归纳整理文章写了( )、( )、( )等穷人,通过( )、( )、( )等描写,表现了他们( )的美好品质。六、检测训练补充:1想一想,渔夫和桑娜收留了西蒙的两个孩子以后会怎么样。

10、 2看看“读读写写”中的词语,准备听写。七、板书设计 补:课外练习一、口答:联系课文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桑娜心里想:_ 如果不把这两个孩子抱过来,( );如果把这两个孩子抱过来,( );与其( ),不如( );宁可( ),也要( );二、想象:第一次沉默时桑娜心里想:( );渔夫心里想:( );第二次沉默时桑娜心里想:( );渔夫心里想:( );三、笔练。根据课文内容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渔夫心里想:_如果不把这两个孩子抱过来;( );如果把这两个孩子抱过来,( );与其( ),不如( );宁可( ),也要( )。八、课后小记:10、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

11、 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赏析,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对我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课文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青年的深深的感激之情。教学难点:把文章中人物的美好形象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教学准备:搜集相关事例教学时间:一课时一、情境导入讲一个关于善意的谎言的故事1板书“欺骗”并理解“欺骗”。2生活是复杂的,并不仅仅是几句话能概括得了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一场特殊的欺骗。齐读课题:别饿坏了那匹马3关于这场欺骗,你们想知道什么?(1)谁欺骗谁?(2)为什么欺骗?(3)怎么骗?二、学生自主学习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2文章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用意是什么?

12、 3反馈交流。(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主要写了酷爱读书的“我”在失去看书机会时,摆书摊的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下马草,让“我”继续看书的事。赞扬了作为书摊主人的残疾青年不计一己得失、想方设法让“我”读书的良苦用心,表达了“我”得知真相后的深深感激之情。)(2)文章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用意是什么?(第一次是残疾青年叮嘱“我”以后把马草卖给他时说的;第二次是“我”担心马饿坏了,急着推门进去时说的。)(这两次的意思不一样,第二次是“我”真的担心误了喂马时间而饿着马。而第一次,表面上是残疾青年让“我”以后把马草卖给他,不要耽误时间,饿坏了马。实际上,根本没有这样一匹马,残疾青年怕“我”因

13、卖马草耽误时间,耽误学习而善意地欺骗了我。)(3)为什么会有这个欺骗故事?这场欺骗的动机是什么?(为了帮助我能继续看书。由此可以看到残疾青年善良、宽厚、善解人意的美好的心灵!)三、合作探究1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残疾青年美好的心灵?2根据学生回答,课件随机出示:A他先是一愣,继之眼睛一亮对我笑道:“过来,让我看看你的马草。”(为什么先是一愣,继之眼睛一亮?此时,摊主是怎么想的?)B他盯着姑娘茫然的眼睛,以哥哥的口吻命令到:“听见没有,快把马草提进去。” (姑娘茫然的眼睛说明什么?)C“别别别”他急了,“碧云!碧云!”他用双手拼命地摇着轮椅,想挡住我的路,“你放下!等碧云来拿!”(他为什么急了?)D可

14、是迟了!我已经走进他家的后院,看见了一堆枯蔫焦黄的马草这些日子我卖给他的所有的马草!那匹马呢?那匹香甜地吃着我的马草的马呢?(同学们,“我”走进了后院,看到了心目中那匹香甜地吃着马草的马吗?那么,“我”看到了什么呢?请大家把句子再读读,看哪个词语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马草一天天多起来,青年仍把马草收下来,说明了什么?) “我”一直将马草卖给青年,以为他真的有那匹马。现在看到了马草,明白了真相,“我”心情如何?刚才我们通过仔细阅读课文,了解了人物的情感。读课文就是要学会从字里行间读出人物情感。那么“我”难道仅仅只看到了马草吗?3现在就请大家读这段课文,仔细体会其中的感情。4文中只有残疾青年有着美

15、好的心灵吗?你还看到了谁的善良和美好?(父亲也很善良。父亲虽然赞同“我”看书,但他知道青年的生活的艰难,所以忍痛打了“我”,让“我”去扯马草换钱。他还不忘利用匆匆翻书的机会,在书里夹上几张毛票,维护了青年的自尊。碧云同样善解人意。她很能理解哥哥的想法,配合着哥哥把谎言维持下去。)5作者是怎样表达出这些人物的美好品质呢?四、归纳整理课文写摊主说谎是为了成全我看书,是一种善意的谎言。从这个角度来看,残疾摊主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身边又这样感人的事迹吗?作者抓住人物的( )、( )和( )来展现人物的美好心灵。五、检测训练(补充)联系课文内容,续写一个片段可是迟了!我已经走进他家的后院,看见了一堆枯萎焦

