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语文需引导学生亲近文本_第1页
真语文需引导学生亲近文本_第2页
真语文需引导学生亲近文本_第3页
真语文需引导学生亲近文本_第4页
真语文需引导学生亲近文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真语文需引导学生亲近文本我认为,语文学习其实很简单,只需亲近文本,无需花哨的形式。这一想法倒不是源于目前语文建设语言文字报等开展的“真语文”大讨论(当然,讨论促进了我的思考,深化了我的认识),而是源于自身的学习经验和多年的教学实践,也源于我对多年司空见惯的追求花哨形式的“非语文”的反思。于是,当2010年语文世界“纪实关注语文人物”栏目向我约稿,并要求我同时提交表明自己教学理念的一纸题词时,我毫无迟疑地写下:“与文本亲密接触是语文学习的根本途径,引导学生亲近文本是语文教学的不二法门。” 1是的,在我看来,语文学习其实很简单:就是与文本“亲密接触”,就是多读多思,亲近文本,走进文本;因此,语文教

2、学应引导学生亲近文本,甚至,引导学生亲近文本是语文教学的不二法门。现在想来,这句题词颇有些“真语文”的内涵与味道。语文学习之所以要亲近文本,是因为只有亲近文本,才能学有所得。不要说较高层次的理解需要亲近文本,走进文本,反复咀嚼,涵泳体味,就是一般层次的理解,也需要亲近文本,走进文本。否则,学无所得。无论何种层次的理解,只需亲近文本用心阅读即可,无需花哨的形式。相反,花哨的形式不仅无助于理解,甚至会妨碍理解。联系我们自身的学习情况看,平心而论,我们如果能学有所得,难道不是与文本“亲密接触”的结果吗?无论阅读纸质书籍还是阅读电子文章,不是需要反复阅读,用心体会,亲近文本,走进文本,才能读有所获吗?

3、这里的潜台词是:教师的语文学习不需要花哨的形式,只需要老老实实用心阅读即可。既然教师的学习情况如此,人同此心,事同此理,学生的学习情况何尝不是这样呢?平心而论,学生学一篇文章,如果能学有所得,无不是与文本“亲密接触”,反复阅读,用心体会,亲近文本,走进文本的结果。这里的潜台词是:学生的语文学习也不需要花哨的形式,只需要老老实实用心阅读即可。因此,语文教学应安排足够的时间,引导学生或诵读品味,或默读思考舍此,将事倍功半。亲近文本方能学有所得,教师的“教”注意到了学生的“学”的这条规律,并且充分尊重这条规律,教学中安排充裕的时间让学生亲近文本走进文本,采用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亲近文本走进文本,教学才

4、可能有效甚至高效。相反,教师如果没注意到学生学习的这条规律,或者虽然注意到了这条规律,但为了赶时髦而不尊重这条规律,而采用花哨的形式,追求表面的热闹,不安排较充裕的时间让学生亲近文本走进文本,不采用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亲近文本走进文本,教学就可能低效甚至无效。事实上,教学不尊重这条规律,为赶时髦而采用花哨形式,追求表面热闹,以致妨碍学生亲近文本,这样的课并不少见。比如:形式主义的“合作探究”。示范课及评优课,为体现新课改的“合作探究”,为追求观赏性的热闹好看,一定会安排“合作探究”这一教学环节。我们通常见到的情形是:还没让学生默读完或者朗读完一遍课文,教师就提出问题让学生“合作探究”;教师一声令

5、下,学生叽叽喳喳;三两分钟后教师就让学生回答问题。学生没有充裕的时间读书,没有走进文本,没有静思默想,没有自主探究,能“合作探究”什么?探究质量如何?教师让学生回答问题,学生虽然也能说上几句,但通常理解肤浅,深度不够,质量不高。平心而论,如果安排三两分钟让教师进行这样的“合作探究”,教师没有走进文本,没有静思默想,又能探究些什么?又能说出些什么?因此,针对这种现象,我曾在一篇文章中说:这样的“合作探究”质量不高,好看而不管用,形式意义大于实质意义;“合作探究”,要么给足时间,要么大胆舍弃哪怕抵触新课改!2然而,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默读文本走进文本,这又是示范课评优课等十分忌讳的事情,因为让学生

6、长时间默读,会使课堂显得很“静”而不热闹不好看(虽然管用实在)。于是,有人为示范课评优课的热闹形式辩护:不热闹的课谁愿听呀!然而,我始终认为,宁愿要管用实在的“静”,也不要华而不实的“闹”。或许有人还会这样说:我让学生课前预习了呀,课堂上不必安排时间让学生再读文本。然而要知道:在学生课业负担普遍过重的情况下,且不说他们是否有足够的课余时间能够去读,且不说他们是否有足够的自觉性真会去读,即便有,过多地占用其课余时间,不也加重了他们的课业负担了吗?过多过滥的“现代技术”。现在,随着办学条件的改善,一般的教室都有多媒体投影,都能即时上网获取音像资源,因此,不要说示范课及评优课少不了会用多媒体等“现代