16、黄的马草前些日子我卖给他的所有马草!那匹马呢?甜甜地吃着我拔的马草的那匹马呢?我扭头冲了出来我突然间明白了。六、板书设计10、别饿坏了那匹马残疾青年 我 热心、善良 爱读书、诚实、有志气补:课外练习1、比一比,再组词 卖()摊() 怒()扭() 泰()买() 滩() 努() 纽() 秦()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忘返 身无()() 片甲()() ()()大吉 来之()() ()流不息 理直气() 同心()力 ()武扬威 废()忘食 千()一发 调兵()将)3、比较每组两个词的用法有什么不同,选择恰当的词填空。 继而 继续 (1)他先是一愣,( )眼睛一亮 (2)“我知道你希望真有那么一匹

17、马,没事的,你( )看书吧。” 阻止 阻挠 (1)“别打孩子。”年轻人竭力想从轮椅上挣扎起来( )我父亲。 (2)清政府刚提出修筑京张铁路的计划,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就出来( )。 强制 控制 (1)帝国主义国家争夺京张铁路修筑权,想进一步( )我国北部。 (2)在卖不出马草的日子,我就( )自己不去书摊。4、课文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用意分别是什么?七、课后小记:11、唯一的观众教学目标:1.“听众”形象与心理的评析与探究;2. 对本文揭示的人生哲理的深层领悟;3.培养学生的关爱品质,使他们学会祝福、学会宽慰、学会宽容、学会忍耐,让自己的心灵多些善意。教学重点:“听众”形象与心理的评析与探

18、究;对本文揭示的人生哲理的深层领悟。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关爱品质,使他们学会祝福、学会宽慰、学会宽容、学会忍耐,让自己的心灵多些善意。第一课时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有一个问题想问问大家:当你特别沮丧,特别难过的时候,你会把自己的心事告诉谁呢?那么他们就是你的倾听者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就有一个十分称职的听众。一个在父亲、妹妹眼中是音乐白痴的人,竟能将锯床腿的声音变成真正的音乐,这究竟缘于何人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唯一的听众,请同学们将课本打开翻到47页,齐读课题唯一的听众二、引导学生寻疑、质疑同学们,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疑问吗?谁来说说?三、学生自主学习明确读书要求:学

19、贵有疑,下面请同学们带着你们提出的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走入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这些问题,同时注意读准字音,其中要注意本课要求我们学会的6个生字,力求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学生交流汇报:1、检查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1)你觉得哪些容易写错的生字是需要提醒同学们的?你有哪些识记生字的好方法呢?(猜字谜、汉字分解、组词、形声字等等)生字:悠 仪 歉 溜 嘿 割(2)你能用哪些方法理解词语意思。点拨: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知道理解词语的方法有很多,如: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联系生活,理解词语;与同类词语比较,找出同义词,换词理解;先分解词语,逐个解释字义,再综合理解;借助工具书,给词语造句等等。四、学生合

20、作探究1、梳理文章层次,理清文章思路 起因:(1)家中练琴遭冷遇; 经过:(211)林中练琴遇知音; 结果:(12)舞台演奏生感慨;2、说一说文章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文章通过一个音乐白痴成长为能奏出真正音乐的小提琴手的故事。告诉我们:A. 默默的关怀、持久的关注、热情的鼓励、真诚的帮助能够帮助一个孩子树立起自信心。B .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信心,有毅力,刻苦学习,一定能获得成功。3、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描写“我”心理、行动的句子。(心理描写的句子画横线,行动描写的句子画上波浪线)五、学生归纳整理“我”开始拉小提琴,心情是沮丧,老妇人虽然“耳聋”,但是是我是我唯一的听众,

21、在她的鼓励和赞扬下,我有了信心,练好了小提琴。六、深入学习学习第一部分,并思考:在遇到老妇人之前,别人对“男孩”的评价是这样的?男孩的心情又是怎样的?那他又是怎样打算的呢?(齐读第一自然)别人对“男孩”的评价: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一个白痴,拉出的小夜曲听起来就像是锯桌腿的声音。男孩的心情:沮丧灰心 打算:在楼区后面小山的树林里练琴七、本课小结好了,沮丧的“男孩”来到楼区后面小山的树林里练琴,遇见了谁,他们之间发现了哪些故事,为什么说这是她唯一的听众呢,我们下节课再进行深入的学习。八、指导学生完成检测训练(P43)九、板书设计11、唯一的听众 音乐白痴起因:(1)家中练琴遭冷遇 沮丧 锯床腿的声音经

22、过:(211)林中练琴遇知音; 结果:(12)舞台演奏生感慨;十、教学后记附(小诗一首):致我最亲爱的你们我是一位音乐青年,你是我唯一的听众可我并不是孤独的舞者谢谢你,默默的关怀;谢谢你,持久的关注要知道被人肯定就是一种幸福我是一位青年教师,你们是我特殊的听众可我并不是无助的教者谢谢你们,热情的鼓励;谢谢你们,真诚的帮助要知道初为人师的我,需要你们无私的投入我想我是幸运的,拥有最可爱的你们我想我是幸福的,拥有最真诚的挚友向上吧,同学们,让温故知新成为求知的阶梯加油吧,同仁们,让教育之花植根于这片沃土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听写生字2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说说文章你最喜欢的一个场景二、合作探究1唯一的“听

23、众”是何时进入我的眼帘的?“听众”来林中的前后目的是否一致?因何而改变?(我独自来林中拉琴,正感到懊恼,不由得诅咒自己的时候发现了老人。“听众”来林中的前后目的不一致,之前是为了到林中坐一会儿,之后是为了帮助我,因帮我而改变。)2“听众”的语言随着听琴的时间推移,其内在含义是怎样变化的?第一段话是当“我”为在树林里也拉不好小提琴而感到懊恼,认为这难听的声音一定破坏了林中和谐的美,一定破坏了这位老人在幽静树林里的平静心情,深感内疚、抱歉地冲老人笑笑,准备溜走时,老妇人对我“讲”是我打搅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坐一会儿。这句话中老妇人自己承担责任,“是我打搅了你”,让“我”不要过意不

24、去,老妇人并表示她每天早晨在这儿坐一会儿,可不是今天特地打搅“我”说得非常客气。接着老妇人又讲:“我猜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你不介意我在场的话,请继续吧”。这是老妇人在鼓励“我”,让“我”不要再懊恼,灰心,并打消我的顾虑不要在意她在场,拉好拉坏她都听不见,对她不会造成任何干忧,让“我”毫无顾忌地大胆练习。老妇人给了“我”勇气和力量。第二段话是当“我”指了指琴,摇了摇头,意思是说“我”拉不好时,老妇人说:“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早晨。”这又是老妇人在鼓励“我”,不管“我”拉成什么样,老妇人耳朵听不见,但心里却能感受到音乐的美妙,她愿意每天都来做

25、“我”的听众,目的是让“我”树立信心,坚持每天面对自己的听众来练琴,“我”一定会越练越来劲。第三段话是以后每天清晨,“我”都会到小树林面对“我”惟一的听众练琴。每天“我”停下来,老妇人都会说:“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这是老妇人不断地对“我”进行肯定,鼓励“我”不断努力,继续练下去,使“我”开始有了信心。第四段话是在以后每天清晨,“我”都要全力以赴去面对早早坐在木椅上等“我”的惟一听众-老妇人练琴时,有一次她竟说:“你的琴声能给我带来欢乐和幸福。”这又是老妇人再次给我信心和力量,她的话使“我”感到:只要刻苦练习,琴声能给耳聋人带来快乐和幸福。老妇人是在鼓励“我”继续苦练下

26、去。3“听众”的关注、鼓励、帮助、宽慰对我的心理变化作用如何?使我有了信心勇气和毅力:暗暗有了几分信心、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的感觉、一种力量在我身上潜滋暗长、我渐渐感觉我奏出了真正的音乐。开动脑筋想一想1当“我”初次遇到“老妇人”时,如果老妇人告诉“我”她是音乐学院教授的话,“我”的情形将怎样?2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想像一下老人想帮“我”时和看到“我”成功时的心理活动?(可以做适当的艺术加工)。3文中妹妹这一角色可以删去吗?你的理由是什么?4从老人平静的眼神中,你品味出了哪些内容?三、归纳整理“我”开始拉小提琴,心情是( ),老妇人虽然( ),但是是我唯一的( ),在她的鼓励和赞扬下,我