7、技术”,就是一般的常规课也少不了。于是,名家的诵读视频代替了教师的本真范读,网络的影视资源代替了教科书的纸质文本,漂亮的多媒体投影代替了教师的朴素板书。于是,学生只听名家朗诵而听不到教师的范读,因为教师通常会以自己读不好为借口而不范读;学生多看影视而少读课文,因为课堂很少安排默读诵读环节;学生多看多媒体投影而少见教师板书,因为教师多用投影代替板书。且不说示范课及评优课,因为这些课毕竟要示范要获奖,似乎不用多媒体就不能示范不能获奖,追求花哨的形式或许无可厚非;然而,不少常规课也过多过滥地依赖“现代技术”,且有越演越烈之势啊。王旭明先生是非常赞赏贾志敏老师的“没有精美的课件,没有动听的音乐,也没有

8、眼花缭乱的画面,没有煸情的话语”的真语文课的,因而“郑重建议全国语文教师少用或不用PPT、录音录像以及各种道貝,只用嘴和粉笔黑板,让语文教学回归语和文。” 3孙绍振先生更是从理论层面详尽阐述了画面、声音有局限性,不能靠视觉听觉手段替代阅读品读文本的深刻道理。4笔者无意否定恰当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技术”的必要性;恰恰相反,笔者认为多媒体等“现代技术”的恰当运用有其进步性、合理性及必要性,因为它有诸多优越性,如形象直观、漂亮美观、方便快捷等。但多媒体运用确实有一个合理取舍的问题。我们稍作留意就会发现:教师如果投影过快,学生就会看不过来;教师如果投影过多,学生就会记不下来;学生如果多看影视资料,就会减

9、少阅读纸质文本的兴趣;教师如果依赖多媒体,就会钝化范读板书的能力;等等。恰当的做法是:应让多媒体等“现代技术”仅仅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而不是主要凭借;可用可不用,尽量不用;应在学生阅读文本走进文本的基础上用,而不是本末倒置,喧宾夺主。华而不实的“活动体验”。“活动”有广义狭义之分,本文所谈的“活动”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表演、展示等狭义活动。“活动”是新课改的重要理念之一,且新课改理念的“活动”多指狭义“活动”;因为新课改理念大多是“西化”的产物,其“活动”是为了“体验”与“建构”,是基于杜威“做中学”理论而提出的。贯彻新课改理念是自上而下的“政府行为”,有强大的舆论导向。在这种强大的舆论导向下,

10、目前国内公开课的主流形式是“活动”。这正如江苏省教育学会课堂教学研究中心主任严华银先生所指出:目前国内公开课的主流课型是展示表演课,多为学生热热闹闹的活动,少有学生静思默想的阅读。5不仅公开课,常规课搞“活动”的也不少。某市教育行政部门曾经组织骨干教师到杜郎口取经,在全市推广其课堂教学模式。我听过一节效法杜郎口模式的常规课:其中的一个环节,教师要求学生将预习成果“展示”在黑板上(教室四周有便于展示成果的黑板),以便大家共享;学生的“展示”,无非是将教材注释或者教辅资料中的词语解释、生字注音、作者介绍等抄在黑板上。这个教学环节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首先,学生板书的字体较小字迹潦草(因时间仓促),不

11、能让全班都看得清楚,不能达到共享的目的;其次,用视觉手段展示,速度太慢,信息量小;再次,这样的展示只不过是简单的抄写,没有理解的深度,没有思维的创新,没有独特的体验(且不说掌握知识是否都需要体验),几乎没有知识的构建。这样的“活动”完全没有必要;而之所以采用,完全是为活动而活动,为展示而展示,为模式而模式,形式意义大于实质意义。其实,真要让学生掌握这些内容,只需让学生亲近文本,看看课本注释或教辅资料就行。不少课堂中的表演、展示等“活动”,虽不能说完全滑稽搞笑,但大多肤浅低效,远不如朴素形式的亲近文本静思默想有效。或许正因为如此,某市大力推广的杜郎口教学,一个学期就寿终正寝。加重负担的“学案教学

12、”。据说,为确立新课改的“学生中心”理念,抛弃传统教学的“教师中心”理念,不少地方用学案取代教案,推广学案教学。然而,学案取代教案没有必要,因为名称的改变并没有解决问题,学案仍是由教师或教研人员编写,本质上还是教师视角教师中心。目前学案名称繁多:学案、导学案、固学案但无论名称如何变换,本质并没有改变:学案就是练习册!教学少不了练习,学案作为练习册本来无可厚非;问题是,学案的练习量普遍过大每篇课文动辄两三页甚至更多。而且,学案教学的模式通常是“先学后教”或者“先做后教”,或者叫“作业前置”,而这挤占了学生的课余时间,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试想:要求学生课前完成有大量练习题的学案,该占用他们多少课余时间?其课业负担该有多重?作为老师,于心何忍?更成问题的是,学生用大量时间完成学案,又有多少时间去亲近文本走进文本?学案教学的弊端,王家伦、张长霖二位老师的文章语文学案,教育改革中的一个怪胎有详尽而全面的分析6。或许正因为存在这些弊端,大家纷纷效法的杜郎口中学早已正式宣布取消学案教学。7花哨形式还有一些,限于篇幅,不再谈及。而仅就这些,足以说明时髦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