27、有了( ),练好了小提琴。四、检测训练(补充)在你的的生活中,是否也遇见过这样一位能理解你、关爱你、宽慰你的“听众”,使你摆脱了困难、困境、困惑,请你以“经历”为题,把它记述下来,讲给大家听。五、板书设计11、唯一的观众真诚无私老教授我敬佩感激补:课外练习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字组成词语yu ( )久 ( )静 ( )愁 ( )美yí ( )式 ( )留 怀( ) 转( )qiàn ( )款 道( ) 镶( ) 拉( )2、 文章写“我”在拉琴的过程中,老人自始至终“很平静地望着我”。对于老人的“平静”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老人耳聋,听不到“我”难听的拉琴声。 B“我”

28、找到了自信,琴声变得动听,老人听得入神。 C老人热爱音乐,她已经完全陶醉于琴声中。 D老人做出“平静”的样子,用以鼓励“我”。六、课后小记:12*用心灵去倾听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2领会文章的写作手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教学重点:体会“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教学难点:领会文章的写作手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教学准备:学生利用双休日等休息时间,就近观察车站、医院、商场、银行的问讯处,了解问讯处的服务时间与服务内容,实地感受问讯处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并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与问讯处工作人员交流。教学时间:一课时一、 情境导入1

29、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用心灵去倾听2读题后你想知道什么?(谁用心灵去倾听?我想知道怎样才能用心灵去倾听的?)二、学生自主学习1请同学们将课文自由地、快速地读几遍。2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3说说苏珊给了小时候的“我”哪些帮助?三、合作探究1课文的哪些内容让自己感动,把感动自己的语句画下来,和大家交流2交流最受感动的地方(重点关注描写人物言行、心理的语句)我找到了听我说话的人,不由得放声大哭。(找到听“我”说话的人,其实就是找到了希望,非常希望得到帮助,把希望寄托在那个叫“问讯处”的小精灵身上。听到苏珊的温柔的嗓音,“我”孤独的心灵一下子得到了抚慰,终于放声大哭。这既是伤痛带来的痛苦的

30、哭,更是在孤独中找到了希望的幸福的哭。)小精灵总是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苏珊就像一位母亲那样“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在一次次心与心的交流中,两个人的心走在了一起,结成了母子般的情谊。这句 话形象地写出了苏珊的爱心,语言虽然朴实,读来却令人十分感动。)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心爱的金丝雀突然死了,“我”不仅痛苦,同时对死亡充满了恐惧。苏珊采用了更美好的一种说法。是啊,小鸟到另外一个世界去唱歌了,这是多么美好的事啊!听着这样的话,笼罩在孩子心头的阴影立刻消散了,快乐又回到了孩子的身边。苏珊善良、乐观。)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

31、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谋面”就是见面的意思,用“如同我第二个母亲”来形容苏珊,看得出“我”对苏珊的爱。苏珊不是“我”的母亲,我们也从没见过面,是电话线把两个人紧紧地连在一起:苏珊就像母亲那样,耐心倾听“我”的心声,困难时给予帮助,痛苦时予以安慰。)3品读令自己感动的句子。4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你心中的苏珊苏珊是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工作中一丝不苟,尽心尽力做好服务工作。苏珊像母亲不仅用心灵倾听,更用心与孩子交流,抚慰孩子幼小的心灵,做孩子健康成长的心灵守护神。5你是一个好的倾听者吗?在这个大千世界中,值得我们用心灵倾听的有些什么?四、归纳整理1、完成学研案归纳整理部分2、虽然苏珊是问讯台

32、里普通的工作人员,但是她能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希望孩子们也学会用心灵去倾听给人带来快乐和幸福。目前,我国有相当数量的声讯台,这些声讯台良莠不齐。有的确实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也有不少声讯台以赚钱为目的,希望大家能在家长的指导下正确利用现代信息渠道。(补充):这是西班牙一个真实的故事,我们在引导学生阅读感悟时,紧紧抓住心灵和倾听两个词,体会苏珊是怎样用心的,又是怎样有耐心地倾听?这样做给他人带来了什么好处?由此,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做一个用心的倾听者。除此之外,还可以引导学生注意苏珊对死亡的乐观主义态度,她对待鸟儿和自己的死亡都很从容,“到另一个世界唱歌去了。”多么美好的意境,这种

33、态度是值得我们每个人称道的。五、板书设计 12*用心灵去倾听苏珊 有耐心有爱心补:课堂练习1、写出划线词的近义词小时候,家里最让我着迷的是那台老旧的电话机。( )( )“问讯处“是召唤她的密语。( )( )我非常想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母亲的人。( )2、找出和下面句子相照应的语句抄下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她沉默了一会儿说:“我希望你的手指已经好了”“汤米,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课文多处运用前后照应的手法的好处是 六、课后小记口语交际·习作三教学目标:1、了解和认识辩论,对辩论产生一定的兴趣,能积极尝试,参与辩论。2、写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事情,要有真情实感,注意环境描写与心理活动

34、的刻画。教学重点:写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事情,要有真情实感。教学难点:注意环境描写与心理活动的刻画。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一、读题引入1、读课本“口语交际”,理解辩题。2、确定观点,准备辩论先确定自己是持反对还是赞成的观点,再选择支持自己观点的事例,准备5分钟。二、学生合作探究小组辩论(1)八人为一组,进行辩论,每组推荐一人准备参加全班辩论。(2)辩手根据同伴的提示,对自己的发言进行补充修改。班级辩论(1)说明要求:在辩论中要做到态度诚恳,语言得体,阐述观点要言之有理等。(2)分组:根据所持观点将全班分为两组。辩论师生点评辩论情况(肯定双方说得对的地方,以使对问题有比较全面的认识)。三、检测训练第

35、二课时习作指导一、合作探究1、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体现人们相互关心的事。出示习作要求:2、事情发生在怎样的环境里?是怎样发生、发展、变化的?3、习作时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二、归纳整理举例启发(1)结合习作要求,从课文中找出适合的内容,作为示例。引导学生体会、交流。(2)教师总结、点拨。搜索题材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请打开你记忆的闸门,搜索那些令你感动的故事。启发学生从时间(懂事的时候、上学前、去年、今年、上个月、上星期、最近)、地点(家里、学校、邻居家、外婆家、公车上、郊外)、人物(父母、外公外婆、爷爷奶奶、老师同学)等角度去搜索题材。三、检测训练根据习作要求

36、,完成习作。第三课时习作讲评一、情境导入1、出示名言,激发修改兴趣。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鲁迅我把永别了武器的最后一页修改了三十几遍,然后才满意。我把老人与海的手稿读过将近两百遍才最后付印。海明威二、学生自主学习大声朗读习作,根据教师的批阅内容,同桌间交流,互相讨论、评点。这次习作要求大家写生活中相互关心令人感动之事,写出真情实感,并且注意动作、语言、心理等细节描写。看到好文章或精彩片断的同学请举手,或者自荐。1、请写得好的同学朗读自己的习作或习作片断,其他学生认真听,适当做笔记。学生自评。2、听了这篇作文,你最欣赏的是什么?有没有写出真情实感?哪些情节描

37、写得比较具体?是怎样写具体的?学生评点,教师总结。3、教师推荐好文,师生共同评议。三、合作探究1、教师提出批阅中发现的问题,师生讨论如何修改。2、动手修改。3、学生根据受到的启发,分头修改自己的习作。回顾·拓展三教学目标:1、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交流感悟。2、积累谚语。3、推荐课外读物。教学重点:本单元所学内容,交流感悟。教学难点:总结本单元的收获。1、至少各摘抄一个有关环境描写、人物心理活动描写的片断。2、收集与“诚信”有关的名言警句,可活用在“辩论”运用过的。3、根据“课外书屋”的推荐书目,布置学生提前了解相关书籍,给自己喜欢的书籍写一段广告词、一份推荐书或简介。一、情境导入1、

38、读着一篇又一篇感人肺腑的文章,享受着一份又一份美丽的感动,浸润着我们一颗又一颗善良的心灵,真的很快乐!今天就让我们快乐地走进“回顾·拓展三”,进行一场知识大比拼!二、学生自主学习怎么比拼呢?请浏览一下课本中的“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课外书屋”三部分内容。1、师生讨论比拼方式与方法。2、总结讨论结果:积累警句多的为“收藏家”,朗诵用情的为“朗诵家”,理由说得充分的为“演说家”。三、合作探究比拼一:分享精彩片断讨论分享程序:朗读精彩片断分析精彩片断说明分享理由。分享精彩片断一环境描写。(1)指名读来自课文的片断分析片断说明分享理由。其他同学评价、补充。(2)学生自告奋勇读来自课外的片断分析片断说明分享理由。其他同学再评价、补充。(3)再推荐一名学生读自己习作中的精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